- 相关推荐
读《褚时健传》有感,哀牢山上写风景
哀牢山上写风景
——读《褚时健传》有感
原创: 夏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多年前读卞之琳的《断章》,我还是个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少年,对诗中的意蕴理解不深,只是觉得意境有点哲理,画面有点美好而已。
多年后,当看到一个人在一座荒山上,用自己生命三分之一多的时光――前后花了35年的时间,把人生最低谷最穷困潦倒的岁月,经营成一种无坚不催的信仰,一种高山仰止的风景时,再来重温这首《断章》,却是另一种心境。
是的,正如你所知道的,一个叫褚时健的老人,在云南一个叫哀牢山的地方,成就了自己的传奇。
沉思中的褚时健
办公室的书柜里,年前一家文化传播公司送了我一本《褚时健传》。多年的读书经历告诉我,对精装的畅销书是应该远离的,尤其对于成功学之类的流行书籍。尽管褚时健损誉参半的一生值得去阅读,去研究,我也只是礼节性的收下,几个月过去了,连书封面的压膜都没有撕开。
直到最近褚时健以91岁高龄去逝后,各种自媒体、各界人士纷纷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禇老一生的悼念时,我才把《褚时健传》拿出来翻阅。这一读,就读出了一个立体的、大写的、真实的、传奇的褚时健,也才明白,为何褚老轰轰烈烈的一生,值得让人如此回味,如此钦佩。
"人生只有一次,要活就活到极致",褚老的一生,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实践。
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从褚老跌宕起伏的一生来看,完全符合这种注脚。他的倔强、他的认真、他的直率、他的执着、他的良知、他的改革、他的创新,成就了他一生的传奇。
褚时健与其夫人马静芬
年轻时他有很多机会走上人人看好的仕途,却因不适应而主动放弃;组织派他去打击"右派",他却因良知而于心不忍,自己反被打成"右派",冷板凳一坐二十年。
也是因为被打成"右派",39岁的褚时健与哀牢山有了人生的第一次接触。作为"右派"的褚时健,以戴罪之身出任位于哀牢山东麓的戛洒糖厂厂长。用13年的时间,把一个濒临倒闭的糖厂,发展成人人羡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红红火火的工厂。
这样的成绩,靠的是亲力亲为,靠的是善于观察研究,靠的是技术改良,靠的是市场营销,靠的是以人为本。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为云岭向南的延伸,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终日云雾缭绕,自然风光优美。对于今天的驴友一族而言,是人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人间仙境。
风光优美的哀牢山
但站在六十年前的时光隧道上,这个地方却地如其名,是一个鸟不生蛋的穷地方,是一个被放逐的蛮荒之地。这13年,想必褚时健也没有认真看过哀牢山的云和雾,也不认为它有多美多好。
因为一手好猎人手艺,因为一手河底捕鱼技能,在最贫穷的岁月,强悍的褚时健都能让家人过上与众不同的生活:没有肉,上山扛着猎枪能打回野味,下河能摸回大鱼。
也许,他与众不同的人生,就在于过往岁月的诸多细节之中:他可以15岁与母亲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可以在急流的河水中飘十几里,可以爬火车坐十几里路去念书,可以在中学岁月去旁听西南联大的课程。
"折腾"与"研究"是他少年的底色,这些底色,多年后成为了他直面苦难、直面机遇、直面市场、直面世界的秘密武器。
认真阅读的褚时健
74岁从监狱保释出来后,重上哀牢山的褚时健开始人生的第二次创业。没有人知道,那些最初的艰苦日子――风雨飘摇的临时公棚,百废待兴的荒山,众人不解的目光,完全陌生的行业,两个本该颐养天年的古稀老人是如何扛过的?
经历了人生的大红大紫之后,家破人亡后的绝地反击不仅仅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还要有从头再来的智慧。甚至连一向敏锐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也这样感慨:褚时健走上云雾缭绕、荒凉寂寞的哀牢山,犹如一场自我放逐。自上山那日起,褚时健已与哀牢山的枯木同朽。
历经人生大起大落,在命运的兜兜转转中,选择重上哀牢山的褚时健是在对命运进行自我放逐吗?不,应该是凤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是生命的艰难重塑之旅。
褚时健视察"褚橙"
哀牢山的星光见证,凌晨三四点的星空下,一个古稀老人手不释卷聚精会神阅读的神态;那些被翻得起花边的果树种植专业书籍见证,那双粗糙起茧的手,在上面触摸了多少遍多少次;质朴的乡亲们见证,那个高大强悍的老头,是如何从当初水果种植的门外汉变成他们望尘莫及的高手……
褚时健拿出了经营企业的招术。
无论是当初的戛洒糖厂,还是后来把他引向声名远播与身败名裂的玉溪卷烟厂,它们在他接手的时候都是人见人弃的烂摊子,都是人人摇头绕着走的破罐子。
让名、让利,把群众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捆绑起来,站在群众的立场来思考果园的承包,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些看似简单人人都懂的道理,真正在实践时,却未必人人能悟懂悟透。但褚时健在他人生三次职场操盘中,在近50年的时光里,所用之术,皆与此有关。
"褚时健,属牛",不属牛的褚时健在世时,给自己写了这条简单的座右铭。他希望多年后人们说起褚时健时,会感慨一句,"还是做了一点事的".
乐观的褚时健
褚时健在狱中时,他的弟弟实际上已先在哀牢山种橙子,但不同的经营理念,使兄弟俩始终没能走在一起。而今"褚橙"在全国大红大紫,"褚橙"也成为了一种情怀、一种担当。而弟弟支付农民定薪不考核业绩的经营方式,却使其果园一直默默无闻。
"要想自己得到一头羊,先给人家一只鸡",朴素的激励哲学,被褚老用在哀牢山,就成为一种强大的生产力。
很多农户从最初几千元的家庭年收入,到了而今近十万元的年利润。他们拿出身家性命跟着褚老干,把褚老的果园当成自己的事业。有的人学习、揣摩褚老的经营管理学,然后自己跑到其他地方去承包果园单干,最后却因果园的管理是项系统工程,铩羽而归,最后更是安安心心跟着褚老经营哀牢山的果实。
送我《褚时健传》的朋友曾经是新闻界的同行,后来几个年轻人联合创业,创办了一家文化公司,专门从事文化产品的推广运营,而他们对褚时健一生的研究,让我多少从他们身上看到点褚老创业的影子。或者,他们在采写褚老的同时,也为其精神所感染,不仅写了别具一格的传记,还系统研究其生产法、管理法,并曾在成都经营其传说中的"褚橙".
每年"褚橙"新鲜上市季节,我都会默默上网下单,与其说买的是千里之外哀牢山上的橙子,不如说买的是一种情怀,是一个陌生的中年人向一个耄耋老人的致敬。我相信,全中国会有很多很多像我一样的中年人,怀着同样的心情来购买"褚橙".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橙)",这是一家电商公司把"褚橙"进京引爆为网红时的宣传语。
"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时的反弹力".第一次也是第一个上哀牢山看望褚时健的王石回来后,引用巴顿将军的话如是感慨。
正如曼德拉所言:"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有人说,褚时健是在哀牢山看风景。不,我认为,褚老是用一生的精力,一生的智慧和勤奋,在哀牢山写风景,一写就是17年,把荒山写成果园,把贫瘠的土地写成创富的传奇。
从古稀到耄耋,他把他对家国的爱,对自己治下糖厂的爱,对自己压上身家性命、负债百万承包的2400亩荒山的爱,对当地百姓的爱,一笔一画又苍劲有力地写在哀牢山上,写在"褚橙"的口碑上,写在消费者的心中,写在悲悯他一生起落沉浮的众生心中。
于是,这种风景就成了一个老人顽强人格的展现,成为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信仰――一个伟大的人格,与命运抗衡,在时代中奋进。
END
【读《褚时健传》有感,哀牢山上写风景】相关文章:
读《褚时健传》有感1800字08-24
读《褚时健传》有感(精选20篇)05-25
读《褚时健传》有感1500字08-12
褚时健传读后感02-23
《褚时健传》读后感(精选18篇)11-29
读《褚时健》有感1000字08-16
褚时健读后感08-13
教师《褚时健传》读后感1000字08-17
描写山上风景的句子10-31
哀江南..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