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书的三个层次:读陆灏《东写西读》有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的三个层次:读陆灏《东写西读》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书的三个层次:读陆灏《东写西读》有感 1
以前看过好几个人书里写,上海滩的陆公子但凡遇到不愿意参加的饭局,就会推辞说要回家看《容安馆札记》。《荣安馆札记》是钱钟书写的,但我不清楚具体内容。钱钟书的书除了除了小说《围城》之外,感觉都博大精深,像《管锥篇》据说能读懂的不多,所以非常好奇陆公子为什么如此青睐《荣安馆札记》?
《东写西读》这本书给了我答案。
它的首篇《读《容安馆札记》的札记》就是陆灏读《容安馆札记》的读书笔记。陆公子文章中说,《荣安馆札记》是钱先生的读书心得笔记,共三大册,二千多页,分为八百零二则,据说它就是《管锥篇》的原料。因为是影印版,笔记中钱先生的字写得密密麻麻,中外文夹杂,读起来颇为不易,尤其是钱先生的笔记旁征博引,一个话题下往往囊括不少中外书籍,互相引证,融会贯通,所以读《容安馆札记》实在需要花费不少功夫。
说到旁征博引,陆公子举了《容安馆札记》中的几个例子,其中一个讲到天下男子"兼美"之心,就抄录了《大卫·考坡菲》中的话,评论说"熊鱼兼欲而尹邢不妒,天下男子心皆如是。"又引《红楼梦》、《玉娇梨》、雪莱的诗,再引柯尔律治《笔记》、《品花宝鉴》、《聊斋志异》等等,认为"或先或后,或分或合,用意皆同"……哈哈,看来古今中外男子爱美之心原来是一模一样的哈!
不知道是不是受"男子爱美"这个话题的启发,陆公子把这个话题丰富了一下,自己梳理了袁枚"爱美而染须"的例子,把袁枚一生诗词中所有关于胡子的诗归纳总结了一下,从这个小小的侧面生动地看出诗人袁枚的性格,很是好玩。我摘录了一部分:
袁枚二十九岁做《留须》,"春风髭芽生满口""不敢删除表丈夫",既自豪于成人,又感于告别青春,"自古红颜难自保,临风默默伤怀抱"。
四十三岁,胡须偶见变白,袁枚开始用镊子拔须-《镊须》:"意虽不乐强自解,英雄自古须眉闻","汝又一朝变微雪,使我万念成轻云",于是"扫除枯槁留青葱"
四十九岁白须增多,开始《染须》:"明知其白枯守黑,老聃此意吾能得"
终于七十岁可以对白须等闲视之,于是《不染须》:"今年七十染不必,一白而已须事毕","有如孀妇此心灰,永不妆台理膏沐。人言本色是英雄,我恰掀髯笑未终"……
看袁枚对胡子纠结的过程,和如今美女对待青春逝去真是一模一样啊,好玩好玩。不过好玩之后,我倒是很感慨于钱先生和陆公子的读书方式,读书多记录详尽,用功且勤奋,当然是一方面,更多的感慨还是他们对所读内容的化解方式。我自己稍微总结了一下,觉得读书的方法也可以像卡洛斯需求分层一样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也是最基础的一层,就得其所读。看小说就知道了一个故事,看专业书就掌握了一些技能,这个阶段通过读书笔记或者其他方法,把看到的内容吸收到自己的脑子里,收获的就是所读书中的知识。
第二个层次,纵向归纳总结,横向融会贯通。这是在第一个层次上的再加工了,就是按照一条主线把曾经读到的书内容串起来,既可以纵向归纳总结,像陆公子总结袁枚一生对胡子态度的.变化,也可以横向的融汇贯通,就像钱钟书总结古今中外男子爱美的例子一样。这样读过的书就在脑子里分门归类建立了一个素材库。
第三个层次,在第一、第二个层次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知,输出自己的东西。这个阶段应该是最难的,因为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观点。据说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就诟病于钱先生的治学少有自己的见解,总是列举出几家不同的看法。虽说这应该是对钱先生的一种误解,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真正形成自己的东西是不易的,从天性的角度来说,有自己的主张善于做决定做决策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可能更适合于"智囊团"的角色。
回到陆灏的这本书,看的过程中真的越来越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得到了更多验证。
比如陆灏以"与写字相关的"为主线,洋洋洒洒列举了众多内容:周汝昌先生解释宋四家"苏黄米蔡"的排名,并不是按照书法艺术的高下,而是按照四姓汉语发音四声的天然次序而排列;阿城说古人写字时,笔杆是左右转动的;很多人认为赵孟頫的字柔弱无骨,少儿不宜,更大的原因在于时人认为其人品有亏,而\"字如其人"了;古时常见代笔;现代文人的字,茅盾晚年的字很好,康生的字也非常好,而且可以左右开弓……
读书的三个层次:读陆灏《东写西读》有感 2
《东写西读》是陆灏先生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书中收录了他多年来的读书心得、文化观察以及对中西方文化深入浅出的解读。阅读此书,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东写西读》的一些感悟:
首先,陆灏先生的学识渊博令人敬佩。他在书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理解,横跨东西方文化,旁征博引,无论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妙解读,还是对西方现代思想的深度剖析,都展现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开阔的文化视野。这种融会贯通的学识,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又能拓宽对世界文化的认知。
其次,陆灏先生的文字风格平易近人而又充满智趣。他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将看似高深的文化话题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领悟到文化的魅力与深意。这种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不仅体现出他对文化传播的热情,也反映出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再者,《东写西读》中的诸多篇章,无不透露出作者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批判性的目光。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学术框架,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独到见解。这种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对于培养读者独立思考能力,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总的来说,《东写西读》是一本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文化读物,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学术观点和优美的文字表达,引领我们走进一个广阔而深邃的文化世界,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与深深思索。
读书的三个层次:读陆灏《东写西读》有感 3
陆灏的《东写西读》是一部集文化随笔、书评、读书心得于一体的散文集。阅读此书,犹如在一位博学且充满智慧的向导引领下,游历于东西方文化的广袤天地之间,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独到解读,又有对西方文学经典的深度剖析。
陆灏的文字平易近人而又意蕴深远,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思考,将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地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之中。他对书籍的选择广泛而深入,无论是古籍经典还是现代名著,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历史哲学,都能引人深思,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激发读者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
书中“东写”部分体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积淀和深情的回望,“西读”则展示了作者对西方文明开放包容的理解和借鉴。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与交融,使得《东写西读》具有了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更深邃的'内涵。
总的来说,《东写西读》不仅是一部关于读书的札记,更是一本引导我们如何以全球化的视野审视和理解文化的启示录。它鼓励我们既要深耕本土文化,又要放眼世界,做到“东写西读”,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人文素养与精神境界。
【读书的三个层次:读陆灏《东写西读》有感】相关文章:
《东逛西逛》读后感09-13
《东逛西逛》读后感8篇06-30
《东逛西逛》读后感(8篇)06-30
读陆犯焉识有感08-23
读《陆犯焉识》有感08-16
读青浦籍作家陆明光《我写我乐》有感08-08
读《陆小曼传》有感08-24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08-08
读《陆犯焉识》有感:自由、爱、珍惜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