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教育常识》读后感1500字

《教育常识》读后感1500字

时间:2022-08-14 15:02:4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教育常识》读后感1500字

  《教育常识》读后感

《教育常识》读后感1500字

  2019年6月1日至6月5日我参加了淮南市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乡村骨干教师培养研修班”的学习。市教师进修学校不但为我们组织了示范课、专家讲座和实践活动还送给我们一本书——李政涛教授的《教育常识》。当时我的表情是不屑的:作为从教十几年的教师,不说有多少经验,一点教育常识还是有的,还需要补充所谓的“教育常识”吗?直到培训回来,一天,闲暇之余我泡上一杯清茶,不经意地翻看了几页,哪知看后就再也舍不得放下来了,可以说是一口气就读完了。

  李教授专为我们教师写的“教育常识”有哪些呢?分别是人性常识、教育理想常识、教育过程常识、教育内容常识、学生常识、教师常识、教学常识。其中最打动我的还是“学生常识”。

  扪心自问,走上讲台的你心中第一位的是教材还是学生?心中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还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定要读懂学生有自己的学生常识,要知道:学生才是教育的目的!

  一、读懂学生的数学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依赖教材,教材中怎么编排就怎么教,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诚然,对照教材、“教参”有时我们确实能“精彩”地上完一节课。但我认为数学课真正的精彩是学生的精彩,而不是老师的精彩。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教师的教学就是盲目的,课堂也必然是低效的。要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懂得因材施教、充满热情、有激情、会期待、懂得爱、真诚友善、宽容公平;懂得尊重学生和怎样获得学生的尊重,给学生以理解和信任。才是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应该做的事情。所以走进学生的数学生活,读懂学生一定要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真实的数学思维和基础。

  此外,因为现在教材编写的知识是螺旋上升的。比如根据“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学生一开始认识分数是在三年级,而等到学生再次接触分数——《分数的再认识》已经是五年级了。在五年级学习《分数的再认识》教材是默认学生都掌握且没有遗忘以前的知识的。如果这时的数学老师再是一个中途接手的老师就更不能把握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了。所以我们要走进学生的数学生活,读懂他们真实的数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数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千万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我们“有教学经验”而放松了对孩子数学思维的了解。殊不知“经验主义”也会让我们如果高高在上不知沉下身子研究孩子,更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忘记初心,浑身散发出一种“匠气”。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我们有的老师经常说:现在的小孩真不好教,就是没有认真研究我们的学生。只要我们蹲下身子,以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才能引导学生思考,学好数学。

  二、读懂学生的个体差异

  我们毋庸讳言:学生之间无论逻辑分析还是数学思维能力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如果我们不能读懂学生、读不懂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学习上“齐步走”就会导致学有余力的同学“吃不饱”、理解困难的同学“吃不着”而老师却累得“怀疑人生”。所以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要读懂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指导”按照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来确定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悉心的指导,侧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让他们有所进步;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不但要巩固基础的知识并且还要加以深入、适当拓展,一定让他们夯实基础,有所突破;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要充分挖掘他们的数学潜能,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就会使得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学习之路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全面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反过来又可以更好、更准确地对于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确保做到“因材施教”。

  所以,当我们成了大人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做孩子时候的感觉。当我们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千万不要丢掉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学生常识。只有我们读懂了学生的特点、读懂了学生的基础、读懂了学生的需要、读懂了学生的思路、读懂了学生的错误、读懂了学生的情感、读懂了学生的实际状态,教育教学就有了可靠的前提和依据!

【《教育常识》读后感1500字】相关文章:

《教育常识》读后感08-24

读教育常识心得体会11-30

读《回归教育常识》有感04-09

李政涛教育常识读后感2篇08-23

幼儿园雨天安全教育小常识03-30

女生社交礼仪常识节水-礼仪常识07-16

实用的社交礼仪常识解析-礼仪常识07-12

读报常识08-16

大学生的社交礼仪常识-礼仪常识07-12

世界通用社交礼仪常识-礼仪常识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