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精选5篇)
在现实社会中,发言稿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要求也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为了让您在写发言稿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老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其实,让我在各位面前做教学经验介绍,我实在感觉自己有点班门弄斧,而我只是把我三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大家做以汇报,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从事生物教学工作四年来,在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渐渐地摸索出来自己的一点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材料做有机重组。每次备课时我都要认真阅读课本,仔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本内容搜索各种资料和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在把教材内容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以后,落实到教案上。每次上课之前再温习一次教案,做到万无一失。因此我有这样一种感受: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写教案只不过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利用典型材料,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能力。
生物课上要想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起来的关键是素材的选取。取材往往被文学创作所重视,但是我认为生物教学更需要良好的素材来丰富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每次课前我都选取与学生生活有关系的或是他们感兴趣的实例来让大家剖析,以材料为主线来完成课堂教学,避免单纯的说教。这样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发表自已的见解、看法,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乐于表现自我。事实证明是这些材料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掌握了知识;是这些材料让我取得了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同时也是这些材料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材料分析、辨别是非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真正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我认为典型的,恰当的材料是生物课的“灵魂”。
三、注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困生的转化。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也一样。各班由几十名年龄相仿的.学生编组而成,他们虽处在同一年龄段,但性格差异,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承认学生的差异。针对这一点我采用“因材施教”、“培养补差”的教学方法,对成绩良好的学生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对中等生制定追赶目标并督促其定期赶上;程度差的学生更需要关爱、鼓励,因此对成绩差的学生不排斥、不挖苦、不放弃、给其关注和特别的辅导,引导他们确立信心,当他们取得一点点的成绩的时候,都及时的给予表扬,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给予宽容,不轻易当众批评学生。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时间可能比较长,但是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对改善中下等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任课老师与班级学生们的关系,因为很大程度上任课老师与学生的矛盾都是与差生的矛盾多,如果与他们的关系改善了,那么我们任课老师的工作也就更加如鱼得水了。
四、做好单元测试工作,及时总结
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每单元结束后,我都要进行单元测试。一方面可以把这段时间的知识加以归纳小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成绩反思自己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以更好的适应学生们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
五、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从事生物教学工作三年间,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工作之余,经常听课,积极参加组内教研活动,并与他们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探讨。“三人行必有我师”经过真心的求教,总结吸取别人的教学精华,努力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积累自己的“教学经”,之后我会在日常教学中试着实践,就这样反反复复的形成了今天自己上课的一套方法。
以上为我这三年工作的一点心得,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各位领导、同事继续给予帮助、指导,使我能在教育这条道路上游刃有余。
老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行:
大家中午好!我今天受中心小学领导委托,借这次低年级语文教学研究活动的平台跟大家共同探讨一些教学问题。我的介绍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效率。我的发言主要是依据现有的一些教学理念结合自己多年来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向大家作介绍,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一、谈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水平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现在从一年级开始就有阅读了。老师们都会为孩子们打抱不平说:“低年级怎么也有阅读要求了?真是的!”新课程的理念是以人的发展为主,阅读能力是人的语文素养的一个主要能力,因此阅读能力与朗读能力就要进行同步训练和发展。我想,如果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落实以读为本,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能读懂课文容,读出文章里的感情,就能让学生的朗读和阅读能力得到同步的发展,解答阅读问题肯定事半功倍。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朗读训练,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对于学生来说,长期的讲解式的教学法,容易抹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一节语文阅读课文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步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1、整体感知,自由式朗读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阅读教学一般要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顺序。因此,阅读教学的第一个层次是整体感知。依据学生对新异知识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和低年级课文全文注音的优势,教学开始,可在解题的基础上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去朗读课文。如《小壁虎借尾巴》可在解题认识小壁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壁虎的尾巴哪去了?他向谁借尾巴?结果怎样?这些问题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是新奇而有趣的,他们的心理上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欲望。此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布置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般提如下几方面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遍。
(2)一边读一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
(3)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学生此时按要求进行的自由式朗读既有对生字新词的感知,又有对课文内容的初步了解。长期这样训练,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从整体上着手,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画的良好阅读习惯。说到这里,可能有些老师会想,一年级的学生怎么能做到?是呀,刚开始肯定做不到,但只要我们的老师持之以恒地训练,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抓住重点,理解性阅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其关键之处。处理问题既要照顾全面,又要抓住重点,阅读课文也是如此,课本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目,是一个个饱含知识的载体。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把这些知识细细地全部消化吸收,是不符合学习规律的,因此,应该大力提倡一课一得,要让学生每节课真正有一点实在的收获,哪怕是一个词语的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一段课文的背诵,或者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应该允许学生在头脑中有不太明了的东西,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如何确立重点并抓住重点让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呢?众所周知,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至几个重点段,一段话一般有一个至几个重点词,学生读书时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儿是精彩之处,那儿是动人之笔,这儿还有个问题,那儿还有个疑点。这些词、句、段及精彩、疑点之外就是阅读的重点,就是需要下功夫感悟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启发读准语气、读好重音、把握语速与语调这三个方面来启发学生进行理解性朗读。
在本环节的朗读指导中,教师要重视范读、领读,同时要有针对性的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混全使用,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体验到自己有进步。在实践中我发现过多的集体朗读不利于指导学生朗读,以前,我总喜欢集体读,因为我觉得大家齐读,能够多训练一些学生,让不会读的学生跟着读,其实不然,过多的集体朗读容易造成唱读,不便于了解学生的个别朗读能力,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所以我们要多一点表演读,让学生在评价、比较中得到提高。集体读可以安排在重点词句、片断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加强机械识记功能的时候使用,效果较好。
3、回归整体、品味性朗读
通过自由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这时的理解是零散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理解,即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整体性朗读,进行感悟。如学完《乌鸦喝水》,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乌鸦找水、喝水的过程。这里的朗读虽然不用花费很大的时间,却能将学生零散的理解梳理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课堂给予我们40分钟,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却很多。我们必须树立语文大课堂的观念,课内不足课外补,因此,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式的朗读,课后巩固式和表演式的朗读训练,这主要安排在早读课进行。
以上是我提高学生朗读水平,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同步发展的点滴之见,下面谈谈识字教学的一些做法:
二、谈谈如何提高识字效率
新课程低年级语文教学识字量大,课时较紧,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是非常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为此,我把自己借鉴别人做法且实施得比较成功的方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研讨,说得不好请多见谅!
1、采用多种方法认读生字。
首先我用小黑板出示生字后,我不急于教读,而是让学生回忆一下:这些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怎么认识的?小组内的.学生互相交流一下。这样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联系生活、主动识字的习惯,使学生乐于识字、乐于交流自己的成果,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舞台。然后领读认识的生字,领读这一环节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已认识的字让学生自己领读,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由教师领读。领读后让学生自由练习、同桌对读、组内指读、全班指读、加拼音读、去拼音读、男女比赛读等。
教给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授人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汉字本身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识字教学要对其充分利用。教师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例如《口耳目》一课全是象形字。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在对比中发现规律,这些字和图很相像。学生不仅很容易记住,以后遇到这类字也会用象形的规律来学。
识字4《操场上》有很多形声字,如球、拍、跑、响等,可以告诉学生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而且这些字的声旁都是相对固定的,只是根据字义的不同来匹配形旁,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等形式识字。当然,我们教给学生的识字方法,不能硬塞给学生,而是结合课文,自然渗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识字逐渐领悟,积累识字的方法。
2、反复重现与再认,及时巩固识字成果。
在全班同学大部分会读的基础上,当堂采取多种方法重现,及时引导学生再认。认字和认人一个道理,一回生,二回熟。因此巩固认字最好的办法是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学生再认可安排在合作中、游戏中、活动中,比如,在同班或小组中比赛谁认得快、记得牢,发挥同学间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兴趣盎然中加深生字印象。
(1)猜字谜。
教师可以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如“三横三竖三撇三捺”是森字、“一口咬掉牛尾巴”是告字等。
(2)编字诀获儿歌。
如”一撇一捺要分家,两笔写成八八八”。“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下面秃宝盖,“几”字一加灯就亮。
(3)形体动作识字。
如双臂伸直、双腿并拢,就是一个“十”字;在大开双腿就是一个“大”字;站直了打开右臂就是一个“卜”;一些动作的字如“打、踢、拍、趴、伸”等字,也可以用相应的形体动作记忆巩固生字。另外还有送生字回家、给生字找朋友等形式巩固识字。总之,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
3、营造良好的识字氛围,鼓励、引导学生随时随地自主识字。
我们老师要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很方便的,一次它是很重要的识字途径。因此,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识字氛围。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作了如下努力:
(1)开学时,我们可以给每个学生做一个名字卡片,给卡片上的汉字注上拼音,张贴在课室的墙壁上,这样学生课间休息时,互相认识,互相介绍自己的名字,既巩固了拼音,又记住了不少字。
(2)我们可以在前面的黑板上,每天根据所学的生字编写成一两句话,让学生在上课前读一读。
(3)建立“识字储蓄箱”。即老师和学生把我会认的字的卡片放进箱子里,学生有空的时候就在箱子里抽出生字读读或考考同学。
(4)结合语文园地开展在生活中的识字比赛。如引导学生在食品包装袋、广告牌、对联、电视等周围的环境识字。
(5)推荐学生阅读带拼音的儿童读物、朗读背诵古诗或儿歌,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
4、以饱满的精神进入课堂,以充满童趣、激情的语言组织教学。
刚才讲的是在教学手段、方法上的努力。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还可以在神态、语言方面做些努力。我觉得我们老师在进入课堂前就把一切无关的事放下,满怀喜悦、面带笑容地进入课堂,以充满童趣、激情的语言组织教学。如教学jqx与ü相拼时,我利用口诀帮助学生记忆,学生一读就会,而且还读得蛮有兴趣的,但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总是忘记把ü字的两点去掉。于是我就根据学生的特点,用生活化的语气跟他们说:唉,这个小ü真调皮,还会骗人,明明有两点,但跟jqx在一起玩的时候就把两点藏起来。小朋友,你们可要当心点喔,不要给它骗了。结果在检测的时候学生都没有发生错误。在教学生认字的时候,我会说:小朋友,今天有很多生字宝宝想跟你们做朋友。你们愿意吗?学生肯定会说愿意,然后我又接着说:那你们可要认真点,因为生字宝宝只跟听话的孩子做朋友。学生听了这些生活化的语言肯定会学得比较有兴趣。
各位领导、老师们,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以上的看法只是我的点滴之见,希望能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老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3
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承蒙同仁抬举,要我到这个经验交流会上发言,我深感惭愧。在此我只能把自己在教学生涯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讲的题目是:丹心化春雨润物细无声。
一、让每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因此在每一节课中我都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人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现代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把每堂课都当成艺术品来精心雕琢。
比如教学《刘三姐》一课,我在课前让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或者听别人讲故事等途径了解刘三姐的事迹,上课时,我以刘三姐的歌曲导入新课,同学们情绪高涨,然后抓住刘三姐善于唱歌善于利用歌声做武器和地主老财作斗争的特点,于是读读、唱唱、说说、笑笑,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知识。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巩固教学成果,课后我带着他们到多媒体教室观看了《刘三姐》的电影。同学们都说:“虽然是一堂语文课,但是老师让我们享受到了音乐课的乐趣”。
在教学中,对于每篇课文,我都要确定一个讨论的环节,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合学生表演的文章,我从来不放过,鼓励他们上台表演,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让学生们在掌声中成长
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每一个学生都期待着老师的鼓励。鼓励不仅仅限于课堂,也可以贯穿在课后对学生的评价之中。
早晨,当听到同学们认真读书的声音,我会走进教室微笑着说:“同学们,谢谢你们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好心情,因为我听到了你们的琅琅书声。”
在批改学生作业时,评语经常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新学期第一天布置的作业,学生一般都做得好,可后来作业质量就会下降。遇到这些情况,我不是写上“马虎”、“不认真”、“重做”这类冷冰冰的评语,而是用上“老师最喜欢看你第一页的字”。对作业做得好的学生:“老师就喜欢你这样的认真劲”。对进步了的同学:“你进步了,我为你高兴,再加把劲!”或者,“这次做的挺不错的,再努力一些会更棒”。对有所退步的.学生:“不可以对自己降低要求,因为你能做得更好”
幽默的语言能建立师生间和谐的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幽默是一种最有趣、最有感染力、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传递艺术。”这话的确有道理,尤其是幽默的语言配合恰当的动作鼓励学生效果更好。当我看到学生的字写得不好时,我不是劈头盖脑地批评他们,而是摸着他(她)的头说:“哈哈,你的字跳起了芭蕾舞啦!”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然后指导他(她)认真地书写。我上《孔子》一文,讲到孔子是我国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时,我说:“呵呵,孔子有这么多家,可老师只有一个家啊!顿时,教室里传来了一阵爽朗的笑声。作文课上,我指导学生写“二十年后的我”,学生交流后,我说:“谁来说说二十年后的自己?”同学们争先恐后,粟梁说:“二十年后的我将成为一个大老板。”我走下去,握住他的手:“粟老板,你好!认识你很高兴,请你说说你成为老板后打算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接着,龙晔说:“二十年后我是一名警察。”我说:“向龙警官致敬!”同时向她行了一个军礼,同学们乐在其中。幽默风趣的语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三、让师恩的光辉洒遍教室每个角落
作为教师,我总是以海洋般深沉宽广的爱去拥抱每个孩子,让他们在爱的洗礼中长成大树,并且懂得以爱去回报社会,回报生活。
每一届难免有一些学困生,他们曾经是老师们遗忘的角落,是同学们嘲笑的对象。当我接手他们时,看到这十几分,二十几分的成绩,心里真的很着急,但我没有放弃,相反更加关注、接近、关心他们。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他们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及时表扬。这样他们就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不断增强自信心。课后给他们开“小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经常和他们交谈,并给他们找了“小老师”,每天帮助他们解答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对于他们的一点进步,我总是不吝惜赞美之词。一年下来,他们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老师、同学都对他们刮目相看。
四、既要埋头拉车又要抬头看路
作为教师,既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凌云壮志而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为深入反思,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不断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近几年来,我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先后多篇在市、县论文评比中获奖。在博客中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文章也屡屡受到教研室的关注。
回首过去,感慨万千。一张张闪光的奖状,见证了我一路走来洒下无数辛勤的汗水。既然选择了教师这门职业,我就要用一生的精力耕耘在教育这块沃土上,因为只有在这个岗位上才能真正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这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和不懈的追求。
老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4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晚上好,作为一名还比较年轻的老师,今天能有这样的机会向各位专家、老师汇报自己教学中的体会,非常荣幸,也从心底感谢学校对自己的培养。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体会比较深的是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钻研教材方面的感受。
钻研教材在小学教学中往往是被忽略的一件事情,因为小学的教材从知识层面看比较简单,我在最初教学时也经常犯这方面的错误,忽略对教材的钻研,因而在教学中也走了不少弯路。
从学校实行五环以来,我体会深刻的是钻研教材是有效使用教材的前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载体,有人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是这个例子,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系统,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同时呈现着学科的本质。特级教师于永正说:教学的艺术其实就是钻研教材的艺术,对语文如此,对数学也是如此。钻研教材要掌握教材每一课时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这似乎是非常简单的,但许多教师往往没有深挖目标背后的内涵。比如在小学阶段,关于分数的意义与认识有两次教学,第一次是三年级,第二次在五年级。两次教学所用的材料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有的`老师在五年级教学时,还是让学生用三年级时认识分数的语言表达出分数的意义,而有的教师则借助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抽象提炼。同样表示一个分数,由借助一个具体的图形到用近似于数轴来表达。两种不同的处理,体现了对教材的不同理解。这样的例子有许多,不同学段、不同时期的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要求与不同内涵,我们只有对这些研究透了,才能在教学中作出科学的设计。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挖、精选、重组与再创造的过程,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在原地踏步,就必须将钻研教材贯穿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永不停息。
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数学本质。在小学数学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类课题的教学一般都感觉非常枯燥,尤其是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提倡学生要自主探究,但是在这类课堂中,学生总是无法出彩,看不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课堂大多比较沉闷。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计算教学中我发现,四则运算的意义是学生理解各类计算教学的根,也是许多解决问题教学方面的基础。于是在课堂中我更注重追求知识的本源。上个学期我在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会上执教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一课,在多次备课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与乘法有关的计算教学,根都在乘法的意义这一知识点上。当我们把握到了知识点的根,也就找准了课堂教学设计的着力点。
在《分数的意义》一课中,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是再熟悉不过的表述,可是为什么叫单位“1”,它是分的对象,为什么不叫对象“1”?我们在脑子中把它看作一个整体,为什么不叫做整体“1”,老教材中就叫做整体“1”,现在为什么又称为单位“1”?这也许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果不加思考,那么对单位“1”这个概念的学习也就是一带而过。当我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与整数中计量的单位有关,它类似于计量单位的产生,具有比较、标准的作用,当有了这样的理解时,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过程:通过例子使学生自己体会到,3个物体,4个物体等都可以看作“1”,只要你愿意,几个物体都可以看作1,可是当你把3个物体看作“1”时,6个物体就是2,9个物体就是3……,这样的过程,学生对分数意义中单位“1”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思维也更加深刻。
张志勇副厅长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谈到高效课堂时提到两个关键,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另一个是学生课堂思维的深刻度。高效的课堂不是简单的量的堆积,更重要的是思维深度的突破。而想让学生在思维深度度上突破,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与挖掘,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引导,对教材的不同理解会产生不同的课堂设计,对学生训练的层次也就有所不同。关于引导学生思维向深刻发展,有的老师认为部分学生达不到,并因此就停止了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矛盾。但是我有这样一种理解,学习向深刻发展,犹如跳高练习,只跳普通的人人都能过的高度,能够让他们的跳高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吗?向新的高度的不断冲击,可能会有失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能力是不是在一点点积累与提高呢?
深入钻研教材,才能实现数学课堂的简约化。在课程改革之初,有这样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凡公开课大多要拖堂,名师也不例外,当时一节40分钟的课,上到50分钟,甚至更长的也很常见。有时则为了在规定时间内结束,只有草草收兵。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只有35分钟的时间,如果每节课的内容都要上到40分钟以上,这是无论如何也行不通的。造成这种现象,我认为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不到位,也就是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是主要原因。
课改之初,如目标多元、尊重差异、重视过程、讲求合作、关注体验等理念被老师们接受的同时,如何利用教材在课堂中贯彻实施这些理念却是见仁见智。于是,课堂变得纷繁复杂,变成故事课,图画课,想象课等,数学味丢失,没有了主线。有些教学内容知识点琐碎,教师没有能够把握主线,想面面俱到却处处不透。通过学习一些名师,发现他们的课堂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实际反映了他们对教材把握、开发与挖掘上的独到功夫。在实践课堂程革的过程中,我有这样的体会,课改之前,学科教学这个篮子不容你装任何杂七杂八的东西。但在多元目标等理念下,如果想在一堂课上装下所有的东西,到最后只能是什么也装不进去。一节课,本着主要的目标,不追求华丽的外衣,本着数学最本质的东西如: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等,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能够体现数学本质方面的一点东西,一节课中能够使学生进行一两处能力方面的训练,在简简单单的设计中,让课堂能在一条清晰的主线中流畅地进行。
小学数学的许多内容我教了许多遍,每研究一次教材都会有新的收获,深入钻研教材,也是我今后教学工作中需要终生努力的方向。在自己提高的同时也让我的学生们受益。
以上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感受,如有不对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最后衷心地谢谢大家。
老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5
今天来参加“如何处理班与队的关系”这个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说实话心里感到特别的惭愧。因为当学校布置召开这次交流会的主题时,我才开始考虑:少先队活动有什么意义,他在队员中及班级中发挥着什么作用,作为一名辅导员的职责是什么等问题。再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工作,发现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来没有认真组织过一次中队会,也没有思考过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应该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更没有认真考虑过班与队的关系。可以说,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自己的班级管理一直是班队混为一体,一直是重班轻队甚至是有班无队的状态。所以今天我抱着学习的态度,希望从在座的各位老师这里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和宝贵经验。
接到通知的这几天里,我也查阅了一些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少先队员是组织的主人。少先队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通过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能力,不断增长才干。少先队在少年儿童教育事业中起着一种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配合学校引导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促进广大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少先队工作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主体作用。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到:班会和队会的出发点不同。班会召开的出发点是针对班级体中出现的问题而通过班会希望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因此,班会在召开选择的时机可以是随机的,问题出现了就可以马上召开班会解决,也可以进行酝酿等待更好的机会,班会的召开取决于班主任,也就是说班会是班主任领导、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集体活动,班主任在班会活动中的领导、主导地位非常重要。
队会的召开则完全是由少先队员自发组织、开展的集体活动,少先队三个教育功能中其中一条就是队员的自我教育功能,因此队会应该是少先队员集体创作的活动,队会是通过确定主题,经过广大队员充分准备,认真组织才能召开的。队会的主题、内容、形式都是队员自己编导、自己表演,符合队员的兴趣和愿望,娱乐性和观赏性应该强于班会。在队会中,中队长是指挥者,有充分的独立自主和发挥创造的空间。辅导员的作用只在参加、指导、帮助,不起主导或领导作用。
通过查阅资料,我还了解到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应该是少先队员亲密的朋友和领导者;应熟悉少先队业务,对队的性质、队旗、标志、仪式、队礼、呼号、作风等基本知识都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还要结合学校大队部工作计划和总结,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初制定好本中队活动计划,学期末做好总结工作;做好发展队员、学习队章队史、中队委改选、奖励处分等工作。
虽然班与队有区别,但我认为班与队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班与队的相关知识,在工作实践中除了经常召开班会之外,还要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中队会,让班与队和谐发展,共创美好班级。
【老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经验交流04-21
教师经验交流 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内容11-10
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总结09-09
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04-18
教师教学评比经验交流05-23
教学经验交流08-17
教学经验交流03-30
教师教学经验交流(15篇)04-21
英语教师教学经验交流发言04-17
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交流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