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测量气温》教学反思

《测量气温》教学反思

时间:2023-12-05 08:58:14 夏杰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测量气温》教学反思(精选6篇)

  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测量气温》教学反思(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测量气温》教学反思(精选6篇)

  《测量气温》教学反思 1

  本课教学中,我能够把握住本课的重难点:认识气温计和对数据进行绘图分析上。在引入环节,通过收集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完成单元探究目标。在认识气温计的过程中,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让学生通过发现式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听讲,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观察时的注意力也有明显提升。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因为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绘图,所以花了大量时间,一步步地教学生绘制柱状图,踏踏实实地做好基本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本课教学中,教师能够准确的把握住学生的学情,在充分了解学生已知的部分后,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发现的基础上,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同时,本课时是小学科学阶段第一次出现数据记录表、数据分析图,教师极具耐心的为第一次尝试的学生给足时间,做足功夫,强化了数据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几个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力,从多角度鼓励学生分析、辨别几种数据处理的方式,极大的为之后的有关数据的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测量气温》教学反思 2

  夏天可真是个好季节,什么也不做汗水照样往下流,我在讲桌前,打开窗户,没想到刮进来的不是凉风而是热浪。虽然我汗流满面但我喜欢大汗淋漓的感觉,每天早晨都要跑得出一身大汗为止。

  下午两节课下来奋笔急书,批完了两个班的测试卷。发现了两个问题:

  一、选择题第七题昨天刚做过,今天只是把里面的字母P变成了M,上午考前我又把这个题的思路讲了,这道题只不过计算复杂点罢了,但下午发现有十余人仍然没有做出这道题;(这部分学生不懂装懂,没有真正理解这道题)

  二、第二个可气的问题是填空题第一题:今年四月某天某地的最高气温为8℃,最低气温为2℃,则这天气温T的气温范围是xx。老李手写的试卷把8℃误写成了“8°O”。竟然有七八个同学的答案是2℃≤T≤80℃。可笑!可气!学生是不是让这高温的天气给烧糊涂了!竟然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世界上哪个地方有80度的高温天气,在那个地方人人都变成烤鸭了!

  中午在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想到这届学生和上届学生有很大差距,但是不能只瞒怨学生的整体素质差,虽然这相邻的两届学生年龄差距不大,他们只相差三岁。不过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和八零后、九零后有很大的不同。现在社会发展变化如此之快,这两届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有区别的,应当正视这种区别,虽然小,不能简单的反他们进行纵比。我感觉和上届学生相处我能很容易进入他们打成一片,而这届学生却有点困难,特别是女生见了总是敬而远之,要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让学生难以接受,或许和他们相处的时间不长的原故吧,但是马上一年了,问题在哪里?

  中午留下了张恒,因为张恒昨天的试卷完成得很差,我没发给他试卷。他明知我留下了试卷也没有向我询问考试情况。所以上午放学后我单独把他留了下来。

  他随我到了办公室,我打开电脑若无其事的上网,几分钟后我问他“知道我把为什么把你叫来吗?”“知道。”“好,现在你把你的试卷上的错题改进来。”他拿了过去,几分钟后改完递给了我,这么快,看来他把我考前讲的答案记住了。不行,我要考考他,我说你把填空题第十题的过程写下来,他拿起笔在前面的桌子上很快写出了过程,满满一张纸,我细细一看发现了问题,虽然结果正确,但中间步骤是拼凑的,我指出这个错误。他没有掌握好含字母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你只做第一步吧,解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可以了,做完就可以回家。”

  他俯身在前面的讲台上演算,五分钟过去了,没有结果。到12点了,才把结果递我,过程还是有误。时间不早了,这么晚了还没有回家他的家长可能着急了,不能留他了。我说:“你回家仔细想想,下午找个时间我还要用这道题考考你,不过数字可能有变化。”

  张恒走后,过了十余分钟,手机响了,原来张恒的妈妈担心张这时还没有到家,认为他没有上学。我把这件事向她做了说明。希望家长配合也对孩子抓紧一点。下午发现张的表现有点转变,他是否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仔细观察,如果他能把自己的字写好,那说明他的态度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期待着这个转变。

  《测量气温》教学反思 3

  1.用数学知识存在普遍性与特殊关系的特点,教会学生用抓特殊性的方法来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学习。在初中几何教材中,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知识体系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2.我们知道: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都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而菱形、矩形和正方形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外,还各自具有自己的独立存在的性质,这也必然引起它们的判定、面积求法及应用上特殊性的.存在。因此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抓住共性的同时,重点完成对特殊性部分的探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这部分教学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在平行四边形教学中,引导学生由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入手,从平行四边形的角(对角、邻角、外角与内角)、边(对边、邻边)、对角线、面积求法、对称性(轴对称、中心对称)方面进行探究(用逻辑推理或实验证明的方法,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实验、质疑、释疑的方式完成)。其次,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教学中,延用了平行四边形教学方式。但课堂上重点引导学生从异性方面进行探索,找出特性,即菱形具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组对角、四边相等、面积为对角线乘积一半三个特点;矩形具有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面积可用邻边之积来求三个特点;而正方形又具有集菱形、矩形特性于一身的特殊性。再通过比较、总结,来完成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4.在初中几何教材中,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内容还有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初中代数中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等。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来完成。

  《测量气温》教学反思 4

  本堂课通过创设矛盾的情境,让同学们用直尺测量实物具体有多长、多厚,从解决身边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探寻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数、画, 学生对1毫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轻松和快乐。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先估计,再让学生在实际测量动手操作中得出10厘米就是1分米。再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然后在生活中找长度是1分米的物体。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实际测量能力。在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后,进行小组分工,学生兴趣盎然,他们用不同的形式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或者是身体的某一部分,精心地做记录,在测量中体会了不同的长度。对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但是在后面做相关换算方面的习题时,发现很多学生这一块转不过弯来,接受并会运用需要一个过程。反复去强调,倒不如慢慢在练习中实践中领悟。

  《测量气温》教学反思 5

  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都比较熟悉。因此我想本课学生的技能掌握是关键,可以在此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此在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认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看,有些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有些则没有很好的理清思路。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我让学生自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测一测等方法掌握温度计的用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亲自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机会。希望学生通过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和谐的提高和发展。通过实践我发现,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温度产生浓厚的兴趣,能真切的体会使用温度计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测量气温》教学反思 6

  气温和降水的教学内容是我们七年级地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以传统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难以达成教学目标,也曾尝试改变教学思路,但效果一直不佳。如何有效、高效的'组织教学活动,突破这一重难点?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经过新课改之后多次的听、评、反思等教研活动,我终于有所顿悟,找到一条较好的途径,在此与大家分享。

  反思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是教材中"横坐标、纵坐标、海陆热力差异"等数学、物理知识的不同步,让七年级学生在这些陌生名词的阻碍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思维是稀里又糊涂。

  二是非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师多,对教材编者的意图以及教材的脉络把握不准。三是新课程删去了很多结论说明性的文字,教材主要以探究形式呈现。

【《测量气温》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气温和降水教学反思11-10

测量教学反思04-07

《测量》教学反思11-26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08-24

测量电阻教学反思08-24

有趣的测量教学反思03-29

测量电压教学反思04-08

数学测量教学反思02-09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反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