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道尔顿教育计划》读后感

《道尔顿教育计划》读后感

时间:2022-07-22 16:56:2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道尔顿教育计划》读后感

《道尔顿教育计划》读后感1

  教师应当是普罗米修斯,是盗火者,是纵火者;他们应当被要求点燃人类的求生欲望,他们应当被要求点燃人类的求知欲望。

《道尔顿教育计划》读后感

  一、反抗还在继续

  下课铃响了,中山纪念中学的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奔向食堂,场面十分壮观。早些年,我们也是这样过来的,我不禁想到:孔夫子不是高唱“逝者如斯乎”么,怎么这些年来我们的教学组织形式几乎丝毫没有改变,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空间与时间难解难辨。走进食堂,我排在长长的队伍后面,前面的同学拿着张数学卷子在做,再往前望去,一个面容疲倦的女生在嘈杂声中背着单词。你也许会说,这一切并不陌生,我们以前见得多了,不也都走过来了么?的确如此,我们走了过来,但是我却想说,我们是反抗过来的,谁反抗得厉害谁就获得更多的快乐。

  我先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反抗经历。在没阅读《道尔顿教学计划》之前,我就事实上坚持着它的一些原则,我讨厌那清晰的课与课的分隔,我讨厌沉浸学习时被打扰,因此我愿意自己安排自己的一切,有选择性的逃课和有选择性的做作业就是我静悄悄的反抗。初中的时候,数学老师特别严厉,他也特别认真,每次家庭作业都会认真批阅并打上日期,然后每到月末时就数日期够不够,不够的学生将会受到处罚,每个两块钱。事实就是,我从来也没有凑齐过他的日期。每到月末,我总是差很多的日期,当然我是从来不会执行他的处罚的,因为我没有那么多钱。最后,数学老师没办法只好请家长到学校。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在外地工作,我由外祖父看管,外祖父听力不大好,也不太爱批评我,于是我就叫他去见老师,老师在我外祖父面前数落了我一通,大意就是这孩子不做作业应该严加管教。我现在还记得那滑稽的一幕,外祖父背着个背篓,装作很认真的听着,看老师嘴没动了,就迎上去说“老师,麻烦你严加管教,这孩子父母不在身边”。老师无奈,只好让我们走了。当然,我也就逃过了一劫。自此以后,我便觉得这样也挺好的。其实我并不是不做作业,我只是选择性的做一些罢了。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总是让背古文,我也不背,但我还是会读,即使读得烂熟,我也还是不会背,我想是因为我天生愚笨的缘故,不可能是博闻强识的材料;但也许正因为我不喜欢背,或者因为我总是能用我自己的方式躲过语文老师的抽查,我现在仍然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文学。大学的时候我逃课就逃得厉害了,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其实老师上课真的很没劲的,节奏太慢也不生动,不如呆在图书馆踏实。当然,偶尔我也会去听一听课,看老师上到哪里了,自己也就跟上节奏自学。总的说来,我还是更加偏爱大学阶段的学习,因为有特别多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一直以来,我都对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不满,但是不能说我不爱学习,我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学习方式之中,但是我至少还是快乐的。所以我说,谁反抗得多谁就获得更多的快乐,因为学习是很快乐的一件事情,我说的是快乐,快乐不一定意味着轻松或者容易,事实上,学习一点也不容易,但是不容易也可以是快乐的。

  再次进入中学的课堂,我看到的还是那副景象,教师们按时按点上着那些课,学生们做着自己的事情,静悄悄的反抗仍然在继续。教与学的矛盾一直存在,甚至更加严重了。学生们处于被动状态,但是他们却无时无刻不是在反抗着,有的激烈点,有的缓和点,有的明显点,有的隐藏点。反抗还在继续,但是不少老师们却一如既往,他们会说这是因为体制如此,不可改变。但事实是,绝大多数老师一直没有尝试新鲜的教学方式,甚至观念的改变都没有。如北京十一校那样走在改革前列的始终是少数,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因袭着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使我们这些准教师,在未来,也不知道能坚持反思和坚持批判多久,制度化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对于教师而言,也许是最可怕的事情。因为教师一旦被制度化,那就意味着教师对教育体制的`批判没有了,对教育的反思也没有了,那就真应了那句话:不过自误误人罢了。一个正直的人民教师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密涅瓦的猫头鹰总是在黄昏时刻起飞,同样,教师也应该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后反思。反抗不应该仅仅属于学生,反抗同样应该属于教师,教师要善于从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从原始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常怀一颗批判的心,当然,这种批判是连带着自己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批判绝大部分是对自己的批判。

  二、教与学怎样完美邂逅?

  “在旧的教育体制下,我们不能使学习者去学习,正像牵马人不能使马去喝水一样。”(P99)教与学的矛盾也许算得上是教育学中最基本的一对矛盾,它是这样的基本,以至于我们任何的教育理论、实践都不能越过它,而只能经过它。传统上,有所谓的“教师中心”;后来,有人又提出了“学生中心”;再后来,就有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个怪胎。这在哲学上就好像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学生中心”是对“教师中心”的反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对“学生中心”的反动;正题、反题、合题,我们的教育理论似乎完成了一次飞跃,这是多么值得骄傲的发展,以致于人们都忘了进一步追问:“教师主导,学生中心”何以可能?多么美妙的合题,但是如果不组织实施,也只能是黄粱一梦。教与学的矛盾从实践中来,也只能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因此,喊破嗓子始终不如甩开膀子。道尔顿教育计划是20世纪初比较有益的探索,它也不仅仅是计划,而是一组组的实践。教与学只能在实践中才能邂逅,而解决这一对矛盾也只能是在实践中去解决。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实践中究竟是怎么样的关系?怎样实现完美邂逅?

  这里关键是对“学习”的理解。对学习的不同理解深刻影响着教与学的关系,因此与其问教与学是何关系毋宁问学习怎样生成,很明显这涉及到学习理论的问题。不同的学习观下就会有不同的教学实践,学习理论竟然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也是最为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学习理论不断发展,至今已有不同的流派,行为主义、建构主义等等,但是其终极问题还是得回归到人的知识从那里来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简单粗暴的解释道:“认识来源于实践”,人们似乎没有任何理由反对了。但是其实就是这简单的一句“认识来源于实践”其实是大有问题的,所有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吗?学生不能够完全同意这个观点,在这里,我觉得应该回到康德去,回到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去。认识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先天的那部分外铄不进去,只能靠内省,后天那部分外铄也不能完全取得成功,也要重视“体验”的力量(这可以看作是对外铄论与内省说争论的解答)。就这样,教与学的关系就清晰可见了,即教与学统一于终极问题的解答,完美的教与学,有效的教与学应该要正确处理好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先天不可教,后天不能只被动的教。先天不可教又想教怎么办呢?那就让孩子成为自己的老师吧,在“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发展先天之能力。后天不能只被动的教该怎么办呢?那就让孩子“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吧,天地不言却行着世间最大的教化,圣人之所以为圣人那是因为人们可以同圣人对话,而不去考虑时代的因素。

  实习期间,我去听了几节语文课,感触比较多。教与学的完美邂逅着实不容易,其中“与客观世界对话”乃是最为基础的东西,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同学们不知鸭为何物,那么真正的教育就应该让同学们去看到鸭子,回归自然,回归存在本身。不知鸭为何物,那么“与他人对话”便不能进行下去了,首先,语文课强调的乃是“与过往的时代对话,与过往时代的人对话,去体味过往时代的人最真实的情感与经验”,而目前的做法不过是拿来主义罢了。学生没有情感与经验不要紧,把古人的情感与经验拿来就可以了。这样真的可以吗?这样做后患无穷,学生们没有自己的情感和经验作为基础,无法产生共情不说,直接拿来古人的情感和经验作为自己的情感和经验还会戕害学生的情感,残忍啊,现在连语文课里的情感也不是自己的,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是自己的?语文课上了之后连表达真实情感都不会了,这就如同人们学了吃饭之后连怎么咽下去都不会了。

  三、静悄悄的变革

  中山纪念中学这几年特别强调“自主学习”,这是一个好现象,这足以证明我们的老师们注意到了常规教学常常培养出了“懒惰的学生”(或者不这么责备学生,换个词,被动学习的学生)。铺天盖地的口号与宣传,以及老师们自我欺骗的话语中都讲“自主学习”,指不定过几年还会有个什么“中山纪念中学自主学习新模式”出现。但是表面的光鲜亮丽丝毫改变不了常规教学的实质,你若不信,只需要往办公室角落站一分钟便可得知,墙面上贴着一些传递给教师的指令,比如“请各位教师把前面两个单元的资料在期中之前整理出来交给学生们复习、背诵”。“自主学习”背后的教师指令足以说明一切。但是,学生们有中考和高考的压力,这是教师们表面上赞扬“自主学习”,背后里搞“教师总结”“高分十条”“高分冲刺”的罪魁祸首吗?换言之,任务驱动下教与学的完美邂逅可不可能?如果可能,又何以可能呢?

  《道尔顿教育计划》里面也说了,我们丝毫不能轻视我们的教师,他们对于学科专业知识已经了如指掌,炉火纯青。因此我们不能责备我们的老师们,他们的专业水准是足够高的,是合格的,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是相当敬业的。可问题又偏偏出在这里,过去我们常讲“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而教师有没有一桶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答案是重要。但是学生那一碗水不是教师一桶水直接给的,而是学生自己去打的,谁又能说学生就不能打一桶水呢?所以,这个比喻并不贴切,至少应该改改,教师要有一桶水,学生有多少水待定。我们认为,教师应当是普罗米修斯,是盗火者,是纵火者;他们应当被要求点燃人类的求生欲望,他们应当被要求点燃人类的求知欲望。因此,问题应该不是出在教师身上。但是,问题的解决又绝对离不开教师。

  教学组织形式不改变,所谓的“自主学习”不过是表面上的文章罢了。学生们能够自主的也是除了上课之外的时间,或者直接说只剩晚自习是自主学习的时间,但是即使时间已经足够少的晚自习时间也不全是自主学习的时间,各类试卷各类习题铺天盖地的卷来。我看到的初中生的晚自习是这样一幅景象:教师在教室门口一张桌子处坐着解决学生们的问题,偶尔维持一下教室里的纪律,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在阳台处为其他有问题的同学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每天的晚自习学生们都会收到新的任务指令,比如完成培优计划P80—P81(一类辅导书籍)。这样的学习就被叫做自主学习。我们一点也不否认这有自主学习的倾向,但是离真正意义上得自主学习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时间久了,教师们比较烦,因为他们被日常琐碎事务缠身,学生们比较烦,因为他们一直被安排着做这样做那样;真正的自主学习似乎从未发生。

  变革也还是有的,最重要的变革就是教师们的倦怠与学生们的不满,反抗即变革。即使不这样说,也应该是反抗推动变革。看到同学们听那些比较无聊的课在底下自己干自己的,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种反抗就意味着不远的变革。学生们用脚投票,教师们用脚投票正是变革本身。教与学的矛盾越是激烈就越好,这就意味着“祖宗之法”不管用了,必须另谋出路。那么出路在哪里呢?教与学如何完美邂逅呢?任务驱动下的教与学的完美邂逅完全可能,出路就在课堂上,就在教室里。也许在这种教室里,它不一定是道尔顿教育计划下的教室,但是它的原则却可以是道尔顿教育计划的原则。常规课堂活起来,学生们动起来是这种教室的风景;学生们安静下来,自己思考自己的问题也是这种教室的风景。

  静悄悄的变革正在发生,而谁走在了前面谁就将引领未来时代的潮流,所谓的走在前面不只是口头上的走在前面,还要行动上走在前面。我们的教师们可以借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这股东风放手让学生们真正的组织起来,因为真正的

  束缚不在他处,正在于教师自身。不是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教师才去实施,而是教师们的行动去推动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存在的不一定是合理的,我们不能因循守旧;但是不因循守旧也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变革也是循序渐进的,但总得要变,因为穷则思变,变则通。

  四、回到道尔顿教育计划去

  反抗与变革:教与学的统一,在学理上,可以回到道尔顿教育计划去。道尔顿教育计划的本质也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但是它却强调自主学习,也就是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做到了,因此它的探索与实践也是有益的。而今我们讲回到道尔顿教育计划去,自然不是讲全盘照搬照抄其实施之细节,而是回到道尔顿教育计划的核心精神与核心原则上去。道尔顿教育计划的核心精神便是:充分尊重学生,教育的本质乃是引导学生求真与向善。道尔顿教育计划的核心原则便是:自由与合作。当然,回到道尔顿教育计划去也讲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方法甚至是极端重要的,因为它就是以一种教育组织的方法和方式显现出来的。我们新的课程标准也讲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但是却把方法省略了,这有好处,就是教师有了自主的空间,但是也有缺陷,那就是教师没有了可供参考的方法,必须单枪匹马自己探讨方式方法。教师探讨方式方法主要是回答自主探究何以可能的问题和合作学习何以可能的问题。而这自然可以回到道尔顿教育计划去,实验室不正是这种方式和方法吗?当然,在自媒体时代,我们的实验室也许可以进行转型和升级,以前不可以想象的现在完全可以实施。首先,网络资源与网络平台在实际上使实验室有了技术支持;其次,微课和翻转课堂便是时代呼唤课堂转型的实例;最后,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大规模使用的自媒体时代,实时更新任务与交互信息成为可能。因此,我们这个时代去实现当初实验室的诸多设想是极其有利的,这是一个回到道尔顿教育计划最好的时代。当然,这也是一个回到道尔顿教育计划最坏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充斥着整个社会,人们被淹没在知识和信息的海洋中,各种诱惑与游离是完全现实的境况。对于这个问题,必须辩证看,回到道尔顿教育计划去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就在挑战中,因此这是值得尝试的:建设实验室。

《道尔顿教育计划》读后感2

  拜读完《道尔顿教育计划》这本著作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深。这本书令我大开眼界,大长知识,大涨见闻,让我了解到原来教育还可以这样搞,原来学生还可以这样学,原来教师还可以这样教。对比目前我们国内的教育,深感中国的教育需要进一步改变与创新。 深知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再加上初次拜读,所以谈读后感总有一种欲言又止的感觉。可能是我想说的过多,也可能是我自己不知从何说起的缘故。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下我对道尔顿制的一些感悟吧。 道尔顿制是美国帕克赫斯特于1919年创立的教学方法,并付诸了行动建立了12年一贯制的学校。它是对传统教育采取扬弃态度,继承优秀的部分,抛弃落后的,创新前所未有的一种教育方案。这种方案取消班级授课制,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教材,注重发展自己的个性。它的基本理念是自由与合作。所谓自由就是指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时间与自由意志,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的支配时间及选择他们的学习对象。

  所谓合作就是指学生适应他人与社会共处的能力包括与教师的相处。学生们在这种体系下可以自己的支配自己的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及接受速度决定自己学什么、怎么学。在这里没有年级的.限制,彼此之间都是合作伙伴,提升他们的能力。 道尔顿制的训练方法包括:实验室、研究课题、教室。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不同,在这里学生被分为小组,不同年级、不同水平可以一起讨论事情。还主张学生应该在教师指导下接受和承担较为长期的学习任务,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学不需受外在的教学设备所影响,随时可以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应该类似博物馆应有尽有。在实验室指导学生的教师必须是专家,因为他们有广播而深厚的知识,并且能够为各个年级提供辅导。 具体做法就是布置作业,老师与学生订立何悦,实行学分制,考查成绩。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而且能够合理有序的规划自己的学习,锻炼自己学习的自主性,确保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其实道尔顿计划的本质就在于每个学生以适合自己情况的速度来学习,立足于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塑造,发展其创造才能,这其是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在 这计划之下,学生学习是自由的,且能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它不是空洞的,而是就在身边能够受到诸多启迪且对我国教育可借鉴的一种思路与方法。

  在此,我想谈一下我对我国的教育的一点看法。虽然我国教育在不断改革,但是革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我们积极推行学生为本,但是现状却与理想的要求相差甚远,长期来,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的学习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要解决这种状况确实是很不容易。而道尔顿之在这方面下了诸多功夫,学生根据自己进度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追求自己的兴趣点,与同学合作交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只是我们自身受传统教育影响太深,解决问题依赖于老师,父母的也不会给予孩子太多的时间与自由,面对国外优秀的教育模式与优越的环境我们也只能望尘莫及、无力为之。如果能借鉴道尔顿中的一部分应用于我国教育的土壤,我相信也会取得巨大的进步。

【《道尔顿教育计划》读后感】相关文章:

远程教育计划08-13

绿色教育计划总结08-23

校园学期教育计划08-24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8-05

大班安全教育计划08-24

法制教育计划方案12-21

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1-07

幼儿园月教育计划08-23

大班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8-05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计划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