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时间:2024-05-12 18:50:27 秀雯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通用13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通用13篇)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以观看一场精彩的棒球比赛为主线,旁征博引,贯穿了教育的方方面面,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成就精彩人生!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局:

  第一局:准备就是一切

  雷夫举了一个例子,早上有阅读课与数学课,许多教室在两堂课之间花了太多的时间,一年下来即可浪费数百个小时。不算不要紧,一算吓一跳!我惊呆了,不禁扪心自问,每个课间每个课前准备你都利用好了吗?正式上课你分秒必争了吗?有没有迟到的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做好了吗?老师有没有废话呢?日积月累,你浪费了多少时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现在。

  时间不容浪费,如果你浪费了时间,时间最终会毁了你的一生。守时是一种美德,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也是对自己行为素养的一种表述,也可认为是自重。带着手表,靠着手表过日子,不一定会做到惜时,心中要有规划,做事要守时。合理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并按时有效地完成所定事务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感叹命运的不公,当你叹息抱怨时,时间已从叹息声中划过。不要为经不住时间考验的事务浪费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销声匿迹。

  抓紧自己的每分每秒,不要有任何懈怠,不要为别人的错误干扰,勇往直前,坚持对的,必定会创造奇迹。

  第二局:高瞻远瞩

  在这一局中,雷夫劝诫孩子要远离电视。其实,远离电视的何止是孩子。

  当今时代,电视统治了社会,统治了每一个家庭,也控制了每一个观看电视的人的心灵。

  电视虽有有利的一面,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欣赏美丽风光;可以遍晓各地见闻,遍知天下事;可以消遣打发无聊的时光,暂时忘记痛苦。但它的负面影响更是大得惊人。

  首先,摧毁人们的时间观念。电视充斥了人们所有的自主时光,除了有严格规章制度约束下的工作和学习,其他时间大多都被电视剥夺。

  其次,由于电视的存在,人与人之间包括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变得冷漠,除了必须的吃住,其他都被电视填充,倾心交谈、商量交流、排解忧愁烦恼的.机会也随之丧失,即使提及,也被心不在焉地迅速敷衍淹没,毫无心情和逸致。

  另外,电视冲击人们的心灵,使价值观被改变,进取心被攻破,应有的学习、复习、充电、阅读、思考被挤跑,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的懒散、无所事事、思维简单等等,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及一生的命运被改变。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2

  获赠一本好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2》,带着好奇,带着谢慰,也带着任务,这段时间细细品嚼一番,本想即可打发时间,又可提高个人涵养,读着读着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雷夫老师经历25年的呕心沥血,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不断审视、反思自我,探寻新颖的教育方式,创造了一间充满奇迹的56号教室,缔造了孩子的非凡人生。他的教育信念感动了全美国,也感动了全世界的每一位教师。

  一场普通的球赛,隐寓的却是多个不平凡的道理。雷夫老师借一场棒球赛,谈到了时间、准备、专注、决定、态度等教育问题。与大家分享了他的教学经验,雷夫老师虽是一位数学老师,但从此书可见他的写作水平独树一帜,观点的阐述方式新颖,在叙述的过程中旁征博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他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及独到见解深深触动了我。

  雷夫老师在书中提醒我们要尊重时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浪费别人的时间就好比谋财害命。”时间的珍贵无法衡量。上帝是吝啬的,即使你苦苦哀求,他不会分给你多一点时间;上帝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时间,他不会因为宠幸你而偏分给你多一点。雷夫老师说:“孩子必须理解,察知时间的人,将善用一生做伟大卓越的事。”惜时的.人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慢慢地学会如何让科学分配和利用有限的时间;不惜时的人总觉得时间充裕之极,遂挥霍他们的时间及青春。

  “守时表现出我们能掌控自己的命运,相信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好比一次聚会,惜时的人会非常守时甚至早到,因为他们珍惜每一分钟,也不愿意要别人等待;但是对于无惜时观念的人来说,他们会慢条斯理地赴会,或许在途中会因为周边发生的一些小事而滞留不行,迟到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家常便饭。守时的人不会让时间从指缝中流走,更加不会浪费别人的时间,他在别人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迹,每个人都愿意与其为友。

  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不如我们深刻,毕竟他们还是孩子。但优秀的学生会让你刮目相看,他们会在在40分钟的活动课里挤出10来分钟整理当天学习的内容;会在晚练时间争取把作业做完,课前会做好上课准备……教师见此学生当然是欣慰万分。雷夫老师在第一局球赛也阐述了“准备就是一切”。厉兵秣马的战事往往能完胜,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巴斯德曾说:“有充分准备的人,才有最佳机会”。教师的课前准备是课堂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教案、个性导入、提出问题、板书设计等等,无不是准备的表现,此外,老师还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预设,课堂意外情况应对措施的预设,这也是准备的表现……可见,准备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至关重要,一堂课能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从教师的准备程度可以看出。

  雷夫老师的寓教于乐也非常值得我去学习,带孩子看展览、参加比赛、观看棒球赛……雷夫老师在课外教育了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使我明白,知识不一定是在课堂里传授的,学生长期坐在教室里听课,好比鸟儿困在鸟笼,教学效果难免会大打折扣,倘若时不时走出教室,在另一个环境下教育孩子,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中,我也要向雷夫老师那样不断探寻新颖的教学方式,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教育他们做人的真谛。寓教于乐,不让学生成为庸庸碌碌的人;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以自己的规范行为去影响学生,使之效仿;坚持到底,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每一丝绵力。努力像雷夫老师那样,成为“扔海星”的好教师。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3

  利用两个假期读了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这本书。捧起这本书会让你的思维随着雷夫的文字而跳跃。

  这本书以一场球赛为主线,一边描述球赛的过程,一边把赛场上学生的表现,以及作者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了出来。读后受益匪浅。以下是我读这本书后一些浅显的体会。

  一、教育孩子要做一个遵守时间的人

  因为在职场中你会发现一种现象,越是成功越是做的`好的人,他的时间观念是很强的,他在安排工作上下了功夫,知道什么时间自己要做什么,总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而对工作抱着无所谓态度的人往往在事业上不能有很好的发展或者进步。守时不仅是对别人和自己时间的尊重,也是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负责,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什么时间就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不能在学生面前不遵守时间。这样学生有了榜样,也就能像老师一样,做了个遵守时间的人。

  二、教育孩子要做一个专注的人

  专注力是孩子学习和做事能否成功的关键,对孩子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注意力集中能让孩子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能更为有效地获取并消化知识,让孩子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从而爱上学习。一旦孩子专注力得到了培养,孩子就会慢慢地对学习产生兴趣,主动进行学习,遇到困难也能够迎难而上。

  三、做一个学会选择的人

  其实命运就是由无数选择和取舍而构成的。知识带给人的最大好处就是使人的选择可能性更多。孩子们同样也经常面临选择,也常常会因为不明白选择的道理而困惑,是写作业呢还是玩呢?是买玩具呢还是买零食呢?是选红色的还是选黑色的呢……他们常常为不知如何选择和不明白选择的含义而苦恼。书中雷夫说道:“最糟的选择之后可能是最勇敢的选择,而在黑暗的尽头就是光明。孩子们只有在经历了无数的选择后就会知道而努力地去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作为老师或者是家长,我们都应该把选择的权利留给学生,他们的选择不管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都让他们经历选择后的后果,只有这样孩们才会真正地成长起来。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收获。雷夫的这本《第56号教育的奇迹》也让我看到了奇迹,他震撼了我,他以他的教育目标,持久的工作热情,告诉我们如何去当好一个教育工作者。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4

  雷夫.艾斯奎斯是美国最有趣、最有影响力的教师。被《纽约时报》尊称为“天才与圣徒”的“当代梭罗”。他从教多年来,一直在藿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教师,在56号教室里,他创造了一个个令人结目伸舌的奇迹,为我们教育界的同仁,在课堂、教室外带领父母培养出卓越非凡的孩子,做出了最好的表率。读着雷夫老师的作品,一个个鲜活的孩子特性,从“莎士比亚“的戏剧中、从观看棒球的分析中,脱颖而出,令人惊叹。做一个好的教师,就应该向雷夫.艾斯奎斯那样,“用最深厚的爱创造最大的奇迹”。

  阅读了雷夫教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2》,明白了不少以前模糊的地方。例如守时。在雷夫老师的'眼中,守时不并仅仅意味着能够依照时间表完成作业,“光凭成绩,看不出来孩子是否懂得适时的重要性”。对于时间更“表现出我们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相信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书这几年,对班里的孩子最深恶痛绝的一点就是没有时间观念。接手的无论哪一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人,经常让你很容易抓狂:课堂中大家都已经进入状态,跟着老师读得绘声绘色,不合谐的“报告”声就会响起;下课别的同学都在忙着做课前准备,他早就溜得没影了,可等到上课铃声响起,他才恍然大悟地打开书包;哪怕是到了放学,别的同学都已经背上书包准备排队回家了,这几个人总是迟迟不肯走出教室,三催四请之下才发现原来作业没有抄完,书包也没有整理,根本没有做好放学准备;越是这样的孩子,回家也是一样,做作业拖拖拉拉,不到九点钟,根本就无法上床睡觉,于是第二天又不能按时起床,如此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这样的孩子不仅年年有,班班有,而且在我执教生涯当中,还感觉到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也曾对这些孩子进行了家访,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父母过多的干涉与包办他们的学习。

  孩子的学习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自觉自主的过程,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却习惯于每天都要由妈妈发出做作业的指令再回房间;作业就做得慢一点儿吧,反正做快了也没有用,因为做快了完成早了,也没得玩儿,爸爸妈妈又要再布置其他一大难的课外作业;早上就再睡一会儿吧,反正妈妈还没有催得及,说明上学还来得及,等她来帮我穿衣服了再说吧......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孩子失去了自己操控时间的动力和能力,其实是因为掌控权都牢牢攥在了家长的手中。

  要使孩子能够掌控时间,首先要让他们感觉到时间的重要性,其实是要给孩子安排时间的机会。所以父母首先要退出孩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我们通常建议的方法是为孩子买一个小闹钟,孩子自己决定做这件事情的起止时间,让机械的闹钟去提醒他。闹钟不会跟孩子讨价还价,也没有这么多次的机会,一开始喧闹的铃声有可能被无视,但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会对响起的铃声产生紧张,这也许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紧迫感”吧。同时,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做他想做的事情比帮助他们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更能让孩子更好地安排行程。一个永远也完成不了的工程,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有缺少动力,只会加具拖沓。与其这样,不如让孩子有个盼头,“只要做完这个,我就可以玩啦”。没有比这个更能吸引孩子加快速度的了。

  当然,对时间掌控的能力并不是仅仅这些就足够的,比如合理时机的选择,聪明地调配时间等等,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能够将时间利用得更加合理,更有效率,那么之后的各种能力也许会发展得更为顺利。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5

  最近读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以一个周五晚上带孩子去观看一场棒球赛做为线索,通过在一局局球赛中同学们各有不同的表现,隐寓了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需要注意和改正的问题。描述种种细节,旁征博引,深刻完美地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并总结出“尊重时间、练习专注、避开电视、做出决定、肯定自我、不要自私、懂得谦逊、选择学校、坚持到底”各种要点。令我深深佩服和感叹。这本15万字的书,我边看书边做笔记,学到了很多很多方法。

  这本书,不仅谈到了诸如“准备、专注、选择、态度、谦虚”等一系列教育的核心问题,而且还用丰富的事例及影片、书籍等资料,为读者提供了可行的解决之道。为什么要用观看一场棒球赛来引导出一系列的教育话题呢?这个问题耐人寻味:也许是雷夫一时的灵感闪现,也许事实就是这样,雷夫在带着孩子看棒球赛的整个过程中就一直在思考以上有关教育的问题……而我,更愿意将这理解为是雷夫一个精心而巧妙的安排,在这背后,是一个有关教育的寓言或隐喻。

  1、教育是基于时间的。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并没有一个界限;而教育的实质,则在于对时间一分一秒的专注。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并不这么认为。在绝大多人在潜意识里,教育和观看棒球比赛一样,要的只是一个结果。所以,在观看棒球赛的“时间”里,有太多的人“迟到”,有太多的人提前“离场”,还有更多的人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并不能专注,他们“分心”于聊天,玩游戏、打闹,干什么的都有……

  我想,如果用这场棒球比赛中的“迟到”、“提前离场”、“分心打闹”等现象来定义我们现行教育的问题所在,那无疑是十分贴切的:有多少家长,等发现孩子出了问题才开始教育(迟到)?有多少家长,在一番努力之后便给孩子贴上“就这样了,没救了”等标签(提前离场)?还有多少家长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分心)?教育是基于“时间”的。所以雷夫会在书本中强调:看球赛,不是为了看一个结果,而是要专注地体验这一场“从开始到结束”的“精彩和快乐”。所以他们提前准备,提前到场,比赛中认真观看并记录,坚持到比赛结束才离场。雷夫说: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教育呢?

  再比如说:准时。准时也意味着时间被有效地管理。雷夫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并指出,迟到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同样也不尊重自己。

  2、在好习惯这个问题上,雷夫还谈到了“专注”。他认为三心二意会让孩子离目标越来越远。是的,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我发现,现在的父母都非常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但是在培养孩子的毅力方面,似乎就有点欠缺了。哪怕是扫街,也要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专注和热情并发出无比的魔力。一个人战胜自我,接受挑战,就成战胜平庸。

  3、书中还涉及许多共同的教育难题,比如孩子都爱玩爱看电视爱玩游戏,家长老师都为培养优秀孩子头疼等等,追根溯源,作者们无疑例外都是在为家长和老师支招选择一条让孩子通往成功的捷径,来帮助孩子摆脱牵绊,去除不良的`嗜好而培养学习的热情,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方法,不是单纯的言传,而是严格的身教,其实每一个孩子在小的时候无论行为方式还是思考价值观等都是大人的缩小翻版,你是孩子的一个模子,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书中告诉你的不是教孩子什么不能做,而是通过玩乐的方式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这种主观能动性无形中就激发了孩子的热情,最后产生的不同效果自然也可想而知。雷夫的一些教育观点让人惊喜,比如,对孩子最好的奖赏是知识的学习,而不是物质奖品。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6

  本学期,我再一次地拜读了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2》。合上这本书,我深深地感慨雷夫老师为56号教室的学生倾其心血所付出的一切,他把他的一切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对于他来说,没有比看到学生学有所成更欣慰的事了,那就是他的一切。他在这本书中讲述了带孩子们去看一场精彩的棒球赛,通过球场上的所见所思所忆所感,向我们娓娓道来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本书中,我读懂了雷夫老师所探讨的几个重要的问题:他要让学生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学会专注,远离电视,学会面对十字路口如何抉择,做事要有责任心,无私利他以及学会谦逊。同时,他对事物的观察入微以及独特的见解也深深地触动到了我。

  本书中给我最有感触一句话:“孩子有伟大的梦想是好的,但是对细节缺乏巨细靡遗的注意,这些梦想是很少能成真的”。这句话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词——细节。俗话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然而在我们的校园中,在孩子们身上,我总能看到他们不注重细节的表现:随处都能看到被遗弃的校服;桌面上每天都是脏乱不堪;做作业时粗心大意、字迹潦草等等。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对任何事都缺乏认真的.态度。我认为,这种人也不可能做成大事。而要培养一个学生如何注重细节,我觉得在学校中培养他的一个良好习惯是至关重要的。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们学校也非常地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譬如:班主任在每天的晨会课上都会反复教育学生要保持桌面的整洁,离开座位后要把凳子椅子排好,以此培养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在每周的一个午自习上,进行整班写字练习,老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写字姿势,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午食堂就餐时要求学生做到排队取饭时井然有序,吃饭喝汤时不发出声音,以此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为孩子们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这些虽然都只是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但从中足以能看出一个人对待事物、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我也坚信,只有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细节,做任何事都抱着认真、专注的态度的学生,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走好每一步,去实现自己伟大的理想和抱负!

  雷夫在本书中还提到了电视对孩子学习的影响。他在书中提到:“每个人似乎都知道孩子们不该花太多时间在屏幕上,但事实上她们就是如此,而且这么做会对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但我们并没有尽力去防范这件事。”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多看电视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在一些家庭里他们还是会让电视机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有些家长会认为只要当天的作业做完了,适当看会儿电视是没有问题的。由于电视节目不论在画面还是声音都很吸引人,所以有些学生一旦打开了电视机,就会让人寸步不离,忘了时间的存在,甚至会熬夜,从而影响睡眠和第二天的学习状态。甚至有些家长认为电视节目会使调皮的孩子变得安静,不会乱跑,因此认为让电视机来管孩子是很好的选择。他们却不知道电视会给我们直观的感受,所以孩子们都是被动的接受,长期地沉迷其中,只会让孩子失去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最终影响其潜能和智力的发展。但是,电视节目也不是毫无好处。教育学家认为,电视节目对发展孩子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的提高是有好处的。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孩子选择良好的电视节目,比如:科学、益智、新闻等等。适当的看电视节目对增长孩子的见识和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都是有帮助的。作为家长和老师,我认为我们还需要以身作则,在孩子做作业时自己也要做到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学生看电视时,尽量陪同孩子一起看,互谈感受与想法,对他们进行诱导与讲解。孩子从中得到教育,也开发了智力,丰富了课外知识,将会受益匪浅。另外,多看课外书来代替电视,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书籍也可以让学生获取无穷的知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想象力。

  刚翻到第五局,就被雷夫这句“像莎士比亚写诗那样扫街”所吸引了。心中充满疑惑,为什么雷夫要让我们像莎士比亚那样扫街。读完本局,我顿然了解了他所要表达的思想,其实他是向我们阐述了态度与责任心的问题。现今社会有太多的人做任何事都没有责任心,抱着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做的,结果就是这个人他永远在原地踏步,止步不前。在学校里,这样的学生也不在少数,作业拖沓,字迹潦草,课桌内脏乱不堪,对学习不思进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而往往这样的学生,即使老师安排给他学习以外的任务,他也都是抱着这种草草了事的态度去完成的。所谓态度,决定一切。我们作为老师的,要时刻教育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特别是那些上课反应迟钝,智商不是很高的后进生,更要不断激励他们学习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每一项学习任务,就像莎士比亚写诗一样做事。孩子们的学习生涯还很漫长,如果从小学起就不能养成这种负责,认真的态度,每天都不为所动,浑浑噩噩,只会与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踏上社会后也会被之淘汰。

  雷夫在第七局中提到了两个字“谦逊”,这让我想到了一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话其实是说如果你对自己已经感到满足了,那就必定会有损失;如果你一直都很谦虚,那就一定能得到益处。曾经也看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唐代一位年轻、有才华的画家,他刚有点名气时,别人不断夸赞他的画,他感到自满骄傲,就不再画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他再次拿起画笔,已经画不出原来的感觉了,同时比他更出色的画家也是不断涌现。此刻,他终于明白,自己并不是最优秀的。从此,他不再骄傲,虚心向别人学习,之后成了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在现实社会中,也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有一点成就和进步,就自我感觉良好,特别喜爱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成就。哪知“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自己就如同坐井之蛙,只看到自己身上的,而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谦逊,对于学生来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雷夫说:谦逊甚至比自私更难教导。因为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同与夸赞,想要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成就,找存在感。但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并不在此,这还只停留在柯柏格道德发展的第三阶段。我们不断地学习,只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然而优秀的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赞赏和奖励。我们要不断地教育孩子:不要只满足于现状,虚心向别人学习,做一个低调、谦逊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由衷的、发自肺腑的敬佩与赞扬!

  这本书的结尾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故事——扔海星。或许有人觉得他能力有限,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根本就活不了所有的海星。但是,对于那只获救的海星,他的生命赋予了新的意义。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即使不能兼济天下,但至少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挽救更多的“海星”回到本该属于他们的大海,自由自在的追寻它们原本该拥有的美好生活。我想,这就是我们教师必须致力去做的事。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7

  一场扣人心弦的棒球比赛贯穿整本书的始终,但雷夫先生的醉翁之意不在于如何把一场球赛描述得活灵活现,而在于包含在棒球比赛现场中的种种教学观念。本书以棒球赛的一局为划分,共有九局,分别讲述了雷夫先生九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包括时间、专注、决定、态度、自私等等。

  雷夫先生见微知著,从一场棒球比赛中的种种细节出发,将他的教学理念娓娓道来,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其谈论到得一些要点,也是我们在现实教学活动实际会碰到的,在经过雷夫先生的阐述之后,不禁有拨云见月之感。

  现在我就从时间、关注这两点简要谈谈我的理解。

  我们常用“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来形容时间易逝,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样的俗语来说明时间宝贵。在本书中,雷夫先生在第一局就阐述了时间的重要意义。

  正如雷夫先生在书中所说,“察知时间的人,将善用一生做伟大卓越的事”。那什么才叫做“察知时间”呢?我认为,“察知时间”可以理解为明白时间的含义,知道时间如河中水、指间沙一样,都是一去不复返的。这样的人,才能够善于利用并且取得成功。然而,现有多少孩子能够做“察知时间”的人呢?要明白,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平等的。

  怎样才能够做“察知时间”的人呢?又如雷夫先生的这一句话,“守时表现出我们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守时表现出一个孩子能够开始把握时间,掌握自己命运前进的方向。因为守时恰好表现出孩子们开始了解时间观念,知道珍惜时间的开始。只有孩子开始守时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该做的事情,他们的学习、生活才能井井有条,不会手忙脚乱。每天的早读课就最能体现孩子们是否守时。一些孩子会在早读开始前五分钟到达学校,整理好书包,准备好早读的课本,端正地坐在那里等待早读开始,还有一些呢,等早读开始10分钟了,才慢悠悠从校门口晃到教室,再慢悠悠地整理书包,等他们整理完书包,再拿出书本,早读都快结束了。如今,在我们班上有一些学生本身有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但是却偏偏要磨磨蹭蹭,拖到最后,直到老师不断催促才能完成。长此以往,等他们长大成人,或许要常常长吁短叹,“当初我怎么没有好好利用时间呢”。更甚者,或许会成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典型代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他们长大成人,或许只能将自己经历过的挫折磨难怪罪于时运不济、命运不公了。

  守时,从根本上体现了孩子对时间的利用与把握。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时间的把握,要守时。我们有如何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把握呢?雷夫先生在他的文章里提及了几点。其一、利用周末教导时间的管理。孩子们因为自身经验的限制,在有大量空余时间时,就不知道用什么来填充它。教师应该指引学生有效得利用时间。首先要明确到底有多少空闲时间,在扣除一些游戏时间后,让孩子们在剩下的时间里专心去做一件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可以是看书,也可以是发展兴趣爱好。不要让电视电脑占据了孩子们的空余时间,等到周一才后悔让时间匆匆溜走。其二、老师是学生们利用时间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好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比如我们可以在课间将教室的电脑打开,把多媒体课件准备好,日积月累,节约的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其三,要了解时间的意义,要尊重时间。让孩子们了解时间,只凭借空洞的讲解是不可能达到目标的,我们需要以“过去”为参照物来帮助学生明白时间的意义。真正了解时间的学生,他们懂得欣赏过去,能够沉浸在过去之中,通过阅读与之为友。于是,他们能够欣赏莎士比亚和马克·吐温,他们能够接受来自各个时代的文化,能够对过去的人物同样能怀抱崇高的敬意。他们不被现世迷影喧嚣所迷惑,他们明白经过时间洗炼的才是伟大的。

  谈过了时间,我再谈一谈低年级学生最缺乏的一样东西——专注。

  本书第二局的主题就是专注,雷夫先生告诉我们专注让人生变得更加美好。这一局开始正是在红雀队与道奇对比赛白热化的时候,球场内突然出现了许多被明令禁止不允许带入的沙滩球,并且在球场打扰观众观看比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带位员想要没收这些沙滩球的时候,人们不停地捣乱,一个小男孩在父亲的教唆下将球狠狠地丢道带位员的地方,而人们竟然大声赞叹。在这种情况下,专注于棒球比赛的人寥寥无几。

  雷夫先生通过这一个例子告诉我们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缺少专注,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症状,如今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忽略如何专注的社会,大人们渐渐缺乏“专注”这种能力,也难怪他们无法专注。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和各种方面的原因,他们更加缺乏专注。在我们班,有一位学生专注的能力尤其之差。总结下来,一堂课四十分钟,他花十分钟时间在铅笔上,十分钟在笔盖上,十分钟在桌子上乱涂乱画,剩下的时间里,他或许会看看窗外的树叶或者飞过的小鸟,他能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上的时间仅仅是在被老师提醒后的几分钟。在课堂上学无所得,在课后又得花多大的精力才能补回来呢?在如今的现实情况下,这样的孩子还不在少数,只不过是情况或许没他这么突出罢了。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专注能力呢?首先,让孩子们放下手中的游戏。如今一些孩子非常沉迷于智能手机游戏,我经常看到一些只有4岁左右的孩子缠着爸爸妈妈说要玩手机游戏,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信号。尝试让孩子们放下手中的电子游戏,转而用一些有助于孩子专注与执著于工作的游戏,比如说棋类游戏、珠玑妙算和组合模型等等,最好是培养学生的一样兴趣爱好。其次,书籍是心灵之药,也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阶段就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懂、有趣的绘本来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看完这本书之后,深深为雷夫先生所折服。在以后的教学道路中,我也要向雷夫先生学习。不断探寻新颖的教学方式,不断思考,不让学生成为庸庸碌碌的人,并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8

  在这本书中,雷夫老师带孩子们走出教室,去观看一场棒球比赛。随着比赛的推进,旁征博引、寓教于乐。在教育中融入不同的元素,引领孩子建立自己的特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成就精彩人生!雷夫老师说:人生就像一场赛事,有输有赢有汗水,每一滴汗水都是生命的体验!的确如此,在雷夫老师的平凡简单里,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复杂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在单调重复中,让我们领略到雷夫老师山重水复、多姿多彩的教育艺术。

  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赛前秀——卓越超群这一章节。

  当导游由衷地赞叹他的孩子们多么有教养时,我感触很深。

  孩子们的天生资质不一,但是,徒具天赋并不保证能够成功。比拥有天赋更重要的是:家长与教师们须精雕细琢这些本质,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们,让这些基础的本能与性格转化他们的天赋,成为卓越超群的特殊结果。一度,这些在道奇球场的孩子们只是未经雕琢的原钻,而不是让指导者眼睛一亮、光芒闪耀的宝石。经年累月,有着爱心与智慧的`成人们精雕细琢着他们。而且,最棒的是:如果耐心地引导,你的孩子亦可容光焕发。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得做很大的牺牲、努力与准备。那是一条艰辛的路,一条许多家长与孩子们最后觉得过于苛求而无法继续前行的路。但是,如同诗人弗斯特所教我们的,足迹愈少的路径愈能使万事改观。孩子们在接触所有好的坏的事物的同时,都能从中学到知识,吸取教训。如果只是一味的强调成绩,而忽略了孩子情商的发展,忽略了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忽略了孩子与人交往的培养,忽略了让孩子体会快乐体会放松体会温暖,那么一切都是得不偿失的。

  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常常在想,如果我们可以换一种更巧妙的方式,能够激发孩子自身的热情和激情,让孩子敢于勇于超越自我,接受挑战,那么我们的孩子就能成为卓越超群的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确实需要更用心,运用各种方式点燃孩子的热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灿烂夺目的明星。这样我们的生活会充满诗意,会有很多惊喜等着我们。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9

  继《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后,让我认识了一位对教育满腔热忱,对学生充满信任,机智博学的美国教师雷夫。

  第56号教室为什么很特别?在这里没有害怕,雷夫老师对孩子们的信任,使这间教师变得不同。自己初任班主任,心情忐忑,同行老师告诉我,当班主任一定要镇得住学生。所以,刚开始时候,在班级里,我总是板着一张脸,不苟言笑。严肃的处理每一件事情。逐渐我发现了,学生们是变得乖了很多,可是,感觉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渐拉远。所以我开始思考,光镇得住学生是不够的。一方面,对他们严格要求是必须要做到的,另外一方面,要和孩子们互相信任。于是我逐渐改变自己以前对待学生的态度,逐渐信任他们,多多了解他们,和他们谈谈心。我发现,当师生之间的互信关系确立起来之后,处理很多问题都会相应变得简单起来。

  雷夫老师之所以这么成功,跟他对学生们无私的爱是分不开的。爱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但是,对学生的关爱却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一名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爱,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用无私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任。在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对学生们的爱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他不仅关爱学生的学习,还关爱学生的生活;不仅关爱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还关心他们在家的学习和生活;他不仅关爱在校就读的孩子,还关爱已经从他班级毕业多年的学生;他不仅关爱学生本人,还关爱学生的家人……他的这种无私的'爱,赢得了孩子们的心,也赢得了家长的尊重。以前听说过一位教育家的一句话,使我深受启发,"一位优秀的老师可能仅仅因为他的一句话,就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要多多换位思考,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多多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学校的温暖,教育的温暖。

  雷夫老师是一位睿智的教育者,他从书籍中汲取知识,他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良好的教育方法。正是由于他个人所具有的这些优秀的品质,才是他的教育成为有效地教育。雷夫不喜欢因循守旧,他凭着自己独特而前沿的教育理念,采用了很多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语言和数学的理解远远超过了大纲规定的深度,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此外,他还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组织孩子进行音乐和话剧的表演,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我觉得能当雷夫老师学生的那些孩子们是非常幸运的,也是非常快乐的。他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知识,不仅仅是成绩。雷夫老师的这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所有的老师学习。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我们的大脑,用书籍充实自己的心灵,带给孩子们他们所喜欢的教育方式,让他们乐于学习。

  总之,雷夫的教育历程和教育理念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思考和学习。他的独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级管理形式,值得我们实践和探讨,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多思考,多实践,多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把教书育人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努力成为一名像雷夫老师那样让学生都喜欢的老师。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10

  在本书中,作者根据自己从教多年的经历和经验,对如何管理班级,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人本精神做了归纳总结,给我们一线的教师提供了很多可参考的建议,同时引起了我们的反思和思考。本书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一些方面:

  信任。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偿。用积极的心态与耐心来面对问题,打造出立即、持久,而且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不要轻易发火,理解孩子,他们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文化背景,个体差异)老师和家长要勇于责任。说到必须做到。随时为孩子们挺起可靠地肩膀,是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我们不需要对孩子们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人,而是要热昂他们自己把信任放在我们的肩上。身教确实终于言教。

  不欠孩子的,不是为了获得某些物质奖励而表现有礼貌,而认真听讲。让学生认识到,我的勤奋,我的懂事,是为了自己好。

  纪录必须合乎逻辑。老师可以严格,但不公平的老师会被学生看不起。惩罚必须和罪行相称,不能讲因为孩子把水撒了而让孩子抄作业,与错误没有联系的惩罚是荒谬的,没有效果的'。错误和惩罚之间必须有密切的关系。不能因为个体的错误而惩罚全体。老师的不公正、不合乎逻辑的惩罚会招来学生的厌恶甚至痛恨,结果是老师的话没有了效力,没有孩子会听老师讲什么,没有学生会愿意理解老师,会愿意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老师的工作开展就会受挫。慎用惩罚,惩罚要合情合理,让孩子对他们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负自然责任。

  老师是孩子们的榜样,孩子们的小眼睛是很明亮的,老师经常对孩子们讲: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想干什么。其实,老师的一言一行也同样在孩子的脑海中、心目中,并且不只是一个孩子,是一群孩子。所以,老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有一群孩子会看到,会模仿到,你的某种习惯、行为、性格有可能在多年以后成为一个孩子性格的一部分。所以,老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老师要求孩子要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每天,老师都有很多个树立榜样的绝佳机会,要懂得把握机会,有些机会特别难得。老师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是不是经常暴怒,沮丧?还是心平气和,轻松愉快?老师如何对待小朋友,是真诚,耐心?还是敷衍,厌恶?老师如何处理问题,是镇定自若,有条不紊?还是慌乱?对小事发火,重要议题就得不到处理。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树立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坚固而友善的避风港,就等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成长为充满自信又快乐的人。尽一切努力扫除教室里的恐惧,做到公正而又通情达理。

  六阶段:

  (1)避免麻烦和惩罚,你们是为了不被爸爸妈妈骂才吃饭的骂?

  (2)赢得奖赏(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给予奖赏),你们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才要喝水的吗?你们是为了得到奖品才学习的吗?

  (3)我想取悦某人,以取悦自己喜欢、崇拜的人为行为动机。你们是为了老师才刷牙的吗?是为了老师才穿鞋子的吗?

  (4)我要遵守规则,仅仅是为了遵守规则才这样做吗?可有时候需要打破常规,因为规则本身就是错的

  (5)我能体贴别人。帮助儿童产生同情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虽然很难做到,但是在只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把握好教学契机,运用适当的方法,假以时日,孩子们一定可以成为了一个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的孩子。如果孩子们能不大声喧哗是因为怕影响到别人,如果有孩子生病,其他孩子能主动照顾、关心,如果孩子们能够对人和善举止得当,那该多美!

  (6)我有我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不是恐惧,不为奖赏,不是规则,而是自己的行为准则让自己要这么做,这是最高境界的开悟,是最美好的事情。

  从书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作为一个老师的用心,能够站在一个高度,从孩子的心理特点、从孩子的的发展规律出发,在班级管理中,在教学中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制定相关的班级管理制度。老师有计划地逐层地引导学生做一个善解人意、遵守规则的学生。

  反思我们平时的教学,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老师的表率作用有没有做好?老师能不能管理好自己在处理问题中的情绪?老师能不能真正地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不是自己更省事儿而定制班级班规?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老师还要沉下心来,认真研读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书籍,在平日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去改善、去做。新的学期,希望自己更多努力,更多感悟和收获。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11

  寒假,学校统一为教师发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这本书。此书是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欧普拉共同推荐的“全美最佳教师”爱心力作,感动全世界亿万家长、中国教育界的雷夫老师,再次感动你我的心。我带着崇敬与感动的心认真的读,细细的品。

  雷夫老师以一样棒球赛,开始了这本书,在棒球比赛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教学理念融合进去,阐述了人生的意义,引领孩子成长,成就精彩人生。同时,雷夫老师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人生就像一场赛事,有输有赢有汗水,而每一颗汗水都是生命的体验!雷夫老师这个对教育着魔的人告诉我们的不仅是棒球赛事的进程,更有“功夫在诗外”的用意。他通过球赛对孩子们进行一场人生的大课:告诉他们如何管理时间、尊重时间,要远离电视,学会专注,学会做决定,肯定自我,不要自私、谦逊待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在“赛前秀——卓越超群”一章中,雷夫老师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一个孩子一旦找到了兴趣,一个学者就诞生了。”他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叫山姆的孩子,起初上课无法安静地坐着,不按顺序发言,而且全身污秽邋遢,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雷夫引导他参见莎士比亚社团,而且喜欢美国的历史,开始贪婪地阅读有关书籍。他的生命充满了爱国的热忱,山姆的思想变得更有系统,他开始让自己维持干净。11个月以后,山姆有了很多真正的朋友,而且没有因此开心过。山姆的变化来自于他对美国历史的兴趣,看来,引导学生找到兴趣,保护学生的爱好,就成就了学生的一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无论是外国的教育家还是中国的教育家,大家都有一个不谋而合的观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雷夫之所以能使一个污秽邋遢没有朋友的山姆变得优秀,是因为雷夫引导山姆参加了莎士比亚剧组,引起他阅读美国历史的兴趣,就像雷夫说的一样:“一个孩子一旦找到了兴趣,一个学者就诞生了。”由此我想到了三班的彭杰明,他也是一个十足的淘学生,开学头几天我真拿他没有办法,科任老师谈起他都头疼。我与他接触以后,经验告诉我,要把他和其他学生一样看待,不要说他有什么特殊性。我观察他,寻找他的优点,无论是怎样的人,他的身上都会有优点,何况是一个刚刚6、7岁的孩子,他所有的问题大都是天真的无意识的行为。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很多:喜欢画画,虽然画得不是很好;愿意回答问题,而且表达很清楚;看到不公平的事好打抱不平;孝敬父母……这么多的优点,何不由此激发他的兴趣,把他注意力引导这些积极向上的事情上来呢?课堂上当他把手高高举起时,我会给他机会,并且对他的评价给予欣赏,让他越来越投入到课堂的积极回答问题中,这期间,他要认真听讲,积极思维,所有的注意力都用到了课堂上,自然的他就不去捣乱,不去干扰别人的学习,回答问题越来越自己的见解,同学们都会给予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说他变了,能和我们一样正常上课了。我想彭杰明课堂上的进步,就是我激发了他回答问题的兴趣,使他投入到学习的兴趣中了。雷夫说:“一个孩子一旦找到了兴趣,一个学者就诞生了。”我说:“一个孩子如果有了兴趣,就能让好的习惯代替坏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的专注,雷夫老师有妙招,他让孩子们在看球赛时必须记录分数,并进行分析;对于家长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更专心时,他的忠告是:给孩子一张图书馆卡和一个乐器。还可以玩拼图游戏,但一定不要玩电游,那是最无聊最浪费时间的玩具,对开发智力有害无益。

  我们小学时就知道,工作总量=工效*时间,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成正比。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斯科诺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不同的人做同样的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异惊人。一个工作效率高的人即使同时应对几件事也能应付自如,一个行动迟缓的人,往往一事无成。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效率是成败的关键,效率高成才高。

  对小学生来说,同是35分钟的课,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同一堂课下来,有的孩子完全掌握了知识点,有学生基本撑握,而有的学生一知半解。毫无疑问,他们课堂上的专注力不同,有的专心致志,有的三心二意,有的好玩多动,一个学期下来,学习差距就越来越大。无法专注造成教室里的悲剧。今天大多数教师总是在抱怨教室里愈来愈恶化的问题就是课堂上孩子们的言行举止欠佳,他们就是不专心听课,于是“注意听讲,坐好,安静,闭嘴”等警告语,成了我们的口头禅。杰出的孩子总是很专注,他们明白三心二意无法无法帮助他们实现目标。专注则能提高其课堂效率。

  因此雷夫和孩子之所以成功,因为他们都学会了专注,在人生顶沸的球场上,雷夫的孩子不受左右人群的影响,专注于单一的工作——记分,同样在机场,在餐厅,在影院,在任何一个地方,这些孩子做事总是专心致志,在这个忽略专注的社会,做事专注,提高效率,等于利用时间。

  我钦佩雷夫老师引导学生适时的阅读引导学生看优秀的电影,使得学生从这些优秀作品中学会做人。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引导学生读书,并且有数量的规定。看来我们的想法和美国的倡导阅读是一致的。可是我们好多老师忽视了读书,经历集中于考试上,其实阅读有助于识字,有助于培养语感,有助于培养学生情操,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让我们像雷夫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书方面我们老师应该给学生以示范作用,做到手不释卷。收集闲散的时间,让学生看到老师充分利用时间,学生就会效法。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读书,便于交流,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情趣。让我们引导学生适时阅读,指导他们看好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

  雷夫说:“徒具天赋并不保证能够成功。比拥有天赋更重要的是:家长与教师们须精雕细琢这些本质,循循善诱地教导孩子们,让这些基础的本能与性格转化他们的天赋,成为卓越超群的特殊结果。”我们面对的没一个孩子不是宝石,他们是一个个未雕琢的原钻。如果耐心地引导,经年累月,有着爱心与智慧的老师们家长们精心雕琢打磨,定会成为容光焕发的宝石。这里面“精雕细琢”和“循循善诱”多么好,“精雕细琢”的含义很深,需要我们老师有精雕细琢的本事,“精”和“细”需要功夫,需要全心全意,需要责任,需要持之以恒。这里需要我们教育者对职业的操守,需要教育者运用教育的规律引导、帮助、启发、激励、教导。我们的国家,我们这个世界,太需要“宝石”,太需要高尚素质的人,我们教师肩负着未来的责任,我们应该“精心”去打磨那一个个原钻。“循循善诱”出自 《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就是指在诱导教育方面不急躁;善于引导;有步骤而又方法得当。早在我们春秋时期就已总结出如此好的教育智慧,雷夫也在自己的教育行程中巧妙地运用“循循善诱”。无论是古代圣贤,还是国外教育家,都认同“循循善诱”思想。我们也应该遵循这条教学规律,不急不躁,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巧妙引导,要有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做教育要学会等待,只要我们按照循序渐进的规则,坚持不懈,定会有一天闪闪发光。就像雷夫所说:“在孩子的成长旅途中,得做很大的牺牲,努力与准备。那是一条艰辛的路,一条许多家长与孩子们最后觉得过于苛求而无法继续前行的路。”“我想要帮助那些孩子成为卓越超群的人,我知道每一天都很重要。”我要把孩子的每一天都看得重要,把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看做教育契机,因为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我们的孩子就会成为卓越超群的人。记住雷夫的话:“不要让孩子庸俗平凡地过一生。”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12

  第二次拜读雷夫这位有魔力的教师的作品。他能够教出那么多优秀的教师,在我眼中,他的确拥有我所渴望的“魔法”。阅读完他的书籍,我知道他的优秀成就了学生的优秀,他拥有了我所敬佩的魅力。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本书构思巧妙,将他的个人教育理念用一场球赛向读者显示出来,与其说他用一场球赛来连接全文,不如说一场小小的球赛就可以展现出他的'个人教育成果。

  没有深奥的空话,没有漂亮的废话,他的每个文字都是教育的箴言。

  读罢此书,方知教育的无穷无尽。守时、拒绝电视、关注……构建一个优秀的人真的远非几个字就能概括得了的。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练习关注”“避开电视”“做出决定”“不要自私”这个四个议题。

  “练习专注”。我们常常责怪小孩子不够注意力集中,一味地苛责孩子,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注意听课”;一种是自己提升课堂魅力。其实两种方式都没有找到根源。第一种方式,孩子不知道如何注意力集中,而且这些常常是不自控的。第二种方式有很大好处,存在一定效果,但有些孩子不得不遗憾地承认,仍然我行我素。所以雷夫的观点是练习“专注”,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技巧。

  “避开电视”。现在的孩子电视毒害还算小的,手机、游戏机、ipad等高科技电子产品正蛊惑着儿童的心。所以需要将避开电视的观点向家长传达,以免毒瘾上身。

  “做出决定”。说实话,在读这本著作前,我从没想过这方面也是我教育的分内之事,对我自身,我更是忽略此点。我是一个选择困难的人,我也深知一个选择会对人生有多深刻地影响,所以我决定教会我的孩子如何选择。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 13

  阅读了雷夫教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2》,道奇球场一场精彩的球赛贯穿始终,虽然对于棒球不甚了解,但每一回合看得出都是扣人心弦。当然,雷夫老师醉翁之意并不在一场球赛,而是在球赛进行的过程当中的一些细节中,他所要表达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种叙述虽然巧妙,但在一些专业的术语当中,实在让人理解起来有些费解,却也让我从中找到了一些我最近正在关注的教学问题,心中甚是惊喜:

  一、培养孩子珍视时间习惯,梦想更可能成真

  在雷夫老师的眼中,守时不并仅仅意味着能够依照时间表完成作业,“光凭成绩,看不出来孩子是否懂得适时的重要性”。对于时间更“表现出我们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相信我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书这么多年,对班里的孩子最深恶痛绝的一点就是没有时间观念。要使孩子能够掌控时间,首先要让他们感觉到时间的重要性,其实是要给孩子安排时间的机会。所以父母首先要退出孩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当然,对时间掌控的能力并不是仅仅这些就足够的,比如合理时机的选择,聪明地调配时间等等,但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能够将时间利用得更加合理,更有效率,那么之后的各种能力也许会发展得更为顺利。

  二、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成就美好人生

  在所有的章节当中,这一章的主题无比明确,“电视的坏处在于切断社交人脉,显示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与来自贫穷家庭的孩子承受同样多的苦。电视拒绝一切”其实岂止电视,这是一个被电子产品所充斥的社会,智能手机,电脑游戏,点播电视,还有PAD,PSP。其实连我们自己也是浮躁的,宁可在流连在网络搜索了一大箩无用的资料,也不愿意静下心来,走进图书馆打开书本细细品读。

  孩子之所以喜欢这些电子产品,自然是因为他们能带来足够有趣的剌激和互动。我小时候也非常地爱看电视,虽然父母也并没有一味地纵容,加以了一定的限制,但电视里有趣的.节目实在诱惑太大了,随着年龄增长,确实自己也感觉到了,因为有了电视,看书时也心猿意马,无法全情投入。

  因为有了自己的前车之鉴,所以等到我也有了小宝宝,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让他跟电子产品保持距离。然而其中也有困惑,电子产品固然有其“死穴”,但也不可否认,电子产品也是很多信息的来源。比如巧虎,教会了孩子很多生活常识,提升了生活自理能力;朵拉历险记,是英语启蒙的好帮手;一些益智游戏,确实提高了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所以在教学中,一开始我在班级中也曾经设立班规:不准看电视,远离IPAD。可如今我也开始思考,这样的一刀切是否真的一定就是好的。毕竟他们都是21世纪的人,也许在今后的社会,孩子也确实需要一定的媒介素养。是不是能够让孩子既能够有效地运用了这些电子产品培养能力,又能够规避它们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正是有这样的考虑,所以现在对自己孩子也开始了一些尝试。第一次看巧虎,我就跟两岁半的他约定,不管是电脑还是IPAD,只能是妈妈开。他确实很感兴趣,但只要规定时间到了,我就让他自己关。有的时候他会哀求,再看一分钟,一般我也不拒绝,但一分钟到了就坚决关闭。这段时间下来,倒也能够好好遵守这样的约定,如果能够一直保持下去,相信也能够有养成有节制的习惯。

  三、培养专注能力促进梦想与目标的实现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忽略如何专注的社会,也难怪他们在学校也无法专注”,“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症状”。雷夫老师把“专注”这一品质形容为“孩子们在各个人生领域都要建立起一个强有力,即使面对社会底层民众心态也能站得住脚的行为规范”。这一点,我觉得毫不夸张。

  我知道这个孩子的专注力确实存在问题,可若说他就是ADHD患者,那我们班这样的患者至少在三个以上。我只能对这个失态的母亲说,如果把孩子这样的行为归结为一种病态,不管是我还是你,也许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孩子的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但我们确实需要引起重视,帮助他改变。

  虽然我至今觉得这位母亲过于焦虑,但至少她看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危害,但其实还有更多的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所在。所以《第56号教室的奇迹2》与其说是一本给老师看的书,可能对于家长而言会有更大的意思所在。当然专注能力的培养是家校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许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的功劳。

  1、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当孩子专注于某一件玩具,某一个游戏的时候,不要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要吃饭了,不够卫生等等,而强迫孩子中断这种专注的行为。也许当他正在入神的时候,就是他在学习如何专注的过程。曾经见过一位家长,孩子做下来拿起笔做作业,妈妈却开始坐立不安,每过两分钟就过去看一看,一会儿说,咦,你的橡皮怎么用这种姿势拿;一会儿又说,不对不对,这个字这样写是错误的;再一会儿,又会问他昨天的考卷你得了多少分……孩子刚刚连上的思路就这样被打断了,久而久之,他就养成了分心的思维习惯,而且会对家长越来越依赖。

  2、教给孩子专注的办法。年幼的孩子对于如何专注确实自己无法把握,苦口婆心地对他说,你要认真一点,你要专注一点,似乎效果不大。对于有些孩子,我会要求他们,上课时眼睛要跟着老师走,只有这样,老师的眼睛才能跟你的有所交流,搭建起知识的桥梁。同时,我还要求他们一节课发言三次以上,这样才能保持听课的紧张度和积极性。还有比如雷夫老师在看棒球时,所让他们做的,一边记录一边观赛,带着一定的目标和任务去做一件事情,总是能够更加地投入专心。

  当然,还有雷夫老师说的——鼓励孩子们去发展个人的行为规范,无论是面对运动观众或是其他的人生领域,都要建立起一个强有力,即便面对社会底层民众心态也能站得住脚的行为规范。是啊,周围的环境纷纷挠挠,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内心强大更加地有利。

  说实在的,这本2在阅读的时候,可能由于翻译,或者本身知识面的问题,很多章节在反复读了以后也是不明就里,但不管怎么说,字里行间仍能看到雷夫老师对教育的执着与激情,还有他不随大流,敢于坚持的人格魅力。我始终认为,看一本书并不在于这本书能教会你什么,而只要每一次看完这本书,书能带给你一点你认同的引起共鸣,书或能带给你一些你不曾想到的引起思考,那么这些积淀之后,也许就是阅读所给你带来的收获。我想这本书我还需要多读几次,也许那样,供我思考的东西会更多一些。

【《第56好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相关文章: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08-23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笔记08-23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心得体会09-18

第56号教室的奇迹2读后感08-05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2篇08-17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08-23

《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读后感08-18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08-24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后感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