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时间:2022-07-26 07:40: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篇1

  借暑假闲暇之际,我拜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开始只是随手翻开看了看,可是渐渐就被它吸引了,越读越觉得闫老师写得贴近我们教师的生活,给我们点亮了一盏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明灯,正像书中自序中写的那样:我想做这样的老师。

  一.孩子喜欢那些喜欢孩子的人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首先自己必须先爱学生。课堂上,把自己的关注面扩大,关注每一位孩子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及时地表扬好的,指正差的,让每位学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40分钟,学到更多新知识。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哥哥,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二.做一个健康的、对学生负责的老师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态,首先老师要有健康的心态。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教师摆正心态来处理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教师更要有责任感,这个责任感不是口头说的,而是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体现在平时工作的细节之中。对学生负责,就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在校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发现问题,及时耐心地进行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对学生在校的每一天负责,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三.教师上课就是表现自我诚然,不是看了几本教育书籍就能成为好老师的,更多的是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我想做这样的老师阎学老师的话,多么朴实而有启发性、指引性,我也想做这样的老师!我今后的的教学中我也想做,要力争在不断地探索中努力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我的理解在课堂上做一个表现自我的老师也是要求我们做一个有个性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到,有个年轻教师不仅学了名师的教学经验,而且事无巨细的模仿,就连走路和说话的姿态也都和指导老师越来越像。我感觉这样的老师就没有没有自我,没有个性。机械的模仿和生搬硬套是没有前途的`。象我这个年龄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的经验,有了对学生的了解更应该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在于老师的教育素质,以前自己对看书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慢慢的受到读书氛围的熏陶也喜欢上了读书。读完这本书更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只有多读书才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教育内涵。也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以前总觉得自己平时上课缺少一种东西,那就是激情。我觉得要在今后的课堂上,让课堂成为自己表现得舞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他们的教育技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表现自我,把自己的精神财富展示在学生面前,做一个富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老师。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篇2

  近期认真仔细阅读《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我一边读书一边慎重的反省自己,以致内心波涛起伏。时而兴奋,时而满意,时而惭愧,时而内疚。尤其是读到这本书的自序中这样一段话:“当一种教育能够让孩子如此热爱生活,热爱这个世界,这种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教育,也是真正的教育。当一个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发现生活的美,感受到世界的永恒,这样的教师就是真正的教师,也是最优秀的教师。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想成为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的老师,当我仔细读完文章以后,我觉得自己能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在作者看来,现在教师对后进生教育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掌握,忽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习惯,言行脱节。根据作者的这一内容再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想想真的是有这样的困惑。

  “后进生”不仅是学习、纪律、思想品德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如今还包括团结协作、性格、情感、信念等方面上的相对落后。后进生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孤僻、自私、有的敏感、好斗、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厌倦、考试恐惧。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认真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一、对智力因素造成的落后生的管理。

  智力因素包括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知能力等,多数孩子的智力因素是差不多的,但也有个别智力较差,表现在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背诵能力、分析能力认识能力差。尽管学习很努力,但成绩还是落后。对于这种学生急不得,像我们班的明玉就属于这种情况,班级工作非常积极,对学校布置的任务也能及时完成,作为中队长学生常常觉得她学习不够优秀而对她有意见,我利用她的优势及时表扬她,多鼓励她,不把她的目标定的太高了。只要每天有提高就行,让她每天看到希望,我发现近段时间不管学习还是练字她都有很大进步。

  二、对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后进生的管理。

  班上有的孩子几乎每一件事都是家长给做,自己没机会去做也不想做。以至上学后,经常忘带书和笔,生活不能自理,依赖心理极强,做任何事都没上进心,遇事只会哭,做事拖拉成绩落后。

  对于这种学生像思宇同学,在班级上,我安排了几个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同学和她一组。在学习上,我又带领大家开展了一帮一活动,让学习习惯好的同学在学习上帮她。从班内挑选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帮扶,由此形成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产生较大的动力,不仅能感染、激励学生,而且还能约束“后进生”,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过了一段时间,像带饭费之类的事情,她也能一次完成,连续好几次被评为班级的进步星。

  三、对庭因素中单亲家庭造成的后进生的管理。

  有些孩子本来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由于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重从而使孩子焦躁,敏感,特别在乎别人的`表情和眼神,怕别人议论,疑心过重,经常违反纪律,找回自己的心理平衡。像莹同学学习上不求上进,对任何事也漠不关心,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对于这种学生我们要多给她关爱,让她感受到班级的温暖。班级活动让她多参与,使她早日融入班级生活。

  与教育毫无关系的教学是没有的 ,也是不可能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让学生领会知识里的思想,它更应该是站在孩子面前的把这些知识和思想带进课堂的教师。面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学习困难的孩子,我们要做的觉不仅仅是提高他们的成绩,更应教会他们自己去发现生活的欢乐,孩子去热爱生活。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篇3

  如果说平时繁忙琐碎的工作令我们无法停下脚步静心思考,那么假期就填补了此项空白。我们可以心无杂念,沏上一杯茶,欣然捧起一本书,独享文字带给我们心灵的愉悦与纯净。

  寒假前,王校长为了给每位教师补充精神食粮,每人发了两本书,供大家阅读。在此我很感谢校长给我阅读的书籍,给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

  在这两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本就是《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书中内容丰富,语言平实而又不失色彩,揭示出了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指明了方向。读完后心中豁然开朗,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充盈了很多。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中也许被应试的棍棒追赶的只剩下关注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最本真的教育,例如善良、劳动、阅读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意识到,并融入教育过程中的。书中提到,没有劳动在教育中的参与,教育中的其他方法、手段、智谋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意义,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人的教育,而且从本质上说,一切教育方法、手段和智谋本身就是劳动,其期望取得的教育效果也必须以劳动为基石。

  其次,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总是缺乏一种教育的艺术,我们总是试图把一切规定与限制灌输给学生,并想让学生做到。我们开班会,苦口婆心地说教,让孩子背诵小学生守则,最终我们的教育效果又怎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对孩子说:“不许摘校园里的花。”如果把这句话变成“每个人都应当在校园里栽一株花,精心地去照料他。”我想这两种说法之后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教育的艺术。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往往少了一个思考教育艺术的环节,给孩子更多的是一个消极、限制的言语,最终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我们还极度地生气,现在看来,只能说明我们不够聪明。

  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在这本书中,有几个故事谈到了老师,例如《让美好的词汇不在沉睡》、《孩子喜欢那些喜欢孩子的人》、《用一辈子备一节课》等。这些故事犹如一面镜子,让我一再审视自己,认识自己。

  美的语言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我并没有过多的应用这把精美的钥匙,轻轻开启孩子们的感情和记忆。

  我们不停地让孩子积累好词佳句,但学生的语言大多数都是苍白的,词不达意,很难写出流利明白的文章。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没有让孩子头脑中那些积累的词汇活起来,变成自己的思想输出去。孩子只是在接受,没有创造,这些词汇就像笼子里的鸟,没有自由,渐渐失去了飞翔的力量;它们是一支干枯的花朵,没有颜色,也没有芳香。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面前打开通往周围世界的窗口,在孩子的脑力劳动中,引导孩子借助词汇来思考,进行生动的创作,认识客体、事物、现象和周围世界。教师要用美的语言给孩子开启一个无限美的世界,引导孩子不仅欣赏而且参与创造这个世界。

  爱是一个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体现。孩子喜欢哪些喜欢孩子的人。这不禁让我反思,我喜欢孩子吗?也许在平时的工作中,自己缺乏了耐心,处理问题时多了一份急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理解孩子,热爱孩子的心。我们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说到教师,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上课,而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让我明白,要用一辈子备一节课,一节课其实是表现的一个教师的全部。这里包括他的知识储备、阅读视野、价值判断、教育智慧、精神风貌、人格魅力……而这些决定了一个教师究竟是以一个怎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甚至仅仅从一个教师的外貌上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一节比较理想的课,绝不仅仅是上这节课之前花费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就能实现的。

  课堂是反应教师修养的一面镜子,教师只有一辈子不间断地读书,学习,加强自身修养,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每节课都对学生的发展有益。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篇4

  在《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这本书中读到金子美铃的《星星和蒲公英》这首诗,瞬间觉出做教师的美好来,我们不正是在做着那些看不见却又存在着的工作吗?在无形之中我们影响着学生的品行,渗透学生的价值观,渐渐地让学生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我们如何做到更好呢?

  这本书中作者多次强调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的阅读是人生的必需,一个人能否获得幸福,乃至于能否像一个人那样活着都取决于他是否能够阅读。忙碌的工作,家庭的琐事已然让我很少阅读了,但是遇到一本好书,是何其幸事,焉能错过。更何况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源,而活水源头便是不断的阅读。知识是广袤无垠的,知识是不断更新的,知识是慢慢积累的,只有不断阅读才会有不同的天地。同样,只有爱阅读的老师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也爱上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种本人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幸福和快乐的人。孩子的情感是简单的,是纯粹的。一个老师常常会为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是否活跃,发言是否积极来衡量自己的.课堂效果,而苏霍姆林斯基却提出,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沉默就是最好的思考,把孩子们沉淀下来静静的思索,然后再倾听,让孩子们真正意识到老师在教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在课余时间,不能吝啬自己的关心和爱心,蹲下身子来多与孩子们聊聊天,多与孩子们做做游戏,让自己融入到孩子们的童真世界中,让孩子们觉得自己的老师像个大姐姐,像个大朋友。当我们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以最博大的爱与理解去对待孩子,从而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在书的最后一章:世界上的一切都与你有关。我们的工作不仅仅在眼前,在看到的这些学生,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教育孩子心中有大爱,社会可能就多了些美好。阅读一本好书,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却更多。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篇5

  假期中,我随心地慢阅读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让自己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一书中多次提到苏霍姆林斯基那浩瀚如烟的巨著,多次提及那浩如烟海的广阔思想,本书只是作者结合当下教学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及对苏霍姆林斯基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作出的一些想法,同样在对苏霍姆林斯基童话般的教育教学向往、憧憬的同时也让我再一次陷入了对现在教育状况的一些沉思。

  书中好多内容都设计了我面对的“无法解决”的问题,有的简直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现行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会不谋而合的大众想法,然而这些想法在阅读过后可谓真的是又一次心灵的撞击,就这样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有了很多次反问、甚至质问;很多次无奈、叹息;很多次向往、膜拜;很多次感慨、激动……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信条,也是他在写给教师的教育遗嘱中所郑重提到的。其实这一点对于教师而言无须多言,每一个教师都深知阅读的必要,诚然明白是一回事落实是另一回事,和书中所写的一样,作为现代大教育环境背景下的我们,面对了大量的复杂工作,工作量达到20课时每周,面对每天都需要“处理、解决”的学生,面对公开课、汇报课等的筹备,面对各级各类的比赛,为职称评定的诸多奋斗……所以我们可以大声地喊出“实在抽不出时间来看书”。

  书中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提及的在帕夫雷什中学有一个具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他的课上的非常出色,以至于听课的教师和视导员都听得入迷,忘了记笔记。当询问这位历史教师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备出这样一节精彩的课,他的回答是:用终身的时间备每一节课,但今天这节课只用了15分钟。其实透过他的回答,的确可以感受到这位教师以其丰富的底蕴,自己广阔的视野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知识的感染,在他的课堂上或许早已经超越了教材教参,他就是凭借了自己强大的知识优势和精神魅力,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甚至照亮了学生今后寻求知识和人生理想的道路。我想这样的课堂是每一个老师的追求,或许这不是神话,只是需要我们有更丰厚的知识底蕴,试想作为一个教师上课时已经不被框于课本的本来结构逻辑中个,可以随意调整自己,关注学生的表现,随时可以与学生进行谈话式的教学,在丰盈的知识长河中学生当然会自由驰骋。所以无论多么忙,一定要坚持阅读,不为任务而阅读,只为自己而读,就像其中一个章节提出的: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让读书成为跟我们呼吸一样的自然行为。

  只有教师读书才能最终成为改善自身改变教学现状的主要依赖,只有这样,课堂才不会成为现成真理的灌输与接受的地方,才会成为感受自身理智的存在、实现心灵自由交流的地方。其实本书中提及的很多内容,都无疑显示了阅读的重要性。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相关文章:

有关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名句大全07-16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12-14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后感04-30

魏书生与苏霍姆林斯基作文命题思想之比较08-17

《跟着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读书有感08-11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03-30

苏霍姆林斯基读书心得04-25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01-12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08-17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后感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