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传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牛顿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在小学读过爱因斯坦的传记,但现在已经丝毫记不清书中的内容了,算起来,这应该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传记阅读。
首先,说说这本书。
我在豆瓣评分是3星,看的人还不多,目前还没有评分,说说我评分的原因。首先,以往牛顿的传记我没有读过,所以也无法比较,但是在这本书中,作者字里行间充满着对自己客观性的自信,他认为以往的牛顿传记把牛顿捧成了神,所以没有完全还原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而本书通过无数的手稿,可以说是货真价实,这是进步的一点,有些人认为,人物传记本应该如此。但是,我觉得长此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作者还是会加入自己的想法,牛顿的好多手稿呈现出来的具体意思真的就是作者推理的那样吗?当然,面对未知,作者总会举例自己的诸多猜想。一方面是客观,一方面让我觉得着实无趣。因为太过客观,我觉得阅读的时候有的时候就像阅读流水账一样枯燥,真的想跳过一些细节。其次,作者以自己的学识,为我们详尽的介绍了牛顿同时期的著名的理论,可能是为了以此来渲染牛顿的厉害之处,但是我觉得渲染过多,反而冲淡了牛顿的贡献,而且因为本书充斥着大量的专业术语,让我这个从小数理化就不好的人读完真是云里雾里,丝毫没有想读下去的欲望。再比如,作者为了向世人说明,牛顿不仅是一位天才科学家,同时也是一名炼金术士,这是好多传记刻意回避的,但是大篇幅的描述炼金术的流程真是让我看吐了。如果在这一个过程中,能添加一些情趣,在不夸张的基础上,让我们能生动的感知到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的优缺点共同构成了他的人格魅力,那就太好了。可是,通篇下来,在描述完客观事实后,作者总会简短的概括一下牛顿的性格,然后就结束了。太过理性,而没有感性的支撑,我觉得这是人物传记的幸运,同时也是遗憾。当然,写人物传记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距离我们如此遥远的伟人,在抽丝剥茧中找寻他的生活轨迹,需要大费周章,这也是我评分中等的原因所在,毕竟这不像乔布斯那样的人物那么容易触碰到。
再次,说说牛顿这个人。
我对牛顿的印象就是停留在高中物理课本上,这位伟人创造了无数理论公式来探讨自然,我们这些为了应试教育的瓜娃子自然不懂其中的奥妙。读完这本书,我对牛顿至少有了第一印象。
年幼丧父,母亲改嫁这种桥段自然会给牛顿的心里蒙上阴影,对于亲情的温暖不像常人那样能够触手可及,也就造就了他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的性格,这在成年之后的他身上可见一二。面对任何人的质疑都要回击,无论早晚,对胡克、莱布尼茨的打击报复,直到他们去世之后还是不依不饶。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渴望别人的注意,即使有的时候需要违背自己的宗教信仰,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这也许能部分解释牛顿生前为何要烧掉部分手稿的原因。同时,缺乏亲情的关怀,也让他在面对别人好意的时候,需要再三试探、再三确认,才能和他们交心,而一旦开始,就会很珍视这样的感情,尽管最后的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甚至分道扬镳。我猜想,牛顿在自己的理论没有完美的得到答案之前,都不会轻易发表论文,其中当然是他的完美主义,但也可能是由于他怕别人剽窃自己的成果的不安全感在作祟。成年之后的牛顿在收获了学术上和行政上巨大的成功之后,开始享受亲情的温暖,甚至溺爱自己的后辈,可能自己越是缺什么,就越想彰显自己有什么吧。当然,牛顿也是幸福的。他的家族至少在当时是中产阶级,这样的背景可以让他不至贫困潦倒,甚至还提供给他在剑桥大学的诸多人脉,而这些人脉对于他日后的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事业上,牛顿无疑是成功的,学术上的伟大,《原理》、《光学》等书的出版,让他声名鹊起。牛顿是天才,这一点毋庸置疑,没有系统学习数学,但是却能一步步跳级,在前人的基础上不停的探讨自然、哲学的奥秘,为后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他是一名清教徒,所以他拥有高度的自律精神和完美主义,任何理论都要趋近完美才肯发表,任何实验都要经过自己不眠不休的研究才能放心。他也很专注,这种专注不仅体现在工作本身,他的心境也很专注,面对打击,敏感的他当然要反击,但不是现在,而是成果出现的那一天。在这中间,他会摒弃掉一切外部声音,无论是诋毁的,还是支持的,专注在自己的事业上。学术为他的政治生涯搭建了桥梁,让他在人生后期能成为造币厂的厂长、皇家学院的主席,让他可以满足自己喜欢站在聚光灯下的欲望,当然,这些工作他也做的非常好,尽管在后期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要利用权力排挤打压一些人。但是,当在政治这条路上遇到任何险阻时,学术都可以给他以慰藉,因为学术归根到底才是他内心的真实诉求和信仰,而政治只是外在表现。当然,这里就涉及牛顿一直为人所诟病的炼金术,他一生都在研究,甚至超过自己在自然科学上的心力,甚至我们可以怀疑自然科学的成就只是炼金术的副产品。炼金术我们现在当然知道不可能,我们也不必嘲笑牛顿的幼稚,因为寻真、好奇本就是杰出科学家的特质之一,他们需要征服这些虚幻的事物,我也赞同作者的观点,无论对错,至少这些副产品为人类进步带来的贡献是我们所庆幸的,牛顿的近乎疯狂的研究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精神也是我们所敬佩的。
牛顿是个有信仰的人,是个非常典型的清教徒,甚至一度因为自己的信仰而面临险境,甚至有的时候不得不隐藏。信仰无关好坏,我觉得有信仰是件好的事情,至少人生是有航标的,可以指引你的人生轨迹。正是笃信自己是上帝派来了解自然的,牛顿才以无比的热情投入到研究中,他不能辜负上帝的期望,当然上帝确实赋予牛顿以无以伦比的天赋和才华。反的一面可能就是,当面对别人的挑战时,牛顿永远有一种“我就是第一”的优越感,这是上帝赋予的特权,别人不能拥有,一方面这会激励他拿出更加完美的成果,另一方面会引起他的不安、暴怒,进而让他变本加厉的去打击对方,这是不利于科学的发展的,莱布尼茨就是典型的例子。也是因为信仰,牛顿还研究过一段神学,有些人可能会想如果牛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然科学上,说不定还会有更多伟大的理论。但我觉得,我们总觉得自然科学是牛顿的唯一,但可能对于他本人来说,无论是炼金术还是神学,都是一种精神慰藉,毕竟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是最幸福的,这无关成就大小。
牛顿的故事还没有完,他性格的多变,事业的起伏,人生的精彩不是我这三言两语能写完的,写到这,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但不要紧,因为别人的人生,我们永远都不能完全体会。只有自己的人生,你才能全情投入、全程参与。
【牛顿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牛顿传》读后感05-23
牛顿传读后感(3篇)05-21
牛顿传读后感精选3篇07-08
《牛顿传》读后感(通用12篇)08-18
牛顿传读后感(通用15篇)08-13
牛顿传读后感集锦3篇05-30
(浙教版)《牛顿》08-16
牛顿读后感08-20
牛顿的读后感09-09
《牛顿》读后感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