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范文(通用22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
《小数点移动》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以及小数的读法、写法及小数的大小比较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在生活应用中比较广泛,如:商品的价格,长度单位之间的互化等,学生接触也比较多,但对于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有部分学生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创设生动的、愉悦的学习气氛和情境是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诱发学生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力的前提。我认为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应用这一规律计算有关的乘除法。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在操作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
反思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
其一巧改了教材,使学习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我让学生以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变化规律为例进行研究,学生有的把三个小数都转化成以“分米”有的把三个小数都转化成以“厘米”有的把三个小数都转化成以“毫米”为单位,把小数进行比较,也有的把三个小数写在数位表内,通过数字“9”,在不同的数位上,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学生轻松地发现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其二广挖了素材,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在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后,我让学生猜想向左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进而让他们大胆猜想向右移动原来的数会出现什么变化。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变化规律。
其三巧设了题材,让数学到生活中去。对在探索中有困难的学生,我给予适当的点拨与帮助。在个别学生说出规律后,我还让学生举例来说明,让结论变得有理有据,让全体学生有一个认识过程。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只是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作业中发现描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说成缩小10倍),不习惯于新的表述方式,后面学习时要强调。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2
小数点移动这节课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时比较难以理解,往往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难以掌握。为了突出本课时的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突破难点: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和应用的意识。
本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连我自己也想不到学生竟然发现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等。这就让我进一步明白别小看那帮学生,该放手就放手吧!
其次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我采用分层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由扶到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中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发现:一个小数乘1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然后,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移、说、归纳的过程,真正理解与掌握一个小数乘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并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
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摆、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正因为我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注重让小数点在学生手中“动”起来,学生不但掌握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边说出整个移动的规律以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小数乘100、1000以及除以100、1000结果是多少?小数点该怎样移动?
当然在这过程中有中学困生还不会,我就让优秀同学帮助旁边的同学,这样就互相合作学习了。最后全班交流。看着学生上来把自己的探究结果介绍给大家时,我发现他们真像一位小老师,真正提高了学生探究的能力,又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即当位数不够时用零来补足的处理。当然我也比较重视内化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通过指导看书掌握规律中的一一对应以及省略号的作用。同时课堂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白小数点的移动原来是这个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当然可以用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的结果。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小数点“动”起来。在操作的过程中,我注重“说”,使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个别学生在应用时,不太灵活,我感觉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说,加强印象,对于个别掌握不好的学生还要加强辅导,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3
昨天余校长找我说明天会有两个新老师来听我上课,我心里有些紧张。因为从来采一到现在为止,都是我去听老教师上课,然后学点好的经验用了自己的课堂中,从来还没有那次自己去当示范课让别人学习(教研课除外,那是准备一次又一次的)。既然是一堂随堂课,那我就按照进度上了《小数点移动》,课前做了些准备,因为小数点的移动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难以掌握。为了突出本课时的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体验到学习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和应用的意识。所以对了这部分知识,我做了以下处理:
1、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小数点“动”起来。在课一开始通过小数点变魔术的导入,使这淘气的小数点活动起来。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由于多媒体的直观性,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小数就扩大10倍等。课堂氛围活泼,避开了枯燥的规律记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2、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让学生经历移动的过程,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移、画、说、归纳的过程,真正理解与掌握一个小数乘10等,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并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等细节问题。
3、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移、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由于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注重让小数点在学生手中“动”起来,学生不但掌握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边说出整个移动的规律以及方法。
4、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习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自己学习。通过猜一猜:一个小数乘100、1000以及除以100、1000结果是多少?小数点该怎样移动?然后把猜的结果摆出来,再用计算器验证。当然在这过程中有中差生需要帮助,鼓励与同桌互相合作学习。最后交流: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
当然由于是第一次,心里有些激动,也有些紧张。上的满头大汗,中间还有一些环节忘了,导致让自己也上不去了,就当一次相互学习吧,那能提高我的教学经验。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4
这一课时,我课前进行了准备,认为只要让同学知道了:一个小数扩大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个小数缩小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因此课堂中我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了这一规律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做习题,我以为全班同学至少有90%的同学完全掌握,不会出错,可结果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一半同学易出错,出错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小数点不知道到底往哪儿移动。
2、小数点移动后出现了多个点后,不知道把前面的点去掉。如:0.25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是0.2.5,这样就出现了两个小数点。1.32×10=,学生在草稿本上移后就是1.3.2读作一点三点二。
面对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静下心来认真想办法,当我看到书桌上的一个玻璃珠时,突然想到可以用小石子代替小数点,这样移动是就不会出现这一问题了。我自己找来黄豆粒大小的小石子势力试了试,效果不错。我高兴的喊来班上几名差生,教他们把小数点写在小黑板上,小数点不写放上小石子。如:0.52×10把小石子放在原小数点上,向右移动一位后05.2,这样学生就读作五点二,而不会是零点五点二了。我出题训练了几次,结果全做对了。着看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也非常欣慰…
其实,只要我们老师能够多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多一点爱心,多一定耐心,相信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会有进步的。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5
刚开始准备这节课时,第一感觉就是很简单,泛泛地看了一遍教参,草草备课进行了第一次试讲,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经过同级老师的讲评,又帮助我分析和理解教材,突然间明白备课应该从教材的角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全面的理解教材,这一次我的脑子里似乎明白了许多。第二次试讲时,自己感觉有了清晰的思路,最终写出了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这个环节以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有什么变化?一个被除数缩小1/10、1/100、1/1000,商有什么变化?让学生知道一个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一个数缩小1/10,商也缩小1/10。为学习新的知识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探究新知
教师在课一开始,出示幻灯片孙悟空打妖精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在此过程中,金箍棒长短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得出:
0.009米 = 9毫米①
0.09米 = 90毫米 ②
0.9米 = 900毫米 ③
9米= 9000毫米④
四组数据,然后让学生从上往下观察,①式与②,③,④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扩大的规律,从下往上④式与③,②,①式比较得出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缩小的规律,这一环节教师将本来枯燥,难懂的数学概念,借助学生喜爱的《西游记》中孙悟空金箍棒变长变短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探究金箍棒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体验新知生成的过程,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在探究规律的同时,让学生感知小数点是怎样向左或向右移动的,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巩固新知的时候,我采用了提问的方式,如:我问:“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怎么样?或一个小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小数点就怎么样?”这样让学生对小数点移动规律进一步加强理解,加深记忆。
不足之处,我感觉自己的这节课是我从网上看了多篇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其中的一篇,中间的教学过程还借鉴了许多其他老师的方法和建议,所以自己不能将大家的理解很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上,以自己的讲课方式呈现出来。在研究教材上我还是有不到之处,课上没有关注到学生的思维。这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在这次讲课中我得到了同级老师的帮忙,尤其是梁老师的帮助,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给我指导,帮我改教案,包括每个环节的过渡语是否通顺,自然,真的很感谢这些老师们!我向她们学会了该怎样备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该怎样认真的对待工作和学生!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6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课是作为公开课上的,在备课时我就力求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后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难点是当位数不够时要补0。课的一开始,我就创设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由此认识到小数点对于小数的重要性,从而揭示课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然后以大家熟悉的孙悟空的故事引入,由金箍棒的变化引出小数点的移动,把那四个数字板书出来后(0.009米,0.09米,0.9米,9米),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在移动,什么在变化?是怎么变化的?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变化规律。然后让学生从向右移动扩大引发联想,学生自然联想到向左移动会缩小,然后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变化规律,这样一来,知识的获取就水到渠成了。
在探究完规律后,为了进一步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我让学生听了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的故事,并把那位爸爸讲的话重点打在了屏幕上:学习时,要认真对待每一个数,哪怕是每一个小小的小数点。由此,我还教育学生,不仅是这件事,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得认真,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做什么事就怕认真二字,只要我们认真做了,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巩固练习我也设计了很多,可因为时间关系,还有两个提高题没有做。我自己认为我应该讲述得很清楚,可学生是不是掌握了,还得看下节课的利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来进行计算。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7
《小数点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两组小数:(1)1.036、1.0360、1.03600(2)1.036、10.36、103.6,教学从学生己学过的知识出发,将这些小数排成两种不同情况的小数,通过“考一考你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得知:小数点位置移动,小数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两组小数的特点,产生为什么第二组数的大小变化的疑问,促使进一步观察。得出是因为小数点移动了,然后又会产生小数点的移动到底会怎样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做好积极参与学习的准备。
通过四人小组合作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变化情况,在概括出小数点向右移动变化规律后,先让学生猜想一下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如何变化,然后互相交流,让学生说出怎样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引起小数大小的变规律,然后及时出示练习进行巩固练习,最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的实质。
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让新知与巩固练习穿插进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其次,加大难度,由浅入深,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练习变得有趣,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增加了童趣,让学生先诊断后下药,使学生不仅知道哪错了更会对症下药,让学生当医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的.同时,增加了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也发挥了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在这节课中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直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小数点移动的奥秘,但是学习稍困难一些的同学对于小数点的移动还是掌握不扎实,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8
首先我出示小数56.9不改变小数的数字,怎样改变小数的大小?让学生初步感知:如果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了,小数的大小也发生了变化。
然后出示了一组数据:9 、 0.9 、 0.09 、 0.009 , 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下往上,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讨论得出小数点移动小数大小发生变化的`规律。 课上发现中下学生研究中有困难,于是第二节课,将情境改为孙悟空打妖精的情境,使学生在次感知到:小数点移动后,金箍棒的长短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再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下往上观察,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在总结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时就比较容易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 小数扩大10倍;小数扩大10倍 —— 则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小数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则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最后总结成四句话:小数点移动,左移缩小,右移扩大,移动一位(两位、三位……)是10倍(100倍、1000倍……)位数不够0补位。
在课堂练习中,学生在做题时将缩小十分之一,写的是缩小10倍。自己在课堂上教学语言不够严谨,没有及时纠正学生。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9
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中“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着。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教学中,我首先做到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
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其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难度更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我首先引导学生去理解小数点移动;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与原数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单位名称之间的转换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数的10倍,而这个过程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接着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规律,总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三位……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扩大”的规律,去总结“缩小”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迁移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历了一环扣一环的探究过程。在教学中我采取了这样两个方法:
1、从网上找了个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规律:小数点,真奇妙;向左移动就缩小,向右移动就扩大,左小右大莫混淆;小数点,跳跳跳,几个圈圈跳几跳。
2、强化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小数点的移动过程写出来。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0
在四(5)班上课时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进行,后来发现一节课下来,只有少部分同学完全弄明白了,还有大部分同学没有完全清楚小数点究竟是怎样变换位置的,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处理难以掌握,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怎样处理。因为小数点移动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而且缺乏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学习时较为吃力,对于理解力稍差的学生学习存在困难。在四(4)班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首先,在导入时用第一人称讲述了“小数点”的用处,比如,假如你有256000000元钱,问学生,你们富有吗?学生都觉得有很多钱,这时,小数点跑出来了,把数变成了2.56000000元,问学生你们还有钱吗?变成穷光蛋了,小数点可以让亿万富翁变成穷光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的激情。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小数点“动”了起来,并且把小数点拟人化了,使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让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1
教材在教学例6时首先通过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把0.01乘10。
教材先出示表示0.01平方米的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把它扩大到10倍是几个这样的正方形,学生说出是10个这样的正方形时,同时教师出示10个并排的正方形加以验证。
由此明确把0.01平方米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0.0110。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要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根据上面的规律只要怎样做就可以了?(把0.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采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把0.01平方米扩大到100倍、1000倍;例7参照例6进行。通过直观说明把一个数缩小为原来的1/10、1/100、1/1000,就是把这个数分别除以10、100、1000。
然后应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一个数除以10、100、1000转化为向左移动小数点。如果是新授课,这样的设计会很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但是老师教学时已经用过了,学生也都明白了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就要用原数乘10、100、1000;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就用原数除以10、100、1000,再用我认为就是把学生从已有的高知识点上拉下来,退回到原位,纯属为了配合老师的比赛而做秀了,甚至有欺骗学生的行为在里面。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把导入语设计成 这节课老师将扩大你的优点,缩小你的缺点!并以此作为一个情境串,贯穿一节课始终;把教学重点制定成: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缩小到)10倍、100倍、1000倍(1/10、1/100、1/1000);并会应用规律,正确地移动小数点。
从课堂反馈来看,学生对于小数点向右移动时数位不够要在右边添0,而且前面非零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理解的很好,没有不会移动的;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数位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补几颗0、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小数点移动后,末尾的0怎么处理是一个难点。如:计算401000=?时,大多数学生的得数是0.004,原因是学生只看最后的得数时发现确实是移动了三位,忘记了末尾的0已经去掉了,为了加深理解,我特意把算式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移动,再现移动轨迹。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2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小数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教学,学生理解和掌握都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的互换以及小数计算的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成功之处:
1.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兴趣。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巧妙地安排在学生喜欢的情境中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如:以数学王国的故事引入课题,制作小数点移动的动画,学生非常喜欢,并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做好准备;又以“金箍棒变大变小”为贯穿整节课的情境,学生非常有兴趣参与其中,他们随着金箍棒的变大变小来感知、理解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2.有效突破难点,降低思考难度。有关规律的教学是属于概念教学,较为抽象,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学生对概念认知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巩固运用。
不足之处:
学生在移动小数点时不知道整数的小数点在哪里,弄不清往左移小数点要往左点,往右移小数点要往右点,当位数不足补0时也不明白怎样补0,导致计算出错。
改进之处:
在教学中重点练习计算,让学生多进行练习,特别是位数不足的情况要更加强化训练。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3
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问学生你们爱看西游记吗,从而引出金箍棒的变化,9毫米、90毫米、900毫米9000毫米让学生找出这些整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体会扩大到的含义,并让学生把以毫米为单位的数转化成以米为单位的数。
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找出这些小数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然后先让学生分组研究0.009-0.09、0.09-0.9、0.9-9的变化,并让学生用小数点通过学生自主研究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进而分组研究其他倍数关系。从而总结出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至于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我放手让学生小组内自己交流,寻找答案,通过学生的汇报总结出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在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练习。A、基本练习,出示懒洋洋开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B、小数点的悲剧,加深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点的认识,教育学生做题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回顾整理,烦死提升
先由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对本节课内容简单复习。然后教师对本节课学生的表现作激励性评价。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知识的获得和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有效地达到了课程的'要求。
主要表现在改变模式,以自主探索为核心。新课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自主观察,合作讨论。并没有接给学生讲解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有何规律,而是让学生自主去观察,去探索寻求知识的方法,并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主猜想,得出的结论,向小组成员汇报交流,使得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索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动眼、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讨论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每位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存在不足,有待以后改进,本节课虽然有很多讨论活动,但我在引导的过程中缺乏适当的鼓励,课堂气氛后来不如先前活跃,少部分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表现不够。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4
根据课本上的情景分析后又以扩大和缩小三个具体的数值为例,学习小数点的移动,课堂上孩子的学习效果感觉非常好,表达的很清楚。但是在中午练习题中发现孩子出现以下错误:
①4.3×100=(0.43或43)
②0.91×100=(091或0.0091)
③45÷1000=(45000或45.000)
看到孩子的作业想想课堂上孩子表现很好,为什么做题时错误百出,慢慢想来:
1、孩子对于扩大或缩小的小数点移动方向不能牢记;
2、对于位数不够的没有用0补位;
3、整数如何移动小数点,孩子刚看到无从下手;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整数看成多少点零,在根据要求移动小数点就可以。
4、教学设计中没有选好特殊的.例子,练习少;
5、学会的效果不能只看孩子学习的表面现象,要看孩子是否真正掌握,是否会学以致用。
数学的学习为的是应用。因此面对高年级孩子,学会放手,多给孩子机会,多让孩子表达,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薄弱环节,抓住重点,对症下药,数学课堂才能高效!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5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每个学生由于生活背景、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不同,对问题的看法、探索的方式会有所不同,只要是有科学根据理的,教师都应尊重、认可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向左移或向右移的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大家的交流来印证每一种情况;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来证明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数就扩大10倍,学生的方法非常多,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怕花时间,目的在于把学生的.差异当作有用的教学资源,倡导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理解问题的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最后用儿歌形式总结:小数点作用大,左移小右移大,右移一位扩十倍,右移两位扩百倍……左移一位缩小到原数得十分之一,左移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
觉得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应是学生熟悉的、有现实意义的,但本部分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把生活性、探索性、时效性结合起来有待于我们继续思考。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6
前两天学习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知识比较抽象,所以发现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有难度。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学生很容易把小数点点错位置,导致出错。本课的重难点是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所以要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在课一开始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吸引学生兴趣探讨下去。借助课件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联系,学生马上可以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数、移、归纳,理解与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在这里,强调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前面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在这基础山,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理解“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
总之,通过具体的演示,学生已理解并基本掌握了知识。但是做题过程还不够熟练,很同意出错,所以还需加强练习,强化学习效果。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7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是小数的又一性质,它主要研究小数点移动如何改变小数的大小。这一内容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依据,也是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础。我校四年级数学教师组织了教研活动,三位老师对《小数点移动》这一内容,各具特色的进行了说课展示,深受启发,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也借鉴了他们一些好的方法,下面结合班级实际授课体会小结如下:
一、体会情境图的意图
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图中,金箍棒三次变化,图中显示小数点依次向右移动(小数点移动),金箍棒变得越来越长(棒变长---形在变),数变得越来越大(数也在变)。把抽象的数学规律,直观形象的让学生初步体会。另外,金箍棒可以变长,也可以变短,这也为小数点向左移,打下了伏笔。
二、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把握好四点
1、借助整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小数的变化规律
根据情境中变化的4个数据,列出四个等式,为什么左右两边相等,学生还没有学习单位名称的转化,应当说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对此,在教学小数的意义,结合长度单位,将小数点对齐,个位上对应的是“米”,十分位上对应的是“分米”,百分位上对应的是“厘米”, 千分位上对应的是“毫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四个等式。
2、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就是向右移扩大,左移缩小
3、移动的位数与变化的倍数关系
移动一位,变化的倍数是10倍,移动两位,变化的倍数是100倍,移动三位,变化的倍数是1000倍 ……
4、借助线段图,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习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没有学习分数乘法,很难理解“缩小到原数的1/10”借助课本类似的线段图,初步感知1÷10就是它的1/10
5、强调小数点移动后书写格式,去掉没用的“0”如:0.003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后000.3,去掉没用的“0”就是0.3.
三、是先教小数点向左移,还是先教小数点向右移
探讨小数点左移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不仅涉及到移动方向与变化的关系、移动的位数与变化的倍数关系,而且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 1/10”难度较大,如果先教学小数点右移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把重点放在理解“向左移动一位,就缩小到原数的1/10”这一问题上。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中探讨规律花的时间较多,后面的练习时间相对就少了。另外,学生作业中对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还是有一些说成缩小10倍,需要进一步规范数学用语。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8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大小的变化》是本单元比较重要的一课,对于这节课我很重视,精心设计,用心揣摩,这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并归纳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变化的规律,难点是启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发现并归纳出这一变化规律,尤其是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在教学中重点突破。
一、努力之处
1.故事激趣,引人入胜
新课的引入是非常有意思的有关孙悟空金箍棒的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一个神奇的宝贝,叫做金箍棒。话说孙悟空和一起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了遇到一个妖精,孙悟空从耳朵里一掏,出现一条0.009米的金箍棒说:“变”接着一吹,变成了0.09米.还不够长呢?孙悟空又用力一吹金箍棒变成了0.9米.妖精更是觉得挺奇怪,只听悟空一声大喊:“看棒”妖精应声到下。原来金箍棒倾刻间变成了9米长,重重的砸在妖精的身上。通过学生熟悉的`金箍棒会变大变小的情节,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感受新知的过程。
2.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当出现下面数据变化后,我将这些数据书写在黑板上:0.009米---0.09米---0.9米---9米,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研究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然后提出问题:小数点移动了,小数的大小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以小组合作的方法研究规律,学生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验证:有的把三个小数都转化成以毫米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有的学生利用小数的意义验证得出了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等,小组成员汇报交流,相互补充,共同提高。学生在思考中猜测规律,在合作中探索规律,在交流中发现规律,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学习讨论。然后我再进行了有条理的板书:
小数点向右移,右移是扩大。
(1)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原数的10倍;
(2)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原数的100倍;
(3)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左移是扩小。
(1)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原数的10分之一;
(2)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原数的100分之一;
(3)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原数的1000分之一;
虽然这个板书用时较长,但是我仍然进行了完整的板书,我想只有这样,才会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和记忆。在发现小数点向左和向右移动的规律后,我让学生猜想向左和向右移动四位、五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进而深化规律的认识。
3.动画演示,直观形象
我精心制作了动画演示小数点的移动过程,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小数点的移动方向和特殊情况的处理办法,有效地突破了尤其是小数位数不够怎么处理的难度,这样就使一个真正动的的小数点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二、努力之处
1.书写训练有些弱化。
我关注让学生听和说的训练,学生听得质量比较高,但是回头考虑,学生写的能力却被忽略,被弱化,今后注意掌握好听与写的度,把握好时间分配,让他们在课堂上真正听进去,说透彻,写正确。
2.重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
本节课我自己觉得学生的表现比我设想的要好,如果重视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多些鼓励的话语,那整节课就生动丰富多了。
每一次的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反思和进步的过程,希望自己的教学艺术在反思中不断提高。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19
一、实现两个转变,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整节课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途中,采取多维互动,合作交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启迪。实现了对知识的自我构建,让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促进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二、多维互动,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合作交流。学生之间本来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其实也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因为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低的发展区。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再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从而引导学生比较、合作、交流。在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时,请他们选择各自的方法把0.351千克改写成用克作单位的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让独立思考的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让极大部分学生能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从而实现学生认知的自主构建。
三、激励评价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探究精神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激励评价的同时,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这种评价既是一种数学化的过程,也是推动有效学习的动力。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20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灵活运用教材,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我没有运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利用多利用三张卡片0、5、1,让学生组合成不同的三位数,然后在105的不同位置点小数点,最后让学生观察数据1、05、10、5、105中小数点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变化,初步直观感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3、体现规律形成的过程性。
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通过计算器探索,提出假设,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研究规律,而不是在做一些机械的运算。数学规律必须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只适合个别现象的规律不是规律,因此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加以验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策略
不足之处:
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21
早晨到校,翻看一本书,看到一段话:努力研究常态下的好课,不一定要课上得多精彩,但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差异,体验平等民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合作,探究。正合心意,记录下来。
今天我和孩子们学习《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前面孩子们已经学习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所以,今天的学习比较轻松。
从备学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有了初步的猜想,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能解释猜想的由来,但是,孩子们描述的猜想比较零碎,课堂上,需要做的是让他们通过科学的方式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最后通过提升,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并加以应用。
课堂实录不敲打了,记下课堂上一个遗憾之处:课的开始,孩子们随意聊着自己的猜想。在这里,我的目标比较浅,就是为了知道猜想,而让学生说猜想。其实,提出一个猜想虽然可贵,但是,提出猜想背后的'东西更让人回味。所以,在这个环节,我是不是可以注重猜想背后的东西呢?即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想?——学生是有这个意识的,我听到大缪说:因为除法和乘法是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所以,我的猜想是小数乘10、100、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那么小数除以10、100、1000……小数点就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浚铭是根据方向相反来猜想的,既然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那么向左移动,肯定是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如果当时,我能有意识问问学生猜想的理由是什么,或许更有数学味一些。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 篇22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仅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课本走进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因此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的安排上,我本着主要是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这一主线,通过算动物火车上的算式,小鬼当家,比眼力,改价格标牌,帮助小猫过河,和拖一拖等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成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在快乐中解决问题。
当然这快乐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本身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是我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他们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思维自由的快乐。课堂上我允许学生广开言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我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我善意的捕捉学生的思维亮点给予积极的评价。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放飞孩子们的心灵。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的力量,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思想教育。
【《小数点移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点搬家》教学反思01-17
《小数点搬家》教学反思(通用8篇)04-01
小数点移动四年级数学教案08-25
五年级数学《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案02-09
小数点小学生作文01-12
祸起小数点_650字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