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时间:2022-08-19 20:09:4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1

  看了课例分析和教学视频后,对新课程教学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这次培训我讲授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忽视了对朗读内容的设置和指导。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大纲进行了认真地研读,看到教学目标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因此我让学生读得不够充分。

  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尝试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并进行课外拓展——请学生当导游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虽然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更像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如果让我对教案的内容进行改进,我一定会在指导学习客家民居一部分时加入朗读指导,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相信学生会对客家民居的坚固和历史悠久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对教材研究不深入。

  本课的说明方法很多,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本课的第二部分——傣家竹楼,我是让采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有生说,“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这句话采用了打比方的方式,由于课前对此进行预设,紧张之余就说成是把全寨子的人喜气洋洋的样子比作成过节的热闹气氛,给学生造成了误导,其实能体现打比方是“蜂拥而至”四个字。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2

  本单元的文章介绍的是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而本课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结合本课的内容、写作特点,倪老师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在通过对比阅读了解民居特色,学习表达方法。

  倪老师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通过列提纲的方法理清说明顺序,再读课文,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梳理民居特色,并领悟说明方法,填写好表格。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客家民居的学习,然后让同学们根据我们学习第一篇文章的学习步骤与学习方法去自主完成对傣家竹楼的学习,同样自己绘制表格,安排表格内容,完成表格填写。最后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说出这两篇短文在说明上所运用的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总之,倪老师恰当地运用教学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3

  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后,回顾课堂教学,我发现不少问题:

  一、忽视了对朗读内容的设置与指导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大致研读,见课程标准中没朗读指导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要求一课时学完成。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我就把不少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如此一来,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如果让我对教案内容进行再修改,我一定会在指导学习客家民居一部分时加入朗读指导,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相信学生会对客家民居的坚固和历史悠久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知识迁移不够。

  教学让我们既要教学、研读文本,但又还要切实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外的知识。

  所谓,“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我在让学生自学《傣家竹楼》之后对学生进

  行了课外拓展——请学生当导游解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但我认为还不够,因为,我们美

  丽的黔东南本身就是一个民族风情浓的地方,为何不就地方资源引领学生体会我们苗族的风雨楼、鼓楼呢?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效,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形式的研究上。但我相信在教学后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4

  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阅读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发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一下思路:

  1.上课伊始,先通过初读课文检查预习,纠正误音,疏通句子,粗知大意。

  2.按自然段逐次分析,比如:指明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孩子们分别从奇葩、崇山峻岭、圆形围屋或土楼等明白了,这一段概括介绍了客家民居的特点、所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在第二自然段中,明白意思后,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效果挺好。

  3.再读课文,入情入境,了解客家民居的文化。

  4.按照以上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傣家竹楼》

  5.集体交流回报学习情况,老师点拨补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有很大的收获,不仅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还激起了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由两篇相互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文章组成,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课标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更因为这是一篇略读文,略读教学是“放手让孩子自学课文,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讨论、交流。”因此,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学课文。在近十分钟的小组合作后,又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为依托进行交流: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建筑特点和作者的表达方法上,并进行课内深化——请学生小组汇报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以及作了课外延伸,模仿课文自主交流其它的民居。这样,不仅恰当地处理了教材,更是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6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本和课外资源放手让学生自学,但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后,回顾课堂教学,我发现一些问题:

  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大致研读,见课程标准中没朗读指导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要求一课时学完成。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我就把不少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如此一来,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如果让我对教案内容进行再修改,我一定会在指导学习客家民居一部分时加入朗读指导,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相信学生会对客家民居的坚固和历史悠久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

  在教学中,初次尝试充分放手,学生在自读课文后,便出示了一个高度概括“客家民居”特点的表格,学生自行填表,然后在小组内完善,并最后推选代表小组总结发言。整个过程中,其他组员帮助补充,而我却遇到了问题“学生无论怎样也无法概括到位”,进而我进行引导,谁知不觉中又变成了我为主导;其次,在让学生自己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时,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调动自身的知识记忆库,能找到一些说明方法的例子,可当某些关键句、含有众多知识点的句子需要我多问个为什么的时候,都集体哑言了。很明显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本学期践行“以知识点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尝试中,面对自读课可真是左右为难,既不可深讲,一言堂,充分放手给学生,又要知识点落实到位。毕竟这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难事。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7

  中国民居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阅读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这是选自十二册第九课的`略读课文。在备课时,跟同年级组老师进行交流并修改教案,发挥团体精神。我们迷惑,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略读课文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老师只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甚少,不能很好地把握它的特点,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两种倾向,要么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没有什么区别,字词句段、篇章结构,面面俱到、精雕细琢;要么就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那么,略读课文教学的目标究竟又是什么教学中又如何体现它的教学特点呢?我们该怎么做呢?我认为:

  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略读课上,要更注重略读方法的运用,如扫读、跳读等,训练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速度,当然也不排斥精读方法的融合运用。

  通过自主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与交流,当然,也应很好地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寨子的人喜气洋洋的样子比作成过节的热闹气氛,给学生造成了误导,其实能体现打比方是“蜂拥而至”四个字。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8

  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介绍南北具有特色的民居,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本节课的目的在于孩子们能仿照课文。了解民居特色并且介绍某一民居,但由于准备不充分,本节课文没有有达到理想状态,其原因有二。

  一、设备简陋、收集资料不足,对于地方特色不够了解。

  由于本地区教学资源不完善,对于收集到的资料不能以影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孩子在家收集、整理资料的'较少,虽然个别同学有收集,但只能停留在抄写上,并不能用语言介绍,由于资料缺乏,课堂只能停留在课本上,知识量无扩充,使整节课显得干巴巴的。

  二、由于本身没有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估计不足设计不完美。

  通过与教研员反馈,了解到基于第一个原因,应从本地区实际出发,让孩子谈谈本地区民居的这样都是孩子身边的事物。孩子谈起来就会滔滔不绝,既解决重点又避免上课单调。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在这两方面努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9

  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后,回顾课堂教学,我发现不少问题:

  一、忽视了对朗读内容的设置与指导。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大致研读,见课程标准中没朗读指导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要求一课时学完成。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我就把不少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如此一来,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如果让我对教案内容进行再修改,我一定会在指导学习客家民居一部分时加入朗读指导,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相信学生会对客家民居的坚固和历史悠久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知识迁移不够。

  教学让我们既要教学、研读文本,但又还要切实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外的.知识。所谓,“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我在让学生自学《傣家竹楼》之后对学生进行了课外拓展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效,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形式的研究上。但我相信在教学

  后不断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10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介绍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本篇目中含有两篇文章,且均为自读课文。教学参考上对自读课文的要求为:内容上理解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其二,方法上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本篇章的特点,《客家民居》大体的步骤是这样的:由学生参照课前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自学提示的要求,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客家民居有什么特点?”“文章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出客家民居特点的?”这两个问题。

  在教学中,初次尝试充分放手,学生在自读课文后,便出示了一个高度概括“客家民居”特点的表格,学生自行填表,然后在小组内完善,并最后推选代表小组总结发言。整个过程中,其他组员帮助补充,而我却遇到了问题“学生无论怎样也无法概括到位”,进而我进行引导,谁知不觉中又变成了我为主导;其次,在让学生自己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时,大多数同学都能够调动自身的知识记忆库,能找到一些说明方法的例子,可当某些关键句、含有众多知识点的句子需要我多问个为什么的时候,都集体哑言了。很明显这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本学期践行“以知识点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尝试中,面对自读课可真是左右为难,既不可深讲,一言堂,充分放手给学生,又要知识点落实到位。毕竟这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难事。

  对于这样的文章,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在本课的第二篇文章《傣家竹楼》,我完全是让学生自学:自读课文,借鉴上一课的表格,或者自定表格了解傣家竹楼的特征,并从中找到相关的表达方法来谈你的学习收获。这算是充分的放手了,也似乎都符合教参中对自读文的训练要求。可怎么也不踏实,因为在学生的汇报中还是可以看出有相当多的漏洞,譬如信息收集的不完全,概括的不到位;表达方法感悟不深。那么由于充分给予自学时间,一旦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再去纠正,铃声已响。

  对于自读课上充分放手给学生,适当的引导、点拨,保证学生学有所得;既将知识点串成主线贯穿课堂,又避免片面地深挖,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这确实还是困扰我的难题,能以取得之间的平衡点。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11

  中国民居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阅读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学习这课一是让学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及民风民俗,激发起对民俗文化探究的兴趣;二是体会课文的说明方法和语言的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在教学之初我出示了自己收藏的'中国民居大全套邮票,同学们看着这些花花绿绿的邮票,不由自主地瞪大了眼睛。有同学说:“孟老师,这真是你收集的邮票?小小的邮票怎么会把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大部分民族的民居展现出来?真是神奇。”看到学生们那种强烈的渴求知识的眼睛,我意识到,这节课同学们一定会非常认真。于是我把话题一转,对同学们说:“是啊!邮票中的民居的确很美,如果你见到真的民居,一定会感到更惊奇。课文比较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学,完全可以掌握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色和民风民俗。”

  教学中我重点指导了《客家民居》部分的学习。

  首先我让同学们扫读写客家民居的部分,找出这部分的中心段。同学们很迅速找出了“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然后引导同学们理解课文中“奇葩”的含义,有位同学根据字形猜出“葩”就是“花”。此时我让同学们再次朗读这个句子,同时思考:被誉为“世界民族奇葩”的是什么?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奇特的,特别的,非凡的花呢?一位同学回答道:被誉为“世界民族奇葩”的是客家民居。客家民居就好比“世界民居”中的一朵奇特、美丽的花,在这里用了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较形象的说明了客家民居的奇特。

  接着,我让同学们围绕“奇”去体味课文。同学们从客家民居的地理位置、材料、作用、文化特征这几个方面去认真朗读品味了课文。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动笔能力,最后我让同学们动笔写了写“我们学校的房子”。大多数同学都能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学校房子的特点,同学们的观察比较仔细,介绍某个方面的特点比较具体。但是在同学们的小练笔中我发现同学们的介绍比较枯燥,不能应用多种多样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显得形象生动。学生们的习作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啊!这个任务也是任重而道远啊!

  《傣家竹楼》我完全让学生自学,抓住竹楼的“美”去学习体会。当然,体会竹楼的美不胜收,诗情画意主要是通过朗读体现的。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能体会出一些美,但是还是不到位,这说明同学们还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

  看到同学们学习课文有如此之高的积极性,真令人高兴。如果我们的每堂课,同学们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的教学目标还愁完不成,教学质量还愁达不到吗?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12

  最近在学校进行的优质课选拔中,我讲授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很多问题:

  一、忽视了对朗读内容的设置和指导。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在教学前,我只是对本课的大纲进行了认真地研读,看到教学目标中没有朗读指导的要求,而本课又是一篇阅读性的说明文,要求一课时学完。因此在备课中,在我指导学习完客家民居后,我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学傣家竹楼一部分,并进行课外拓展——请学生当导游解说资料袋中四种民居的特点。虽然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拓展,但语文课的味道淡了,更像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如果让我对教案的内容进行改进,我一定会在指导学习客家民居一部分时加入朗读指导,如第二自然段中的“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大部分土楼有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的历史……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相信学生会对客家民居的坚固和历史悠久有着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对教材研究不深入。

  本课的说明方法很多,也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本课的第二部分——傣家竹楼,我是让采用自学的方式进行,在学生汇报交流时,有生说,“全寨子的人蜂拥而至,喜气洋洋,像过节一般热闹。”这句话采用了打比方的方式,由于课前对此进行预设,紧张之余就说成是把全寨子的人喜气洋洋的样子比作成过节的热闹气氛,给学生造成了误导,其实能体现打比方是“蜂拥而至”四个字。

  纵观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刻地感受到备课要注重实质,深钻进去,不能只把侧重点放到了形式的研究上。相信有了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13

  我们师生共同学完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后,都受益匪浅。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第一篇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然后课文详细介绍了客家民居突出的特点,紧接着写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及其象征意义,最后写圆形围屋内部构造特点及体现出的民俗文化特征。

  傣家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文章第一段概括介绍傣族竹楼的建筑环境;第二段写傣族人家“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传统习俗及缘由;第三段讲傣族村寨及竹楼的外观特点;第四段说竹楼内部结构简单、宽敞、别致等特点;第五段写傣家建造竹楼时的传统习俗及文化内涵。一家盖房,全村帮忙的习俗,体现了傣家人团结和睦、乐于助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学习课文时,我先展示了各地民居的一些图片,让学生了解祖国各地不同的民居以及他们使用这种住房的好处。继而学习字词,讲课文的时候,我先给学生画了一张表格,让他们默读课文,并分别从“形状”,“层数”,“用途”,“好处”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先让学生填写表格后,又找了同学说自己的填写内容,又出示答案修改,让学生明白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具体特点,课文的大体内容,让学生了解“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的具体含义以及其他几处重点句子的内涵体会。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了客家人和傣族人独有的民族文化。列表格是这课的重要学习方法。

  在教学这一课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课文要介绍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学生却没有按老师的要求提前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导致了解的内容不够丰富,出现了老师问而学生不会答的情况。由此借机教育学生要全面预习,认真预习。再是再学这样的课文时,学生也可以列表格来说明事物的具体特点,这样既简洁又清晰,对课文内容理解地才更加透彻。

  总之,教育学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不管学习什么样的课文,课前都要认真预习,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还要学习这一课列表格的方法,找出重点语句并加以理解体会,以便更大地更多地更好地更有效地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14

  《各具特色的民居》这篇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并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教学中我先是让学生观看其他地方民居的幻灯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着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然后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说明方法。结果我发现,孩子们对民居和竹楼的特点总结的非常到位,很快就讨论完毕了,而且有哪些说明方法,也是容易之至。六分钟就完成了我布置的自学任务了。我让孩子们汇报自学的成果并完成我事先准备好的'表格,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发言,表现的很积极,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最后我又让同学们欣赏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幻灯片,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各具特色民居的鲜明特点。

  回顾课堂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知识迁移做的不够,没有从课内走到课外,可以让学生利用生活资源用本节可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民居的特点。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是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获。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自己,多运用多媒体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15

  《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绍了被誉为“世纪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我们知道,抓特点的一种方法是“将同类事物相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点”。读这篇课文,我们发现:作者对“同类的民居”进行了比较,发现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点:同样是民居,客家民居建造在偏僻、遥远的山区;而傣家竹楼建造在凤尾竹和油棕林内临水的地方;客家民居是营垒式住宅,建造成圆形、依照八卦布局排列、有防火墙的三层以上的土楼;傣家竹楼则用竹子架成成正方形、上下两层。同样是民居,不同的.民族在选用资料、建筑风格上几乎完全不同。这是不同民族民居的外在特点。

  那么,为什么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会有这样大的差别呢?文中也作了介绍:

  客家民居造营垒式的土楼,是为了解决“盗匪的骚扰和受当地人排挤的问题”,因此他们夯筑的土墙厚一米、高15米,坚固耐用。此外,在客家人看来,圆是吉祥、幸福、安定的象征。所以,客家土楼建筑成圆形,也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可以看出客家人通过建造房屋来追求幸福、安定和吉祥。房屋由客家人统一建造,然后平均分配,房屋用途也非常统一,体现出客家人的文化特征。

  而傣家用竹子建成两层,竹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放柴禾,是因为防酷热和潮湿。傣家人建造竹楼也有他们跟客家人不同的文化:一家建楼,全村帮助。

  不同民族的民居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有文化的、习俗的,社会的、还有地理的。这些背景原因导致了不同民族民居的不同特点。

  课文启示我们:到了高年级,我们观察事物不能仅仅停留在能够“找出同类事物属性之间的不同点”,还要去调查了解、考虑他们存在不同点的原因:看看是什么原因是同类事物实现了各自不同的特色。把这个原因找到了,我们对事物特点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03-26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01-15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15篇03-26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15篇)03-30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反思(汇编15篇)03-31

各具特色的民居教学设计08-23

六年级语文各具特色的民居教案03-12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各具特色的民居》12-05

民居导游词01-31

查济古民居导游词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