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时间:2023-10-28 13:50:24 晓丽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22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精选22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

  我的理解:Something bigger than myself 即是大部分人(乃至全人类)的福祉,只要我们通过创造与工作,通过爱,通过拯救别人于苦难(哪怕自己承受这苦难,抑或苦难使自己体悟到了他人之痛),使我们能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角度,服务他人,服务于大众,乃至服务于全人类,我们就完成了自我超越,更完成了自我实现,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1.创造与工作

  2.亲密关系与爱

  3.苦难的意义

  对于怎么找,弗兰克给了三个建议:

  再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活着为了什么?现在我们有了答案,为了自我超越,找到那个bigger than myself的东西。

  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点,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雇佣了100个人,不让睡觉,不许休息,就是跑步,最后这批人全都累趴了,都说你现在就是把一头狮子放进来,我都跑不动了。可是,当科学家们用电击他们的肌肉时,发现他们的肌肉还是可以收缩的。可见他们并不是真的跑不动了,只不过他们以为自己到极限了,跑不动了。更确切的说,是他们的大脑告诉他们的。其实这是大脑的一种正常的保护机制,当疲劳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警告“不行了,到极限了”。而实际上,根本就没达到。一位美国的母亲为了救自己被压在车下的孩子,竟然将汽车抬起了一角,一位父亲为了救自己掉下阳台的孩子,飞奔扑救,竟然及时接住了孩子。当他们要做的事比他们自己的生命都重要的时候,他们就真的能不再管大脑里那个“不行了,到极限了”的声音,超越极限,超越自己。

  作者弗兰克是一名被关在奥特维辛集中营中的犹太心理医生,从刚进集中营时看到淋浴喷头能流出水都无比激动(毒气室外观跟澡堂一样),到听到别人指着他说“看,这样的人就是下一个就要进毒气室的人”时还能“幽默”的发笑,最后到从刚死的朋友身上扒鞋子,只因为他那件比自己的结实。1944年圣诞节前,奥特维新流传圣诞节时战争将结束,所有人都会被释放,然而圣诞节过去后,期盼已久的胜利并为到来,这直接导致集中营里死了80%的人,不是由于饥饿和寒冷,而是由于失去了希望。弗兰克之所以活了下来,因为他心中还有两样事物,其一是他的家人,尤其是他对妻子的爱,在很多苦难之时给了他莫大的动力,另一样是他的手稿,他所要完成的`心理学“意义疗法”的手稿。这两样都是bigger than himself的,所以支持他活了下来。

  弗兰克书里介绍了心理学的”意义疗法“中的一个小招数:临终床疗法,想象你已经获得了你想拥有的一切,而此时你也已经80岁奄奄一息躺在床上,行将咽下你人生的最后一口气,回首一生,你是否觉得自己的一生有意义?挣钱,成名,当领导,游遍山川大河五湖四海,吃过全世界各种人间美味,可如此美妙的一生意义到底何在?答不出啊,仍然觉得空虚寂寞冷啊。作者后来给出了答案,自我实现其实是个伪命题,自我实现只是个过程,实现这个过程的动作叫做:自我超越。只有我们在人生百年中真正找到了Something Bigger Than Myself 并且为之不断努力,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的人,就算完成了自我超越,而自我实现这一副产品也自然就得到了。

  按照马斯洛的个人需求层次原理,一个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可是对于如何自我实现,翻阅古往今来东西方的各种典籍,除了教我们要正直,要有目标,要努力,要有耐心,之后等着,成功会来的,自我实现也会来的。可是越想越不对,努力是没错,可总要有个方向吧,定目标也总要又个方向吧。总不能定个我要发财的目标,然后拼命赚钱,最后金山银山搂在怀里然后蹬了腿闭了眼也算不上自我实现吧。(这最多算是实现了第二层次,安全的需求)

  一口气拜读完维克多弗兰克的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深受打动。书中回答了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活着为了什么?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2

  这是一本通熟易懂、教人坚韧的心理学著作。作者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他的.全家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怀孕的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他亲历四个集中营,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认为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

  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飞机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他本人最好的诠释了网红话语“那些不能杀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

  本书分成两个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和意义疗法。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3

  本书作者是以心理学家的视角来描述他在集中营的幸存历程, 换一个角度来看,是在极端情况下的人类适应的实验历程,极具研究价值——生理的,以及心理的!

  比如:

  1、集中营的人群,普遍的价值满足感和欲望需求,降低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的最底层:面包以及香烟,就能给他们带来如同“天堂”般的短暂快感——因为生理饥渴的驱使,大脑需要全力聚焦在生存机能上,如同电脑内存不足时的降频,人类降阶返回到动物层级。

  2、看到人类的心理适应性的极致:集中营后来的时段,作者看到营友尸体时的感觉是“完全没有感觉”,没有悲痛,没有恐惧,没有想法,即使这是昨天同组聊天的朋友。集中营的任何残暴行径,已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发生——温水煮青蛙,青蛙也是这般适应的么?

  本书后半部分,讲述“意义疗法”。

  作者是集中营的.少数幸存者,并且是更极少数的始终保持“高贵人性“的集中营生存者。通过回溯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者认识到“赋予生命意义”——对妻子的爱和渴望,以及必须完成的心理手稿——让他的能量小宇宙始终在线,最终借助”命运之手”,渡过浩劫。

  书中有些具体的案例,讲诉“意义疗法”是如何运作于普通患者的,可以看看。

  初步感觉:

  1、和《秘密》中的愿景模式的构造有相似之处?

  2、和日本“森田疗法”结合起来应用会更好?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4

  英文名Man’s Search for Meaning,字面意思我认为是人类对意义的找寻,作者翻译成“活出生命的意义”,也许更合适。号称美国最有影响力十大图书之一,硬着头皮读完,却有点失落,也许是期待的太多,或者自己没有真正学深悟透。

  全书10万字,204页,分成2个部分。第1部分描述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2部分介绍意义疗法。

  从第1部分作者的经历中感受到,作者能够存活下来,多种因素的结合,主要还是自己从不放弃和积极的态度。那些无论如何鞭打都不出操,吸烟解闷追寻一时半会快活的人,大都活不过24个小时。

  第2部分的意义疗法中提出找到生命的意义有3种方法:第1种,做事情,具体的事情或事业,农民种地,工人板砖都是做事情;第2种,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主要指体验自然和文化或者体验另一个人的独特性——去爱某个人;

  第3种,忍受不可避免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简言之就是,做具体事情,爱,乐观忍受苦难。 爱不是性欲和本能的副现象,爱与性一样,都是主现象。性是爱的表达方式。

  快乐是一种附加品,如果这种附加品本身成了目的,反而会受到减损。

  对失眠的恐惧、对入睡的'过度关注反而让患者难以入睡。试着想相反的事情——尽可能晚点上床睡觉。

  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极的一面,而积极的一面是责任。

  个人一旦找到了意义,他不但会感觉幸福,还具备应对磨难的能力。

  意义的导向弱了,结果是对即时快乐的追求占据上风。 抑郁、侵犯和成瘾依赖——是意义缺乏导致的。

  老年人拥有财富——这是他们过去的成就,任何事情、任何人都不能从过去中夺走这些财富。

  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壮。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5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包含两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讲述了他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介绍了意义疗法,这一疗法替人们找到了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书中介绍意义疗法,是着眼于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对这种意义的追求。

  意义疗法既非说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劝戒也不是逻辑推理。用一种形象的方法来比喻就是,治疗师扮演的角色好比眼科专家而不是画家。画家试图向我们表达他自己所见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眼科医生试图让我们自己去观察世界实际上是什么样子。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

  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作者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汇聚在书中的一字一句中。告诉我们无论怎样解释生命的意义,只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短短一生如蜉蝣,若能看透生命的本质,找到生而为人的源动力,认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我们的生活。这一世才真的没有白白来过。

  正如诗人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6

  维克多·弗兰克尔和他的“意义疗法”很少在国内的心理治疗教科书里出现,也不被收费不菲的心理培训行业所亲睐。“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句话更像一个哲学问题而非一种治疗方法,而且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个颇为头疼的问题,很难想象当代中国有人愿意为被问到这个问题而付费。

  弗兰克尔也曾向自己的来访者解释过“意义疗法”。来访者问:“你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意义疗法的含义?至少告诉我心理分析跟意义疗法的区别?”弗兰克尔说:“好的,但首先你能否用一句话告诉我心理分析的精髓是什么?”对方答道:“在心理分析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躺在诊察台上,告诉你那些有时难以启齿的事情。”弗兰克尔说:“在意义疗法中,患者需要笔直地坐着,倾听那些有时很不中听的事情。”

  同意义疗法一样,我目前找到的弗兰克尔唯一的中文译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也不是一本让人愉悦的书。这本小册子像个精神自传,一个本来就对意义问题十分感兴趣的心理学家,被历史扔进纳粹集中营。他活了下来,传奇的却不是他肉体的幸存,而是他对人性“高度”的关注——比之精神分析对“深度”的关注。

  二十世纪是个充斥着噩梦的世纪,纳粹集中营又是其中最可怕的噩梦之一。如果说电影、图片、历史资料是让我们一瞥那个噩梦的残片,那么弗兰克尔则用他的书写,带读者重新经历了一遍那个噩梦。他对众所周知的集中营惨状着墨不多,却把里面各色囚徒——包括他自己——内心世界的真相呈现出来。身份、地位、自由、快乐、休息、独处、尊严、亲人,乃至最基本的生存物资,在这一切都被剥夺殆尽的环境中,弗兰克尔仍试图找寻生命的意义——也许不是“找寻”,长期饥饿、超负荷工作的他多半没有力气在食物和闲暇之外去“找寻”什么,他只是仍然对生命的意义保持敏感,对存在的每个当下保持敏感,从而,在幸运地从噩梦中醒来后,能以一种真实、深切、诚恳的态度,讲述噩梦(作为生命的一部分)对他的意义。

  这种意义无法成为一个简单的答案。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克制而有力,温柔而强烈,出现在他人微薄的善意中,在瞬间所见的自然美景中,在几分钟独处的闲暇中,在死神一次次的擦肩而过中,在人性被逼到墙角时呈现出的卑琐或光辉中。它让痛苦得以被忍受,让希望得以被维持。

  也许是因为这样的体验,弗兰克尔反对把追求幸福作为心理工作的诉求,反对把人性还原成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一个曾多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被强制劳动的心理学家而言,维也纳会客厅里的柔软沙发不能满足他。也许在他看来,生命的救赎在于它的高度,以及这种高度所能承担的爱和责任。

  在被送进集中营之前,他曾有机会获得美国签证平安离开奥地利。正当他犹豫着是否要抛下父母自求多福时,他注意到家里的`一块大理石。这是父亲在被纳粹焚烧的维也纳最大犹太教会遗址上发现的,因为上面刻着十诫的部分内容,父亲把它带回家中。他问父亲是哪一条,父亲指着那些希伯来文解释说:“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能得到延续。”这一瞬间,仿佛得到神启,弗兰克尔放弃了美国签证。

  读到这一节,想到精英阶层纷纷忙着“弃船”的当代中国,不仅掩卷。弗兰克尔说要在美国西海岸树一尊“责任女神像”,以平衡东海岸的“自由女神”。我们求自由而不得,又被众多虚假、粗暴的所谓“责任”绑缚,眼见越来越多的虐待甚至性侵幼童,更不知道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如何能得到延续。

  新年伊始,自然的节律从不因历史走入死角而停下脚步。掰开光秃的树枝仍能看到孕育的绿芽,这便是希望和爱永恒存在的明证。一个心理工作者的责任,也许就是帮助保全并恢复最基本的人性——自己的,他人的。在此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并去实践某种高度——或者深度。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7

  《活出生命的意义》(以下简称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是作家,是心理大师,是医学博士,他是二战期间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本书以他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为体验写成,全书分为两局部,第一局部是在集中营的日子,第二局部是理论局部。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只把第一局部作为重点。

  全书以在集中营的经历,从精神病科医生的视角,阐述了人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怎样活下来,怎样忍受非人的痛苦,进而探究生存的有意义在哪里。作者在死亡率高达99%的纳粹集中营能够活下来,除了幸运之神的安排,很大一个原因在于作者内在强大的心理力量。作者也是一般人,在恶劣的环境里,也会恐惧,疼痛,但他终究通过个人的意志力,改变自己,也通过自己的专业影响其它犯人。

  爱与幽默感以及内在的自由是作者战胜苦难的法宝,即使身体不能自由,但心却是自由的,如他所言“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珍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自由”,“人的内在力量是可以改变外在命运的”。

  书中还写到“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必须首先让他看到将来的某个目标”,这句话对于当时时刻濒临死亡的集中英尤为重要,食物短缺,天气严寒,流行病都严峻减弱的犯人的抵抗力,当看不到胜利前的曙光时,许多犯人就没有熬过清晨前的黑暗。

  现实生活中越多人因为失去了生命的目标,而丧失了生命的活力,每天活的如行尸走肉,甚至因生活空虚而自尽,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因失恋而失去生活的动力,自尽被抢救过来,仍心灰意冷,意志消沉,闺蜜并未对她讲人生的大道理,只是和她一起回忆了两人一起出去逛街买衣服,一起沿街找好吃的小吃店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的回忆,女孩终于从失意中恢复过来,直至重新活过来。我想打动她的,不是人生的大道理,而是生活中那些细节的美好,无论是穿着还是美食,都是美好生活的一局部,如尼采而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这个世界给予我们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生活有什么样的期望,即取决于我们对生活报以什么态度才是重要的,内在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态度,是消极应对,被命运推着走,还是积极行动,从生活中不断找寻生命的意义,从而克服不断遇到的困难和磨难,把这一切当做生活的馈赠,不断的超越自己,不断的成长,再次引用尼采的一句话“那没能杀死我的,会让我更强大”,能够从本书中读到这层意义,对我来说,也是获得生命意义的一局部。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8

  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或许你还会经历人生中最痛苦的阶段。人的一生,总会经历些磨难。

  我的一位朋友,从高中开始,跟男朋友谈了将近8年,我们都以为近期会有好事传来,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分手的消息。8年的美好和回忆,突然间就全泯灭了。像是一场梦,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

  那种痛苦的感觉,好像灵魂缺了一块,再也不完整了。所有的情感都被这段感情带走,好像你自己这个人,全没有在这个世上活过。

  后来她说,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幸亏还有父母和身边的`朋友在支持,不然真的有可能就觉得活不下去了。

  我的朋友是幸运的,她成功走出了情感的阴影,依然精神奕奕地活着。她努力赚钱,存钱,为以后的生活做打算,同时她也慢慢接受新的感情,没有因此因噎废食,她仍然渴望爱情。

  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那没能杀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壮。

  生命的意义在每天每时每刻都是不同的,当你勇敢接受痛苦挑战的时候,生命在那一刻便有了意义。

  如果你一直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那你将会永远看不到生命的意义。你看不到生命给你的另外的机会,那么,你也许就错过了另一段精彩的人生。生命的真正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你要记得,只要心中还有爱,生命便不会失去光彩。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9

  本书提出的意义疗法认为,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正是人最主要的动力。

  人对意义的追寻会导致内心的紧张而非平衡。不过,这种紧张恰恰是精神健康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再没有别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义更能有效地帮助人活下去(哪怕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尼采有句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在纳粹集中营里,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按照意义疗法,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某种态度。

  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上三个方面来探寻自己生命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样可以少些焦虑和迷茫,幸福和成功即使暂时不在身边,说不定哪天也会不期而遇。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0

  适合所有人的书,强烈推荐。

  再现人类史上极端的一种经历和体验,让我们不但感受到纳粹的恶,也会体会到人类在任何时候都有选择的自由,有保持尊严的自由,哪怕活着只剩下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不死,不会饿死或者累死病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我们需要回答生活提出的问题,满怀责任心去回答生命的问题,去实践和行动。瞬间的意义就在于可以通过行动而固化下来。

  我们应该听从书里的建议,对待每一天应该像第二次去选择,我们普通下棋的人,每落一个子,想到后面的N种情况,然后反过来决定该怎么落子。同样,我们应该不停的用80岁的自己,五十岁的自己,三年后的自己,三个月后的自己来观察当下,自己联想个上帝之眼出来,于是便可以从容应对,不虚无,不焦虑,不狭隘,不悔恨,不嫉妒,不贪婪,不沉沦,不鸡毛蒜皮,不得意忘形,不声色犀利,不萎靡不振。

  我们会拥抱时间,从事业或者家庭责任中挑战自己的高度,从兴趣爱好中寻找大自然或者技能极限的.美妙,从帮助他人中过去幸福快乐,从不可避免的疾病和苦难中检验自己意志力的坚强和内心的自由。

  不喜欢弗洛伊德的“深度心理学”,感觉更像消极,为了解释而解释。喜欢“高度心理学”或者因为我们阅读和婴儿期幸福的体验,让我成为“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生命有太多种可能性,哪有时间虚无呢?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1

  首先,读完整本书,对作者心生崇高的敬佩。作者的经历,作者对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与思考,真的让人颇受启发。作者的生命是充满意义的。作者也是伟大的。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存在之虚无,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迷茫而空洞地活着,有时候真的是一种莫大的痛苦。但是个人感觉当代的精神特征之一就是存在之虚无,迷茫与空虚。

  这段时间算是对我个人来说颇为关键的转折期吧,我在这段时期内也会感到些许的迷茫。怀着这样的心情,这几天断断续续地看完了本书。

  我感觉自己也算有点幸运,在这段特殊的时间正好与这样的一本书相遇。虽然读的不是很连贯,但是也算有了一些收获,对自己的当下甚至未来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生命的意义,说起来很虚,但是我认为它对于一个个体来说真的很重要。找到并去践行自己生命的.意义,可以说是每个个体人生的终极使命。生命的意义,让我们得生命变得充实,而不易陷入空虚和迷茫。

  作者也在本书中也提到了三种找寻生命的意义的途径:工作;爱;痛苦。生活肯定会有许多困难,在寻找并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中也必定会遇到许多挫折。但是无论外界条件多么恶劣,我们仍然拥有自由,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心态去面对的自由。很多时候,很多困难,都会涉及到心态的问题。而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做一名悲剧性的乐观主义者,能够实现自我的超越。

  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让自己的生命充实,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实现。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2

  好吧,我的英文发音。还是挺挫的一个题目。试了几遍都没有对。只有手打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挺喜欢屏幕上的这句。我就不说了,就会说的出不来。因为我现在用的是语音识别文字的一个软件来说的。你就说,我在说它自动识别出文字。所以就不献丑了。记住这句话。

  作者弗兰克。有一句话很出名。人可以失去,或者说会失去所有的东西。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剥夺。那就是他在任何情况下。选择用什么态度和方式,过好这一生。

  哇,这句话看出来有点鸡汤的味道。说到这里,我想起来,去年听过的,关于吉他的定义。鸡汤真正的心理学之间的区别。他在这里说一下。第一。提前告诉我吗?不管你现在情况有多糟糕。只要你愿意做个好人。一切都会变好的。第二。就算你不努力也没关系。因为世界上所有的所有美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这就点出了机上的一个内涵就是他要求我们关注自己,而不必关注外在条件。我们关注我们现有的,享受,我们现有的,而不必去追求那些,我们没有的。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说法,接纳自己和接受自己的一个说法。接纳自己,你就说我们接受现在自己的不完美。放平自己的心态,然后积极的去。努力改变自己,而接受自己就是。满足于现在的状态。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一生。我想心灵鸡汤。就是后一种作用。有时候确实能够抚平我们的一些。悲伤或者是无奈,愤怒。但是他对我们的生活并没有起到什么积极的指导作用。他并没有能够具体的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做。方式是什么?或者说他并没有陪你一些启示。好的,有点跑题了,还接着说说本书吧。

  这本书被美国图书馆评为。十大影响力,书籍自由。嗯,也可以说他开创了一个新学的。一个分支。在他之前有佛洛伊德的潜意识。比如说快乐疗法,还有他的徒弟的叫什么名字忘了的个人疗法。关注个体自身疗法。第三个就是弗兰科的意义疗法。具体内容就不说了,反正我也是听得云里雾里。这本书前一段。前一部分说的是。作者在二战里,二战集中营一些的一些经历。我印象深刻的有这么几个方面。他刚到的时候有一位,嗯,间距时间比较久的囚犯告诉他,在这里你要想活的时间长就必须让自己看了,看起来就像用。怎么才能有些用呢。首先就是看着健康能干活。如果。条件允许你就要刮胡子,保持面部红润,哪怕弄个刀片玻璃或者什么能用的。还有就是保持姿态的端正,挺直。让人看着比较精神。

  第二就是在里面每一个人都回到,不管在外在被抓之前是什么样的,在里面,每个人都回到了一个起点,一个原始的区别。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能拥有的。又是面对这种困难时候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每一个人的存在只是一个数字编号。我们能够做的,也就是不让我们的名字,或者说编号出现。记录本上。

  每次选择或者没事,结果都是我们主动选择。并不是别人决定了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命运还是由我们决定的。我们要承认,每次接我都是我们自己建议。时间做决定。我的命也就一直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读过一本书,或者这本书吧。情绪为什么被他人左右?里面讲到。人在面对一个既定事实,a的时候有一个反应过程b,根据我们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所做出的决定c,从而决定了我们现有的一个处境。我们能够做的。既然我们不能控制已经发生的事,黑,那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嗯,这是改善我们面对既定事实a的态度b,从而引导我们作出决定和行动的心。这事说起来很容易。在这里怎么样改变西真是一个,我感觉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为我们要把这个过程慢慢的变成一个潜意识,或者是内化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也许在这里听过以后,过两天会忘了。所以只是想到以后运用。跟着队伍,只有运用了。我在反馈,再发。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最大的感触就是。突然想起来,嗯,在我十八九岁的时候。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活着有什么意义的时候,就会感觉迷茫。现在不会了。起码我感觉自己面前得云里雾里中,能够看到一些缘分。知道。脚下的路应该怎么走了。

  那最后我来说一下题目。还是说不出来。就懒得打了。在心里默念一遍。有时候我们拖原因,或者是没有勇气做一件事的时候。我们要赋予它意义。这个意义。彼此越大。要超越自己内心的一些局限,你才能够行动。这就是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3

  活出生命的意义活着是为了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曾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而心理学家往往思考得更透彻。然而,心理学家们的观点往往有自身经历的影子。譬如弗洛伊德宣扬生活是为了简单的祈求快乐,阿德勒则教导自立自强,争权夺利。经历了集中营的弗兰克尔则说,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弗兰克尔发现可能寻找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客服困难的勇气。

  人的一生可能会有很多的境遇,也有一些不可控的力量会夺走你许多东西,但它唯一无法剥夺的是你自主选择如何应对不同处境的自由。这种不断的自主选择,决定了你的一生。给我印象深的有几点。一是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成功,并不是作者所预料到的。他仅仅花了九天时间撰写这本书,包括他的自传部分(集中营的经历)和理论部分(存在主义分析治疗)。起初他坚持匿名出版,并没有期望它会给作者带来文学方面的声誉。然而在众多著作中恰恰是这本书带给他巨大的成功。

  所以弗兰克尔告诫他的学生:“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的投身于某一伟大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是为他人奉献的副产品。”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二是在集中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人可以习惯任何事物。他开始用专业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自己以及其他的“囚徒”,从而发现在人的.身体和思想受到压迫而处于原始状态的情况下,人还是可以深化自己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生存能力。进入集中营的“囚徒”们的第一阶段是痛苦得想自杀,然而过几天后就不再惧怕死亡。第二阶段是冷漠,对眼前的一切不再惊讶,向更原始的精神生活倒退,保证基本生活和谋求生路就是努力的最终目的,与此无关的事情都可以被忽略。

  然而,丰富的精神生活,譬如宗教,爱,艺术,幽默,都能让人暂时漠视痛苦。(需要培养一点幽默感了…)最重要的,虽然人不可避免的受致于环境,但在任何环境下,人都有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三是书中不止一次出现尼采的名言:“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追寻生命的意义,可以在极端困难的时刻让人着眼于未来,并专注于此,这就是救赎之道。生命的意义不是某个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具体的。它构成每个人独特的命运,在不同时刻采取正确的应对,而不是随波逐流。有时候需要深思熟虑,但有时候也许顺其自然是正道。四是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担心的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是仅仅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前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或者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把人的存在往上提高了一个档次,人不是为了自身的欲望或者适应性而活,而是更主动的去寻找存在的意义。

  意义疗法认为,负责任就是人类存在之本质。突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去爱,去克服困难,去奉献和负责任。五是意义疗法在改变自己行为方式的独特性:“要像在经历第二次生命,仿佛你已经获得重生,再不要像过去那样,一定要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首先,它要求你设想现在就是过去;其次,过去能够被改变和修补。在我看来,这几句话对我的帮助最大。它让我回溯自己过去犯的错误,设身处地来到过去的情境,对比过去和现在,惊讶地发现,过去和现在好像没有差别,所以很难改变。只有当你回溯过去,明确找出自己的错误,代入到现在遇到的相似的问题中,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六是书中强调人要担负起责任,要实现生命的潜在意义,是想强调生命的意义要在世界当中而不是内心去发现,因为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人的社会性决定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弗兰克尔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即帮助他人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重生的经历让他给出自己的忠告:“尽情享受你现在的生活,就像是在活第二次,不要像你的第一次生命一样,错误的行事与生活。”这不仅是因为生命短暂且只有一次,更让人随时反省,改变然后重生。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4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29所大学授予他名誉学位,美国精神病学会还授予他奥斯卡·普菲斯特奖。他生平有三十多本著作,这本书最为著名,销量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意义疗法含义:在治疗策略上着重于引导就诊者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用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生活的心理治疗方法。

  意义疗法适用群体: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抑郁、空虚、迷茫、绝望的就诊者,精神病、神经症。

  意义疗法的治疗技术:意义分析法、矛盾意向法、非反思法(这个技术这本书中未提及)

  意义疗法的目的:帮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义。因为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义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时刻每个人特殊的生命意义。在这个意义上讲,意义疗法也是个分析过程,因此它类似于心理分析法。意义疗法把人看成这样一种存在:他主要的担忧是实现某种意义,而不仅仅是满足欲望和本能的需求,或者是调和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欲望的冲突抑或适应社会和环境。

  意义疗法师的作用:拓展患者的视野,使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因此必须使他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这也是为什么意义疗法师在所有心理治疗师当中最不愿意对患者进行价值评判的原因,因为他绝对不允许患者将评判的责任转移给医生。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看不到生活有任何意义、任何目标,因此觉得活着无谓的人是可怜的,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死掉。一般他们还会说:“我对生活不再抱任何指望了。”

  弗兰克尔说“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谓自我实现,绝不是指某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因为人越是追求这个目标,越是容易失去它。换句话说,自我实现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产品”,所以他主要个人生命的意义不围绕自己,而是事业或者所爱的人,会具有更神圣深刻的意义,这是从他跌宕起伏、惊险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总结,那些同样关在集中营,被肆意虐待的囚徒们,找不到了信念,也没有明确活下来的目标时,行尸走肉般很快就忍受不了炼狱的痛苦和煎熬,要么死去要么疯掉。而幸存者里,大多是心存希望,不断安慰精神枯竭的`自己,有心爱的妻儿、需要赡养的父母、热爱的事业需要自己的智慧奉献……在我们活下来的意义里,总是离不开爱、和平、自我价值。

  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谈到“作为痛苦的激情,一旦我们对它有了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就不再感到痛苦了”。武志红也提到过,埋藏在无意识里让你痛苦的东西,把它放在意识里被你看到了,就不会痛苦了。黑暗的地方,之所以恐怖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它真实的样子,没有直面的勇气,于是懦弱的等待恐惧吞噬,越来越弱小。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5

  近日,单位开展了“我喜爱的好书”专题读书活动,前段时间正好捧读了弗兰克尔的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心弦为之一颤。作者维克多·埃米尔·弗兰克尔(1905-1997)是奥地利临床心理学家,犹太人。书中记述了二战时作者在恐怖与窒息的集中营中的惨烈经历,在面对频临的肉体与精神的毁灭,作者的"意义探索"一次次挽救了他的生命,并且使生命力顽强延伸。他被纳粹先后关押到奥斯维辛等4个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都在集中营里不幸死亡,而他自己也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及垂死挣扎。重获自由后,他只用了9天时间完成了这本书,更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

  在书中,弗兰克尔首先描述了自己在集中营内的可怕非人待遇,在生死的挣扎与极端体验中,他仍然发现即便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在集中营集体退化到禽兽一样的行为时,也依旧有戳破至暗黑夜的一丝亮光,这就是人性的闪耀。比如有人走过一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然后凄然赴死。在集中营里,他正是靠着一丝人性的心灵之光,发掘了痛苦的意义,点燃了他强烈的求生欲望,更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然后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他领悟到,“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选择,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事业的责任,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

  我们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努力与奋斗。弗兰克尔认为,发现意义的途径有三条:创造、工作;体验某个事件和人物来发现生命的意义;受苦。当痛苦被发现有意义时,我们便不再逃避痛苦,可以通过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和处理困境,促使自我深思,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达到自我超越。

  作为普通人,不断地重复平凡,懈怠与挫折感也时而出现。弗兰克尔启发我们:现实可以被分为身体、心理和灵性,而后者可以远离甚至对抗身体和心理的层面。克服工作生活中的大小困难,平凡之外的改变与创造,体验朋友的意义,都会使工作困境与痛苦体验变淡褪色,我们需要的是发现自己的灵性。

  另外,弗兰克尔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80岁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享年92岁。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6

  最近在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书里讲了一个心理学家在纳粹集中营的故事,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很有共鸣。

  书中说: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生命的尽头,是在何时是在何地,我们的时间是无法估量的。

  还说到:对生命的意义的质疑,没有唯一的答案,生命的意义,不是某种含糊的东西,而是非常实在和具体的。

  这两段,让我我想起了曾经学过的一篇文章《珍珠鸟》,讲的是一只珍珠鸟和人而建立友谊建立信任的桥梁。两个独特的`生命甚至完全没有思想的交流,但是两个独特的生命依然在用独特的方式来进行跨越物种的友好表达。

  这本书里还谈到了很多人们面对苦难时的态度。

  “没有一个人能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负重的方式中。”

  读到这里我想到:人和人之间的不同是因为生活中所经历的不同,你所经历的磨难有可能别人没有经历过,这个磨难就是你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最近网上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话“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春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天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对呀,就是因为经历的多了磨难克服的多了之后学习到许多的事。少年才会长大,才会承担责任和风雨,才会成为栋梁之才。

  我想,我要珍惜我所经历的,所度过的,所克服的。把磨难当作收获,把难事当作硕果。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7

  “生命惟因其短,故应把它化入人类最壮丽的文明史中以获得永恒;生命也唯因其短,更要加倍珍惜每刻青春,使它在有限的生命线段内尽可能发出最大的光和热。"生命需要去体会,体会其真实意义。如何体会生命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

  维克多·弗兰克尔的《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美国最有影响力的10大图书之一。这本书主要讲述纳粹时期,弗兰克尔开创了意义治疗法的励志故事。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都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最富光彩的见证。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第二部分是意义疗法。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有一天号长告诉弗兰克尔“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有个声音告诉我1945年3月30号我们会得到解放。"号长是一个著名的音乐家,他满怀希望地告诉弗兰克尔,他坚信3月30号自己会获得解放。距离那天越来越近的时候,号长开始生病,高烧,3月30号那天他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死于伤寒。而集中营里死亡率最高的时刻都在圣诞节前后。不是因为流行病,而是因为多数犯人都天真地以为能在圣诞节前回家,而随着希望越来越渺茫,犯人失去了勇气,变得沮丧起来。这严重削弱了犯人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了最终的死亡。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必须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从这一段我们可以感受出,让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义。希望可能会有破灭的一天,若把希望当做活下去的唯一支撑,当希望变得越来越渺茫时,你的意志也在消退,生命力也会逐渐消失,最后直至死亡。

  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便涉及到了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与心理分析相比,意义疗法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患者在将来应该完成的意义。意义疗法让患者直面并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让他意识到这一意义会大大增强他克服神经官能症的能力。意义疗法既非说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劝诫也不是逻辑推理。治疗师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视野,是他意识到其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者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是一片落花,也要化作春泥;是一颗萎草,也要装点大地;是一株老树,也要撑起蓝天;是一口枯井,也要流出清泉;亿万人中我并没有多重要,也要体现自身的价值。用正确的途径,体会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绽放生命的光彩。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8

  最近读了弗兰克尔著作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描述的二战期间集中营内黑暗恐怖的生活和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强烈震撼了我的内心。弗兰克尔是犹太人,是著名的心理学家,1942年,他被纳粹关押到曾被称作“死亡工厂”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不是死于牢狱,就是被送进了毒气室,而他自己也在漫长的囚狱生涯中,遭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身心折磨。重获自由后,仅用了9天就完成了这本书。

  集中营内的非人生活将囚犯从活生生的人变为一个个号码,除了自身赤裸的躯壳以外,丧失了所有一切。在这种极端扭曲的现实中,集中营内有退行到禽兽一样的行为,但依旧有人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块面包给别人,闪耀人性的光辉。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作者在一无所有的状况下,发现人拥有选择人生态度的自由,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他自己本来可以安全地逃亡美国,但为了照顾父母他选择留了下来。在集中营里,他怀着强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够活着与妻子重逢,并完成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他从这强烈愿望中汲取力量,支撑他活了下来。当一个人领悟到生命的意义和目的,就有意想不到的无穷无尽力量,能够毫不畏惧地经受任何艰辛困苦。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取得了飞行员驾驶执照,一直到80岁还攀登了阿尔卑斯山。

  弗兰克尔以其切身经历告诉我们:生命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意义,即便是在最为恶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难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识到自己对所爱的人或者未竟事业的责任,就永远不会抛弃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充实和丰满,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而快乐地努力与奋斗。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努力找寻和体验生命的.意义,过有意义的人生。作为国家电网的一名员工,我们应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许在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失败,我们并不是一定要避开它,要相信,我们一样可以从中找到它的意义,而那时候,也一定会有个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强大的自己,来面对和克服那些使我们焦虑和恐惧的事情。而经过这样的选择和努力,我们,会收获更大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19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经历奥斯维辛集中营存活之后,写的一本书。当时拿起这本书的时候,着实是被题目吸引,因为我正在纠结“人为什么要活着”。说来,在眼睛一睁一闭之间,这期间所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没有意义,那我是干嘛来了!

  书篇翻开,前面一大半是在描写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悲惨生活——毒气室、鞭打、挨饿甚至需要咬破手指涂在脸上以证明自己足够健康来躲避死亡,这画面让我一下联想到《辛特勒的名单》。这么大篇幅的描写集中营的悲惨,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书的下半部分告诉我,你活着的意义。

  精神健康有赖于一定程度的紧张——即已完成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之间的紧张,或是当下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人实际需要的不是没有紧张的状态,而是为追求某个自由选择的有价值的目标而付出的努力和奋斗。他需要的不是不问代价的'消除紧张,而是某个有待他去完成的潜在意义的召唤。人所需要的不是“内稳态”,而是所谓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存在的动力处于一个紧张的极化区(其中一级代表有待完成的意义,另一极代表意义所期待的主体)。

  人类还遭受一种丧失,那就是原本作为其行为根基的传统迅速的消减,丧失了告诉她必须做什么的本能,丧失了告诉他应该做什么的传统。有时人甚至连自己想做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他要么去做别人所做的事情(随大流),要么做别人希望他做的事情(集权主义)。

  很明显,我之前写的一些文字,大多也跟文中一样,批判年轻人(当然尤其包括我自己),整天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浑浑噩噩的一天天这么过着,但终究没能探究到这类现象的原因。叔本华说:“人注定要徘徊在焦虑和厌倦这两极之间”。诚然,每次列完计划的时候,总会有些隐隐的焦虑,感觉很难完成。执行中的时候偶尔有那么几天遇到了突发事件,导致计划延缓后,惰性的思想就会出现,计划便成了一沓废纸。接着,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弄弄这个,摸摸那个,不知道该干什么,躁动不安。又或是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摸着空空如也的脑袋,问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呢?”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的意义:

  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

  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过面对某个人

  3)再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时采取的某种态度。

  找到一件事,是你心底想做的,然后卯足了劲儿的去完成,忘记时间,忘记自己。或许,你会说,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没关系,我也曾处于这样的状态,分享给你一句话:先努力看看,看看以后会变成什么样!

  走着走着,你就知道自己要什么了。不走,怎么知道!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20

  这本书被评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作者弗兰克尔是奥地利的犹太人,在二战时候,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及哥哥都死在了集中营,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来。经过了这九死一生,他从一个心理学家的角度,把这段经历结合心理学开创了意义疗法。并且应用意义疗法,在余生中活出了生命的精彩。67岁时考了飞机的驾照,80岁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在集中营时他一直在思考的就是人到底为什么活着?后来想到以后出去之后可以写一本≤集中营心理学》,最后他找到了“追求意义”的这个答案。

  这本书分成三部分,第1部分就讲了在集中营的经历,第2部分讲了意义疗法的内涵,第3部分讲了找到意义的三种路径。这三种找到人生意义的方法是,第1种可以通过工作或者从事某种事业找到生命的意义,第2种是追求真善美或者追求爱,去找到生命的意义,第3种就是忍受无法逃避的苦难时候,选择的积极态度而找到生命的意义。

  生命到底有什么意义?我相信这是每一个人都一直有思考过的问题。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你可以怀着一颗利他的慈悲心投入到你所喜爱的工作中去,并且在挫折困难面前选择积极的态度,创造出生命的意义。

  图片这本书谈到要找到生命意义最好的方法,就是第3种就是在苦难中去积极面对,寻求出生命的意义。

  其实既然要谈生命的意义,我们就要从生命本身去做一个思考。生命的本能追求的是永生或繁衍后代。为什么会有癌细胞就是正常的细胞,不能正常繁衍的时候它就去追求永生——细胞的癌变。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有说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就是从繁衍的角度来看,到生命的意义就是传宗接代。

  另一个角度看如何实现永生呢?那就是我们所谓追求的成功吧,在《左传》当中谈到的中国式成功的.定义——立德,立功,立言。其实就是所有在世的人再也想起想不起你的时候,你就真正的死去了。只要还有人想起你,你就是永生的。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永生呢?那就是活着的时候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创造出伟大的成就,留下警示的名言。为后人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创造出离开人世之后的永价值。

  以上就是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带给你一些思考和启发,谢谢各位宝贵的时间。祝各位虎年大吉,虎虎生威,虎跃龙腾。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21

  人在悲伤的时候总喜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不如死了吧。

  绝望到谷底的人选择了自杀,我曾经也动过这样的念头,但我问自己,你敢死吗?你能承受死前的痛苦吗?我想了想说,不能。最后不得不叹口气说,那就好好活着吧。

  这本书是在看史铁生先生的《病隙碎笔》中提到的`,他在回答生命意义的时候引用了这本书的观点,那就是——生命的本身就是意义。

  痛苦也好,欢乐也好,都是意义的体现。作者维克多是一名精神学家,在集中营残酷的环境中幸存了下来,研究了一套心理学的精神疗法他称为——意义疗法。

  前几天奇葩大会上一个得躁郁症的女孩说,她时常感到生命毫无意义,想自杀,她问很多心理医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所得到的答案都不能令她满意。最后她问了一个哈弗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教授笑了笑说,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是啊,我们在追求意义本身,可是意义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与其陷入哲学的循环命题,不如去感受,去真实的活着,去拥抱,去谅解。

  如果你在追求生命的意义不如看看这本书,它会让你有所感悟,对你悲伤甚至绝望的心理有开示作用。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22

  向阳而生,怀揣梦想

  向下扎根,深耕课堂

  向上成长,四溢花香

  向阳花开,迎接新时代教育人生命的怒放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美籍犹太作者,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的自传体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心理学著作。弗兰克尔被认为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但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辽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80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本书曾经感动千万人,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正如弗兰克尔所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弗兰克尔在本书中阐述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了弗兰克尔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这是无法复制的的地狱经历,读来令人唏嘘不已。弗兰克尔认为,哪怕在集中营里经历了杀戮、恐惧,进而变得冷漠、迟钝,甚至很多人舍弃了人性只为了活下去,但人依然能够在绝境下选择自己的行为。他说:“我们这些在集中营生活过的人,都记得那些走过一个个屋子安慰别人,把自己最后一片面包给了别人的人。这些人在数量上不多,但足以说明一点:有一样东西你是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取,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第二部分弗兰克尔就具体阐述了意义疗法。他认为人类必须要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生命对每个人都提出了问题,人必须通过对自己生命的理解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追寻意义的过程。意义疗法认为人们应当明白自己的.意义所在,负责任是人类存在之本质。在人的一生中,爱具有意义,苦难也具有意义。尽管苦难本身并不能带来积极的意义,但是人们对待苦难的方式赋予了将苦难转化为成就的机会。生命是短暂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意义,所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舍弃它。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曾经思考人生的意义,但很少有人能够想得清楚明白。或者说,人一生都处在不断追寻自己人生意义的过程中。弗兰克尔因为他独有的人生经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更是比一般人透彻。但就像书中所说:存在之本质就是责任,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所需要承担的一部分责任,所以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只要我们能找到了一个合适自己的切入角度,去爱他人,爱工作,爱生活,承担起责任,我们就完成了自我实现。也许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05-14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读后感11-29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07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07-02

读《活出生命的意义》有感03-22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热门】01-04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热】06-14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11篇)05-14

《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8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