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通用22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1
我最开始不喜欢看《中国历史》,是老妈“骗”我看的,但看了几天后,我发现了我以前的好多“认为”都是错的,所以我一口气看完了上册。
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人类主宰了地球,其实人类出现才区区二三百万年,地球形成后,早在几亿年前就生活过很多动物,比如在古生代的大海里的'三叶虫,笔石,甲胄鱼,爬上岸的总鳍鱼,中生代的大霸王恐龙,以及新生代的始祖象,三趾马等,它们全部都要比人类早很多。
你们知道吗,在远古时期,是妈妈当家做主,爸爸没权利,称为“母系社会”,后来由于耕田,打猎,劳作等都需要力气,爸爸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后来才当了一家之主,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男女平等。
后来还有秦始皇统一六国,越王卧薪尝胆……太多了,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你们自己去看看这本书吧,虽然我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这本书还是蛮有趣的。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2
今天我阅读了《中国历史》中的六册,其中一篇“宁可对不起天下人”是我印象深刻。主要讲了汉武帝去世后汉献帝继位,因国家大乱汉献帝无能治理不了国家,自己都没吃没喝的,跟普通老百姓一样。曹操看见后帮助并且保护汉献帝,让他安稳的住在自己的国家里,住在宫殿楼宇里,让他吃好的东西。可曹操却带领兵队去征战四方,占领了大西北,他心怀远大的梦想想要统一国家,不受打仗的战乱影响,让人们都过上安稳的日子。
我觉得曹操是一个勇敢、有追求,能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人,他以前也是一个读书人,凭自己的本事从一名读书人变成一名战士,从战士变成将军,我非常佩服他。他说过别人要对的起他,他可以对不起别人。从这句话中似乎觉得他是个坏人,但实际上在乱世中,这是一种生存方式,实际他是个保家卫国的将军,是一个希望和平,希望没有战争的人。
让我懂得做人要善良,要心胸宽广,不能做坏事,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同胞!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3
我有一套书《中国历史》,是妈妈送给我的暑假精神食粮。满满当当的14本书,让我好有压力,可是当我打开它时,马上被里面精美的图案、丰富的故事所吸引。
它以图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绍了远古时期到清朝末年的中国历史变迁,内容博大精深。这套书里有许多历史故事,而且都是发生在中国的故事。为什么要读这套书呢?妈妈告诉我,因为这些生动美丽、惊天动地的故事,时间久了难免会显得陌生遥远,让人觉得“不干我的事”,所以作为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认识祖国的历史。
你知道人们最早怎样记事的吗?你知道是谁发明了文字?你知道最早养蚕抽丝纺布的人是谁?你知道第一位帝王是怎样产生的吗?这套书里都有介绍。这里有千古流传的友谊——管鲍之交;有心怀理想,育人不诲的老师——孔子;有各有本领、施展才华的“春秋五霸”,还有为了富国甘做奴隶、卧薪尝胆的勾践……
这套书不仅将中国历史像一幅幅精美的画一样展现在我面前,更让我走进历史中的名人,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4
《中国历史》一书,带我似乎见证了尧舜禅让、商汤灭夏、武王伐纣、诸侯争霸,目睹了秦王统一中国、三国鼎足、南北朝并立,亲历了隋唐两宋的兴衰、元明清的盛世雄风,直到沐浴在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欢呼声中。这一切,填补了我脑海中的很多知识空白,加深了对祖国悠久灿烂文明史的认识。使我强烈的感受到祖国历史的博大精神,源远流长。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时无刻不让炎黄子孙自豪!
尤其是那些大人物,他们使历史更加辉煌,他们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孔子的大智慧,屈原的高洁,秦始皇的雄才伟略……这些诗人、军事家、政治家都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他们身上有太对太多看不完的.故事、学不完的知识。
现在的我很想去西安的古城墙走走,看那厚厚的砖墙承载了多少智慧和艰难。
作为崭新世纪的新一辈,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为我们谱写的历史填上辉煌的一笔吗?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5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孩子,在第十届读书节期间,我读的书有:《水浒传》、《点亮小橘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其中最好看的书是《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西汉》、《东汉》、《三国》故事。其中最让我收到启发的是《千金一笑》。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七百多年前。那时候,周朝的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也不管,光讲究吃喝玩乐,还打发人上各处去找美人儿。有个老大臣褒珦劝周幽王好好管理国家,爱护老百姓,不要把老百姓家里的姑娘弄到宫里来,周幽王听后非常生气,把褒珦下了监狱。褒珦的`家里人买了一个顶好看的乡下姑娘取名叫褒姒送给周幽王,周幽王一高兴,把褒珦放了。可是褒姒在宫里天天不开心,老悄悄地流眼泪。周幽王就下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娘娘笑一下的,就赏他一千斤金子。(古时候把铜叫做金子)这时,有个拍马屁的下流人物叫虢石父,虢石父给周幽王出了个坏点子:让周幽王点着烽火台,让临近的诸侯发兵来救援,结果让诸侯白跑一趟,一个个气得肚子都破了。后来西戎真打进来了,周幽王再次点着烽火台,一个救兵也没有来,因为诸侯又想着和上次一样。结果,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让西戎杀了,连那个老关在宫里没有真正开过一次笑脸的褒姒,也给他们抢去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不要好吃懒做,更不能欺骗他人,否则会害了自己。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6
历史的故事千千万万,数也数不过来。像关于唐、宋、元、明、清,好多都是耳熟能详的。读完《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本书后,我感慨万千。今天,我就来讲讲战国时代。
想必大家都知道战国七雄:韩、赵、魏、齐、燕、楚、秦。当时并不是能打的人就强大,相反,纵横天下的人的特征是:能说会道、聪明机智,了解各国的兴亡盛衰,以及个个脸皮厚。那符合这些条件的人多吗?少之又少!听说当时符合这些条件的,只有两个,其中一个是苏秦——也就是悬梁刺股的那位学士。不过现在,咱可不拍他的马屁,要讲的是他的.师兄弟——张仪。
一听到张仪这个名字,大家都会说他阴险狡诈。我却不这么认为。那个时候,秦国将强大的魏国打败,其余五国都害怕得瑟瑟发抖了。这时有一个叫苏秦的人冒了出来。他要求其余六国联合一起抗秦,这就是“合纵”的策略。不过张仪跑去了秦国,告诉秦王如何破坏六国同盟。读到这儿,你是不是在想:别人好不容易才让六国同盟的,你却去破坏,你可真是坏透了!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肯定觉得张仪有点儿坏。我不这么觉得,原因有三点:
第一,我认为张仪之所以去投奔秦国,是因为其余六国有苏秦了,那么自然也用不到张仪了,也就没有他大展宏图的机会了。怎么样,这么一想,是不是觉得张仪其实很聪明?
第二,张仪知恩图报。他在去秦国的时候发现自己没有路费,这时候有一个叫贾舍人的商人赞助了路费。张仪到了秦国飞黄腾达了,还不忘报答贾舍人。
第三,他守信。得知路费其实是苏秦安排的,他突然醒悟并答应苏秦,死之前不会让秦国大举进攻其余国家。结果他就真这么做了,是不是很守信?
历史这东西太深奥了,我们不能只在一方面看人物。好人就一定是好的吗?坏人就一定是坏的吗?站在不同的立场,自然有不同的发现。历史很重要,让我们懂得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真正的理想。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7
假期,走近历史
我有一套书,《中国历史》 ,是我妈妈给我的暑期精神食粮。一共有14本书,我压力很大,但当我打开它时,我立刻被里面美丽的图案和丰富的故事所吸引。
以图文的形式介绍了中国自古至清末的历史变迁,内容博大精深。这套书里有很多历史故事,都发生在中国。你为什么要看这个?我母亲告诉我,因为这些生动的,美丽的,惊天动地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不可避免地会显得陌生和遥远,让人们觉得“不关我的事”因此,作为一名黑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了解祖国历史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你知道中国人们研究最早可以怎样进行记事的'吗?你知道是谁发明了通过文字?你知道我国最早养蚕抽丝纺布的人是谁?你知道世界第一位帝王是怎样发展产生的吗?这套书里我们都有自己介绍。这里有一个千古流传的友谊——管鲍之交;有心怀社会理想,育人不诲的老师——孔子;有各有本领、施展才华的“春秋五霸”,还有企业为了实现富国甘做奴隶、卧薪尝胆的勾践……
这套书不仅把中国历史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面前,而且让我走进名人的历史,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8
作为一个小书迷,每天,我最爱的时光便是抱着最爱的书本,坐在洒满阳光的窗边,静静品书,到星光点点。这个暑假,我又投入了一个新的怀抱——《全景图说中国历史·春秋——三国》。这时,我才尝到了废寝忘食的真正滋味,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随着这满载着人文与历史知识的小舟一起乘风破浪在浩瀚的海洋里。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观看这本《全景图说》就好像是仰望星空一般,那丰富生动的历史画卷便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眼前。如同滚滚洪流中揭开的'一个断面,将时间凝固,仿佛看到了春秋战国时的男耕女织,怡然自得;还有那大榕树下讲学授课的孔夫子,坚守仁义,有教无类。继续往下探索还能看见一个大唐盛世中的繁华与喧闹,让我不禁幻想起当时的种种可能……
当想象放飞之时,我的感受也随之涌动。如读到《荆轲刺秦》时,秦王的慌张失措让我感受到了一个领导人面对生死之时,也如常人一般,会惊,会恐。与我印象中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不一样。当那易河的水倾泻而下,被风雕刻的故事暴露无遗,我突然钦佩起那个企图用一把匕首改变历史的末路英雄——荆轲。曾经,我笑他不自量力,而此刻,合着图画,从他视死如归的背影中,我读懂了两个充满温度的字——“侠义”,还有众多的英勇,无畏与刚直。
也许,我们都有英雄情结,骨子里永远住着一个英雄,替平庸的我们在这江湖中惩凶除恶。一个热血的民族,不能缺少这样的人。“少年强则国强”,就在这时,我幡然醒悟。薪火相传,一个民族的脊梁与火把,不就是需要我们少年传承吗!用侠义的精神支柱,支撑倾斜的天平,这就是我们缅怀英雄的意义。透过历史的风烟,让英勇,无畏与刚直在我们少年的血液中奔涌。
想象是神奇而美妙的,而我有幸一次次地被它击中。历史也不再是冰冷无趣的代名词,它变得有温度,有血有肉。从这本书中,我懂得了看待人与事物要全面而客观,也感受到了中华史学的美妙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深。我为之惊叹,为之赞美,也为我们华夏民族的英雄儿女而骄傲。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9
作者以其宏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来解析中国历史。之所以把它称为“中国大历史”,是因为中国在过去的150年内经过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革命,从一个闭关自守中世纪的国家蜕变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影响到13亿中国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与衣食住行。本书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中国历史的进程,不是从道德的角度检讨历史,它着眼于现代型的经济体制如何为传统社会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机使其在中国土地上落脚。
首先,作者以短短的二十余万字的篇幅,勾画了整个中国历史长达数千年的全貌,实在需要很强的取舍功夫。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对于历史的人与事件细细地加以描述来显示其大历史的特点的。大历史之所以为“大”历史的理由在于,作者一改以往中国历史学家的著述历程,不以史料的堆砌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单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为著作的主要关注点,更不以对接近作者时代的历史大事的欢呼喝彩为能事。他是以一种全新的手法,从长远的社会、经济、财政、社会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环境等多种视角来观察中国历史的脉动。在历史的图景中为我们描绘出了历朝历代的大政治,大财政,大文化,大军事,大法令,而这些都是我们历朝历代兴衰的根本所在。在著作的意图上,作者先确立起一个大意向,利用归纳法将现有的史料高度的压缩,构成一个简明而又前后连贯的纲领。在文字中,他还加了很多与欧美历史的比较,然后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可见这种大历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对历史宏观线条的勾画,注重的是历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状态描述,并且是在区域历史的相互比较中凸现其历史特质。因此,我们不必要将历史读作资治通鉴,不必要将历史认作弘扬某种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历史的价值旋流,满足今天人们对历史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在其中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其次,在这本书中有很多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书中认为明朝是内向的;整个华夏古代史,就像是一部完整的农业文明;16世纪末的中国就像玉制的装饰品,表面光鲜但内在异常脆弱。纷繁错综的社会现实,经他这么一说,就清晰而简单了。
《中国大历史》从小件看大道理,从长远的社会、经济结构观查历史的脉动;从中西的比较提示中国历史的特殊问题;注重人物与时势的交互作用、理念与制度的差距、行政技术与经济组织的冲突,以及上层结构与下层结构的分合。历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历史转向的.背后,都是政治、社会等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结果。历史是需要客观评价的,这点对于历史学家来说尤难做到,因为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添加自己的主观成分,但是当你读了这篇书以后你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生动,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书式的罗列,将历史又一次展现在我们面前,对今日的现实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相对于今,当代的许多重要事件,在宏观历史来看都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将视野拉开,许多历史上经历之事在今日仍然存在或发生。尤其是中国人的政治、官僚体然依然存在,读古验今、令人惊诧。
《中国大历史》成功之处是作者把专业的历史知识写成了趣味读物,却又蕴含历史沉重感与深刻的历史的反思。特别是书中对当今社会的预言的兑现让我们佩服不已。由此也实现了历史的最根本目的:以史鉴今。《中国大历史》对我的影响力还体现在另外一方面,王朝的盛衰,如同人生的轮回,如果把自己置身于“人生大历史”中来看,最大的收获便是领悟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的生命极
为渺小,因此对于生活中的许多纷扰,片刻的痛苦与偶尔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也许我们可以以一种更加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笑看人生。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10
我最开始不喜欢看《中国历史》,是老妈“骗”我看的,但看了几天后,我发现了我以前的好多“认为”都是错的,所以我一口气看完了上册。
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人类主宰了地球,其实人类出现才区区二三百万年,地球形成后,早在几亿年前就生活过很多动物,比如在古生代的大海里的三叶虫,笔石,甲胄鱼,爬上岸的总鳍鱼,中生代的大霸王恐龙,以及新生代的'始祖象,三趾马等,它们全部都要比人类早很多。
你们知道吗,在远古时期,是妈妈当家做主,爸爸没权利,称为“母系社会”,后来由于耕田,打猎,劳作等都需要力气,爸爸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后来才当了一家之主,一直延续了几千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才男女平等。
后来还有秦始皇统一六国,越王卧薪尝胆......,太多了,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你们自己去看看这本书吧,虽然我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这本书还是蛮有趣的。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11
今年暑假妈妈从网上买了一套《中国历史》丛书,总共有14册本,讲述了我国从原始社会时期到清王朝,大约几万年的历史,我一个月的时间读完了整部书,收获很多,感受很多。
在这十四本书阅读中,我知道了很多知识,比如第一本书中,讲述了我们中国人的起源,原来我们的祖先最早生活在树上,后来学会了直立行走,再学会钻木取火,一步步克服困难,取得了文明的一步步前进。在我们中国历史漫长的千年演变中,我们的祖先是那么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万分感动。想到这里,我想到了我的学习过程中,有时候遇到难题和不懂的知识点,我有时会退却或放弃,是多么的不应该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祖先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祖先为中国进步所做的努力。在中国历史最后一本清王朝史书中,我看到了中国近代被列强欺负的历史,感到很难受,国家弱小,民族被欺凌。在十一国庆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在电视机旁观看了国庆阅兵,看到祖国的强大,我们中国人的民族复兴梦终于实现了,感到无比的自豪。
感谢妈妈帮我买的这部书,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长大成材,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12
再读《中国历史》,我感到这本书中的一些君主帝王如秦始皇让我有了新的认识,书里介绍到:秦王嬴政任用许多能干的人,如李斯、蒙恬、尉缭、王翦等。李斯原来是楚国一个布衣,被秦王拜为客卿。蒙恬一家都受到重用,蒙恬统率着30万大军,为秦守卫北方,秦王对他十分“尊宠”。尉缭是当时的军事家,当嬴政发现这位出色军事人才时,竟然放下国王架子,“衣服食欲与缭同”,后来任命他统率全国军事。王翦是秦国名将,嬴政因未采纳王翦的意见,用人失当,伐楚失败,就亲自赶到王翦家,当面检讨,再三请求他率兵伐楚。
秦始皇就是这样善于用人,再加上他的英明,所以成为天之骄子。
后又看一些有名的君主,如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西周文王,团结周围小国,“修德行善”,勤于国事,重用贤才,最后灭汤兴周。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曾长年在外流亡,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国君后,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晋文公成为一代霸主。
汉高祖刘邦也是善于运用人才,军事谋划有张良,治理国家有萧何,统军作战用韩信,所以使他反败为胜,灭了项羽,建立汉朝。
汉武帝即位时只有16岁,年轻有为,他下诏,令各郡县推举人才,由他亲自出题,让被推荐的人作答。通过这样的'考察,武帝发现了像董仲舒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对出身低微的人,他也能破格录用。如出身贫寒的主父偃,长期怀才不遇。后来,他到长安直接向武帝上书,武帝很赏识他,相见恨晚,立即任命为官,后来一年内竟将他升官四次。又如,出身于奴仆的卫青,做到了大将军。正是由于如此,汉武帝成为一代英明帝王,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重读《中国历史》,让我对这些英明君主有了更新的认识,教育学生一定在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时,要向这些英明君主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学生明白了。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13
一个人的气质,决定他的格局;一个人的器识,决定他的成就。每一个朝代,每一个人,都在中国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个个脚印。今天和未来,必将成为鲜活的历史。让我们走进《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个中国的.博物馆,观看中国历代的成就和变迁!
正如虎头蛇尾,每个开国皇帝都是强人,但朝代全都不断衰弱。比如说,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强人,深受老百姓爱戴,他们管理的国家井井有条。可到周朝末期的时候,周幽王却不顾国家,只知道吃喝玩乐,不听劝言。不仅如此,他还演出了一场真人版“狼来了”:烽火戏诸侯。周朝正是因为他而走向灭亡的道路。正如俗语所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深受老百姓爱戴的君王能做到底;相反,不受老百姓喜欢的君王则会受到反抗。不过正是因为如此,国家的开国皇帝一个比一个强大。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汉、新、东汉、魏、西晋、东晋、北朝、南朝、隋、唐、五代、北宋、南宋、元、明、清,一个比一个强。但是,每个朝代的开国皇帝都受老百姓爱戴,每个朝代的灭亡,也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开国皇帝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老百姓。比如说朱元璋,他以前还是个穷人呢!那这些百姓,又是具备着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当皇帝呢?
当皇帝,要具备两个条件:能文能武、善于用人。如果只能“文”不能“武”的话就打败不了敌人,但如果善于用人,像刘备一样,还是能征服的。光“武”也只能打败敌人,管理不好国家,但如果能用人,国家就能治好。可惜很多皇帝都把自己的好人杀了,怕他们抢夺自己的王位。刘备到后来也还是把“好”人杀了。
中国多少千年的历史,让中华民族不断强大。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14
放暑假了,妈妈送给我一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一共十四本。起初我还觉得这套书的内容太多了,怕暑假里读不完。可刚开始读第一本,我就被书中的内容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渐渐地变化成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一幅,是远古时代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原始人类,在华夏的荒原大地上求生存。他们群居组成一个个部落,团结互助,采野果、打鱼捕猎、种植作物,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不断进化。人类的智慧不断衍生,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更迭,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学会用火、神农氏尝百草学会用药治病、炎黄争霸华夏统一华夏大地的文明终于开始孕育。
那一幅,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讨论如何建立一个文明而繁荣的社会。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大小诸侯国人才辈出。战败连国王都当了俘虏的越国,全国人民在国王勾践的带领下,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后逆袭消灭了强大的吴国。战国时期起初弱小饱受魏国欺凌的秦国,三代国君先后任用了商鞅、张仪和范雎这三位历史英才,变法图强、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秦国渐渐强大起来,最终由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
又一幅,是明朝晚期以东林党人为首的一帮儒生在朝廷上夸夸其谈,脱离治理国家的实政,导致政令不畅,国防武备松弛。而远在东北的一个角落,努尔哈赤带领的建州女真部落,不断励精图治,发展壮大,最后建立清朝,统一了全中国。一帮自以为读了圣贤书就满腹经纶的文人官僚,平时喜好唇枪舌战,关键时刻却贪生怕死,最后导致了大明朝的衰败和灭亡。可见有真本领的人才对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啊!
再一幅,是晚清开始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欺凌,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一位位历史伟人开启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建党伟业。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二十八年艰苦奋斗,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本书在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世界历史每天都在改变,你知道以后总有一天,我们这些目前活着的人,都会走入历史,会被后来的人成为‘祖先’”。
好吧,既然我们都有机会成为受后代人尊重的“祖先”,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胸怀志向,背负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道德修养。时刻准备着昂首阔步迈入历史的新时代,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子孙后代创造福祉而奋斗。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15
今年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一套《漫话中国历史》,足足有47本,还美其名曰说这是我暑假的精神食粮。我一看见我的书柜又要多47本书,顿时感觉压力山大,心想:哎,又买这么多书,书柜里的书都已经多的看不完了。正在我内心不断纠结时,爸爸像是知道了我的想法,笑着和我说:“这套书可跟之前的书不一样,它可有趣了,就跟看漫画一样。”我半信半疑地抽出一本,打开一看,真的是跟看漫画一样。我立刻被那精美的图画和幽默的文字吸引住了,徜徉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这套书是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以漫画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生动有趣,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性特别强,非常适合我们小学生读。内容包括了从夏朝一直到清朝的代表人物和大事件,例如管鲍之交、长平之战、楚汉争霸、凤求凰等。里面还有许多大人物,例如神勇无比的李广、年轻威猛的霍去病、暴虐无道的商纣,聪明机智的蔺相如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妙计连连,十分聪明,尤其是草船借箭,他神机妙算,既懂天文,又懂地理,还知人心。他知道周瑜的险恶、嫉贤妒才;知道鲁肃的忠厚诚信;更知道曹操的谨慎多疑。他对每个人都了如指掌,所以他凭着自己的沉着与智慧,成功获得了十万支箭。从这个故事中我学到了,天文地理可以让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也要好好学习天文地理知识,努力成为像诸葛亮那样厉害的人。
历史用坦诚的胸怀告诉我们什么路可以走,什么事可以做,尤其是当我们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时候,他会纠正你前行的方向,直接到达人生的目的地。《漫话中国历史》就是这样一部历史著作,200多个历史故事汇集其中,各个精彩纷呈:有成功的经验,有失败的教训。一个故事就是一面镜子,一个故事就是一段人生。他牵着我们的手,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同学们,读历史使人明智,让我们一起打开《漫话中国历史》,去领略古人的智慧,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吧!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16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这本书记载了中华五千年各朝,各代的皇帝。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帝王是历史的核心,他们直接或间接地掌控着历史的'航舵,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这本书是——《读帝王故事知中国历史》
读完了这本书,我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开国皇帝都有远大的理想,有勇有谋。到了各朝代中期,便是各朝代最鼎盛的时期。随着帝业的传承,后期皇帝往往是腐败昏庸的,便有了朝代的更替。在中华五千年各朝皇帝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秦始皇嬴政。他生于公元前230年,死于公元前221年,他率领秦军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诸侯国,统一全国,自称皇帝。称帝后他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重大举措。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它使我知道了各朝皇帝的优点和不足,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17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这本书是台湾的陈卫平先生写的,书中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文字,描绘出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神话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两篇神话故事是《女娲造人》和《大禹治水》。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世界上还没有人类。在茫茫的原野上,走来了一位上古大神——女娲,人首蛇身,是伏羲的妹妹。于是她照着自己的模样,用泥巴和水,捏出几个小东西来,还用双腿代替了蛇尾。她称这些小东西为“人”。女娲不停地工作,捏了一个人又一个人。但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也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她想这样下去肯定不是办法,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沾上泥浆向四周挥洒,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和用手捏成的差不多,女娲见新方法奏了效,越洒越起劲,不久,大地上就到处有了人。再后来,女娲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人类便一代代得在这个世界繁衍下去。
古时候,洪水泛滥,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最后率领民众,获得了抗击洪水的胜利。体现了大禹“舍小家,爱大家”的精神,我从他身上学会了坚持不懈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暑期里通过阅读《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本书的内容,我深深感到中国历史的发展是悠久和曲折的,惊叹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作为小学生的我,将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18
许多介绍历史的书都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但这套《汤小团漫游中国历史》却语言生动幽默、情节离奇有趣。轻轻翻开这套书,我就好像跟着主人公一起掉进书中,一起经历历史的风起云涌。
这套书主要讲述了历史迷汤小团被书世界的守护者——一位“神秘的书店老板”选中,偶然间进入了“有间书店”,书店老板给汤小团一本中国历史书。这可不是一本普通的历史书,当汤小团翻开书的一刹那,他竟掉进了书里!在弄清事情的原委后,他与同学孟虎、唐菲菲组成三人组,在书店老板的指引下进入书中,与破坏历史时空的书魔展开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斗争。
这本书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书中的三个孩子的任务是守护历史,而不是改变历史。换句话说,历史在他们的帮助下或许可以变得更好,但他们却没有这么做,他们选择让历史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如果改变历史就与书中的书魔毫无区别。在《两汉传奇卷》中,当看见秦始皇嬴政修建长城、挖掘运河,不知死伤多少无辜百姓,他们也曾发出疑问:“如果改变了历史,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无辜的生命白白送死,这样不是更好吗?”但书店老板告诉他们:“历史就是历史,对已经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不是所有的历史都是完美的.,所有的人性都有缺点,所有的事情都有利弊,人也没有绝对的好坏。”有的时候我会思考,历史上的所有暴君都真的那么坏,身上没有一处优点吗?或许他们只是治国的理念不同。就像秦始皇,他的施政特点就是“急政”和“暴政”。他修建阿房宫、骊山墓,用掉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导致了多少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但是他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和文字,修建长城、驰道和直道,功勋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都不是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好或坏来评判的,也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这套书的每一本我都细细品味,反复阅读,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套书囊括了东周列国、两汉、三国以及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历史故事,在风趣幽默,富有想象的情节中,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推荐大家去阅读这套书,你一定会对中国历史有不一样的感悟。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19
在我眼里历史是陈年往事,是破旧的书皮里记载的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事,是那些枯燥得让人看到一半就不想看的事。
寒假里去同学朱轩民家玩,他向我推荐了台湾陈卫平的一套《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这套书是彩绘本,共14册。从夏朝到清朝,每一个故事都鲜活、真切、有血有肉,战争、权利、征服,或让我热血沸腾,或让我扼腕叹息。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我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去询问老爸。老爸跟我讲解说这是越国大臣范蠡所说的话,在他帮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后,范蠡便离开了越王,做了个生意人。世人夸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而另外一位跟他一样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文种,却自恃功高,不听范蠡相劝,没有选择离开,最后因奸臣进谗,被越王杀了。
伴君如伴虎,飞鸟和狡兔都是猎物,良弓和狗便是捕追猎物的东西。当猎物都死了,弓和狗也就失去了用处,忠臣最后被奸臣陷害,或皇上起了疑心而死。
这也让我想起介子推的事,他随晋文公重耳在外足足流亡了19年,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而且有过“割股救君”的壮举,在重耳回国当了皇帝之后,他隐居山林,却因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的蠢办法而被活活烧死。
伙伴们,让我们一起翻开中国历史的瑰丽画卷,品读书中的人和事,感受前人荡气回肠的脉搏和心跳吧!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20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是从春秋到三国的历史故事合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我国的历史故事。本书讲了五个系列:《春秋故事》、《战国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历史故事,而且每一个故事都对应着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这本书有许多许多的故事有“春秋故事”、“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等等。每一篇文章都是林汉达的心血,每一个故事都是他一生的知识结晶。记录了历史上一件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一些成语典故。每一个章节都写得栩栩如生,读起来不那么枯燥,都是那么活灵活现。我也在其中领会到一些道理。比如说第一篇故事“千金一笑”这篇故事出现在两千七百多年一前,讲述了一个周幽王为了看到褒姒的一笑,点燃了烽火台,引起了战争,最后周幽王的儿子就是周平王带兵打退了敌兵,大家封他为天王的故事。这故事恰好反映了现代人们的心态,为了自己的私欲,毁了自己的一生。还有一篇故事也令我印象深刻,就是人们常称的管鲍之交,现在形容人们之间最真诚的友谊,就像是管鲍之交一样,其实这也是有历史典故的。这个事件发生在郑国,那时候郑国很强大,当时也有不少的诸侯国,像齐、鲁、宋、卫、陈等等。郑庄公在郑国为国卖力,忧国忧民,又是很能干的国君,他跟许多人有来往,而且很多人都很尊重他的意见,连周朝的天王都怕他三分,拿他没奈何。他一死,四个儿子都要抢夺君位,闹得郑国没有一天太平的日子,每天都鸡犬不宁。最后老四继承了君位,郑国就渐渐衰弱下来了。齐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他的'母亲是鲁国人,另一个叫公子小白,母亲是莒国人。这两个公子的师傅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他们是古时候最要好的朋友,然后他们互帮互助,把两位公子的关系弄好了,都有了很大的成就。从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友谊的重要性,人们不能失去友谊,只有互相帮助才能像管仲和鲍叔牙一样取得更大的成就。
读了这本书后,我了解了中国的一些历史和典故,丰富了我的知识;同时我也懂得了许多道理,也让我在写作方面有所长进。我感觉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历史故事书,推荐大家也去读读这本有意义的书。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21
“啊!我终于把姐姐这本七年级上册的历史书看完了。”我一边整理着书一边念叨着。
你应是见过有许多人看课外书的,却不一定见过有人将教科书当作课外书来读的吧。我呢,就是那个将教科书当课外书来读的那一类人。
其实吧,我看历史书也是事出有因的。因为,前一段时间,天天下大雨,我家乡的.水位一直在往高处漫延,家乡的地势比较低,导致了这几场大雨对于我们来说就如同洪水一般,家里也进了水。邻居们不得不搬离。当然,我家也不例外。
然而,在整理物品的时候,我无意中看见了这本书。刚刚看见它的时候,我抱着些许好奇的心理,我便伸手拿下来这本书,小心翼翼地翻阅,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历史是多么的有魅力。
这本书里记载了许多的历史典故,不得不说纵横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这本书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支分流,是从元谋人一直到南北朝的。
看了这本书,我了解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如一些成语故事的来历,一些有名的历史战役,譬如“逐鹿之战”、“官渡之战”……还有历史上的一些能工巧匠,比如改造了造纸术的蔡伦,发明了地动仪的张衡等。他们的技术发明创新让人类文化文明进步了一大步。
这本书中记载了很多有趣、感动、悲伤、愤怒的故事,作者把历史呈现给我们,我们通过历史去感知情感。这本书的文字无一不是在诉说着当时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历史书虽然没有那些趣味图书有趣,但是你若能细心去阅读,就会发现别有一番趣味。
中华上下五千年,几千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也是来源于此吧。以前我不能体会其中的含义,现在似乎打开了一个小缺口,缺口里面有更深奥神秘的等待我去挖掘。原来,历史书也不像他们所说的那么枯燥无味。我想,从此刻开始或许我已经爱上了历史。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 22
就像门阀制度、经济重心南移一样,商周之际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点。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除了作者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外,更在于部分印证了我以前的观点或回答了我的疑问。
我非常认同作者的一个观点(记录不精确),从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我们更像是周人的后代。商人秉持的是一种“连续性”的世界观,他们认为天地万物(当然也包括他们逝去的祖先)都不是截然割裂的,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沟通的。当然,这种沟通的特权属于商人,他们也认为他们的祖先要强过其他部族的祖先,自然会给予自己更强大的庇佑。并且他们通过祭祀和占卜不断(向其他部族)强化这种印象,借以强化自己的统治地位。
我曾经徜徉在河南历史博物院(修缮前,不知道要修到什么时候。),我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商代的青铜器不论从造型和纹饰都要比周代青铜器繁复得多(除最后一个图是西周的外,都是商代的)。这一方面说明商的铸造技术要远高于周,同时,商把青铜器的形制、纹饰也作为强化其优越性的礼器,而周只是把他作为一种留存契约(铭文)的器物,因而形式大大简化了。
对比商,周是弱小的,他们甚至没有打算一举灭商。这些通过牧野之战两年前的孟津会盟,以及剪商后对商人的安置可以看出来。周人并没有把商人屠戮殆尽,而是采取了分化、迁徙、融合等方式。
面对强大的商的`轰然倒塌,周人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们担心有朝一日这样的命运也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周人提出了无差别对待人的“天”的概念。不是周人打败了商人,而是上天厌弃了商人,只是通过周人实现了天的决定。如何考察天的态度,“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周人于是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这种人文主义无疑比商人崇拜“帝”或“鬼”(祖先)的神秘主义是个巨大的进步!
其后周公主导推进的封建制(册封、确立氏族、武装殖民)、宗法制等制度让新的周人(当然也包括被收编的商人)团结得更紧密,也可以团结更多愿意加入的族群。天下从“松散的共主”制向国家形态迈出坚实的一步,这些制度对中国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五四运动,人们才开始“讨伐”它,这已经是后话了。
【《中国历史》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历史作文08-11
《中国历史》的教学设计08-17
中国历史读后感06-26
《中国历史》读后感06-03
《中国历史》读后感01-25
中国历史小知识大全08-03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07-23
《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读后感08-20
《中国历史》读后感11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