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读后感7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文观止》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文观止》读后感1
正所谓浓缩的都是精华,《古文观止》就是这样的一本“精华”书籍,它收录的文章全都是古文中的精华。《古文观止》让我饱饱的享受了“文言大餐”,陶醉于文言文的韵味的同时,也让我对历史、文化、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读完这本书,我相信会它让你受益终身。
作为中国古文选本之最的《古文观止》,最大的特点一、选文经典,二、时代性的编排、三、最为津津乐道的评注,我想这就是《古文观止》一直以来为人们喜爱的原因吧。我认为它被称为“历史上最高水准的文言文”一点都不为过。选文方面,着重选择汉朝之前的经典篇目,如《公羊传》、《国语》、《左传》等,它们总和达到了七十篇,占《古文观止》选文的三分之一之多。我认为这样的好处:一是让我们后人能够了解到中国散文的发源,二是让我们了解到秦汉时代文学的分量。所选的作品极具代表性,有司马迁的《史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等,无一不是大家之作,经典之作。所以收录的作品都是经济文化最鼎盛朝代时期的散文,也是最精华的部分。不管你是初学者还是学者,从中都能得到很大收获。在编目方面,《古文观止》也很有特色,抛弃传统的类型分类,而是采用以作者分类,朝代分类,可见编者的.思路清晰,想更好呈现文章的想法。我从这样的编排中,看到的是时代的发展脉络,看到的是大气磅礴的气势。最让我耳目一新还是书中的评注,让我了解古人对于古书的评价,如《醉翁亭记》中表现其骈散风格的“也”的评注,司马迁对屈原的“同心忧思”的评注,表现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嗟叹。让我们从这些古文的评注中,了解评注者思想的同时,进一步感受到古文美。
读《古文观止》可以了解历史、了解哲学、了解理学思想、了解人情世故、了解人文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合,读《古文观止》也是我们了解古文的一种方法。所以我推荐《古文观止》这本极具影响力的书作为我们的枕边读物。
《古文观止》读后感2
古文观止,凡二百二十二篇,先秦至明末文章精选,古人蒙学课本,亦是古人为学入门读物,余在而立之年始读,为生平一大憾事,亦可见当代中国教育之偏颇。
就其布局而言,各朝以先秦最多,来源以《左传》最多,个人以韩愈最多,取《左传》传承春秋大义的宗旨与韩愈辟道攘佛的功绩;这与清代学者抱残守缺、空空如也的卫道宗旨比较相符。苏东坡曾称誉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若就文以载道论,韩文公逆谏人主,纠治世风,力挽唐代崇佛之狂澜,足可当之;但若就文字论,韩氏文章似未达这等境界,东坡先生的评价多有后人敬畏先贤的溢美之词。
古今文章,凡入一流者,主题可大可小,但必是一气呵成,余音不绝,令吾辈后学读其书,想见其为人。《观止》所选文章,以单篇论,太史公的《报任少卿书》无疑是独步翰林,堪称天下第一,文章情真意切,沁人心扉,笔尖所及,气贯长虹;余每每读罢,未尝不为之折服、为之太息。至于陶渊明的《归去来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赤壁赋》这四篇奇文,难分伯仲,全凭诸君喜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醉翁之意不在酒、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各有所取,无有高下。非谓天下忧乐就高人一等,人生际遇不同,不必苛求。
《观止》一书优点许多,待诸君细品,其不足反倒不易察觉,而且不才以为,多为编者有意为之,读者需多加留意。编者吴氏叔侄似以正统士人自居,重儒家传统的立德、立功,立言,且以立德为本,因而不取赋一类追求辞藻华丽,言不及义的'文章;对崇尚清谈之风的魏晋名士似也有异议,故几乎不取魏晋一代的文章;编者是清代学者,受彼时狭隘的汉宋门户之争影响颇深,故宋代理学一脉文章全不取,是《观止》大缺憾;另外,清代外族入主,这是一件以士自居的清代学者不能说的事情,所以元、清两代的文章都不取,乃至明末清初三杰的文章都不在其列。以上诸点,令观止黯然失色。
《古文观止》读后感3
近段时间,因为小孙女缠着要听故事,在讲了《聊斋志异》里的一些故事后,选择了《古文观止》里的26篇文章,首先是文章里的故事讲解,然后再录制古文原文。录制之前,孙女会给爷爷捧杯茶润喉。在故事讲解的过程中,孙女时不时地会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并且还会前后联系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够喜欢听我诵读古文,既出乎我的意料,也使我感到无比欣慰和喜悦。
在诵读并录制这些古文的日子里,我是受益最大的那个人。好像是面对众多先贤在交流,聆听他们对世事人生的理解,越来越强烈的'一种感觉油然而生,觉得自己的生命拉长了数千年,视野拓展了几万里。就像到华夏最高学府进修一个学年一样,学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哲学、地理知识,历史兴替历历在目,秀美山川尽收眼底,人生态度更加阳光。
在《诫兄子严敦书》里更正了对“口无择言”这个词的理解,原以为是“口无遮拦”不分场合乱发议论呢。读了文章才知道这是对一个人(龙伯高)品德修为高的赞誉,品德好的人说出的任何一句话都是有道德的,根本不用刻意选择。而人们经常引用的“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也是出自马援的这篇文章。
读苏轼的《超然台记》,“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褔。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为“心有阳光,处处美景;欣赏美景,心更阳光。”这段话找到了知音。
孙女问我:“怎么都是这么好的故事?”我回答她说“所谓观止,是几千年来最好文章的集合。”
《古文观止》滋养了祖孙俩的身心!
《古文观止》读后感4
作为人类精神和灵魂的结晶,书籍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一点也不假,《古文观止》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古文观止》这本书是由清初山阴人吴楚材和吴调侯俩叔侄编著的。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到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我读这本书就如同跨入了中国古籍文化巍峨的殿堂,触目所见,多篇作品,都焕发着奇光异彩,闪耀着灼见真知,叫人一读就难舍难分,越读越感到意蕴无穷。其中最让我身受感触的还属韩愈所著的《师说》一文。感觉字字入理,句句动情。
《师说》中的一段话这样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大意是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都有自己的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真理、讲习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难而不向老师学习、请教,那些疑难就始终无法解决了……最后说到真理和知识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读完这段文字,我立刻联想到了自己的'平时的学习。我以前偶尔会有一些问题不太懂,而又不敢去问老师或不好意思向同学请教,怕老师会说我上课没认真听讲而责备我;怕同学们因为我成绩好竟然有不明白的问题而取笑我。现在,我终于明白该怎么做了。以后我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去请教别人,正如文中所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我们向别人请教,并没有什么可以感到羞耻的地方。
读完《古文观止》这本书,确实令人受益匪浅啊!希望同学们都去读读这部国学经典名著。
《古文观止》读后感5
看过千万的风景,是否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大自然是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和蔼可亲的,大自然更是位伟大的'艺术家。”
我为大家推荐的书目是《不可不知的100处自然奇观》这本书是五年级上册等二单元的推荐书目。里面的内容引人入胜、十分精彩。有黄山飞来石、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三峡……但最令我震撼的“自然奇观”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在语文书中大家也曾认识到雅鲁藏布大峡谷,知道它的大山巍峨,大江怒吼、峻险美……它是世界上最晚被人类足迹踏上的神秘之境。是世界上最壮观的峡谷风光,有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由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江水冲刷形成的。除了着称于世的自然风光,还有最古老的民族——门巴族。它是人类最后的秘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当我看完这本书后,知道了大自然造就的奇观无处不在,知道了什么才是天宽地广!人类可以建起那巍峨的万里长城,但和大自然相比之下,人类的力量真是微不足道。在人类生活的世界,大自然将大山移为海洋,变沧海为桑田,将世界点缀的更加壮丽、璀璨。书中除了介绍各类奇观,还提供了100处自然奇观的交通、位置、门票价格、周边景点。
如果想去遨游各类奇观,那么请带上这本书吧;如果想了解自然,那么请翻开这本书吧!
《古文观止》读后感6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有营养、有味道的书。那么,什么书有营养,什么书有味道呢?在我看来,书中的营养是指书中所包含的哲理,让读者在阅读后能够在思想上迈出一大步。书中的味道意味着作者的写作风格应该是独特的,而不是大众化的,可以带给读者独特的感觉。这样,所谓的“阅读”就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
即使浩瀚如烟海的书,这样的书也少之又少。但至少在我看来,《古文观止》是这样一本好书。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从纵向来看,它记录了从战国时期到清朝每一代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当阅读时,让我感觉我正驾驶着一艘小船,在历史长河荡漾。
从横向上看,《古文观止》文章大都是散文,因为有很多散文,所以兼取了骈文。由此可见,本书的体裁风格是多样而独特的,如书、论、碑、记等。这确实是一本很好的纵横交合的选集。
在阅读《古文观止》之前,我和几个读过它的朋友讨论过。一个朋友告诉我,现在的文坛主要是现代的,而发展了几千年的文言文越来越少,所以读《古文观止》并不有趣,既不懂也不有趣,只是浏览一番。后来,当我看书的时候,我也起了“同理心”,但随着逐渐深入阅读,我的心就像一条干涸的河流,涌出了一个小小的甘泉。当泉水逐渐注满滋养我的灵魂时,我恍然大悟:现代文和中古文都是文章,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在中华民族的鼎盛时期,有许多原因交错其中,我们应该致敬,应该学习。
另外,我想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你正在读《古文观止》,请慢慢读,慢慢品尝,就像喝茶一样,只有这样你才能尝到这杯热茶的香味。
《古文观止》读后感7
《古文观止》是本好书,是中华文明智慧的集现。我喜欢读,它在我心中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辉。自我读起此书时,背过的古文不过就寥寥数文。实在是好文众多,只得走马观花般学习皮毛,而在观止的选传中,犹独钟情于《战国策》李斯的谏逐客书与三国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李斯敢写谏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对的,表现其的勇敢与智慧,文章结构紧凑,举例充分,论理十足,可谓是绝。诸葛孔明写《出师表》,表现他正直,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选谏逐客书二段来品析。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2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写谏逐客书时,正为秦王因韩国实施“疲秦计画”,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范围之内,于是李斯将谏章呈给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销逐客令。试问;如果谏章不能打动秦王,那么秦王会不会以叛党的名义杀了他。答案是肯定的`。从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胆量,从容,淡定,真学才识。从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闻……”作为起始,一连串的因果实例摆出,环环相扣,层次明了,接着说明为何不赞成,否定秦王的决议。第二段“夫物。”我犹以为重要,一针见血。突出中心。
这是一篇不错的议论文,也让我对作者感到敬佩,也让我对自己感到愧疚。想想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无法自立,也没有像作者那样有主见,遇事懦弱胆小。不能沉着应对,面对一些物质的事物,也不能够地面对。所以我立志学习作者的这种精神品格。而我也很庆幸读了这本让我很惬意,很享受,很有启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