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时间:2022-03-29 00:59:1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水浒传》读后感【热】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水浒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水浒传》读后感【热】

《水浒传》读后感1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读后感2

  读书重在有感,读书贵在能记。对杨雄、石秀等人的分析出自自己心中,真实。更为可贵的是能把江湖义气升华。

  小时候,我很爱听别人讲《水浒传》中的故事,昨天,我借来这本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书中讲述杨雄的故事那段让我感触颇深。

  我特别痛恨潘巧云,因为她朝三暮四;我很佩服杨雄,因为他看起来显得窝囊透顶,其实是大丈夫的能屈能伸;我最敬重石秀的仗义,他是个能为朋友两肋插刀、敢上刀山下火海的.梁山英雄好汉。

  石秀的行为,让我明白做人应该以情义为重,“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是啊,如果我们见利忘义,那么我们身边的“情”便都是虚伪的,真情真义就会远离我们,就不会有诚信可言。正所谓“千古知音最难觅”。

  读了《水浒传》后,我深深懂得:做人要仗义,更要舍哥们之“小义”而顾国家民族之“大义”。

《水浒传》读后感3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

  《水浒传》主要讲述了:宋代年间贪官当道、奸臣横行,以蔡京、高俅为首的奸臣集团争名夺利、诬陷忠臣、欺压百姓,民不聊生。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有的被人诬害;有的被人压迫;有的被人陷害……被逼在梁山聚义,宋江做了第一把交椅,卢俊义第二,吴用第三……众兄弟劫富济贫,日子过得快快乐乐。

  但是,在宋江心里一直想招安,在殿前太尉宿元景的支持下归顺朝廷。之后破辽军、平田虎、胜王庆、灭方腊。在灭方腊的途中损失不少将领,回来只剩三十六将。许多好汉不受封赏退居江湖。蔡京、童贯、等4大奸臣待宋江封官之后,他们设计用水银害了卢俊义,用毒药掺入御酒毒死了宋江和李逵。吴用等知道后,吊死在宋江墓前。

  读完以后,我被梁山众好汉忠义感动了。他们个个充满正义感,为老百姓着想,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最后他们为了国家的兴荣,百姓的'安危舍命灭了辽兵,除了土匪。最后用生命换来繁荣,活下来人不计回报,用的为兄弟死去,有的被诬害,真乃忠义也!

《水浒传》读后感4

  《水浒传》是中华文学的瑰宝,是四大名著之一。从文学上说,施耐庵用词恰当,想象丰富,如对好汉的着装描写,对风景名胜的描写,对打斗场景的描写,着实让人佩服。从人物上说,一百单八位好汉各个侠肝义胆、替天行道,武将武艺高强,军师有勇有谋,好汉的忠义令人学习。从历史角度,抨击了北宋末年,皇帝无能,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引发各种农民起义的现象。所以说,《水浒传》是一本很好的书。

  因为北宋末年朝廷的腐败,也就有了宋江这伙的起义,这也就为全书作了铺垫。整个书从好汉入伙到石碣聚义再到受招安平四乱,最终两败俱伤,而奸臣们则渔翁得利。

  好汉们绝大多都是受政治压迫而被逼上了梁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林冲了,林冲误入白虎堂,发配到沧州后,烧了草料场,杀了陆虞侯、富安等三人。这时的他走投无路,只好上了梁山。有的好汉是主动投靠,如孙新、顾大嫂;还有朝廷降将,如:关胜、呼延灼。还有的是被好汉们用计引到梁山,如:卢俊义。他们走到了一起共同的目标把他们团结起来。他们梦寐以求的,是尽忠报国,建功立业,惩罚那些贪官,让人们都过上好日子,也让国家太平,不再发生贪官迫害人民群众的事件。

  整篇水浒传,以“义”贯穿全文。“义”包括什么?有为朋友赴汤蹈火的“义”,如宋江私放晁盖,好汉大闹江州;也有为百姓打抱不平的“义”,如拳打镇关西,李逵骂宋江。但不管是什么“义”,这些“义”是建立在替天行道上的。

  义就是正义,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就论宋江私放晁盖,宋江有三种做法,一.上报官府,这样宋江就能封官行赏;二.不管这件事,这样自保;三.就是通风报信,这样晁盖也许保了命,但宋江就要受刑。宋江选择了第三种,这就是义。一个人,在面对法(生)与义时,必然要经过一番艰难的抉择,但如果选义,选忠义、义气,那就是一个大英雄。古人舍生取义的人很多,如:文天祥、岳飞。他们不怕死么?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第九十五回,李逵、武松、鲁智深被俘,李逵叫道:“若是黑爷爷皱眉,就不算好汉。”鲁智深、武松、刘唐骂:“我这几个兄弟头可断,这几条铁腿屈不转的。”这是一种视死如归的“义”。日本侵华,抗美援朝,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刘胡兰的义举,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水浒传》读后感5

  我总以为我们在生存中对付朋友乃嫡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友情。

  我试想,假如让他离开我的身边,信赖没有几多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由于他的容颜,也不是由于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段,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便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好处。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好处,在这天下上就要灭绝了。

  我清楚的记得,在我咿咿呀呀学语时,我经常毫无顾忌的到邻人家吃饭,没有礼节,没有拘谨,只要欢乐。邻人家的姐姐现在和我照旧和原来一样好。在我哭着闹着不上幼儿园时,我们和邻人经常一起聊天,但是我们开端装上了一扇木门。

  现在当我晓得为了未来奋斗的时候,我家的门也酿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盗门。这就像一条河,让我们和邻人的情感隔在天地两岸。这就像《礼记》里说的:“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我总以为我们在生存中对付朋友乃嫡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哥们儿友情。

  我们的社会很天然的'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眷注。对付眷注,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意的浅笑,就能让人嬉皮笑脸,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眷注。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浅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水浒传》读后感

  在他身上,永久体现着性情的彻底自在与无拘无束,他要用他那两把板斧砍尽天下不平事。施耐庵将自己对付社会,制度,正义不得伸张的不满淋漓尽致地挥洒在李逵身上,同时又寄托了作者对抵抗和自在的热切向往。然而,他一生跟随宋江,忠义不二,即使对宋江招抚的想法不满,最终仍旧选择服从,由于在二心目中宋江永久是他的大哥。以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他仍说:“到地府也要做哥哥身边的小鬼。”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便是一个精力高尚的人。从古到今有几多好汉豪杰,舍生取义。岂非是他们不怕去世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掉臂身,由于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应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豪杰兄弟,为朋友出生入去世,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去世,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固然只要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存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由于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乃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刻意。

《水浒传》读后感6

  “千古幽扁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这是中国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的开篇词。《水浒传》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泊杀富济贫的豪举。

  一百零八将中的有些人物家喻户晓,比如忍气吞声的豹子头林冲、机智的'智多星吴用、疾恶如仇的花和尚鲁智深、有勇有谋的行者武松等。现代人们还以“梁山泊的军师——吴(无)用”来形容那些没有能力的人。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豹子头林冲,他被奸臣高俅设计陷害,主要事件有“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林冲是三十六天罡中的天雄星下凡,我对他的经历十分同情,在看书时我常常气得捶胸顿足,为他愤愤不平。但是因为林冲很有教养,所以他会控制自己的怒火。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就是他谱写了这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这本书不仅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还到处充斥英雄好汉的豪情壮志。希望有更多的读者阅读这本书。

《水浒传》读后感7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

  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民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

  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我试想,假如让他来到我的身边,相信没有多少人能有他这样的魅力。这不是因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会是他有大把的财富,就一点,就是他那在别人眼中芝麻大的优点。

  请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优点,在这世界上就要灭绝了。我总觉得我们在生活中对于朋友甚至亲人少了一份亲情,少了一份友情。

  我们的社会很自然地少了一份爱,一份及其重要的爱——一份关怀。

  对于关怀,也许只需要一句简单的问候,或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就能让人喜笑颜开,就让人感受母亲般的关怀。

  不要太吝啬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只能让你的人格得到升华。

《水浒传》读后感8

  我正痴迷地读着《水浒传》,转眼已经到了最后一页,我轻轻地合上书,思绪万千。

  施耐庵笔下的《水浒传》主要讲述的是宋朝,因官迫民反,宋江等共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泊,发誓永存忠义之心,替天行道,劫富济贫,保境安民。但最终被朝廷招安,解散的悲壮故事。

  肝胆青天·忠义满堂

  梁山好汉中大多数人都有非凡的武艺,或身怀绝技。但由于梁山好汉众多,有些淡淡无奇的人很容易被遗忘,忽略,那么怎么样的人会被认作英雄,被大众熟记于心呢?必须武艺高强吗?不,例如宋江,他并不会什么高超武艺,但被好汉们推举为山寨之主。必须拥有深谋远虑吗?也不一定,例如武松。

  但宋江和武松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有“义”。宋江有“忠”,有“义”,还有“孝”。“忠”就体现在对原山寨之主晁天王晁盖的忠心耿耿,当晁天王曾头市中箭后,宋江每日伏在天王榻边,细心照顾,疗伤。“孝”体现在宋江无论身在何方,都心念父亲,弟弟上。“义”更不用说了,好汉们都拥护宋江,不就是因为他重义气,对人和善,礼贤下士吗?“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宋江夜看小鳌山”“宋江赏马步三军”都证明了这一点。武松的“义”更显而易见,“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王婆贪贿说风情,武松斗杀西门庆”还有“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醉打独火星”等事件。

  仔细研读,你一定会发现,书中梁山泊英雄都有“义”。作者施耐庵也说过:“身虽百死而无怨,具怀忠义笑问天。”或许这种肝胆照青天,忠义满堂的品质才是《水浒传》这部千古动人小说的闪光点。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梁山泊上的英雄不仅具备了“忠,孝,义”的品质,让我更佩服的'是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品格,他们嫉恶如仇,对待他人又有一种热心肠。

  《水浒传》中我印象深刻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打得好生痛快!鲁智深面对金氏父女的悲惨遭遇,他没有置之不理,而是为他们伸张正义。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越来越疏远,很多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一次,妈妈搬着极重的箱子上楼,腰都快折断了,正好遇到了邻居和别人聊天,那位邻居瞟了一眼妈妈,连路都不让。如果社会中所有人都如此,这个社会将会成为没有温度的社会,这个国家就不能团结心齐,助人为乐也只是一个空虚的口号。

  这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感想。希望我们都能拥有梁山泊好汉的优秀品质,我认为“梁上好汉”已不仅是一个名词,它已是“忠孝仁义”之精华所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读好书,在书海中徜徉,在经典中感悟与成长。

《水浒传》读后感9

  清风偷偷地翻过了最后一页,合上《水浒传》,闭上眼。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形象便涌上心头,难以忘怀……

  人们都说“少不看《水浒》”。可我一翻开书,便被各色人物吸引了:神机妙算的吴用,有情有义的宋江,英勇善战的卢俊义…真是英雄豪杰聚集一堂啊!

  可是有战斗必有牺牲。在南下征伐方腊的过程中,宋江痛失多名大将,最后仅得二十七人回京。在好汉当中,最让我敬佩的'非黑旋风李逵莫属了。李逵身来便是一员猛将,只是相貌丑那陋:“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人们都送他外号“铁牛儿”

  刚开始,我对他是充满不屑:他骂骂咧咧,粗暴无礼。在元宵会上大闹东京,几次误了宋江、吴用的好事。可是后来征战方腊及回京之后,我彻底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心中的不屑全部抛至九霄云外去了.留下的只有敬佩与赞美了.

  倘若说他在闹东京时是粗暴无礼的,那他在征战方腊时便是英勇杀敌,重情重义的一员猛将了。在征战方腊之时,李逵主动出马与敌方交战,看见弟兄们相继倒在了敌人的长缨之下,李逵便抡起双斧,报仇雪恨,斧头朝敌人的头上砍去,连折敌方数名将领,让敌人闻风丧胆,丢盔弃甲,仓皇而逃。但是李逵坚决不罢休,乘胜追击。

  读到这里,我闭上眼睛,不由得对李逵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敬意。虽然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无硝烟,无战争的国家,不需要英勇杀敌,建功立业。但我们还是要学习他重情重义、坚毅勇敢的精神品质。

  终于,长达数月的战争结束了。宋江,吴用等二十七人凯旋回京了,等待他们的是功名和酬劳。各将领各得其所,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余生。

  宋江、吴用、李逵等人都走上了官场,可是黑暗而又动荡的社会,全部掌控在了奸臣的手中,他们先后害死了卢俊义、宋江等人,话说宋江吞下药酒后,方知是诈,却为时已晚。在所剩无几的时日里,宋江请来李逵,李逵得知真相后,他也喝下药酒,“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与宋江并葬于楚州。

  读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热泪盈眶,李逵重兄弟情义,与宋江出生入死,同甘共苦,情同手足。我们虽然不一定会为友情不惜一切代价,但也要学会尊重友情,呵护友谊。李逵身上的品质,我会铭记于心!

  读《水浒》,读的不仅仅是故事,更是人物身上的品质。《水浒》,让我受益匪浅!让我难以释怀!让我对黑旋风心生敬意!

  致敬黑旋风!

《水浒传》读后感10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揭竿而起".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读后感11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也是中国最优秀的古典文学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和施耐庵。它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故事,成功的塑造了一批聚集江湖、行侠万里的绿林好汉形象。一百零八位好汉,性格迥然不同。李逵的粗鲁莽撞,鲁达的粗中有细,武松的勇猛利落,林冲的忍让,宋江的谦恭。这本书还展示了宋代的政治文化与社会景观。

  读了这本书,我很有感触,这真是一部历史巨作,不愧为四大名著,作者把文章里的'人物写的写得惟妙惟肖,很生动,一共写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通过一些事情体现出那些好汉的性格特点。在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我最喜欢晁盖,因为他在被毒箭射中的一瞬间,还不停嘱咐宋江管好梁山,他很有英雄气节。而最可以令我们学习的是英雄们的忍让、勇敢、谦恭与智慧。我认为它成为四大名著的一项理由是把每个人物的相貌、性格与特点写得很真实。

  我喜欢这本书,更喜欢故事里的英雄豪杰!

《水浒传》读后感12

  本学期,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与学生一同走入《水浒传》一书。

  似乎每一次读完都有新的体会。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

  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读后感13

  终于完完整整地把《水浒传》看完了,作者真的是太了不起了,能够把一百零八条好汉的个性写得如此活灵活现,确实太不容易了!

  整部小说其实都是围绕着忠君报国的主旋律展开的,看了觉得心里有点难受,因为到最后,那108条好汗没有几个得到善终的!

  说实在话,我不大喜欢宋江这个角色!可以说是愚忠!在小说的最后面,宋江说:“宁愿朝廷负我,我绝不负朝廷”。自己死了还不够,还要拉上李逵,因为他知道如果他死了,李逵一定会造反!可悲!朝廷上有那么多奸臣,为何他偏偏没想过要帮国家除掉那几个奸臣?打外贼那么勇猛,碰到内贼就只会忍气吞声,被打了就只会想着躲!从不会想着要还手,这算什么?还是那两个字:愚忠!

  宋江的`思想跟曹操的思想刚好相反,曹操说: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两个个性十分鲜明的而且都十分厉害的人有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曹操改朝换代了,宋江被药死了!呜呼哀哉!

《水浒传》读后感14

  这一章是说“病关索”杨雄与“拼命三郎”石秀的故事。引出这个故事的人是戴宗,而戴宗的出现是他奉命来寻找久不归梁山的.公孙胜。

  公孙胜不回梁山的原因只有公孙胜知道。

  戴宗奉命寻找公孙胜,最终是没有找到,但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这样,在途中,戴宗被一个人认了出来,这人是“锦豹子”杨林。杨林是个绿林中人,在江湖上乱,结识了公孙胜,公孙胜便给他指了一条活路,讲了许多梁山故事,要他投靠梁山。今日碰到戴宗,便认了出来,杨林就这样随了心愿。

  通过杨林,戴宗又认识了饮马川的三个匪首,“铁面孔目”裴宣、“火眼狻猊”邓飞和“玉幡竿”孟康。戴宗又失时机的为梁山做了广告,为这三人入伙梁山做了铺垫。这是第二件。

  戴宗、杨林离开饮马川,到蓟州城去找公孙胜,没有找着公孙胜,却见到了一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故事。“病关索”杨雄是蓟州两院押狱,是戴宗的同行,所不同的是他还是个行刑的刽子手。杨雄刚行完刑,得了许多彩头,遇着当地一霸“踢杀羊”张保,正带着一伙人拦住他,要劫财物。

  这时,一个卖柴的大汉,打跑了张保这伙人,为杨雄解了围。

《水浒传》读后感15

  在成长过程中,无数本书滋养着我,伴我度过漫漫长途。我对书如鱼和水,紧紧系在一起不可分开。臧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当一本书真正住进你的心里,你就会有这种感触。

  小时受爸爸的影响,对书很感兴趣。爸爸便买来了几本名著以陶冶我的情致。但我太小,只是随便翻翻。

  上学后发现小时爸爸买的书竟是四大名著,便来了兴致,随手拿了一本《水浒传》看看,却一下被吸引住了。小时的零碎记忆在一页页纸中被重现,记忆也随之深刻起来。当合上最后一页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灵久久地被那一个个英雄豪杰所震撼着,感动着。

  在这昏暗迂腐,官官相护的年代,无数好汉被处处欺压。但乱世出英雄,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他们义聚梁山泊,汇成了一股连朝廷也不敢忽视的势力。在一次次征战中,他们为了义,救出兄弟,杀除贪官,却也冲为了朝廷眼中的最大贼。在几经波折下,朝廷招了安,让他们四处奔波扫平其他势力,但结果却是,在百经沙场后散的散,死的死,就如同一部戏完结后的.惨淡收幕。

  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印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急公好义的宋江,智慧多谋的吴用,豪迈大力的鲁智生,武艺高强的林冲等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他们是天上108位星辰,来到人间替天行道。他们豪气冲天,为了兄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在宋江的带领下,他们打倒贪官污吏,济世救民,颠覆了我们心中所谓的“义”。何为真正的义,谁也说不清。但他们却说明了一点善、正即义,民心所向即义。他们用自己的义,反对朝廷的腐*。

  但当他们实力达到顶峰时,宋江却不顾反对要朝廷招安即使有义,却依然要顾到忠。不是所有义都是大逆不道,也不是所有忠都不能与义并存。也是他们四处征伐,扫灭那些本与他们同道的贼。从那一刻开始,故事就发生了戏剧性的扭转。即使如此,朝廷依然是朝廷,它永不会为了你一点战功,而天真地以为你以忠顺。所以,当他们得胜归来时,硬生生地拆散了他们。

  直到现在,我依然为他们的结局而感叹。但转念一想,觉得又能怎样呢?或许那已是最好的结局了。那个时代成就了他们,却也毁灭了他们。但到最后,他们的情也依然存在,想起吴用、花荣随宋江自杀,我眼中便盈满了泪水。

  在书的世界中,我忘记了时间,只是为那一个个故事感叹,在书的世界中,我忘记了空间,任思绪随那些好汉心神往之。

  书,带着我的灵魂在一点一滴中升华!

【《水浒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水浒传的读后感04-18

《水浒传》的读后感04-21

水浒传读后感05-19

《水浒传》读后感05-08

水浒传读后感07-25

《水浒传》经典读后感07-18

水浒传经典读后感10-19

《 水浒传 》读后感11-05

水浒传读后感【经典】08-03

【精选】水浒传读后感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