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理想》教学反思

《理想》教学反思

时间:2022-04-10 07:16:5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理想》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理想》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理想》教学反思

《理想》教学反思1

  “写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理想的风筝》听课偶拾

  今天是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在这样一个感恩氛围浓郁的日子里,省特级教师、仪征实验小学副校长丁雪飞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精细而不失大气的示范课、录像课。听完课后几乎所有的听课教师都深为丁校长精湛的教学技艺、精深的教材解读、精密的教学设计、精当的教学点评而叹服。今天我是带着任务听课学习的,的站长沈高明先生希望我校语文组承担一篇课文的在线教学研备活动,活动大致包括教材解读、教学设计、听课评课等内容,是真刀真枪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丁校长欣然接受任务,将自己这一年来精心打磨、巡回示范的精品课例《理想的风筝》和盘托出。为了方便老师们写作评课稿,丁校长不辞辛劳,在母亲节这个神圣的日子里,连上两节课,完整地呈现了《理想的风筝》一课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教师是特级教师、学生是实小学生,课堂上师生情感和谐共振,思维的触角频频闪现智慧的火花,师生妙语连珠,听者目不暇接……老实说,像这样的课堂教学品评看起来可写的角度非常多,真正写起来却又无从下手,坐在后面听课,我边听边焦急地思考着我的评课稿,怎么评?怎么评?就在我想得头痛的时候,我蓦然听到丁校长讲了一句:“写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我恍然大悟,是啊,刘老师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之一,如果不是作家苏叔阳写作这篇回忆性的散文,有谁能知道曾经有个左腿残疾、头发花白,靠一根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着讲课、放追风筝的刘老师,又有谁能知道这位看似残弱的刘老师却凭关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在苏叔阳幼小的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支撑着苏叔阳熬过对灵魂的践踏,抗住了癌症的折磨。而我们通过阅读苏叔阳的文章,又何尝不从刘老师的精神世界里汲取了我们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可以说是苏叔阳通过自己的写作使得刘老师精神千古,流芳百世。所以丁校长在课堂上说:写作是最好的感恩方式!

  曾记得,方智范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写”的,因为只有通过研究课文的语言表达,才能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纵观这一课的教学,丁校长也正是牢牢抓住了“写的意识”将长文教短、深文教浅。丁校长既关注课文“写什么”,比如引导学生概括了三件事:笑谈残腿、转写板书、放追风筝;更关注作者是“怎样写”的,比如她引导学生将文中所写的`三件事作进一步分类,前两件事是工作中的事例,后一件事是生活中的事例,最后通过板书“典型事例”和“神态、语言、外貌、动作”,“边叙事边议论”告诉学生,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借助这些写法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像这样关注作者怎样写的教学设计还体现在很多处,有时丁校长是抓住一个字比如“浮”、“泛”、“漾”等,来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并适时指出:有时一流作家和二流作家的作品往往就相差了这么一个字。有时又是通过品味一个标点、一个短句来揣摩作家情感的跌宕起伏,比如文中有三处省略号,第一处最好理解,省略的是故事内容。第二处“倘若不幸他已经离开了我们……不,他不会的。”这里省略号充分表现出作者一种矛盾心理,因为作者写作此文时,刘老师至少是“年过半百”再加“30多年”,至少80多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刘老师是否健在真的难说。但是作者情感上不能接受刘老师离开我们的可能,所以这里的省略号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刘老师的感激、怀念,永远铭记,不愿其离去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感情。第三处“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这里的省略号充分表露出作者出刘老师深深地思念之情,此情真的是“绵绵无绝期”。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也领悟了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之处,用丁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得意又得言。”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理想》教学反思2

  在执教《理想的翅膀》这堂课后,学校老师给予我了很多中肯的指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

  本次授课与以前相比有了一些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下面我就对本节课做以下总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们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较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所以那每一位学生的答案或朗读的方式就会有着自己的特色,有着自己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无疑是应当得到尊重的,因此在给予学生评价时,也应当注重对他们个性的尊重。

  例如:学生读课文时,有的语速较快,有的语速较慢,无疑这是由个人性格决定的,不能简单的用对或错加以评价。对于语速较快的学生,我给予的评价是说:你的`风筝真活泼!

  而对于语速较慢的同学,我则会说:你的风筝真悠闲。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朗读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本堂课总起来说比较流畅,环节安排也较为合理,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实施时,我将问题提出后,接着就请同学们进行讨论,中间没有个孩子们自主思考,形成观点的过程,影响了讨论的效果。从这点可以看出我在教学经验方面的欠缺,所以今后我更要用心钻研教法,争取早日成熟起来。

《理想》教学反思3

  《理想》是一篇诗歌,听前辈们讲在中考时这类文章一般是无足轻重的,不用多费笔墨和口舌。的确,诗歌这一独特文体,较难出题,尤其对于初中层面的学生来说,能通过朗诵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情感就已达到目标了。

  然而,这篇课文的教案我却重备了两次。第一次,因为不够重视,翻阅了点资料就草草了事了,自以为是能够胜任的。还好,上新课前去听了师父的课,才猛然醒悟,原来诗歌还可以这样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讲此诗的各章节,老师再稍作总结和强调。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上课也倍觉轻松。

  我不得不颠覆自己原先的教学设计。这样放手让学生去做、去讲解的课文,实际上对老师以及老师的备课要求更高。没有充分而全面的备课,预设不出学生讲解时会出现的情况及解决方案,是难以架驭课堂的。这对我是一种挑战。但还好,初中的教材较浅,似乎也有章可寻。

  今天,拿着重新备好的课走上讲台,40分钟的.课似乎转瞬即逝。

  但还是有欠缺的地方。

  虽然此课备了两次,又提前去听了课,但第二遍备课的时间较短,总觉得准备不够充分。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不能完全脱离教案,有时甚至语言不畅,产生了较多局限性。

  另外,如阿娇所说,在教态方面,有时过于随意,也是应注意的一点。

  理想原文欣赏:

  理想

  流沙河

  理想,多么诱人的字眼!人类有了理想,才使世界不断向前发展;你我有了理想,所以能向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理想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对理想的内涵也许会有新的理解。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

  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美丽的珍珠链,历史的脊梁骨,

  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理想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但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

  可望不可即①,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

  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

  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②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

  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而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

  寂寥里的欢笑,欢笑里的酸辛。

  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

  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

  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

  有理想者就是一个“大写的人”。

  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理想被玷污了,不必怨恨,

  那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

  理想被扒窃了,不必哭泣,

  快去找回来,以后要当心!

  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理想》教学反思4

  诗歌教学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这种争议诗歌教学就更加让人无法把握了。有人侧重于对诗歌的分析讲解,有人说诗歌教学要侧重于诵读,无须讲解。实际上两种倾向并不矛盾,至于在这二者之间作何取舍,还是要看自己的学生看自己的教学实际。

  在进行本堂课的教学时,最终选择了诵读教学法。以这种别开生面的朗诵会的形式组织课堂。经过实践,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着很大的潜力,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潜力。第一课时结束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在课下时间里小组进行自主排练,并再次强调了诵读比赛的那五项要求。第二课时的朗诵会上,学生的表现让我惊讶。他们在朗诵形式上,在彼此的配合上,是朗诵质量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在课下时间里,我并没有对他们进行丝毫朗诵指导,他们完全凭靠小组的力量达到了我期望的效果。

  任何一项课堂活动只要经过精心的筹备,就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课堂。不仅是老实需要精心的准备,学生同样也需要准备。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课堂上体会不到上课的.乐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学生没有为听课做好准备,他们只是盲目被动地在课堂上跟随着老师而已。但是,这次《理想》诗歌朗诵会上,学生的表现可以打满分。一个小组八名左右的成员,男女生人数不一,他们能够结合本小组的特点进行合理的组织。男生独自诵读,女生独自诵读,男生合诵,女生合诵,小组集体朗诵,各种朗诵方式在他们的策划下被运用得很好。

  比赛结果出来后,无论哪个名次,大家都很高兴。为了鼓励胜出的小组,每个胜出的小组奖励一瓶墨水。奖品标准没有设太高,一是因为乡村教学条件所限,二是担心学生为了奖品而参与课堂活动,而非为了求知。

  这样的课堂虽然迎合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方式单一,学习任务轻松,但是,课堂结束后留下来的一个疑惑就是:这样避重就轻的课堂,通过诗歌的朗诵让学生自主感悟的诗歌教学方式,能否让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独自走入诗境,获取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呢?他们能够在朗诵过程中体会到诗歌的形式美与内涵美吗?

  点燃青春的希望之灯,这是我们课堂的主题,希望学生在自信的诵读之声中体会到诗歌的深蕴,为了自己的理想过好每一天。

《理想》教学反思5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是半独立阅读课文,篇幅较长,但文章抒情、深沉,富有激情。我的教学在启发学生学会思考、欣赏上着力。

  1、注重生成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有大胆质疑的能力,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课文虽然只用一个课时来教学,我感觉已经基本把握了文章的主要问题,解决学生的疑难。

  我的教案是粗线条的,空间很大,目的是届时循着学生的思维调整,预设环节不能过细。

  学贵有疑。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鼓励他们学会在疑问处打个“?”。学生能抓住关于篇章的主要脉络提出两个问题,还就重点文段的关键词语提了两个问题,都挺有思考价值。我把四个问题抛向学生,大家联系课文仔细体会、理解。“老师的上课与放风筝有什么联系?”——两者看起来没有相关,但课堂的精彩与主人公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密不可分,也深深影响了作者。所以,当明媚富有生机的春天到来的时候,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尽管身有残疾但活得顽强、快乐的刘老师来。学生通过能提挈全文的问题思考,把握了文章的主题。另两个抓住关键词——“引起同学们激动的心跳”和“功德无量的圆木棍”来思考的问题,看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把握较准,知道从关键词上突破课文理解。对这些疑问,我只做了理解准备,课上是根据学生的质疑调整教学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引领教学程序。我

  较满意他们自主学习,深入思考的能力。

  2、注重朗读指导,透过文字领悟情感。

  《理想的风筝》有深情的细腻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抒发了作者对三十年前的老师的怀恋。感人的文字,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其内涵。

  教学中,我把文中几段有关人物特写的文字打出投影来,让学生或紧扣重点词读出景物中蕴涵的深意,或借助停顿、语气的转换触摸人物心灵的刚与柔......课前,我是特意范读了一次的,学生被美妙的文字、深沉的情感吸引住了,听得入了神。所以教学时,他们模仿范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基本读出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朗读,以声传情,是很能感受、了解阅读者认识深浅的方法。

  3、课外拓展,深化主题。

  文章以一名残疾老师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典型事例教育少年儿童要珍惜光阴,热爱生命。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身残志不残的事例,他们在搜集、汇报、聆听中获益不浅;课的尾声,让学生在刘老师的图片下写自己的心里话,学生直抒心臆,深化体会。我还借助前一天报纸上海伦﹒凯勒遗嘱的话教育学生:只有活出生命的强音才能领略命运的精彩。几个设计将积极的人生意念深入学生的心灵。

  不足:

  时间的把握稍有欠妥,教学设计有点前松后紧,环节过渡还得自然、圆润些。课的末尾对刘老师“理想的风筝”的领悟还缺少回顾总结,显得不够完整。

《理想》教学反思6

  《莫泊桑拜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得到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所酷爱的.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热心提携后辈,关心文学青年的名师风范。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从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再到研究学生,确定教学方法都进行了不断的思考和修改,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构建高效课堂,下面谈谈我印象最深的几点:

  一、深层挖掘突破重难点。

  二、转换角色,以读促悟。

  三、引导、点拨学生对文字的品析。

  但是还有以下几方面有待努力:

  1、学习的主动权应交给学生,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2、课堂的调控能力还需再加强。

《理想》教学反思7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感触颇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准备上应注意每个班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同,备课,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还要备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认真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二、在教学内容上充分树立政治教学新理念,多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注意讲练结合,注重学生探讨、查阅资料,让学生能在练习中掌握知识,并且能够将其运用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

  三、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生成的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扩展,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或者调整、筛选与补充。这样,才能用活教材,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在教学方式上,探寻适合学生的.教学思路。设计学案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纲阅读教材、提出问题,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然后再通过设置适量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或案例,让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用口表达,使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认知、体会,进而获得新知、品尝成功。

  以后,我会更加注意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思促教,使自己能够在政治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的道路上取得更大进步。

《理想》教学反思8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是以《我的理想》为题,要求介绍我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老实说,备课过程中并没有感觉这个作文如何难写,因此在指导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对“理想”含义的指导和“如何产生这样的理想”的指导。具体如下:

  教学前,我布置学生自读习作要求,查字典明确“理想”含义,查资料搜集理想名言,名人为理想不屈奋斗的故事,为学生正确理解“理想”含义,受到名言集名人故事的熏陶教育,从而反问自己有没有理想,是否该树立较为远大、有益于他人的理想,即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又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教学伊始,学生便交流对理想含义的理解——理想,是对未来的想象和希望,是切合实际的可实现的,不同于幻想、空想,有益于他人的理想才算是有意义的。接着,他们结合名言及名人故事分析理想对于人生的导航作用。教学进入重要环节,围绕三大习作要求导写。他们谈及自己的'理想,当教师、当医生、当兽医、当导游、当作家……言谈中充满自信自豪。问及产生理想的原因,有的学生有些茫然,似乎忆不起其中原因,或不知如何表述。思考了一会儿,几个“写作高手”,陆续举手发言,我便及时小结板书:产生理想的原因——一件事、一个人、一句话、一本书、一种爱好……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发言者便越来越多。

  在谈及“实现理想的方法”上,忽略了指导。因此在批改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很多学生以一句“好好学习”作为万能公式,写得空洞而肤浅。仔细反思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习作,我决定在讲评的过程中加大这一点的指导力度。引导学生分别从“反思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描述,要根据不同理想,不同职业、工作特点具体而实在的谈自己实现理想的打算、方法。要让孩子们对这篇文章写些什么、怎样写更加了于心胸,在修改中改出更好的文章。我满怀信心的期待着………

  看来,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我们真的要思考很多很多……

《理想》教学反思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理想》,是流沙河同志在文革结束后复出提笔写的一首哲理诗歌,本诗多角度比喻理想的内涵,赞美理想对于人生的深刻意义,从而号召人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拼搏奋斗。

  诗是好诗,但却令教师和学生均颇感棘手。虽然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还是抽象和深奥了些,教师不好找突破口,学生可能理解的较肤浅。但对初一学生来说,如果学生不能真正与文本、与同学、与教师互动,所以引导学生成功参与是让学生品味透此诗的必走路径。在备课的时候,我就确定用例证突破抽象。两课时下来,本人、听课教师、学生都颇觉效果不错。今反思如下。

  1、导课自然。第一课时导课时,我让学生听与唱了《敢问路在何方》,简评并赞美了玄奘的追求理想的执著。第二课时让他们听了郑智化的《水手》,读了郑的自传,了解了郑两岁患小儿麻痹症的历史。两次导课都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联系了诗文内容,让他们自然的理解了相应诗节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就解决了两个难点。

  2、教学环节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地位,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整个教路有两条线构成,一为质疑,一为解答——或者提出你发现的疑难问题,或者表述你解读的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问答不只,以问者居多。后来,有胆大的学生开始讲述自己理解的内容。她讲的是第六节(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但她理解的并不透彻,我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作者为何把理想比喻成闹钟和肥皂?闹钟和肥皂有和功能?结果,学生很快明白了理想对人灵魂的警醒和净化作用。

  3、学生思维火花的闪现与燃烧。一学生对“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提出质疑,说为何不是砖头石块?砖头石块的'力度大,可以杂碎黄金梦。一同学说梦一般都晚上做,所以用闹钟敲与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大家对此很感兴趣,也参与其中,有修有改,思维灵活。

  4、教学机智的灵活。一学生在“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时出现了偏差,我马上想到她的爸爸。她爸爸是检察系统的一位同志,办案能手,荣立一二三等功多次。敬业精神非一般人所能有,新婚第二天,新娘找不着新郎官了。多方打听,没有结果。一周后,他回来了。原来接上级通知,办案去了。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大家都明白了诗中所述道理。我有给他们讲述了霍金等的例子,学生也都明白了“大写的人”的含义。

  总之,我把第四次反围剿化整为零的战术运用到本课教学中,采用先局部后整体的教学思路,两课时成功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做法还是很有价值的。

《理想》教学反思10

  这篇文章让人读多少遍就会感动多少次。刘老师那种热爱生活、坚强面对生活的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好好敬仰并好好学习的。在教学中,我有取舍的进行了教学,让孩子们在反复的阅读中去感受,说一说刘老师是一名怎样的人,并能够用相关的`文字进行说明。孩子们在阅读中也都感动了,都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刘老师的敬仰之情,在朗读中都能够运用丰富的情感来感受刘老师的平凡中的伟大,感受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生命意志的坚强。在最后,我列举了孩子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说一说在生活中的烦恼,当孩子们热烈的表达的时候,我又出示了张海迪、尹小星、何军权等残疾英雄的事迹,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与烦恼,和这些残疾英雄相比较,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生活呢?孩子们的反应强烈,并且都若有所思地写下了自己的感受。

  我想新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语文教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文本的教学中,应该有一种大语文观念,应该有一种人文关怀,更应该为孩子们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奠定思想基础。

  我想,这应该就是教育的真谛吧!

《理想》教学反思11

  《理想的翅膀》这一课描绘了在春风吹拂,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想扎出不同样式的风筝,并放飞这些寄托自己理想的风筝,表达了孩子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教学中,我先以“春天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你放过或见过什么样的风筝?”为话题导入新课,既联系了孩子们的生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又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新课学习做了很好地铺垫。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通过填写表格梳理课文重点内容,知道“我”和小伙伴们都放飞了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他们放的风筝不一样。接着引导学生在相关段落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读读,通过美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孩子们放风筝的.快乐心情。再结合学生实际创设话题: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衔接起来,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渗透理想主义教育。而后,通过语言描述,把孩子带入情境,使他们和文中的孩子的情感产生共鸣,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理解“理想的翅膀”的含义。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课文第二自然段的“这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和第三自然段的“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词汇丰富,语句就不会枯燥乏味。我在引导学生比较这两句话时的处理较简单,和学生的互动不够,学生的反应不是很好,看起来还是没有完全弄明白。如何采用更合适的教学手段,以恰当的教学方式呈现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的思考探究,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今后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理想》教学反思12

  教师只要明确“以学生为本”的真正含义,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用心细心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课堂亮点就会异彩纷呈,这恰似一道道美景让我们时常追忆。

  一、以背诵为依托,层层递进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提升点”

  按照教学进度这周我们进行《理想》教学,这是现代诗人流沙河一首哲理诗,为了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课堂伊始我让学生搜寻记忆展示诗歌的背诵积累,短小精悍的诗歌给小组加2分,稍微冗长的诗歌给小组加三分。当学生争先恐后的展示时,我接着追问什么是诗歌?诗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就会在畅所欲言中明确:诗歌是文学的四大样式之一,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经常吟诵诗歌陶冶情操,笔下生辉。当学生背到曹操《龟虽寿》一诗时我又追问:你能说说这首诗中那一句是表现作者的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吗?学生答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又进一步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古诗词的名句中哪些是表现作者崇高理想的诗句?巧妙引入新课教学。这样在教者层层递进的教学中,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对学生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提升。不仅渲染了课堂浓浓的文学氛围,更让学生潜移默化养成积累记忆阅读的好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吗。让学生真正懂得:没有积累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的重要。

  二、以朗读为线索,灵活巧妙的教学,找准学生的的“情感点”

  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语言艺术,非常适合朗读。朗读可以让我们很好的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我抓住“激情朗读”这一环节,告诉学生我现在代表学校检查各班的诗歌朗读情况,要求小组人人参与,形式新颖,声音洪亮,感情饱满。哪个小组的设计新颖你就是将来的“广告创意大师”“名导演”。“一石激起千乘浪”,你瞧:回音式朗读,男生引领合读。女生引领合读,读演结合,读唱交融,重复朗读真是异彩纷呈,这又激起了我的热情,我又和同学们一起把十一小节诗做了分配,采用了“师生组朗读”,掀起了课堂朗读的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了诗歌优美的意境,也让学生在情感上进人了美好的氛围,情感有了良好的启动,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师巧设计,课堂亮点呈。教学美景常思量,亦难忘,长追忆,暖心房。

《理想》教学反思13

  《理想》这一课向我们呈现了理想之于人生的巨大意义,可以说是既是一篇非常好的励志良文,又是促使学生理想萌芽或发成长的重要契机,它对学生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影响将超出文章本身,因此我在教学内容呈现完毕之后,更多的时间放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以演讲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

  成志说他想做一名英语老师。

  雅琪说她想做一名语文老师。

  (这样物欲横流的年代,还有这么多优秀学生想做老师,实在让人欣慰)

  根贤说他想做一名画家。

  周帅说他想做一名将军。

  日炫说他想做一名宇航员。

  (日炫在阐述自己理想时,顺便提到了杨利伟,可见其理想之真实深刻)

  舒展说他想做一名军人。

  (舒展此次的语文才考了13分,但我相信只要那个军人的理想能够扎根于其心,他定然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嘉诚说他想做一名警察。

  雨景说他想做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好人。

  (此言足见其良好的家教,真乃是空谷足音)

  ……

  这个演讲环节持续了20多分钟,远远超过我们的预设,但我觉得这个超时非常值得。也许这些内容对语文本身的学习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是我相信对于学生的成长将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每一个平凡的生命,一旦插上了理想的翅膀,他便拥有了翱翔蓝天的能力,他的生命将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拥有了理想并能够当着众人的面把理想说出的.人,我想他一定是敢于对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负责任的人,一定会全力以赴于自己理想的人,也必然会是有一番成就的人。

  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并没有自己明确的理想,他们过着非常盲目的生活,饱食终日之后,或无所事事,或随波逐流,而他的人生意义因将因此被消解被虚无化,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人生心态与境界呀!其实,不唯学生,自己这么多年来我不也是这样过的吗?上小学就是为考中学,上中学就是为考大学,大学毕业之后就找口作混口饭吃,三十年来,就这样完全恍惚而过,过得是一种非常凌乱的日子,没有一个明确的人生规划,因而至今想到此依然有悔意,但是青春是一张没有回程的车票,如今人到中年,方有做一名好老师的理想,不知是喜是悲。

  念及此,我就想把学生从人生的理想说开去,想方设法让他们有一个实现理想和人生意义的简单明确规划,从而使他们能够步步为营,走出一个更加精彩的人生。无奈,当时已经下课,我无法传达更多的想法于学生,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与学生们重谈理想,共绘未来,让语文课堂的功能最大化。

《理想》教学反思14

  我按照上级要求使用导学案展开教学,现反思如下:

  1、重视思想基础准备。比如,上课之初,我要求学生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什么是理想?结果发现,学生对理想的理解大都比较片面狭窄。现在通过师生交流,有了更加准确完整的认识。

  2、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根据导学案的指示阅读、讨论,做圈点批注,老师不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大部分时间自主活动独立获取知识,得到了锻炼。

  3、注重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比如,课文最后一节的内容学生理解比较肤浅,老师及时补充那个时代的生活知识,并跟当下的'社会环境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想老一辈学习,树立远大理想,不懈奋斗。

  不足之处是,老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够熟练,有时候以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讨论;学生对自主讨论的课堂组织形式不熟悉,课堂教学进度推进很慢。

《理想》教学反思15

  课后,学校老师给予我了很多中肯的指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本次授课与以前相比有了一些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下面我就对本节课做以下总结。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们创设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让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较注重评价的多元化。

  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所以那每一位学生的答案或朗读的方式就会有着自己的特色,有着自己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无疑是应当得到尊重的`,因此在给予学生评价时,也应当注重对他们个性的尊重。例如:学生读课文时,有的语速较快,有的语速较慢,无疑这是由个人性格决定的,不能简单的用对或错加以评价。对于语速较快的学生,我给予的评价是说:“你的风筝真活泼!”;而对于语速较慢的同学,我则会说:“你的风筝真悠闲。”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同时又激发了学生朗读和回答问题的兴趣。本堂课总起来说比较流畅,环节安排也较为合理,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实施时,我将问题提出后,接着就请同学们进行讨论,中间没有个孩子们自主思考,形成观点的过程,影响了讨论的效果。从这点可以看出我在教学经验方面的欠缺,所以今后我更要用心钻研教法,争取早日成熟起来。

【《理想》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的理想》教学反思04-10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02-10

我的理想教学反思04-17

语文《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01-30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15篇03-30

《我的理想》教学反思10篇04-14

教学教学反思03-22

小班反思教学反思01-07

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02-06

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