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丁肇中》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丁肇中》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丁肇中》读后感 篇1
今天我读了《丁肇中》这本书,全面地了解了丁肇中的成功之路。
这本书主要叙述了丁肇中出生于美国,回到中国后过着流亡的童年生活;进入中学阶段后发奋学习,却在高三联考时名落孙山,考不到重点大学;后来仅带一百美元随布朗教授赴美深造。在美国,丁肇中不断更换地点,与不同的教授一起学习,后来发现了J粒子,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丁肇中博士,后来又相继做了“模拟宇宙大爆炸”、“寻找胶子和反物质”等实验,为科学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丁肇中博士在中学时期的时候,以苏东坡《错论》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以前,凡是有大作为的人,不只有超乎常人的智慧,也一定有坚持不懈、勇于进取的坚定意志。这句话对丁肇中以后的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动力。那我们呢?我们是否有“坚忍不拔之志”呢?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取得成功。这就应了丁肇中母亲说得一句话:“无论你在哪一行工作,都要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丁肇中在赴美深造之前,曾经留下过预言书,预测自己五年后将获得硕士学位并攻读博士学位。但事实上,五年后丁肇中已经成为了美国一位小有名气的博士了。之前他不断地在不同的学校和一些教授一起学习,并拜著名的李昂黎德曼教授为师,不断研究高能物理。丁肇中博士从理论物理转为实验物理的研究也是在这一时期。丁博士能够不断的前进,他说:“要尊重‘权威’,但不要迷信‘权威’。”这不正为我们前进指明了道路吗?我曾经看到过一句话:每个人都应改拥有强烈的好奇心,也许新的`发现就在“已知”的“未知”之中。这不等同于孔子的“温故而知新”吗?
在美国密执根大学期间,丁肇中读了《量子动力学》一书,激发了他对探索新粒子的兴趣。在1966年到1974年这九年的时间里,丁肇中博士的研究小组不断奋斗,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终于发现了J粒子。他在发现J粒子的时候并不急于向世界公布,而是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来验证。他说:“手中的一只鸟总比林里的两只鸟好。”这体现了丁博士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不能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同时,丁博士也是一位爱国者,当他获得诺贝尔奖,赴斯德哥尔摩领奖时,就强调了用中文讲话,这足以看出他强烈的爱国心了。获得诺贝尔奖的丁肇中博士并没有停止他在高能物理学中的脚步,继续研究,模拟宇宙大爆炸、寻找胶子时发现了“三喷注”现象,还使AMS——阿尔法磁谱仪升空,用于揭开反物质的奥秘。生活中,有些人淡泊名利,不断前进;有人因在某一方面有了小小的成绩,就躺在证书上睡大觉。丁博士则属于前者。我们也应该不被一时的荣誉蒙蔽了心,止步不前,因为荣誉只代表过去。
丁肇中博士的成功之路引人深思,我从中学到了许多许多。我们要有“坚忍不拔之志”,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永不止步!
《丁肇中》读后感 篇2
读了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深有同感,认识到我们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确实有很多弊病,但对于丁先生对“格物致知”的理解我仍抱有疑问,因此就借这次机会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文章中说“真正”的格物致知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并就此认为格物致知就是“我们所谓的实验”。韩维志在译评《大学》时就曾明确指出《大学》的原文缺少对“格物致知”的阐释,古人因此也做了诸多不同的见解,甚至是大理学家朱熹也曾专门对“格物致知”补缀了一篇论文。然而,没有一个人敢说他的“格物致知”就是真正的“格物致知”,那么对儒学研究不深的丁先生如何可谓“真正”的“格物致知”呢?对此我实在无法认同。
而那勤于格物的阳明先生也恐怕是受冤了。丁先生认为他“格竹七日而不得正果”是因为他“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是探讨自己,并于后文说要“格竹”就应“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这番话着实让人无语。我想丁先生大概是混淆了哲学和实践的概念。儒学无疑是一种哲学,而哲学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思想体现,与由外及内的实践完全不同。用政治哲学家欧克肖特的话说,哲学是理论的理论,它高度抽象,与实践隔绝,它志在理解而非改变世界,而当其转化为实践时也就失去了其作为学术的学术品格。也就是说哲学本身就是要优先探索自身,然后才能推己及人的。那么这与“栽种”和“拿到显微镜下观察”又有何干呢?想来实在是可笑至极。
最后,“经书上的道理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竟也被丁先生一同否认了,他竟认为这种观点不适用于现今,这同样是混淆了概念。如果当年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传给“四海”的中国人,社会主义又怎会有今天的这般“伟业”呢?丁先生所谓的“现今”恐怕只能指代重视事实的实践科学,对于“百家争鸣”的哲学而言道理是永远可以传于“四海”、“万世”的'。
这样看来,丁先生对儒学的态度实在有些不可思议。那么丁先生的“格物致知”就是完全错误的吗?也不尽然。以丁先生取得的成就来看,他的观点必然有其可取性。我不懂实践科学,但我想丁先生对实践的态度是绝对值得称道的,而且学习方法的问题在国内也的确屡见不鲜,丁先生能够从大体上给出解决办法着实令人敬佩。但是对于丁先生不严谨的求知态度,我们也必须加以指正。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格物致知”呢?小人不才,目光短浅,也不敢妄下定论,但终归还是有些想法的。永远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并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我想这大概就是真正的“格物致知”了。所以,只要坚持求知的态度,相信终有一天“格物致知”的真谛会浮出水面。
《丁肇中》读后感 篇3
暑假中,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十大华人科学家丛书之一《丁肇中传》。原先我只知道丁肇中爷爷是一位华裔科学家,曾经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他一无所知,在认真阅读了这本传记后,使我对丁肇中爷爷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丁肇中爷爷的一生富有传奇的色彩。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因为发现了J粒子而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同时他又是一个普通的人,他没有过人的智商,只是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坚定执着的信念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才获得成功的。这也足以说明了丁肇中爷爷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我从这本传记中领悟到一个人取得成功的秘诀。
一、珍惜时间是成功的基础
丁肇中爷爷有一句名言:“最浪费不起的是时间。”丁肇中爷爷在中学阶段很少看电影,他认为看电影不仅浪费金钱,而且浪费时间。尤其是时间,更是浪费不起!中学时代,他尽量利用时间,狠下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外求学时期,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在教室还是在宿舍,他都像一只上满了发条的钟,不停地运转着,只用了五年时间,就完成了别人需要十年才能跨越的历程——三年拿下了两个学位,两年完成博士学位。就连在生病住院时也在思索寻找新粒子的实验计划。其实古今中外,每一位有成就的人,无不是珍惜时间的人。这个道理其实我也懂,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就是做不到。回到家我忍不住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机开始追起那些泡沫剧,时间不知不觉就从眼前飞逝了;有时忍不住拿起手机玩起游戏,时间又不知不觉从手指间滑过;每逢周末或假期,我都要睡到日上三竿才肯起床,时间又从枕边悄悄溜走了。如果我能把这些时间用来读书,用来学习,我的知识面定能拓宽很多,成绩定然也能提高不少。在时间面前,自控是多么重要啊!接下来我即将进入初中的冲刺阶段——初三了,我要向丁爷爷一样做一个珍惜时间的人,才不会在接下来的升学考试中被淘汰。
二、明确的目标和矢志不渝的钻研精神是成功的保障
丁爷爷在成功进入大学求学一年后,他就将自己今后努力的目标定在了物理这门学科上,他先是计划转学,后偶有机会去美国留学。他牢记母亲的教诲:“不管做了什么,一定要努力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在美国读大学时,他这样想:我能不能缩短大学的进程呢?他在心中编织了一个梦想,于是他就一直追寻这个梦想。他搬掉了一块块拦路石,填平了阻挡步伐的沟壑,一步一步朝着目标前进,并最终实现了梦想!
1966年,他在写给父亲的家信中说:“未来十年将会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这个目标是物理高峰上的那颗闪亮的明珠,为了摘得这颗明珠,他几乎不眠不休地工作,制定实验计划,日夜奋战在实验室中,放弃了天伦之乐。这其中一次次的奋战,一次次的失败,也受到了同行们的不满与指责。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分析总结,不断地改进设备,修改实验计划……丁肇中就这样知难而上,终于把明珠摘下来了!
读到这里,我有些羞愧难当。在数学与物理学习中,我常常遇到难题,思考片刻仍做不出来,我就使用手机上的作业帮软件一扫,答案便出来了。读后感这使自己养成了一个依赖习惯,只要题目稍有难度,我就不肯深入思考,长此以往缺乏一种深度思考,也就导致自己的学习潜能不能挖掘出来。到了考试时遇到了难题,因为没有手机,也只能束手无策,选择放弃。所以考试总得不到高分,导致了学习成绩平平。我在心中暗下决心,今后一定不能再这样了,为了心中的理想迎难而上,绝不轻言放弃。
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成功的不竭动力
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领域最高荣誉奖,已经获得诺贝奖的丁爷爷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已经成功了,可是丁爷爷对各种接踵而来的`荣誉和赞扬似乎不感兴趣,获奖后没有止步,他继续向未知领域一次又一次地进攻。他关注的是现代科学的进展,他把目光瞄向高能物理、天体物理学和生物科学,他要不断地向自然界进击,去攻占一个又一个科学的高峰。丁爷爷带领他的实验小组成员们夜以继日的实验、采集数据,计算结果,好消息也一个接一个地传来。科学的道路是无止境的,丁爷爷立志跨越这条路上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在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上刻下了自己的标记,永不停止的脚步是丁爷爷一次又一次取得成功的动力。丁爷爷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炎黄子孙,他心里系挂着祖国,他非常关心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他也身体力行地对中国年轻的科技人员进行培养,选拔了不少中国优秀的年轻科技人员到他的实验小组工作。
想想我自己,在学习中一时取得一点进步或少许成绩的时候就有点飘飘然了,殊不知当我停留在原地踏步不前的时候,别人已经奋勇直追了,这时候的窝就又落在别人的后面了。丁爷爷的这种永不停止的探索精神让我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成绩永远只属于过去,只有永不停歇地不断进取,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功,最终摘得累累的硕果。
另外,丁肇中爷爷在斯德哥尔摩领奖时,坚持用汉语发表自己的演讲,这表明了他始终记住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折射出他那份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也足以让我感动。
在丁肇中爷爷一生的故事中,还有许多令我感触与学习的地方,从他的故事中,我领略到了成功的秘诀,不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而是要坐得住板凳,对未来的目标要脚踏实地地追求!
【《丁肇中》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豆丁作文05-20
《过零丁洋》读后感08-10
零丁洋上的回忆作文03-07
丁墨的语录集锦40句06-27
丁立梅的语录汇编35句06-26
《过零丁洋》读后感6篇12-04
《过零丁洋》读后感(6篇)12-04
过零丁洋读后感7篇04-12
过零丁洋读后感(7篇)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