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城市发展转型经验交流
发展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周期看,在资源型城市处于成长期、资源还比较充足时就开始着手转型,要比矿竭城衰再转型少付出许多代价,并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是全国十三大产煤基地之一,全县煤炭产量达到1600万吨,目前产销两旺,经济形势看好,内外环境有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围绕可持续发展问题,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大力实施转型战略,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之路。
一、由单一煤炭产业主导向多元产业支撑转变,推进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县上着力发展煤化工等接续产业,大力开发特色农业和旅游业等替代产业,使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逐步发展成为主导产业。
一是加快煤电化产业开发,延伸产业链条。围绕建设东部煤电化运基地核心区这一目标,先后建成了2×13.5万千瓦煤矸石电厂、华砚1000万吨矿井、砚北煤矿600万吨洗煤厂、电厂一期等一批重大工程。引进落户了投资27亿元的电厂、投资7000万元的华信煤业有限公司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投资29亿元开工建设了60万吨煤制甲醇等重点项目。论证新上甲醇下游产品,其中,投资2.6亿元的二甲醚项目即将开工建设,1830尿素合成氨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县上还积极争取实施电厂二期2×60万千瓦空冷发电项目和华明电厂2×30万千瓦扩容改造项目。同时,积极改造提升建材、陶瓷、电瓷等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矿用机械等装备制造业,打造工业发展新优势。
二是大力开发农业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了“东果西药整县牛”的农业产业格局。筹措支农资金7017万元,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全面建设草畜、核桃、药材三大产业基地,发展培育了宏源公司3000头肉牛育肥场和万头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百草园药业有限公司等23户龙头企业,建成了安格斯肉牛繁育、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核桃加工和种苗繁育四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全县牛饲养量达到11.5万头,种草13.9万亩,药材面积达到5.14万亩,核桃经济林面积达到16.9万亩。
三是深度开发旅游产业,打响“秦皇祭天第一坛”旅游品牌。境内有省级森林公园莲花台。据考证,是秦、汉皇帝祭祀炎黄二帝的上、下畤遗址,是中国第一座祭祀黄帝的轩辕庙,是我国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首次西巡,在莲花台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县上把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替代产业来培育,投资7900万元,开通了全省最长的莲花台景区旅游专线,建成了秦皇祭天广场、米家沟生态园等旅游景点,开工建设了莲花台风情苑、莲花湖公园,初步形成了以秦皇祭天广场、双凤山公园和米家沟生态园为点、莲花台旅游专线为线的“三点一线”景点格局。举办了“秦皇祭天文化旅游节”和“奥运城市行—走进”大型文艺演出,莲花台景区已经成为旅游精品线路之一。
二、以加快城镇化建设为方向,推进城镇功能转型
城镇功能转型是经济转型的前提。县委、县政府以加快城镇化建设为方向,以建设“生态文化山城、绿色能源之都”和宜商、宜居、宜游的区域中心小城市为目标,高标准规划,市场化经营,高品位建设,城镇化率达到36%。对城市土地、街路冠名权等有形、无形公共资源全面经营,累计出让、转让、拍卖盘活国有资产1.2亿元,实施县城西扩工程,县城面积成倍扩展。先后投资10亿元,建成了仪州大道、运煤专线等“四纵四横”八条街路、人民广场和一批居民小区。
实施大树、鲜花、彩灯、文化、引水“五进城”工程和秦皇祭天广场、“三馆两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工程,有力地提升了城市品位。坚持城市精细化管理,集中开展交通秩序、煤尘、污水和噪音污染等专项整治活动,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按照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土地承包政策“三个不变”的原则,将城郊经济发展较快的东峡、东华、西关等11个村4.3万农民整体转为城市居民,实现了村庄转社区、村民转居民,加速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生产要素向城镇的集聚,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公路沿线乡镇为重点,辐射乡村的小城镇体系。
三、下功夫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社会功能转型
社会功能转型是发展转型的目标。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行“一保三放”,即保证义务教育,全面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与民办学校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实行县级领导包抓学校制度,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二是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实行管办分开、医卫分离、医防分设,大力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推动垄断性领域逐步走向股份化、民营化,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9.6%,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推开,将1.4万人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三是积极推进文化事业改革。组建了“莲花台”艺术团,大力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子戏,走商业与文化融合之路,努力繁荣城乡文化。
四是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制定出台了城市居民最底生活保障办法和廉租房住房管理办法,提高了农村“五保户”的供养标准,落实了计生特困家庭救助金,成立了援助贫困大学生基金会,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到100%。
五是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机制。实行了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度,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认真做好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建成了全省首家县城电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有效维护了县城的交通安全。
六是加大力度保护环境。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建成了陈家沟煤矿污水处理站、南汭河治理、塌陷区治理、集中供热等项目,新增土地1000亩,恢复耕地3000亩,保护耕地10000亩,全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城市发展转型经验交流】相关文章:
产业转型发展经验交流材料01-30
市场营销转型经验交流10-26
企业转型发展心得体会02-24
银行转型发展心得体会03-24
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交流材料10-23
旅游发展经验交流06-03
促进工业发展经验交流10-22
全县产业发展经验交流10-22
旅游发展经验交流4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