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读心术》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心术》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心术》读后感1
爸爸爱看书,而我也遗传了他的这个爱好。
世界上的书有那么那么多,我和老爸都难以抉择选那本书。我和老爸穿梭在书海中,在这心有灵犀的境界,让我们那种神秘的感觉紧紧记在了一本叫《读心术》的书上。我和老爸特别敏感有悬疑情节的小说。接着,我们拿着书静静的靠在一个角落当起了书虫,读了起来。
《读心术》是一本神秘的书,我和老爸在书店里整整看了一天,都把吃饭远远地抛在脑后了。
我特别喜欢研究主人公,这个主人公是一名超级棒的的侦探。他的思维敏捷,眼睛仿佛有特异功能。能够在与嫌疑人的报告记录时,看着嫌疑人的一举一动来推理是否与这个嫌疑人有关。这种与生俱来的本领真是超赞啊!
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真心觉得这些在生活中不经意的小动作原来早已告诉我们下一步我们该如何进行比如说紧闭双唇的微笑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是温和的抗拒。
以前,或许是我太自负太自我了。
听别人说话或是与他人说话从来不看着对方,更别说盯着对方的眼睛了。
我认为说话用嘴和耳朵就行了,至于眼睛,没必要参与进来。
但似乎,这个世界,与人说话而不看着对方是很不礼貌的行为,而不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你所说的话语就不能让对方信服。
想想从前,我说真话时,从来不正视对方,而说假话时,却可以问心无愧的看着对方的眼睛。
也许这就是我开玩笑别人却当真,而我说真的给于承诺时,别人却当开玩笑的原因吧。当然这与我天马行空的快速跳跃的与众不同的思维以及价值观有些关系。
不看着对方的诉说,是一种沉浸于自我世界的想法的诉说,这里只有倾诉的意愿,却并不在意别人是否相信。
我一直觉得别人的话语足以完全表达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我只从字里行间来分析判断话里包含的信息。
但似乎,人的眼睛、肢体动作更能透露内心想法。可惜这些以前一直都被我所忽略。
判断话语的真假,从来都是用分析法来看是否符合逻辑。虽然不如观察法准确,但时间长了,也就练就出了缜密的思维和极强的推理能力。也是有好处的。
通过了解这些点点滴滴的小细节所包含的意思,我们就能更好的把握别人的心理,我们也就能更好的做出正确的回应,总而言之,《读心术》这本是教会了我很多,是一本值得看的心理类的实用书。
读了这本书,我和老爸的心灵得到了满足!
《读心术》读后感2
去年接手这个班时,我专门向本地教师咨询过,班里所有孩子的情况。我们班有三个孩子跟孤儿差不多,还有两个没有妈妈的。由于孩子的情况较多,我在班采取“统一管理,个别关注”的管理方法,对于特殊的孩子,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不时会给他们洗洗衣服,洗洗头发,从亲戚朋友家找来适合他们穿的衣服,在周三或周四时,给他们一个饼干或者一个苹果,就是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更多的爱。
但是到了今年暑假开学,就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其中有一个孩子不愿意来上学,到学校后就说肚子疼,然后就开始哭。弄得全班同学都很烦他,英语老师说:“上课都不能跟他眼睛对视,要不然她就开始哭,弄得整节课都没法上。”家人带他上医院去看,也没有查出什么,最多的是有炎症,不管吃药还是打针输液,都起不了大作用。正当我对他无束手无策时,县教育局推荐了《好老师读心术》这本书。一听名字,我就知道这是一本研究孩子心理问题的。我正好可以从这本书中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首先从网上查了查作者马志国的简介,然后开始看序,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再根据目录找到了第六辑读懂学生异常心理——跨越你的心脏,第一个案例就跟我们的这个孩子情况相似,他的.这种情况其实叫做“躯体化现象”,是为了逃避生活中的困难,潜意识,让心里的压力转化成了身体上的症状,孩子并不是装病,而是潜意识里的活动,于是我按照书上的方法,认知调节与行动调节相结合来进行调整,自己以及孩子的状态。首先我不再把他当成一个例外来看待,不给他搞特殊情况,也明确的告诉他,肚子疼根本不是真的难受,而是心理上的原因,不能以此来逃避上学的任务与责任,让他能够看清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在其完成学习任务时给予其相应的鼓励和奖励,同时我邀请一个当兵的同学,用微信方式跟他聊天,讲述部队上故事,以鼓励他。虽然运用这个方法,只有一周多的时间,但是目前已取得一定效果,他现在基本能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上课状态也比之前要好很多。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当出现问题时,我们教师应当正确的引导孩子去发现问题,从而帮助孩子找到答案,在教育孩子时,老师要像个好医生,能够找到病因,从而药到病除。
【《读心术》读后感】相关文章:
读心术作文06-20
心理学与读心术心得体会11-22
读后感读后感01-03
《马小跳读后感》读后感09-12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2-01
读后感06-17
经典读后感12-13
读后感精选09-30
经典的读后感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