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通用8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人的成长》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篇1
1月我们的必读书目是《论人的成长》,成长,的确是一个永久的事情,世间万物都在时时刻刻的成长着,由于近期刚看完了《摆渡人》,突然对人死后不再那么恐惧,或许我也会遇到一个温暖分摆渡人,可以为了他不顾生死,忘却所有。这是另一种人生吧!现在的我们活着,又何尝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值得我们用这种想法生活的一种人生呢!书籍真是好东西,它让我思考,让我自己领悟真谛,领悟生活。好了,论我们的成长,我坚信,所有的东西都想向好的方面发展,既然是发展,那必然是好的方面,否则那叫变化!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发展,就是要成长,而且世间万物都是这么想的!
我对罗杰斯是很有感慨的,他是多么深刻的研究者啊!人类的需求,想想,我们生活的快乐不快乐,哪一个不与需求有关哪!他与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马斯洛同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对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制定,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在本书中,罗杰斯将自己真实的成长经历进行呈现,并详细叙述,宛如苏霍姆林斯基那些教育大家一样,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怎么办。更易于我们接受,他完全把自己当做了一个案例,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从他的成长经历中,发现总结出人本身的意识对自己成长的重大作用。
沟通,关键在于倾听。真正的倾听是能听见一个人的内部世界,能够与他达到共鸣。倾听不是给对方建议,不是附带评价,或者尝试分散别人的注意力。有时候认真的倾听就足以给别人带来温暖和美好了。在这个匆匆忙忙的社会里,有人愿意倾听你的情愫,难道不应该觉得感激吗!
当我们被别人真正倾听时,有感觉到他没有想改造你,你可能会暂时感到安心,若你是对的,你会更加坚定。如你是有错误的,你可能会慢慢意识到错误,并尝试去弥补!人,只有自己想去成长,才能真正的成长啊!
做更真实的自己,在现在有的人正苦于这一点,个人感觉,出了家门,就必须扮演各种角色,各种角色的要求不一样,我们想要去成长,所以我们拼命去做与角色标准一致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不去完成社会职责的使命,而一味地去追寻真我,我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我可以追随真我,只想懒洋洋的躺在沙发上,看书赏花晒太阳!可是,我还有工作,还有其他事情,我必须要装作很可以的样子啊!很抱歉,真实真诚的做自己,我感觉有点难。但是朋友之间,真诚的相处,这本是交友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真我,那还交什么朋友,并不存在朋友之间真不真诚,真不真我,我的理念里,既然称得上是朋友,那就是真诚的帮助,真诚的交心,不逢迎,不做作,即使不说话,她的'存在也会给你带来温暖。所以,“朋友”两字值千金,不要轻易用在不恰当的人身上。真诚的倾听,真诚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在生活中,常有存在,我觉得,当我们有一天,心中的那个我愿意倾听外表的你的真诚诉说时,你独白,想明白,解脱,充满希望,勇敢面对生活,自己放过自己才是真正的救赎!
我们要更加自由的给予和接受爱。我们要勇敢的接受爱,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爱自己。这种爱不是讲的自私,我说你的真心的疼爱,别太委屈了自己,该美就美,该犒劳就犒劳,毕竟不一会又要有新的任务降临在你身上,时不我待,善待自己,真诚待人!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篇2
“生命的过程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这句话写在罗杰斯《论人的成长》这本书的封面,也是瞬间击中我心灵的一句话。
《论人的成长》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晚年的代表作。书中通过他对自己经历的回顾,从4个部分论述了他的看法和观点,从个人到团体,从当下到未来。因为是心理学专著,难免会有些术语晦涩难懂,但整本书总体看来,真诚坦率,处处透露出智慧,字里行间是作者的诚实与坦白。
什么是成长?成长其实就是一张张白纸,我们将点点滴滴记下那些快乐,那些烦恼……最后订成书札,那就是属于自己的成长。
卡尔·罗杰斯。在这本书中尤其强调了他“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他强调人格的完整性,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主张人有选择的自由,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宣扬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成为自己的过程,而我也不例外。
一、与自己真诚沟通,学会与那些不好的过去和解。
小时候总觉得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自己工作当上妈妈之后,仿佛一夜之间我长大了很多。
小时候遇见的事情让我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好妈妈。还10岁的时候家里用塑料布养了一个小棚养地瓜秧苗,这样春天可以拿来卖,那是青黄不接时,我们家唯一的经济收入,父亲和母亲非常用心打理。那天意外发生了邻居家的牛跑到我们家,把塑料棚踩了好几个大窟窿,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害怕极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我锁上门下地去找父母,母亲急忙和我回家帮她推开门的那一场眼前的景象让她大吃一惊。
她生气又着急,回手就给了我一巴掌,口中一边责怪我,一边不停的打我,我一边哭一边解释,可是巴掌还是落在我身上?我放弃了解释,任由泪水滑落下来,最后母亲坐在我面前也落下了眼泪,10岁的我不知该怎么办,一头牛我又怎么能去控制?这成了我心底永远的.伤痛,我多么希望母亲回身抱住无助的我,告诉我,不是我的问题,我那么小,根本没有办法去解决。
但我自己做了母亲,我发誓一定不会重复母亲的做法,于是买了很多关于儿童心理学的书籍,学着如何做一个新手妈妈,我用最大的耐心迎接我的宝贝当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也遇到过难题我懂的但是我们共同成长,当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也遇到过难题,我知道那是我们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会学着蹲下来倾听儿子内心深处的声音,接纳他的坏脾气,轻轻拥抱他,在他需要我的时候,我永远在他的身边,还好,儿子长成了一个健康快乐的少年。
而我也不再纠结那些事情,每个妈妈都是慢慢学会如何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母亲打我并不是不爱我,而是她自己面对那样的状况也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去处理。学着和解,放过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
二、完全接纳自己,让自己慢慢成长
每一个人都不完美,我也一样,偶尔我会无缘无故的烦恼,此时我会把自己的坏脾气发到自己亲切的人人身上,惹得周围的人也不愉快,偶然间我看到这样一句话:没有人可以陪你到老,你要学会与自己相处。看到这句话我豁然开朗,很多事情不再纠结,学会与自己相处,坦然面对,让自己的坏情绪慢慢消化。那个曾经。无助哭泣的孩子,我在心底轻轻的拥抱她,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接受别人的不完美,拥抱自己的内在小孩,亲近她接受她不逃避,就像罗杰斯那样坦诚。
懂得这些,也让我在育儿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我不会拿放大镜去看儿子身上的缺点,不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他就是他,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的孩子。我感谢他成为我的孩子,他的成长也让我慢慢成长。而我与他的沟通,也不仅仅是言语的回应,伴随着深入的倾听,我们实现了心与心的沟通。他会在我情绪不好时,默默的陪伴着我。
全心接纳自己,也接纳别人,这个想法让我与儿子的相处越来越好。每天。他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与我聊天,内容有天文、地理、与同学相处的小趣事,与老师如何斗智斗勇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看他有一个闷葫芦变成一个健谈的小伙,我的心里一片自豪,他的变化更让我重拾初心,想着这个小生命出来是我的心愿,是希望他快乐的成长,他的成长又何尝不是我的成长。
三、摘下面具做真正的自己。
“如果我以一种戴着面具的方式与他们相处,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于人于己,毫无帮助。”只有真心与他人沟通,卸下心中的城防,让人认识真正的你,理解你与你共情,才能达到共同成长。看过太多的人戴着面具去生活,人前一后背后一套,这样的人活着很累,也让周围的人活得很累,被人深度理解或深度理解别人,都是令人幸福的。
《偷影子的人》中,主人公为每一个他所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为他们找回隐匿的记忆拼图,让朋友心中不愿说出口的秘密,成为他帮助朋友的理由,而帮助朋友也让自己成长。其实每个人都有影子随行,看似黑暗的影子,知道你内心最深处的渴望,借助影子说出的自己的内心,请别人来帮助自己,那些影子其实就是自己的内在小孩啊。
摘下面具,赶走黑暗,做真正的自己,学会爱自己。成长就是一条缓缓地溪流,在你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走出很远很远。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努力做更好的自己,即使做不好,那又有什么?放开焦虑,接受那些挫败的过往,坦然去面对,其实你已经长大,拥有了强大的内心。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篇3
寒假里,我读了叶圣陶爷爷的《稻草人》。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稻草人不能走,不能说,不能动,和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区别。但是唯一不同的是他有思想,心肠好,一心想帮助受伤害的人们。
这个小故事十分感人。稻草人的主人是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她的丈夫和儿子因为生病都去世了,老太太天天以泪洗面,落下了动不动就流眼泪和心痛的毛病。再加之前几年闹水灾,庄稼收成又不好,老太太皱巴巴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皱纹。这一年,稻子长势很好,雨水也正好。眼看着今年有好收成,她笑了!可是稻子的天敌——一种灰色的蛾子飞来了。它们在稻叶上安了家,肆无忌惮地下了很多卵。稻草人慌忙地扇扇子,但蛾子们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稻草人脑海里想到主人的脸,又想到了主人不幸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稻草人一直不停使劲地扇扇子,可是蛾子们还是继续放卵,之后从容不迫地飞走了。稻草人多想告诉老太太,可他不会说话,他好伤心……
小河里传来了一阵阵的咳嗽声,停在河里的小船上躺着一个病重的孩子。他用很轻微的声音叫着妈妈,可是他病情太严重了,根本发不出很大的声音。他的母亲是个渔妇,靠捕鱼为生。孩子非常的口渴,很想要喝茶,但渔船上哪里有茶呀?妇人只好舀了一碗河水给他喝。妇人捕到一条鲫鱼放在桶里,那桶就在稻草人的脚下。稻草人多想燃烧自己为孩子烧那条鲫鱼补补身子,多想拆开自己给孩子一些温暖。但他只能一动不动地呆着,他伤心极了……
之后,稻草人又被一位妇女的哭声给吓了一跳,原来她把家里的一切都输光了,最后想把她给卖了,她已经无路可走了,只能选择投河自尽。稻草人想去阻止她,可是看着她慢慢地向河中心走去,看着渐渐消失的背影,稻草人却什么也做不了。他伤心地哭了……
稻草人多想帮助身边的'人!为了驱赶破坏稻谷的灰蛾他使劲拍着自己的身子想告诉老太太,为了挽救生病的小孩他想变成被子给孩子温暖,为了阻止妇女跳河他流尽了眼泪。最后,稻草人倒了!并不是因为他害怕辛苦,而是因为他的心碎了,像玻璃一样碎了。于是,稻草人倒下了!
稻草人所具有的品质多么崇高!处处、时时为别人着想!如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这样,为别人多着想一点,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那么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那首歌唱的那样: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春天!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篇4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自以为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班干部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座位按高矮个排序坐好定期轮换、课代表由学生和任课老师自由结合,就是在布置完学校的任务后,也忘不了问一句: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当读完卡尔·罗杰斯的《论人的成长》后,感觉自己在“以学生为中心”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与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还相距甚远。
卡尔·罗杰斯认为:生命是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过程。回想自己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生活,其中有多少是学生主动的?很多时候学生必须按照老师的意愿来学习行事,不管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其实,前半学期做的相对好一些,大多数时候能够尊重学生的意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班级生活。后半学期,也就是期中考试以后,学生大多是在被动学习。这与我的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有关,看到学生的成绩不理想,心中甚是着急,于是加班加点、加大作业量,强迫学生按照老师的意愿来学习。现在看看,效果也不甚理想。
有时,也会在有意无意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学校要求更换走廊内的.文化展板,我一个人忙不过来,就邀请大胖来帮忙。大胖甚是高兴,忙的不亦乐乎。二胖等同学看出了好事,纷纷过来帮忙粘贴。他们从没有过的认真、仔细、规范,比我要求的强多了。并且他们还主动负责了“售后服务”,只要是有一点点破损,便及时维护。
平时大胖上课老是害困,叫也叫不醒,下课比谁都精神,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谁成想,五大三粗的身材,一百多公斤的体重,竟是心灵手巧之人,手工、粘贴样样在行。
二胖人缘不太好,无论上课还是下课总是打闹,还时不时地欺负小同学,是同学、老师眼中的“害群之马”。但他对小动物却情有独钟,家里有一个房间专门开辟成了动物园:乌龟、青蛙、鸽子、蛐蛐、金鱼、各种小鸟……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养不到。在校园内,也时不时地捉个蟋蟀、找个蝎子,天知道,这些小动物他是从哪儿找到的。有一天还制作了一个蝎子标本,说是要送给我炒炒吃,被我婉言谢绝了。
正如卡尔·罗杰斯所说:“生命系统不只存在一种倾向,它是整个宇宙蕴含的更强的形成倾向的一部分。这在任何水平中都会存在。”只要有了积极主动性,学生的潜能是惊人的,往往超出了老师的想象。
通过阅读《论人的成长》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实践经历,感悟到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想营造一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氛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以真情换真情,以真心换真心。千万不要以为学生小不懂事,分不出好坏,真是大错特错的。别说初中生这个年龄,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能分辨出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前提,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二、接纳、关心、重视每一个孩子。也就是卡尔·罗杰斯所说的,“无条件的积极接纳”。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很是顽劣,不讨人喜欢。但是作为教师不能凭一己喜好而区别对待学生。无论学生以何种状态出现,教师都应该持有积极的接纳态度。只有接纳、关心、重视,积极地改变才有可能发生。
三、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理解问题,要能准确地感知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学会积极的体察式倾听,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才会有真正地效果。
积极成长的氛围会使学生成为促进自我成长的有效强化者,学生将会更自主地成为真正的人、完整的人。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说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篇5
暑期,有幸拜读了由张文质老师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迷恋人的成长》一书,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展现在我的面前;合上书本,再次回味书中的内容,只觉得有好些东西在不断的叩击我的胸膛,叩击我教育生活中的蒙昧和无知,同时也在填补着我因贫乏而造成的精神空缺!那活泼的课生动的笑脸、深刻的见解让我走进了原本遥不可及的问题:教育,应该关注生命的体验。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生命是丰富多彩且极富个性的。因此,追求个性化是生命生长的本然回归。假如每个人的个性都趋于一个模式,那么这美好的世界便走向死寂,每个个体的存在也将索然无味。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为了自身的生存,我们常常不得不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方法、同样的节奏去对待他们。结果在很多时候,我们不断的通过格式化的“教育”,培养出一个个差生,然后又毫不留情的把他们推向远方;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把极富个性的生命“模具化”、共性化、统一化。尽管我们都清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但仍然“乐”此不疲。反思我们的教育,关注生命,是否应该方位更加全面呢?换个角度感悟,你会发现常常是柳暗花明,仔细聆听,你会发现不同孩子每一方面的健康成长都是如此美妙的旋律!教育是特殊的职业,他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始终相信每个鲜活的生命都能奏出精彩的乐章!
激活课堂,挖掘生命潜能。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经验丰富的小学数学老师,对课后的某道习题找出了三种解决方法。但当他把用作讲解的时间留给学生的时候,在二十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孩子们居然找到了七种答案,其中有的甚至是老师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未想到过的!看到这里,我不得不为过去种种自以为是的给学生毫无保留的讲解所谓的标准答案而痛苦。在一次又次的“教答不教问”的课堂中,我真的`不敢想象:有多少孩子的思考被无情的偷走,有多少生命的潜能被残酷的埋藏?没有了自我的发现,没有了得到赏识的机会,除了生存需求外,作为一个生命,他们还有多少层次需求得到了满足?在老师匆匆的讲解中,又淹没了多少生命拔节的声音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维,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教师反复的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不愿意动脑筋。我在上课向学生提问题时,发言的总是少数同学,好多同学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感觉。这显然是教师包办过多的后遗症。杜郎口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把自主权交给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篇6
一、关于自己
拿到书就看到封面有这么一句话,“生命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其实挺打动我的,我觉得我心里非常赞同这句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到处都充斥着呼吁“做自己”的口号。好像每个人都是无奈地扮演着不是自己的角色。曾几何时我也是那么认为,觉得自己的角色都不是真实的自己。可后来慢慢知道那是极大的误区,接纳自己,又努力做好自己,就是成为自己。这句话给到我的提醒是:我都那么渴望做自己,我身边的人也一样。我的家人、孩子、朋友、同事……我应该允许别人做他自己,尤其是我的孩子,我的学生,我不该让她们成为我渴望的样子,而应该让她们成为她们自己渴望的样子。我相信没有谁会天性渴望自己是“差的”“不好的”。不能让我的期待束缚了他们的成长。正如作者所言,允许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与我有不同想法、目的和价值观,让他成为他自己,让他成为与我完全不同的人,成就他的自由发展。不能借由爱的名义控制他。二是对于我自己来说,努力做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人,有缺点有不好的情绪,但要接纳那时候真实的自己,尽力做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二、关于沟通
在本章中,作者讲述了沟通的技巧:
1、细心倾听的能力
真正的倾听是能听见一个人的内部世界,能够与他达到共鸣。倾听不是给对方建议,不是附带评价,或者尝试分散别人的注意力。有时候认真的倾听就足以给别人带来温暖和美好了。别人会觉得“谢天谢地,真的有人懂我了,有人体会到我的感受了”
2、被人倾听的喜悦
当自己体验到恐惧、内疚、绝望、迷惘等情绪时,有人真正倾听你,没有想改造你,自己就能够用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生活,很多不可解决的事情得到了解决,很多看起来不能解释的困惑也变得清晰。所以在被认真倾听的时候是非常愉悦的!
3、做更真实的自己的能力
真实真诚的做自己,也是和别人良好沟通的前提。真诚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用恰当的方式疏解,若是长时间压抑自己的情感,会的以扭曲的、带有攻击性或伤人的方式爆发。
4、更加自由的给予和接受爱
爱别人要像喜欢落日一样,不是因为它是我们控制的样子而喜欢它,而是喜欢它本来的`样子。重视和喜爱一个人,是充满欣赏的喜爱,而不是占有式的喜爱。在一个团体中,做一个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关怀的人。
三、关于死亡
对于死亡一直是我忌讳谈论的人生课题,好像一说出来就真的会沾染晦气。我一直认为我就是惧怕死亡。但作者说,没有人能够知道自己是否害怕死亡,直到真正的死亡来临的时候。在关于死亡这一章里,作者似乎和中国“轮回转世”的观点相同。他说: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都是连续而永恒的,偶尔会投胎成人。其实看到这一句我想选择相信的,似乎这样,对未知的死亡就少了许多恐惧。好像生命的终点仅仅只是对肉身的告别,它只是一段旅程的结束,却可能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就像小溪流向大河,大河流向海洋。不是小溪的结束,而是大河的开始。作者还有一个观点:生命是跌宕起伏的,不是静止不动的。让我想起田维在《花田半亩》中的句子:生命是跌撞的曲折, 死亡是宁静的星,归于尘土, 归于雨露, 这世界上不再有我, 却又无处不是我。
四、关于现实
读了本章,小结几句话
1、你所认为的“现实”就一定是真实的现实吗?
2、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现实
3、世界之大未知的太多,不急于肯定自己的认知,因为自己的认知未必是真知。
4、包容观点“与众不同”的人,也许他们看似荒谬的想法才是真的,正确的。
小结:无论身为什么角色,我想都需要了解一点心理学,不仅有助于妥善安放自己所有的情绪情感,也有助于帮助身边更多的人,要知道精神上的病痛并不比身体上的病痛轻松。希望我们每个人既有自愈的能力,又有治愈别人的能力。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篇7
《论人的成长》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关于心理学的一部著作,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从个人到团体,从眼下到未来,论述了罗杰斯的看法和观点。
在文中,罗杰斯经常坦承自己的各种想法和隐私,有时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比如,妻子生病后夫妻关系的疏远。这种坦诚能迅速拉近人与人的关系,获得别人的好感,是罗杰斯最厉害的杀手锏。这就好像一个人对你全不防备,你有什么必要与之为敌呢?罗杰斯秉持的一个观点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交流,坦诚相待,只要做到最基本的信赖和交流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而这份坦诚是他贯彻这个观点的最好利器。现代人最大的心理问题是冷漠与隔阂,所以罗杰斯取得那么大的成功绝非侥幸。按说心理学实践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活动,但是罗杰斯的工作越作越出色,在后期能够组织不同国家、参加人数多达几百人的活动,仍然能够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有所收获,实属不易。
这本书还对人本主义在教育,企业,政治领域的推广应用也有精彩的阐述和预言。比如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教育者不再是一个灌输知识的人,而转变成资源提供者,一个完整的人的榜样,整个学习过程是以学习者自己的内心需要为中心的。对于教育领域内容,罗杰斯也有其独到的见解。他反对“脖子以上的学习”,而提倡“完整的人的学习”,既有认知的成分,又有感受的成分,更需要有经验的成分——谨慎、自我修养、自信等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在儿童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秉承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成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罗杰斯在书中提出了教师培训的意义,体现了他对于人特别是对于儿童的最初关怀,也从人性的角度启示我们重新审视儿童的本性与潜能、需要与自我实现,以及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等问题。
通过对《论人的成长》阅读,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找到了让自己不快乐不幸福,总是错过,总是得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就算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也没有感觉的原因,我想我知道了,原来我有着孤独的模样,要改变这一现状,我想是要培养独立的自我,用真实的自己和这个世界沟通,尊重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去面对生活,不断调整情绪和心态,做不孤独的自我。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 篇8
第二次读卡尔·罗杰斯《论人的成长》,读得很快,开始写读书笔记啦。下面的段落摘自第一章关于沟通的经验,罗杰斯描写倾听的重要性,什么是真正的倾听。倾听的困难不在于是否理解对方的话,而在于是否扭曲、预设、操纵、诱导对方,如果自己的主观意识介入对方,很难产生真正的倾听。
什么是真正的倾听?听到内心深层处,并且仅仅是倾听,不做任何评价、判断、表扬,或者评估。当你心理处于压力状态,有人真正倾听了你,并没有附带任何评价,没有尝试分散你的责任,也没有想改造你,这种感觉真的好极了,压力纾解了,体验到的恐惧、内疚、绝望、迷惑都得以抒发。这就是体贴、同情和关怀的倾听。
自我要求:当我不能倾听他人、不能理解他人的时候,如果仅仅是由于缺乏理解、没有集中注意力或者话语本身理解的困难,我会对自己有一丝不满意。我真正讨厌自己的,不是因为我非常确定他将要说什么而不去倾听,而是当后来我意识到我听到的只是我确定他会说的话,我根本没有真正的倾听。
更糟糕的是,当我扭曲他的信息,使之成为我希望他说的话时,我就只听到这些。只要把他的话稍微改动一点,意思稍微歪曲一点,他就不仅看上去说了我希望他说的话,而且成为了我想他成为的.人。只有当我意识到他的抵制,或者我自己慢慢意识到我在巧妙地操纵他时,我才开始厌恶自己。在双向沟通的那头,当你获知别人倾听到的是你根本没有说过的话时,会有多么沮丧。
非倾听、非理解、非共情的伤害和打击:当我努力将最深层的自己、内心最私密的地方、内心世界,吐露给别人的时候,他却根本没有理解,我有多少绝望、多么自闭。当我冒险将自己非常私密的东西与他人分享的时候,他并没有接受到这个信息,也没有理解,我就觉得非常受打击,而且非常孤独。我后来慢慢明白,这样的经验会促使一些个体患上精神病。这让他们希望自己被他人理解的愿望破灭。一旦他们不抱希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越来越混乱。而他们,也就只能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就再也不能活在与别人分享的体验中了。我非常同情他们,因为我知道当我试着分享自己的珍贵的、敏感的内心世界,而获得的只是评价、安慰,甚至是对我意思的扭曲时,我最大的反应就是:“这有什么用!”我深切的体会到,什么才是孤独。
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创意、活跃、敏感、精确、同情、不带评判色彩的倾听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提供这样的倾听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在我生命的某些时候,有这样的倾听确实帮助很大。当我倾听别人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内在成长了;当我被人倾听的时候,我又非常确信自己成长了、放松了、也更强壮了。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人的成长》读后感11-08
人这样成长读后感2篇07-20
论时间的作文02-24
论爱情作文01-31
论幸福作文03-02
论成功作文02-26
关于论的作文03-08
论坚持作文02-18
论拼搏作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