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3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好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1
这是一本非常平易近人的育儿书!
在现代家庭,特别是近十几来年,家庭教育已是一个家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影响到父子(女),母子(女)关系,更由于夫妻二人的育儿观念的差别,直接影响到夫妻感情。
一方面,育儿是一项百年树人的工程,需要长远处着眼,细微处着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持续不断地努力,方可厚积薄发,初见成效。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急不得,慢不得,太近则太切,过远则显疏。许多的'家长发现仅凭经验完成此项任务,难矣!
第三,现阶段,育儿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这些赶商业经场的文章,零零碎碎,难成体系。且有些还粗制滥造,前后矛盾。这些,均使读者雾里看花,难见育儿经真容。
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也是偶然碰到,说老实话,书名无奇,我真以为是书摊货,但读过几页才发现,这是出自“一线“家长,真实的教育专家之手的心得!正因为这样,我虽发现在微信读书上是百分之九十几的女性在读,但作为少众的我还是认真的读了下去,且满心欢喜地将它推荐给了老婆大人!起初她开玩笑说我用心不良,未教育儿子倒先是教育她了!接下来的日子,显然在对待一年级的儿子的教育上,她耐心儿好多,母子关系和谐呀!我暗自高兴,世上这无论多难的事,只要有方法,还难吗?我相信坚持,我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然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就怪终考,新课上完了,复习开始,每晚老师便微信作业,一科一套题,外加生字,组词和造句,还有日记!这还倒罢了,几天后,班级群中有人发现了套题在人才书店有售,老婆便奋勇向前,购得语文,数学各一套。如今的作业,在终考前,每晚语文,数学各一套新题外加一套原来做过的旧题!儿子岂能欢喜!我据理力争,老婆一槌定音——尽信书,不如无书!儿子期考成绩不好咋办?!
我一时语塞,“改变”何其难?!
但我相信,我会赢!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2
肖川从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生、教育的目标、教育即解放、教育即服务、教育对人的成全、教育是一种文化行为和教育的意蕴等角度进行了独到的分析。从第一章开始,我就深深感觉到肖川对于教育的深度思考是如此地渗透,不是因为他生动的词藻,而是他将教育和生活相联系,全心全意地为受教育者的全方位着想,用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切合实践的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需要教师作一个有心人,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做准备,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是每个教师心底的愿望。通过教育,使我这个稚气未脱的青年变成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而我又通过教育,将我所了解的知识、体验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教育,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更好地去体验生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我们为受教育者提供好的教育,引导受教育者规划美好的人生。我们在教育之路中会遇到很多挑战。我们的班级中,有较多学生是外来的'学生,在家庭和教育中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遗忘和冷落的经历较多,他们自卑和不自信较多,这种特殊性要求我们要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现自信,以乐观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使自己得到信心。引导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树立成功的心态。就像肖川所说:“假使我们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那必定是教育使我们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假使我们过着合群的生活,那是教育使我们在早年认识这一需要;假使我们很安详地生活着,那是教育使我们认识到精神上的和谐是人生最重要的……”在肖川看来,良好的教育能够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蒙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
只有如何去进行良好,合适的教育才能够美好、健康的生活,只有美好的度过每一天,才能有用一颗良好的教育心。好教育,好人生!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3
暑假里我阅读了肖川先生所撰写的《好教育、好人生》这本书,不同以往从书本的第一个案例开始看,每个案例都让我似曾相识,在这些案例中我找到了不少在平时工作中困扰着的一些问题答案。肖川先生在教育学术界成名甚早,他不仅专注教育理论建构还注重教育实践的积累,因此他所写的《好教育、好人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以随笔的形式记录下肖川先生几十年里的教育心得,让我这位从教初期的年轻教师受益匪浅,当我捧起这本书阅读时,就感觉有位智者站在我的面前,他为我循循善诱,排忧解恼,指点迷津。
本书从教育的意蕴、好学校的标准、对教师的期待、我的教学主张、受过教育的人五个方面清楚、详细的解释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人生,肖川先生认为“好教育包括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学习内容的`探索性和兴趣性,教育过程应充满礼貌、尊严、秩序、温暖和热情,好人生是宽阔而又有所坚守的,丰富而又清纯的,富有而又淡泊的,有情趣和有境界的。”这一定义让我对“好教育、好人生”又有了一次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一、读书、读书、再读书
《教师成长的策略》是《好教育、好人生》中的一篇案例,文章中提到教师需要大量阅读,自觉反思,这是促进教师成长最为有效的策略,肖川先生认为“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不仅能丰富教师文化底蕴,是自己更具有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径。”读到此处,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心中多有惭愧。回想自己踏上工作岗位至今,所读之书甚少,专业的书更少,在日常的每一次备课中,想为自己的课堂内容增加一些新的元素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书橱上虽然也摆了很多书,虽然平日里自己也会经常从书店里购买一些书籍,但每次都做了行动的矮子。我们必须有专业化的追求,才能专业化地成长。如果在平时的每一次备课中,能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多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那相信备课会变成生活中的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4
初捧新书,已然被封皮上的一段文字吸睛“孩子天生是生活家、艺术家,更是教育家——那些藏在童真深处的单纯、善良,那些看似幼稚实则隽永的话语,总能让人醍醐灌顶”。
是啊,那什么是好的教育?也许我们最应该倾听的是学生的声音。儿童作家张秋生曾经说过:我们以爱的名字,做着伤害爱的事情,把自己以为重要的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孩子,从来没有平等的蹲下来,问孩子需要什么。反思自己,反思教育,重要的还是要尊重规律,从儿童出发,倡导儿童本位。此虽老生常谈,但落实不到细节却不容易。
《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张贵勇在纪录儿子成长过程中的童言趣事时,结合自己教育媒体人、教育观察者的职业思考,和儿子一起勾勒了美好教育的模样:一要有好的老师,学生喜欢爱玩的老师,喜欢性格温和的老师,喜欢有耐心的老师,喜欢爱读书的老师,喜欢作业少的老师……二要有好的校长,学生喜欢蹲下身子和他们聊天的校长,喜欢愿意和他们一起玩的校长,喜欢带领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校长……三要有好的课程,学生喜欢能让他们品味学习的乐趣而非应付考试的课程,喜欢多样化可自由选择的课程,喜欢能和他们的生活有效衔接的课程……四要有好的管理,拥有良好管理的学校是让学生觉得舒服的地方,能让学生终身怀念,也是学生的精神财富……
越是深深品读,越能有一种来自心底里的感悟与反思:教育的秘密,就在学生那里,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有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真正地走进教育对于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孩子们有着天然的'感悟力,有着独到的看法。他们的心中都有一杆秤、一把标尺,能准确衡量出教育的好与坏、教师的优与劣、教学的精彩或失败。沉浸在快乐而温馨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便能如花朵般绽放;而身处应试教育的浓厚氛围中,孩子的生命状态便可想而知。
愿每一位教育人看清学生视角的好教育的模样,找到教育的内核,明确努力的方向,与孩子们一起去追寻好教育!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5
看到该书封面的这段话“教育在西方国家被称为‘人生重新洗牌的过程’。实践证明:智力一般的学生,如果教育得法,可以‘笨鸟先飞’,成为有杰出成就的人;相反,天生智力超群的学生,如果教育不当,也可能无所建树甚至成为社会的祸害。”让我想起了电影里的阿甘,一个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成为橄榄球健将,成为越战英雄,跑遍美国,阿甘克服了先天缺陷的身躯,取得许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许终其一生也难以达到的高度。这个就验证了不一样的教育,不一样的人生。
进行有效的教育,我们需要亲身垂范、用心倾听在宽容、尊重、理解智慧激励中有效引导学生亲历体验,更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身体力行。
书上有一篇《良好的言行举止是最优秀的简历》,总经理对抱着一叠证书面试的人都不满意时,一个两手空空的男孩却被聘任了。因为这男孩懂得进门轻敲三声,懂得先蹭掉鞋上的泥土,懂得让座于老人……这些细节成为男孩最优秀的简历。这些细节不也是最好的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目标。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中国孩子需要这样的教育。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并从教育细节入手身体力行这样的'教育。平时在学校里,教师们以身作则,自觉捡起地上的纸屑、包装袋等垃圾;面对碰到的每一个人,微微一笑,轻轻点头;让学生帮忙时,总不忘一声谢谢……行胜于言,这样的行动让学生自发加入“清洁队”,学校地面变得干净整洁、一尘不染,更是使得学生的言行举止在不知不觉中优雅了许多。生活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教师一些细微的举动,给学生造成的影响可能是终生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沟通,这需要我们把握好每一个有良好的契机,机不可失,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把握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力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书上还介绍了许多教育方法教育观点,想把这些好的经验好的方法都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我细细地研读。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6
这段时间我略读了《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这是一本教育哲学的读本,这本书分为:做人篇、学习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四个部分,围绕着什么是最好的教育这样一个主题问题给出了66个小的教育主题。真的是一本值得教师认真学习的书。
这本书好的原因在于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而且也是家长,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有益的方法。本书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其提到“最好的教育是‘无为’的教育:它不为感知,却又深深影响着人的心灵。无为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隐蔽教育意图,以教育情境的熏陶教育技能的感染以及教师自身的示范等为间接的教育手段,潜移默化,摒弃单调、枯燥的说教,充分信任学生,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没有直接冲突式的说教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在亲身体验中自醒地领悟道理,在以自身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中达到精神升华和认识的飞。
客观地说,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在学业上都能达到同样的高度,但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在他所经历的学校教育过程之中,都能显示出积极的生命状态,内心被集火,生命被点燃,每天都显示出朝气蓬勃的状态,这就是好的教育。所以,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要努力促成学生向学,培养学生的自信。
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生存压力如此之大,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教会孩子自信。孩子对自己有信心,就会精神抖擞,对一切都积极努力,乐观向上,乐于接受挑战;孩子缺乏自信,她就会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自信的孩子,学习会有动力,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因为这份认识,会加倍努力,即使成绩暂不如人意,也会保持良好心态,在学生时代,这份心态,会促使他们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进入社会,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后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最值得骄傲的心态之一。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7
这本书不该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给人一种似乎这本书只适用于准父母甚至准妈妈阅读的感受。实际上,所有成年人都应该阅读。
觉得医院里哭闹不止的孩子太烦人?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总想逗一逗表示喜爱?认为现在孩子太独不会与人相处,或是空会傻读书没能力……
对于这些问题,作者说,哭闹是家长的锅,不要怪孩子。逗小孩,对你来说有趣的行为可能对孩子来说不是。你妈妈不要你了,你爸要把你送给我们家,大人看着孩子害怕委屈的表情哈哈一笑,但这对孩子来说是种侮辱,甚至伤害。也别什么事都怪学校怪教育体制,是你自己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可能有人问,我们小时候长大也没你们这么多事,也没这样。这种想法往往老一辈居多,包括我们的父母。
可是真的没问题吗。
不如说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会撒谎可能是因为你上次对他的错误惩罚太重,让他为逃避惩罚选择了欺骗。孩子做事总是没有什么信心,被别人想法左右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能是因为你平时打击太多认可不够。其他方面,认为之前没有那些多事可能是事情发生了大家不知道而已。谁家孩子因为父母没看好被烫伤了,谁玩笑式的劝小孩喝酒喝出了事,这样的事故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能被群众快速感知,引起反思,过去哪里能做的到呢?
现在说家庭教育问题,一是意识有了,二是经济条件好了,能为教育提供更多资源或精力。意识到教育问题的重要是好事,但是更要讲究方法,盲目地送早教班补习班不是教育。这些观念也是家长们应该纠正的。
但是和所有书一样,这些书中的方法也是借鉴为主,适用于否还是看自家孩子情况和大人们的性格,违背这些因素盲目模仿,就像强行凹了个造型,效果不好还容易受伤。比如那个装作自己不懂让孩子解答的方法,对早熟的'小孩来说可能认为这样的大人有毛病,反倒不想理你……
近几年网上流行一句话,熊孩子背后总有熊父母。
所以看完这本书后若觉得有帮助,也建议大家随手分享出去,推荐给更多人。
自己读,是争取不养出熊孩子,分享出去,是减少别人家熊孩子的出现可能,省着以后给自己家孩子添堵。
打造安全积极的成长环境,人人有责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8
最近在拜读唐江彭校长的《好的教育》一书,越是深入去了解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越是觉得震撼,我的心越是无法平静。
唐校长嘴边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说的不过是常识”,常识往往离真理很近,许多常识本身就是真理,他用四个者来阐述教育的真理。他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给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国家社会,他做的全然不是仅仅喊喊口号而已,而是真的把他的教育思想切切实实地落实在了日常的教育行为之中。唐校长说:“我们要培养生命旺盛的人,让运动成为每一个孩子的习惯,于是我们每天—节体育课。我们要培养精神高贵的人,让学生广泛的社会参与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常态,于是我们的诚信超市实现无人值守,学生自我管理。我们要培养智慧卓越的人,让阅读成为学生奠定生命厚度的一种基本方式,于是我们敞开图书馆,把每一间教室的后边布置成班级书房。我们还让学生去动手、去体验、去实践,把想象变成创造的一种实物。让学生在想象创造的激励中,学会一种技术语言,制造一件物化作品,完成一份工程日志,形成一篇严谨的学术报告。我们追求培养情感丰满的人,让他们能够在体验、感悟当中表现美,创造美,于是把艺术课程变成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社会。” 四个者的育人理念和育人实践,就是在这样一片焕发着蓬勃改革活力的教育沃土上成长起来的`。
唐校长还认为教育应该是良善的教育,良善是教育的基本品性,他曾经说过一句话:“每个人每天都应该给自己留一点做梦的机会,否则那颗照亮我们心灵的明灯都将会暗淡下来。也许你们不经意间的一句话点燃了我们学生心中的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就将照亮他的整个人生的前程。”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们是教育人,我们的职业和别人不一样,我们的责任与担当也与别人不一样。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句鼓励的话,一句温暖的话语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要尝试着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发现学生身上值得赞许的闪光点。
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才能让我们体会到教育的温暖和幸福。让我们做有情怀的教育,做良善的教师,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师善良的温度。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9
《什么是好的教育》,作者熊丙奇,著名教育学者、时评家,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一直致力于推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本书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乡村教育现代化三个方面从国家大政方针上进行了深入分析、解读,笔锋犀利,切中教育时弊,对应试教育弊端、高考指挥棒问题、劳动、艺、体教育边缘化、后疫情时代重新定义在线教育等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读后受益匪浅,下面我从“基础教育现代化”谈谈我心中的好教育: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应该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符合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的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的核心价值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的教育,而非面对少数优生的教育。克服基础教育的金字塔结构(高分在塔尖,中低分在下)唯分数论的等级思维,扭转只见分数不见人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五唯”诟病,坚守教育初心,坚守办学方向之正,以人为本,回归教育本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有教育情怀、有担当精神的气象万千的教师团队,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艺、体走班选课,课堂主渠道、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上持续用功发力,面向全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张扬个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朝着自己最强的一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让学生既享受当下的幸福,又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幸福奠基。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教育就是唤醒和点燃,我们要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个教师的潜能,允许教师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创造,让教师在被尊重的氛围中获得自身价值的认同,进而迸发教育激情,以尊重传递尊重,以个性培育个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近课堂,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在一次次的思想交锋、思维碰撞中,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绽放的学堂,真正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把项目学习、主题研究交给学生,从项目方案的设计到具体的计划实施及小组分工等,都由学生自己做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料收集、调查访谈中经历主题项目学习的过程,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社会责任感、担当精神和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我的心中,书香校园应成为好教育的重要指标。学校有开放的图书馆,书籍触手可及。首先校长是一个阅读实践者,以自身的阅读引领教师读书,让教师在深阅读和广阅读中积淀理论素养,深刻把握学科规律和本质,理解好教育的真谛,涵养悲天悯人的教育情怀,以教师的阅读引领学生、家长的阅读,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让亲子共读、师生共读成为常态,让诵读经典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让孩子们走出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终身阅读的兴趣、习惯、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让教育因阅读而厚重。
在我的心中,好教育应该是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后疫情时代,合理定位在线教育、营造教育新生态已成为教育人的共识。我们要在已有信息化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线上、线下教育有机融合的方法,通过资源共享,突破师资的薄弱。一是筛选名师线上优秀课程资源与本校微课资源合理整合,课前推送资源包,辅以任务单驱动,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生态,让自主学习、个性化、私人订制式辅导、家校合作指导学习等真实发生,让优质资源普惠每个学生成为教育新常态,让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获取知识的本领,以应对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挑战;二是生命教育,回归育人本源。新冠疫情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教育、规则教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是多么的重要,我们要牢固树立一切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理念,通过多元课程开发、课堂主渠道渗透、丰富多彩的活动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运动习惯,懂得生命的意义,敬畏自然,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懂得生活在地球村的人们休戚与共、命运相连,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好教育内涵丰富,特色学校的打造任重道远,我们会在追求好教育的路上,不功力,不浮躁,在信息化助力教育教学变革上持续用功发力,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回应家长对好教育的期盼。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10
以教育为信仰,以全力促进学生发展、成全学生生命为己任!
提到北京大学,我们能想到蔡元培校长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想到清华,能想到梅贻琦;提到南开,能想到张伯苓……回望一所好的学校,往往是跟一位堪称杰出的校长联系在一起的,而一位杰出的校长则是跟他们对教育理想的诉求分不开。正视他们对教育理想的积极探索与躬亲实践,将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带入日常学生生活之中。也正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理想的不断探索与躬亲实践,让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校长。
从思想上行动,做一名引路人。校长要有对教育理想的诉求,同时又能创造条件,积极完成理想向着现实的转化。在这里,校长办学的理念是基础,是灵魂;创造条件,积极实践,则是转化的关键。
校长的办学理念,赋予学校以灵魂。校长理念的核心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由此而来对如何培养人的思考,成为引领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好的'校长,会成为教育理想的见证者,把教育的本质带入当下。正如一位优秀的教师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一样,一位优秀的校长本身也是一种价值,一种绝对性价值,不需要一个行政级别来证明。
你是校长,乃是因为你懂教育,你是教育之理的体现者、承载者。教育家作为校长,或校长作为教育家,眼睛紧盯的都应该是用教育之理来实践学校之事,并不是仅仅盯着眼前的成功。校长要踏踏实实地做教育,认认真真为每个孩子负责,有责任,有情怀,有信仰。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11
偶然的机会,有幸读到刘铁芳的《什么是好的教育》一书,让我在寒冷的冬天什么感到无比的充实。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刘铁芳在中写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一位哲学家说:“一个随外在力量而行动的人,就是奴隶。”一个现代人,首先必须具备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独立,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构成,是人能够立足于社会,发挥其潜力的基础。
独立性强的孩子一定会发展得好,独立性差的孩子发展一定是比较差的,这是社会的需求造成的。因此,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就成了我们的当务之急。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呢?
相信自己能把学习搞好,积极努力的去提高学习效率与效果,是学习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将自己从事的工作干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是事业上的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如果孩子失去了信心,就会做什么事情都垂头丧气,打不起精神来。老师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相信自己有力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孩子是个自信的人,那么他处世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接受挑战;如果孩子缺乏自信,那么他就会在任何事情面前表现出柔弱、恐惧的心理,从而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书中讲了这样一段故事,一位优秀的老师在一个学期内就把一个全校成绩最差的班带到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绩。当有人问他是怎样教这些所谓的差生时,这位教师这样的回答:事实上我没有做什么特别的补习,我只是每天上课前对我的学生说,你们每个同学都可以取得好成绩,只要你每天监督自己多做一道题,多背一个单词,多考一分。事实上,我的学生们每天都向着小小的目标不断前进,一个学期下来,成绩自然就上去。确实如此,激励孩子其实很容易,只要适当的鼓励孩子,让孩子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孩子的自我激励也就产生了。
这是一段我最喜欢的故事,因为我自己也常常面对这样的班级,有时候心里着急,就喜欢批评学生指责学生上课不认真,回去不好好做作业,甚至经常怀疑学生的成绩都是作弊得来的,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是最能改变一个人的方法可是却无法在实际中去做到呢,也许是因为我们这些成年人在工作的同时在责任心之外,不可避免的有功利的心,考试的排名,每一次的质量分析,中考压力,多年来象大石一样压在我们的心头,我们总是微笑着说淡化排名,可是社会上却又特别重视的是学生的成绩,所以每次看到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忽略他们的纯真、可爱。他们所成长的环境,他们叛逆之后隐藏的无助与孤单,为什么有时候看到这些学生都会觉得厌烦呢,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好,在应试教育的畸形压迫下,我们有点无奈的把学生成绩优秀作为工作中是否有成就感的标尺,所以我们给自己定下了宏伟的目标,然后把压力转嫁给我们的学生恨不得只用几天就把他们教成聪明非凡。
所以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要小看一分,不要忽略最细微的进步,不要忘记了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教育是对生命的关怀,我似乎找到了自己由衷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动力,因为,自然界中最能打动与震撼人心的就是生命创造的奇迹。如果古人都能说出不为五斗米折腰,那么今天的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也要坚持不要只为成绩而去工作!
读了这本书后,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感触颇深,用选取书中我最喜欢的话来阐明我对什么是最好的教育的理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也是我为之奋斗的方向,我想这就是世界上所有的教育方法所要达到的本质。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12
当理想在心中涌动,路就在脚下!
教育名家夸美纽斯曾经提出:“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或更伟大的呢?”或如卢梭所言,在所有一切有益于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正是教育人的事业。教育就在培植未来,在当下之中,就是在创造着未来。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代表我们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究竟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是好的学校教育?这不是一个有理论论证的问题,而是要置身其中,能感受到学生与老师那种和谐的关系,向学的心态。进而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和教师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成全的教育。
教育质量的根本乃是孩子们的生命质量,是他们如何凭借当下充实、丰富而美好的教育生活,走向健全的人生。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一年一年,我们陪着一拨一拨的`孩子成长,每一届孩子都是新的开始。我们需要一次又一次地鼓起师者的勇气,不断地从头开始,满怀热情,换发自我创造活力,来点燃孩子们的心智。
这其中,就是教师命运所在,价值所在。勇敢的承负命运,在其中孕育自我生命的创作活力,以对人类、民族生命发展的执着、对年轻生命成长的挚爱来实践卓有意义的教师人生。
好的教育读后感 篇13
这学期我借阅《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这本书。我非常认同作者的这个观点:好教师就是好教育。在书中,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讲教师的职业修养“爱满天下”;二是讲育人之道——生命之爱、民主思想、人文情怀;三是讲学校管理——努力打造学校的品牌;四是讲语文教学观——让心灵自由呼吸;五是介绍部分语文教学的课堂实录;六讲作文指导——创新思维写华章。看完书,使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身的不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可谓受益匪浅。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注重自身的学习,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提高专业素养,学习现代科学的教育理论,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学生同步。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一要读教育经典,真正的经典永恒而平易;二要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三要读人文书籍,拓展自己的人文视野;四要读学生和为学生写的书,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想想自己的业余时间,忙是事实,但也不至于真的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只是在心里对读书不够重视,习惯没有养成。“春困秋乏夏打盹,冬天不是读书天。”不想读书,四季都有理由。好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乃是学校和教师工作者的实质所在。”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还要求我们教师要“爱满天下”。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赏识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区触及年轻的心灵。教师,关注的不能只是学生学到多少知识,其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等。教师首先关注的`应该是人,关注人的情感,关注人的价值,关注人性的完善。不能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吹毛求疵,以种种成人的规范去束缚他,而应把学生看成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他们有童心,有童趣,比大人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更杰出的创新精神。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必须赢得学生的爱。
近段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我又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收益匪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实际上,我们在教育的课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教师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特色鲜明,描述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帮助教师整合各种经验,在课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处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意识的教学”,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更清醒,透彻的认识,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改善教学。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浅出,倡导教师在大多数时候应当着眼于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试图从学生自身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特别是作者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只有帮助营造适宜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一书通读,“用爱团结集体,用策略组织课堂”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从中收益非浅。
教师通过广泛的阅读,拓宽专业知识,获得深厚的学识和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有助于充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用更广阔的视野来思考和实践新课程,用更为厚实的文化底蕴来支撑教育教学,用更完善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和感染下一代。古语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只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人”,才能领略到“教”。
【好的教育读后感】相关文章:
好阳河畔的教育春天02-27
爱的教育好词好句好段08-11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07-22
好教育好人生读后感08-07
爱的教育好词好句好段摘抄02-25
好教育好人生的读后感800字08-07
什么是好的教育读后感(通用7篇)05-19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读后感03-05
物理启蒙教育的一部好教材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