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物理学史读后感

物理学史读后感

时间:2024-10-21 08:56:25 偲颖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物理学史读后感(通用6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物理学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学史读后感(通用6篇)

  物理学史读后感 1

  本书主要介绍了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物理学——发展的梗概,分为古代物理学、经典物理学、近代物理学,对于现代物理学的两个基础领域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也做了概要的介绍。本书较为突出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于世界科学进步的贡献。此外,部分章节后还附有阅读材料,主要介绍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得人物和重大事件。

  几百年前,物理学叫自然科学,被人们看成是哲学的一部分。牛顿的一部经典物理学著作就取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是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发源地。学习物理学史会告诉我们,许多物理学的新发现与哲学思潮有联系。能量守恒定律与转化定律的发现受康德哲学的影响,反过来又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依据之一。物理学的进展往往给哲学的进展提供新鲜例证,而哲学也常对自然科学指出前进的方向。

  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意味着能够更多的创造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我看来,要想完整表达物理学史对我们学习的要求,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带着兴趣去学某样东西的时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理学史记载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不论是否喜欢历史,大多数人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因为孩子最早的'认知就是从故事中体味和形成的。以故事的形式讲历史学生更易接受。

  2、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史中描述许多科学家善于从不被注意的一些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的事例。比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中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黒纸的底片被曝光,但他从没放弃过着一个细小现象。正是他从这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发现X射线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知识的过程中便可认识到注意观察和认真进行实验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有意识的观察,亲自动手实验,逐步培养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受益无穷。

  3、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培养质疑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科学史上大量实例表明,不囿于传统理论和观念,还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众所周知,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伦兹和彭加勒已经走到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由于未能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才没有最终迈进相对论的门槛。正是由于爱因斯坦抛开了“绝对运动”和“静止以太”的观念,并深刻地审查了“同时性”概念的物理学根据,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

  物理学史读后感 2

  1、通过学习物理学史,学习物理大师的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物理学研究中建立了许多理想模型,理想过程、理想实验、运用了观察和实验,类比和联想,猜测和试探分析和综合,佯谬和反证方法,科学假设方法等等,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的生动事例说明科学大师们熟练而巧妙地运用这些方法取得重要成果的过程。利用这些事例,可以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科学方法的教育。比如讲“自由落体运动”时,介绍伽利略用归谬法驳斥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落得快”。伽利略指出:“如果从塔上落下来两个同体积的球,其中之一不另一个重一倍,按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重的不轻的快一倍。如果将两球绑在一起,重量之和大于重球,下落速度应该比重球快。但如果两球是独立的,他们应该比轻球快,比重球慢。一件事情却出现两种结果,证明理论有误。”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过程中,设法用真实实验来说明,设想了大量的理想实验,理想模型,成为物理学史中的一朵奇葩。

  2、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服务于物理知识的掌握。

  任何理论的建立都不是某个人突发奇想而出现的。都有其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有的需要一个人一生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善一套理论。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这部巨著总结了力学的研究成果,标志了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

  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是天文学、数学和力学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牛顿创造性研究的结晶。但是这些成就并不能只归功于牛顿一人,因为在牛顿之前就有很多科学家在这方面做过大量有成就的研究,并取得大量成果,这位牛顿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资料方面的基础。牛顿在一封给胡克的信中写道“如果我看得更远,那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人们通常认为他指出的巨人是伽利略和开普勒。其实他完成的综合工作是基于从中世纪以来世世代代从事科学研究的前人的累累成果。

  3、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培养科学精神。

  所有的科学家,都不能脱离他所在社会,他首先是一个社会人,然后他才是一个科学家。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遥想两千三百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提出物理学的概念以来,物理学真是历尽荣辱兴衰,但最终冲破了神学的桎梏。在科学的海边探望的孩子牛顿,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三百多年来,物理学已发展成为一门以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休戚相关的学科。物理学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发展动力是深深地植根于人类对真理的'非功利追求上,正是这种非功利的追求给人类带来最大的收益。它的发展从来就对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动力便是科学精神,现代科学精神的典范和集中的反映就是现代物理学。以现代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精神,是人类进步的一面旗帜,它将高高飘扬在未来的岁月中。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习科学家的优良品质,刻苦学习,向科学的高峰勇敢地攀登。

  物理学史读后感 3

  书中介绍有关“折射定律”发现的历史故事,以及我从书中领悟到的一些道理。

  折射定律是莱顿的力学教授斯涅耳发现的。他从未公布他的发现,但是,惠更斯和伊萨克。沃斯两人声称曾审查过斯涅耳的手稿。他以不方便的形式把折射定律叙述如下:在相同的介质里,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总是保持相同的值。由于余割和正弦成反比,这个叙述等价于现代形式就很明显了。迄今就我们所知,斯涅耳没有试图作这个定律的理论推导,但是他用实验验证了它。像在现代书本中看到的那种正弦定律,是笛卡儿于1637年在他的《屈光学》一书中作出的。他没有提到斯涅耳,可能是他自己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定律。笛卡儿没有做实验,但他从如下的假定理论上推导了这个定律:(1)光速在较密的介质中较大(现在知道,这是错误的);(2)在相同介质里,这些速度对各种入射角都有相同的比率;(3)在折射时,平行于折射面速度分量保持不变(现在知道,这也是错误的)。这些假定不大可能是正确的,这引起了数学家费玛和其他人着手去证明它。费玛从下述假定推出了这个定律,即光以最少的时间从一种介质的某一点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某一点,而且在较密的介质中光速较小。

  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地有人提出质疑,又不断的推动理论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人们总是走在趋近真理的道路上,在这条道路上会有曲折,但整个人类的步伐是不断向前的。折射定律最终的提出者笛卡儿在三个假定理论上推导出了折射定律,但是在他假设的理论里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得出了符合事实的结论,但是推导过程还是有待商榷的。这个也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定律的得出,只有实打实的数学推导或者切身的实验观察、总结和推理得出的结论才更真实更可靠。总之,物理是门讲求严密和严谨的学科,不仅学习物理要如此,对待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更需如此,要不停的鞭策自己认真把每项工作做好,不管是简单的工作还是复杂的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疏忽大意,时时刻刻保持严谨的生活和工作作风。

  物理学史读后感 4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行为和运动的科学,是最早的自然学科之一。物理学的发展是很久远的,自古以来时间最长的也就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经典物理学,其主要研究的方面是力学,光学和天文学的研究。也正是这些方面,让物理学家们探索了相当长的时间,从人类的文明开始,人们就开始关注世界上事物的发展,从刚开始的额懵懂,到逐渐的了解,这其中有着怎么样坎坷曲折的道路,无数次的错误,无数的物理学家为之奋斗终身,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的就是获取真理。

  没有探索就没有发现,没有大胆的打破传统的思想,就不会有新的理论的诞生,或者是对旧的理论的改正,正如伽利略一样,正是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敢于挑战人们所信奉的真理,才使得他获得了真理,站在了物理学的巅峰之上。自古,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就一直被人们信奉为真理,他提出:重的物体和清的物体下落的速度是一样的。这被人们当做真理传承了号几个世纪,可是,当伽利略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着是个错误的时候,他勇敢的提出来了,通过比萨斜塔的实验,他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正确,证明了本有的真理,打破了巩固人们思想的错误理论。

  科学的发展是很漫长的,其中,也是要付出许多沉痛的代价的,在宗教的束缚下,在上帝与地心说的统治之下,哥白尼和布鲁诺是何等的'不畏权势,勇敢而大胆的相信自己的真理,并不断的向人们宣示这真理,在被宗教迫害,逼迫其放弃自己的真理而服从宗教的通知的时候,他们毅然拒绝,终为自己所信奉的真理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可是日心说在后代终于还是被证明是正确的,从而被世人所接受。

  发展的事物总是那么的坎坷,可是科学的探索是没有尽头的,在经典物理以后,继而发展起来的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现在人们经常耳边能听说到的原子物理学,这时的发展也是一样那么的不顺利,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人们总是不相信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所描述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可是,不管刚开始人们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最红人们所接受的都必须是真理的,因为没有任何食物可以战胜得过真理。但是真理的诞生却是要靠我们很多人的奋斗才能产生的。

  物理学史读后感 5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它是一座知识财富的宝库,不仅展示了物理学理论形成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它也是一块精神财富的宝地,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升华了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认识。与此同时,物理学家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高尚品格,也给后人增添了无穷的榜样力量。物理学不仅以其知识、方法和思想极大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在更广阔的领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学习物理学史就是为了了解物理学所走过的道路,它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更有效地应用和发展物理学。过去很多人总是在说“以史为鉴”,但我们认为对物理学史的学习仅仅“以史为鉴”还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更应该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以史为器”去发展、去创新。物理学史和自然科学史告诉我们,历史上的一些发明、创造并不是前人研究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往往是前人研究方法、思维特征的重现,并且它更是螺旋形上升的`。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教益,从而感悟科学方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必然选择。

  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述物理学史的作用:

  一、感悟科学方法

  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物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宝贵的理论成果,更留给后人值得深思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发展的历史证明,每一次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而新的科学方法又反过来促进物理学的发展。

  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机械运动是力学中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便于观察因而也最早得到研究的一种运动形式。然而,和物理学的其他部门相比,力学的研究却经历了更为漫长的过程。从古希腊时代算起,这个过程几达二千年之久。只所以会如此漫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缺乏经验,缺乏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也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人类历史上少数百科全书式的大哲学家,而且是通过观察自然,运用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方法试图解释自然,奠定物理学思想萌芽的人。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的研究仅仅停留在“观察”和“思辩”的层面上,致使像“力是维持物体物运动的原因,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等错误长期统治着人们的思想。

  但是,伽利略没有仅仅停留在逻辑思辩上,而是继续做了斜面实验。他发现,落体的速度越来越快,是一种匀加速运动,而且加速度与重量无关;他还发现,斜面越陡,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平,则加速度越小,在极限情况下,斜面垂直,相当于自由下落,不同物体的加速度是一样的。当斜面完全水平时,加速度为零,这时,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就应该是沿直线永远运动下去。斜面实验表明,物体运动的保持并不需要外力,需要外力的是物体运动的改变。伽俐略最终用“理想实验”由斜面的情形推到自由落体和水平运动的情形。

  伽俐略逻辑推理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为后人找到了研究物理的正确科学方法。从此,“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已经出现”,物理从此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并得以迅速发展。纵观物理学三百余年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实验在检验已知理论,探索未知规律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1687年,牛顿在其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就已经正式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可直到一百多年后的1798年,英国科学家卡文笛许利用扭称这一巧妙的实验装置测出引力常数后,万有引力定律才得以全面的展示在世人面前;麦克斯韦对电磁波理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研究,并以一组简洁的数学方程把电磁波理论概括得十分优美对称,但当年却难以令人信服,直到二十多年后他预言的电磁波被赫兹的实验所证实,他的学说才成为举世公认的电磁理论基础;1905年,爱因斯坦用光电子假说总结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之间长期的争论,能很好的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但是直到1916年,当密立根以其严密的实验全面地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方程后,光的粒子性才被人们所接受。可以说:实验,只有实验,才是物理学的基础。

  将物理学史引入课堂,不仅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能领略前辈大师的研究方法,得其精髓,有所借鉴。

  二、提升人文素养

  物理学史是一部人文史,物理学家们在从事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揭示了自然界基本运动形式的诸多真理,同时也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座道德丰碑。科学家们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人文素养,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都会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对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人格的完美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牛顿是经典物理的奠基人,但他却谦称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居里夫妇是镭元素的发现者,然而他们却没有居功自傲,“镭只是一种元素,它属于世界所有,科学应当为大众服务,它应当属于全人类。”她说过的这句话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物理学史也是一部美学史,对称、和谐、统一等美学要素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文化导向作用。当先人们对天体的运动还充满着神秘与未知时,却能直观的感受到其运动轨道应该是圆周,因为“圆是美的”。物理之美是直观的,比如彩虹是极美的表面现象,人人都可以看到;物理之美也是深刻的,电荷之间的引力与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都遵循平方反比率,电子绕核运动的模型和星体之间的模型相仿等等无一不显示着物理学深刻的统一美。

  物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广泛联系的科学。它可以揭开大千世界的奥秘,使学生志向高远,憧憬未来,本应该是学生最为钟情的一门课程。然而,有时它竟成为学生最为头疼和恐惧的课程。这不能不说是单一课程目标与僵化教学模式的一个苦果,我们有理由相信,充分重视物理课程中的人文素养资源,坚持三维课程目标,就一定能够焕发物理课程的魅力。

  物理学史读后感 6

  《物理学史》这是一本讨论物理—哲学问题的通俗读物。叙述了从巴比伦时期至1925年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历史事实。黑格尔有句名言说,熟悉了一门科学的历史,也就熟悉了这门科学本身。全书从头到尾,字里行间,无一处不弥漫着“物理—哲学情绪”并能被这种情绪所感染。漫步其中如同走进了“物理学大厦”——“陶冶性情,感发志意“,翻开它,你就会浸沉在一团浓浓的“物理—哲学情绪”中;能把你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日常生活中提升到“物理学境界”。

  本书作者总是从日常生活中最简单、最常见的现象去着手观察、分析问题,最后不可避免地引导到抽象、深刻的物理概念。这种“深入浅出”的写法,是本书的一大优点。本书每章都出现“理想实验”这个术语;作者并在多处写道:“这种推理只有通过理想实验的想像才能达到,而理想实验却是永远也无法真正去实施的……”;“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让我们再设想一个理想实验……”等诸如此类的句子,这些句子为我们建立了各式各样的、万能的“物理实验室”。什么是“理想实验”呢?

  爱因斯坦是这方面的大师。可以说,正是设计、安排了一些关键性的“理想实验”才造就了爱因斯坦的伟大。爱因斯坦从幼年起,就凝神默想,思考过以下两个问题:

  1.若是有人正在跟着光线跑,并努力去赶上它,将会发生什么?

  2.把一个人关在一个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上,将会发生什么?

  这两个问题在本质上都属于“理想实验”,因为我们不可能真正去做这样的实验。

  爱因斯坦从头一个问题的答案发展了狭义相对论;从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反映了爱因斯坦对“理想实验”的偏爱和他的孩子似的怀疑司空见惯、简单事物的能力。在书中,爱因斯坦对伽利略在科学史上的功绩作了中肯的评价:“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在另一本书上,爱因斯坦说,伽利略的发现是“物理学的诞生日。“

  在作者笔下,从一个旧概念过渡到一个新概念是件自然不可避免的事;前后衔接得平滑,以致于觉察不到中间有什么接缝。读者满怀激情,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跟随作者深入到了“物理学严峻的大厦。”

  我也感觉到在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学史也可以起到以下效果:

  1、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讲一些物理学史中的有关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光的本质时,给学生讲托马斯。杨的故事。

  托马斯。杨出生在英国米尔弗顿,他复兴了被忽略了一个世纪之久的光的波动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一个非凡的幼年时代。在他两岁的时候就能很流畅地读书,当他4岁的时,他已通读了两遍圣经;当他6岁时,他能整篇地背诵“哥德斯密思的荒村”。他一目数行,贪婪的阅读各种书籍,无论是古典的、文学的或是科学上的著作。书中处处体现了伟大科学家们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热爱读书,各个博闻强识,不仅仅读科学类的书籍,而且热爱阅读文学、哲学等种类的书籍。

  杨的最早研究是关于眼睛的构造和光学特性。1801年,杨在皇家学会宣读了关于薄片颜色的论文,他在这里表示他自己强烈地倾向光的波动说。干涉原理的引入是这篇文章跨出的重大一步。他的发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们生活中利用干涉现象制造的生活用品无处不在,比如自行车后面的.尾灯,在黑暗的情况下依然能看到它的光亮,就是因为光的干涉原理制成的;还有环卫工人身上穿的制服有的是也是利用了干涉现象,为了避免环卫工人在黑暗情况扫马路被汽车撞到。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利用干涉现象为我们带来了极大地便利。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科学家们的任何一项发现,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创造出的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任何一项科学发现都会经历一段坎坷的历程,科学家们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坚持真理地科学精神也值得我认真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会秉承物理学科的严谨务实,对待工作脚踏实地,努力去奋斗争取能早日成长成熟起来。

  2.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在讲到力的概念时,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牛顿,循着伟人的研究历程,从而加深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在讲高二年级"电磁感应"的时候,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为线索,向学生介绍人类对磁及电和磁关系的认识过程。通过讲解安培、法拉弟、愣次和麦克韦等人在揭示电磁关系工作中的艰辛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在有了对电磁发展总体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左、右手定则、法拉弟电磁感应、愣次定律等关键点的把握。

  3.有助于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技所必需的系统的物理知识,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科学既是一种人类的知识体系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和探索过程,而通常的科学方法都贯穿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在物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以及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等等,都蕴含着向学生渗透物理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现实的教材是:概念和规律的发现,已经被浓缩了,隐去了曲折复杂的思维过程,呈现给学生的是经过科学整理加工过的严密、抽象、精练的若干条言语。所以,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概念和规律在建立过程中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科学家经受的磨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如牛顿在吸收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后,又采用了笛卡儿的数学演绎优点,并以自己精湛的创造力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他就采用了综合和分析、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4.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有着辉煌的成就。例如,在理论著作方面,《墨经》中对力学、光学的论述;《天工开物》中关于简单机械的记述;《梦溪笔谈》对磁角的论述,《论衡》中关于简单电现象的记述《考工记》中关于工程技术,声音传播的记载等在当时都是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就是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在实用技术方法,更是举不胜举。指南针、地球仪、浑天仪、船闸、石拱桥、火箭等,都是我国最早发明的。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古代灿烂文化,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在物理教学中,在讲解原子物理及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时讲述一些有关我国科学家的爱国情感和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在讲解原子核的裂变时,讲述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和何泽慧夫妇放弃自己在居里实验室工作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已经发现原子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回国。在他们回国之前居里夫人给他们回赠了一句话:“如果我是你们,我也会这样做的。”并且给他们赠了一些作为研究放射性元素的发射源——镭。以及后来钱三强和何泽慧夫妇在我国科学技术上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心。

  总之,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有目的渗透物理学史。同时我也要抓紧学习,丰富自己。

【物理学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物理学史的论文06-24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史的教育价值02-26

易学与物理学02-20

物理学正论02-24

史玉柱语录01-12

姓史男孩名字11-06

姓史男孩名字03-20

姓史男孩名字05-22

我的家族史作文11-04

灯的发展小史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