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读后感集锦9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朝那些事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1
这本书,08年很火的一本书。
我这个人有个习惯,应该是毛病:当所有人都在关注一件事的时候,我对它漠然无视。
就像我对待这本书,08年很火,大家都看,我不看。
等到过两年,我也不知道怎么忽然想起这档子事,复制了朋友一本,也好,那就看吧。
然后呢,觉得这本书不错,逢人便推荐,好多人都觉得我是火星来的,嘿嘿。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高二开始看的,看到现在,很多小说高手估计该鄙视我的。说什么他看小说都是5天看完一本,我却看这么久。对于这个哥们,我只能说,我还是新手~~呵呵,这是谎话,我真正想说的是,哥看书,不是用时间衡量的!哈哈!废话到此,下面正题。
透过这本书,我亲眼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
从朱大哥穿着草鞋打天下,到崇祯上吊。300年的历史就这样在我眼前流淌过去,曾经,当我看着朱元璋一步一步雄起,然后老死的时候,我的心里很难过,不忍再看下去,因为每一个英雄的结局,不会像电影那样美好。
历史是残酷的。
我便把书放了放,不看了。
时隔一个月,我又拿了起来,因为我抗拒不了好奇。
那就看吧。那时候,我就在想,我现在看的都是明朝鼎盛的时期,等这本书快完的时候,明朝也该完了。我能不能接受这一个悲剧的结局呢?那时,我觉得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会难过很多天。
可是今天,我看完了。我的感觉是,没有感觉。
就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他写完这本书后的感觉是没有感觉。
我不理解,为什么会如此,用我现在不成熟的思想解释:当我看过太多的风起云涌,荣辱成败,所有的喜剧悲剧,我的反映都是只有一种--释然
在那个波光粼粼的历史巨浪中,涌现了太多太多的英雄和狗熊。
犹记得,满头霜鬓的阳明在石桥边说出:"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的坦荡。
犹记得,于谦留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正气。
犹记得,少年戚继光说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情。
一切的一切,终归化为一捧黄土,堙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终化为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有空再写点。今天到此为止。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2
这本小说幽默诙谐又不失史实的讲述了明朝的兴衰起落,纵观历史,从朱元璋时期明朝崛起到崇祯的没落,这300年间的跌宕起伏。
历史的答案,所有人都知道,对于历史的感悟也大相径庭。
本书作者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讲述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在终结的时候,作者却说了一个故事,给出了第二种结局,最后这个结局我认为才是本书中心所在,作者说得很直白。
第二个结局,也是真实的,只不过比较奇特,第二个结局是以徐宏祖的人生为故事讲述的,在那个年代人人都以考取功名出人头地为人生奋斗目标,而徐霞客在当时却是个另类,他不喜功名利禄,只喜欢游山玩水,还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他二十岁离家,穿着布衣,没有政府支持,没有朋友帮助,独自一人,游历天下二十余年,去过的地方,包括湖广、四川、辽东、西北,简单地说,全国十三省,全部走遍。他爬过的山,包括泰山、华山、衡山、嵩山、终南山、峨眉山,简单地说,你听过的,他都去过,你没听过的,他也去过。此外,黄河、长江、洞庭湖、鄱阳湖,金沙江、汉江,几乎所有江河湖泊,全部游历。
在游历的过程中,他曾三次遭遇强盗,被劫去财物,身负刀伤,还由于走进大山,无法找到出路,数次断粮,几乎饿死。
崇祯九年(1636),五十岁的徐宏祖决定,再次出游,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出游,虽然他自己没有想到。
他所留下的笔记,保留下来剩余的部分,大约几十万字,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
作者讲述这人的故事,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他为何要这样做。没有资助,没有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究竟为了什么?正如徐霞客临终前,所说的那句话:“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
作者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看完全书朝代兴衰,百样人生。我看到了那无形的社会规则,多彩的人性。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明朝的那些事》,书中介绍了明朝从开国到衰败的整个过程。全书描写细致详尽而又不失幽默,让我爱不释手,百看不厌。书中人物众多,从历代皇帝到各朝大臣,都个性鲜明,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徐阶,他是明朝宣德年间的一代首辅。
徐阶出生于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他自小就聪明伶俐,极有悟性,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正德十五年,徐阶师学当时比较有名的学者聂豹,聂豹除教给他学问之外,还向他介绍了当时官场的一些内幕与规则,使他明白了官场的险恶,也懂得了要混迹官场必须懂得的生存之道。这就为徐阶日后能在官场运筹帷幄并游刃有余奠定了基础。进入官场后,面对在朝廷位高权重、奸诈狡猾的严嵩父子,他不屈服,也不与其正面抗争,而是默默地隐藏自己,等待反击时机的.到来。最终,他一步步将严嵩父子推向覆灭的深渊,把这对大奸臣赶下了台,而他自己也顺利当上了明朝首辅。
读了徐阶的故事,我对他充满了敬佩之情,不仅钦佩他的聪明机智,更敬佩他的深谋远虑。在几乎一手遮天的严嵩父子面前,他不屈服,更不与其同流合污,暗中早就打定了要消灭他们的主意,却能做到不动声色,表现出极为缜密的思维和极深的城府。这需要何等的胸襟?绝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在敬佩的同时我不禁联想到我自己。在生活中我就是个心直口快的人,虽然这样的性格并不坏,却也常常因口无遮拦而给他人造成尴尬的局面。有一次,妈妈和同事一起吃饭,同事问了妈妈一个问题,可能出于某种原因,妈妈并未如实回答,可我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就不假思索地代替妈妈说出了实话,妈妈当时脸就红了,而我还未意识到自己的失误,结果让妈妈很是尴尬,过后我当然也免不了被妈妈狠地批评一顿。这件事当然无法和徐阶的经历相提并论,我更无法做到徐阶那样,毕竟这样的人几千年来也只是凤毛麟角,但至少也给了我一些启发,让我明白了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说话做事也不能只是由着我们的性子或者凭借我们的直觉,冲动为之,善于思考、深思熟虑才更容易把事情办好,才更容易取得成功。
《明朝的那些事》给我们带来的启发与思考还有很多很多,的确是一本非常值得一看的好书!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4
不知不觉中,我结识了一个叫《明朝那些事儿》的朋友。于是,我就成为了当年明月,也就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又一个“粉丝”。
这本书,从朱元璋起义开始讲起,用幽默的语气,讲述了大明王朝近三百年的历史,直到明末朱由检自杀为止。事实上,这本书就是我了解明朝的唯一途径。我知道这不太好,但我还是相信当年明朝的实力的。
每看完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后,我都会迫切地期待着下一部“出炉”。我很欣赏当年明月这种写作风格。要不然,我这个区区六年级的学生怎能看懂?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只讲述了明朝的.整个历史,还告诉了我们许多的道理。首先,做皇帝就像开公司,经营不善就会破产。但人家破产可以重来,一个王朝“破产”,估计“老板”生存的可能性为零。就像大结局中的结束语: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回头。因为如此,我也不想当皇上。万一哪天国家出了事,自己能力又不怎样,岂不完蛋?还是共产主义好啊,有得选举,能力不好不用你当,当个老百姓活得实实在在才好。
其次,就是“祸从口出”的问题。想唐伯虎当年由于口出狂言,在科举交卷后当着大家的面说自己必中会元,使大家猜疑他作弊而他则被逐出考场。俗话说得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哪天随便说出来的话可能就会毁了你。所以,当心啊!
最后,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当年明月在书中写道: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没错,正是这样。当你匆匆地过完了一生,赢得了许多荣誉和名利。然而当你在临危时再想这些东西,会觉得有意义吗?有,但不是指这个。死而无憾,这才是人生的意义。或者,也是《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一章的结束语: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我写完了。我知道仅凭这篇文章,是不能表达我的全部情感的。可我还是要写,因为,这是对我的一种满足,仅此而已。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5
元月份买的《明朝的那些事儿》到今天终于断断续续读完了。读起来比较轻松,但太油,有时有的片段略感有淹没主题的不爽,不多总体上还是不错。明史是很多爱好历史的人喜欢研究的一段历史。我对这也有点兴趣,但看的这方面的书不多且零碎。小时就看过姚雪垠的《李自成》,呵呵,和这本书里描写的可不一样,印象最深的是郝摇旗。
一个穷苦人起家打下的天下历经270多年,期间演绎的悲欢离合忠奸邪正权谋党争实在是让人掩卷而叹。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有人说历史是政客的玩物,还有人说历史是权贵的妓娼,那是讲政治取用,但到我等老百姓就不同,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了,但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也就是一千个《王子复仇记》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样了。
这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篡位的朱棣、能干而贪财的张居正、奸相严嵩、魏忠贤、勤政廉政而又无力回天的崇祯、清廉敬业的奸臣温体仁、有战略眼光的孙承宗、忠贞的曹文昭、卢象升、有争议的袁崇焕、起义的流寇张献忠、高迎祥、李自成。
这书讲的最多的是权谋党争,作者也认为历史其实就是权力的争夺史。他讲的明朝的那些事儿总的来说就是部宫廷斗争史。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历史算是讲的'不错的,当然那里面的谬误我等非明史专家也就是姑妄说之姑妄听之了。
作者最后用“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做结语,我觉得也许有一定道理。但是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的人极少。一是客观条件限制,二是主观条件的限制,三是绝大多数人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最终绝大多数人是以失败告终。我看欲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人生痛苦的缘由。就是心净的佛也有“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欲望啊。
看历史既有恍如隔世之感,又有身临其境之叹,一切如过往云烟,但一切又循环往复不能自拔。人啊人!真不知道你是个宇宙的灵长,还是个貌似理性的食利的糟糠之物了。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6
枯燥的中学学习生活中,少不了枯燥的历史,。其实,原本我对历史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可是,不知何种原因,也许是老师上课死板没有吸引力,也许是历史真的有写难懂,我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是拖后腿的科目,久而久之,我渐渐失去对历史的兴趣,更失去读历史的信心。
有一天,同学给我介绍了《明朝那些事》,我捧起它,读得津津有味,每读一段总有一种力量吸引我读下一段。它的故事性强,语言感染力强,使我重拾对历史的兴趣。
这本书语言幽默,比如在介绍朱元璋的时候 ,"朱元璋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没得选)“。因为黄袍加身说明了朱元璋的身份——皇帝,而且还有备注,使人在读的时候会心一笑。避免读历史的时候的枯燥无味,和历史本身给人带来的沉重感,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感受历史。其次,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没有古文的生涩,也没有诗歌散文的华丽,有的只是平常人看得懂,最一般但最能为人所接受。它用生动的比喻展示给人们复杂的历史。它把暴露在陈友谅的.利剑下的应天,比成一个赤裸裸的孩子。它把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决战比作赌局,把他们俩比作赌徒,把无数人的生命比作筹码,而赌上自己的生命、财富和所有的一切。而且,这本书把复杂简单化,它介绍地主是怎样炼成时,用举例来解释理论,用个别来解释一般,在讲诉元与朱元璋的战争时,把战争比作比赛,出现选手发表感言,介绍参赛选手等形式,给我们视觉享受,在轻松中把一些制度规律和明朝故事讲诉给读者。本书还有一大亮点是,它用客观的角度评价历史,不偏不倚。它把历史赤裸裸地展示在我们面前,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它在介绍常遇春时,即说他是天生的先锋材料,武林高手,武艺了得,也指出他的缺点嗜好杀戮。这本书其中写道”元顺帝此时正在上都,听说明军攻来,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逃跑,带着老婆孩子连夜遁去“讽刺了元得腐败。它在讲诉四大惨案时,运用推理,说明了这些事发生有一定的必然性——皇帝专权的需要。
有个人评价”明朝那些好玩的事儿课堂上学不到“。《明朝那些事》以通俗的小说方式,普及了正史,让我们更愿意了解历史,成为我读历史的材料。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7
一天晚上,妈妈拿着一本厚厚的书,边看边傻笑,我好奇地瞥一眼书名。“当年明月”四个字映入我眼帘,妈妈说这是作者。还有人姓“当年”?带着强烈的好奇感,我走进了这本书。
明朝经历了16个皇帝,近300年历史。这里面有叔侄兄弟皇位之争、有忠臣奸佞之斗、有首辅轮换、有文化更替,而使我无数次落泪的只有两个人:于谦、杨涟。
当也先带领大军打来时,城内只有区区九千禁军。满朝官员都建议南迁,小小的兵部侍郎于谦却极力反对。包括也先在内的所有人都认为明军必败时,于谦整顿军务,提出了自己的作战计划,鼓励全城人奋起抗敌。结果,也先大军败落,撤回蒙古。也先不明白,怎么10万大军会输给9千禁军?这一篇章我看了多次,每看一次都是心潮澎湃,也先不明白,我明白。这就是信念和坚持,是忠臣对民族大义的'信念和坚持。
同样感动我的人还有杨涟。明知道木头皇帝朱由校不会治罪魏忠贤,可是为了国家社稷,他依旧冒死弹劾。一次、两次、三次……直至被关进监狱,被鞭子抽打、被大石压身,被钉子钉进自己的头颅,他拒不认罪,仍然在弹劾魏忠贤。于谦有一句话,最适用于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每次看到这一章节,我都会热泪盈眶。我知道这也是信念和坚持。是士大夫对正义的信念和坚持。
前几天,我看了电视剧《抗美援朝》,保持战斗姿势冻死在冰天雪地里的士兵、身体被大火烧着浑然不动的狙击手、几天没有饭吃依旧勇猛作战的战士,让我流泪的同时,又让我想起了于谦和杨涟,让我想起了信念和坚持。生活中,有的人有信念和坚持,做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好;而有些人遇到困难就退缩,毫无成功的信念和坚持,结果一事无成。信念像一盏灯,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像一星火,点亮人生旅途。让我们都做有信念的人,让人生过的更丰富。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8
《明朝那些事儿》,一部讲述一个朝代从崛起到灭亡的长篇小说。翻开这本书,你便会被幽默的语言、风趣的调侃吸引,会被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尔虞我诈的后宫争宠、杀声震天的惊险战争深深地带入这段历史中,去感受从明朝开国“洪武四大案”的血腥与杀戮,到结束时清军入关带给他们的绝望与悲凉。故事精彩,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这部书从朱元璋讲起。朱元璋为隔壁的地主放了16年的牛,生活十分艰苦。虽然只有一墙之隔,但却明显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残酷与黑暗。又因17岁时的一场饥荒,朱元璋的亲人们一一死去。在当时的困境下,朱元璋怀着复仇的怒火和讨口饭吃的侥幸心理,带兵起义。朱元璋颇具军事天赋,历经无数战役,在与陈友谅决一死战后,最终问鼎天下。朱元璋作为一代帝王,一生杀人如麻,他所制造的“洪武四大案”使多少无辜的人丧命啊。不过,他始终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在历史的长河中,终究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白驹过隙,光阴似箭。明朝历史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忘却的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用一首《石灰吟》表明了他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徐阶、张居正,辅佐朝政,在乱世中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杨继盛,一个微不足道、史书都不曾提及的人,却用那坚定的弹劾——死劾来揭示奸臣的罪恶,让严嵩的真面目曝光于天下……
从刘瑾、王振到严嵩、严世藩、魏忠贤,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贪婪、懦弱和恬不知耻,他们加速了这个王朝的覆灭。从徐达、常遇春到袁崇焕、戚继光,我明白了什么是赤胆忠心,什么是为国捐躯,无怨无悔。从方孝孺、海瑞到王守仁,我体会到了他们的清正廉洁,一身傲骨,不管是奸臣当道还是民不聊生,他们永远都坚持自己的信念,永远为老百姓着想。还有李时珍,脚穿草鞋,身背药篓,翻山越岭,访医采药,铸就了《本草纲目》这一巨著。这些熟悉的名字,都代表着一个个的故事,这些故事不是史书中泛黄的书页,而是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带给我们思索,带给我们启示!
明朝,只是中国历史很短的一个部分,但通过读《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我看到了人性的善恶与永恒的信念,这些点点滴滴,都将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中!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9
《明朝那些事》是网络作家当年明月写的一部历史小说。有些人可能会纠结这本书的题材一一小说,再一看作者,是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写手,可能就给这本书带上了有色眼镜。似乎历史只能用语言严谨的史书和教材来表达,小说是无法写好的。但是我想说,历史绝不仅仅是充满学究气的艰涩难懂的文章,历史也是很精彩的,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的很好看。当然,这也是当年明月想说的。
洪武大帝朱元璋是《明朝那些事》第一部的主题。围绕着它来展开了大明王朝与这本书的开端。开篇由一份档案开始,姓名、别号、学历、职业,主要经历等等,别开生面,寥寥数语,就将洪武大帝的生平交代的清清楚楚,耳目一新的同时,我们也记住了洪武大帝的基本资料。类似于这样新奇有趣的语句并不在少,我就不一一列举,这些句子给整本书都奠定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感情基调,令读者爱不释手。
《明朝那些事.洪武大帝》,就是讲的贫农出身的朱元璋因元末腐败统治阶级的压迫,走上了起义的道路,一路过关斩将,最终黄袍加身的故事。其实历史上人民受到压迫,反抗斗争的故事并不少见,不过史书上都写的大同小异。而当年明月却写的`如此清新脱俗,除了语言的加分,归根结底是他写出了人的人性。比如,你可以看到一开始的朱重八只想有一口饭吃,却始终没有实现,最后在丧命和造反之间选择了后者。读书笔记m比如,真龙天子起义路上也不是一路顺遂,他也有过迷茫,有过绝望。比如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虽是敌人,可也有英雄间的惺惺相惜。比如登基后的他还是没有敌过这世上最大的敌人一一猜疑,成为了众多孤家寡人中的一个。
朱元璋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明太祖,才是洪武大帝,当年明月强调了这一点,所以才会看到这里的朱元璋不是一个平面化的纸片人,而是一个立体的,有血有肉的,有喜乐哀乐的,有优缺点的人,所以读者才会吸引到其中来,仿佛与他同生共死,与他一同经历着不平凡的一生。
能让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与之产生共鸣,是一本优秀的书应该做到的。当年明月做到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讲述的历史真的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05-13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05-14
明朝那些事的读书心得08-09
明朝那些事读书心得04-02
明朝那些事的读书心得06-07
明朝那些事儿_550字01-27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精选23篇)08-30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精选36篇)12-06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4篇)05-05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12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