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吾爱教学》读后感

《吾爱教学》读后感

时间:2022-07-07 15:44: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吾爱教学》读后感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吾爱教学》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吾爱教学》读后感5篇

《吾爱教学》读后感1

  文章中作者提到的六种教育目的:让学生更富有(文化)、更智慧、更高尚、更高大;让学生在知情意方面都得到发展;让学生走向真善美;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一个超越了过往的自己,一个获得了新的生命的自己;让本是人的人更会做人;让学生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走向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以及五I课程观,包括“信息、兴趣、直觉、质疑、智慧”,认为“信息宽于知识,兴趣先于意志,直觉贵于逻辑,质疑重于聆听,智慧高于聪明”。

  具有作者独特的见解,让人十分惊叹。而后作者在文中说到教师的目的,不同科目教师的目的,学生的目的,校长的目的,会一样吗?还有教育行政当局的目的,文本中的目的,学生家长的目的,都会一蹴而就地确立于当初吗?那些确立起来的`目的不会调整吗?早已达到了的,不需要把目的再提升一下吗?有些达不到的,不需要降一点而硬撑着吗?教学过程会直线地发展而不迂回吗?这一系列的问题让人引发思考。整篇文章用科学的思维去诠释教育的目的,文中的五I从各个角度都可以涉及到生活,教育,思维等等,十分耐人寻味。

《吾爱教学》读后感2

  从“五I”到“吾爱”是一种继承,更是一种发展,这其中饱含了黎利云老师对教学的热情,对学术的专研。一种理论的掌握最难的实践,实践也是传递。

  黎利云老师难能可贵的是将这种理论用于指导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黎利云老师在上课时传授给学生,并且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用“吾爱指导学生爱人和有感恩之心,对参观的学校回复感谢信等等。在到其他学校做交流时,直言不讳的指出问题,用吾爱指导课程反思。

  在生活中,家庭中指导儿子用吾爱学习骑自行车的`事件真是读来趣味横生,这也恰恰体现了黎利云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对吾爱理论的发展。如果说《吾爱教学》这本书中,上篇我看到了吾爱的深奥的话,下篇我就看到了《吾爱》的朴实近人。真的就像张楚廷教授说的那样,“五I理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可以,五I是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大家都离不开五I,都践行着五I。”然而就是黎利云老师这样明白和自觉的践行和建设五I的才是少之又少。

《吾爱教学》读后感3

  很多学者对于理论与实践的二者辩证关系,持不同的意见。一部分人认为理论应当滞后于实践,其他人则认为理论应当超前于实践。孰对孰错,无法一锤定音,双方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但也都存在着偏执。笔者认为二者关系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低级层次:理论来源于实践;高级层次:理论高于实践。

  毋容置疑,理论一定要结合实践,脱离了实践而得出的结论是谬论。实践具有依附性,这种依附性,体现在和社会的同步方面。通过归纳法而得出的理论,一定局限于实践的范畴之内。这就如同数学上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当时的社会实践可以视为A,衍生出的理论视为A’,发展中的社会实践为B,不难得出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很明显,单纯地认为理论只能来源于实践,这种思维会严重地束缚理论的发展,进而减缓了社会发展的脚步。很多时候,人们不相信科学的一大原因,不是因为科学的不合理性,更多的是因为理论的“滞后性”,而无法产生全面而又前瞻的科学解释。

《吾爱教学》读后感4

  刚拿到这本书时,封面上的几个英文单词就吸引了我:Information、Interest、Inquiry、Intuition、Intelligence,分别是信息、兴趣、质疑、直觉、智慧。

  它不同的图示代表着不同的理解方法和角度,五个要素之间彼此关联,形成了多样的化合关系,“五I”立足于中国课程的历史和现实境遇,立足于对美好教育生活、美好人生的强烈向往,因而具有教育现实批判性和教育实践指导性。

  “信息”是体现教学意义,课程意义的根本实体,主要部分,信息的泛知识性,泛结构性,泛文本性是我们理解信息的三个要点。“兴趣”是情趣,是志趣,是与健康与美好联系在一起的兴趣,兴趣的三个要点:自身相关性,美学相关性,创造相关性。“质疑”具有相伴性,本体性,开放性。“智慧”:优秀的.课程是使学生获得智慧的课程,智慧具有尚知性,尚思性,尚智性。“直觉”:直觉是一种特殊的智慧,具有和谐性,广意性,广延性。黎老师从张楚廷教授的五I实践,吐鲁番的五I实践,总结经验,开启了自己的五I实践。让五I走进课堂,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成长,让学生也爱上五I,并运用五I开展家庭教育。

《吾爱教学》读后感5

  在本书中,上编的理论篇解释了五I的基本内涵、理论特质、教育价值、生成渊源、国际比较等多角度对五I课程哲学思想的形式、实质、成因、功用等做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绪论部分中对课程的理解种提到了“学校里的学风、校风也是文化,学校里主流观念中的信仰,乃至校园环境中所能渗透出来的种种信息或气息,也在文化之列,从而也就在课程之列了。

  我们可以根据课程的存在方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而学校里的学风、校风不言而喻的就是我们所说的隐性课程,它以一种潜在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知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种潜在文化的影响。

  “五I”意指:信息、兴趣、质疑、直觉、智慧。五I教学是由张楚廷教授提出的有别于泰勒原理、多尔的3S和4R理论的.中国风课程理论。

  在“吾爱教学”一书中,作者将五I拓展为六I(加上的I即为I,人之意),意在突出五I中与人的特殊关系。

  正如这本书的编辑钟紫君所说,“在这个信息和思想越来越呈现裂变式的爆发时代,身为编辑人员,最大的幸运,就是能够拜读学习成体系的思想成果”。

【《吾爱教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吾爱吾师作文09-20

《吾爱教学》读后感07-07

《吾爱教学》读后感(5篇)07-07

吾爱吾师作文15篇09-20

吾爱吾师作文(精选58篇)04-05

吾爱吾师作文11篇11-28

吾爱吾师作文(精选29篇)09-14

吾爱吾师作文(精选35篇)05-16

吾爱吾师作文(15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