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的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本书的读后感 ,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本书的读后感 1
我想,我们所有翻开这本书的人,也许都是想要去弄懂生活中的金融现状的人,特别是没有机会系统的去学习金融经济学的人,希望这本书能够浅显易懂的教导我们。当我们第一次接触金融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要学习的内容很多,几乎和金融相关的每一个名词,对于我们而言都是新鲜的,都是陌生的,都是未知的,都是需要学习的。我们说,投资的收入是认知的变现。永远也不要去碰你没有弄懂的东西,也永远不要想去赚完所有的钱,赚到自己合适的钱,就可以了,落袋为安吧。
那我们开始阅读吧。希望我们都能够有新的收获啦。
“通过存钱可以获得一大优势——一旦市场受挫,我们会有更多的缓冲能力”
巴菲特也曾提过,如果没有好的投资机会,他宁愿把资产留在手上。在成长期,我们也许可以通过学习,然后梳理信息,树立自己的理财信念,理财的想法,一旦确定之后,就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投资的时候,不能借钱来投资,这种时候的心态是极其不稳定的,有耐心一些,市场可能不会立刻反弹,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不要因为市场上的一些消息,今天的暴涨,就慌张买入,也不要因为市场的低迷,持续的下跌就贸然在下跌时候卖出,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你会非常的懊悔的。
“停止购买你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注重生活的要领,你会长寿和快乐”
长寿的投资家——欧文*卡恩,富有且长寿,不买车,不养车,不购买周末度假屋,不加入付费的俱乐部,公交车或者步行去上班,堵住了很多开销的出口后,只剩下了资金流的入口,那么想不积累财富,估计也是很困难的吧。我们生活中,工薪阶级算是大多数,大家都拼命去赚钱,然后拼命去消费,我们想要的东西都很贵,所以我们活得很辛苦,任何时候,都不敢放松,不敢休息,不敢放假,不敢停止一两天去赚钱。也许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吧,减少不必要的开销吧,这样生活也许就没那么辛苦了。在物欲的世界中,消耗的`无非是我们自己的生命力。
“房子是买还是租得好?”
现在的中国,大环境下大家都在买房,大家似乎统一了看法,买房是资产,一定会一直继续的上涨,可是作者非常的清醒,也用了美国的例子给大家证明,这个房价并不一定一直涨下去的。房租反应的才是真正的需求关系,才是老百姓真正的承受力。因为房租不能借贷,但是买房可以。借贷实则就是一种经济泡沫。包含信用卡,能不用,最好是不要去用的。不要用明天的钱。
一本书的读后感 2
看了一个多月,终于把《一本书读懂财报》看完了。全是关于财务的术语,没记下几个,感觉好难。但是作者举得的例子浅显,还能读的明白。
最大的收获是,看待公司的运营,从财务的角度出发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比之前自己所接触要更精确和有规律。记忆最深刻,也稍微有理解的是两个词语,是效益和效率,他俩相乘才是一个公司盈利的状况。
从这两个点出发就会产生不同的战略定位。学校门口的小卖铺,早市的地摊肯定是效率出发,价钱都压的很低,但薄利多销,资金周转的就快!大型商场奢侈品店就是从效益出发,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求,所以价钱很高,虽然周转没有那么快,但是效益很高!
仔细一琢磨,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从这两个点出发。这两天还看了优衣库的一些资料,感受到日系企业对于经营有很大不同,不会讲很多的理论,但特别讲究细节和实际的工作状态。
日复一日,完成好必做的工作。主要讲心态,顾客和习惯三哥方面。关于顾客。即使再伟大的理想也要着眼当下的工作,并且是非常具体的工作,我想柳井正一定坚信一个原则,那就是利润是顾客给的,必须要重视顾客。然而顾客是很挑剔的,总会注意到细节,所以经营的工作重点就是做好细节。
关于心态。随着工作时间的变长,越来越不相信命运,机遇和贵人这些在外的.因素。唯一能够让人变的更加强大的也不是努力和自律这些很虚的词语,更加实在的就是时间,到底有没有投入时间去做。毕竟时间是最公平的货币,谁也不会多,谁也不会少。投入的时间多,自然就会有收获。
毕竟如何过一天,就如何过一年,每天将自己的时间一点一滴的播撒下去,量变就会产生质变。关于习惯。我想习惯是做事的方法,就是每天关注很细微之处。跟客户见面时皮鞋有没有擦亮,有没有站直,礼貌是不是周全,这些细节堆积起来就会有重大影响。
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办公桌是不是整洁,电脑桌面是不是整洁,笔记本是不是整洁,书包是不是整洁,只有这些细节非常整洁才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
不去想很长远的事情,就是把每一天的工作计划好,写在本子上,一件一件干,干完一件划掉一件。
一本书的读后感 3
人生的趣味,莫过于读书。每个人读书的背后都有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我的第一本书》的作者牛汉也不例外,他的第一本书让他难忘终生。
或许他的第一本书并不奇特,也无法令人惊奇,但是其中却包含了浓浓的父爱,人都说父爱如山,却未曾有人把母爱谱写的那样伟大,母爱如水一般淡,淡的足以让人忽略,甚至忘记。牛汉是有童年那美好记忆的,他或许是勤奋爱好书的,虽然对着书上的“小蚂蚁”不认识,却对那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的父亲对他的关心,也不外乎是学习,叫牛汉背书这件事以及挑夜灯补书就足以证明他对牛汉的关心,这种关心是藏而不露的',不仔细感受,是无法晓得的。
仍记得我的第一本书是《狼王梦》,那本充满了血腥味儿的书,它是奇妙的琴曲,具有极大的魔力,深深吸引着我,小学的课本上早已介绍过它,它是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创作出来最具代表性的一本书,小说情节曲折连绵,深深吸引着我。我便去求母亲,请她给我钱,让我买下《狼王梦》,母亲决绝的摇了摇头:“不行,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不准看闲书!”我很伤心,无论我怎样求,不管大哭、撒娇、胁迫,母亲就是不同意。我很愤怒,认为那不是闲书。但有一天,我的同学买了此书,我百般苦求,才终于求来。正当我看得入迷时,母亲进来,夺走这本书,看了一眼就撕烂了,这又加深了我们之间的隔阂。从此以后,我们一句话也不说,母亲买了一本新的,叫我赔给人家。或许是她不想在与我继续冷战,她终于妥协,又买了一本《狼王梦》,沉静的说:“孩子,妈妈不是不想给你买,只是怕影响你
学习,你要理解妈妈。”说完,她落寞的走了,我深感愧疚。
毕竟牛汉是懂事的,他从不惹父亲伤心,他也是善良的,把书送给了乔元贞一半,父亲也为了给他做课本,在夜晚的光下为牛汉做书,但他从不把自己的爱表现得过深,他叫牛汉把书从乔元贞那里要回来,却不说自己要干什么,这处细节描写得很好,虽简短却表达了父亲对作者深厚的关爱。
牛汉的童年回忆是美好的,值得回味,而我的童年回忆,虽不美好,却也被我深深藏在心底。因为,那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母爱,如水,那般沉静无言。
一本书的读后感 4
《如何阅读一本书》讲一本讲读书方法的书。平常我们阅读完一本书时,会感觉只是读完了这本书,并没有真正地去了解这本书,收获很少,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与没读的区别不是很大,这就是对这本书的浪费,书就是用来阅读和理解的,然而有时只注重于阅读,而不注重于理解,导致的结果就是读就相当于没读,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这本书属于实用类的书籍,旨在教授如何有效地去阅读一本书,发掘书中的知识,深刻地理解一本书,与作者共鸣。在这本书中,作者将读书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是最基础的阅读,只要具备识字的能力即可。而检视阅读就是利用最短的时间抓住一本书的重点,这个阶段需要知道书的种类以及书的主题。分析阅读本书用了大幅度篇章来介绍,是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该过程不受时间限制,最好也最完整地阅读。分析阅读是一个“分析”的过程,我们要剖析书中的知识,从一个读者的视角中去分析作者的意图,要学会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并自己去寻找书中的答案。没有一本书是完美无缺的,它总存在很多瑕疵,我们需要对书的作者提出质疑,这个质疑一定是承认作者的一些和假设之后才提出的,而不是毫无根据。经过分析式的阅读,就能了解一本书的主题和整体框架,更能有效地去理解书中的知识,甚至站到作者的高度,指出作者的不足,当然这些过程需要对书中的知识了解的十分透彻并且拥有自己的见解。阅读的最高层次就是主题阅读,其方法就是针对同一个主题阅读多本书籍,这是一个相当耗时的过程,也是最困难的过程,但是完成了主题阅读过后,就会对该主题十分熟悉,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该主题上称之为“大家”也不为过。
阅读的过程中,作者重点讲述了四个问题:这本书在谈什么?整本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这本书讲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作者会觉得某件事很重要,我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吗?这四个问题贯穿了阅读的整个过程。带着这四个问题去阅读,并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能识书和看书,学到有用的知识。
在这本书中还介绍了阅读不同书籍的方法和阅读规则,总的说来就是检视阅读与分析阅读的灵活使用,但依然需要提出上述四个问题帮助自己更好地去了解这本书。而且真正有用的书才值得使用这些方法。而所谓有用的书,就是超越自己能力和头脑的书籍,只有阅读这些书籍,才能帮助思想和头脑的增长。
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所有的阅读都需要主动地去进行,才能体会到这其中的乐趣,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本书好像给我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我能在今后的阅读中不再盲目,不再毫无收获,令我受益,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
一本书的读后感 5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艾德勒于1940年写的,距今已有八十一年,这本关于阅读的书历久弥新,堪称经典之作。
最近,我只阅读了这本书的前两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以及《阅读的层次》,书中的金句在耳畔时常回想,细细品味,深有感触。
阅读,为什么而读?爱看书,关注儿童阅读的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
首先,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书中写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为阅读人,或是想要成为阅读的人而写的书。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这些话令我醍醐灌顶。如果我们的学生从学校老师让我读、家长让我读,转变为我要读,阅读的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书中提到:读者对他自己,以及自己面前的书籍,要求的越多,获得的就越多。结合我个人的阅读经历,我深有同感。我喜欢读书,不是为了提高专业技能,更不是为了炫耀,就是自己心中有疑惑,需要到书籍的海洋里寻求答案。一开始,可能什么也找不到,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得多了,想得多了,领悟慢慢加深,心中的疑惑自然茅塞顿开了。
其次,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在自媒体发达的时代:手机微信、QQ等聊天工具无时不刻不入侵我们的生活,我自己也感觉工作离不开手机,生活离不开手机,有时想阅读一些文章就随手到微信订阅号上刷几篇,又快又省事。以上这些都是为了获得资讯而读。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确实需要为获得资讯而读,然而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就必须为求得理解而读。
书中将“阅读”这个词,区分成两种不同的意义。
我的阅读很多时候都停留在为获得资讯而读的层次。我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的阅读要为增强理解力而读。读了这本书,我有一种想见恨晚的感觉:要是我能早点读到这本书,我的阅读之路就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了。所以,我现在总是想去肯一些自己不怎么读得懂的书,比如艾德勒的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我特别想深入研读的书之一。想想之前自己带领班级跟随百千一起读的两本书,不禁觉得汗颜———我自己都还不懂得读,就胆大妄为地带领班级的孩子试水读了两本,收益可谓少之又少,只不过聊胜于无罢了。
我期待在后面的共读和自己的阅读之中,有更多的收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本书的读后感 6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时间里,书自然浩如烟海数不胜数。在书店好多好多的书和我们打招呼,在书柜中卧着“懒羊羊”的“书宝宝”还有……好多好多地方都有书我们身边离不开书。书,是我们写好作文的参考老师、书,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书,是时代的生命、书,是饥饿时的解饿餐……我们看到、阅读到不计其数的书,在茫茫书海之中,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一本。
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恰恰是一本特别的,这本书甚至每个人都看过,只是没发现罢。书教会了我不少、友情、宽容、努力、责任……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它一直在教我教我如何做人、如何成长。
作者是一个生活在农村。都是拥有着幸福的大家庭。爱她的父母还有她的姐姐和弟弟。现在流逝,让她从一个年少无知的小学生,成为了成熟懂事的初中生。但是她不想长大,她也不想成为初中生,因为有太多太多的责任,太多太多的成长让她经历。她的记忆停留在年少的那段美好,那段“没有责任的成长”她总是感叹,时间为什么不能等一等她,让她停留在那段“没有责任的成长”没错!大家都在成长每天,每个月,每一年都在不断成长。成长中不断的跌跌撞撞,不断的收获喜、怒、哀、乐。
青春对她的理解,只能说是任性的有负担的,有责任的成长。但是在那一次,让她觉得是真正的成长,有责任的成长。
那一天,父母忙着收茶叶忙着卖茶叶。刚刚放学回家的她被忙碌的妈妈叫住了叫她过去帮忙。她只能匆匆忙忙的',放下书包,帮妈妈一起。一开始她和妈妈一起,把一朵一朵的略大的茶叶挑去。可是中途妈妈要赶着去卖茶叶。没有时间再挑了。于是她坚定的说;“妈妈你去忙吧,我来!”妈妈焦虑地看着那些茶叶,虽然不放心让她来。可无奈的只能这样。
于是她就把“汗水”一朵一朵的给挑了出来,把那些好的“汗水”铺在有木头钉着的纱布上,接着一层一层的叠了起来。就这样,从一层变成了两层……变成了几十层。她感到无比的累、无比的无助、无比的煎熬和巨大责任。过了半个小时终于弄好了。
这一次,她体会到了责任的成长,父母原来为了我们那么的劳累那么辛酸。尽管在不想长大的她明白了终究要长大、终究要担任责任、终究要在成长中感到责任。这,就在这次她真正成长了。我们何尝不是这样。
而这本书特别,就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本人。鲜为人知的我,没错也许你会感到惊讶,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真正在成长的我。不过每个人不是都可以成为作者吗?这是由自己的成长所写成的书呀!不过我是一本还没有完结的书,我要继续成长、继续努力、继续承担很多责任。但是我会努力、我会认真、我会奋斗、我会坚强……做一个真正成长的,有责任的人。用美好的结局来完结这本书。不让父母那么劳累,承担那么多责任……美好的结局,通过我的努力会换来。世界上好书甚多,但是有哪本书比自己亲身经历的体会的更让人懂得书中的道理和感悟呢?所以,让我们一起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作者!自己拥有一本真正热爱的书,创造美好结局。加油!
一本书的读后感 7
夕阳洒下一片余晖,光穿过透明的窗子,带着“丁达尔效应”钻进摊在桌面的书页上,照得一行字格外耀眼——“父亲是一本书,做子女的也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读懂。”这一句话轻轻地却又重重地触动了我的心弦,轻得像泛起圈圈水纹的鱼塘,重的像卷起波涛的大海。
我觉得我的父亲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位作得一首好“诗”的诗人。
上个月母亲让我收拾屋子,我在父母房间的.书桌上看到一本摊开的有些破旧的笔记本,表面是红褐色的,纸张有些黄旧,本页之间放着一只未盖帽的钢笔,是前年父亲生日我送他的生日礼物。我好奇地拿起本子,想看看父亲写的是什么。
“日期:8月3日,工时:12,日结:200元”;“8月4日,12时,200元”……我一字一句地接着读下去,内容都是一连串的日期和数目,到了第二页则是各种支出账单,“8 月2 日煤气一罐100元,8月3日新空调1500元,8月12日……”我读完了一整页,有好几笔账单还没记录完,我顿了顿,心想:应该是父亲昨晚突然加班,匆匆离去而来不及补充吧。我坐在那本账本旁,打开台灯,橙黄色的灯光打照在哪原已发黄的书页上,将一个又一个数字烙印在我心底。此刻,窗外的夕阳已拉下帷幕,不见最后一丝余晖,万家灯火通明,我的父亲还未归家,他会在哪呢?他正在做什么呢?他今天顺意吗?望着窗外的车水马龙,我不知道答案也无处寻找答案,转眼间只觉得那一串串生硬的数字就似一句句扣人心弦的委婉的“诗”,它在那里什么也没说,却又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一位真实的父亲,体现出父亲的尽责,体现了父亲深沉的爱,体现了父亲的伟大;一句句动人的“诗”,也替父亲手上的老茧说了话,替父亲肩上的担子称了重。
秋风吹动父亲载在阳台上的勒杜鹃,带来丝丝凉意,窗外的万家灯火逐渐暗淡,车水马龙逐渐安静……
父亲回家了,我看到门外的他坐在餐桌上静静地吃着饭,吃得很香,很满足。平日里少和父亲沟通的我,通过他用青春写下的一首首“散文诗”认识了他,原来不善于流露感情的他,会有这般细腻的心,他就像一本深奥的书,字里行间难易读懂,同时作为“诗人” 的他,字里行间让人动容、泪流。
我爱这位“诗人”,也爱他“诗”中描绘的家人,爱他笔下真实的生活,爱他真实的样子……
一本书的读后感 8
早前便听友人讲述过《青铜葵花》这本书,今日在书店偶遇。翻开时,我的眼睛便湿润了,它的美令人感动,令人痛惜,令人禁不住落泪……
来自城市的七岁女孩葵花,到了青铜这样一户农家:祖孙三代,都极“干净”,不仅是外表,更是內的圣洁高尚、清澈透明,为应对贫穷、战胜灾难、他们相亲相爱,各尽所能。
《青铜葵花》就是爱的故事:是青铜变戏法,使葵花上了学。为葵花能照相,他冒风雪站在街上卖芦花鞋;为葵花夜里可以读书,他点亮萤火虫南瓜灯;为葵花补营养,他在水泊蹲守一整天捕到一只野鸭;为葵花在舞台更加夺目,他制作了能发出美丽、纯净、神秘而华丽光亮的冰项链……
最令我感动的是《纸灯笼》这一章。奶奶病了,而治病的钱是青铜家永远都支付不起的。大家都在想办法筹钱,躺在床上的奶奶说:“木盒里的钱是给葵花上学用的,你们别打他的主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奶奶也一定要让这个与他们家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女孩上学!懂事的葵花也明白,奶奶治病需要钱,她不可以在上学了,于是她背着家人到远方去捡银杏卖钱。虽然她只得到了一些面值很小的票子,却以为“挣了很多很多的钱”—她还不懂得金钱的价值,她只懂的爱的责任和分量。最终,奶奶还是走了。她操劳终生,力竭而逝,留下亲手摘的棉花—生命的温暖;留下戴了一辈子的手镯—未来的`希望。
每次读到这里,我总会细细品味:如果我是葵花,我该怎样做?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能够像青铜一家人一样坦然面对吗?葵花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女孩,可她却懂得爱的分担,爱的责任、爱的力量,她懂得一个人在危难时刻要做些什么。七岁,我上一年级。在这个年龄,我是最快乐的:过着有食无忧的生活,周末可以出去玩,享受着家长给的一切,都从不知道为别人做些什么,甚至在听到这本书时嘲笑葵花‘傻’。遇到困难,我总是向家长求助,而从来都没有独自面对过困难,同样的年龄,却有着天壤之别呀!
青铜一家人也很了不起,他们收养了葵花,让原本贫穷的生活雪上加霜。但他家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各自为这个家尽着一份力,支持着它。他们用爱心温暖着这个已经失去父母的女孩儿,让她的每一天都在快乐中度过。
透过书本,我仿拂看到了快乐纯洁的葵花、充满智慧的青铜。我也明白了爱的真谛,体会到了过去的苦难,懂得了付出的艰辛与美好……
也许,这些就是作者—曹文轩想让我们体会的吧!
一本书的读后感 9
寒假很快结束了,信息综合组的读书会推荐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一书,要求进行阅读并在群里分享,本书很实用对阅读也很有参考价值,共分为四篇,讲述了阅读的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以及阅读的最终目标等内容。书中的具体内容在此不做表述了,通过大家的分享与精彩展现,大家肯定都熟练掌握了,在这里我想结合阅读本书,分享一点自己关于阅读的一点想法,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认为,我们在确立阅读目标时,功利心不能太浓,人一旦有了功利心就会出现一些功利性的思维与行为,这对于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行为的发生并不是一件好事。当一个人将自己的阅读目标定位在获得利益或者想让阅读为自己或别人获利的时候,其实他已经把阅读的最根本的价值给丢弃了,因为不管是什么利益,只要是利益都是一种“即刻索取”的心态-----即我要通过阅读应该立刻获得什么或者取得什么,而这种“即刻索取”的心态会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很大的影响,因为有些时候的阅读并不一定会立刻促进你取得什么,或者使你成长多少,而这种功利性的`“即刻索取”心态在没有获得满足时就会严重打击个人的阅读习惯,使一些人放弃阅读,甚至是厌恶阅读,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尽量要像鲁迅说的那样,尽量让我们的阅读成为一种嗜好,就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阅读。这就像有些人“爱打牌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摘自网络),其实就像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一样,我们阅读的目的也不应在于“功利”,而在于点亮自己的生活。
什么是点亮自己的生活,个人认为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有“开卷有益”的习惯。二是要有选择优秀书籍的方法。三是要有分析阅读与主题阅读的能力。只要具备了这三个方面,我们的阅读就不会是一种“逼迫”,更不会是一种“要求”,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兴趣盎然的行为,这样的阅读也一定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洒脱,更加自由,更加和谐,最终就会像苏轼那样将阅读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
最后,祝愿阅读都能点亮我们的生活,点亮我们的人生,感谢大家的陪伴,祝大家新年新进步,事事更如意!
一本书的读后感 10
《如何阅读一本书》在“初浅的阅读”一节中,作者提出:“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至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这似乎令人有些不理解。读书,不就是为了读懂读通顺吗?怎么对待不懂的不认识的字词都不能停下来查询或是思索的呢?看了作者的分析阐述,你不得不赞同他们的理念。当你读一本书,发现其中有许多疑点,并且时不时地停下来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畏惧,感到烦恼,于是,在你还没将书看完,甚至看到一半的时候,你的读书的兴趣也就荡然无存了,这样你就被这些困难所纠缠所左右。所以,为了让自己多少对这本书有所了解,你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读下去,并且学会略过那些读不懂的地方,很快你就能看到你能看懂的内容,这样,当你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至少,你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这比你什么都不了解,不是要好得多了吗?至少在浏览了一遍之后,你才能决定我是否需要认真的学习;如果自己再次阅读的时候,自己对其中的难点和重点多少有了了解,学习和思考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甚至方法了。
所以,“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至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我觉得是非常中肯的阅读建议。
遗憾的是,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总会要求学生去注意那些读不懂的地方,并会教导学生,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去查字典,或是去问他人。可是,结果呢,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被纠结在这样的解惑释疑中,浪费了完整阅读的机会,时间过去了,课文内容是什么,学生居然一无所获。这真算得上现代阅读教育的一大弊端了。
好在我不知什么时候,竟然意识到了这种教育方法的弊端。一般的情况下,在我的.阅读教学中,便开始注重让学生进行初浅阅读的体验。引入课题后,便会十分重视给予学生完整阅读课文的时间,既不要求他们提问,也不要求他们识字,只是要求他们从头至尾阅读,然后谈谈初读后的收获,或是思想上的认识,或是人物性格的体验,或是好词好句的欣赏都行,一点两点也行,三言两语也可,只要是学生初浅阅读后的真实体验就好。至少在第一课时里,学生对文本有了了解,有了接触,也为进一步学习和思考打下了基础。
正如作者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引入了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一代代的高中生被逼着一幕一幕的念,一个生字一个生字地查,结果是他们从来就没有真正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等到读到最后的时候,他们已经忘记了开始是什么,也无法洞察全剧的意义了。与其强迫他们接受这种装模作样的做学问的读法,不如鼓励他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他们在第一次阅读中所收获的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算做好了接下来仔细又专心研究这个剧本的准备,,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可以准备再学一点新的东西了。如此,我把初浅的阅读有效地融入到阅读教学中的改革,似乎找到了专家的理论指导了。
这种感觉真好!
一本书的读后感 11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最近邻居阿姨送了我一本书,书名是《亲爱的笨笨猪》。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地读了一遍,真是受益匪浅。笨笨猪很笨,但他过得比谁都快活。在小熊的生日会上,他因为贪吃,吃光了所有的毒蘑菇,因此却救了参加生日会的所有动物;他打呼噜像打雷,居然吓退了想来吃掉兔子的大灰狼;他见市场上盐蛋好卖,就让鸭妈妈喝盐水生盐蛋,结果让鸭妈妈啄肿了屁股;为了让老鼠改掉好吃懒做的坏毛病,他鼓励老鼠去啃书,轻而易举地就把老鼠的脑袋给换了……笨笨猪虽然很笨,但是他通过各种方法帮助了别人,给他人带来了快乐。在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快乐。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乐于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让自己享受生活的幸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做一个像笨笨猪一样乐于助人的小朋友!'
要说起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那就莫过于《感动心灵》了。
这本书的出版社是中国长安,封面是由瀑布来装饰的,是淡蓝色的,与里面的故事十分融洽。这本书里讲述了146个感人故事,各个故事催人泪下,使人的心中满怀自责、愧疚。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最后的姿势》;一对喜好登山的运动员,为了庆祝儿子的一周岁生日,决定带着儿子爬上7000米的雪山。登山伊始,天气就像预报中的那样,风和日丽。夫妇俩很快就轻松地到了5000米的高度。当他们正打算休息时,风云突起,雪花大舞,而他们却恰恰没有带定位仪,只能找个山洞避风雪。儿子在一旁三番两次的喝奶,母亲的体温在一次一次地喂奶中一次一次地下降,她的生命在一次一次地喂奶中一次一次地流逝。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经昏倒,儿子安然无恙,那位伟大的`母亲却已被冻成了一尊雕像,但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动作,屹立不动。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这世上,有好多爱,父爱母爱......有那么一种爱,只要一点,就能让人品味到天亮:有那么一种爱,不需太多语言,却让你有排山倒海的震撼。父爱如山,父爱如海,父爱很深沉,是他无言的爱伴我在岁月里从容行走。母亲是我登天的云梯,没有她,也就没有我。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就未来的我们。有人说,母亲是纤绳,那我就是纤绳一端的风筝,我飞得越高,母亲就牵得越紧,在伟大的母爱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如果生活中缺少了爱,那就会显得十分枯燥、乏味。正如这篇文章,这里的母亲是那么伟大,可以为了自己一岁的孩子不要了性命,这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母爱。母爱是生活中母亲为我做的一点一滴。母爱是多么神圣! 这本书给了我给了我那么深的启示,怎可一日不读它哪?我一天到晚把《感动心灵》这本书捧在手里,一刻也离不开它。一天不读它,心里便十分难受,仿佛有无数只蚂蚁在啃食。有好几次,我被妈妈训斥后,来到房间,当我的眼泪如珍珠一样往下掉,我又捧起这本书,我脸上的泪水,一下子就被我擦干了,拿起书看了起来。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爱。身边的每一份爱都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们有一天会离你而去。我十分喜爱这本书。
一本书的读后感 12
很庆幸能读到这本书,它刷新了我对读书的认识。以前我是为了学习新知识,为了享受读书的乐趣,甚至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好学而去读书,实在是太肤浅了。
这本书给了我全新的认识,奥野觉得读书应该是为了与书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了解他的想法,促进自身的思考,从而吸收精华,为自身所用,提升自己的思想和水平。要认真消化书中的内容,使之对自己有益。
有了这个目的,所以才有了选书、标记、笔记、书评、重读这一系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由此才有了这本书的出版。书名中的“有效阅读”是全书的精髓!此书文字简单,通俗易懂,比大名鼎鼎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更适合初步学习阅读方法的学者。
我以前觉得专门花时间做笔记,写书评,太耗时间了,而且这个过程不那么轻松愉快,所以一直都没花什么精力去做这个。但是,恰恰是这些耗时、烧脑的事,反而更能促使我们思考和成长。
做笔记,写书评,正好是一个重新消化吸收、检索知识的过程,它促使我们提炼精华,深入思考,形成新的深层认知,从而改变原有的思维和行为,促进生活的变化。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但请不要浪费生命!
书中一个故事,原本只需要短时间就可以建好的房子,花了2年才完工。从客观角度看,确实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是过程中,主人对房子的建造过程投注了更多的时间和心血,和工人们有更多的相处和互动,而且自己的其他事情并未因此而耽搁。这些浪费在房子建成的那一天,化作了更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记忆将成为房子的宝贵的精神价值。虽然浪费了很多时间,但并没有浪费生命!
读书后的消耗和吸收,看似浪费时间,但并未浪费生命啊。对书籍的精炼、思考和输出,正好是知识重组、迭代的过程,它会把作者的思想,一点点的转化成自己的`东西,促进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记得有一个补钙的广告,补品不光要营养成分充足,更重要的是能被身体消化和吸收。要不然有再多的营养,只是从身体里过一道便离去,也是没有意义。看书也是一样,重要的不是接触了多少新知识,而是消化和吸收了多少新知识。
从现在开始,认知消化读过的每一本书,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很期待后面读书的收获呢!
一本书的读后感 13
转眼,做老师已经一年半了,想想觉得很不可思议。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个学生,怎么有资格做别人的老师呢?这一年多我一直在摸索中成长,尤其是如何才能成为一名有资格教别人的老师?在困惑和迷茫中,我利用寒假闲时,仔细阅读了庄华涛老师的《学生是一本书》,很是受益。
这本书共有五个专辑,第一辑:做学生心理的“及时雨”;第二辑:随时播下美好的种子;第三辑:比对与错更重要的;第四辑:教育是相互磨砺;第五辑:做沟通家校的高手。
书本的序写的好,好老师的标准一般来说,就是公开课要上得好,论文要写得好,学生成绩要考得好,但我认为,好老师最重要的标准是,他有一肚子的学生故事。故事、教育、教师这是一串多么美好的姻缘。这本书将每个学生比作一本书,他会很多时间去细细品味每一本书,不只课堂,更多的是课外。庄老师的书中,有拔气门芯报复同学的思怡的故事,时常装病的焕玲的故事,爱哭佬佳轩的故事,被推进女厕所的修文的故事……光读这些故事,你就知道庄老师花了多少时间在陪孩子一起成长。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陪伴的故事,温暖的故事。
有人说:每个人生下来就是一本书,父母是他的出版社,他的名字是书的名字,他的出生日期是书的出版时间,身份证号是他的书号。那每个学生何尝不是一本书呢?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出版社,毕业时间是学生的出版时间,学生的面貌、仪表就是书的封面和底面,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水平、思想修养等就是书的内容。
学生这本书不是摆在书店里让人随意翻阅的书,他是一本不喜欢被随意翻阅,对于那些用过即扔,或者随意撕毁书的人,他们是绝不愿意给你翻阅的;对于那些断章取义、甚至误解扭曲书的人,他们也不会让你翻阅;而对于那些爱惜书、以书为友、热忱对待书的'人,他们不但欢迎你来翻阅,还会主动对你敞开胸怀。学生有千千万万,所以书本也是形色各异,学生的内向、开朗、深沉、轻浮、勤恳、懒惰、骄傲等等性格使学生成了一本深奥的书、不易理解的书。
任何一个班级,都会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俗话说“人的十指都有长短”,何况人呢?每个班级存在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是正常的。作为班主任,我们不能只把爱播撒给优等生,而忽视后进生,处罚差等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就给我们敲下警钟:“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有时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纠纷时,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只抓住差生训斥一通。这样,往往使这些后进生的自尊心受到打击,他们有理不敢申诉,只好憋在肚里。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感,渴望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也渴望能受到他人的关注和认同。所以,做一个会读书的老师,读懂学生这本书,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一本书的读后感 14
《如何阅读一本书》出版于1940年,目前仍备受推崇。本书的作者是《大英百科全书》的两位编辑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
这是一本教导我们如何去阅读的一本书,不过有意思的是这本300余页的图书并不容易阅读。只有你对阅读的渴望足够强烈,才能阅读完本书,寻找到阅读的方法。而方法本身也能在你第二次阅读这本书时加深理解。这有点像你缺少一个解压缩软件,你下载了一个winzip,结果发现他本身就是压缩格式的。
我们都曾阅读过很多书籍,不论你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多自信,但你若没有读过本书,你的阅读能力一定没有达到最佳。
我阅读本书目前的收获是了解了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前三种阅读方法是针对图书类型,而主题阅读是针对阅读目的。其中分析阅读作为一项最为核心的能力,需要重点掌握。而主题阅读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只有真正掌握了主题阅读才能深刻、快速的研究某个特定主题。
第一次阅读本书时,大部分人会感觉非常吃力。所以建议应该反复阅读这本书的目录,有耐心的思考几遍,理解目录的结构关系和大体含义后开始阅读。对于我来说,阅读这本书大部分内容都感觉晦涩,理解吃力。但为了掌握阅读方法,提高今后的读书效率,虽间隔多次也硬着头皮了读下来。读到本书最后一章的一句话让我感到这种付出的值得:
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学不到东西。
我目前所做的只是粗浅的翻阅了一遍本书,还远远谈不上理解了(更不要提应用)这本书,我会把这本书作为枕边书反复阅读。
如果你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对于图书的判断、选择、阅读、吸收都想获得提高的话,推荐你留出充足的时间和耐心阅读和学习这本书。相信你在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所投入的时间是值得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本书的读后感 15
第一章主要讲心理修习术,销售不是打嘴仗,而是拼心理!用嘴不如用心,这是销售的一个铁律,口吐莲花的本领固然重要,但是心理的修习更胜一筹,因为再大的困难也敌不过强大的内心。
在我平时的销售活动中,少不了受到客户的批评,遇到难缠的客户,说的口沫横飞也免不了被客户拒绝,因为客户是上帝,他可以大吵大闹不讲理,可是我们销售员即使满肚子委屈也不能意气用事。心态是影响人生的重要因素。要么你驾驭心态,要么心态驾驭你。绝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成功,不是因为没有付出努力,而是因为在努力的过程中没友历练好自己的心态。
联系自身的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历练强大内心
1遇到客户批评
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认真想想为什么挨批,客户的话有哪些可取之处,把客户的批评当做进步的阶梯,修炼一个能够能够承受各种非难的强大内心。
2怕拒绝心理
把被拒绝当做家常便饭,在脑海里把被拒绝合理化,让自己慢慢接受被拒绝是合理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内心强大不再为"被拒绝"烦恼,然后不再专注于自己的委屈学着转移注意力,在这时分析下客户拒绝自己的原因,以及接下来应该运用怎样得方式对待这位客户或者下一位客人。这样不仅能减少"被拒绝"的痛苦,而不是陷入低潮影响后续工作。
3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销售行业竞争激烈,每天面对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为此学会调节自己的内心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才能不被沉重得压力压垮,销售工作遇到问题的时候情绪化的做法会把事情搞砸,为此我们要全面观察问题,从多个角度,多种观点审视身边的人和事,避免偏激,另外情绪状态不好闷着不说会把一个人折磨坏,因此工作结束后可以找朋友或知心人倾诉下或者到外面轻松下,让不良情绪得到发泄,有利于我们以更加的状态面对明天。
4常怀一颗取经的心
对销售员来说,常怀一颗取经心,虚心好学将竞争对手当做老师和偶像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超越技巧,善于取经才能愈加卓越,一个人从平凡到卓越需要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还有坚定不移的毅力只有一步步往上攀登,才会最终抵达高峰,反之没有取经心,就不能从竞争对手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发现不足,而是沉溺于对外在环境的抱怨,看不见别人的进步,最后落后于人而被淘汰,就是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5.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让自己强大起来首先要建立自我,同时追求无我,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不要给客人压力,让大家来接纳你,喜欢你。重视赚钱的能力但不能忽视做人的能力,凡是成功得人,都善于把自己的姿态放低给别人面子,尊重别人,只有学会了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6.不要在最后一刻倒下
销售是最考验人的耐性,尤其面对客人的拒绝,或者陷入销售低潮的时候,如果不能做到屡败屡战,那么很难坚持到最后。具备苦中作乐的精神,奋斗的过程固然充满艰辛和挑战,但是它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当销售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时就会享受到发自内心的成就感?突破销售的瓶颈,往往在于最后一刻的坚持。坚韧的人是迎接胜利的英雄!
【一本书的读后感 】相关文章:
一本书读后感11-04
《父亲是一本书》读后感10-18
《学生是一本书》读后感07-31
读一本书的读后感12-08
《读懂一本书》读后感01-23
看一本书读后感03-27
阅读一本书的读后感03-06
读一本书读后感07-01
读完一本书的读后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