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

时间:2023-08-21 18:20:34 诗琳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精选7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精选7篇)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 1

  《安琪拉的灰烬》向我展示了一个我从未了解过的世界,一个和饥饿做着斗争的家庭,处在当时社会最底层的家庭,其中的孩子过着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当我读完了整本书后,我明白了,如果你一天天的饿着肚子,那么什么才是你最需要的,而一些东西(在我们看起来那些是他们所需要的)却是多余的或者是无大用处的。

  整本书以第一人称叙述,以迈考特家长子弗兰基的视角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不得不说,他的童年是悲惨的,作者在书中也写道,当他回首童年的时候,他很奇怪自己竟然能够活下来(既然本书是自传体,我想这个他指代的是谁并不重要)。父亲酗酒成性,每每将家中仅有的钱拿去喝酒,喝的一文不剩;而母亲只能在每周只有几个先令的情况下带着数个孩子维持自己的生存(请注意不是维持生活)。这个家庭先后有三个孩子离去,一个女孩,一对双胞胎。长子弗兰基,他的弟弟马拉奇以及书的中后篇出现的迈克尔三人,带着还在婴儿车里的阿非,四个孩子在爱尔兰经历着悲惨的童年。书的最后,以弗兰基凑够了去美国的旅费,回到美国做为全书的结尾。

  应该说,造成这个家庭悲惨的主要原因是弗兰基的父亲。一个每次将自己的失业救济金或者是工资喝光的男人是无法为这个家庭带来生活的希望的。他们可以用这些钱去买吃的,去买任何可以让他们正常活下去所必需的东西,但是这个男人却拿这些钱去喝酒。责任心,对自己家庭的责任心,是这个男人最缺少的东西。看得出来,他爱他的爱尔兰,但是,除了偶尔为孩子们讲讲故事,他并没有表现出对自己孩子的爱,对这个家庭的爱。他种种的行为迫使着安琪拉,几个孩子的母亲,放下自己的.一切去想方设法维持孩子们的生存。但是就是这样的父亲却影响着弗兰基,他总记着为他带来有趣故事的父亲,渴望父亲能够为这个家庭寄回钱。这就是孩子善良的本性吧。

  几个孩子从来是饿着肚子的,很少有吃饱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几天没吃饭,他想的是什么?不是圣主,不是信仰,也不是其他人同情的眼光,而仅仅是食物。他们可以为食物而偷窃,可以吃掉别人的午餐,一切只是因为他们太饿了。基于这一点,最起码我不会认为这些孩子是坏孩子,他们的偷窃行为是犯罪。一个人生存的权利应该高于其他任何的权利,任何人没有权利以任何理由剥夺一个人生存的权利,并且,仅能在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时才能对其他个体的生存权利进行侵犯。这样看来死刑是荒谬的。一个人犯下了滔天大罪,渴望这个人从世界消失的心态是人人都有的,但是出于这种心态而剥夺这个人生存的权利是毫无道理的。很可惜现在生存在这个社会上的人连自己所应该拥有的权利是什么都不知道,连应该尊重他人什么权利都不知道,一个社会连生活在其中的个体的最基本权利都不维护(当然,侵犯居多,何谈维护?),仅仅凭借着自己的土鳖心态来判定善恶是非,我不大清楚应该是用无知还是什么其他的词汇来形容我所身处的社会。当然返回来说,很多人都是凭借着自己坚定的信仰度过艰苦的生活的。但是这样的情况不应强加给只有十几岁的,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孩子。

  我们是否应该对路边的乞丐施舍?是否应该对在地铁车厢中穿梭乞讨的人行善?我们可以看看书中,弗兰基一家的确受到过很多帮助。很多的家庭给他们提供过免费的午餐,也接受过救济票劵用来换取够数日食用的食材。可是他们的生活是否因此而改善,变得不再受饥饿困扰了?不是的。他们需要这些帮助,但是这些帮助并不是他们最需要的。能够凭借自己的手艺去挣取维持生计的钱,才是改善他们生活最根本的方法。每周都有固定的收入,即使不多,也能使他们长期的免于饥饿。那么好,如果你能供着一个乞丐一辈子,那就去给钱;否则,给他们找一份可做的事情。都不行,那么即使你给钱,你所做的事情也没有任何意义。不要将这个套上慈善的光环,没有彻底救助一个人的行为不能称之为慈善。当然我承认以上的考虑是脱离实际的。实际情况是,中国人多的让你无法想象,多此一举的人也多的无法想象,乞丐估计也能小康。这个和慈善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而是路人的可怜和同情,以及政府的无作为。更可笑的是路边乞讨纳入城管的管辖范围,而这个范围中包括“非法的小商贩”,让我想到中国不仅仅是贫富差距大,而且对贫穷的人也从未停止过压迫。当然还可以扯一句别的,很多有钱人也跑去当乞丐去赚取路人的小费,然后再联想到让小孩抱腿要钱啊什么的,“光怪陆离”这四个字就会跳出来,告诉你中国的社会是最具有研究价值的。

  我希望善良的阳光洒满整个世界,希望任何人都能够免于饥饿,能够拥有生存下去的权利和能力。书中描写的那种带有昏暗色彩的世界不要出现在现实的生活中。虽然明知道上面两句话完全是扯淡,但是还是希望着这个世界,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向着好的方向前进。我也清楚,这不是一己之力所能办到的。那么,就在遇到我们第一生理反应是不可理喻的事情的时候,静下来想想对方的处境是什么,试着去理解对方,而无论之后究竟是拥护还是批判。这不是一个政客考虑问题的方式,但应该是一个经受过高等教育,自认为有独立思维的人考虑问题的方式。和谐社会的前提,或者说,和谐的前提,是理解,而我们甚至还没有理解“理解”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 2

  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还以为讲述的会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可是当我打开这本书时,感觉却有些沉重,贫困、失业、酗酒、疾病、死亡 …… 阴霾、沉闷的调子如同爱尔兰潮湿多雨的天气,让人压抑,让人窒息,让人看到生命的底层如同一摊烂泥 —— 爱尔兰湿漉漉的街头一摊无助的烂泥,被漠然的、熟视无睹的路人或者飞驰而过的马车任意践踏。 这是一部成长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弗兰基的男孩的成长过程。从他出生之日开始,他就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父亲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醉鬼。他的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她的任务就是不停地繁衍后代,然后就是千方百计地支撑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还有就是一群肮脏的弟弟妹妹。这是一个浑浑噩噩的家庭。那时正在战争,社会环境也十分恶劣。

  那是一个充满战乱的时期,并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经受着枪林弹雨的肆虐扫荡,更是因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起初,我觉得如此幸福的我们没有必要走进那个灰蒙蒙的世界,那个已经蹂躏了希望的世界,就让它成为了历史,成为回忆吧,可一切终是要明了的……

  生活中的苦难现在的我体会的并不多。所以面对书中的主人公乱成一团的生活,我竟然有点手足无措。可是,看完这本书我却有另外一种感觉。文中的妈妈安琪拉含辛茹苦,受尽屈辱,却用自己最无私的爱抚养着孩子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她也没有磨灭心中的快乐,她唱歌唱得很好听,跳起舞来身姿也很美。虽然她并不完美,她会大声斥责孩子,她抽香烟,她偶尔会讲粗话,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尽心尽责,为了家庭的生计,她可以牺牲自己的尊严,去领救济金,她是世上唯一能因小女儿的死而躺在床上面对墙壁三天不吃不喝的人;即使这样只要稍有高兴的理由,她也会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我想弗兰克的坚强意志有很大一部分是受了她的感染,她是能给这个家带来快乐的天使 是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母亲就是天使,我们在她的翅膀的呵护下茁壮成长。莫泊桑曾经说过: “ 人生最美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母亲的时候。 ” 因为每个人都沐浴着母亲给予的爱的阳光;因为世界的一切光荣与骄傲,都来自母亲;因为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的,我们的言行举止中流露的那份独特而超凡的东西,都来自母亲的辛勤哺育和言传身教。 最难忘的当然是离开家去美国前的那个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炉边,母亲唱的那首歌, “ 母爱是一种赐福,无论你浪迹何方,趁她健在好好珍惜,不然将是思念的惆怅。 ” 弗兰克 · 迈考特轻轻地说: “ 尽管我们在物质上非常贫穷,但我们总是很快乐,有很多渴望,很多梦想,很多激情,我们感觉很富有。 ” 是的,我们感觉很富有。因为,我们都是天使的孩子。

  相对于天使母亲安琪拉,主人公的父亲似乎是无一是处,每到周五父亲便去酒吧喝光全家人的救济金或是刚领的薪水(如果父亲找到工作的话),然后醉醺醺的回家,叫醒已睡着的 “ 我 ” 及弟弟,唱爱尔兰的歌曲并答应像一个真正的战士一样为爱尔兰去死。而这时他的母亲还在为明天的面包发愁。但即使对于这样的酒鬼父亲,作者用词非常小心,绝不流露出丝毫的轻慢之意,他说自己仍然喜欢呆在父亲的膝上,听他讲爱尔兰英雄的故事,虽然父亲后来又给其他的小孩子讲了这个故事,那个故事再也不是完整地属于自己了。 这样一个沉迷于酒精的父亲,一个以不断繁衍后代为任务的母亲和一群肮脏的弟弟妹妹,组成了书中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说是“家”,还真是有点奢侈,只可说有了家的成员,却没有家的情感,有了家的形式,却没有家的温暖……金色的阳光似乎从不眷顾那些可怜的`小家伙们,即使正值无忧无虑的童年时期也是如此,它秉持着命运的大公无私,掠夺了一个个欢乐的脸庞。

  虽然,弗兰基的童年是如此的悲惨,但是,我们也看到,那颗历经磨难的生命,非但没有枯萎、失去光泽,反而更加熠熠生辉。磨难就象磨刀石,把生命之刀打磨得闪闪发亮。现在展现在他面前的也许是荒原,也许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但无论是荒原还是田野,都会因这刀的锋利,而成为可收获的土地。只要我们的心中还有着希望,并向着希望不断努力,我们就可以取得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就是因为心中缺少了梦想,才会生活地浑浑噩噩,自甘堕落。而有的人却在为自己的梦想打拼、奋斗,虽然结果可能是失败,但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享受着快乐,他们会继续努力,直到实现他们的梦想。

  在这种生活里,有着梦想,有着眺望,有着前方,有着境界,有着生机。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那些在苦难中的人,才能避免了彻底的堕落,才能从容不迫地走向前方

  在一个温暖的下午,我读完了它,读完了弗兰基的一生,我发现我被感动着。阳光撒在书面上,摸上去暖暖的,我的心中也有种莫名的触动,也许正是书中那少年对生命的顽强挣扎使得他最终博得了生命的熠熠生辉感染了我,也许是那圣洁无私的“天使”用她那善良的心打动了我。面对这灰黑色的大海,有一叶扁舟在月光的引领下向人们证实了生命有一种绝对。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 3

  书名“安琪拉的灰烬”,我一直在思考书名的意思。原以为大概讲的是一个叫安琪拉的小女孩的故事,充满了魔法和童真,所以最开始我把这本书划分在童书类。翻开书发现安琪拉是作者的母亲,内容也是从安琪拉的出生开始讲起,我又猜测这本书可能是讲他母亲多么伟大,燃烧自己将他们几个小孩拉扯大。看着看着又发现不对,老实说直到整本书看完了我还是很疑惑,这本书为什么会叫做“安琪拉的灰烬”。Ashes,有道词典给出的解释是“the residue that remains when something is burned”。所以“灰烬”一是指他们这几个小孩,二是指他们一家悲惨苦痛的生活?

  小说描述的是作者弗兰克悲惨的.童年生活,通篇气氛都比较压抑,仿佛一直处在阴雨绵绵、晦暗潮湿的角落。翻开书的那天也正是阴天,一口气看了20%,看得头昏脑涨,同时也心情低落,意识到孕期情绪很容易受影响,赶紧关闭电子书,找了些经典老歌来舒缓下情绪。

  经历了战争、饥饿、疾病、死亡……,弗兰克说:“当我回首童年,我总奇怪自己竟然活了下来。”而我看他的童年,也有相同的感受。作者语调相对客观,没有刻意渲染苦难,且隐约之中总觉得前方有座灯塔,在指引着弗兰克前行。正是这点,让我坚持继续读了下去,心中也不由得多了点对雨过天晴的期待。

  弗兰克周围的很多小人物,也同样鲜活又悲惨,很多人的做法令人寒心,但没有理由去责备他们,处在那样的环境中,每个人都在艰难地前行。其中也有不少小温暖和人性的光芒在闪耀。例如阿吉姨妈,其实并没有嘴上说的那么讨厌他们。例如奥哈洛伦校长,当所有人都说爱尔兰始终是正义的一方,始终在光明地战斗时,校长却说爱尔兰也做了坏事。他说:“你们必须得研究和学习,自我判断历史和其他东西。”他还说:“你可能是个穷人,你的鞋子是破的,但你的大脑却是座宫殿。”

  弗兰克有个美国梦,也一直在努力攒钱,看到他终于离开家乡,去了美国,我心中才松了一口气。尽管书中没有讲述他之后的生活,但我坚信他不会变成和他父亲一样的人,他会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要用一个字来形容这本书的话,我第一反应是“灰”,灰蒙蒙的天空,让人厌恶,却依然有光。它和几年前我曾经看的另一本书《大雪将至》有点类似,但我对那本书的印象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所有一切归于寂静。《大雪将至》的笔调更加客观平静,主人公平静地接受了降临在他身上的一切,也坚定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安琪拉的灰烬》里还是能看到很多忿忿不平的地方,这也是主人公弗兰克不屈服于命运,胸中火焰熊熊燃烧的证明。

  若是提前看了故事的梗概,我大概一辈子也不会看这本书。但书的确是好书,也算是收获了一份开启盲盒的快乐吧。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 4

  手头已有两本书等我去读,好在这个周末我可以支配一些时间。很喜欢在家里静静的读书,何况在平安夜这样的日子里。还有什么比静静的守着一本书更有意义的呢?还有什么比在圣诞的时候去体味安琪拉的Ashes更深刻的呢?其实书还没有读完,可我已经忍不住想说点什么了。没有头绪,说哪算哪。

  《安琪拉的灰烬》是一本很耐读的书。

  让我先从题目说起吧。题目很特别,安琪拉是天使的意思,也是文中作者母亲的名字,这样的寓意很明显。但作者为什么要用Ashes这个词呢,有人译成骨灰,路文彬则给译成灰烬。我想花甲之年的作者选定用这个纠结的词,肯定有他纠结之处。那么,翻译成什么不重要了,我就用原文Ashes吧,我体会到的含义是:往事,遗憾,忏悔,烟消云散。

  可以说,作者苦难的童年里是没有天使的,有的只是天使的Ashes。安琪拉是文中作者母亲的名字,可作者刻意把母亲当天使描述了吗?没有。第七阶梯那里有天使吗?也没有。当一个60多岁的退休教师以这样的题目来写自传时,他能呈现给读者的只有真实,没有形象高大的主人公,苦难的童年就像安琪拉的Ashes。所以,尽管作者笔法幽默,尽管里面有笑声和歌唱,但都难以掩盖那灰暗的底色,难以驱除笼罩全书的阴霾。

  所有的移民或游荡的民族都有一种共同的精神,那就是苦中作乐。说的.规范点就是与命运抗争的乐观主义精神。敢于迁徙,敢于游荡,不惧陌生,本身就是与命运抗争,选择远方的人内心必然坚强。可是,过去和现在遭受着比作者更苦的苦难的人多的是,和作者一样成功的有几个呢?没有几个。那苦难真的就是成长的乳汁吗?不是,那只是无奈的选择。

  作者与命运抗争的勇气何来?内心坚强的源泉在哪里?

  没有答案,如非要个答案不可,那答案就是命运。

  父亲不是酒鬼的那个孩子没有成功,父亲同样是酒鬼的那个孩子也没有成功,母亲健壮的有点霸道的那个孩子没有成功,母亲同样多病孱弱到有点堕落的那个孩子也没有成功,而作者迈考特却成功了,为什么?难道真是作者选择以乐观进取的精神与命运抗争,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吗?不是。仔细思考思考,也许才明白什么是命运。

  所有的回忆,都是关于命运的故事,《安琪拉的灰烬》也不例外。

  建议不幸的人去读一读,幸福的人就算了。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 5

  这个暑假里看完了贾大大的推荐的书籍——《安琪拉的灰烬》,这本书值得去看。书里有许多有趣和感人的故事,让我真正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作者弗兰克·迈考特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他的成长经历。他的妈妈安琪拉,生活充满了忙碌和煎熬,迈考特的爸爸是个无可救药的酒鬼,每天喝的神志不清,全家都只能依赖着妈妈安琪拉。在充满忙碌和煎熬的生活中,安琪拉有着足够的爱和力量,她是个伟大的母亲,她犹如天使一般。困难没有让她恐惧和退缩,她想尽了一切的方法让孩子们吃上东西,哪怕自己不吃。她只能在每周几个先令的情况下带着数个孩子维持生存,她的意志非常顽强。

  这个家庭里一共有七个孩子。困难的生活中,先后有三个孩子离去,一个妹妹,两个弟弟(他们是双胞胎)。迈考特是长子,他和弟弟马拉奇以及迈克尔,还有婴儿车里的孩子有着最悲惨的童年。但是有着妈妈安琪拉的坚强和无私的爱,他们最终艰难的生活了下来。

  虽然迈考特的童年是那样的凄惨,但是我们也看到了,那个经历磨难的生命,没有变得枯萎。母亲安琪拉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足够的爱和力量!母爱如天!

  我的`妈妈是个很平凡的人,她为了能有充足的时间陪着我成长,放弃了去北京的工作。每天在家忙的团团转,悉心教导陪伴着我。

  母亲是最伟大的!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 6

  读完了这本书,我深深地为作者的家庭感到悲哀。

  作者是一个美国人,出生在纽约,是她们家庭的第一个孩子,那时候年代不同,又是在经济危机时代,很穷。母亲安琪拉是娘家的小女儿,父亲却是个酒鬼,之后她们走在一起并搬去了纽约。为此,我很庆幸我没有出生在经济危机年代,相比之下,老爸的形象在我心中又辉煌了一个等级,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家庭组建起来还真是孩子们的功劳。

  第一个孩子是作者,他的出生,可以算得是平淡无奇吧,但老二却与老大大相径庭,他带来了福音,老三和老四是双胞胎,能有一个出生就知己的人该多好啊!可现在有了四个男孩,呵呵,幸好中国的`规章制度还比较严,我要是有这么多兄弟,那我作为no.1还不早挂了。最幸运的要是第五个,终于是个女儿了,话都说,父亲女儿最亲,果不其然,小女儿的降生让整个家庭欣喜若狂,父亲更是神仙附体一样,短时间内迅速戒掉了吸烟,酗酒的习惯,让读者看了心都碎了!奇怪的是老爸你为什么戒不掉呢?可惜,好景不长,接二连三的痛失爱子让生活又重新笼罩在了灰影之下,小女儿玛丽被冻死,后来尤金与奥利弗也相继被死神带走,父母也眼看着心血尽付东流,她们却已经没有任何余力去培养颗新树苗了……

  感谢上苍,让我们如此的幸福,中国如此太平……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 7

  一部好书就是这样--犹如一个好人。在某些时候,某些情况之下,好人一开口说话,你就知道他(或她)是好人了。甚至,好人并没开口说话,但他们的一个举动,一种行为,也会使你得出结论--那是一个好人。

  《安琪拉的灰烬》,正是这样一本书。

  本书的作者弗兰克。迈考特,在66岁的时候出版了这一本自传体小说。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书,还是一部关于“天使”的书。

  安琪拉,是英文“天使”的音译。对于沉浮于苦难的河流之中的无助的孩子们,安琪拉确是一位天使。对于伴随着苦难而长大的人类而言,母亲,无疑具有天使所包涵的全部内蕴。

  安琪拉,一个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她的任务就是不停地繁衍后代,然后就是千方百计地支撑这个风雨飘摇的穷苦家庭。而安琪拉,又是英文“天使”的音译。对于沉浮于苦难的河流之中的无助的孩子们,安琪拉确是一位天使,虽然她并不完美,她会大声斥责孩子,她抽香烟,她偶尔会讲粗话,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尽心尽责,为了家庭的生计,她可以牺牲自己的尊严,去领救济金,而不像她的酒鬼丈夫,满口爱尔兰精神却毫无实际作用;她是世上唯一能为小女儿的死而躺在床上面对墙壁三天不吃不喝的人;她在高兴时会用她美妙的歌喉为孩子们唱动听的歌曲。

  小弗兰克们是安琪拉的孩子。人类是天使的孩子。全世界孩子的哭声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想告诉他们的母亲、他们的天使自己的委屈和不平。当天使洁白的翅膀轻盈地掠过哭泣的孩子的额头的时候,地狱便成为了天堂。或许这正是人类的力量之源吧。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琪拉的灰烬》读后感3篇09-26

读后感读后感01-03

《马小跳读后感》读后感09-12

读后感西游记读后感02-01

读后感精选09-30

经典读后感07-01

读后感06-17

经典的读后感12-07

经典读后感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