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经验交流非语言沟通助力和谐医患关系
非语言沟通是一种重要的人际交往工具。了解如何合理使用非语言沟通手段,建立健康而有效的沟通方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友谊与亲密关系,促进个人的社会性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验交流非语言沟通助力和谐医患关系,欢迎阅读!
非语言沟通助力和谐医患关系
非语言沟通是借助非语言符号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以求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对于护士来说,掌握非语言沟通技巧有助于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把握自己非语言沟通的行为,有助于了解患者非语言沟通的行为,从而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非语言沟通要求
1.尊重患者把患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使处于疾病状态下的患者保持心理平衡,不因疾病受歧视,保持人格尊严。护士尊重患者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患者的个性心理,尊重患者作为社会成员应有的尊严。
2.适度得体护士的举止和外表常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士的依赖和治疗的信心,影响着护患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与患者初次接触时,护士的举止仪表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可为日后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与患者交往中,护士的姿态要落落大方,面部笑容要自然,言谈举止礼貌热情,称呼、声音、语气要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
3.敏捷稳重护理工作对时间要求严格,特别是在抢救时,时间是生命。延误时间就可能贻误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士工作既要敏捷果断,又要稳重有序。这样才能维护患者健康,赢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4.因人而异在护患沟通中,护士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通过倾听、提问等方式了解其真实感受。护士只有体验到患者情感状态,才能准确理解患者的非语言信息。护士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不同患者在不同心态下的非语言行为,并努力寻找各种非语言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不同患者情绪状态下非语言行为模式,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护患沟通,达到满意的沟通效果。
非语言沟通方式
1.仪表护士可以通过护士的职业仪表展示护理专业独特的艺术美。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得体的仪表既能为患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也能为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是护士尊重患者的具体表现。
2.体态是指护士的身体姿势和手势。护士的体态应符合护士职业的特殊要求。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保持规范优雅的体态,如与患者交流的手势,与患者见面时的相互致意,接听电话、接待住院患者的基本素质与礼仪修养等,做到站立有相,落座有姿,行走有态,蹲姿优雅,举手有礼,从而体现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3.表情表情不仅能给人以直观印象,而且能给人以感染。在护患交往中,微笑体现了护士对病人的尊重和体谅。护士的微笑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沟通,缓解患者紧张、疑虑和不安的心理,同时也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
4.触摸是指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皮肤接触,包括抚摸、搀扶、依偎、握手、拥抱等。触摸是重要的心理支持,如在儿科工作的护士在病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经常抱抱病儿,抚摸病儿;产妇分娩疼痛时,护士通过抚摸产妇腹部或拉产妇的手等,来满足这种需要。触摸可传达信息,如护士为病人测量体温、酒精擦浴、搬运病人、手术前的清洁和消毒等,这些都属于护理、治疗时的触摸,是职业需要,也是一种服务。
非语言沟通注意事项
1.目光交流恰当护士注视患者的理想投射角度是平视,平视能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和护患之间的平等关系。注视时间不能少于全部谈话时间的30%。
2.微笑真诚自然护士微笑时要表里如一,声情并茂,气质优雅,恰到好处,做到笑容与内心情感统一,笑容与言行举止统一。真诚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自然的微笑能够为患者送去生的希望,增强与疾病斗争的勇气。
3.触摸谨慎护士在采用触摸方式时,应考虑被触摸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以及被触摸的部位等诸多因素。在运用触摸方式时,应保持敏感和谨慎的态度,注意观察对方的反应并及时进行调整,不要让被触摸的对方感到威胁或被侵犯,避免使用做作、难堪或不自然的触摸方式。
拓展:非语言沟通技巧
人际沟通的方式主要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体态)沟通,大多数人的共识是认为语言沟通是心理治疗的基本和重要因素,对信息的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实际心理治疗过程中,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甚至会超过语言沟通,正象心理学家赫拉别恩研究所显示的一样:人们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语言的作用占7%,语调语速占38%,表情和动作占55%。
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一样,是信息在人际之间的传递方式,它是通过眼神、表情、手势、姿势、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将内心的感受和情绪状态向外呈现的过程。它的作用是可以弥补语言沟通的不足,可以形象地帮助人对沟通的深刻理解,防止因语言沟通不良带来的误解。
认识体态语言
可以说,在一定文化背景或环境中,体态语言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公众语言,握手表示友好和尊重,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在治疗时,首先要会从来访者的言行举止中认识体态语言。
眼睛:俗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可以表达个体的情感。在两性中,女性更善于使用眼睛来传递信息。从注视的方向、部位、时间长短、视线交流的角度来了解眼睛的体态语言。眼睛直视意味着咄咄逼人和侵犯;视线回避包含着心理拒绝;加拿大心理学家Berne通过对人际沟通中视线交流角度的研究,提出了性格PAC理论:每个人的性格由父母(P)、成人(A)和儿童(C)三种心理状态组成,P型:视线向下,权威性和优越感明显,象一个父母;A型:视线平视,客观、理智和冷静为主,象一个成人;C型;视线向上,表现为服从和没有主见。
面部表情:内心的喜怒哀乐惊恐悲都可以通过面部肌肉有意或无意运动呈现出来。在心理咨询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口中说“我很平静”的来访者表现出的游离眼神、局促表情、鼻翼扇动等焦虑情绪。治疗师的微笑会给来访者以接纳、投情和尊重的感觉。
身体姿势:在人际沟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点头、摇头、摆手、耸肩、握手、拍拍肩膀、竖大拇指、用小指拉勾、拥抱、倒一杯茶水等等,可以不由自主地显示内心情绪状态和感受,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身体姿势应用较多。
空间距离: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在空间上保持一定的距离,既有相互的接纳也不至于看上去过于亲密,空间距离要根据来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治疗方法的不同来决定,避免与来访者距离太近或者太远而影响治疗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经验交流非语言沟通助力和谐医患关系】相关文章:
医患沟通心得04-13
医患沟通心得(精选18篇)05-30
医患沟通心得(精选22篇)03-21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04-16
医患关系心得体会03-09
医患关系调查报告7篇01-16
怎样解决医患关系紧张-克服紧张03-01
医患关系心得体会14篇03-28
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自查报告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