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后感

时间:2022-09-13 17:22:3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孩子:挑战》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孩子:挑战》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后感1

  她,有一群独特的研究对象,那就是出生于民主社会的孩子;

  她,有一套别致的表达方式,那就是方法论+案例;

  她,是一部适合所有与孩子打交道的大人阅读的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孩子:挑战》。

  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孩子的一些讨喜或者不讨喜的行为是孩子本身的性格,所有的人都喜欢乖巧听话的孩子,都讨厌调皮捣蛋的孩子,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真正的了解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导致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不恰当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不恰当行为,有时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或者看似表面上问题解决了,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伤害了孩子内心的自尊。书中的大量案例,详细说明了孩子隐藏在每个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针对不同动机教育者应该有哪些可应对的方法。面对孩子的行为上的各种问题,我们很自然的直接从行为结果上入手,希望能有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却往往忽略了行为背后的冰山。李玫瑾老师曾说,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其实问题早就有了。因此,在孩子犯错时,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先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要学会耐心的寻找原因,多与孩子沟通,努力成为孩子亲密的伙伴。

  在1—10章这部分,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孩子的错误目标。

  感到气馁孩子的错误目标有四个:通过得到过度关注,寻求归属感、权力之争、报复、自暴自弃。在工作过程中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家长流露出对孩子的无奈,说出的孩子表现,就涵盖在这四种目标之中,家长们对待孩子的错误态度,对孩子的不了解,导致孩子就会以其中一种方式反映出来,所以问题出在对待者本身上,李玫瑾老师也说过,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大人的问题。现在急需转变成人的教育观念,只有我们教师先转变观念,学习教育方法,才能做好家长的引领,才能家校合作,最大程度上给予孩子更健康更有质量的教养方式。

  这本书中讲到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我们现阶段对惩罚的误解,我们误以为用惩罚这种方式和手段,能够真正让孩子改掉那些让我们头痛和烦恼的行为。其实,打骂和惩罚孩子,无非是掩饰自己的挫败感,对孩子来说,宁可受到惩罚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且惩罚只会激起孩子更加强烈的反抗和挑战,让孩子会一再重复错误的行为,最终我们崩溃和无可奈何。

  我们对奖赏的误解,奖赏并不能给孩子归属感,只会放大孩子的欲望,通过奖赏的方式,短时间内是可以赢得与孩子之间的合作,但当我们不再给孩子奖赏时,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当他们发现做事情没有好处时,也就会拒绝合作和贡献。一个错误的价值观就这样被我们培养起来,孩子会认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欠他的,如果不得到好处,他们就会想着“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

  最后,《孩子:挑战》这本书被它的读者封为“画的全是重点”的书,此书金句满地,我在其中挑选了一些叩动我的金句子,因为在实践中真的有让我感受到“是的,确实是这样”:

  1、一个只有得到别人关注才快乐的人,不是真正快乐的人。真正的快乐不需要建立在他人的关注上,而是发自内心,感受到内在的满足。

  2、我们要将注意力放在长处而不是短处上面。

  3、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

  4、没有人能在脆弱中成长,成长需要力量和坚强。

  5、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为自己做选择,做决定。我们不能担负为孩子做决定的责任,这个责任和权力是孩子的。

  6、只有当我们信任孩子,信任他的能力时,才能真正表现出对他的尊重。

  7、我们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错误,不停告诫他们……这样的方式事实上是在表现出我们对孩子没有信心,这会让所有人沮丧和气馁。如果我们的关注点都在负面事情上,我们怎么可能期望孩子找到通向正面和成功的方向和力量源泉?

  8、由于我们不断对孩子进行指正,不但会让孩子觉得他经常出错,而且还让孩子变得害怕出错。

  9、我们越急于纠正孩子的“坏”习惯,就越有可能让这个习惯更严重。我们要降低坏习惯的重要性。

《孩子:挑战》读后感2

  《孩子 挑战》这本书是我目前为止读过最有用的一本书。书中每一章节里都有一些真实鲜活的人物事例。孩子与家长之家发生的事,细节动作语言都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很贴切很生动。再加上对事物的分析讲解以及解决办法都对我们有指导意见。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如何更好的给予孩子爱和自由,是我们家长的必修之课,也是不断追求学习的目标。这本书通过实例讲解生动的阐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如何做到平等和尊重: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我们家长面对的永恒挑战。

  本书具体阐述了孩子不当行为的表现以及背后可能的目的,也给出了指导意见。例如四个错误目标: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然后通过好多章节具体分析这几种情况。这些在大部分孩子身上也普遍出现。很多事例也有我和孩子的影子,也是在我身上经常犯的错误,下面就几个事例简单分析一下。

  我经常在孩子犯错以后立即指出孩子的缺点,没有给他继续尝试的机会。如:孩子希望自己洗手,我会觉得自己洗手会弄湿衣服或者把水弄的到处都是。我就对孩子说:“正正,你自己别洗手了,不然会弄得到处都是。”结果是我帮他洗了手。本来他想自己洗手,他有能力自己洗,我却通过语言及行为打碎了孩子想自己洗手的意图。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孩子却因此受挫。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一次做不好没关系,可以让他不断尝试,给他更多的信心,他会自己做的很好。我和正正出去玩滑梯,我经常会提醒他:“在小朋友后面排队。”“不要碰到别的小朋友”“小心,危险”“等小朋友滑下去再滑”“咱们去玩个别的吧”经常说类似的话,怕他受伤也希望他遵守规则,不放心孩子。看完书才觉得这是一种过度保护孩子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总是以我为中心,要让他按我说的去做,处处拦着孩子,让他内心变得胆小。生活中一定会发生各种情况,孩子要学习怎样去自己面对各种困难。孩子们更需要自由和空间,而我们做的只是默默的陪伴,在必要的情况保护和指导,而不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

  有时候和孩子说“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吃东西前要洗手,你怎么还记不住呢?”每次这样说下次还这个样,这是我们身边普遍存在的现象。他违反了规定,但是引起了妈妈的关注。这时候我们也许不应该用语言去应对而是应该用行动。不强迫孩子改变而是决定自己的行为。我可以说:“如果不洗手,我就不和你一起吃饭。”然后离开餐桌。如果再不洗手,我们不需要说话,只要行动就可以了。如果多说话必然争执起来,最后如果孩子哭了,我们就掉进了孩子的圈套。所以想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就先改变我们自己的行为。

  以上只是比较典型的,其实还有好多好多事例。读过此书,真的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也学到很多应对问题的方法。日后可以加以借鉴和运用,这本书真正体现了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和善而坚定,不惩罚、不骄纵,平等尊重。还有我平时也不太会鼓励孩子,本书中也有教我们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赞美。总之,以后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在最后我想借用本书的一些我认为的经典的话与大家分享。

  1、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

  2、生活,只有当下的时刻。如果我们在当下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就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迈进;

  3、当你读这本书时,你可能会发现有些问题很有道理;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犯了和书中父母类似的错误。如果我们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无法学习和进步。

  4、每天改善一点点,加在一起,就会大大增加生活的乐趣。

  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还有更多经典的,希望大家有时间也看一看这本书,肯定会受益匪浅。我想以后我也会改善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和孩子一起面对更多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和义务,给他们创造愉快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挑战》读后感3

  结束完春节热闹的走亲访友,一切都将步入正轨,包括我的阅读时间。

  很庆幸,遇上这样一群妈妈,总在不断地互相提醒要坚持学习,彼此成为了彼此的动力。上班伊始,《孩子·挑战》读书会举行了简单而热烈的总结会,提醒我,该适当的总结一下。因为仅通读一遍,故而体会还不一定足够深刻、通透。

  这是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育儿书籍,以众多浅显又实用的实例告诉我们身为父母者的努力方向。

  整本书触动我的话语有很多,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妈妈退后一步,和孩子保持一段距离,伸出手在孩子差一点能够到的地方。这样,妈妈鼓励了孩子,也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空间。这也适合孩子生活的其他内容,我们向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给孩子鼓励,但不插手。”这是一幅极生动的画面。

  我一直主张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大胆放手地让她去尝试,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予她都是宝贵的体验,也是她宝贵的自我认知的过程。我们只需在她身后适当归整好就可以,虽然会疲累些,但这与她成长相比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因为,世上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别离。我们身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日渐日近的别离:孩子们终将离开我们的怀抱与呵护去向TA的新天地,TA以何种姿态、以何种信念迈向TA的新世界,全在于我们的引导。

  一直以来,我自身的成长都是顺利而又温和的,周围亲友给予我的都是和善与阳光。就算是到后来遭受了失去第一个宝宝的刻苦铭心的'痛苦,在拼死走出那段阴霾之后,也依然不能磨灭我对这世界的热情与喜爱。整个过程,父母以他们的方式给予了我最长情的鼓励与支持,没有讨论,没有深究,更没有责备,只是给予了我沉默、深长地陪伴,陪我走过重创、自责、平复继而能平静回望的整个过程。(困难时,有次提出想去书店看书,进去后,以为母亲会在周围的闹市逛逛,但当我看了两个多小时,出来后,却发现她依然站在书店的檐下等我。当看到她沉默望着街心的身影,让我幡然醒悟,就算是为了她的等待,我也一定要迈过去!)

  父母给了我时间让我能思考,给了我空间让我能平复,给了我无异于最大支持的沉默的守护、鼓励、支持,这就是战胜困难的勇气的来源。

  切身的体验,让我悟明白:勇气,需要最长情的鼓励。

  孩子在体验过程中,我们总喜欢以大人的角度去衡量、审视、判断,穿反鞋子、打翻东西、弄脏衣服,我们习惯斥责、批评甚至责打,殊不知,渐渐地,我们也打碎了孩子想通过发展自我能力而为自己定位的意图。我们给予他们的讯息是他们太弱小,不断地匡限,让孩子受挫、气馁。

  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有直面不足的勇气,生活一定会有挫折、伤害和打击,孩子必须在生活的微小中去体验、感受、战胜它,我们必须保护并鼓励孩子保持这种勇气。“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相信并肯定孩子,适时给予孩子鼓励和勇气——面对、承受并修正错误(失败或挫折)的勇气,帮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是身为父母应该学习的必修课。

  我们做不到一辈子保护孩子,于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训练和培养孩子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尊重孩子,包括孩子有权利学习如何面对、克服困难。我们应当信任孩子具备这种能力,我们应当也必须有意识地退后,让孩子去经历、去成长,并随时准备好,在他无法解决时给予帮助,渐渐地,培养出孩子的满足感、成就感。

  做妈妈,做家长,是一个修行的过程。不断地去发现问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以致真正化解问题,不断对自己进行否定,在摸索中学习与宝宝牵手前行。让我们在前行中不断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我是,宝宝亦是。

《孩子:挑战》读后感4

  感谢同学推荐给我这本书,孩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挑战,也让我们修炼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有时候我们会害怕,怕对孩子管理太严格阻碍了孩子的手脚,又怕太放纵孩子养成坏的毛病。但我们更怕的是因为自己的无知,而不懂孩子,不懂得该怎样爱孩子。所以最需要受教育的其实是为人父母,只有这样才能更懂得孩子,去见证他成长的神圣和充盈。

  书中每一章节里都有一些真实鲜活的人物事例。孩子与家长之间发生的故事,细节动作语言都是真实生活的反映,很贴切很生动。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事例进行详细的的分析讲解,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我们做法有指导作用。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但是孩子们之间又有很多共性的东西。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如何更好的给予孩子爱和自由,是我们家长的必修之课,也是不断追求学习的目标。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我们家长面对的永恒挑战。

  文章中的很多事例有我们和孩子的影子,也是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妈妈要求小力先写完作业再吃饭,而奶奶却总怕孩子饿着,一会给小力送个苹果,一会给送块饼干,一会又端杯水放在桌上,小力是一边吃一边喝,就是没心写作业。看到这种情况,小力妈妈非常生气,怪奶奶只知道娇惯孩子。

  很多年轻的父母因为自己工作的原因把孩子交给祖父母带着,但又不认同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于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经常和祖父母发生冲突,破坏了家庭的和谐。祖父母喜欢孙子,他们有特殊的地位,可以只宠爱而不用担负太多教养的责任,若是爸爸或者妈妈被祖父母的溺爱所困扰,智能说明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

  每天早晨起床,小易和妈妈总要经历一场战争,三番五次的喊都喊不起来,快要迟到时,小易才在妈妈的拉扯下穿上衣服,急匆匆的送去学校,迟到是经常的事情,小易回家便和妈妈闹:“都是妈妈的错误,我又迟到了。”第二天早上,同样的剧目还是上演。

  其实妈妈只要给孩子一个闹钟,告诉孩子不再负责叫他起床和准时送他去学校,因为是他去上学,而不是妈妈上学。妈妈不在催促孩子,放手尊重孩子,如果他们拖延或者迟到也不介意,我们只管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该起床起床,该上班上班。孩子其实比我们想的要聪明,他们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读后感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只是多想一些,然后那个合理的自然结果就出现了,我们只需要问自己:“如果我不插手,会发生什么?”迟到了,自然有老师惩罚,不吃饭,自然会饿肚子。

  吃晚饭时,小明边吃边玩,妈妈总怕孩子饿着,追着喂饭,其实孩子不吃饭或许是真的不饿,或许是想得到父母的关注,不吃就不吃好了,一顿饭不吃不会饿坏孩子的.。但是要记住,两顿饭之间是不允许吃东西的,这样下次在吃饭时,小明就知道要好好吃饭。

  吃东西以维持生命,这是人类的本能。当孩子吃饭出了问题,一定是父母的方式出来问题,吃东西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不用企图用说教来说服孩子吃饭,不用管孩子这些闲事。孩子可以选择吃或者不吃,他可能饿或者不饿,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承担这些后果。

  这只是比较典型的,其实还有好多好多事例,这本书真正体现的理念是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要:和善而坚定,不惩罚、不骄纵,平等尊重。

  分享几句经典:

  1.我们要的是进步,而不是完美;

  2.生活,只有当下的时刻。如果我们在当下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就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迈进;

  3.每天改善一点点,加在一起,就会大大增加生活的乐趣

【《孩子:挑战》读后感】相关文章:

《孩子:挑战》读后感(精选7篇)04-06

挑战的作文03-16

挑战自我的作文01-19

拼搏与挑战作文09-08

爱上挑战作文08-23

挑战话题作文11-15

挑战攀岩作文11-01

挑战天都峰作文02-27

直面挑战作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