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你好李焕英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
很少写影评,也不太习惯用好或不好形容一部电影。关于《你好,李焕英》,我能想出的评语只有四个字,发人深省。
不知从何时起,国内喜剧人开始推崇并奉行喜剧即悲剧的理念,无论是春晚还是欢乐喜剧人,每一句包袱的背后都有一双无形的手,试图突破观众的心理防线,套取观众朴素无华的眼泪。
让观众笑,不再是喜剧人的目的。让观众哭,才是喜剧人的本事。
小品版《你好,李焕英》成功地轰炸了观众的泪腺,于是,电影版《你好,李焕英》来了。
作为不是导演科班出身的贾玲导演处女作,在某种角度上她重复了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创作思路。即不去讲述太过复杂的故事,单刀直入去探讨人性,在细节处理上尽可能多的达到与观众共情的目的。
唯一不同的是,赵薇讲述了相对小众的俊男美女的爱情,而贾玲选择了所有人都必然经历的亲情。而亲情,注定比爱情更复杂,更纠结,因为,它是一生的牵绊。
电影中,贾玲本色出演,饰演失去母亲的自己。张小斐饰演年轻的李焕英。大概是情节起承转合恰到好处,两人饰演母女竟不让人过分出戏,反而让一向挑剔的我,相信了他们塑造的人物。
这是剧本的成功,也是演员的成功。
影片大半部分,都竭尽全力让影片符合贺岁档的调性。轻松,幽默,甚至带点隔靴搔痒的小俏皮。可惜,这个题材太过沉重,蜻蜓点水的搞笑成效甚微,电影院里偶然出现的笑声都散发出跟笑的尴尬。
观众笑不出来的根源,在于小品版《你好,李焕英》已经告知了悲惨的结局。预先知道结局的人,没办法过多关注过程的搞笑。
大家目的明确,都为结局而来,甚至是为受教育而来。毕竟,每一个现代人,都在或多或少的经历亲情的缺失。
贾玲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感人情节处更加浓墨重彩。影片最出彩的部分,也刚好集中在了后半段感人之时。
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贾玲一边跑,一边放声大哭,脑海中往事浮现,每一件往事都仿佛也曾发生在你我身上。
原来,张小斐饰演的李焕英早就知道贾玲穿越而来,是为了让自己高兴,她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配合自己的孩子。
虚拟情境下描画的母爱,不再如电影开篇那般冷静和克制,需要条件和场景,它变得如父爱一般沉稳而宁静,无时不在,润物无声。
这样的母爱,我们都向往,却也深知没有一个现实中的父母,能真的在竞争残酷的当下,任凭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就好。
明知不存在,却为不存在的情感掉下眼泪,这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原来每一个歇斯底里的妈妈都不是天生的,她们也曾怀抱着让我们快乐就好的梦想。
这份初心,最是动人。
母爱的画面穿插,让人感动不已。其中,最让我感伤的场景,当属李焕英送贾玲上车的那一幕。它生活化到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都洋溢着地气的光芒。
它不再是矫揉造作的语言游戏,它因真实而真诚。尤其是当售票员问李焕英为啥不坐车了,李焕英为了面子说的那句还有事没办完呢。
冰天雪地,她本无事可做。她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省钱供贾玲上学。
那一刻,我相信,很多人都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我也是。
我上大学的那一年,因为要赶上午八点的火车。而我们村,距离市里火车站要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所以,我每次返校都要坐凌晨四点四十的班车。冬天的凌晨四点,妈妈拉着我的手,走十几分钟的路,在路口等车,有时一等就是二十分钟。
那时,妈妈没有羽绒服,我看到她在打哆嗦,却还问我冷不冷。车来了,我坐上车,温暖袭来,我的妈妈要自己走回家。
我多想有辆车送她一程,电动车也行,可惜没有。我多想看着她的背影,可惜天太黑,我什么都看不见。我多想好好说一声再见,可惜司机总是用一脚油门结束我所有想说的话。
那四年大学生涯的凌晨四点,每一次妈妈把我送上车的下一秒,我都靠着车窗流着眼泪,在心里对自己说快点工作快点赚钱,快点回报妈妈。
可惜,社会不如我想象中那般美好,说来惭愧,直到现在,别说敞篷汽车,就连普通汽车我也没能送给我的妈妈。
所以,电影最后一幕,贾玲来着敞篷汽车,试图表达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我哭得最是惨烈。
我的妈妈62岁了,身体不算健康,高血压脑血栓,一身病痛仍在为子女操劳。她是最最平凡的母亲,她从未见过敞篷汽车。当我问她时,她说敞篷汽车和咱家三马车差不多呗,下雨了也得挨浇。
你要问我看完电影最悲哀的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最悲哀的是,我们的母亲是李焕英,而我们大多数都不是贾玲。
这算悲哀吗?我觉得算。如何打破这种悲哀,在父母有生之年更努力才可以。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2
今天独自去看完《你好,李焕英》,催泪又搞笑。
像我这样泪点低的人。开场没几分钟就直接戳中了泪点,不是简单的挤出几滴眼泪是几度飙泪。
之所有会有那么深的感触,应该是勾起了了儿时的记忆,产生了共鸣。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也已经是中年妇女的形象,记忆里的妈妈开朗中带了几分羞涩,为人爽朗大方对自己却是无比小气,在看到电影中中年李焕英送贾玲上省城读书时,为了让女儿放心买了票上了公交车,目送孩子乘坐的车离开后又退票下车,虽然影片里并没有交代原因,但是观影的我们心里都清楚,“她”是为了省钱,又为了让女儿放心,所以才假装上车。(我们父母的年代几乎都经历了物资匮乏,相信在每一个家庭里都能找到这样的母亲,年轻时常常省吃俭用,为了孩子却常常亏待自己。
现在我的母亲年纪大了也常常是默契的报喜不报忧,和我们在她面前的呈现一样,每次打电话或者见面,父母常常说的一句话:“你好,我们就好”。有时候身在其中,虽然心里明白他们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对我们表达爱,但并不能完全体会他们的那份深情,我常常反驳道:是你们好,我才好呀。看到李焕英在雪里踩出深浅不一的脚印,离开时蹒跚的背影时,就有点泪崩。
本来以为剧情到了贾玲快要离开81年时,整部影片就快结束了,哪知道剧情反转,妈妈早贾玲之前就已经穿越到年轻时代,为了达成贾玲“让母亲高兴”的心愿,所以一直没有说破,当贾玲从天而降,马上要摔到在地上时,年轻的李焕英奋不顾身地冲上前用身体接住壮硕的贾玲是,嘴里念着:“我的宝呀!”
随着作为孩子的我们一天天长大,年龄一岁一岁的增长,父母呢,就像老母鸡护着小鸡仔一样的,即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已经羽翼渐丰,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了,但是他们依然还是会用残破凋敝的翅膀来保护我们,这也是老人家们常说的,无论孩子长到多大,在他们眼里依然还是孩子。
听多了唠叨,也就听烦了,那有时候作为孩子的我们就会自作聪明,觉得他们的思想跟不上时代,觉得他们根本不懂我们现在在想什么,对他们所说的话也就没有那么在意了。
现在回头想想,经历艰难的这几年,其实看的最明白、最透彻的莫过于他们,只是他们不说而已,我们以为用我们认为的方式在回报他们就是在对他们好,其实在他们眼里,只要孩子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就是最好的回报。(写到这里鼻子又忍不住发酸,眼睛里泛起了泪光。)
剧情放到了“李焕英”快要离开人世间时的那一幕,贾玲半趴在病床上紧握着妈妈的手,“李焕英”对贾玲说:“只希望你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这句话贯穿了整部剧,里面有多个镜头都有妈妈对孩子说了这句话。我相信全天下的母亲都会对孩子说“这句话”,当然,我的父母也没少说,看完这部剧下楼,蹲在了影城的一个墙角,就给妈妈拨通了电话,接电话,这通电话打了25分零29秒。妈妈说的最多的就是那句:“我最希望的是你们一家人团团结结,你健健康康。”
在生活中有时候一忙起来,或是自己陷在生活的泥潭中,给家里人拨通电话,都是忙里偷闲挤出来的,有时候还边吃零食边打电话,边刷牙洗脸边打电话,对电话那头的唠唠叨叨,还经常会有些不耐烦,我是常常抢话头的那个人,当听到母亲又在回忆陈年往事或者絮絮叨叨的教我做人的道理,我就会打断她,心里会觉得你知道的未必有我多,你说的我都知道。
今天的这通电话,我只是静静的聆听,因为此刻发现跟她打电话是最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怕她听出自己略带哭音的声音。听着她絮絮叨叨和我说:要多帮助别人,特别是那些有难的、需要帮助的、别人看不起的.人,因为我就是那样过来的”。
两年前经历生死那一次之后,我的爸爸妈妈说的最多的就是我的健康最重要,其他的什么都不要管。但是出来那么多年对自己逼迫惯了,常常也会因为生活而焦虑,常常也会陷入证明和惯性努力当中,有时候因为身体状态稍差一点,或者别的原因也会陷入一些混乱,我就会自我救赎,去看一部电影,或者放下所有的事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
此时此刻我的内心,开始真正愿意放下一些外在的虚张声势,就做当下力所能及的事,不逼着自己要成为什么样子才值得,拥有现在一切美好的生活。因为只有我健康快乐,爸爸妈妈才会真正安心,无论我是否有成就,有外在丰盛的物质条件,爸爸妈妈是无条件爱我,“我是值得被爱的”。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3
贾玲一看就特别喜庆,笑眯眯的。平时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很讨人嫌。贾玲姐说筹备电影太累了反弹了,能看得出比以前胖好多,就希望这段时间能好好休息休息,注意健康。贾玲以前瘦的时候太像电视台女主持人,端庄大方,俩酒窝特讨喜,长的很符合中国人眼里有福相的标准。只看到了表面,一看就是只会说好的人,然后又活了过来,这才有的喜剧天赋吧。早些年的名模,之前和贾玲沙溢一起参加过央视的一个节目喜乐街,是常驻。
后来又和贾玲一起参加湖南的百变大咖秀。挺喜欢贾玲的。喜乐街她和沙溢表现简直绝了,笑得死去活来,感觉这个女孩真的反应超快。不过她能不能再减减肥,微胖还是挺可爱的,现在有点过胖了,某些角度看着确实显老,还有大碗这两年趋向于沉寂其实也正常,像麻花更是这样,沈腾除了春晚已经基本不再演小品了。
其实也不需要太担心,毕竟我相信玲姐的眼光。很喜欢贾玲本人的综艺表现,但希望她先拿出不抄袭又能真正称为喜剧的作品再论地位,她唯一的代表作你好李焕英胜在泪点而不是笑点。挺心疼贾玲,明明是好心做这么个举动,被别人逼出这么个借口,贾仙女那么可爱,为啥老是把她塑造成倒贴的形象。玲姐真的是超级好的人,节目好几次帮晓彤挡,然后又各种带嘉宾。她真的值得所有最好的。
贾玲这种永远是把观众放在第一位吧,给观众带来快乐是她脑子里的第一想法吧。自身的感受委屈什么的,私下消化就好了。跳舞真的超级棒,满满自信,不怯场,有气场,身材好又怎样,那也抵不过强大的人格魅力和令人羡慕的自信感。当初是因为她的酷口相声开始喜欢她,那时她还不胖,期待了好多年她跟老白再说相声,虽然知道已经不太可能了。人就是越得到反馈才越有自信,想起来面试的时候。
面试官如果绷着脸就会让人很慌,面露笑意才会让被面试者情绪更稳定。贾玲几次扑沈腾怀里感觉就是妹妹跟大哥的感情,换成她扑我老公我肯定在旁边姨母笑,但别的女人不行。不是说贾玲不好看胖不怕她勾引男人,而是贾玲横看竖看她就不是这种人。玛丽和沈腾合作她俩有感情,贾玲和沈腾合作她俩有感情,其实男女演员合作就是演员,自多就是关系好一点,不见得有更多的情况,现在观众特别爱过度解读男女演员的合作关系。
让演员不能正常发挥,处处小心。最有力的证据,有一期贾玲和沙溢演的那个小品,上来搭戏的微胖的男演员据说是贾玲的老公,她老公和她一直有合作,老公就在现场呢,大家真的想多了。这种现象在第四五期挺明显的,主要是对方队伍也没有能和滕玲呼应的嘉宾,就真的确实很迷茫无助的感觉。但是感觉第六期开始俩人逐渐开始适应了,专注于游戏本身找创造笑点。
截止第七期,周深的`低笑点捧场和潘老师的大胆表现已经让他们打开任督二脉的感觉,个人觉得之后会逐渐变好。辛苦了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不什么自在的,他们每次都能给观众带来欢乐。有些人就是喜欢挑刺,喜剧人给你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为什么就不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最近有烦心事,或是自己厌倦了那些,又或者那些不是你喜欢的东西,每个人喜欢的东西都有所不同,他们不能满足于每个人,是他们不自在还是你不自在。
我看了这么久王牌,从没看出来贾玲和沈腾有什么超越朋友的感觉,不知道网友都是咋脑补出来的,我就算是脑补这这句话再看,也没看出来。怎么看就是小妹妹的感觉,很自然的朋友啊,亲情什么的。贾玲喜欢沈腾真的扯上天了,我倒是觉得好几期都很好笑,刚播的那期,郑爽作弊被抓的那期。感觉还是嘉宾人数不够吧,两期都能看到同样的人有点奇怪,每次结局都煽情不喜欢。喜欢看沈腾和贾玲,从来没觉得他们谁喜欢谁,一直觉得他们是非常有默契并相互信任的搭档,这节目如果没了他俩基本没有看头了,贾玲就是开心果,做开心果付出的努力得很多,不是谁都能当开心果的。
一场车祸唤醒了她深处的柔情,一滴泪水冲刷了她内的不解。
这小品,融了悲剧,亦融了社会各象,还融了爱与温情,不乏遗憾。双开门的冰箱,崭新的绿皮大衣,都只能成为贾玲永远的回忆,对母亲的回忆。
贾母因车祸离世后,贾玲一些原本被封存的记忆,逐渐被想起。儿时的玲儿遇到了“危险”——玩具被抢,她的母亲李焕英便挺身保护女儿,并带她去看电影。如水般,母亲的爱悄无声息地蔓延着,浸润了我的双眼。这袋母爱,多么宝贵而珍重,值得贾玲珍惜。为了让女儿开心,贾母奉献着,倾尽了她的所有去爱这个女孩。
今有贾母爱女,古有岳母刺字。
床前,岳飞向母禀报了自己将要上战场,为国杀敌的消息。岳母嘴角掠过一丝温暖的微笑,她爱子,也爱子的国家,亦愿子为国家献力。岳母这袋母爱,倾注在岳飞背上“精忠报国”几个大字上,带着血的红字,是岳飞受到的母爱。
中有贾母爱女,外有母疼女孝。
海伦·凯勒自幼失明,狂燥不安的她在家里摔打吵闹,哭笑无法自控。她的母亲温柔地按摩着她的头发,她爱女,亦愿女能抛掉枷锁,重新拥抱生活。海伦母亲这袋母爱,倾注在请来沙莉文老师上。开朗活泼的沙莉文,是海伦受到的母亲。
今有贾母爱女,古有孟母三迁。
孟子聪明颖慧,却不分是非美丑,样样模仿。孟母焦虑地皱起眉头,她爱子,亦愿子能学有所成。孟母搬离屠场,搬离墓地,她这袋母爱,倾注在学校旁边的家里。散发书卷气的学堂,是孟子受到的母爱。
似水的母爱,潺潺流淌,汩汩成溪,但应有鱼虾在其中玩乐,这汪水才富有了生机。趁早,来得及孝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别再等,这袋母爱来之不易。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4
我们有同一个母亲,她叫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
看完《你好,李焕英》之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可能我们随随便便念出来的这一句话,对于那些痛失亲人的人心中,是一段浸满泪水和痛苦的回忆。这永远是最动人的命题。
电影开始,来了一个穿越,贾玲一下子穿越到1981年,见到了化工厂职工,自己的母亲——当年年轻漂亮的李焕英,于是,每天形影不离,行走在她的身边,帮助李焕英买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谋划促成了排球比赛,制造机会撮合李焕英与沈光林,看电影没买对座位的失误,出去划船滑稽的落水,还有为了让李焕英高兴,和沈光林上台演节目……
回忆整个情节,自己看到的和网络评价的根本不一样啊!我仔细思考,慢慢琢磨——这些安排,都是符合故事情节的!
电影选材于贾玲自身真实的生活经历。大一入校一个月,不幸消息传来。母亲跟随父亲去通通稻草,因为稻草堆得高,母亲从翻斗车上摔下来不幸离世。贾玲本人是一个从小不让妈妈省心的女孩儿,“没有做过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妈妈走了,生前好多美好的愿望都没有实现,就与自己阴阳两隔了。
为了了却自己的心愿,弥补自己心灵的遗憾,穿越到妈妈年轻的时代,正像贾玲自己所言,记忆中的妈妈就是一个中年妇女,不曾看到妈妈漂亮的容颜,穿越到妈妈花季年华,找到一切机会,拼尽全力帮助妈妈,做让妈妈开心的事,甚至想帮助妈妈找个富二代,过上好日子,不再那样辛苦。
这样思考着,慢慢就入戏了,看着看着,就戳到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感动了,泪目了。那一个一个细节,让人感受到人间母女真情,一个平凡母亲的伟大形象不禁鲜活起来了——
那是一个多么辛苦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孩子长大;那是一个多么节俭的妈妈,严冬腊月送孩子上学,自己舍不得坐车,等孩子走后,谎称没办完事退票,独自行走在大雪纷飞的大道上;那是一个多么坚强智慧的妈妈,孩子不优秀也好,没给争回面子其实没啥,只要健康快乐,就是妈妈手心里的宝!
剧中贾玲反复重复的那一句,“妈妈,我让你高兴了吗?”那是在询问母亲,也是在询问她自己。
我用这个问题问我自己,我让我的母亲高兴了吗?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是有时候高兴,有时候生气吧!
读书的时候,学习成绩不好,我母亲应该是生气的吧!但她从来不说我一句重话!但是到了高三,自己好像一下子懂事了,竟然专心了起来,每天晚上都是两点钟睡觉,早上五点半起床,这样的我,可能自己也没有见过吧!正是凭着我的.努力,我考上了一个专科学校,母亲很高兴,家人们都在商量,要不要复读,可是,母亲不忍心看我这么辛苦,这么累,专科都去吧!三年转瞬即逝,转眼,我又该找工作了,经过自己的努力,我顺利考进了一间中学当老师。当我取得了一些成绩时,母亲跟着我高兴,当我失落时,母亲也跟着伤心,担忧。
这么多年来,母亲一直担心着我,担心我的身体,担心我的工作,担心我的女儿,担心我的家庭……
还记得前不久,我准备参加区级教师招考,因为要好好准备复习考试,母亲每天都把我的女儿照顾好,还不能影响我,每天我都复习到很晚,母亲很心疼,她说:“幺儿,不要给自己这么大的压力,尽力就好!只要你健康快乐就好!”这不正好和电影中贾玲和李焕英对话中的一样吗?——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是妈手中的宝!
想到这儿,泪水慢慢滑落,原来,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啊!
我也是一位母亲,但是我对自己孩子的爱,远不及李焕英对贾玲,当然更不及我的母亲对我。
今天,正好有这个机会,我想对母亲说一声:“母亲,谢谢您!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让您高兴!”我也想对我的小棉袄说一声:“宝贝,只要你健康平安快乐,你永远是妈妈手心里的宝!”
当穿越回到现实,忽然想起来妈妈已经昏迷不醒,哭着喊着奔跑着,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声音,滴落在每个人的心上。找不到妈妈了,空荡荡的屋里,只留下孤零零的自己,尽管开着车风风光光游走,身旁变成了空空的位置。带给我的是直戳内心的伤痛: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部电影带给的感受不是用一篇文章就能说出来的,它告诉每一个母亲,教育孩子要给孩子以爱与鼓励,要耐心守候,静待花开。告诫子女,要善待亲人,抽时间要多陪陪家人,因为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千万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同时,作为一名老师,我领悟到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多给孩子一点关心,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给孩子一些宽容,相信他们,总有一天会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5
吃过饭后,一家人也一起到了电影院买了电影票。
开始的搞笑很真实,却好像没有期待中的那么夸张。
我想,看电影很多时候是需要氛围的。
有些场景其实并没有那么搞笑,电影院里笑声响起,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笑,这就是一种氛围。
晓玲的哭戏很有感染力,哇哇大哭,就像是一个孩子,哭得一点也不做作。没有悲痛欲绝,没有歇斯底里,却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人的共鸣。
李焕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的温柔。
无论在什么时候,她都是温柔的。
在女儿考上大学的时候,她很高兴,可是那大笑却不失温柔。
在得知女儿录取通知书作假的时候,她并没有怒不可遏,还是温和地笑着,并没有责怪女儿的意思。
在女儿小时候叫唤她“李焕英”的时候,她没有生气,而是很自然地喊道:“叫什么呢,小王八蛋。”那是带着笑的,还是温柔的样子。
在女儿拉裤兜的时候,她没有谩骂,还说女儿聪明,早早就上学了,年龄比其他人小,拉裤兜也是自然的事情。
还有,她和女儿同时穿越到过去的时候,她都是温柔的。
晓玲从天而降,她一看是女儿,没有丝毫的犹豫便跑上前去接,那是最无私的爱,来不及权衡利弊,来不及顾及轻重。
看到女儿为了使她高兴做的各种努力,她配合女儿的同时,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本来她缝衣服的水平不高,直到女儿长大了,为了不让女儿嫌弃,她私底下苦练缝衣服裤子,渐渐地把手练巧了。
冷特看到李焕英为晓玲缝的裤子上的花纹,夸李焕英手巧。晓玲笑着解释小的时候母亲也不怎么会缝,是后来下苦功夫学的。讲到这里的晓玲意识到算时间的话此时的自己还没有出生。可是李焕英已经能缝好看的图案了。解释只有一种,李焕英也是和她一起穿越过来的。
她洞悉一切,缺默默地看着女儿表演,心里满是疼爱。
剧中有一个场景让人印象深刻;晓玲坐着大巴准备出去的时候,李焕英拿着热腾腾包子送给女儿趁热吃。外面下着大雪,晓玲不放心母亲,要她坐车回去。李焕英为了不让女儿担心,买了票给她看,在女儿离开后,又偷偷退了票,走在雪地里。
中国父母,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吧,自己省吃俭用,对子女却倾尽全力地去给予最好的。
只是时光不会倒流,人生无法重来,与其在离别之时后悔遗憾,不如把握当下,不负亲人,不负自己的心。
记得父亲说过,在他走后,不必哭泣,若是生前每一天都孝顺,走后又何须哭泣呢?人的一生,本来最终都要归于尘土,在生的时候珍惜每一份感情,不让其浑浑噩噩、匆匆忙忙来不及用心感受地去度过,那便是有意义的人生。
《你好,李焕英》这部作品着实让我心里一颤,这是贾玲缅怀妈妈的小品,前半部分搞笑情节让人笑出眼泪,到后来结尾的剧情大转弯,给观众制造惊喜的同时,让观众深切体会到这种“子欲养亲不在”的惋惜。
不知道贾玲在前面戏剧部分表演中,是怎样强撑着自己的情绪来表演的,真的是一位好演员。与此同时,我也深深感觉到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不容易,真的是把自己悲伤难过的一面来展现给观众,给观众们带来欢乐。
有的戏剧演员,家人在病房中与死神做着殊死搏斗,但是演员就是演员,还需要在舞台上完全融入自己的角色,把自己生活中的一面抛之脑后。
曾经我做过一年的微电影编剧,每天的工作就是不停得写啊写啊写,确认素材,然后写剧本,然后自己把自己的剧本推翻,然后重新写,重新推翻……循环循环没有次数限制得循环,直到剧本得到自己的认可,得到拍摄团队的认可。
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忙碌的一段时间,甚至比高考前的复习还要忙碌,每天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然后睡到12点,起床简单填饱肚子,又继续写。那段时间我没有时间回家,五一、十一的假期别人忙着在朋友圈里秀恩爱,晒家庭出游的照片,但是我就只能守在电脑前,一杯速溶咖啡,两杯速溶咖啡,三杯速溶咖啡……若干杯速溶咖啡是我每天的精神支柱。
再后来,我因为压力大,很快就是一脸的痘痘,满身的油脂,完全不是最初那个“才貌双全”的我了。后来,我妈妈坚决反对我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于是我就辞职了。
我能深刻体会作为一个喜剧演员的辛苦,自编自导自演,这样的过称有多煎熬很多人体会不到,一个作品诞生,但是观众们看到了没笑,不觉得有趣,那么为这个作品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成为了遗憾。
做编剧,难!
做一个喜剧编剧,更难!
希望我们大家在享受喜剧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多给他们一些尊重,他们真的是把自己所有青春都奉献给了这个舞台,奉献给了观众……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6
自从《夏洛特烦恼》之后,我觉得就没有什么值得看的喜剧电影。李焕英给了我惊喜。现在的喜剧电影大多都是披着喜剧的外衣,再说一些自己都不相信的假话,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搞笑,他们只是在演搞笑。演的小品已经不是为了让人开心,而是为了显示自己高级。
不管贾玲是不是第一次做导演,但是电影的笑点你会笑,哭点你会哭,而且不刻意,那就充满了感情。
这部片的母爱贯穿了始终,最重要的是这么简单的事我看到了最后才知道。
在最后的伏笔被翻出来的时候,我后悔没有带纸巾!
《你好,李焕英》到底是什么呢?
我觉得,是贾玲时至今日,最想圆的一个梦。
而和她一起圆梦的,张小斐、许君聪、何欢这些一路走来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师恩天大的冯巩老师,杨蕾、刘佳、丁嘉丽、王琳这些演艺界前辈,喜剧界各门各派云集捧场的同仁们,还有我们这些,在电影院里给出了欢笑和泪水、也跟着一起勾起了回忆的观众们。
电影《你好,李焕英》依然采用的穿越梗,但足见贾玲的用心。
在选角上,除了采用小品的一些经典原班人马,在贾玲母亲中年角色的选取上。扮演者和贾玲一样,都有梨涡。也算是一个小细节。确实很有母女像。尤其看到电影最后,贾玲母亲的照片,真的和选角还有几分相似。
另外在剧情上,前半部分还平淡一些,电影中间还是有很多搞笑的场面。全局围绕贾玲帮妈妈完成心愿,有不少好笑的地点。
很多观众评价说:谢谢贾玲的电影,故事讲得很好!虽然小品的味道有点多,但是整体故事还是讲得非常好的。
《你好,李焕英》之所以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其具有双重的表达含义——表面是在讲述亲情故事,而冰山之下则是对遗憾的探讨。亲情和遗憾,无疑都是每一个人成长里无法逃避的命题。
因为一次意外,晓玲的母亲李焕英遭遇不测,从某个角度来说,晓玲是“罪魁祸首”。再结合之前晓玲一直煎熬于未曾让母亲高兴过,这些都推动着晓玲去完成这一次“穿越”——她想去弥补遗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晓玲穿越回去,时间是1981年,但是自从去了哪里,晓玲却穿的却一直是她的年代的衣服,我觉得也许是一种暗示,这终究是晓玲的一场梦,又或者说是母亲为她打造的一个梦,梦醒了,母亲也就离开了。
还有一个细节是电影的最后,贾晓玲有出息了,开着红色的敞篷跑车载着母亲回家。看到红色敞篷跑车的时候我又忍不住了,因为电影的.开头,李焕英骑着自行车载着晓玲,晓玲说要给母亲换辆小轿车,不再骑这辆破自行车了,李焕英说那车开着太闷。说完二人便出了车祸。
所以电影结尾晓玲开的是红色的敞篷跑车。而且车里母亲穿着一身绿色大衣(因为玲姐的母亲曾经说自己的自己绿大衣“要是再绿一点就好了”),妆容看着就是过上了好的生活。可是这一切都是晓玲的想象,镜头一转,副驾驶的母亲已经消失了……
也可能是因为这是真实的故事(指贾玲姐的母亲确实离开了),又哭又笑,虽然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但是还是一部很好的电影。就像玲姐说的“我觉得,我把心掏出来给大家看了”。
看过最后反转之后,再回过头想想,张小斐的演技是真的很好。看小玲的眼神不仅是对妹妹,对一个好闺蜜,更有对女儿的无尽的疼爱。即使重生也毫不犹豫地选择接住女儿。我也认同,李焕英不会遗憾。
在贾玲的想象里,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妈妈,回顾了自己的人生,觉得这辈子过得真的很开心。所以才有电影后半段那句,看起来没有上下文的“你怎么就知道我这一辈子不幸福呢”。
从女性的视角,记录另一个平凡的女性的一生,这才是真女权。妈妈也曾经是一个小姑娘,即使从你有印象的时候开始,她就以一个中年女人的形象出现。
张小斐演的妈妈很有年代感,虽然和贾玲同年龄段但是不出戏,两个人配合很好
缺点的话也有:情节之间转折略微生硬,剧本打磨得不够细。由此又带来另一个问题,整个电影的节奏不是特别好。如果把节奏把握得更好,电影完全可以再上一个台阶。这个几乎是整部电影最大的问题。
整部电影留白的地方太少,贾玲想表达的多,又过于迫切把所有感受都给观众。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在于情感的真挚和浓度毫无疑问,哪怕你不喜欢这种风格我觉得认为这部电影用心了是没什么争议的,但同时给得太过直白,会让观众没有什么自我解读和感受的余地。
电影的拍摄顺序应该是顺拍。整体前半部分能感觉贾玲初做导演的青涩,后面体验要比前半部分好,更成熟。
这部电影是我期待已久的,我对原小品印象很好,加上对贾玲的喜爱和信任第一次不看口碑盲买票。
李焕英有一个很好的女儿,她用一部电影为母亲做了墓志铭,让这个世界知道有一个叫做李焕英的女子曾经来过。走出电影院的一刻,突然想到一首诗。
十年孤旅偶还家,童子窥帘母递茶。
却睹棠红心自怃,事亲不及一庭花。
面对日渐苍老的父母,我们应该多点耐心,多点关注。上帝不能无处不在,因此,他发明了母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至少,我们还有机会。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7
前几天上午,我们一家人到中影观看口碑和票房都很高的《你好,李焕英》,该片由贾玲执导,沈腾、贾玲、张小菲主演,请了一大波著名演员客串。讲了一个不够优秀的妈妈和一个不够优秀的女儿的故事。
这个故事,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因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社会晋升的通道虽然很多,但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往往以物质条件的改善为前提,而钱多钱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可见指标。
无论是打工,还是升学,做工作,成功的人比例还是少的,多数人是失败者的现实,让这个题材容易跑火。
故事梗概:贾晓玲从小不让妈妈李焕英省心,不管是小时玩耍还是上学考试成绩,以及高考,都是失败。而妈妈李焕英一直是宽容,并对自己孩子坚定信心。因为妈妈对孩子的要求一直是,健健康康快快乐乐。这个主题,一直贯穿着影片的始终,这也是妈妈这个隐忍的形象逐渐变得高大,光辉的主要原因。
事情的变化发生在,贾晓玲用中央戏剧学院的假录取通知书,骗她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那场升学宴。结果,却因为包玉梅与王琴的红包事件给拆穿了。即使如此,妈妈仍然选择隐忍与坚信。
在回家的路上,遭遇车祸,被送到医院治疗。贾晓玲追悔不已,撕心裂肺换不回已经重伤的妈妈。此时贾晓玲穿越到1981年,李焕英找对象那一年。想要她妈妈高兴,想要撮合李焕英与沈光林(厂长的儿子),哪怕这种结合会扼杀她出生的机会,她都义无返顾地做这件事情。帮李焕英买全厂第一台电视,让李焕英参加排球赛,帮李焕英改变结婚对象等等。可是,阴差阳错,她的妈妈最后还是选择了与暗中交往三年的贾文田结婚,并且有了她的出生和成长,仍然是一样爱她。
剧情到这里,已经很让人泪目,因为贾晓玲乞丐装的牛仔裤被李焕英补的非常可爱。让贾晓玲发现,结婚前的妈妈是不会补衣服的,是一个少女。于是,李焕英比她先穿越回1981年,并一直照顾她的感受,叠加了两辈子的爱,默默地奉献,只为她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一幕幕,一个个细节,让贾晓玲再次感受到作为李焕英女儿的温暖与骄傲。在这个人世间,除了相貌,财富,学历,等外在评价标准之外,还有一生托付的爱,最温暖人心。
这一出非常治愈的母女戏,看哭了无数80后,无数90后,而这些人,已经从儿子、女儿的身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身份,在影片中能找到很多共鸣。
影片给我们一个很深刻地思考,在物质丰富起来后的今天,未来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底还有哪些?爱、期待、陪伴,隐忍,影片尝试着给我们一个答案。我们内心也可以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
谢谢贾玲导演和敬业的演员们,帮我们重新梳理了我们内心的亲子关系,并告诉我们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什么是更重要的东西。
以上是情感诉求,接下来,就电影的构思与素材方面提出几点批评。
一、穿越得不合常理,为抖母女情深的包袱设计母女先后穿越。贾晓玲穿越到1981年胜利化工厂门前那个场景,看起来很像周星弛《功夫》里面的如来神掌那一幕。一堆落叶根本不足以抵消贾晓玲从那么高空砸下来的重力加速度,李焕英也只是受了点外伤。
二、排球比赛的设计有非常明显的周星弛《少林足球》的痕迹。只不过,这次是为了母女的情深。而少林足球是兄弟情深与师徒之谊。
三、影片虽然向拜金主义、成功至上提出挑战,但最后,贾晓玲开着大众桑塔纳敞蓬边行驶在风景如画的山路上,仍然给我们一个成功的符号:有钱,有闲,有派头。
四、剧中人设因为贾玲现实人设而变得很励志,但剧中看不出贾晓玲为自己事业,社会事业而奋斗的那种韧劲。让我们想起,“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
这可以让我们再把现实人生再思考一番。虽然,这40多年改革开放,有很多在竞争中的失败者,但也有整个中国整体进步带来无数的受益者。很多人虽然不算成功,但也算是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与建设者。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这部影片为什么这么叫好又叫座的原因了。
在未来,这种影片会越来越难找到观众,至少很难受到多数观众的`认同。因为,新世纪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的起点,对于国家、社会、家庭的感观,会发生巨大改变。他们更多追求自由发展,更多追求意义,而且价值观也更多元。他们的物质需求的起点与精神审美的起点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要再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影片,需要在设计上有痕迹但又要过渡自然,合情还要合理。同时,又能够满足多数人的审美需求。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想让一部电影尽善尽美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只能说,中国影视发展也体现着中国观众的审美水平与能力。毕竟票房一定程度上也检验着中国人的审美,因为有这么多人为之买单。
写这么多,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在思考,而是真心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用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一些。
本文写完之际,周星弛无厘头电影的黄金搭档吴孟达先生于20xx年2月27日在香港病逝的消息传来。让人无尽的感慨,人生短暂,活出自己已然不易,能够通过影视,活在无数观众心中更不易。
高中同学群里的不少同学都发出了感慨,我也写下了以下文字,以示敬意:
“达叔出场,就让人感到隐忍,踏实,压住星星的飘。那些无厘头的故事,曾经陪伴我们度过了年少轻狂。达叔一路走好!”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8
3月8日——女神节那天,单位组织看电影。体育老师张老师说自己看过了,就把票给我,我邀请老公和我一起看。一位看过电影的朋友给我说,他的女儿看电影的时候,哭了很多次。于是从单位出发的时候,我特意准备了一包抽纸。
下午6:20按时抵达电影院,找到位置,刚坐定屏幕就亮了。电影的开头场景是她和她妈妈一起开心地聊天,妈妈骑着自行车载着她,母女二人一起畅想贾晓玲有出息、有了钱之后的生活。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让这一切的美好瞬间戛然而止……
病房里贾晓玲守在她妈妈的病床边,妈妈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女儿心中的那份执着与期望让人动容。但最终,妈妈还是走了……这剧情一下子将我拉回到20xx年正月十七的早上!那天学校开学,凌晨四点,保姆阿姨打电话给我,说我妈妈突然不会说话了。我内心一惊,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赶到妈妈家。前前后后也就3分钟的时间,妈妈的情况愈加严重,她的眼神焦急而恐惧,我看了愈发心疼,眼泪止不住往下流……渐渐地,妈妈的左胳膊、左腿已经没有知觉,彻底动不了。那一刻,心痛、难过、委屈、恐惧渐渐包围了我,只感到心如刀绞般的疼痛与无力,在心里默默祈祷:上帝啊,我妈怎么就如此可怜呢,她已经瘦成这样,再半个身子动不了,那可怎么办啊!求求您,让她好起来吧!我不能失去她!
理智、有担当的哥哥擦干眼泪,迅速联系120,将妈妈送入市人民医院抢救。接下来在灵宝市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三天,妈妈依然昏迷不醒。焦急与不安中我们兄妹三人再度将昏迷不醒的妈妈转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抢救。我清楚的记得,那种似乎要失去妈妈的无力与无措感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亦如此时此刻屏幕上的贾晓玲!
影片的结尾,彩色画面与黑白画面相映,一边是乐呵呵坐车外出求学的贾晓玲,一边妈妈是为了省钱,自己步行走回去的背影。那一刻,我泪如泉涌,我的妈妈也是无数次心甘情愿、毫不保留地为我们买好吃的、好穿的,把我们的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目送我们远行。但她自己回去时却舍不得坐出租车,经常步行20分钟、30分钟……这一幕,形象地诠释了:龙应台的那一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也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的意境,更形象地诠释了华兹华斯的“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的内涵。这将是我们倾其一生也还不完、还不起的恩情!
闭眼细细回味,最经典的那句台词“我的孩子,我只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便在我的脑海久久回荡,不肯离去。是的父母对我们没有更多的要求,有的只是我们的健康、快乐及无条件的爱。清楚地记得,我们兄妹三人中,哥哥,得到父母的关爱、呵护最少。可能是妈妈想培养哥哥男子汉的气质及长兄为父的风范吧?妈妈对哥哥的`教育偏于严厉、苛责。后来,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妈妈总感觉内心亏欠我哥哥,看到哥哥目前的成就,妈妈总推塞一句话:“你哥哥能有今天的成就,全凭他努力,我年轻时没曾好好爱护过他。”但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我却真正享受着快乐与健康,幸福成长,也享用了妈妈全部的呵护与爱!
妈妈生病重那几年,我几乎把全部精力用到妈妈身上。细心的陪伴与照顾,使得妈妈很依赖信任我,就如同小时候我依赖信任她一般。生病久了,吃药、打针往往使她痛苦,有些时候她会很果断的拒绝吃饭、服药、打针,阿姨和哥哥、弟弟也常束手无策打电话向我求救,我立刻赶到病房,一边开玩笑安抚她的情绪,一边与她说说我的女儿和儿子的近况,告诉她我的儿子、女儿取得的成绩,她就会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笑起来。告诉她我碰到的教育难题,寻求她的帮助,她就会用不太连贯的语言地表达她的看法,帮我寻求育儿良策。我知道,她心疼她的女儿——我,她还想尽力帮我教育抚养我的一双儿女。于是她就会听话的去吃饭、喝药、打针。
妈妈在抢救室的19天里,每次探望妈妈,我都会和妈妈拍照,然后配上一句温情的鼓励的话。每天写的话都不一样,今天写的是:“陈仙荣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们永远爱您!”明天写的是:“妈妈我们爱您,希望你快快站起来!”后天写的是:“我最漂亮的妈妈,愿你永远开心快乐!”……妈妈认识字,看到这充满爱意与力量的文字,妈妈顽强的与病魔抗战。
可天不遂人愿,久病不起的妈妈最终还是败给了病魔,永久的离开了我们!但我相信,如果妈妈在天有灵,她一定能感受到我们对她的挂念与祝福:“愿天堂没有病痛,愿母亲如李焕英一样安息!”因为,我们都会好好的!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9
在拍摄《你好,李焕英》的时候,看到屏幕里的“妈妈”埋头割水稻,贾玲突然红了眼眶,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看见年轻时候的妈妈劳作的身影,那时的她也一直这么辛苦吧。可惜我再也不能和她相见了!
而当旁边的人问起时,贾玲只是笑着说了句“没事”。但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有关妈妈的岁月如同潮水般地喷涌而出……
1982年,贾玲出生于湖北襄阳的一个小山村,上面有一个大她5岁的姐姐,父母是当地化肥厂的工人,一家四口的生活比较清贫。
妈妈李焕英善良、活泼,会和闺蜜一起逃学,见到喜欢的人心里会小鹿乱撞。结婚以后她就把心思放到操持家庭上,过日子有点“抠”,不舍得花钱。
她舍不得买冰箱,总是吃快要化了的雪糕,就连丈夫想给她买“隔壁李婶儿的皮大衣”,她很喜欢却说“我不要”。
贾玲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一直有一个特别大的执念,就是不让两个女儿做家务,她妈妈觉得女孩做了家务以后,未来会去婆家一直做家务。
小时候贾玲和姐姐住一个房间,但是她不想和姐姐睡,经常跑到爸妈的房间睡着在爸爸和妈妈中间,然后向爸妈吹牛说:“我将来有钱了,这个必须得有,那个必须得有,买一个双门的大冰箱,给你们一人买一件皮大衣……”
但是,一个意外的发生,小时候吹过的牛再也无法完整兑现,成为贾玲一生的`遗憾。
20xx年,高中毕业后的贾玲来到北京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失败后她留在北京备考中央戏剧学院。
她用当服务员赚来的钱给父母各自买了一件皮大衣,给爸爸那件刚好合适,给妈妈的那件绿皮衣却小了一码。
20xx年,贾玲和姐姐贾丹同时考上了大学,姐姐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妹妹,选择了去工作。当时贾丹一个月只有800块工资,拿出500块支持妹妹读书。
女儿上学需要一大笔学费,贾玲的父母就利用周末的时间去割稻草补贴家用。
几个月后,贾玲前往北京报到,也带上那件绿皮衣去更换,让她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刚入学一个月,贾玲接到了姐姐打来的电话,说妈妈出了很严重的事,让她马上回来。
贾玲一下子蒙了,马上买了回家的火车票,她在拥挤的火车上到处找人借电话打回家了解情况,后来有一个好心人愿意借给她,贾玲跪下感谢。
她不敢直接打给姐姐,因为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从三哥口中获悉妈妈真的不在了,贾玲瞬间哭成泪人。在人来人往的车厢连接处,贾玲无助地一直在哭,她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
短短15个小时的车程,贾玲却感觉整整过了一年。
她心里一直以为妈妈只是不小心摔了一跤,却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下车就要去火葬场看妈妈最后一眼。
姐姐告诉她当时爸爸正在开拖拉机,离家还有五分钟的路程,妈妈怕两米多高的稻草会掉,于是坐在上面压着,一不小心掉下来摔到小脑就没了。
回家见着一夜白首的爸爸,看见那辆“肇事”的拖拉机,又想起妈妈,贾玲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妈妈生前一直想买的绿皮衣,贾玲已经换好码拿回来了,但是,没有机会穿上了……
成名后的贾玲给姐姐买了两套房子一辆车,给爸爸买了一套房子一辆车。
而最亲爱的妈妈,给她买个大房子也住不着了,妈妈一直想要一个冰箱,现在双门冰箱有了,妈妈却不在了。小时候躺在爸妈床上吹过的牛女儿有能力兑现了,但是属于妈妈的那一份却永远给不了……
为了缅怀妈妈,20xx年贾玲把母亲的故事改编成小品《你好,李焕英》,表演到最后,想到自己还没来得及分享自己的荣耀与成就,还没来得及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再也没有机会躺在妈妈怀里撒娇……贾玲放声大哭,不能自已。
姐姐看完小品后也哭得稀里哗啦,而当贾玲的爸爸看完小品后,在女儿面前故作轻松地调侃饰演他的演员太胖了,晚上自己偷偷哭了一晚上。他们一家人对贾玲妈妈的突然离世都不能释怀。
20xx年贾玲决定把母亲的故事搬上了大屏幕, 一方面想通过片子把她的妈妈李焕英介绍给大家认识,另一方面想用她的疼来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像她一样疼,她不希望大家也像她一样悔恨和遗憾。
虽然妈妈的想法很简单,女儿健康快乐就可以了,但是每一个子女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看到自己有出息那天,有能力给父母富足生活的时候。可贾玲事业有成了,却已经没有妈妈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
贾玲想通过电影告诉我们不要等到你想要表达那份爱的时候,接收的人已经不在了。
背井离乡与陪伴父母,这也是当代很多奋斗在大城市年轻人心中的痛。我们离开父母来到异地打拼,是为了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实现我们小时候吹过的牛:等我有钱了、等我有出息了、等我实现梦想了……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然而父母一天天老去,他们不一定等得起。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世事无常,行孝需趁早,最怕一转身已是一辈子的遗憾。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相关文章: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2-23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1-24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04-22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09-20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2-23
你好李焕英短片观后感02-28
电影《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1-05
电影你好李焕英观后感11-25
你好李焕英电影观后感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