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2-09-25 10:45: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我承担的精品课任务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再一次承担打磨精品课的任务,心还是戚戚焉,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此次精品课的打磨呢?我想做出不同的尝试。一节精品课的产生很多时候是一个科组或者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执教老师不断地去试教,听课老师不断评课,执教老师的不断修改教案等等。因为我校承担精品课的任务较重,如果,按照惯例不断地试教,不断地磨课,这会影响到科组其他老师的教学,所以,我想走一次完全属于自己的磨课之旅,与我一起磨课的老师就是在网络中上过这一节课的素未谋面的老师们。

  第一次试教。

  为准备第一次试教,我在网上搜了许多的关于《识字7》的课件和教案。我发现能搜到的教案及课件都有互相借鉴的痕迹。于是,我根据众多的教案,设计出了《识字7》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

  1、出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中的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识字环节,我采用了多种手法去促使学生牢记生字。有,找出形声字;找出几个字中的相同部件,认识偏旁“隹”;猜字谜、摘苹果、猴子过河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乐于识字。

  3、出示课文中涉及的动物图片,让学生看图读动物的名称,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巩固识字。

  4、学习课文,出示课文中的句子,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伙伴”、“翱翔”、“丛林”“嬉戏”等词语的意思。

  5、通过观看一组野生动物的可爱图片,初步引导学生理解“保护动物大事”。

  6、指导书写“丛、拍、牢、护”四个字。

  第一次试教完。整个教学流程显得很家常,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导入部分用《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的图片,固然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是,从教学效果来看,有一部分孩子会沉浸于那些图片的新奇,不能完全投入到学习当中。本课的形声字不多,让学生找形声字会有点流于形式。在游戏当中识字,游戏过多,识字环节显得拖沓。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形式单调,学生兴趣不浓。拍手游戏学生玩得不起劲,老师指导不够到位。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以上是我试教完后,给自己揪出来的不足之处。

  1 第二次试教。

  试教前的磨课。针对不足,我不断地去参考从网上搜到的资料,对所存在的问题实行逐个击破。就导入,网上就有猜动物谜语激趣导入、出示动物图片导入等,最后,考虑到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有猜字谜、看图片等环节,所以,我决定用开门见山的方式导入课题,直接点题,让学生一上课就走进课文。在第一次试教后,发现识字教学环节显得拖沓,所以,果断地把找形声字的环节删掉,也把摘苹果的游戏删掉,因为这一环节与猴子过河的游戏的效果重复。利用动物图片巩固生字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形式不够吸引。在这个环节,我参考了网上的教学用语和自己的加工创造,把这一环节变成了一起去欣赏动物们送来的礼物——动物们最美的一张照片,并逐一和它们打招呼——孔雀,孔雀,你好!从而实现识字巩固的全面参与和趣味性。就学生拍手游戏玩得不起劲的情况,我觉得问题在于教师的语言没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所以修改了这一环节的教学用语。为了使拍手的形式更多样,我创新式地想到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拍手读儿歌。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和学生拍手读儿歌。相信这样能提高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对于指导书写的字不够代表性的问题,我反复地观察了本课要求会写的八个字:丛、牢、拍、护、保、物、鸡、猫。最后,觉得牢、物、鸡、猫这四个字在精品课中指导书写,会比较能体现出磨课的精神。牢、物两个字有相同的部件“牛”字,但写法不一样。鸡、猫两字在本课中属于笔画较多、较难写好且是左右结构的两个字,需要给学生一个书写的归类指导。对于教学过程显得不精细,教师用语显得单调随意、教学过渡语生硬的问题,我采用了把自己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精心修改,努力向语言活泼、有吸引力、鼓动性等方向修改。经过不断地参考与修改及创新,我觉得所设计出来的教学流程是符合执教班级的学情并符合教学规律的。第二次的试教,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

  博采众长,实现自我成长。

  不敢说本次精品课的教学设计完全是原创的,其中很多的设计都是参考了网上的,但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众多教学设计中博采众长,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为了设计出符合本班学情的教案,我参考了十几篇网络上的教案。每看一篇教案,我觉得自己在与教案的设计者对话;同时还是一个评课的老师,在评判着教案的优劣;还是一个“采蜜者”在吸取教案中的精华,把适合本班学情的教 2 学环节或思想挑出来,为我所用。每看一篇教案就是一次磨课。最后得出的教学设计中的创新之处,有两点:一是设计与动物们打招呼的环节,这一环节很有趣地实现了巩固识字的全员参与性;二是教师和学生合作拍手读儿歌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和学生拍手读儿歌,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很高。在这个取舍与创新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适合才是最好的。很多教案都有一些出色的环节,看得人怦然心动,但是,如果不适合本班学情的,再棒的环节也不出彩,要懂得舍弃。在识字教学中要顾及全员参与性。识字教学一般会用到游戏教学法,很多时候,识字游戏都只能由一部分学生参加,兴趣昂然的也就只是一部分学生,这对一些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我尽量设计一些能让全体学生参与的游戏,比如本设计中的与动物们最美丽的照片打招呼的环节。要“精”就得磨。此次磨课,我把在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并且反复修改,尽量改得引人入胜。之前,一直不屑如此做法,觉得太造作了。但是,如此做下来的效果是,发现自己把教材吃得更透,在家常课中的教学用语也更丰富,在备课时更加自觉地去考虑学情,教学手段和方法也多起来,教学思路更开阔。我想,这就是自我的成长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对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这一课内容较简单,因此,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自己来处理相关问题。学生动手画相关句子,在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单靠单纯的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得到的,而是在学生入境入情、充分阅读、感悟的基础上,自悟出来的,有了语感读出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上,我让学生多方式朗读,目的是让学生读中感悟。

  在本节课上,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一个问题的设立要达到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能引起学生兴趣。改变了简单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互相释疑,合作释疑,培养他们勤思善问的习惯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要揭示当时的背景和形势。第二自然段叙述了红军战士们争着到茅坪去挑粮。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讲了朱德加入了挑粮的队伍,战士们怕他累着,藏了他的扁担,但他又连夜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参与当时的艰辛,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上逐步培养。教学这一课时,我通过“多读课文”的方法,引导孩子自己感悟。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成功之处

  1、讲授本课,我从题目入手,采用层层问题展开教学: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朱德为什么在扁担上刻了“朱德的扁担”?把难点一步步地剥离,一个一个突破。

  2、我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就让孩子们明白挑粮的不容易,尤其走山路,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让学生体会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了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不足之处

  1、在指导书写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而没有进行示范写,学生印象不够深刻,效果不好。

  2、由于文章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经历相差甚远,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学中没有把握好分寸,应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工具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这样教学起来就不会那么辛苦。因此,课前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四、改进措施

  “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当然,还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旨在通过发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让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一、教学效果:课文所记叙的故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甚远,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则成为课文的重难点。教学中,我把课文的重点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真正理解,作为革命领袖,要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风范。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你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图中的内容。”话音刚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语句、或自己组织语言。我继而又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作为革命领袖,为何要亲自和战士们一道呢?”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却大胆地回答道:“他想让战士们更有精神去打败敌人,所以自己亲自去,想和他们共同……”此时,他已经无法用言语表达心中的感受,或许是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词语来表达。我欣喜地送给他一个赞赏的笑容,其实能说出这样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给他“同甘共苦”一词,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来读懂的目光。再细读,品悟,从而加深了对“同甘共苦”一词的理解。

  二、成功之处:通过读图回答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积极、这年的鼓励,使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不足之处:本文的时代背景比较远了,学生在学习此类课文的时候,有一定的时代距离感,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上也有不容易把控的感觉。

  四、改进措施:课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绍了一些补充材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朱德的扁担》是一篇纪念抗战时期,赞扬人物品质的文章。为了让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十分重要,我首先进行了情景创设,然后层层推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时,我以读为基础,充分体现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在进行人文性熏陶的同时,我还特别注重引导孩子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理解重点词句,积累好的词句、进行说写训练,初步感受作者组织语言、运用词语的方法,促进由读到写的迁移,为他们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开学第一天,我的语文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们刚才进行了‘分组读字词,开火车读词语’活动。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幅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大家边看边想这一幅图我们可以用上书上的哪一个词语?”

  我用鼠标点开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学生一边惊叹于景色的秀美,一边思考着问题。片刻工夫,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放大其中一幅在备课时我认为是“层林尽染”的图片。杜宇笙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是景色宜人。”陈雅雯说:“我认为是金秋时节。”我当时想,糟了,学生的想法和我的初衷不相吻合,可转念一想,这不正说明了学生的思维角度、感受和成人不同吗?于是我又问学生:“你为什么会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一幅图片?”陈雅雯大声说:“因为秋天到了,树叶、草啊都黄了,这一幅图上的树叶都是黄色的,金也是指的黄色,所以我觉得是‘金秋时节’。”孙乾站起来说:“这一幅图还可以用‘层林尽染’来形容。大家看,这幅图上的树木、叶子、花的颜色都好像是给染过的。”看来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我终于松了一口气,对大家的发言给予了肯定。

  在另外几幅图的处理上,我重点点拨了“叠翠流金”这个词语,其他的几个词语;只要学生的感悟、体会是正确的就可以通过。最后我进行了拓展训练,把学生搜集的关于秋天的词语、诗歌、图片进行展示,培养学生收集词语的兴趣。

  【反思】

  “识字1”是三组关于秋天的四字词语。这些词语既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又描绘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但在备课时,我考虑到“层林尽染、叠翠流金、春华秋实”等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又不能给学生进行枯燥的讲解,于是就决定从网上下载几幅和课本上词语意思相近的图片,用找一找、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于是创设了这样一个让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图片的.情景,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理解、内化词语,进而理解词语的意思。但在实施中学生的反映是我始料未及的,也就是说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只是单纯地想到利用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有了这样一次深刻的体验,我才明白,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中时刻保持充足的“源头活水”;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尊重学生,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纳他们的各种声音。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插图、四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部分组成。插图中的卡片“包”、“火”、“艹”、“饣”、“氵”通过组合拼图具体地告诉学生,“包”字可以分别与四个偏旁组成新字。接着是一组“包”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书包、花苞、饱满、火炮、水泡,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儿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从该组形声字中选取的。这就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效果。

  尽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但这一课只有四个生字:包、饱、泡、吐,学习任务很轻,所以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进一步理解形声字的含义,我还补充了一连串带“包”的生字词语:胞(双胞胎)、雹(冰雹)、刨(刨子)、袍(白袍)、咆(咆哮)。虽然增加了学习内容,但学生学起来倒也是兴趣盎然,并没有加重学生的任何负担。下课后,有些会查字典的同学还意犹未尽,捧着字典欣喜地告诉我:“老师,还有鲍鱼的鲍。”“还有孢、疱……”这一课真是收获不浅,我不由得喜滋滋的。

  本课的一首儿歌浅显易懂,所描绘的的情景是:池塘中两枝荷花亭亭玉立,正咧着嘴笑,小金鱼在水下吐着泡泡。儿歌配有一幅情景图,充满诗情画意。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图想象,学生说得充满情趣。过了两天,我安排学生就这幅图画写了一篇短文。因为课上讲得十分清楚,而且时间间隔也不长,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没作什么辅导。在巡回检查过程中,我奇怪地发现:很多学生在写到“荷花苞”的“苞”时,大都用拼音替代。虽然,这个“苞”字不是田字格中要求书写的生字,只是要求认读的二类字,但课堂上却是分析得很详细的:“包”加上草字头,因为花苞是植物的花骨朵儿,与植物有关……居然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写,是课堂效率问题,还是学生大都遗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由得直皱眉头。快要下课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调查:“花苞的苞你会写吗?会写的就举手。”教室里的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咦,没几个不会写呀!“那你们写话的时候为什么写拼音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二类字,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恍然大悟,好一个“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不由得想起班中有这么一个同学:音乐老师向我反映,他接受能力特强,谱子唱过几遍就记住了,学起电子琴来比别人快多了。象棋老师夸他,这孩子反映特快,是块学棋的好料子。当然语文课上,我也发现,他想象非常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就是这么一个孩子,课外的识字量并不多,写话本上除了田字格中要求书写默写的字以外,其他没几个字会写的,一律用拼音替代。这大概就是受到“田字格中不要求写!”这一思想的束缚吧。

  新课标第一次提出了“快速识字,提前阅读”的理念,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要从原来的1250个提高到1800个,小学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其中四会字800---1000,二类字虽然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结合词句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和运用。但并不是说不许书写和运用,如果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书写,又有何不可呢?学习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苏教版第三册21课《水乡歌》中才学习“清”字,因为经常接触,在这之前,每个学生早已会写会用了,难道老师要强制学生:这个字还没学到,以后再写,现在不许写吗?再如:《识字4》就学了“偏”,只要教学生用“减一减”的'方法就认识了“扁”。有时作业中写到“小鸭子的扁嘴巴”,提醒学生别写拼音,写汉字,几次以后,学生对“扁” 字自然能达到“四会”的要求了。二年级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已经学习了一些识字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甚至掌握了一些汉字间架结构的书写规律,对于那些有能力会写会用的学生而言,应该以鼓励为主。

  提前阅读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想阅读,一个首要的前提是必须先学会识字。鲁迅先生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

  其实,班里那些不爱看书的同学,就是因为识字量少,看起拼音书籍来特别吃力。而识字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意注意、有意记忆的潜力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相反,那些识字量多的学生,特别爱看书,甚至对没有拼音的书籍都爱不释手,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多,分析字形的能力很强,接触过几次以后的生字在头脑中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积月累,他们的识字量就越来越大了。这些学生,他们的书写能力大大超出前者,老师还没教到的生字早就会灵活运用了。

  于是,在以后的作业中,我让学生明确:“简单容易的、会写的尽量用汉字;笔画较多、确实不会写的,就用拼音。”试行一阶段下来,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读书时能有意识地记忆字形,自能识字、写字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在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在学习本课时,我注重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复习词语,体会关系。通过复习课题中所说的三个小动物是谁,进而出示对这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称呼,让小朋友从中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知道他们是好朋友。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

  其次、句式训练,体会关系。仿照“它们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过得很快乐。”进行句式训练:它们常常在一起( ),日子过得( )。想象说话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体会到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和美好。从而,为下文的学习埋下基调,也为下文的分别创设情境。

  第三、品味朗读,突破重点。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如,关于小燕子的那段自述,我抓住两个“快”和一个“啦”,让学生体会冬天即将到来时小燕子的那份着急的心情。

  第四、角色体验,解决难点。通过师生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明了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第五、总结板书,语言训练。在总结板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三个好朋友又聚到一起,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这样在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的所思所想。当然,根据以上想法反思我今天的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1.还需更好地凸显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教师处于一个主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精炼自己的语言而把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朗读、语言表达或者课堂交际中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其中只需多一些指导即可。

  2.还需要再投入一些、语言再丰富一些。虽然课件做得很生动、很精美。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再运用一些入情入境的语言、表情和姿态,那就更能把学生带进课堂的教学情境中,让孩子与课堂情境交流,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3.还需要再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在倾听、应答和理答的环节,由于教学时间的关系,我没有等孩子表达完整就打断了孩子的回答,或者是没有注意让孩子表达完整。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给孩子留下更多的思考以及表达的时间,让孩子表达清楚、表达完整。

  4.还更好地把握教学时间,由于我的时间把握的不好,最后语言训练比较仓促。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这节课我用闯关的游戏带领学生学习,每一关都有闯关要求,有趣、生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一关:谚语声声读。闯关要求:将每一条谚语读准确,读流利。

  谚语本身就是很通俗易懂的,我利用图片来体现每句谚语的含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看到图片就理解谚语的含义。最后总结谚语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团结力量大。利用歌曲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来让学生再次体会谚语的含义。

  第二关:闯关要求:将每一个生字都会认、会读、会组词。

  生字个个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用猜字谜(移、柴)、实物(筷子、绳子)、图片(柴、火焰、绳子、搓衣板、苍蝇、斧头)、拓展识字(火字旁的字、反犬旁的字)、组词识字。巩固识字时利用摘果子、走迷宫等小游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关:我会写。闯关要求:看谁写的'又漂亮又正确。我指导写的有:斤、谋、满

  第四关:谚语大本营。闯关要求:看谁记得多!在这里告诉学生,谚语有很多种类,举例有农业谚语、学习谚语、团结谚语等,并举一例。

  不足:课件看不清;

  指导写字时方式太单一,粉笔字基本功有待练习;

  教育机智不灵敏,柴的字谜;

  整体前松后紧,拓展时应该只拓展有关团结的谚语,这样后边不会紧,也和本课的主题联系的更紧密。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8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演课文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当中:

  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朗读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综合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朗读能力还是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标志。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老鹰对小鹰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小鹰学飞的刻苦,在教学过程中,我抓准时机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表达出他们各自独特的感受。在学习小鹰三次学飞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鹰的三次飞有什么不同?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赛读、挑战读、演一演等形式仔细品读老鹰和小鹰的话,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解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由于我的提问给了学生更广大的读的空间,鼓励学生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去体会、解读课文,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因此,整堂课,我都以朗读为主线,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

  但整节课上完,总的来说比较流畅。但在上课的过程中,还是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课前我已布置同学们预习课后生字词,但在朗读时,我班还有个别同学读词不准。这点上我觉得以后在学习课文之前,最好还是以检查预习生字的形式,花个三五分钟,先把生字读音解决了,然后再上课。

  2、教师本身的语言还不够简练,以后我应多注意整理自己的教学语言,以便花不必要的时间,更让课堂显得更加成熟。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9

  《比本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北师大版)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9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合作,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与别人合作的意识,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本课通过童话故事的形式,写金丝猴与梅花鹿相互合作,摘到树上的果子的故事,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会与别人合作。

  一、学习生字词

  1.第一课时主要用来学习生字词。本课生字较多,但对学生来说并不难认识,因此我采用多种方法分批独立识字。

  2.“象、垂、丧”练习查难检字笔画索引。“猴、俩、伯、棵、急、摘、呀”让学生合作练习分析字形。阅读理解时继续学习“考、垂、丧、急”。

  3.写字有三个难点:一是“象”的笔画笔顺;而是“考”字容易错误多加一个横,下面写作“与”;三是“都、考”不易写好看。在书写时,要注意学生这几个难点。

  4.学生已经学会部首查字法,因此生字让学生在课下自己查字典组词,课堂上让学生画出重点词语积累。

  二、学习课文

  语文课标中指出: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的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感情朗读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进行的,因此,在学习课文时,我抓每一段的`特点来展开教学,如

  第一自然段通过找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来引导学生读句子,从而体会梅花鹿和金丝猴对自己充满信心。第二段重点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急得团团转”等词语,朗读时要从语气中表现出梅花鹿由喜到忧的心情的变化以及金丝猴着急的心情。结尾重点抓课文的理解、想像。这样循序渐进使课堂有活力,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

  朗读热情比较高,学习氛围也比较好。第三、四自然段通过让学生合作互读,找出梅花鹿和金丝猴是怎么摘到果子的,体会它们的心情读课文,也引出“合作”。

  上这节课,我始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极力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创设主要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充满活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读、小组读、男女分开读、分角色朗读来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朗读能力。根据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梅花鹿和金丝猴比本领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0

  今天听了莫老师《云房子》一课。这节课上得比较成功,总体感觉是老师的目标意识强。这节课里学生应理解什么,掌握什么,学会什么,教师心中有数;对教材的重难点和关键处把握得准;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昭然入胸,说明莫老师备课是很充分的。这节课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

  1、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突出了重点,抓住了关键。支玉恒说过:“那种把教材所有的内含无巨无细都‘钻’得深而透之的做法,并非聪明之举。如果进而把这些东西都要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则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式进行教学,是决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点内容。”莫老师上这节课紧紧围绕“云房子的形状”(第二自然段)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小鸟的活动、云房子的变化一读而过。

  2、教法选择得当,适合低年级学生,符合学科特点。这节课老师没有生搬硬套地运用某种教法,而是根据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优选活用。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教师依教材特点组织教学:让学生边读边想,读出云房子形状的美;还设计了很多造句造段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活用语言,如“小鸟造的云房子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美呀!”,“你若是一只小乌,还能造出怎样的云房子?”,“做个小诗人(模仿文中句式说话):‘有的像那样’”,“这么多的云房子,你能用什么词语来概括?”。这其中,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调动生活积累,展开想象,运用文本的词语和句式说话,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若老师能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表现,形成有效地互动,在动态中生成,更好。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1

  《秋游》是苏教版第三册中的教学内容,课文描写了同学们在老师带领下去郊外秋游的情景,表达了孩子们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欢乐心情。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将“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达到以读激情,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目的。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就落实在指导朗读上。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以外,课文的插图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简单明了,我没有放过多的时间在讲解上,而是通过让学生读,感知这一自然段写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质疑,说说在读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更好的让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共鸣。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动、形象的描写出了秋天的特点,为帮助学生体验秋天的美丽,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具体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蓝蓝的.”,是 “一望无边”的,白云一直在变幻,田野里色彩斑阑,到处充满了果实成熟的美。在学生有了具体感受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朗读的方法让大家体会到白云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云有时像―――,有时像―――,有时像―――。” “稻子熟了,黄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这时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边,它们会对你说些什么?诱导学生在头脑中勾勒具体的画面,让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听,进入课文的意境中,然后再找一名同学进行比赛,培养语感。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采取了激励措施,通过对比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去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提高朗读技能。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2

  《称赞》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趣味性较强的童话故事,以小刺猬和小獾的相互称赞展开,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称赞他人,并由此体会到称赞他人所带来的作用。本堂课在执教以及听取了多位老师的意见后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字词教学方面

  作为低段的语文课,识字教学是重中之重,尤其是第一课时中。本堂课,我通过看情景动画来引出本课的主人公:小刺猬和小獾,并看图识字“刺”、“猬”,总结了反犬旁字的归类,从字音再到字形循序渐进。但是在字形上指导过多。课下王老师在评课中也提到了这一点,低段的学生应该要注重字音的准确,字形在识记上不过多强调,过于细化。如形声字等专有分类只能作为一种认字方法带过,无需深入。现在的字词教学,更多的倾向于随文识字,因此在后面的环节中出现单个的用“加一加”方法来识记的字过于单调,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来识记。

  二、朗读教学方面

  低段的年段目标中,朗读是重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正确朗读到流利朗读再到情感朗读,本课文中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较多,可以结合生词较多的语段来反复训练,但是我在教学设计中只讲了它们之间互相称赞的对话,朗读指导的范围也不够广,朗读想要扎实就必须要反复的读。这样通过反复朗读,也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在清晨小獾做木工这一场景中,第二段生词较为集中,但是我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没有把这一语段作为重点,这也是一大疏忽。如何减少学生朗读过程中加字漏字的现象,就该给足学生自读时间。我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自读做出了至少课文读三遍的要求,但是时间上不足,王老师指出可以在自读时要求学生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直至读通顺准确即可。

  三、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

  本课我主要围绕着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对话来展开,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指导朗读称赞的话,难点为如何恰如其分地去称赞他人。但是在内容的设计上,由于对话单独出示训练,缺少了一个情境的铺垫,似乎显得较为孤立。这也给我在今后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中一启示:要注意文本内容上的衔接,体现连贯性。只有把具体的情境加进去,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情感从而使情感朗读水到渠成。

  每一次的公开课,对我们年轻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从初次的试教到成型,都凝聚了很多老师的意见和指导,这些都将引领着我在教师之路上走得更顺畅。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3

  教学目标:

  1.复习“征、启”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强调“团”“迎”字的书写。

  3.了解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和引发的不同结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头饰。

  课前准备:小牛贴图课件歌曲“找朋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有朋友吗?你们觉得和朋友在一起感觉怎样呢?有一头小牛,它也很想找个朋友,于是,它就写了一份《征友启事》。请同学们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10、征友启示。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瞧,小牛要来考考你们呢?

  3.瞧,小牛为你们的精彩表现鼓掌呢!(掌声)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再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中小牛几次贴出征友启事?(两次)

  2.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在写小牛第一次贴出征友启事找朋友。

  (三)细读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3自然段)

  1.请学生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3自然段,能不能找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2.指名读。(投影出示“我想找这样一个朋友:能陪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3.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师相机指导: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条件呢?

  4.教师小结:是的,小牛正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的朋友所有的这些事情都能做到。

  学习第3自然段。

  1.师:那么这张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有什么反应呢?看课件说话。

  2、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会边跑来边想些什么呢?看来你的心情很-----兴奋!

  5.师:谁能带着兴奋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自己试试吧!指名读,齐读。

  师: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是什么样的了呢?看小动物失望离开的课件,说话。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能带着动作来读读吗?

  同学们,假如你就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此时,A、(戴上头饰)请问,你是小山羊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为什么还要摇头呢?B、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呢?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这句话吗?

  一二组读兴奋的句子,三四组读失望的句子,读出对比来。

  师:瞧,第一份征友启示的结果就是:小动物们兴奋而来,失望而去,而小牛,也一个朋友也没有找到。它只好去找老牛诉苦,他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们来为这句话加上小牛的心情描写:小牛————(失望、伤心、苦恼、奇怪)极了,跑到……

  (生加上补充心情的词语读第四自然段“诉苦“部分)

  师评价:我听出了你的失望;没有找到朋友的小牛多么伤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齐读四段。

  10.是啊小牛为什么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如果你在小牛旁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

  11.教师小结。

  学习5、6自然段。

  师:听了小牛的怨言后,老牛教了他一个办法。让他出了第二份征友启示。(课件出示)

  1、谁来读读?

  ①.那这两张征友启事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对比着读一读。(课件出示: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②学生找不同。

  ③师:学生边说,老师边点出不同的地方。多了这些词,意思有什么不同?教师小结:是的,第一份征友启示需要做到吃草、玩耍、晒太阳、耕田这么多方面,可是第二份征友启示只要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和小牛做朋友了。这是多么容易的事啊!

  ⑤男生读第一则征友启事,女生读第二则征友启事,读出两则征友启事的不同来。

  5.对比着学习第二张征友启事贴出后的热闹场面。

  ①师:第二张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小动物们又会有什么反应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

  ②师:是啊,多热闹哇!怎样围才是“团团围住”呢?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动作。

  ③老师来当小牛,请五位同学来当小动物,表演下“团团围住”这个动作。小动物们把小牛团团围住,会说些什么呢?请位同学读一读他们的话。

  ②在这四句话里,分别都有一个字,它们的意思很相似,你能找到是哪个字吗?(同、跟、陪、和)

  请学生用四个字分别说一句话。

  ④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的汉字真是丰富多彩呀!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语表达,真有趣!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些细节之处,会让我们的文章更精彩。

  来,我们分组来读读山羊、猎狗、花猫和马驹的话。

  ⑤学生齐读。你们听,小牛找到了许多朋友,它和朋友们一起唱起了欢快的歌儿,我们也一起唱唱吧!(放儿歌:找朋友)

  (四)拓展想象。

  师:小牛这时候可高兴了,他唱完歌,又兴高采烈地又跑去见老牛,猜猜看小牛会对老牛说什么。(礼貌;名理)

  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这样我们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想不想写个征友启示,那你会怎么写?

  下课!

  板书设计:

  征友启事

  第一次无

  考虑自己,想到别人

  第二次许多

  《征友启事》课后反思

  这次的备课短暂而显得有些匆忙,在选课的时候,突然觉得,凡是能编入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不都是经过各位语文教学的专家精挑细选出来的'么?我们自己只管沿着新课改的路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将精彩的课尽可能生动地讲给学生,使得教学相长也就够了。由于自己是所有老师中第一天上课的,好了,就顺着进度讲那节《征友启事》吧!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门艺术中都有值得自己欣慰的地方:

  一、抓住主线,贯穿课堂

  全文有13个自然段,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的确是很长的一篇课文,而这样的故事性课文,最忌讳从前向后上成“流水帐”形式,于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两份征友启事作为主线,然后进行对比学习,不仅使得课堂脉络清楚,而且在对比中名理。

  二、语言训练,随手拈来

  语文课堂,讲究人文,讲求拓展,但是永远都不能丢掉最基本的语言文字训练。在进行两则征友启事对比的时候,我让学生观察第二则征友启事和第一则相比,有什么地方不同?学生得出:多了“或者”和“其中一点”四个词语。我又追问:“多了几个词语,意思上有什么改变?”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明白第二则征友启事多了“或者”“其中一点”几个词语,却少了很多对朋友的要求。此文转自淘.教。案网

  故事的进度到了第二则征友启事的结果部分,“牛栏前热闹极了。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在这里,“热闹”“团团围住”两个词语可以很好地让学生体会到第二则征友启事的成功,如果能紧紧抓住这两个词语,“好”与“不好”的征友启事分别为谁便不攻自破了。可是,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来理解词语呢?我抛出问题:“孩子们,牛栏前热闹起来,你还见过哪里有热闹的情景?”学生纷纷举手:“快过节了,超市里人真多,好热闹啊!”“大雁塔广场上很热闹。”“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就要开始了,真热闹。”学生在简单而形象的感知中,早已经将“热闹”的含义明白了。我又让学生来做出“团团围住”的动作,在动作中理解词语让学生轻松而快乐。

  此外,在备课中,我发现在四个动物都要和小牛做朋友的四句话中,有四个字“同”“陪”“跟”“和”意思非常相似,但是作者并列地运用了它们,避免了语言的重复和累赘,可是,如何处理这部分,才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神奇之处呢?我依然采用了最原始但却最扎实的造句训练,在多个句子的感悟中,学生明白了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是基本一样的,体会到了文字的神奇。

  三、和谐愉悦、享受语文

  我是一个追求诗意课堂的人,语文教学变来变去都不离其中的就是:为了达到对学生进行文字的训练。而我,更喜欢与学生在和谐的交谈中,让学生边享受边学习语言。“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动物们都有什么反应呢?”学生看图后纷纷举手发言,于是,我拿起准备好的头饰,随意地走到一个学生的面前,又随意地将一个小马驹的头饰戴在他的头上,“请问,你就是那匹健康的小马驹吗?你为什么走开了呢?”“请问,你是可爱的小花猫吗?你会边走边想些什么呢?”没有任何的雕饰的,孩子会很自然地微笑着回答:“是的。”“我想:太好了,我早都想找个朋友了,快去看看有没有收获吧!”那时候,我想,我和孩子,我们都是微笑的,因为我们在享受着语言带给我们的美妙和幸福感。

  四、个性阅读,不拘一格

  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心情会怎样呢?文中写到小牛去找老牛诉苦,“诉苦“!两个字对于7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有些难以理解,怎样使这里的“诉”能“苦”出味道来呢?我让学生加上小牛此时的心情描写来读读这句话,学生加上了“小牛难过地说”“伤心地说”“垂头丧气地说”……等描写心情的词语,然后我请学生按自己理解的心情来学着小牛诉诉苦吧!学生将这句话读得有了滋味。

  在教学“可是,看完了,小动物们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这句话时,我请学生带着动作读一读,体会小动物们的心情。“请问,你为什么要离开呢?你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在学生反馈以后,再带着那样的心情去读,使学生读出了自己的理解,读出了自己的个性。

  另外,承担“课中文化”课题以来,在课堂中间的活动上自己也再边做边积累。本课以“朋友”开始,以“朋友”结束,于是,在小牛找到好朋友的时刻,我趁机让学生和小动物们一起“庆祝庆祝”,唱起了“找朋友”的歌曲,使学生得以放松。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又都是一门不完美的艺术。

  在这节课中,老师有点着急,应当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点题时,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外,要是能够想办法将第二份征友启事放在最后“隆重出场”,紧接着后面又让学生仿写启事,那会效果更好。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不过,只要不断摸索,自己就会有所得。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4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而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可以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有趣,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二

  通过引导,同学们开始由一人读,到两个读,最后到4个小组读。渐渐地终于有几个小组争着要上台表演,气氛热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但能大胆地分角色朗读,而且还能用不同的语气边读边做动作,读出反问句和感叹句,为了让学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我还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可以卷起来观看天大小的纸张发给没有纸张的同学,让他们尝动手的乐趣,使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来,使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并从中悟出道理来,知道此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学生想像力丰富,真令人惊讶呀!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5

  以画为媒激发兴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一成不变的学习模式,千篇一律的课堂形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容易疲劳,注意力易分散。而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把学生喜欢的音乐、美术、体育引进课堂,能使语文教学更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苏教版第三册有一课《云房子》,在教学第二小节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一幅一幅展示小鸟们造的云房子,当学生看到真的像花儿、大冬瓜、大礼堂一样的云房子,都忍不住“哇”的一声惊叹,深深地喜欢上它们。学生在朗读时自然而然流露出内心的`喜爱、高兴的情感。欣赏完小鸟造的云房子,学生们余犹未尽,我就让他们画一画,画出自己喜欢的云房子。学生太高兴了,他们海阔天空地想,自由自在地画,兴致勃勃地说,孩子们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随着思维的积极活动,学生插上了联想、想象的翅膀,一个个小画家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虽然孩子们绘画表现手法还很稚嫩,但一幅幅形象的画无不透露出儿童特有的灵气和童趣,无不表现出儿童特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有的画成了一条龙在天上自由自在的游,有的画了兔妈妈在给小兔讲故事,还有画成了一艘轮船,希望自己有一天能驾驶船儿在天空自由飞翔。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自由中促进个性的发展,在创造才能得以施展的同时,孩子们也享受到了创造成功的欢乐,并进一步激发了学习与创造的热情。

  美术走进语文课堂,使学生在感受艺术的同时,能体验到学习的无穷乐趣,感悟到语言的深刻内涵,享受到成功的无比愉悦。美术走进语文课堂,使语文在美丽中变得更精彩。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上册教学反思01-02

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3-20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2-09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3-29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3-29

二年级上册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3-30

二年级上册语文《寒号鸟》教学反思03-24

二年级语文上册《寒号鸟》教学反思03-26

语文二年级上册课后教学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