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范文(通用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1
本周二中午参加了公司组织的中国传统文化培训学习,秦东魁老师非常详细的讲解了居家“六神”所处的方位和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犯六神。学习了本堂课后对节约粮食有了新的认识。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一向崇尚“节俭”,并且把“节俭”与“勤劳”经常并列作为一种美德。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如今,正在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化建设时期,需要我们每个公民在努力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朴素节俭,珍惜财富,合理使用各种资源。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在生活领域,都应该倡导节俭,反对浪费。古今中外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不仅取决于有没有,而是取决于有没有勤俭刻苦的奋斗精神。对国家如此,对家庭和个人也是如此。因此,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发扬节俭的精神,崇俭朴戒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共同维护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气。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节约一粒粮食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累积一粒福报,反之,每浪费一粒粮食就是在为自己造一粒孽。所以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是善行,善必有善报;浪费粮食是一种败德,是恶行。人还要有颗悲悯之心。当我们吃饱穿暖的时候,还要想到世界上每6秒钟会有一个儿童被饿死,有10亿人正在挨饿,全球粮食危机日趋严重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2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
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3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耳熟能详的唐诗。它告诉我们节约粮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宽裕,不愁吃不愁穿。因而很多人养成了生活大大咧咧的坏习惯,这就助长了大家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
有一天中午,我和妈妈在一家饭馆吃饭,我们点了三道菜,津津有味的吃着,突然,隔壁的`两个人吸引了我们的眼球,他们拿着菜单一下子点了十几道菜,没一会儿功夫,小小的桌子上摆满了饭菜。看见这一幕,我惊呆了,心想:这么多菜能吃完吗?不会是大胃王吧?但是,他们竟然没吃几口,把钱一交就走了。满满的一桌子菜,就被服务员给倒了,真可惜!
为了制止这种坏习惯,国家也制定了许多法规,提倡节约。每年十月十六日是节约粮食日,这就告诉我们应从这就做起开展节约。
我们应该每次在饭店,点适当的饭菜,不够吃可以在点,吃不完可以打包。不要因为没面子而浪费,通过国家这几年的宣传,这周星期五我们家在小六汤包吃饭,发现人们现在都是吃多少点多少,已经有了节约的好习惯。
浪费粮食就像给白纸上抹上了黑点,而珍惜粮食是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为节约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4
节约粮食也是一种美德,尤其是我们学生最需要去培养的。这一次就我学校要求学生节约粮食来谈谈我的体会。
这次学校没有要求我们节约粮食之前,我看到的是到处浪费的行为,尤其是食堂吃饭浪费的最多。都说粮食得之不易,从种子到发芽到长大到成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做到珍惜的却很少。如果不是这次学校对我要节约粮食的要求,大概还会继续浪费很多的粮食。以往在食堂吃饭的同学,都是大得多吃得少,一般都是会倒掉的,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光盘,就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所以说说的简单,做起来难得多。
这次学校在食堂内贴了很多的关于节约粮食的标语,食堂阿姨也是被叮嘱了的。在通知我们要节约后,我们在食堂打饭,阿姨都会跟我们说吃多少,就打多少的饭菜,不够再去向她添加。实际上这措施是不好实施的,学生会觉得自己权益被侵犯了,会觉得学校是故意不让他们吃饭似的。因此我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包括自己也按照学校要求去做的时候,是有些不习惯的。但是于我来说,其实还算好的额,毕竟我本身吃的也不多,少给我大一点,刚刚好,只是有一点不太习惯这样而已。
在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除了前期大家很难适应后,后面同学们也都努力去适应了,开始知道要去节约粮食,也懂得节约的好处了。毕竟当他们没有吃饱的时候,阿姨是会再给他们添饭的.,完全不会影响他们的温饱。只是大家原来都习惯了浪费,还没有把节约意识建立起来,因而没有办法短期内得到适应。但是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努力应学校这个要求去做,浪费的现象还是得到了缓解的,没有像以前那样严重。虽然还是会有,但是不可避免,毕竟实施的时间不长,那些为了告诫对大家不要浪费粮食的标语还没能深入人心,大家自然这种意识也就不强,还有待提升。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加长,大家一定会培养起这个习惯和意识,一定会配合学校做好节约粮食的行动,也一定可以真正的做到节约。通过这样大的一个措施,也让我明白节约粮食是我们大家必须要去做到的,因为这样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今天,我刚吃完饭,从食堂出来,看到一个小男孩拿着一个包子,咬了一口,随手就扔了,我见此情景就赶紧跑了过去,要劝劝那个小男孩。“小朋友,你是几年级的啊?”“我是四年级的,你要干什么呀?”“你不应该把没吃完的包子扔掉呀!因为那是粮食呀!”“我想扔就扔,不用你管!”“你这么说就错了,因为那都是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吃饱了,再吃就吐了。再说了我扔包子关你什么事,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这么说就错了,粮食的用处可大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除了可以吃,还可以做酒,制做味精。如果钱是宝,粮食就是宝中宝。
现在生活虽然好了,但是也不可以浪费啊!假如我们一天浪费一个包子,全校所有人一天浪费多少多少个包子,一年能浪费多少个包子呢?就从小事说起吧,浪费东西就是浪费钱,你知道父母挣钱有多么不容易吗?”“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东西了!”“我希望你按你说的做,再见!”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了现在的人太浪费了,我也做过这样的事情,比如说有了一个东西再买,再买的东西就故意弄坏了。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不再浪费东西了!
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5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简单的十个字,道出了粮食的珍贵。我国是人口大国,吃饭历来是大问题,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怎样做到节约资源、节约粮食,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一个问题。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会看到一些浪费的现象,例如为了讲究排场而过多地点菜、因为好面子而不愿意在餐后打包等等,这些不文明现象,在浪费粮食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一部分人目前对于珍惜粮食的认知还不够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中华民族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在科技和文明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学会珍惜资源、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我们应该加深思想认识。每个人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节约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我国每年浪费掉的粮食相当于2亿人的口粮,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让我们加深认识、树立起节约粮食的良好观念。每一粒粮食从插秧、播种、浇水施肥、生长、收割、扬场、加工到制作成食品,每个环节无不浸透着劳动者辛勤的劳动和热切的期盼,粮食来之不易,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粮食。
节约粮食,我们应该落实实际行动。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自觉成为节约粮食的宣传员和践行者。餐馆、食堂应该张贴节约粮食的标志,做好日常提醒;餐饮业主应该倡导顾客合理点菜、餐后打包;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粮食作物生长实践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节约粮食的意识;作为消费者,我们在饭店用餐时也应践行“光盘行动”,积极参与到节约粮食的活动中。
相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下,节约粮食将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良好习惯,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将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6
在我国悠久的家风传统中,“勤俭”堪称古今第一家风。“万吨油装不满漏砂锅”这句话的含义是:粮满仓、油满缸、金银财宝装满箱,也经不住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正所谓“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蔡学岭父亲将其作为家训,就是提醒后人,“有余粮也不能忘了过去的苦日子,任何时候都不能浪费粮食。”这无疑是给后人最好的馈赠。
优良家风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富,是无形的“传家宝”。勤俭家风既包含朴素持家的价值观念,也包含崇德向善的美好愿望,如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司马光《训俭示康》中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朱柏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不仅仅体现在粮食上,更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勤俭”传家,就是要传承老一辈的优良品德,让家人及后人谨遵“传家宝”的教诲,让勤俭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
“勤俭”传家,不只是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更重要的是以身示范。宋代理学家朱熹历仕四朝却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一次,他去看望女儿女婿,留下来吃饭。因家中贫困,女儿只端出几碗大麦饭,对父亲很是愧疚。朱熹却不以为意,开开心心地吃了,并告诉女儿勤俭度日是良好家风,对于饮食,不必计较好坏。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周恩来总理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每次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把菜叶吃掉,偶尔掉在了桌上一颗饭粒,也要捡起来吃掉。
但凡老一辈,都会思量日后为后人留点什么。“留财”还是“留德”,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见识和胸襟。无论是古代先贤还是老一辈革命家,都崇尚“节用裕民,俭以养德”,不以家财留子孙,而以美德传后人。
今天,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本色不能变。“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我们从小家到大家,都必须遵循的道理。我们应该以“勤俭”传家,从“娃娃”抓起,从节约粮食做起,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油、一度电,引导我们的家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让优良家风代代相传,让懿行美德生生不息。
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7
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我们的生活慢慢富裕了起来,可有些人却铺张浪费,不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从全球角度上来看,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声明,指出全世界每年浪费的粮食数量高达13亿吨,倘若这些是粮食中有四分之一能够保留,就足以养活全世界目前约为9亿的饥饿人口。我国每年浪费粮食的数据也很惊人,有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在学校,浪费粮食的现象非常普遍,每天都可以看到学生饭盒里留下吃剩的饭菜,还有未留牙痕的馒头。他们就随手扔在坩水桶中,坩水桶每天总是满满的,而同学在倒剩饭剩菜的时候十分顺手淡然、毫不在乎。真是让人感到震惊,感到痛心!
在饭馆的饭桌上,有些人为了要面子,炫耀自己有多大方,订了一大桌饭菜请朋友吃,可到最后大量饭菜几乎没动筷子。这些吃不完的菜便被店老板倒掉了。其实这种事情完全是可以解决的。我们可以少点一些,吃完了再点,或打包回家都是很好的节约方式。只要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只需举手之劳。
为了提醒人们节约粮食,为了避免更多人饥饿和营养不良的问题,将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让人们珍惜粮食不剩下一口食物,不把吃不下的食物扔掉,不挑食偏食,不浪费食物。让每一个人都珍惜粮食。
从古至今,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源之一。作为新世纪的我们,更要节约粮食,爱惜粮食。我会这样做:每天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饭菜,吃干净盘子里的每一粒米饭、每一口菜;如果有剩饭剩菜放进冰箱,明天再吃;在饭店里请客吃多少点多少,不铺张浪费、不摆阔气......这些都是节约粮食的好方法。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必须要从小处着手,从珍惜一粒米开始,从小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珍惜粮食吧!
【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粮食安全观的心得体会(通用7篇)10-11
我的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通用6篇)10-11
2022年粮食安全观心得体会(通用5篇)10-11
节约粮食心得体会12-23
粮食安全的心得体会12-07
粮食仓储培训心得体会12-02
粮食仓储的培训心得体会12-02
世界粮食日心得体会11-29
粮食安全心得体会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