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读后感(13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偷家族》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偷家族》读后感 1
非常感人的一个故事。那天女儿跟我说她看了一部好看的电影,故事情节很催泪,叫《小偷家族》。突然想起来我书架上有这本书,于是当夜就打开书,慢慢读起来。故事的开头有点乱,你搞不清楚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真正关系,他们彼此间存有戒心。随着故事的发展,人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明晰。他们之间的关系,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电影红灯记里头说的一句话,你爹也不是你的亲爹,你奶奶也不是你的亲奶奶。这一大家子的人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亲人的遗弃和摧残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成为一家人。虽然他们是社会最低层的人,靠奶奶的养老金和他们的偷窃来过日子,他们在别人眼里是一群非常下溅的`人。他们的日子虽然过得很辛苦,但他们有人性的善良和真爱,家也温暖。
但是一件小事情,让这个家庭暴露在阳光下。家庭解体了,奶奶死了,有里被送回她爸爸妈妈处,祥太被送到了儿童福利院,信代坐牢了,阿治重新过着无依无靠的日子。真的很让人气愤,有些事儿表面看着不合规,但私底下却有它存在的温馨一面,有些事情面上着很光鲜,可私下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小偷家族》读后感 2
把一个家庭联系起来的到底是什么,萦绕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又是什么,爱跟血缘没有关系。其实《如父如子》也在表达这些。第一次接触到《小偷家族》是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电影心得,了解之后在书单记下了这本书,一直拖到现在才看。六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祖孙三代,像极了幸福的一家人。读的时候我其实挺恨领完工钱和领完保险金就去柏青哥的阿治和初枝,本就窘迫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去赌博,阿治的`懒惰,教孩子偷窃让我更不理解。可是现在想想去柏青哥也许是他们在当时糟糕透顶的生活中唯一的一点儿娱乐,在需要处处躲避的日子中唯一的可以放任自己的时光,懒惰的阿治是因为要保护这个“家庭”而不能出去找正经工作,教孩子偷东西正如后面阿治自己所说“因为我别的也没什么能教他们的了”。
像蚂蚁一样生活的人哪有什么自尊而言啊,可他们依旧努力的生活着。世上本就没有完全的正义,也不是所有事都会有一个圆满的大结局。最后去叫凛酱的肯定是阿治吧,或许阿治可以把她重新“救”出来,或许不会,因为凛酱只有在这个家才能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好好生活,阿治经过祥太的事情已经明白这一点了,不过仅仅是能够经常隔着栅栏叫一叫凛酱就够了。他们肯定还会再一起去看海的吧,五年后,十年后……
《小偷家族》读后感 3
真的太令人窒息。
《小偷家族》,一个没有血缘关系,像是用偷来的亲情,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家,都是很善良的人啊。哪怕是被金钱、被罪恶、被错误所牵绊,可是彼此之间还是充斥着爱,初枝为她们留下的积蓄想要维持这个家,想要谢谢她们。
假装的,这个家对亚纪这个孩子得不到爱的额外关照。信代这个女人撑起了这个家,她一人担起所有的责任,她给了凛酱真正的母爱,她甚至不曾要求被叫一次母亲;有治他虽然是一个只会偷东西甚至教孩子偷东西和一些歪道理的“父亲”,但是他也是实实在在的善良,他和信代之间的爱,他对凛酱的爱,他对祥太的似伙伴般的父爱,他也应该值得被叫一声父亲;祥太对妹妹的关爱,从开始的不喜欢一起行动到尽力呵护,他内心的良知对偷盗行为的反思,为了保护妹妹和让父亲不过分自责而主动说是自己故意被抓;凛酱被虐待好不容易离开了却又回去了,可是凛酱有所转变,从开始的'唯唯诺诺只会说对不起忍气吞声,在经历了那些美丽的昙花一现的被爱之后,她开始变得坚强,心里怀着美好的人是可以勇敢面对世界的痛苦的,这也是这个故事我最喜欢的一个人。
《小偷家族》读后感 4
世界上的所有事情都有着不一样的两面性,谁也不明白谁的痛苦,正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身为局外人你没有资格去对别人的事指指点点。在偌大的社会空间有着从小就出生在“罗马”,含着金汤匙的王子和公主,自然也有着在底层生活水平堪忧的穷苦人…生活水平的极端不同,造就了世界的两极化。
小时候在玲琅满目的玩具面前,大部分的人都要考虑再三买与不买,确实也羡慕着不要费脑直接买买买的人,也的确忽视过站在橱窗外只能看不能买的那些可怜人。
也许穷人的可怜之处,就是在意一旦没有了经济来源,不仅自己会遭殃,就连一家人都会处于一种低谷期,也并不是他们对家人的疏远,而是长期的精神压迫,让他们首先担心的是经济的问题,其次才是家人的'归属感…
对于他们来说,顶梁柱就是家中最重要的,可能他的一份微薄的工资看似不起眼,却是支撑这个家走向未来的唯一,顶梁柱要是没有了经济来源,对于这个家会是致命的打击。
正所谓前半生用命换钱,后半生用钱换命。
小偷家族,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作者充满矛盾的思考,家族,本来应该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力量的存在,是一个团体,也是一个不灭的希望。我很难想象,小偷家族中成长的孩子们…在原生家庭影响下的他们一代一代以偷东西为生,那是什么可悲的念头……
结局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小偷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劳而获,在故事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悲伤,反思和悔悟到最后都只能是一场空梦,人们看似简单温柔但也有着小小的私心,希望这个世界可以更加美好,人生的国度也越来越温柔。
《小偷家族》读后感 5
《小偷家族》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同名电影的原著,我是首先看过电影,深受感动,对很多场面久久不能释怀,遂想着找来文字版细细品读,更好地梳理人物关系以及影视化无法展现的细节。
一拿到书,就对书封面的插画爱不释手,海天相接,涌起了股股浪花,“一家人”面对大海手紧紧牵在一起跳跃起来,看过电影才知道这其实是奶奶初枝的视角,她坐在远方,眯着眼睛看着一家人团聚欢乐的场景,享受着天伦之乐,从此她的内心便无所牵挂。在大海的旅游像是故事的转折,奶奶在大海之行后便永远离开了她的“家人”,去往世界的另一端了。
作者是枝裕和曾说过:“我不喜欢主人公克服弱点,守护家人并拯救世界这样的情节,更想描述没有英雄,只有平凡人生活的、有点肮脏的世界忽然变得美好的瞬间。”所以是枝裕和的笔和镜头总是触及和聚焦在社会一些边缘性人物身上,都是关于家和爱的故事,他笔下的人物或许没有崇高的品格、无私的精神,但他们活得真实,有血有肉。
《小偷家族》凝聚了是枝裕和关于人性和社会的所有思考,他的前作有《无人知晓》、《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如父如子》、《海街日记》,都是温暖的好作品。
残缺的家庭、没有血缘关系的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过着拮据的生活,拿着微薄的薪水,靠养老金养活一家六口,生活时时捉襟见肘,就是这样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因为爱奇妙地连结在一起。书中最常见的是大段大段的对话,风格朴实,简单平静。有人说《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过往作品的集大成者,作者关于家庭的建立与消失做出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没有人可以自由地选择家庭,奶奶、父母、孩子之间都没有寻源关系,他们都是被原生家庭或伤害或抛弃而重组的第二家庭。奶奶年轻的时候丈夫出轨后来离婚,亚继处于对父亲的怨恨而离家出走,翔太被父母锁在了车里差点死亡,有里遭受着家庭暴力,他们都是出于自愿或是生存压力聚合到一起。
但是家庭的存在必须要有物质基础,阿治和信代是家里的当家,但是他们生前要靠奶奶的养老金维持生计,一开始信代不愿接受遭到家暴的有美或许也是出于利益考虑。家庭如果必须要有金钱和物质维持的话,那么真实的情感真的占据几分呢?这一拷问在奶奶去世后呈现出来,阿治和信代理智甚至有点冷漠地处理了奶奶的尸体,随后就立即去取奶奶生前的存款,甚至反复告诫年纪尚小的孩子奶奶不曾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只为了不招致麻烦。这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家庭,所有的一切必须按照利己的规则去运行。
然而揭开生活的残酷真相,作者并不是想打击我们对于家庭的信心,而是想诚实地叙说一个被边缘化家庭生存的艰难。夹缝中也会有阳光渗透进来,这个家庭也曾享受着真实的'关爱和温情。虽然每个人曾经遭遇过遗弃但他们在新的家庭里互相拼命取暖,变萍水相逢为深沉的羁绊。
缺乏爱才会珍视爱,信代对有里的爱难道没有胜过原生家庭对她的爱,曾经的父母只会对她施之以拳脚,而信代给了她完整的母爱。阿治对祥太的爱难道输了粗心丢下他的父母吗,他虽然教孩子偷窃,那是因为这是他唯一的生存技能,他教孩子可乐饼的吃法,帮助孩子化解青春期的烦恼,这些都是无言诉说的父爱啊。
没有人可以否定他们是完整的一家人,他们在海边手拉手留下的背影,他们相拥看烟花的笑容,都将深深印刻于每个人的记忆中。即使有时被金钱束缚,被物质蒙蔽,但是人性仍能酝酿出最真切的爱。“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这个家庭没有豪华的房子、没有可口的美食,却有一碗乌冬面泡上可乐饼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然而光有情感联系的家庭终究不能被法律和社会认可啊,血缘关系并非完全可以替代。外部的压力和内部的疏离让这个家最终土崩瓦解,属于每个人的记忆最终成了回忆。翔太最终默默地喊出了爸爸,有里回到家还记着信代教过的儿歌和翔太给的弹珠。信代坐了牢,却终于释然,告诉了祥太亲生父母的信息。
每个人曾经有过短暂的交集,却终于分道扬镳。奶奶长眠地下,永无牵挂;信代坐牢,在狱中忏悔一切;翔太上了学,接受教育,应该有个光明的未来;阿治还会做回老本行,继续偷窃吗;有里回到家还会继续受到家暴,成为下一个不幸的信代吗……这些都不得而知了。
爱是羁绊,偷来的羁绊,最终是要还回去呀。
《小偷家族》读后感 6
彼此依赖互相取暖的自我救赎。
看完电影后再读的书,看书的时候才发觉电影里许多未曾注意到的细节。没有血缘的6个人,以偷为生,却能生活的如同一家人。
奶奶初枝,年轻时丈夫出轨被抛弃,独自抚养儿子长大,后来儿子却离她而去,即使如此,她对丈夫的感情依旧有爱吧,孤独的人最需要爱和陪伴,可惜那句最真诚的“谢谢你们”没有人听到。
阿治对于以偷为生并没有什么愧疚感,生活窘迫却又懒惰不肯出门赚钱,这样的人太不招人喜欢,可他看到凛酱时的善意,以及让祥太喊他爸爸时的执拗,真是可爱又可怜的人。
信代的让人心疼,家暴是她前半段人生的代名词,她在凛酱的遭遇上看到童年的自己,抚慰凛酱的'那段话,也是在说给童年的自己听吧。即使很想当妈妈,可从未强迫凛酱和祥太喊自己妈妈。阿治那么不堪,可她依旧愿意和他在一起,因为是阿治把她从丈夫的家暴中救出来的,阿治曾是她的英雄啊!一直照顾整个家庭的人是她,最后以一己之力承担所有过错的也是她
亚纪因为自己妹妹的存在,觉得自己被父母忽视,太难从原来的家庭里获得安全感,想让父母尝尝失去的滋味,从而有了和奶奶初枝的相遇,后来在警察半真的诱导下,讲出所有事实,她一直以为自己是了结这一切的人,可当一切结束时,再回到那个家,却再没有了奶奶的味道,也不知人生该何去何从。
祥太真的是内心特别柔软的孩子,他相信阿治,但总得有人告诉他偷是不对的,是他教会了凛酱“仪式”,也是他为了凛酱故意被抓,却为了家人去隐瞒,为了让阿治的难过少点所以故意不往回看,遗憾的阿治终究没能听见那句“爸爸”。
凛酱是最后加入家庭的,最开始的木讷到后来的笑容,遭受亲生父母的暴力,却还是会关心祥太,会轻抚信代胳膊上的烫伤,后来事发,独自在阁楼上唱着信贷教她的歌谣的她该是在心里早就把信代当做了妈妈。
愿你永远值得被爱
马斯洛把人类需要的七个层次分为两类:缺失需要(或称基本需要,它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成长需要(它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一家的人呐,无论是生理需要、安全感还是被爱需要,那些未得到的,都在彼此身上得到弥补。是彼此依赖也是互相给予。
故事的结局的确不够圆满,但以偷为生,终究不是正道,所幸还让我们看得见卑微生活下的善意和温情。
《小偷家族》读后感 7
看完《小偷家族》,我心中思绪万千。这个故事很简单,六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凑在一起,组成的一个家庭。
领养老金的奶奶,在建筑工地打工的爸爸治,洗衣店小工妈妈信代,被亲生父母忽略的姐姐亚纪,以为笨小孩才去上学的弟弟祥太,还有雪夜里捡来到遭受家庭暴力的妹妹由里。这些都是处于最基层、社会最边缘的六个人。他们同挤一间小屋,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收入微薄。因此爸爸治就会带着祥太去超市偷东西,洗发水、零食、生活用品等。他们在一天雪夜里捡到了由里并把她带回了家。
奶奶给她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由里也在安静的夜晚下进入梦乡。其实由里真正的家就在两条街之外,信代和治趁由里睡着,偷偷把她送了回去,可是当他们到门前却听见由里亲生父母争吵:又不是我想生下她啊!
也许是在那一刻信代决定诱拐由里,把她养的白白胖胖,陪她一起洗澡,给她偷来最好看的'裙子。他们也如此诱拐了被父母关在车里而差点窒息死亡的祥太。
他们六个人聚集在一起,以不光彩的方式养活自己,互相扶持。可是故事到了最后,小偷家族还是分崩离析。奶奶去世,祥太为了掩护妹妹偷东西被抓到去了福利院,由里回到亲生父母家里,信代面对警察痛苦问到:难道生了孩子的人就是母亲吗?散场后,每个人都红了眼眶,为这艰难坏境下来之不易的温暖。
也许我们有时太信奉优胜汰劣而常忽略、轻视弱者,可有强必有弱,小偷家族的每个人都是底层弱者,但他们间也有温暖的爱,也有过美好的时光。
我们在追求,强大的时候不要忽略了弱者,不要看低弱者,反而要正视他们,并给予更多的尊重,愿世间仍充满温暖与爱。
《小偷家族》读后感 8
看完之后,整个人都是乱的,好人坏人分不清了,道理逻辑也都乱了。
上礼拜看了两部日本片,《人生果实》和《小偷家族》,日本特别擅长拍这种生活中的细节,这种“不说憋屈,说了矫情”的感觉拍出来特别到位,让人感同身受,拍的就是生活。电影是从一场偷窃开始,紧接着就捡到了第二个孩子。全片节奏感都很好,没有无聊的时候,但是讲的又全是生活中的琐事。是导演是枝裕和的一贯作风,至今还记得他拍的《海街日记》和《如父如子》,他的电影给人的感觉很平缓,就算是抱错孩子收养孩子之类的事情,也不会歇斯底里,带着日本人的礼貌和克制。喜悦是淡淡的,丧也是淡淡的,是很温柔的力量。
这个六口之家看起来和普通人家没什么两样,慈祥的奶奶初枝,穷苦的儿子阿治和儿媳妇信代,儿媳妇的妹妹亚纪和奶奶很亲,孙子祥太和小孙女玲玲年龄相仿。他们挤在一个破旧的小房子里,靠奶奶的保险金和偷窃过活。也做事,儿子是建筑工人,儿媳妇是洗衣店的女工,但是好像就是负担不起家用。
刚开始看我就很奇怪,为什么奶奶不能让别人知道她和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呢?为什么他们随便的就把小女孩留下来了呢?为什么小孩子都不去上学呢?
后来就全明白了,因为这一家人没有任何一个有血缘关系,他们所有人都是捡来的。
儿媳妇在做色情行业的'时候认识了儿子,那时候儿媳妇已经嫁人,他们俩可能和儿媳妇的前夫发生了矛盾,正当防卫捅死了前夫。然后他们就在一起了。他们捡来了奶奶,我猜测是奶奶捡来了儿媳妇的妹妹,信代不能生育,他们又捡了小男孩和小女孩。
别人是怎么回事没怎么交代,小女孩是怎么捡回来的,却讲的很明白。阿治和祥太偷完东西回家,看到由里一个人呆在家里,他们给她吃可乐饼,带她回家吃东西,看见她一身伤痕,晚上要送她回去,到由里家门口就听见她父母在吵架,责怪对方把孩子丢了,谁也不去找,谁也不愿养孩子。于是信代就抱着由里不撒手了。就这么简单,他们就养着由里了,给她剪了头发,教她偷东西,改名叫玲玲。
所有演员里,演的最好的是信代,信代又大胆又风情,又善良又狠辣。几乎所有的重大决定都是她做的,她要收养由里,她要把奶奶埋在池塘下面,也是她顶下了所有的罪去坐牢。她不是很惊艳的漂亮,可是她和祥太一边大笑一边仰头喝汽水的时候,同事以玲玲的事威胁她换工作时她说如果你敢说出去我就杀了你的表情,祥太和阿治去探监她把祥太亲生父母的线索微笑着告诉祥太的时候,她太动人了,她又坚强又软弱,又孩子气又成熟,太饱满的女人。
祥太偷东西被发现,受伤后警察发现了他们家的秘密,但是他们只把他们当作诱拐儿童和老人的人而已,也怀疑奶奶的死另有隐情。这不是正常人的思维么?无业游民夫妻,又有前科,骗老人的钱,又因为自己生不出孩子所以诱拐了两个小孩。
女警官审讯信代,为什么要丢弃奶奶。信代说丢弃她的另有其人吧,女警官说孩子还是跟妈妈在一起比较好吧?信代笑笑说这只有孩子妈妈觉得是这样吧?难道生下孩子就会做妈妈了么?她大概是激怒了女警官,警官也变得锋利了一点,警官说,可是要先生下来才能做妈妈吧?你生不出孩子是吧?那孩子们怎么称呼你呢?信代眼泪止不住的掉下来,她用手抹也抹不完,干脆算了,就任由眼泪淌了满脸,她喃喃自语,重复了好几遍“怎么称呼我呢?”
阿治也想让祥太叫他爸爸,但是祥太叫不出,也就算了。信代和阿治当然是想做好爸爸妈妈的,他们陪孩子玩儿游戏,给他们做饭,连让玲玲帮忙偷东西的话她在家会更自在这样的心理都愿意体谅。但同时,他们并不勉强,你叫我爸爸我很开心,你不愿意那就算了嘛。他们是随遇而安的人,不考虑明天,只活在当下,但在当下就过好当下。
阿治说偷东西是他仅有的可以教小孩的东西了。他们教育的方法的确是有问题的,他们跟小孩子说“摆在商店里的东西谁都不属于”“没办法在家里上学的孩子才去学校”,小孩子不看书不学习,只偷东西度日,没有任何朋友,他的以后在哪里?信代和阿治能力太有限了,甚至还因为要和“家人”在一起,能选择的越来越少。信代失业后准备重操旧业偷东西。嗯。
他们是善良的人,却也并不是合格的父母,他们虽然不虐待孩子,却没办法给孩子未来。爱很重要,生活稳定也很重要。这也是网络上一直在争论的事“穷人应不应该生孩子”。生育权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想生就可以生,至少现在在中国,物质过剩,只要身体健康,在城市里干点什么都能活着,对于过好,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我还是认为,父母应该要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选择。
他们有很快乐的时光,一家六口,齐齐整整的去海边,齐齐整整的抬头看烟花,每个人脸上都是笑。奶奶偷偷地比嘴型“谢谢你们了”,祥太偷偷地说“爸爸”,他们如此腼腆,被伤害过后就不敢再大声表达爱。
再见了,阿治追不上公交,奶奶逃不过死亡,玲玲回到家一个人玩耍,信代要坐5年的牢,曾经像一家人一样生活,最终还是七零八散了。
《小偷家族》读后感 9
“偷”走的是爱与陪伴!
这是一本不厚的小说,充斥着现实的残酷与人性的温暖。一家五口人,住在一间被高层住宅楼包围的平房里,环境感觉有些压抑。
小说从“父子俩”的超市作案开始,这与书名中的“小偷”相呼应。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这个家族里的每个人有着鲜明的家庭身份,奶奶,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只不过女儿从未叫过妈妈,儿子从未叫过爸爸。
母亲决定“偷”回同样受到家暴的小女孩,希望从她身上弥补自己受到的伤害,从那时开始,这个表面上其乐融融的家里开始不平静。他们给小女孩重新起名字,理发,买新衣,躲避新闻上寻人,大家一起吃饭,一起玩游戏,一起听烟花,还一起去了海边。尽管收入绵薄,靠着“奶奶”的养老金生活,但给人一种虽然脱离现实,却温馨、快乐、这样生活也不错的感觉。
大家没有血缘关系,却都因为自身的不幸聚集到了一起,相互取暖,相互陪伴。剧情发展到这里,似乎这些不幸的人都得到了慰藉,然而,高潮还在后面,这些大人们都各自心怀鬼胎,最终这“偷”来的安逸还是要还回去的。这些大人们的世界有着无尽的仇恨和无奈,而最可怜的是三个或即将成年、或年纪尚小的孩子。他们被“偷”来之后,受到的教育是:商店货架上的'东西还没有主人,上学是不能在家学习的孩子才要去的。年纪最小的小女孩,还不明白什么是非对错,就学着哥哥的行为从货架上“偷”走东西,多么令人不忍心啊。
大人的行为和话语,对孩子是潜移默化的改变,这家人给了孩子足够的爱,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人。
最讽刺的是,商铺的老板一直都知道男孩的偷盗行为,却从未制止,大概是出于同情,而看到这么天真的小女孩也受到这样的指使,老板终是忍不住上前揭穿。
我想,这家大人的内心深处是充满善意的,而在经历了人间的丑恶、暴力、背叛之后,他们想要奋力反抗,却用错了方式。但愿这个世界能再少一些恶意吧,让每个人心上的伤痕再少一些。
《小偷家族》读后感 10
善亦真善,恶亦真恶。
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这“一家五口”在海边踏浪的场景令人倍感温暖和喜悦。再读文字,眼前不断浮现出电影中的画面,熟悉的、淡忘的一齐涌来。
文字中,是枝裕和用他细腻又尖锐的笔触从特别又复杂的家庭转向对人与社会关系的拷问。不禁让人思考:血缘关系是否一定是亲情成立的必要条件?
这个“小偷家族”的组合可以说是各种偶然的交织,尽管充斥着令人羡慕的美好的小幸福,但背后却隐藏着一触即破的种种危机。当然,这也是一个自始至终也不能被社会大众所接纳的家族。假扮夫妻的阿治和信代身上背负着过去的一桩命案,同时,阿治作为擅长小偷小摸的惯犯,也将这个本领传授给了偷东西时破窗救下的祥太,两人常常一起合作去超市偷取家庭日用品和食物。尚在青春期的亚纪出于叛逆逃出原生家庭,在风俗店里工作。有里被捡来时是饥肠辘辘、遭受家暴的小女孩……这原本没有任何亲缘关系的六个人选择或被选择靠在一起取暖。
不过,他们最初的选择也并非纯粹为了亲情与爱,甚至带着报复与仇恨——初枝奶奶收留亚纪是为了报复出轨的前夫所在的家庭,亚纪在店里打工用妹妹的名字来报复父母的偏爱。但即便这样,当他们六个人在拥挤的平房里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时,你就是会相信他们是用亲情的'丝线来维系原本陌生又疏离的冷暖人情。然而,当这一家人的秘密再也掩藏不住时,这段关系如同他们居住的房子没能改变被拆倒被离散的命运。
亚纪回去那个已然残破空无一人的小房子崩溃不已,信代揽下了一切罪责选择只身困在监狱,阿治与祥太这对名不正言不顺的父子最后不得不告别与分开,有里又回到了那个充满家庭暴力的家庭里,一个人孤独地玩着弹珠……这似乎是最合理的结局,可这也是把美好撕得粉碎的结局。
正义有时候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非黑即白,坏人的善良,好人的丑陋,哪里分辨得清。但悲凉冷漠里仍透露着无尽的希望,亦真亦幻真真假假的家,足以温暖余生。
《小偷家族》读后感 11
我读是枝裕和作家的第一部作品也就是此书《小偷家族》,前一段时间阅读了,但是我还是对此书有点蒙懂。今天结合看了同名电影,心中的情感久久难以抑制,不愧捧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读过了文字再结合电影中一个个情节,那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感受。正是因为作者的笔风细致,柔中有刚,直击人心才造就了如此优秀的小说。
这一家6口人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却因为巧合或者是机遇走到了一起。对整个家庭情感是充满了爱跟矛盾的,每个人的品质无法一概而论!他们总是想着能够以偷盗做为生存的手段,这一方面是会受到道德的谴责。同时也是在这不体面当中,他们也会给予爱的温暖,他们把可怜,孤寂的'有里带回了家,后来还是有把她送回去的的行动,只是有里在原生家庭里根本得不到爱,而是受尽了百般虐待。最终有里还是加入了小偷家族当中,她也被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的爱包围着,这应该比她原生家庭幸福多了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折射出了这个家庭成员心地的善良。所以善恶并没有分界线。
由于有里的一次失手,祥太为了保护她,而从高处坠落。就这样这个家庭从此开始走向破碎的道路,每个人的命运都有所不同。
《小偷家族》读后感 12
全程狂戳泪点,但手法非常高级,不是那种角色一声令下“你给我哭”的刻意,里面的角色都十分克制,只有你自己不自觉地落泪,心是暖的,泪水滚烫。
当我看《大象席地而坐》的时候,那种绝望让我嚎啕大哭,让我顿时对整个世界失望,然而晚上看了《小偷家族》感觉自己的心被撕开了一道裂缝,一道光照了进来。
你会发现,当最残酷的真碰撞最真挚的暖,当面具般的坏碰撞金子般的心,无需挣扎便溃不成军。
残酷,愤怒,恶意,渣人,让我们恨极了这个世界,但人,最畏惧的不是它们,我们最无法抵抗的是自然流露、不求回报的爱与善。
相对于那些“马路上突然蹦出来要搞死你的人”,真正让我们绝望的,是最亲近的人。也许离开那座城市重新开始,真的会变的不一样,也许世界没有什么改变,但我们改变了。
《小偷家族》中,有一场戏儿子在废车里问,明明两个男人很方便,为什么要带一个女孩,父亲说,因为这样她可更自在在家里啊~
于是,当后来儿子问那天你们真的打算逃走,抛下我,而父亲回答“是的”的时候,那么,儿子也告诉他,那天我也是故意被抓的——也许他们都觉得唯有这样,他们彼此才会自在吧。
可你们真以为你们可以在彼此面前装作坏人吗?你们忽略了,一个被爱和温暖滋养笼罩的`人,并不是用眼睛用耳朵而是用心感知世界的。
他们之所以分别,只因为对彼此的爱太过热烈。所以,当儿子在车里摘下帽子回头去看父亲,沉默地叫着爸爸时,我一边哭一边埋怨是枝裕和太“坏”了。
这是一群小偷,偷的不是物品,他们偷偷地偷了彼此的心。
而是枝裕和则是全天下最大的小偷,他偷了你我的心,一次次屡教不改。
《小偷家族》读后感 13
吁,终于看完了《小偷家族》,小小的一个短篇,却看得我很压抑,要是时间可以停留在他们去海边的时候该有多好啊,泛着亮光的海水,蓝蓝的晴空,牵手,欢笑,太美好了,就是小说的封面描绘的那样吧,但是啊,美好的时光总是像那由于海水翻滚而产生的泡沫一样,稍纵即逝……
我可以承认在看的途中一度觉得那个家庭里,比如说奶奶和啊治他们的三观很不对,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偷盗这件事情,实在是匪夷所思的很。但是,或许是我天生的同情心泛滥起来了,看完整本书之后,我只觉着,要么,还是让他们这样三观不正下去吧,虽然好像会毁了两个孩子,但是,他们这个家庭起码还是完整而幸福的吧?最后的结局,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太过沉重了,信代的能干和母爱是让我感动的,最后的自揽罪责和坦白让我佩服,真是个很果敢很厉害的'女子呢;啊治虽然懒惰而失败,但他对祥太的感情还是真挚地让我无法义正言辞地去责备他;奶奶很好啊,厚脸皮的老顽固,可能不是真实存在在自己身边,我竟然从文中看出她的顽皮可爱了,还有她给纪亚暖脚的事情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都是很可爱的很讨人欢喜的老太太呀;纪亚似乎没什么可说的,我只希望她最终可以明白奶奶的那份真心;祥太啊,一个聪明又有良知的孩子,相信未来会前途无量吧;最后就是超可爱的我们的凛酱啦,全文最惹人心疼的角色,小小的年纪啊,她的亲生母亲真的超级不合格,而且眼神也太不好了吧,竟然没有认出来这个落入凡尘的小天使~最后的她还是回到了那个不能称之为家的“家”,我很替她难受,几个月的时间,老天戏剧性地给她带去了一个玻璃罐子的贝壳和袖扣,还有大海和星空,我不知道这对于一个重回噩梦的孩子来说,到底是慈悲还是残忍,或许她会更加难以忍受那样糟糕的生活,又或许,她会在贝壳里发现新的星空大海,发现新的天空和希望,但,究竟会如何,谁又知道呢……
【《小偷家族》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偷家族》读后感(精选8篇)10-19
《小偷家族》读后感7篇10-17
《小偷家族》读后感2篇01-26
小偷的作文12-29
小偷家族观后感11-24
给小偷的信作文04-25
捉“小偷”_作文04-05
捉“小偷”作文02-05
小偷优秀作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