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最好的我们读后感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

时间:2022-11-12 09:30:4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3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好的我们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3篇)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1

  我想每一位父母都想给自己孩子最好的,但很少有父母去思考:给孩子什么、该怎么给才是最好的?读了蔡礼旭老师《七彩人生》关于德行教育的精彩演讲:“我们给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之后,我想每个父母都会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从中得到一些切身体会,能够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以下是我从中得到的体会:

  懂礼貌,讲道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所谓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学会懂礼貌,这样在他的人生旅途中自然会懂得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和别人和睦相处。

  另外,从小就要孩子讲道理。父母要经常以生活实例给孩子讲道理,渐进的,把孩子教育成一个知书达理、讲理懂事的好孩子,而不会是一个自己觉得对就是对,觉得错就是错的蛮横无理的孩子。学会懂礼貌,讲道理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前提。

  以身作则,家庭环境扮演着重要角色。俗话说,环境影响人,伴随孩子成长的父母以及整个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为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行为、孝道之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的道德品行有高有低,因此,作为家长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学会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当我们在看电视读报纸的时候,却要求孩子认真读书;当我们整天抱怨、谩骂、急功近利时,却教孩子要宽容、文明、脚踏实地;当我们常为一些小事而争吵时,当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已经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阴影。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首先,作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这样也就给孩子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孩子养成谦虚谨慎、勤俭节约、有责任感的好习惯,不骄奢淫逸,不自私自利。现在很多孩子普遍都有攀比心理,这都原由现在的社会风气,大人的言行影响孩子的心理。今天刚看到一则新闻,南京某一小学生过10岁生日,请了班里37名同学,家长以该小学生名义捐献20万现金及50万元的棉衣被,令人吃惊的是抽奖环节,特等奖送出三辆小轿车!宴会估计要花掉上百万,奖项很多,一二等奖都是翡翠饰品,三等奖是10台笔记本电脑,而且得奖率很高。这种行为对年幼的孩子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虚荣攀比。

  这真是一位聪慧且睿智的妈妈,她没有把对死亡的恐惧带给他的儿子,她说:死是生的一部分;无论我是生是死,我都会是你的妈妈,她并没有担心她智商只有75的孩子,在没有了她这位妈妈的保护之后,在这个世间怎样生存,最终这个智商只有75的孩子进入大学,并且成为百万富翁,还受到总统的接见阿甘的妈妈没有给他的儿子设定过目标:儿子,你将来一定要成为钢琴家、科学家,或者你将来一定要上清华北大,又或者你一定要有百万家产……你一定要自己思考出来,生活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得到什么。你的人生有很多种口味,有酸的、甜的、辣的'、苦的,有悲伤、有痛苦、有泪水、也有甜蜜,有鲜花、有掌声、也有嘲讽,有失忆、有彷徨、也有成功。但这些都是你的人生,都是你盒子里这些巧克力的味道。你无法选择,这些有点苦,只有吃了才知道,所以你要统统接纳它。这就教导我们每个家长都要让孩子勇敢面临困难,克服困难,因为人生需要去品味。

  抓住关键发展区,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作为家长,除了教育好孩子一些基本做人原则外,其次,就是要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研究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正确引导其生活及学习,最大程度开发其主观能动性及其创造性,这是每个为人父母所期望的,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

  给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父母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小教育孩子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抓住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正确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2

  耿耿…余淮…

  他们一样的简单,神经粗线,别扭的可爱而且特别特别的真诚。他们也像曾经的我们一样,尽管顶着高考的压力,学习的紧张,依然在每日看似雷同而天天鲜活的时日里,小小地努力,去度过不管怎么样,还是会浪费掉的青春。

  故事是围绕着耿耿而展开的,这个平日糊涂,脑筋不怎么好使的女孩,在关键时刻却从不掉链子。在别人大跌眼镜的情况下,意料之外地考上了当地重点高中——振华中学。并因为一些小打小闹的原因,认识了情商并不怎么高理科成绩却异常拔类的余淮,并鬼使神差的和其做了整整三年的同桌。以耿耿的角度角力,以三年的时光为丈量单位,旁观了每一位同窗的成长。高一高二的嘻哈打闹,在学校规定活动下参加的运动会、话剧、排球赛等等,展开了活色生香的校园剧,在五班这个小集体,在耿实忠厚一如世界万千班主张平的带领下,在大家青涩的眉眼中,一点点涂出属于他们的特定而又不可复制的青春模样。

  而高三生活的嬗变将整个故事推向高潮,在他们小小的认知里,已经是幻灭似的翻天覆地。余淮物理联考竞赛失败了,就算在耿耿特定的强心剂下,最终也只是拿了个全国二等奖。倔强执着的他又非清华不可,所以经历了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苦闷。迫不得已踏踏实实的应对高考,逼自己背一些在自己看来付出不对产量的文言文,也不大不小的闹着在语文卷子上填上“如果我是清风,我一定要弄死心相印”的排比句笑话,并不怎么心安理得地过着理科拔尖,语文,英语相对落下差距的日子。

  耿耿进步了,尽管是一点一滴的,也并无多励志的鼓舞人心。最后一只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她,终于也考上了北京一所不错的大学。而那个做了三年同桌的余淮,那个一起亲手种下属于彼此一棵树的.余淮,那个愤恨的说“不要命了敢砸老子的人”的余淮,那个在前天晚上还约好一起回校对答案的余淮,最终消失了。凭空的,不见了。

  那些寄出了永远了无音讯的信,那些发出了永远石沉大海的短信,那些拨了好多好多遍而被掐断的电话,那些早已熟稔于心的电话号码,就这样蒸发在这个每天每天都在上演各种形色故事的世界里,。如落入大海里的一小滴水珠,消失地无痕无迹。

  那种感同身受就真的犹如一颗蓬勃跳动的心脏被紧紧拽在手中,而突然被放开的在胃里翻滚的一整片虚无。虽然故事在最后给出了令人满意的解释答案。但是你我都清楚的知道,有些东西,没有就是没有了。

  况且那些解释是作者给的,不是生活。

  当然那些小伙伴们也一定记载着我们美好的样子,想到他们的我们也会情不自禁的牵动嘴角,扯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弧度。谁说每个人手里不是牵着别人一段或长或短的青春呢。

  像我们每个朋友圈子里都会遇到的那种人,他们或许善良真诚,但在岁月的打敲下和生活的历练里,早就摒弃了一些早年的品行。一如情到深处的矫情抱头痛哭。所以她们看起来犀利,说话直来直去,一针见血,淡定不做作,看似什么都不在乎,也骄傲别扭异常,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冷漠。你我身边一定是有这样的人。所以想起β,总是不断在脑海里跳动着她说,可不是嘛,你吃个甜甜圈能回家拉出个奥运会。也不停脑补她在对耿耿讲,你得体谅我,如果我再给你俩创造机会,那我和徐延亮就真的要被现实逼成一对儿了的无奈翻白眼表情。也感动于她抱着耿耿和简单在机场离别时痛哭而又装作无所谓的别扭。她是直率而真诚的。

  简单一如她的名字一样,单纯可爱。脑瓜子里面装着的东西一眼望穿。她是姐妹团里最被忽略但脾气超好而缺一不可的那类人。默默的关注并停留在喜欢的男生身边不求回报的付出最终变成了习惯。就算被冷面也忍声吞下。直到后来他人的介入,终于发现,呵呵,我们原来不是一类人。所以之前为他硬撑下来的理科选择便不堪一击了。简单温柔的执着,沉默的隐忍,我不知道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是特别的不自爱,这样坚持下来的为什么也并非人人理解。执着坚持的最后是果断放手。八胀安小姐到底给她分配了怎样一个心理态度我并不是特别清楚。但这样目标明确立场坚定的小女生,真的值得我尊敬。很尊敬。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3

  这一篇没有波澜壮阔的历史,没有勾心斗角的权谋,没有帝王将相,也没有野闻轶事,仅仅是一个已经跨过而立之年、偶然被触碰到内心里青春那段旧时光、行走在大道上的人信手涂鸦。谨以此纪念下逝去的时光,和这个泛着一丝寒气的春天的雨夜。

  对于一个行走在大道上的人来说,青春文学是绝无可能触及的领域,但是却被这本描述青春岁月的小说触动了。文学的一大魅力就在于给人情感共鸣,我如是给自己解释,无论什么领域,文学就是文学。书中有各式各样的感情,同窗之情、师生之情、父母和子女之情,还有萌发于青涩、懵懂而又美好的爱情;书中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学生、老师,命运的跌宕起伏让人唏嘘;书中还有美好的旧时光,和感情、际遇交织着,像交织着的蛛网一样,网住了记忆,律动着共鸣。

  “个人觉得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用最真实的方式展示了旧时光的美好,这种美好让人心暖,也让人心酸。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人都像是曾出现在自己的往事中的。当这些文字和我的记忆互相探访的时候,恍然间仿佛庄生晓梦,旧时光里的人仿佛走到了我眼前,他们都是当年的他们,里面有我的朋友,有我的家人,有我的师长,也有当年的自己。窗外淅沥的雨声中,回忆起十四年前的那段高中岁月,里面出现的一张张面孔,熟悉又陌生,明明是到嘴边的名字就是叫不出来。四年的时光,能够完整记得的,只剩下些零星的片段,周杰伦,南街村的泡面,高考前两周的球赛————完全忘记自己是怎么从两个班级的班主任手中拿到同意比赛的准许。”

  书中感情,有着很多种面相,耿耿和余淮、贝塔和张平、徐延亮、韩叙和简单、淮南和洛枳……但是,所有的这些感情都是克制的,结局是清醒的。这是普通人的高中,没有死去活来,没有感天动地。分科后的描写,想起了自己当年鬼使神差的从文科班转到理科班的往事。放弃了优势的文科,转入了不怎么优势的理科,然而怎么也想不起转科的缘由,或许是家里的意志。像小说里那样的重文轻理,现实中也是一样;或许是自己的任性,觉得物理更有挑战。当时的我,肯定不是最好的我,没有主见或者任性。书里其他的感情也很感人和写实,送别贝塔那段朋友的情谊唤起人很多隐于记忆里的温暖;耿耿和父母的情感变化也击中了很多人的心,这种感觉五味杂陈,难以言说。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际遇。从余淮到耿耿,再到同学们,甚至是老师和家长。那句“那时的他是最好的他,但很多年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之所以打动我不是因为有情人的错位,而是隐藏在这句话背后复杂而不同的人生际遇。所谓造化弄人,平生遭际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余淮小时候自信狂傲,也有着让人羡慕的优秀,耿耿平庸迟钝,从来都是仰视余淮,但是命运是说不准的,从高考的那一天开始,以后的每一年都有着比高考十多年都要多的选择、变数和起伏。每个人都像是在时代的裹挟下在命运的路上颠沛流离。有人找得到路,有却人站不住脚。所以他们的人生角色一步一步地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源自自我、家庭、环境等多种因子。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是成熟的开始。可这些故事也许是值得庆幸的,也许是刺痛内心的.。际遇的颠簸能让曾经的一点差距变成云泥之别,也能让曾经的一点差距发生颠倒。曾经的自己在长江入海处写下过“漂漂向何处,随风去无迹。”,而今的我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的家中书桌前写下这些文字,人生的轨迹谁能说的准呢。当时的我,肯定也不是最好的我。喜欢一个人,恋上一座城,最好的自己留给最喜欢的人。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全书中点题的一句话,关于感情,也关于际遇。被触动因为人物,也因为自己。虽然没有在最好的时光里做到最好的自己,但是,因为遇到了最好的你,才让自己慢慢的做到最好。你和我,就像舒婷在《致橡树》里写的那样,一棵是橡树,一棵是木棉,可以相互扶持一生的两棵树。

【最好的我们读后感】相关文章:

最好的我们语录10-18

最好的我们句子01-03

最好的我们的句子01-31

最好的我们作文02-13

最好的我们经典句子01-09

《最好的我们》经典语录02-22

关于最好的我们句子01-09

最好的我们作文(15篇)06-01

最好的我们作文(精选15篇)06-08

最好的我们语录7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