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自由心得体会

自由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17 18:14:22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自由心得体会15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由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由心得体会15篇

自由心得体会1

  读了孙云晓《有自由才有成长》一书,感慨良多,让我体会最深的是要给与孩子自由,那就要学会去尊重孩子,因而我们的教育要从也必须从尊重开始。

  教育必须从尊重开始,尊重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尊重学生也是教师的'基本师德。美国著名教育家爱默生曾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去年12月12日,我国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再次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校教育要促进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全成长,培养学生成人成才,而不是罔顾学生的自尊,采用暴力或冷暴力来教育激励学生,促进学生的改变。多换位思考,用心尊重学生,他们就会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的目光与行动,就会更好地接受学校教育与矫正自己行为。我认为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定是一个灵魂自由的人,他可以自由的,有选择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时间排的很满,你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支配时间,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他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教师也一样,课堂上讲的太多,甚至满堂灌,也就等于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机会,道理是一样的。

  尊重学生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的批评学生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学生的这种尊重。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并不能保证学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学生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更艺术一些。

自由心得体会2

  现在的孩子,普遍在物质上得到很多,自由却太少了。

  背后的原因是人们对自由与爱的关系没有吃透,理解极为肤浅。

  很多家长听到“自由”这个观念时会大吃一惊:给自由,那孩子不就无法无天了?!

  自由,绝对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胡作非为——这恰恰是不自由的表现——真正的自由不是放任,而是给孩子选择权、尝试权和犯错误权,使孩子获得成长必需的生活经验。

  恐惧自由的典型方式是包办、控制和严厉管制。

  小到穿衣吃饭,大到择业择偶——表面上看是给了孩子很多,背后的实质则是事无巨细地剥夺本属于孩子的自由。

  这样披着爱的外衣的占有和控制,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溺爱”。

  在教育上它是“反爱”的',所以也是反教育规律的,会阻碍儿童正常潜能的发展,剥夺了孩子亲身体验生活的权利,迫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生活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被“溺爱”的孩子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没主见、窝里横、没有同理心等。

  溺爱不是“太多的爱”,而是“太多的打着爱的旗号的控制和包办”。

  爱的本质是要给孩子自由、宽容、欣赏。

  自由的人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品格,才能在生活中拥有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父母要想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培养快乐幸福的孩子,就请把自由和宽容还给孩子。

自由心得体会3

  自由是什么?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试用诗文来诠释自由。诗人北岛,悄悄的把答案告诉你——

  “飘,

  撕碎的纸屑”

  飘字灵动,给人以无拘无束的感觉,飘动的纸屑,或许打着旋儿,在阳光下就像流光,这就是自由吧,自由自在的。然而“飘”却是凭着空气,凭着风的方向,不能任意飞翔,没有天马行空,这却又像是不自由。或者说,这是北岛的自由。

  撕碎,没错,别人的自由是欢声,是笑语,北岛的自由,带着缕缕的哀伤。为了自由而必须撕碎,一张雪白的纸,方方正正,或许是被命运,或许是自己撕碎。为了自由总要放弃些什么,也许北岛哭了,也许没有,也许北岛落泪了,也许没有。但是他一定捧起那些撕碎的纸屑,默默地看着,很久很久吧。然后,任风将它们带走,纷纷扬扬,飞向远方,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撑一支小伞,飘向天涯。望着纸屑,北岛或许在自言自语:“飘吧,撕碎了的纸屑,自由了,在远方发芽吧。”

  羽翼丰满的雄鹰学会了飞翔,但它并不会留恋蓝天的`辽阔,因为有衰老的母鹰伏在巢中,等着儿子的喂食。

  远行的儿子,你可有鹰一样的眼?

  自由是什么?

  是飞翔千万里也系着雄鹰的思念,是父母眺望着重的深情。

  自由是什么?

  也是雄鹰为母亲叼来的麻雀,是儿子回家的车票,是父母为庆祝团圆的二锅头。

  自由是什么?

  不是自私,不是忘记,更不是背叛。自由,固然是无拘无束的畅爽,可是那撕碎的心,请别忘记。

自由心得体会4

  读孙云晓《有自由才有成长》一书,感慨万千,作者的言论“教育是人的教育,不是好的教育,教育应是人的解放,而不是对人的束缚与压迫。而信的教育必须改变,不变无从谈中国的崛起,只是对权利,金钱,奴性的顶礼膜拜!那将昌一种怎样的民族悲哀!”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对被教育的发现,解放和发展,这让我产生共鸣。下面说说我的两点心得体会。

  第一,只有尊重才有教育,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主体地位。

  书中讲到蛾子破茧而出的故事,有好心人帮忙把厚茧剪开了一个口,好让蛾子飞出来,可是蛾子却飞不起来,因为蛾子没有经过历练,翅膀还不够有力,生命能量还不够强,结果是这位好心人好心办坏事,这不但帮不了蛾子,反而害了它。这让我想起当今社会上的许多孩子和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父母处处包办代替,费尽心机,让孩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其结果与下场如书中的蛾子没有什么不同,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的规律必须要符合人成长的'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更不能拔苗助长,生命的成长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必须由自己来完成。所以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磨练,时间与空间,给予更多的爱。

  更多的自由,让其快乐的成长不要把孩子的时间与空间剥夺,成为你的棋子,让他们有选择的支配自己的时间和行为,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作为教师,课堂上讲的太多,甚至满堂灌,也就等于剥夺了学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情况是一样的。

  第二是不要经理人孩子压力,给孩子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如一些家长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给孩子定下了目标,小学成绩要达多少分,中学上哪个重点中学,大学要上哪个名牌大学,长大了要成为科学家成为富豪等等。这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那样高的目标对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这未必适合每个孩子,我认为必须实事求是为好,让孩子去选择自己的专业、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实现目标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就感。

  一个人吸有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时,才会有贪心和干劲,才能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发,因此奉劝那些“恨铁不成钢”想法的父母,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在生命的进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全会幸福人生。还原孩子们的真正生活世界。

自由心得体会5

  早就听说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十一中实行教育改革的成功举措。这次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李希贵校长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觉得着实收获良多。李老师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

  (一)阅读丰富自我

  李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 “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到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其它各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书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钟”、 “朝阳读书计划”、“百万人家尽读书”、“亲子共成长”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读书活动。

  说实在的',我甚至谈不上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受鼓舞,决定制定看书计划,丰富自己,丰富教学。

  (二)博爱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要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曾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像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师经常愤怒和过分地严格,并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广为宣传,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什么好转。到了中学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学老师才把小巴甫里克的才能发挥出来,后来巴甫里克成为一位农艺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小巴甫里克从一入学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潜能得到开发,也许他还有可能成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学家呢。

  (三)原生态教育语言摘录

  读李老师的这本书,使我感到了我们的教育大有可为。他书中的文字能驱走诸多教育天空的阴霾,使我们的教育充满绚丽的阳光。你看这些文字——

  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的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

  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

  老师的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要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不要轻易挥动处罚的大棒。

  评价的尺子越多,好学生就越多。

  欣赏!欣赏学生,欣赏他们的创造,欣赏他们的成果,这成了我每一天的享受。

  教育必须从细节入手,然后才能塑造出注重细节的学生。

  不占用学生自主的时间是尊重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的特征是流水线,是标准化,而农业的特征是生态化、多元化。

  一个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时刻或紧要的关头才表现出来,但它确实在无关紧要的时刻、在琐碎的日子里形成的。

  最好的教育应当是着眼于孩子一生发展的教育,应当是关注孩子心灵的教育,应当使师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乐的教育。

  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学不会的不讲。

  只有活跃气氛而没有屏神思索和思维交锋的课堂不是健康的课堂。

  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

  ……

  最后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明白: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让我们都捧起书来吧!做一个阅读者,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自由心得体会6

  人类你们好,我是自由,从古至今,我一直都被地球上所有生物视为最宝贵的东西。可现在,随着人类科技的发达,人类越来越强大,你们常常为了自己开心,为了挣钱而剥夺了许许多多动物的自由和生命。它们多么希望你们停止抓捕呀,可这是不可能的,它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远远的避开你们。

  在你们面前,连狮子,老虎,熊,豹子,鳄鱼这样的一些凶猛的动物都甘拜下风,更别提兔子,长颈鹿,小猴子,熊猫这样一些弱小又没有很强攻击力的动物了,它们每天都生活在失去亲人的痛苦和提心吊胆中。

  在这些被抓捕的动物中,有的在动物园里成了供人们观赏的动物;有的变成了你们家中让你们玩耍的宠物;有的在马戏团成了给你们表演,让你们开心的玩物;有的在景区里成了给你们拍照的`饰品,它们被迫母子分离,还丧失了野外生存的本能,有的甚至被端上了你们的餐桌,成了你们口中的美食。它们心中是多么的不愿意,它们是多么的渴望自由啊!可你们就像一群冷血动物,只顾着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顾动物们的想法,你们只会让它们不停地给自己挣钱,却从没有站在它们的角度去思考过,没有让它们感到过一丝一毫的快乐,它们是多么的恨你们,却又多么无可奈何呀!

  你们想想,如果那个被关在笼子里的,被捕杀的是你们,或你们的亲人,你们会怎么想呢?你会心甘情愿的让被人抓捕吗?我想你们当然不愿意,可弱小的你们又能怎样呢?所以,强大的你们请不要再欺凌弱者,抓捕小动物了,它们让它们都过上像你们一样自由快乐的生活,都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吧!

自由心得体会7

  自由,一个充满快乐,充满幸福的词。有多少的人向往这种生活,向往自由。自由,它代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代表着人生中的坎坎坷坷。自由可谓是人的灵魂。

  从小我就渴望自由,渴望着家长的放手。可是,从小到大家长从来都不给自由的空间我,他们会时时刻刻“盯”着我,我似乎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

  当我渐渐长大的时候,有了好伙伴,她们时常叫我出去玩,可是几乎每一次我都无法用任何理由征得妈妈的同意。久而久之,我和她们就慢慢地疏远了。

  我真的十分渴望自由,我也能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梦想。可是他们就应给我们一些自由,放开我们的手,让我们自我去闯一片属于自我的天地。只有真正的放手,才能让自我的'孩子成长起来。

  你们以为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们就会收心认真学习吗?你们真是大错特错。你们越是这样我们就越渴望自由,觉得在那里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想逃出去,远离那里。就算你们这么做真的让孩子成龙成凤了,孩子就会开心吗?我们总是说童年是最快乐的。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不这么觉得,整天被学习压得差点窒息。

  我渴望我的自由,假如我拥有了它,我要变成一只鹰,在蔚蓝的天空上飞翔,去世界最高、最远的地方,去完成我的梦;在风雨中,我会傲然飞翔,尽管有多大的困难,我都会做最好的自我。

  家长们,放心吧,放开孩子的手,我们长大了,遇到挫折已不会再哭泣,跌倒了会笑着站起来。我们渴望自由,渴望我们自我的青春,让我们自我应对生活,自我选取吧!

  你们只有真正地放手了,我才会成凤,才不会怕遇到困难和挫折,哪怕是掉下了万谷深渊,我也不会惧怕不会气馁不会跌倒,我会再一步一步地爬到最高的地方。

  你们放心吧!没有你们的搀扶我也会磕磕碰碰地向前走去。

自由心得体会8

  每每读完《爱和自由》的各个章节,内心都激荡着震撼和深深的思考,并伴随着些许悲哀和无奈。悲哀在于,还有许许多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和发展,而且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是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是办不到的。

  爱是土壤、是根基。《爱和自由》中,爱的定义为“给与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可是这种爱又何尝不是相互的呢,儿童身上也具有爱的能量,儿童在敏感期中那种对周围事物不可抑制的冲动,实际上就是他对所处环境的爱,这种爱不仅仅是情感上的爱,也是智力发展的需求。同时成年人也是儿童爱的对象,他从成年人身上得到自我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对儿童来说,成人是令人尊敬的。园长一再叮嘱我们,不停的对孩子表达我爱你,仿佛也唤醒了我自身部分的麻木,儿童也在用他们的爱唤醒着我们,唤醒着快消失的生机和活力,是的,更好的生活,感受爱的'气息!

  《爱和自由》也强调说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上,这个自由的含义很深很广,我对自由的理解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这种能力不是一从与父母的指导,而是自动自发的,尤其是在感觉的练习中,这种自我教育更加重要,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这种练习能够重复多次,这种自我教育就会使孩子的心理感觉更加完善,进而帮助他从对事物的感觉转移到对物体的观念。而他只有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爱和自由”仿佛是一个灵魂向导,贯穿于整个蒙氏教育体系。身为一名新老师,务必要以“爱和自由”这个精神向导来要求自己,使之与自己的灵魂相融。

自由心得体会9

  自由,一个充满幸福和快乐的词。多少人向往这种生活和自由。自由,代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代表着人生的起起落落。自由是人类的灵魂。

  从小就渴望自由,渴望父母的放手。但是,从小到大,父母从来没有给过我自由的空间。他们会一直“盯着”我,我好像没有机会呼吸了。

  长大后有好朋友,他们也经常约我出去玩,但几乎每次都以任何理由得不到妈妈的允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的远离了他们。

  我真的渴望自由,也能理解父母期待成龙,期待女人变成凤凰的梦想。但是他们应该给我们一些自由,放开我们的手,让我们走进自己的世界。只有真正放下,我们的孩子才能成长。

  你认为如果你把孩子留在家里,他们会努力学习吗?你们大错特错了。你越是这样做,我们就越渴望自由。我们觉得没有机会呼吸了。我们想逃离并远离那里。就算你真的让你的孩子成为成龙里面的凤凰,你的孩子会幸福吗?我们总说,童年是最幸福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不这么认为。一天的学习几乎让我窒息。

  我渴望自由。如果我拥有了,我将成为一只雄鹰,在蓝天上飞翔,去世界上最高最远的地方,实现我的梦想。风雨中,我会傲然飞翔。不管有多难,我都会做最好的自己。

  父母,别着急,放开孩子的手。长大了遇到挫折就不哭了,跌倒了就笑着站起来。我们渴望自由,渴望自己的青春。让我们应对生活,选择自己。

  只有你真的放下了,我才会变成凤凰,才会不怕遇到困难和挫折。即使掉进深渊,我也不会害怕,不会气馁,不会跌倒,我会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地方。

  你放心吧!没有你的帮助,我会跌跌撞撞地向前走。

自由心得体会10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自由对我而言更是迫切需要的。

  有一天,下午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周末张乘榕组织同学们去新天地公园踢足球,他邀请我也去参加呢!”妈妈一脸不以为然地回答我,“都是一群小孩,不安全,再说,你还要写书法,就快要书法考级了。”我一听,气愤的说,“不安全是你的借口,我每天写一个小时的书法,从不偷懒,周六踢足球我肯定不会耽误写书法的'。”“那你周日交给老师的书法作品不好,可别说妈妈没提醒你。”我闷闷不乐地走在路上,心里真难过,“什么嘛,我都成网中鱼,笼中鸟了!”第二天上书法课时,老师称赞我写的字有进步,我只是一言不发,“哼,都是牺牲我的自由、快乐换来的,真没劲!为什么妈妈不能通融一下,难道让我踢两三个小时的足球,是一件过分的事情?”

  又有一天,我正在兴致勃勃的玩“植物大战僵尸”,看着一个个僵尸在我密集的炮火中陆续倒下,我不禁沾沾自喜。突然,爸爸低沉的声音我在耳边响起,“毛笔字写好了吗?英语有没有背好?”“早好了”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那把英语背给我听!”“待会儿不行吗?”我问得有些底气不足,要知道,即使我把毛笔字写的好好地,英语背得倒背如流,爸爸还是有办法让我乖乖缴械投降,剥夺我打电脑游戏的乐趣,“唉”我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默默地走出书房,“服从”爸爸的“调遣”去看书,而他却接过电脑玩了起来。

  自由!自由!我需要的是自由,生活离不开自由!

自由心得体会11

  自由,感性来讲,即简简单单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在阅读《论自由》前,我似乎从未深刻地思考自由的意义,只是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见到了解到古今中外各阶级人民追求自由的运动与观点——孔子、孟子、伏尔泰、华盛顿、甘地、严复等,他们的事迹及观点都曾烂熟于心。是的,自由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无数的人们追求它,无数的思想家关注它,并试图为它找到理论支撑的基础。

  在阅读《论自由》过程中,我不得我承认以我尚浅的经历与学识实在无法逐字逐句地领会到其深刻而博大的内涵。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在书中最感兴趣且触发感受的是书中所言第二部分——关于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

  首先,在思想自由方面,密尔具体讲述了人们对于意见的分歧,密尔认为不能强迫异议的人沉默。他在书中提到,“人类要使那一人沉默并不比那一人(假如他有权力的话)要使人类沉默较可算为正当。”我曾在高中政治课的哲学课堂上遇见这句话,印象颇深,时至今日才知是出自密尔先生的《论自由》。当对于自己思想或意见与他人的意见冲突时,密尔认为“对不同意于那个意见的人比对抱持那个意见的人甚至更甚。假如那意见是对的,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那么他们是失掉了一个差不多同样大的利益”。这几句话令我深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和他人发生分歧,但重要的是要有宽容的心,我们应承认分歧的存在。每人都深知自己是可能错误的,可是很少有人想着有必要对自己的可能错误性采取什么预防办法,所以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多多听他人意见并尊重他人,要宽容地给予人们充分的思想自由。用一句中国的古话来说便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谦逊地做到这一点,这不失为一个追求理性和真理的人的做法。

  其次,在讨论自由方面,密尔认为真理只能来源于讨论,来源于不同意见的争辩。他指出我们之所以能够认定某些意见为正确,“正是以有反对它和批驳它的完全自由为条件;而且也别无其他条件能使一个象具有人类精神能力的东西享有令他成为正确的理性保证。”人类之所以能够得到正确观念,根源在于人的错误认识不断被改正。而改正错误,凭借的正是经验和讨论。并且密尔认为允许讨论的主题是不应当受到限制的,不应存在某些不许讨论的禁区,不能说某些信条对于社会福祉是这样有用,以至于禁止讨论。这使我设身处地想到了我们当今所处的网络环境,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以及全球网络的开放性,我们除了看到互联网平台成为中国民众表达意见、参与决策、监督政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难免产生激进言论、煽动言论、反动言论等弊端。然而依据密尔先生在《论自由》一书中所言,我们的并不能因此禁止在互联网中的讨论自由,剥夺中国网民浏览部分网站的权利,这不仅限制了我们的娱乐活动,也阻挡了我们听见来自世界范围内讨论意见的声音。

  《论自由》一书写于十九世纪的英国,当时正是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我们知道在此时期人们对于自由的渴望一触即发,社会民众也亟需关于自由的讨论。然而即使在不同年代、不同社会中,自由的尺度是不同的,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我相信《论自由》中的理论推及至今,也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仍对于人们自对由的理解有着极强的启迪作用。因为自由并不会因为时代、社会的进步而淘汰,自由是我们永远值得思考和追求的。

自由心得体会12

  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反对自由主义》,使我对自由主义的表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自由主义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反复重读后感概万千。下面结合自身实际,就如何反对自由主义,加强自身修养,谈一下体会和感受。

  自由主义是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和马克思主义根本冲突的。作为一名镇机关工作人员应该以工作和集体利益为第一生命,襟怀担白、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正确的原

  则,反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巩固集体内部的团结,认真负责的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严格要求自己。

  . 一是要树立从点滴做起的思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反对自由主义就要从日常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作为一名年轻同志,更要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培养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作风,更要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坚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要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培养廉洁从政的高尚品质。

  二是要有严于剖析自己的勇气。“人非圣贤、熟能无过”,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难免产生不对的思想苗头,难免遇到困难和疑虑,面对不正确的倾向,要及时向组织和领导汇报,及时与领导和同志们交流,虚心接受批评和建议,并及时加以改正。平时要积极参加镇机关的学习和各项活动,在工作实践中联系自己的思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三是要不断加强理论的.学习。我们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其理论上的先进性。因此,平时要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折不扣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决定,及时完成工作任务,为朱曲的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是要树立从我做起的决心。反对自由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在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1、以公立身,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心系群众,为民服务是我们工作的核心,作为基层工作人员,平时不仅要做到多学、多练、多积累,更要解民忧,排民难,按时圆满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

  2、以诚立身,切实维护镇机关整体团结。真诚是对待领导和同志们的尊重,是促进团结,增进友谊的基础,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胸怀大局观念,诚心待人,推进集体的团结协作

  3、以勤立身,积极促进工作上台阶。勤奋敬业是干好工作的基础,要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做好本职工作,以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

  4、以谦立身,保持自我的持续进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是我党的一大优良传统,面对困难,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在磨炼中提高自己;面对成绩,更要力戒浮躁,踏实工作,更虚心的向领导和同志们学习,不断促进自己的进步。

  自由主义无处不在,我要时刻警钟长鸣。真正做到关心党和群众比关心个人为重,做一名忠诚、坦白、积极、正直的机关工作人员。

自由心得体会13

  近些天,我翻阅了孙瑞雪的书《爱和自由》,让我明白了,爱孩子就要给他充分的自由,当然,这样的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的。

  《爱和自由》的一个最具有颠覆性教育观念就是蒙特梭利“精神坯胎”论,所谓的“精神坯胎”是说,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一瞬间,内在就有了一样东西,这样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的发展,指导儿童该去抓什么,摸什么。这种观点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基于这种观点,儿童的成长不需要大人灌输什么新内容,而只需要为儿童创造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如果仔细思考一下我们掌握语言的过程,就不难看出,环境对儿童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一般三岁前,儿童就能基本掌握本土语言,在这个过程无需大人为孩子专设课程,儿童便能在周围充斥的语言声音中自行掌握语言,可见,儿童是自我发展的。而这种自我发展基于感觉之上,从感觉中发展并由感觉伴随着。我很赞赏这本书的观点:“人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心理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在心理成长之上的。”这个与中国大陆“知识至上”的教育观念似乎完全相悖,“绝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给孩子灌输知识,这就是我国教育的现状,殊不知这种完全违背儿童内在成长规律的教育观念,正在吞噬着孩子的心智。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纪律的基础上,也是说,当孩子的行为超越纪律的范畴时,我们应该是有权利说“不”的,但这个“不”要怎么说,以什么方式去引导,去告诉孩子呢。在蒙错理念中,一切都要为了心灵让步。比告诉孩子对错更重要的,是保护孩子,使孩子不至于陷入困境,使孩子心灵不受到伤害。孩子是通过感觉来认知这个世界的,通过感知而发现宇宙的定律,或许我们简简单单一个字眼,就会伤害到这幼小柔嫩的花朵。

  蒙氏的教育理念强调孩子自我教育,家长和老师只是观察者,引导者,能够让孩子在自由中自己找到纪律和约束,心甘情愿的遵循规则。这个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网上现在蒙氏的教具炒的很热,家长们热衷于送孩子们上数学班,音乐班,大大小小的教学机构都高悬蒙氏的金字招牌。转也赶过潮流去上过几期早教课,当时我并不是很了解什么是蒙氏,当然现在也不是很了解。对当时的我而言,蒙氏教育就是眼花缭乱的教具。我觉的现在中国的早教机构已经把蒙氏教育当成是万能的,已经有些脱离了爱和自由的原则。我们带孩子去早教班的时候征得他们的同意了吗,当他们不愿意的时候我们遵从他们的意愿了吗?我想答案是没有。我们应该坐下来好好反省,我们带孩子上早教班是什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在自由中找到本我,还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更多的语言能力,数学能力,绘画能力。

自由心得体会14

  捧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细细品味,反复思量,只觉如春风扑面,又觉如醍醐灌顶。李老师以不加粉饰却饱含智慧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诠释了一幅幅真实动人的教育图景。读来平实而亲切,如友人促膝谈心,细嚼则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全书共分四个篇章,李老师用三条主线将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实践的小故事串联起来,每个故事中都融入了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认真思考。第一条主线是教学线,主要介绍了他进行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主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李老师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主线是管理线,讲述了他自己从教师到校长到局长到教育家的成长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的管理理念的变化与实践。每章每节的标题和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个改革的实践家、一个创新的教育家崭新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育智慧,捧读此书既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带来了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一、关于他的语文教改观的思考

  李老师指出,“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他认为:“不好‘读书’,而好‘甚解’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于是,在教学中,他从履行一个语文教师的职责做起,以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与改革为依托,开始了对教育的实践与感悟,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非常动人的语文教学蓝图。他在语文教改中最注重的就是阅读,在他看来读书与实践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源泉,读书,能给人智慧和力量,能开阔人的视野和博大的襟怀,也能影响人的价值取向,哪里有教育,就应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

  他要求学生每天阅读十分钟:首先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搜集可阅读的材料,归类整理,加上阅读提示,打印后,每天定时发到学生手中。材料的内容多样,获取材料的方法多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选择材料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项活动进行了好多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这一改革他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教育有时就是这样奇怪,我们耗尽心血和时间经营的—例如课堂教学中老师苦心孤诣的讲解辅导---很快就会被孩子们忘掉,而我们无意中播下的种子,却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长成了一棵大树,让他们受益终身。

  为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另一项改革就是他的“语文实验室计划”,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切实拥有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和阅读选择权;他还提倡“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让写作成为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成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需要”。他的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冒着极大的风险,最终还是成功了,因为他相信:“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改革中他发现,一些课堂中充斥“假问题‘以求热闹,却没有注重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行为,只顾及花哨的表面形式,但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其实是不健康的,正因为他有了这一发现,才有了他的语文教学改革。他认为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积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教学改革,奠定了他教育理想的“底色”,也显示了闪耀其中的人文思想的.火花。

  二、关于他的学生观的思考

  李老师认为,教师心中不应该有“坏孩子”,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是非观念来判断学生,不能轻易使用道德的标尺来衡量学生。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高一男生,从失修的砖墙缝里向学校女厕所偷窥。这样的行为,按照常规肯定被认为问题严重。但是,李希贵老师没有轻易给学生做出结论,没有盲目批评教育,而是从关注学生心灵出发,实施了保密、充实校园生活、调动家长的教育力量、安排优秀教师和他们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帮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渡过了危险的河流。这个案例正体现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语解释的淋漓尽致。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而已。

  “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写的是一个双休日,作者在公园门口碰到了一位带领上高一的儿子逛公园的朋友,感到非常惊奇。经过了解,得知这位家长是用逛公园的方式奖励自己的孩子。作者没有就此作罢,而是想到了我们的评价问题,想到了我们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尺,这就是考试成绩。返校后,作者和老师们一起反思我们的评价问题。这一年,在作者的坚持下,高密一中破格录取了一个叫贺明的学习成绩很落后的学生,录取原因很简单,就是他的国画画得特别好。进入一中以后,老师们发现,贺明是一个不守纪律的学生。有的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但李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找贺明拉家常,帮助他树立学习信心,并让贺明选一张自己最满意的国画悬挂在校园的显眼处。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从次,他加强了自我约束,发奋学习,进步很快,被评为“百优中学生”。后来,他考取了一所美术学校。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过人的长处,在这一点上,人人都是最好的,个个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扬的武器,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从而坚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有坏学生,不能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失败去做工作,应当把预期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应让每个学生都能说“我能行”!

自由心得体会15

  偶然在手机晚报看到这样一句话:“学习这事给我留下来的基本上全是耻辱”,我不知道说这话的是什么人,但无论如何走出校门的人这样评价自己的学习生活,确实令老师尴尬。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应该给受教育者留下什么?学校教育如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发展奠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 坦率地说,这些问题我们(所有教育相关人士)都思考了几十年,但我们真的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教育的不均衡愈演愈烈、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钱学森之问使“教育人”无言以对……

  最近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感觉很舒服。“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教育。书中那些小故事道出了浅显易懂的道理,能启迪人们更多更深层次的思考。

  本书作者李希贵先生现在是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我就称他李校长。这本书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回顾李校长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重点记述了李校长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介绍了做中学校长、县教育局长和地级市教育局长时的思考和实践。作为校长,在读这本书时,格外认真地“研读”了李校长在任高密四中校长时的经历。

  选取这一段还有特别的考虑:这是李希贵初做校长的五年,而我本人到现在也刚刚做了四年多的校长;时代不同了,今天的我“研究”20xx年前的李希贵仍然充满深深地敬意,他的管理理念和实践仍然鲜活。

  1990年,高密四中历史上最灰暗的一年,高考失利使“整个学校沉浸在压抑之中”,不满30岁的李希贵“受命于危难之中”,成为校长。在这所学校工作了20xx年、从语文教师到教务主任直至教学副校长,李校长对这所学校可谓了如指掌,他知道老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上任之后的“头三脚”踢得很准: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五子登科”、统一干部思想的“三心换一心”、确实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制造一杆公平秤”、“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及“安全软着陆”的实施过程、符合学校的实际和所处环境的学校文化经营策略等举措都显示了李校长高超的管理艺术,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校长,经营好自己的班子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在我校中心组学习时我们曾研读过李校长为领导班子起草的《领导干部日日思》和《高密四中领导干部修养要则》,20xx年前的“小立法”,今天仍觉得受益匪浅。

  通读《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自始至终有这样的感受,李希贵从做老师、校长到局长,很好地诠释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李校长对“管理”一词的解释既简单有实在:“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

  最初的保障教师生存需求的“五子登科”做起,唤醒人们的爱校爱岗的工作热情;“从热爱水井到热爱学校”、“三朝元老”、“首席接待”和“功勋四中人”这些小故事读来很温馨,李校长“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从心灵和精神层面培养四中人的责任意识,激励不同岗位上的人为学校做好本职工作。

  学校管理中经销“希望”是李校长的过人之处。把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和教职工的“个人愿景”结缘,具体讲就是把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和老师的专业化成长结缘,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同时制定一份个人学年发展目标,教师在帮助学生成才的'同时规划自身的成长,这在目前关注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大环境下,已经属于常规工作了,可在20xx年前,这是需要智慧和胆量的举动。回忆一下那个时候校长主任们一味地都是用在带领、督促老师们提高中高考成绩,学校的各项制度特别是评价奖励制度都是“以分数论英雄”,校长、教师在社会舆论的重压之下苦不堪言,“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子,也是老师的命根子,是学校的荣誉,更是校长的政绩。李校长认为“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不赞成把教师仅仅看做蜡烛、春蚕、铺路石一类的角色”而那时我们总是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感到自豪和骄傲的。 教育家的远见得以完美展示,李校长领导的四中人“在塑造学生的同时也在主动积极地塑造自我-师生共同成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时教学成绩的提高水到渠成,形成“高密四中一道美丽的人文风景”。

  做高密四中的校长只是李希贵教育生涯的一小部分,也不是教育家的“精彩乐章”,但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了。

【自由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自由心得体会11-17

自由的心得体会03-10

关于自由心得体会12-15

自由呼吸教育心得体会01-24

爱和自由心得体会03-25

自由的心得体会15篇03-16

自由02-17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体会10-27

《自由》诗歌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