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读后感>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

时间:2022-11-22 12:31:2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5篇)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

  机缘巧合读了同事的这本书,看完的感觉有几点:

  1、记忆比较深刻的事件有学习古人闭关的那位,还有把世界比喻为果冻的那个,原因吗?大概我是很认同的,我也觉得当自己真的闲下来远离手机等一些东西,意识真的会有一些改变,这个结论就像是解释了生活中的某些时刻,但具体的时刻我也记不起来了。而且我也特别认同《教父Ⅲ》中教父中风在医院说的话,"我觉得我的头脑现在变得聪明了,当我要死时我会变得绝顶聪明"。可能是当身体比较衰弱的时候我们的意识更能集中起来。再来是那个厉害的姑娘,她的那个理论我的理解是世界万物都是有关系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抽象的现实的.....而我们的意识就是果冻里的气泡是指我们的意识还无法认识到全面,只是整体世界的一部分(根据实践和现有的科学技术认识到的),这个结论很好理解啊,就想象下我们的古人,他们那时没我们的技术认识世界,所以就有了各种理论(针对各种无法说明的现象的假设),说不定现在的一些理论跟那时也是一样的。

  2、很佩服这些人,我指的是那些在某些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一些人,应该说是佩服他们的执着、专注,像是四维虫子、玛雅文明的研究者、去过时间尽头的教授等等,都是那种专注并有个性的人物,很钦佩。

  3、再就是我自身了,我本身对这世界就没有框定性的定义,因为我对这个世界还有好多不了解,所以了我其实跟作者一样,希望对这个世界有个了解,很感谢作者能带来这么特别的角度去了解这个世界,很震撼也很有趣,相信作者是辛苦的(交流的对象其实挺可怕的)。受作者影响,我会继续去探索这世界,以任何方面、任何角度、任何思路去思考,我会很感兴趣能这样去做!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2

  真理属于人类,谬误属于时代。——歌德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是我认为看得最有感觉的一本书。当初每每见到朋友都会向其推荐此书,但是我在疯狂拜读此书时,种种不安侵袭而来,如同黑云压城般将我压抑得无法呼吸,几近窒息,使我望而生畏,无奈选取辍读。然而最近我重拾此书,心境大变,大脑如醍醐灌顶般茅塞顿开。思绪在我指尖流转,一页页纸张在翩翩起舞,或快或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是讲述作者与一些精神患者之间的对话,从根本上了解所谓的精神患者的所思所想。作者期望透过此书让读者揭开表象,真正理解世界的本质。

  《思维虫子》一章讲述的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提出了一种绝对四维虫子的生物,让很多量子物理学者觉得费解。因为世界很多的量子物理学者研究都无法企及其深度,但是少年却是感受到绝对四维虫子的存在。但是少年在量子物理的考试中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作者对其的评价是,如果这个十七岁少年真的是天才,那肯定是未来的天才,但是却不属于这个时代。天才是有时代性的,而时代的变迁是有过程的,在变迁时总会出现一些“不合时宜”的人物。此章其实十分发人深省,历史发展中,多少不合时宜的人在为了建造心中的城堡付出毕生的努力。常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都有其所处位置,看似不合时宜的人都有其历史定位。

  读罢,我陷入了沉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性格。或许不贴合大众的审美,或许不贴合世俗的眼光,又或许不贴合约定俗成的标准。但是我们都是单独的个体,我们都是历史的选取,所以我们绝不能妄自菲薄,不能随波逐流,更不能遗世独立。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3

  当我决定结束的时候,就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苹果,把苹果洗干净,看着果皮上的细小颗粒觉得很陌生,愣了一会儿,试好咬下去....我猜大多数人不知道苹果的真正味道!我告诉你吧:用牙齿割开果皮的时候,那股原本淡谈的清新味道冲破一个临界点开始逐步在嘴里扩敢开,味道逐渐变得浓郁。随着慢慢地嚼碎,果汁放肆地在舌尖上溅开,绝对野蛮又任暴地掠过干枯的味蕾....果肉中的每一个细小颗粒都在争先恐后地开裂,释放出更多苹果的.味道。果皮果肉被切成很小的碎片在牙齿间游移,味道就跟冲击波一种技向嘴中每一个角落...苹果的清香伴随着果汁滑向喉咙深..哪.冲刷过的味蕾几乎是虔诚地向大脑传递这种信息...所有的感官,经过好几天压被遗忘后,由精神、感觉统驭着,伴随着一个苹果,卷土重来!嘖贖,现在想能来我都会忍不住流口水。

  读完这段,我细细咽了一下口水,似乎品味到了苹果的果汁在口中四溅,流入喉咙进入胃中。把自己放进了一个房间里面,没有电,只有水,刚开始可能坚持一天就会饿,也会渴,慢慢的你会忘记食物,忘记饥饿,也不知道食物的味道。慢慢的就不再觉得食物有任何诱惑力,困了就睡。

  这个精神病人五天没有出门,他的家人都以为他出事了,便四处寻找。于是“我”到了他的家中,与他聊天。我和他聊完之后回家看着苹果,想着他说的这段话。可能只有到了口中无味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苹果本身的滋味。

  读到这的时候请你咽下口水,然后看着家中的苹果,细细思索上面写的试着咬下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4

  全书以对话的方式叙述作者与一个个“精神病人”的交流故事。每翻起书本,自己就仿佛变成了作者,对面坐着“精神病人”,我们在沟通,在对话。

  书中曾多次谈到角度的问题,每个人所看到的、理解的世界仅仅是自己的那个世界。更多更多的世界需要我们去看,去探索。

  我在你眼中是疯子,你在我眼中也是疯子,到底谁才是疯子?

  书读一半,里面介绍的大部分“精神病人”其实都是在某一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偏执和痴迷,类似于“走火入魔”。他们都有着一堵属于自己的`完整的且不可攻破的墙。

  花了两天空闲时间急切地将这本书看完了,好像有很多感觉,也不知从何表达。世界上存在着许多未知,我们都无法理解、相信,就像古代的人无法理解现代的生活。

  类似一个没有边际的容器囊括着所有,我们称之为世界,我们也在这个容器里以某种方式一直存在着。人类幻想着永生,永生之后呢,可能就是毁灭。

  人生总要有点乐趣或执着,不然,人生不就太没有意义了吗?

  偶尔一个人的时候,或许是在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候,会突然想到死亡,会想到死了之后。没有感觉、没有记忆、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的。那个时候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与悲哀,会怀疑人生的意义和追求,从死亡那一刻起,世界上的一切对你来说都没有关系,反正你也感觉不到。

  幸好,这种恐惧和虚无只是暂时的,我依然会想到我的亲友、类似我的每一个人、会感受到世界给予的美好。

  每一个人都会死去,或许每个人都会害怕,但是又怎样,我们的存在只限于当下的一刻,过去的你不存在,未来的你也不存在,你的思维,想象,一切也只存在于此刻。活在当下或许就是人生哲理,隐忍和低调或许就应该是人生的处事原则。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5

  这个世界上,到底谁是天才?谁是疯子?

  在我们眼中,那些言行不正常的人便被冠上疯子的称号。我们以一个所谓正常人的视角审视着这个世界。殊不知,那些被我们冠上疯子称号的人们或许也正在用一种另类的眼光观察着我们。谁能说清到底谁才是不正常的疯子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疯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专心致志地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这些所谓疯子的人,对他们所感兴趣的领域研究颇深,说起来头头是道,而且理论依据充足,让人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才是不正常的“疯子”。真是一本有魔力的可怕的书!

  反观我们教育领域里的孩子,有些孩子总是与众不同,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课堂上左顾右盼,小动作不断......一度成为让我们头疼的坏孩子。对于这些“坏孩子”,我们斥责,惩罚,叫家长。但若我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弄清楚他们各种令人恼火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也许我们能发现不一样的他们。深入了解孩子并加以引导,才能让“疯子”成为“天才”。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等待开发的宝藏,我们这些开发者要找准他们的路线及结构,小心翼翼地加以雕琢,使他们成为最闪亮的明珠,而不是被遗弃的废墟。孩子的美好未来,靠你我一起努力打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6

  天才在哪,疯子在哪?

  没有用太久的时间,就读完了“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之前就听说过这本书,这回趁着有实体书,通读全书。

  读之前就大概了解本书是讲述精神病院里病人的故事。精神病院是神奇的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感觉不会像医院那么神圣,也不像医院那么阴森,共同点是人们不会想进去待着,但精神病院会有神秘感吸引人想揭开一角窥探一下。

  有些疯子并不是真正的疯,他们是真正有高智慧的人。读完本书,总让人有这样的感觉,仿佛在病院里的人,是掌握大智慧的人,因为自己不同世俗的举动,而被误关进来,里面很多内容讲述高深莫测的世界观、科技观、生命观等。我记得有被外星人抓走监控地球的间谍人;有从未来穿越回来的旅行者;有人研究古代文明否定过去;有人研究科学技术否定现在,这些人让人感觉需有很强的.逻辑及丰富的知识,怎么能被认为是疯子。

  有心灵感应的双胞胎,有多重人格的他她他,有人看所有人都是各种动物,有人在平静的屋子感受到大风的侵袭,这些人的奇怪想法似乎没有那么的高深,但却也让人无法捉摸,一些无法去想象的事情,却真实的感受在他们身上。

  看完本书,真的没有办法去下定论,如果你想到的事情和书中人物想法一致,那自己是不是要应该去医院看一看呢?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7

  在公园的长椅上坐着三个人。其中一个人在看报纸,另外两个人不停地在做撒网、收网、把网里的捕获物择出来的动作。一看就知道那两个是精神病人,于是周围很多人指指点点地议论。有个警察仔细观察了一会儿后,问那两个“撒网”的人在干吗。那两位说:“没看到我们在捕鱼啊?”警察转过头问看报纸的那个人:“你认识他们?”看报纸的人说:“对啊,我带他们出来散心的。”警察说:“他们精神有问题吧?在公共场合这样,会吓到别人,你赶紧带他们回去吧。”看报纸的人回头看了一眼说:“对不起,我这就带他们回去。”说完放下报纸做拼命划船的动作。

  门萨俱乐部门萨的英文名称是“MENSA”,是拉丁语中“圆桌”的意思。门萨取自圆桌的意思就是希望人们能够平等的坐在一起,当然前提是智商相近。门萨是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的.名称,于1946年成立于英国牛津,创始人是律师罗兰德·贝里尔和科学家兼律师兰斯·韦林。当时,这两位自认聪明异常的人突发奇想,编制出一些高难试题以测试智商,受到广泛追捧。兴奋之余,贝里尔和韦林干脆成立一个俱乐部,号召高智商的人士加入。他们有意为聪明者建立一个社团, 通过充满挑战性的社团活动而使参加者的高智商获得承认、肯定和不断提高,并分享彼此的成功。门萨多年来坚持中立和非政治、非营利的原则,至今不变。门萨国际总部和各俱乐部也组织一些收费的活动,以及一些出版活动,但收入全部用于俱乐部的拓展和完善。所有参与者个人不获利。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8

  第一次接触这类探索人类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书籍,光看书名,就觉得不可思议,两种极端似的,天才与疯子,就像南极与北极,彼此都是极端。

  书中介绍的是每一位精神病人情况的例子,通过作者去拜访,录音笔记录,谈话,沟通,精神病人口述,形成访谈式记录。读每一章节的文字,仿佛在看天文学,物理学,量子力学,很深奥不能更深入的理解内容。每一种思想都值得被尊重,阅读中,常常使我跳出惯常的思维,偶尔也会产生共鸣,让我觉得自己好像也偶尔是同类人。比如,有一篇印象深刻,讲述的是主人公常常把人看成动物,可能是月球引力,磁场的作用,我也有类似经验,不过,迄今为止,也就两次,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出问题了,哈哈,想想也是给自己思想一次造反的机会吧!

  当你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看待精神病人这个群体时,“精神病人”也在审视着我们“正常人”这个群体。

  花了较长时间断断续续阅读,以全新的角度审视并思考自己关心的一切—世界本身的面貌以及生命的意义。世界上的人千千万,事物更迭不息,不管是生命的尽头还是时间的尽头,其实对终究离去的`我们来说是没有尽头的,因为正像纳兰容若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所有的美好,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永恒的记忆。珍惜每一段记忆,每一种想法,它有它出现的道理,只要不是有伤害性即可!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9

  当愚昧成为主流,清醒就是犯罪。——薛之谦

  这本书是一本从精神病人的角度看世界的书,我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无论是从《四维虫子》这一章的“时间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们”;还是在《真正的世界》这一章的“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有一天你认为我疯了,其实是你疯了”;又或者是在《最后的撒旦》中那位病人声嘶力竭地咆哮:“我信奉恶魔,那又怎么样?自甘堕落算什么?我的存在,就是为了证明光明的存在,我不存在,没有对比,也就没有光明……你们都是神好了,我甘愿做恶魔,就算你们全部选择光明,为了证实你们的光明,我将是最后一个撒旦。这!就是我的存在!”以及类似这些的所有都让我感到震撼。尽管从整本书的一开始,作者就告诉读者,千万不要对号入座,也不要深想精神病人们的说过的话,但是我仍然把自己的思维带入到了故事当中。

  我们看到的世界究竟是不是我们看上去的世界?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样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思维思考事情?天才究竟是什么?疯子又是什么?如果有人发现了真理,是不是也要被关起来当做精神病人?无数发现真理的人都曾经被世人唾弃,所以这个世界的主流到底是什么?如果我们是疯子,那么谁是正常人?

  作者从头到尾描述的观点大概是“永远不要用你的思维评判别人的对错”。我感谢自己的学识不够丰富,让我没有资格做这些高智商精神病人;我也很感谢自己的懒惰让我不去思考的太深。

  如果有天你看到我疯了,其实就是你疯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0

  书已经结束了,不过不得不说,过程中的故事,挺吸引我的。

  书中,每一个所谓的精神病人,在我的角度,却反而比正常人,更加执着,更加坚定着某些事物,大概也是如此,有些才会被正常人视作病人。

  本书一开始,从对世界的看法,来渐渐导入,最后却不知不觉中升华到了人的存在,时空,存在的原因的探讨。

  影响深刻的有很多,挑几个简单描述一下吧,那个说作者是书中角色的,至今仍觉得他真的很聪明,找一个安静的环境,来构筑自己的梦想,虽然做法甚是不当。那些四维生物,泡沫世界,时空理论的病人,不得不敬佩他们的逻辑,层次,还有那个内心默默守护着,三只小猪的故事的患者,那个深刻体会,前生前世之境,如同无法逃脱的'束缚的囚犯的,让人惋惜的病人,还有对妻子的那份真挚的情感,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

  或许,我们真的太过于,去否定,去质疑,去不屑一顾,不相信,不去接受新事物。狼孩的事件,以及对其的思考,真的惊醒了我,原本只是作为一个局外人,想要枉自去希望他回归社会,却没能发现他身上,已经发生着重大变化,而他却因此接受各种检测,被当作了实验对象。意识真的很强大,甚至可以决定你身边的一切,当然前提是你足够渴望,不对以及屈服!

  最后要说的就是作者了,不太想去质疑,或者挑刺什么的,毕竟出版成一本读物,肯定是要经过处理,编排的,也正因如此,小说,故事,不是才会有高潮,以及那旁人期待,或是令人扼腕的结局吗?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意志力,想到什么就去付诸于行动,其渊博的知识面,以及朝生暮死的那种活法,才最大限度上让我们了解到了形形色色的世界吗?

  今生只若、初见。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1

  这几次我们的语文阅读时间,一直在看《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书中的各个故事始终贯穿一个观点,那就是:我们不理解的东西,不要轻易下定论。这本书的作者所探寻的,是这个世界真实的面貌。他以为,人类迄今为止所了解的世界,不过是盲人摸象,只不过,盲人依旧是盲人,即使再怎么摸,他想象中的大象也许就只是一堵墙或一根旧麻绳罢了。人类也有自己的思维局限,但突破常规的思维——或者病态思维,也许可以突破困境。从本质上说,生物体是一个病变的过程,思考的病变,很难说不是另一种病变。

  精神病人和我们眼中的世界不同,但其中一些精神病人确实有过人之处,可能就像书中讲的与时代脱轨的人们,思维超前,与我们格格不入,有神奇的“四维虫子”,也有为了她而去犯法,不惜变成精神病的……他们的想法太奇妙了,有些甚至有严密的逻辑,让你不得不相信。当然还有一些很难理解的精神病人,以为自己是飞机,每天在草地上伸开手飞奔,居然还有人以为自己是炸弹也跟着一起跑。哈哈哈,真的很奇妙。

  其中最敬畏的是一个试图还原玛雅文明的人,他本为公务员,一天放弃了自己的一切,去研究玛雅文明,从零起步,逻辑严密,并且有理论支撑,真的很佩服,比专家都专家,当今时代,如不是一个精神病谁会放弃自己的一切去因为兴趣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时代牵扯太多了,红尘滚滚,功名利禄,羁绊难行。

  看完这本书,回顾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站在一个高度去审视自己,总觉得自己会被带跑偏。书中的一些故事让我接触了一些从未涉足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知识面,感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少,对未知是多么的敬畏,甚至是害怕,人是多么的渺小。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2

  这本书我记得很久之前买的,翻了一下购物车是16年10月下单的,买后看了大概三分之一,有点瘆人,就没继续看了。买之前不知道是讲的什么,以为是天才少年,思维奇特之类的,看后简单总结,是一本以对话形式写精神病人的书,这本书看一遍就好。

  当时火爆的原因应该是:一这是写精神病人的;二是可能挺多人找到了共鸣。内容应该是真实案例,有当事人惊悚的'回忆,或者是杀人经历,这点让人有点害怕。

  但整体看完你会思考,他们中的有的人真的是精神病人吗?还是只是思想偏执,有点死心眼儿,在追求答案、刨根问底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其中有的确有病的,但那种高级知识分子,怎么最后也认为自己是病人了呢?因为他们在探寻结果时,找不到答案了吗?还是发现自己的答案超出常人认知了,这种独特的思维显得有点格格不入,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病?

  这些病人里也有作者佩服的人,无论从知识的渊博程度,还是理智的逻辑分析能力,无论是涉及物理学还是社会学、哲学,有些人完全有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你不能说他们不对,而是我们未知。

  不止一个人告诉我,看问题要看本质,不能只看表面。遇见事情时,有多少人能停下来思考一下,认真的研究本质?

  作者后记里有一段经历我觉得特别好,开始是对诗词感兴趣,然后了解诗人时代背景,怎么写出的诗,接下来同时期的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又从政治、人文、经济、宗教多方面综合了解,自己的思想价值体系和对世界认识的一个架构无形中就形成了。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3

  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有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

  为什么小孩子不喜欢逛街,试着蹲下来和小孩子一个高度,你看到的只有不同的腿在向前动,商店里面也只有衣服的支架。当孩子要求你抱抱的时候请抱起她,让她看到和你一样的世界。

  很久很久以前,我听到过一个故事,有个精神病人拿着伞蹲在草坪上,别人问他,他说我是一个蘑菇。当时我并不理解,觉得就是精神病,怕是傻掉了。但当我看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他只是站在蘑菇的角度“对话”蘑菇。

  这篇文章写一个女生会模仿任何一个人,语调,语言,动作都像极了,一个老人或或者亲近的人。她说:“我开始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还是用这个最笨的办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个角度看。不过,这个换角度,要复杂的多。因为要换角度看的不是一件事,而是整个世界!最开始我先是慢慢观察别人的细节,然后记住那些细节的特征,再然后开始试着模仿别人、体会对方为什么这么做。说白了就是变成你模仿的那个人。模仿的时间久了,会了解被模仿者的心态,进-步,就会学会用对方的眼睛去看事物了,如果掌握的好,甚至可以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4

  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这本书,我便试着读了,读后才发现这确实是一本不错的书,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读者可以了解到疯子抑或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内容涉及生理学、心理学、佛学、宗教、量子物理、符号学以及玛雅文明和预言等众多领域。其内容的真实性我并不知道,但我愿意相信是真的.,我觉得他们是早出生的天才。(出生的时间合适的是普通人,早一点的是天才,再早的是精神病,我认为。)

  我不认为他们说的都是子虚乌有,只是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但我们不知道的就不代表没有或不正确,只是我们的见识达不到而已,就像书中说的:蜡烛照不到的地方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我们看不到罢了,

  当看完几个关于物理科幻的章节时,我感觉他们所说的内容是可以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解释一些科学谜题,不管正确与否,思路很新颖。我总是边看边想,仿佛看到了世界真相。对蚂蚁,石头是另一种生命形态的说法让我惊呆了,想法新奇,但逻辑却无懈可击,我们过去的观念太循规蹈矩了,就像我们一直坚定地认为生命必须要有水,总是用自己来做标准,难免有些狭隘。另外一些哲学的东西也使我欣喜不已。而这书中的好多东西都是我闻所未闻的,一边看一边笑一边醒悟,感觉很好。其中有些做法我真是想尽快尝试(是不是我也有精神病啊)。

  这本书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毕竟不是谁都想听这些怪人在想些什么又说了什么,但或许只有这些人才能摆脱常规思考吧。即便书中内容不是真的,当本科幻小说看也是不错的啊!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5

  每个人看待这个世界都不一样,倘若能尝试从别人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本书是通过与“精神病人”的对话,让读者了解到,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与普世的看法不一样,也正是因为特立独行的看法,那些所谓“疯癫”的话语,才真正会触发读者对世界观的思考,这是一个多姿多彩世界,不是因为看到了多姿多彩,而是因为有多姿多彩的思考和想象才多姿多彩。

  在阅读本书时,有个感触,到底谁才是精神病?他们逻辑清晰、严谨,思维自洽,又能自圆其说,倒是没有精神异常的我,开始怀疑是不是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怀疑从始至终都存在,有一章给予了解释和说明,但怀疑变没有减轻,解释其实也是正确的,是这样的:只要不伤害别人的执著,都是不算精神病人,比如说,人有自己的爱好这是好事,当爱好上升到洁癖,大家也能忍受,也无伤大雅,但当洁癖上升到暴力的话,这肯定就是精神病患者,需要治疗了。

  其实,不管是爱好、洁癖或者患者,是因为他们有深深的执念,过度的追求,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执念,才让他们做出了非普通人认同的处理方式,他们往往很优秀,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天才和疯子仅仅一念之隔,而普通人为什么无法做到如此优秀,是因为普通人学会了变通,学了原谅自己的不足,说白了,是放弃了追求,这到底是对,还是错。

  不管对与错,当我们以正常人的角度来看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也在审核着我们,他们对世界的见解,让我觉得,世界大而不同,要允许有不同的`世界观,还要有接受和包容的心态,君子和而不同吧。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有了一个思想上的造反、改过、完善的机会,也提升对世界观的认知,感谢作者的努力和付出。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相关文章: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语录10-20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语录7篇10-20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05-09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06-19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读后感09-01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09-0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09-04

读《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有感08-14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精选15篇04-16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读后感15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