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实验力学心得体会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2-11-24 11:34:48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验力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1

  经过八个星期的学习与实验,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也对水力学实验部分有了自认为较为清醒的体会与感悟。

  因为之前有做过大学物理实验,明白在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处理在实验的整个过程尤为重要,于是在水力学实验开课之前我仔细阅读了水力学实验课本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关于测量误差及精度分析与实验数据的处理的内容,从中学到了很多需要在实验时与实验后处理时特别注意的方面,这对我后续所有实验的进行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每一次实验前,老师都会向我们讲解实验的大概原理与操作步骤,因为有两个班和很多组的关系,老师的讲解我们也不是能听的很清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准备阶段仔细的弄清实验原理与可能得出的实验结果,以便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判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因错误的实验操作导致的错误结果。当然在这一部分我们做的相对并不是很好,有时甚至在上课前并未对实验原理及过程进行很好的预习。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实验步骤来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每一次得出的结果(当然,太固执与每一次的结果是无益的。),及时验算并发现错误,以便后续实验步骤的进行。

  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我们也吃了这方面的亏,做第一个实验静水压强实验时没有很好的理解装置的原理与应该特别注意的细节,得出来的实验结果也不是特别的令人满意,在后续处理数据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实验结果得出的误差很大,效果很不好。开始时我们打算舍弃所有的数据等到第二周重做,可是后来我们在分析思考题时发现在用实验数据来计算油的密度来验算结果时,有一项结果是具有前后联系的,因而它的变化范围也是具有一定区间的,所以我们发现实验的误差来源于我们数据读数的估读位的误差,然后我们将这一数据的估读位做了一小幅度的调整,得出的结果便相对十分准确了。从中我们便明白了一个实验并不是说实验结束了,数据处理完了,它就结束了,相反,在一个实验结束后对它的结果的思考与理解却是整个实验中最关键的一环。

  而对于我来说,对一个实验最好的`理解无益于在处理实验数据的时候了,有时候通过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对结果的分析,对思考题的解读,确实促进了我对水力学每一相关部分的认识。相对于以前需要无数次死记硬背的部分,难以理解的公式,通过对水力学实验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发现再去理解与记忆他们变得容易多了,这确实是一份难得的收获与体会。

  当然,在处理实验数据与得出结果的过程中,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电比拟实验中流网的绘制与计算。因为实验时仪器总是并不能满足中线附近不能满足电压等于5V的缘故,我们5V的等势线偏向左边0。9厘米左右,这就造成了我们的等势线的左右不对称,给我们在流线的绘制时增加了难度。当我们在左边区域还能保持网格为曲边正方形的时候,在渗流的出口处却很明显的难以达到曲边正方形的形状,这也是我认为的我们做过的试验中最失败的地方。但是,通过这个实验,也让我对水力学渗流部分进行了充分的理解,之前上课迷迷糊糊让人难以理解的部分自己也能理清了,想必这才是这个实验所给我的最大收获吧。总之,在实验处理与结果分析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更是对水力学起到了很好的复习作用,对每一数据的认识,每一公式的理解,都理解的非常到位。

  总之,在整个水力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当然,这些也离不开老师的殷勤指导与帮助,我始终感激在毕托管测流速实验时一位实验室老师认真的为我们讲解哪些区域密测,哪些地方可以疏松一点,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我们都为老师这样的认真、负责与关怀十分感动。

  我相信,通过学习水力学实验这一门课,对我们大家学习与复习水力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也对我们的实验与数据处理能力起到了很大的锻炼作用,受益匪浅!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2

  一、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该实验,通过记录所挂钩码与弹簧伸长量的数据,从而得到F—x图像,从图像得到二者的关系,从而得出胡克定律。

  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过度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稍大一些,从而使坐标系上描的点稍稀些,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

  (3)注意图像里的X是形变量还是弹簧长度。

  (4)作图象时,不要连成“折线”,而应尽量让坐标点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1)位置不变:每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适:两个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绳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易太小,以60°—120°为宜。

  (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4)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

  三、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原理

  (1)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用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充当)的关系;

  (2)保持合外力(托盘和砝码的重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

  (3)作出a—F图像和a—1/m图像,确定其关系。

  注意事项

  (1)要顺利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处理纸带)、天平(测小车质量)。

  (2)平衡摩擦力:将木板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先接通电源,轻推小车,若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基本上均匀,就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则必须重新调整木板的高度,并且注意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桶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

  (3)沙桶质量M>>小车质量m。

  (4)在数据处理中作a——1/m图象而不是作a——m图象来分析实验结果

  例:某同学分别研究了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得到了下列图线,请分析图线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3

  学习土力学这门课程还是比较难的,其理论基础比较多,且又很贴近工程实际。在学习土力学中,你会联想到你所学习的一些专业知识,如材料力学、水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等知识,是一门既广又专的学科!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土力学这门课程,它主要是研究土体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等内容。从土体本身的特性,如散碎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推导其出力学特性:变形特性、强度特性以及渗透特性。研究方法是将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描述碎散体特性的理论(压缩性、渗透性、粒间接触、强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土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以及与此有关的工程问题。而本册土力学书中前三章便是研究土体的这些物理及力学特性,而后五章便是研究土的一些工程问题:第四章压缩固结是研究土体的变形问题,第五章抗剪强度和第六章挡土墙土压力是研究土体的强度问题,第六章边坡是研究土体的稳定问题,而最后一章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研究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

  将土体本身特性和其力学特性结合在一起的是有效应力原理:'u。其含义是,研究平面上的总应力,等于孔隙应力u和由土骨架承受的应力(有效应力')。有效应力原理在研究土的渗透特性时提出,贯穿于整个土力学课程。

  下面,我通过有效应力原理为主线来梳理整个土力学内容:

  在研究土的渗透特性时。可以通过有效应力原理来确定在渗流条件下水平面上的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进而通过判断有效应力是否为0来判断是否发生流土。

  研究土的压缩与固结时,通过单向固结模型模拟的土体固结过程就应用了有效应力原理。其描述为:在某一压力作用下,饱和土的固结过程就是土体中各点的超孔隙水应力不断消散、附加有效应力相应增加的过程,或者说是超孔隙水应力逐渐转化为附加有效应力的过程。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任一时刻任一深度上的'应力始终遵循着有效应力原理,这是整个土体压缩与固结研究的基础。

  研究土的抗剪强度时。在直接剪切实验和三轴压缩试验中,都采用三种不同的剪切方法。即不固结不排水(UU)、固结不排水(CU)、固结排水(CD)。其中,是否排水即是否存在孔隙水应力。而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有遵循着有效应力原理。 所以说有效应力原理贯穿于整个土力学中,是土力学研究的一块基石,是解决工程问题的钥匙。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应该明白学习的重点了吧,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以理解为重,最重要的是自己课下积极主动独立完成课堂作业,这个非常重要,有助于你进一步了解土力学课中学习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于土力学这门课程初步的认识。以后大家若有机会再学习相关深入的课程,我想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4

  1、为兴趣而读书,而不是为考试

  现在我们总是喜欢把考试强调的太过重要,学生把前途都寄托在考试中,老师觉得要对学生负责,所以一上课老师不敢多寒暄,往往没几句"家常"就直奔主题,接着便是一大串拗口的外国人的名字和写在黑板上像铁丝网一样密密麻麻的方程,让人头晕目眩。

  一节课下来,或许有的同学早已在睡梦中度过了半节课,有的随着盼望已久的下课铃声的响起而应声睡着了。

  课堂里到底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听课?一个学生一个学期会认真听几节课?每节课会认真听几分钟?我们学的物理学到底有什么用?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物理研究的对象也是不断更新,探索的规律也是越来越复杂,对于基础较差或是智力不够发达的同学来说当然是越来越吃不消了,真的是他们的能力不行吗?

  纵观历史上众多的物理学家,他们哪个不是对自己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们的条件都是很艰苦的,但他们都是苦中作乐,始终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有些人早年的时候被说成不是学物理的料,如爱因斯坦、德布罗意等等,他们都凭着自己的极大的兴趣和毅力最后取得成功的。

  我们不能总把科学想得高深莫测,认为课堂上涵盖得越多就越好,哪怕自己其实只是在照搬照抄。

  在美国科学的精神中。有一点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想得越简单越好,一来自己要轻松得多,大家有问有答,老师也如鱼得水,学生妙语连珠,学生老师彼此汤姆、彼德地称兄道弟,即使是荒诞不经的问题,老师也能借机引伸一番。

  把简单的问题引经据点的'复杂化、神秘化其实就是影响我们对物理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学习的前一次课,如果我们能找一些问题主动去思考,我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看课本,还必须去图书馆看许多资料,结果会是遇到更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上课时特别认真仔细地去听老师讲和同学的积极发言,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才是最好的!

  2、多思多问,不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习物理关键在于多思考,搞清楚其中的原理。

  学习物理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进行数字推导;物理重要的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要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清楚弄清本质,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么条件下应用,而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如果概念不清做题不仅费时间费精力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5

  选择了土木工程就是选择了学习力学,因为力学是我们土木人的看家之本。其中除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主体力学之外,我们本期学习的水力学也是不可小觑的一门看家本领。很荣幸我们本学期能和我们很喜欢的韩老师一起度过水力学的学习。

  通过本学期的水力学习,我收获颇多,略说如下:

  先从学习到的水力学知识来说吧。通过韩老师的教导,我们对水的一些力学性质有了比以前深一层的理解,以前可以说之知道人掉到水里,如果不会游泳的话会淹死,其他方面的知道可以说是一个零,于是乎有人曰:欺山莫欺水也。从此觉得水很神奇,以为水中有蛟龙,有水怪,所以我从小就不敢下河下塘洗澡,结果变成了现在这个旱鸭子模样,要是我早点接触学习水力学的话我可能对水不是那么的陌生,也许也就不是旱鸭子啦,可以戏水取乐。

  为何我会有此感呢?因为我们从水的静力学和水的动力学做了初步的学习和了解,很多的“神奇现像”是可以用水力学知识来解释的。记得曾经我掉到比较深的溪水里,越往下沉就越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压着我,让我无法呼吸。现在知道啦,那不是什么妖怪,而是我们的静水压强的分布决定的。由静水压强的基本公式:p=p。+rh,其中h。为液面上的表面压强,r为容重,h为液体质点的水深,由此可见,一:静止液体中,静水压强随深度按线性规律增加。二:液体内任一点的静水压强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自由液面上的表面压强,另一部分是单位面积上的垂直液柱质量。

  学习了水力学后,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疑问,而且可以用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比如说,由于我在农村长大,种田放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记得以前由于天旱缺水,本来可以放水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塘也被放干了,但是塘底还有一些放不出来,所以爸妈要我去把那些水抽出来,要怎么抽呢,又没有电的,求神来帮助啊!于是我就拿一根长长的水管一头放再水塘的水中,自己在另一条用最大的力气来吸,结果吸了好久,累得精疲力竭之后一个猛吸水吸出了,结果自己也喝了一口高有机的水,使得接下来的一周都只想吐。现在想来我当时是那么的傻,真的是傻的可爱,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要是我早日学习了水力学中的虹吸的话,我就不要那样劳命啦。要是懂虹吸原理再利用虹吸就很简单啦,只要把水管注满水,然后把一头放进水中,跨过塘围,另一条垂下,很快管中的水就会流出,管中就会有真空出现,于是又产生了压强差,就把塘中的水又会吸上来,于是目的就达到啦,啊,真神奇吧,水可以往上流啦!

  通过本学期在韩老师的教导下,不仅学到了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更要的是学到了做人处事的一些方法。韩老师不仅教了书而且育了人,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

  我身为班长,所以关于同学对老师的看法评价还是相当的清楚的。很多都说,我们的水力学课,老师虽然曾来没有点过名,但是我还是愿意去上课,只是有时候起来迟了点会迟到,他们的理由如下:一上课很开心的,老师经常会穿插一些搞笑的片段来吸引我们,让我们再快乐中学习。二老师经常会和我们讲一些个人或者是他同学的一些事迹,这会启发我们,会唤起我们的危机感,让我们发现,优秀的比我们更加勤奋,我们没有理由堕落。三老师还会引导似的教我们怎样读大学怎样规划人生等等,所以我们不是被—逼的来,而是乐意来。

  总的来说,这一期的水力学学习没有白学,可能考试的成绩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学习是自己的事,考试只是一种检验的方式,分数只是检验的一种形式,关键是学到了东西没有,而我只想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上达到了老师和我自己设定的的目标,所以我要衷心的感谢韩老师,谢谢你的教导,谢谢!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6

  在网络课程这样综合的平台上近一个月的学习,对《土力学》这门课有新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学科带头人李广信教授的授课魅力,现将本人学习李广信教授《土力学》课程的的几点体会分享一下。 因而充满了风险与挑战,也就包含丰富的哲学命题。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岩土、学习岩土、进行岩土工程实践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哲学的核心是“求真”和“求知”,它的特点是思辨性、解释性和概括性。大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像在谈人生,李广信教授用哲学观点来分析解释和阐明土力学原理,对土力学学科中复杂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解说,极大的启发了我的思路,引导我从哲学角度思考土力学的科学问题,就像李老师授课时所讲,我们现在研究或看待问题时要整体宏观的把握问题,即是很难,但是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学会运用哲学思想考虑科学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更有益于我们的启迪我们的科研思路。 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生存,就必须顺应自然,它是一个和谐体,会排斥一切不符合和谐发展的因素。回归到土力学中,任何一项与土有关的工程,不论是边坡还是地基,不论是大型工程还是微型工程,在设计和施工研究时都要遵循土的三大基本特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我们工程的稳定性和存在性。在工程中出现的许多错误与事故就是违反了土力学基本原理才发生的。听李老师土力学的阐述,深入细致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有关《土力学》的纯粹的知识,更多的是关于土力学的研究方法与一些思考。也使我越来越坚信,《土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对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李广信教授在对《土力学》课程内容把控上很有针对性和总结性,总能把较为复杂的内容转化成易懂的.知识点教予听课者,在知识点处都有整体性的把握,并能很直观,清晰的抓住主要矛盾。比如:岩 土工程在地基承载力问题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概念,不是精准的数值;应变与强度问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岩土工程中的加固与减弱,应遵循:无为而治,顺乎自然,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思想;土在加载变形过程中似乎是有生命的,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等等。 对于《土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李广信教授也有自己的一套总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土的三大特性,其次是经典土力学的三大定律,最后是土的三类岩土工程问题。三个方面内容环环相扣,土的特点决定土的受力情况和发展定律,工程岩土问题需要遵循定律来达到设计目的,这样使土力学整门课程的内容结合成面的形式,而不是成知识点的形式。

  在听课过程中对李广信教授讲解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提出了趣味土力学的说法。他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类比、比喻和故事等,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也能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但是课堂授课毕竟不是脱口秀,避免过多的“包袱”冲淡了课程的主要内容的讲解与理解。大师的课程资料上不乏生动形象的代表,比如:沙滩上的观察、地震液化等动态的表现形式,不仅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对知识有了更深更直观的认识。 说实话,以前总感觉土力学课程,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同时也很枯燥,作为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很难将这些课程讲解的形象生动,让这些枯燥的力学理论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易于乐于接受。自我深省还是专业功底、学术素养不足,无法将现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到一个新的讲解层面。李广信教授的讲解让我更加深了对土力学课程的认 识。 总之,李广信教授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对难度较大的《土力学》课程讲解和学习的信心,还对李广信教授的严谨丰富的治学理念和态度深深钦佩。

  此次学习能够指导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哲学思想的培养,并且也尝试着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哲学思想,采用李广信教授的授课思路和方法,抓住重点内容,努力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窍门。这经过一个学期的水力学学习,我对于水工水力学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经历了不知水力学为何物到对水力学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的过程。我们水工专业所学的水力学总共就分了两个大的部分,即是以水力学三大方程为代表的基础知识部分和工程实际应用部分。在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很多修正系数,比如动量修正系数、流量修正系数等等,所以有时我发现我们所学的水力学其实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不禁会慨叹“学此水力学何用?”但是,当学习6到工程实际应用部分的时候,就开始感觉到它的用处了。虽然存在很多修正系数,不甚精确,但是用它来处理实际工程问题却是相当有用。到了工程实际应用部分的时候,我又发现“天呐,怎么这么多经验系数、经验公式?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都看不懂。”可当我静下心来品读水力学课本时,发现所谓的经验系数经验公式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及计算得到的,而当我们需要应用的时候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行。那些“吓人”的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也其实并不可怕,要说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巧妙的学习,对于这些方程完全可以一笑而过。

  我所说的并不是不重视水力学的学习,只是觉得学习这样一门“不精确”的学科,重点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而知识的合理应用完全在于个人的方法。就比如说我们所学的《水利工程地质》,如果考试就考什么名词解释,填空,简答之类的毫无意义,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会有好结果。而这次的考试就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只要把课本的知识理解了就可以去考试了,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所以“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是把所学的知识忘掉后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要学的是学习的方法。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实验的心得体会03-15

实验心得体会11-15

执行力学习心得体会11-12

领导力学习心得体会03-30

电力学习心得体会03-27

电气实验心得体会07-10

关于实验的心得体会07-10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07-14

化学实验心得体会12-27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实验力学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1

  经过八个星期的学习与实验,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也对水力学实验部分有了自认为较为清醒的体会与感悟。

  因为之前有做过大学物理实验,明白在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束后的数据处理在实验的整个过程尤为重要,于是在水力学实验开课之前我仔细阅读了水力学实验课本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关于测量误差及精度分析与实验数据的处理的内容,从中学到了很多需要在实验时与实验后处理时特别注意的方面,这对我后续所有实验的进行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在每一次实验前,老师都会向我们讲解实验的大概原理与操作步骤,因为有两个班和很多组的关系,老师的讲解我们也不是能听的很清楚,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准备阶段仔细的弄清实验原理与可能得出的实验结果,以便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判断实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因错误的实验操作导致的错误结果。当然在这一部分我们做的相对并不是很好,有时甚至在上课前并未对实验原理及过程进行很好的预习。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的按照实验步骤来操作,在实验的过程中应仔细分析每一次得出的结果(当然,太固执与每一次的结果是无益的。),及时验算并发现错误,以便后续实验步骤的进行。

  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很有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我们也吃了这方面的亏,做第一个实验静水压强实验时没有很好的理解装置的原理与应该特别注意的细节,得出来的实验结果也不是特别的令人满意,在后续处理数据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实验结果得出的误差很大,效果很不好。开始时我们打算舍弃所有的数据等到第二周重做,可是后来我们在分析思考题时发现在用实验数据来计算油的密度来验算结果时,有一项结果是具有前后联系的,因而它的变化范围也是具有一定区间的,所以我们发现实验的误差来源于我们数据读数的估读位的误差,然后我们将这一数据的估读位做了一小幅度的调整,得出的结果便相对十分准确了。从中我们便明白了一个实验并不是说实验结束了,数据处理完了,它就结束了,相反,在一个实验结束后对它的结果的思考与理解却是整个实验中最关键的一环。

  而对于我来说,对一个实验最好的`理解无益于在处理实验数据的时候了,有时候通过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对结果的分析,对思考题的解读,确实促进了我对水力学每一相关部分的认识。相对于以前需要无数次死记硬背的部分,难以理解的公式,通过对水力学实验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发现再去理解与记忆他们变得容易多了,这确实是一份难得的收获与体会。

  当然,在处理实验数据与得出结果的过程中,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也遇到了很多难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电比拟实验中流网的绘制与计算。因为实验时仪器总是并不能满足中线附近不能满足电压等于5V的缘故,我们5V的等势线偏向左边0。9厘米左右,这就造成了我们的等势线的左右不对称,给我们在流线的绘制时增加了难度。当我们在左边区域还能保持网格为曲边正方形的时候,在渗流的出口处却很明显的难以达到曲边正方形的形状,这也是我认为的我们做过的试验中最失败的地方。但是,通过这个实验,也让我对水力学渗流部分进行了充分的理解,之前上课迷迷糊糊让人难以理解的部分自己也能理清了,想必这才是这个实验所给我的最大收获吧。总之,在实验处理与结果分析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更是对水力学起到了很好的复习作用,对每一数据的认识,每一公式的理解,都理解的非常到位。

  总之,在整个水力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很多。当然,这些也离不开老师的殷勤指导与帮助,我始终感激在毕托管测流速实验时一位实验室老师认真的为我们讲解哪些区域密测,哪些地方可以疏松一点,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我们都为老师这样的认真、负责与关怀十分感动。

  我相信,通过学习水力学实验这一门课,对我们大家学习与复习水力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也对我们的实验与数据处理能力起到了很大的锻炼作用,受益匪浅!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2

  一、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该实验,通过记录所挂钩码与弹簧伸长量的数据,从而得到F—x图像,从图像得到二者的关系,从而得出胡克定律。

  注意事项:

  (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过度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稍大一些,从而使坐标系上描的点稍稀些,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

  (3)注意图像里的X是形变量还是弹簧长度。

  (4)作图象时,不要连成“折线”,而应尽量让坐标点落在直线上或均匀分布在直线两侧。

  二、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另外一个力F’产生相同的作用效果,看F1、F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与F’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注意事项

  (1)位置不变:每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2)角度合适:两个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绳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大也不易太小,以60°—120°为宜。

  (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

  (4)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

  三、研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原理

  (1)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用托盘和砝码的重力充当)的关系;

  (2)保持合外力(托盘和砝码的重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小车质量的'关系。

  (3)作出a—F图像和a—1/m图像,确定其关系。

  注意事项

  (1)要顺利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处理纸带)、天平(测小车质量)。

  (2)平衡摩擦力:将木板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先接通电源,轻推小车,若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的间隔基本上均匀,就表明平衡了摩擦力,否则必须重新调整木板的高度,并且注意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桶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

  (3)沙桶质量M>>小车质量m。

  (4)在数据处理中作a——1/m图象而不是作a——m图象来分析实验结果

  例:某同学分别研究了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得到了下列图线,请分析图线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原因?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3

  学习土力学这门课程还是比较难的,其理论基础比较多,且又很贴近工程实际。在学习土力学中,你会联想到你所学习的一些专业知识,如材料力学、水力学、工程材料、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等知识,是一门既广又专的学科!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土力学这门课程,它主要是研究土体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等内容。从土体本身的特性,如散碎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推导其出力学特性:变形特性、强度特性以及渗透特性。研究方法是将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描述碎散体特性的理论(压缩性、渗透性、粒间接触、强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土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以及与此有关的工程问题。而本册土力学书中前三章便是研究土体的这些物理及力学特性,而后五章便是研究土的一些工程问题:第四章压缩固结是研究土体的变形问题,第五章抗剪强度和第六章挡土墙土压力是研究土体的强度问题,第六章边坡是研究土体的稳定问题,而最后一章是在前面的基础上研究地基的变形和稳定问题。

  将土体本身特性和其力学特性结合在一起的是有效应力原理:'u。其含义是,研究平面上的总应力,等于孔隙应力u和由土骨架承受的应力(有效应力')。有效应力原理在研究土的渗透特性时提出,贯穿于整个土力学课程。

  下面,我通过有效应力原理为主线来梳理整个土力学内容:

  在研究土的渗透特性时。可以通过有效应力原理来确定在渗流条件下水平面上的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进而通过判断有效应力是否为0来判断是否发生流土。

  研究土的压缩与固结时,通过单向固结模型模拟的土体固结过程就应用了有效应力原理。其描述为:在某一压力作用下,饱和土的固结过程就是土体中各点的超孔隙水应力不断消散、附加有效应力相应增加的过程,或者说是超孔隙水应力逐渐转化为附加有效应力的过程。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任一时刻任一深度上的'应力始终遵循着有效应力原理,这是整个土体压缩与固结研究的基础。

  研究土的抗剪强度时。在直接剪切实验和三轴压缩试验中,都采用三种不同的剪切方法。即不固结不排水(UU)、固结不排水(CU)、固结排水(CD)。其中,是否排水即是否存在孔隙水应力。而孔隙水应力和有效应力的计算有遵循着有效应力原理。 所以说有效应力原理贯穿于整个土力学中,是土力学研究的一块基石,是解决工程问题的钥匙。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应该明白学习的重点了吧,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以理解为重,最重要的是自己课下积极主动独立完成课堂作业,这个非常重要,有助于你进一步了解土力学课中学习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对于土力学这门课程初步的认识。以后大家若有机会再学习相关深入的课程,我想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4

  1、为兴趣而读书,而不是为考试

  现在我们总是喜欢把考试强调的太过重要,学生把前途都寄托在考试中,老师觉得要对学生负责,所以一上课老师不敢多寒暄,往往没几句"家常"就直奔主题,接着便是一大串拗口的外国人的名字和写在黑板上像铁丝网一样密密麻麻的方程,让人头晕目眩。

  一节课下来,或许有的同学早已在睡梦中度过了半节课,有的随着盼望已久的下课铃声的响起而应声睡着了。

  课堂里到底有多少学生在认真听课?一个学生一个学期会认真听几节课?每节课会认真听几分钟?我们学的物理学到底有什么用?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物理研究的对象也是不断更新,探索的规律也是越来越复杂,对于基础较差或是智力不够发达的同学来说当然是越来越吃不消了,真的是他们的能力不行吗?

  纵观历史上众多的物理学家,他们哪个不是对自己的研究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他们的条件都是很艰苦的,但他们都是苦中作乐,始终干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有些人早年的时候被说成不是学物理的料,如爱因斯坦、德布罗意等等,他们都凭着自己的极大的兴趣和毅力最后取得成功的。

  我们不能总把科学想得高深莫测,认为课堂上涵盖得越多就越好,哪怕自己其实只是在照搬照抄。

  在美国科学的精神中。有一点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想得越简单越好,一来自己要轻松得多,大家有问有答,老师也如鱼得水,学生妙语连珠,学生老师彼此汤姆、彼德地称兄道弟,即使是荒诞不经的问题,老师也能借机引伸一番。

  把简单的问题引经据点的'复杂化、神秘化其实就是影响我们对物理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学习的前一次课,如果我们能找一些问题主动去思考,我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看课本,还必须去图书馆看许多资料,结果会是遇到更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上课时特别认真仔细地去听老师讲和同学的积极发言,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才是最好的!

  2、多思多问,不要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习物理关键在于多思考,搞清楚其中的原理。

  学习物理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进行数字推导;物理重要的是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

  要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清楚弄清本质,明白相关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明白物理公式定理、定律在什么条件下应用,而不能简单地以做习题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和理解,如果概念不清做题不仅费时间费精力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5

  选择了土木工程就是选择了学习力学,因为力学是我们土木人的看家之本。其中除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主体力学之外,我们本期学习的水力学也是不可小觑的一门看家本领。很荣幸我们本学期能和我们很喜欢的韩老师一起度过水力学的学习。

  通过本学期的水力学习,我收获颇多,略说如下:

  先从学习到的水力学知识来说吧。通过韩老师的教导,我们对水的一些力学性质有了比以前深一层的理解,以前可以说之知道人掉到水里,如果不会游泳的话会淹死,其他方面的知道可以说是一个零,于是乎有人曰:欺山莫欺水也。从此觉得水很神奇,以为水中有蛟龙,有水怪,所以我从小就不敢下河下塘洗澡,结果变成了现在这个旱鸭子模样,要是我早点接触学习水力学的话我可能对水不是那么的陌生,也许也就不是旱鸭子啦,可以戏水取乐。

  为何我会有此感呢?因为我们从水的静力学和水的动力学做了初步的学习和了解,很多的“神奇现像”是可以用水力学知识来解释的。记得曾经我掉到比较深的溪水里,越往下沉就越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压着我,让我无法呼吸。现在知道啦,那不是什么妖怪,而是我们的静水压强的分布决定的。由静水压强的基本公式:p=p。+rh,其中h。为液面上的表面压强,r为容重,h为液体质点的水深,由此可见,一:静止液体中,静水压强随深度按线性规律增加。二:液体内任一点的静水压强由两部分组成一方面是自由液面上的表面压强,另一部分是单位面积上的垂直液柱质量。

  学习了水力学后,不仅可以解释一些疑问,而且可以用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比如说,由于我在农村长大,种田放水是习以为常的事情,记得以前由于天旱缺水,本来可以放水用来灌溉农田的水塘也被放干了,但是塘底还有一些放不出来,所以爸妈要我去把那些水抽出来,要怎么抽呢,又没有电的,求神来帮助啊!于是我就拿一根长长的水管一头放再水塘的水中,自己在另一条用最大的力气来吸,结果吸了好久,累得精疲力竭之后一个猛吸水吸出了,结果自己也喝了一口高有机的水,使得接下来的一周都只想吐。现在想来我当时是那么的傻,真的是傻的可爱,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吃了没有文化的亏。要是我早日学习了水力学中的虹吸的话,我就不要那样劳命啦。要是懂虹吸原理再利用虹吸就很简单啦,只要把水管注满水,然后把一头放进水中,跨过塘围,另一条垂下,很快管中的水就会流出,管中就会有真空出现,于是又产生了压强差,就把塘中的水又会吸上来,于是目的就达到啦,啊,真神奇吧,水可以往上流啦!

  通过本学期在韩老师的教导下,不仅学到了一些专业方面的.知识,更要的是学到了做人处事的一些方法。韩老师不仅教了书而且育了人,是一个难得的好老师。

  我身为班长,所以关于同学对老师的看法评价还是相当的清楚的。很多都说,我们的水力学课,老师虽然曾来没有点过名,但是我还是愿意去上课,只是有时候起来迟了点会迟到,他们的理由如下:一上课很开心的,老师经常会穿插一些搞笑的片段来吸引我们,让我们再快乐中学习。二老师经常会和我们讲一些个人或者是他同学的一些事迹,这会启发我们,会唤起我们的危机感,让我们发现,优秀的比我们更加勤奋,我们没有理由堕落。三老师还会引导似的教我们怎样读大学怎样规划人生等等,所以我们不是被—逼的来,而是乐意来。

  总的来说,这一期的水力学学习没有白学,可能考试的成绩没有达到我的期望,学习是自己的事,考试只是一种检验的方式,分数只是检验的一种形式,关键是学到了东西没有,而我只想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基本上达到了老师和我自己设定的的目标,所以我要衷心的感谢韩老师,谢谢你的教导,谢谢!

实验力学心得体会6

  在网络课程这样综合的平台上近一个月的学习,对《土力学》这门课有新的认识,也感受到了学科带头人李广信教授的授课魅力,现将本人学习李广信教授《土力学》课程的的几点体会分享一下。 因而充满了风险与挑战,也就包含丰富的哲学命题。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岩土、学习岩土、进行岩土工程实践具有新时代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哲学的核心是“求真”和“求知”,它的特点是思辨性、解释性和概括性。大师在讲课的时候就像在谈人生,李广信教授用哲学观点来分析解释和阐明土力学原理,对土力学学科中复杂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解说,极大的启发了我的思路,引导我从哲学角度思考土力学的科学问题,就像李老师授课时所讲,我们现在研究或看待问题时要整体宏观的把握问题,即是很难,但是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学会运用哲学思想考虑科学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提高教学水平,更有益于我们的启迪我们的科研思路。 人类要想在大自然中生存,就必须顺应自然,它是一个和谐体,会排斥一切不符合和谐发展的因素。回归到土力学中,任何一项与土有关的工程,不论是边坡还是地基,不论是大型工程还是微型工程,在设计和施工研究时都要遵循土的三大基本特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我们工程的稳定性和存在性。在工程中出现的许多错误与事故就是违反了土力学基本原理才发生的。听李老师土力学的阐述,深入细致的讲解,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有关《土力学》的纯粹的知识,更多的是关于土力学的研究方法与一些思考。也使我越来越坚信,《土力学》在工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对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李广信教授在对《土力学》课程内容把控上很有针对性和总结性,总能把较为复杂的内容转化成易懂的.知识点教予听课者,在知识点处都有整体性的把握,并能很直观,清晰的抓住主要矛盾。比如:岩 土工程在地基承载力问题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概念,不是精准的数值;应变与强度问题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岩土工程中的加固与减弱,应遵循:无为而治,顺乎自然,兵强则灭,木强则折的思想;土在加载变形过程中似乎是有生命的,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等等。 对于《土力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李广信教授也有自己的一套总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土的三大特性,其次是经典土力学的三大定律,最后是土的三类岩土工程问题。三个方面内容环环相扣,土的特点决定土的受力情况和发展定律,工程岩土问题需要遵循定律来达到设计目的,这样使土力学整门课程的内容结合成面的形式,而不是成知识点的形式。

  在听课过程中对李广信教授讲解印象深刻的还有他提出了趣味土力学的说法。他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类比、比喻和故事等,会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也能够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但是课堂授课毕竟不是脱口秀,避免过多的“包袱”冲淡了课程的主要内容的讲解与理解。大师的课程资料上不乏生动形象的代表,比如:沙滩上的观察、地震液化等动态的表现形式,不仅使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对知识有了更深更直观的认识。 说实话,以前总感觉土力学课程,对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同时也很枯燥,作为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很难将这些课程讲解的形象生动,让这些枯燥的力学理论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易于乐于接受。自我深省还是专业功底、学术素养不足,无法将现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到一个新的讲解层面。李广信教授的讲解让我更加深了对土力学课程的认 识。 总之,李广信教授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对难度较大的《土力学》课程讲解和学习的信心,还对李广信教授的严谨丰富的治学理念和态度深深钦佩。

  此次学习能够指导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哲学思想的培养,并且也尝试着在日常教学中运用哲学思想,采用李广信教授的授课思路和方法,抓住重点内容,努力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窍门。这经过一个学期的水力学学习,我对于水工水力学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经历了不知水力学为何物到对水力学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的过程。我们水工专业所学的水力学总共就分了两个大的部分,即是以水力学三大方程为代表的基础知识部分和工程实际应用部分。在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见到了很多修正系数,比如动量修正系数、流量修正系数等等,所以有时我发现我们所学的水力学其实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不禁会慨叹“学此水力学何用?”但是,当学习6到工程实际应用部分的时候,就开始感觉到它的用处了。虽然存在很多修正系数,不甚精确,但是用它来处理实际工程问题却是相当有用。到了工程实际应用部分的时候,我又发现“天呐,怎么这么多经验系数、经验公式?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都看不懂。”可当我静下心来品读水力学课本时,发现所谓的经验系数经验公式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及计算得到的,而当我们需要应用的时候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行。那些“吓人”的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也其实并不可怕,要说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巧妙的学习,对于这些方程完全可以一笑而过。

  我所说的并不是不重视水力学的学习,只是觉得学习这样一门“不精确”的学科,重点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而知识的合理应用完全在于个人的方法。就比如说我们所学的《水利工程地质》,如果考试就考什么名词解释,填空,简答之类的毫无意义,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不会有好结果。而这次的考试就不需要去死记硬背,只要把课本的知识理解了就可以去考试了,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所以“教育最本质的东西是把所学的知识忘掉后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要学的是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