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读后感集锦10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放学后》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学后》读后感1
《放学后》,当代日本长篇小说,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成名作。
东野圭吾(ひがしのけいご),日本推理小说家,1958年2月4日出生于日本大阪。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科。1985年以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得奖作《放学后》出道。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xx年《嫌疑人X的献身》获134届直木奖。代表作有《白夜行》《暗恋》《信》。
第一次读东野圭吾的书,这本书让自己瞬间陷于推理的世界,无法自拔。
这本书主要以一名不爱教学的数学教师为主人公,对于主人公所处的高中环境以及部分生活环境设计了巧妙的推理故事。不仅惊叹推理的跌宕起伏,而且让我更能体会高中时期学生,老师的.心理活动。
这本以高中时期为背景的推理书,让我想起来今年9月份电影院看的《声之形》,对于日本的高中生活以及学生的心理了解更充分。
总体感悟,这本书是一本清晰表达时代背景而又情节难以捉摸的推理经典。
《放学后》读后感2
在扑朔迷离的谜团中,推理也在一步步的进行着,说实话,整个案件构造其实十分简单,绝大多数读者应该都能想到最后的真相。但精彩的正是真相慢慢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当然从一开始我就怀疑惠子是不是这个案件的关键人物,但从高原阳子说到充分的不在场证明反而显得可疑的时候,我才确实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花样年华的年轻女子们,确实在意的并不是金钱,权利之类的东西,而是令我们神往的单纯,友谊,爱情等等。
惠美自认为的人设崩塌,被村桥和竹井视觉攻击的时候,惠子的出现让她仿佛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与活下去的勇气,正是因为这种友谊,让原本能够顺顺利利毕业的女高中生犯下如此令人发指的错误。
但这种错误并不是不能让人理解的,毕竟每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一面,再怎么灰暗的人内心也有块干净的圣域,再怎么纯洁的人内心也有未知的秘密。
从裕美子神情显得不自然的时候,大概就能够推断出裕美子要么是出轨了,要么是因为孩子的原因对前村怀恨在心,但结局的设置却让人大吃一惊,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
《放学后》读后感3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已经感觉到真正的杀意已经一点点埋下伏笔,这是一条暗线,最后杀意兑现了;另一条明线是为了杀死另外两位老师而故意制造的假象。明暗交替,这就是东野先生作品的巧妙之处,读完深感钦佩。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主人公对父亲责任的逃避、强迫妻子流产,对妻子造成了伤害,恨意洒下了种子;对妻子缺少更多的关心,疏于交流,让恨意渐渐滋长;妻子工作后的外遇,就是恨意的果实。外遇可能是出于裕美子的报复,最终恨意变为杀意。对于前岛老师来说,他可能没做错什么大事,日本社会就是这样,男外女内,男人对家庭关注很少,都交给女人打理,只需要把钱一部分交给女人,剩下的很少管。结了婚还让夫人出去工作的很少,其实可以感觉到前岛是爱裕美子的.。只是这种默默生活的性格,让他没有把爱更多的表达出来。
抱着默默生活态度的前岛老师没有太多热情,对学生不多干涉,这竟然还能赢得很多同学的支持至少不反感。反过来说,学生们可能缺少太多的被尊重,被过多干涉。
《放学后》读后感4
刚开学,顿感无聊就读了东野圭吾的《放学后》,虽然不算是很有文学性质的文章,但是这本书却大大的开拓了我的思维。这本书看似是娱乐性的书,实则是一本悬疑性质的小说,此书以主人公一名高中老师的视角讲述了一件有预谋的.连续杀人事件,杀人目标看似明确,实则不然。
通过这一篇小说我明白了事实不一定就是我们见到的,也不一定是我们所读预想到的,杀人犯的行为不是我们能理解到的,人心也是复杂且黑暗的。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实则暗藏真相。
在故事的背后看似纯洁的人实则内心黑暗,主人公看似是杀人犯主要目标实则只是一个引子,老婆看似忠贞爱戴主人公,在故事最后实则是伤害主人公的罪人,在故事中看似亲近纯正的人实则为杀人犯。
读完此书后我意识到,无论是什么都要带有疑问。只有不断的疑问才能得出真相。
《放学后》读后感5
女子高中的前岛老师一直遭到暗算,每次都差点丧命,怀疑有人想杀死他。利用密室杀死训导主任村桥,利用调包瓶装酒杀死另一名男老师竹井,本以为这些暗算冲着他来的,然而实际上却是为了掩人的耳目,真正的`目标就是这两人。当前岛老师找出两名真凶后,不会再危险时,却被利用这一切的妻子和她的情人所用。结局很开放,大概警察也会以为有人长久以来想杀死男老师,所以最后的命案也不会怀疑到妻子身上。
像书上所说,“如果人能够因为一点的小事就对他人抱有好感,那么也能因为一点小事对他人产生憎恶。”问题少女高阳原子有想杀死教导主任的想法和行动,只是被别人抢占了先机,而杀机是因为教导主任剪短了她的头发;高阳原子却又会在前岛老师被妻子谋害时,勇敢的冲到车前面。真正的凶手的杀人动机是因为惠美的私生活被两个老师看到,不堪心里压力,自杀未遂,救她的室友惠子与她一起策划的谋杀案。
说起杀人动机,如警官所说,成人更看重财、色、欲,这些女高中生却更难判断其动机。因为青少年时期的孩子,敏感叛逆,他们看重的是美丽、纯洁、毫无虚伪之物。
《放学后》读后感6
还剩二百多页的时候,一口气看到最后,有点心累,有点奔溃,有点不知所措,甚至还有点恶心。
凶手是惠美和惠子,尽管凶手结局没有交代,案件中的谜团一步步揭开,也够让人释怀的了。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无意中看到评论里有说凶手是谁,所以在看的的过程中,一直沉迷于作案动机和手法,甚至自己也苦苦寻找密室杀人的各种方法,但结局总是那么的出乎意外。
我感慨,作者描述凶手的杀人动机,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对于一个把死都看的无所谓的叛逆期青少年,杀人有何畏?只不过是求一个内心的安稳。就好比一个人身上的缺点,拿放大镜去看自然是越放越大。惠美放大了自己的.缺点,放大了别人眼中的她,造成自己内心的扭曲,造成两个老师的死,从而去寻得一个心安理得。
作者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展现整个故事,各种伏笔,各种猜测,铺垫也很多,觉得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作用,不可小觑。让人崩溃的三个转折点,第一是知道凶手作案手法,第二是了解凶手的作案动机,第三就是“我”的妻子也要杀我,虽然是最后一章,看的也是热火朝天,引人深思。
《放学后》读后感7
本月利用十几天的时间读了东野圭吾的《放学后》这本书。我的感觉是:这是一部经典的推理小说。
读罢小说,深深佩服东野圭吾的故事设计能力,从有人多次要杀主人公开始,故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谋杀案扑簌迷离,引人入胜。作者不愧是学理科的,也和故事主人公一样理性十足。我对故事主人公有一个印象,他很像个机器人,他的机器性格造就了他的人生悲剧。在家因为太理性了,精于算计而剥夺了爱人生育的机会,最终引来杀身之祸;在学校也是因为像机器人一样没有人情味而被学生利用,成为连环杀人案中的一枚被人设计的.棋子。
书的结尾:“一直以来有人要我的命,其实只是被利用而已——今天我才明白这一点,却是以这种方式,并且是被自己的妻子追杀,多么讽刺!”他最终被刺倒在马路上,还在想着怎样开脱他爱人的罪责,“但我不能死,死在这里也留不下什么,只会让裕美子成为杀人犯”。主人公多么富有理性,什么都算到了,就是没有算到被爱人追杀,实在是一个笑话。
《放学后》读后感8
以前写书评非常标准:写某本书写了什么,想告诉我什么,我学到了什么……现在不想写那样中规中矩的书评了,毕竟我的书评一般也就自己翻翻看看了
一个不方便透露姓名的同学以为我看过就直接跟我讨论这本书,但是我真的没看过,赶紧翻开看。
书中有一个矛盾是:在村桥和竹井看到惠美ziwei后,他们无论怎么做在惠美眼里都是一样的,要么他们死,要么她死。所以,在透过门缝看到的那一瞬间,结果就决定了!
至于说一个高一女生为什么那么早熟,我不想讨论,不知性教育与性行为的标准是什么,或者说并没有。书中对高中的友谊写的非常到位,明知在做一些不应该的事,甚至非常可怕,也要帮助朋友。那时候的友谊很简单,她是我朋友,我就要帮她。
说到前岛的妻子裕美子,婚前两个人都是非常独立而且嫌麻烦的人,这点可以从他们工作时的.交际看出。但是婚后,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两个人的生活,裕美子做出了改变,但是前岛并没有,观念的转换在婚姻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插句题外话:日本真的不能提离婚吗?或许只是那个阶段罢了
唉 不写了,回去睡觉了
《放学后》读后感9
本书讲述了校园私立清华女子高级中学的两起凶杀案,两名老师先后被杀死,然后各种推理,各种误导,各种不停地寻找凶手,最后结局出入意料。
故事设计得很精巧,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一个套一个,到最后才揭示真相,却是完全想不到的凶手和杀人动机,两名女学生合伙杀死了两个偷窥的教师。
这本小说的主体是在学校里,而发生的事件又全都是在放学后,那些大人们认为的纯洁孩子,其实,远比大人们想象的'复杂,她们很天真,可是有时候又成熟的可怕,就像书中所写:“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很难预测她们的行动。若以为她们是大人,却会意外地发现她们根本就是孩子;若以为她们是孩子,她们又会惹出不亚于大人的麻烦。我从未预测到她们的行动——这一点,不管是第一年还是第五年当老师都相差无多。”
在对杀人动机的追寻中,男主或者读者不解,也许这就是孩子的世界,很多成人所不屑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弥足珍贵,就像帮凶所说的“我能理解她,因为我们有拼了命也要保护的东西。”
本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值得细心品味。
《放学后》读后感10
小说中说到“我”的家庭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但却总让人无法忽视。在谈到“我”的妻子开始买衣服首饰打扮自己时,我就莫名其妙的'觉得是她的妻子出轨了,并且想除掉他,后面又写到妻子接电话时小心谨慎的情形,就更加确信了这种想法。虽然“我”只会对裕美子索取自由、快乐和孩子,这让她觉得婚姻不幸福。但对婚姻不满,可以和丈夫开诚布公地谈谈,实在不行,也可以离婚呀,裕美子把这作为她出轨后还和奸夫合伙杀了“我”的理由,让人觉得荒唐和不可原谅。
关于两个老师被杀案却总是一团雾,理不清,看不明,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孩子的心灵是很脆弱敏感的,一些小小的事情,或者大人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都会让他们容易多想。很多在大人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孩子看来却及其重大,足以与命相论。对于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小心谨慎,因为你的行为举止都可能给她们纯洁脆弱的心灵带去致命的打击。
【《放学后》读后感】相关文章:
放学后的作文06-01
放学后的作文15篇06-01
《放学后》读后感06-20
《放学后》读后感(精选15篇)04-15
《放学后》读后感11篇07-11
《放学后》读后感12篇12-13
《放学后》读后感10篇05-07
《放学后》读后感(10篇)05-07
《放学后》读后感精选10篇05-07
《放学后》读后感(12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