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观后感>《攀登者》观后感

《攀登者》观后感

时间:2022-12-05 12:08:57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攀登者》观后感9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攀登者》观后感9篇

《攀登者》观后感1

  今天是十月一日国庆节,祝祖国母亲节日快乐。为了迎合节日的氛围,我特地提前三天预定了电影票,选择的当然是期望值和演员阵容已经内容都有保障的《攀登者》(这告诉我一个道理小伙伴们一定要理智选片,不能冲动不能只看表面)。上午连阅兵直播都没看全来到影院,结果想必小伙伴们也能猜到,什么叫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吧,总体来说影片的BUG我感觉有以下几点:

  1、关于整部影片的立意,宣传推广和预告片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部扬我中华国威为国登山的爱国影片,可怎么就被拍成了商业爱情片了呢。其中滋味看后又品了品,得出不成熟的意见可能是编导没有深入调查当时的秘闻叙事,也可能是故事不多爱情来凑吧。每当你刚刚要被这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感动,马上下一秒就英雄气短了。另外导演是香港的李仁港导演,他也许对大陆70年代有什么理解误会,可能他完全理解不了那种为了祖国的荣誉和领土的完整,有一群人宁愿牺牲生命而不是在关键时刻还搞什么儿女情长,因为没有时间啊,国际形势严峻更何况怎么可能为了自己的爱情而去分心,作为队长队友们的'生命都交付给你了,而且那个年代的爱情是无怨无悔的付出,有一种爱就是不在关键时刻成为拖累。

  2、细节—关于张译的角色曲松林第一次攀登珠峰,在冲顶的时候为了不让钉鞋扎到队友脱下了鞋子,这一段完全可以更多的去渲染,而影片只是一带而过,如果你没看宣传根本看不出他这么做有多么伟大,当然也可能是后期剪辑的问题。

  3、对于方五洲和徐樱爱情渲染的细节,导演想用一段独白来引出下面的故事,这种操作很常见,但是关键是徐樱最后是牺牲了呢,不觉得用这个角色来旁白有点闹鬼的嫌疑吗?关键是徐樱的内心活动并不重要呀,电影的立意是攀登者,从方五洲的回忆旁白中引出不是更有代入感吗?

  其次方五洲和徐樱的密码爱情基地那段,方五洲给徐樱一封信,徐樱就在下面念,吴京为了配合她还来了一个跑酷,上蹿下跳,导演你以为这是拍刺客信条吗?不好意思,本人一点点都没感动还不厚道的笑了。

  再就是方五洲被下放烧锅炉,知道徐樱要留学苏联,想要对她表白时,窗户被人用石头砸破,还有人恶意起哄,我想说你们都是猴子派来的吗?这也太侮辱智商了,前面对方五洲的人际变化都没有任何铺垫,就在他表白的时候突然有人晚上砸窗,是不是也太潦草了,一看就是导演为渲染剧情临时强制插入的。

  还有在井柏然扮演的李国梁冲顶牺牲失败以后,方五洲去找徐樱说没有机会了,窗口期结束了。而徐樱为了成全她未来的老公(我是这么理解的)将最新的研究结果告诉了他(居然在组织都不知道的前提下),说还是有机会的,这完全让人误会她所作的一切只是为了成全他男人的梦想,而不是为国登山,瞬间格局萎缩,价值观崩塌。另外在方五洲领队开拔以后,为了信号的畅通气象组也紧跟前进,期间她感冒了咳嗽了,这在高原是很严重的问题(在电影中很少看到角色吸氧这跟实际有很大出入),应该马上回到大本营,但是她没有。为了让方五洲避开狂风当时信号失联情况紧急,她继续向前推进本来有了一点感动,但是后面大段的煽情真是让人无语,更无语的是方五洲竟然拿着一个氧气瓶要回去救她,先暂且不说时间上来得及来不及,如果氧气瓶有用气象组的其他人都是废物吗?都要死了你们都不带氧气瓶给徐樱,这分明就是编剧让你死绝对不让你活过5分钟,这煽情煽的我直接眼泪倒流。

  4、编剧啊导演啊您们长点心吧,在珠峰大本营75年第二批登山队员们训练科目就是那些吗?我咋那么不敢信呢,居然还有队员眉来眼去一见钟情,一看就是训的太轻松了。另外你看看把好演员祸害成什么样子了,吴京让你活生生打造成了一个跑酷运动员加超人加救场队员加爱情白痴,章子怡成了一切向爱情看齐我的眼里只有方五洲我愿意为他做任何事的表格填写员,张译多好的演员被你们弄成在大本营大喊大叫只会跟方五洲对着干的副指挥,井柏然成了不务正业恋爱事业双失败者最后强制领盒饭,胡歌的戏份真的不多而且也没看明白他为什么要把睡袋剪开把双腿露在外面,不能不说真是糟蹋好演员啊。据说剧本是编剧不到两周写出来的,还很自豪。我就不明白了有什么可自豪的,好的剧本应该千锤百炼反复推敲,这么短的时间写出如此不负责任的剧本也就不奇怪了。

  5、李国梁与黑牡丹的爱情,我觉得都无力吐槽,此处省略。

  总的来说,《攀登者》是一部披着爱国攀登的外衣内塞强制爱情的商业剧情片,对于没有正确认识国人情怀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们,请不要再消费国人的爱国热情了,建议你们想拍可以但是请放在情人节播出,作为普通老百姓将就19.9元的优惠票价按理说不应该对他们要求太高,但是你这么消费我的爱国情怀就不对了,讲真真的不好看。

《攀登者》观后感2

  国庆自驾云贵川十来天,回家后立刻钻进影院,第一个看的当然是争议非常多的《攀登者》。

  观影时间125分钟,我敢说:全程无尿点。

  因为本人走过G318,也差一些就直接去了珠峰大本营,所以片子对我的吸引力是致命的。但是,抛去内心的偏爱,《攀登者》从特效、场景、动作戏,及主演们的高分演绎说开去,真的可圈可点!

  《攀登者》是饱满的、复杂的、人物性格的刻画是多棱面的,在短短125分钟内,编剧和导演要展现好“登珠峰”的历史意义,还要将数个剧情线有滋有味地铺陈出来,让观众们不仅可以身临其境地回到那时那境,还要get到片子中的点,阅片无数的壹姐我,真的,真的要给李仁港手动点10086个赞!

  《攀登者》的视觉效果很赞,北坳、山脊、第二阶梯、冰裂缝的种种刻画都如此逼真,雪崩、大风口、方五洲第二次带队时遇到极端天气做的“人梯”都让我震撼不已!我旁边的小姐姐频繁抹眼泪——每一次灾难来临时,总有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傻子”,也总有宁愿献出生命也要“完成任务”的“傻子”,比如胡歌饰演的杨光,队医因为他的过错腿被烫伤了,在捱过山上的雪夜时,他便把保命的睡袋割了一半给队医保暖,而他的右腿却只有被截肢的结局。

  比如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当他的生存会危及到其他队友的生命时,他将相机递给了队友,自己却将绳子割断坠崖……

  祖国的任务、个人的梦想交织在一起,片中有彼此守护了20xx年的爱情、有刚刚萌芽的爱情、有过命的兄弟情,有十多年的误会、有一瞬间的误会消解,更有令人无比扼腕的死亡。

  坐在影院里,壹姐我看到了多样的人生,也看到了李仁港的优秀——我觉得,这是李仁港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

  我知道,其实这种片子不好拍,毕竟,这种类型的片子在国内还是空白,但是,《攀登者》作为全新类型的开创,填补了这一空白,且从口碑来看,也是交出了不错的答卷,李仁港做的这件事,本身就是攀登。

  主创团队们,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攀登天团,使命必达拼尽全力!《攀登者》这样的尝试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是必要的,更是需要的!

  支持《攀登者》,就是支持咱们中国这种类型片,我想,这样的支持,也是每一位希望中国电影大片崛起的影迷们的心之所向。

  《攀登者》的领衔主演吴京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战狼》、《流浪地球》都有可能成为‘炮灰’,但是片子也必须要去拍,事情要必须要去做,尝试是一定的,不论结果。”李仁港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过,“对《攀登者》的票房没期许,交给观众。”

  这样的一部《攀登者》是在跟其他影片良性竞争,怎么到了喷子们的嘴里,就被黑得那样惨呢?

  片中的曲松林,在第一次登顶时,他弄丢了摄像机却捡回了一条命,因为太过沉重的担子,他十多年来心心念念要登顶,为的就是让中国在全世界面前抬起头来。当命运给了他第二次机会时,他不管不顾天气预报,下命令强行登顶,断送了年轻队员的生命。他永远都没有机会再第二次登顶,却抱着残躯、抱着信念,坚守。

  张译是壹姐我非常喜欢的演员,从《士兵突击》中饰演的'那位班长开始,我就一直很喜欢他,也很佩服他的演技。此次《攀登者》中,他不能冲在登山第一线,只能在大本营指挥,所有的戏,都只能在一个区域内完成。可是,在壹姐眼里,他的演绎是那样的入皮入骨!

  曲松林心中有一座山,方五洲心中又何尝没有一座山?

  面对心爱的姑娘,他不能说出那句在心里藏了十多年的话,他不能给她一个承诺,只因为他们的成功登顶得不到全世界的承认,他们让国家蒙羞,他要打破这个屈辱!

  徐缨为了他,坚决做他的气象大后盾,坚持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只为了转瞬即逝的“登顶窗口期”的到来。她的心中也有一座山,只是,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这座山搬走了——搬走了横亘在她和方五洲中间的那做名叫珠穆朗玛峰的大山。

  片中的角色们心中都有一座山,影院里在座的观众们,谁的心中又没有一座山呢?张译在路演中说过:电影里衍生的主题可以被不同的观众们共情——有质感的漫长守护的爱情,有质感的可以在关键时刻互相拉扯的兄弟情,也有真正把生命置于不顾的爱国情……

  我坐在影院里,手里是一把被泪水沾湿的纸巾,前后左右的邻座们也都在默默哭泣,有些大孩子看懂了电影,悄声和父母说着内心的感触,而大孩子的父母们,在让孩子悄声观影的同时,也偷偷给自己擦眼泪。

  电影口碑这东西,难道不就是观众们的观影感受的真实写照么?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珠峰,有的关乎感情,有的关乎事业,有的关乎理想,当你想要登顶自己的心中的那座珠峰时,如若《攀登者》给了你些许力量,那么,你就是在为《攀登者》打call了!

《攀登者》观后感3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虽然也有惊心动魄的镜头,比如,《相遇》中,高远返回实验室,紧急操作制动系统,几秒钟之内,压力表的数值由将要爆表恢复到正常。但是,更多的场景,比如街道、医院、家、出租车,甚至广场,都是我们熟悉的,我们就生活在其中的。

  而《攀登者》展现的场景却是我们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去的珠穆朗玛山。

  因此,看的过程很震撼、很揪心。

  看完之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任和怀疑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位勇士,完成了世界上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被西方登山界的一些人质疑,也被一些群众和学生质疑。甚至有人用石块砸碎方五洲工作的锅炉房的窗玻璃,喊着“什么登山英雄,骗人的。”

  这时候,方五洲他们的领导说了一句特别暖心的话:“我们的强大和成就,不需要他们的承认。”

  1975年,经历了两次冲刺顶峰失败之后,当国家气象局已经宣布“不再有窗口期了”,方五洲相信徐缨带领的气象组的预测结果、相信科学。徐缨相信方五洲一定能带着突击队抓住机会成功登顶。

  正是他们彼此的信任,才铸就了这次成功的基石。

  二、换位思考与感同身受

  1960年登珠峰时,为了救曲松林的命,方五洲扔掉了摄像机。为此,曲松林恨了方五洲15年。

  1973年他们再次在登山队见面时,有一番对话。

  曲:换了你,你会选择保命,还是豁出命也要保住摄像机?

  方:我会豁出命,保住摄像机。但是,如果你是我,你会看着我去死嘛?!

  曲:无论如何,我也要保住摄像机,留下影像证据。

  1975年,曲松林作为副总指挥,为了登顶,不顾气象学家徐缨的劝阻,不惜让突击队与十级暴风雪交锋。

  当年轻的队长为了集体、为了保住摄像机而牺牲的时候。

  曲松林才体会到方五洲当年的心情,抱着方痛哭,说:“我错了,我全错了。”

  15年后,他才明白:为了祖国,为了登山事业,自己的命可以舍弃。但是,战友的命,无论如何,比任何荣誉都珍贵呀!

  所以,世界上实在难以有“感同身受”。只有有了真正相同的经历,可能才会有类似的真切感受。

  就像我看着电影里的登山英雄们在暴风雪中,一直在想:他们也不是钢筋铁骨呀,也是血肉之躯呀。他们在风雪中多冷呀,被风吹得撞在石头上多疼呀。

  可是,他们到底多冷、多疼,我还是无法“感同身受”。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别人的想法和做法与我们不一样的时候,只要没有突破道德、法律的底线,就算我们怎样不理解,也尽量多包容吧。因为,你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你不知道此刻他的感受是怎样的'。

  三、充分的准备是通向成功的第一要务

  1960年,三个年轻人在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首次从北坡登上珠峰。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他们为了登顶也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他们在苏联接受了长时间科学的训练。

  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

  为此,他们整整准备了两年。严格、刻苦的训练,充分的后勤保障,当时最先进的实时气象保障。

  可是,到了气候严峻、气象瞬息万变的珠穆朗玛峰,还是失败了两次,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最后,为了提供准确的窗口期的时间,气象组上到尽可能高的地方,突击队在暴风雪中先冲到第三台阶,等暴风雪过去,再进行最艰难的最后一段的登顶。

  就这样,才成功了,测到了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拿到了登顶的360度影像资料。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人为什么要登山

  人为什么要登山,而且,还要冒着生命危险登上世界最高峰?

  电影里,虽然路途遭遇雪崩与狂风等瞬息万变的天险难关,但登山突击队依旧以血肉之躯和险境抗争,誓死捍卫国家领土与主权。

  我们可以从电影中得到几个答案。

  第一个答案是:为了让世界承认“珠穆朗玛峰属于中国”。“中国人自己的山,要自己登上去。”

  第二个答案是:登顶珠峰,勘测出属于中国人的“中国高度”。

  第三个答案是:要告诉在天上的父亲,我很好,我想让你感到骄傲。

  无论是哪个答案,都让人敬佩。敬佩他们永不服输、永不言弃;敬佩他们战胜自我、挑战极限。

  我认为:一个人,一辈子,或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或为了父母兄弟,又或是为了自己,找到了某种使命,充分挖掘了自己的潜能,勇敢地去做了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成败,这一辈子,都值了!

《攀登者》观后感4

  看完《攀登者》之后想明白一件事,看电影之前的心理预期其实很重要。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这个项目心里会存有质疑,比如导演李仁港能否胜任?吴京是否会变成“珠峰战狼”?几位年轻演员是否会拖后腿?这样大体量的冒险片究竟能否很好地调动观众的紧张感?

  质疑声太多了,多到一提到《攀登者》就会先入为主地想到这不会是一部烂片吧?但实际看完影片后,会发现其实影片的完成度要比预期好很多,而且在不经意间会收获到一些意外的感动。

  感动主要来自于电影中的两段感情线,之前《攀登者》带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这是一部登山题材大片,会展现壮丽的珠峰风光和惊险的登顶之旅,没想到编剧阿来在重新解构史实的同时,还讲述了两段含蓄克制的爱情故事。

  方五洲和徐缨的爱情是影片的重要线索之一,两个人其实很早就应该在一起,却因为一句说不出的话,成为了永久的遗憾。徐缨有一句台词我很喜欢:我们之间隔着一座山,而这座山就是方五洲想要攀上去的那座珠峰。

  登顶珠峰是梦想,但在无形中也成为了方五洲的枷锁,他一直不敢将“我想娶你”这四个字说出口,就是因为有这桩心事未了,即使两个人在一起,也会因为心中的阴霾郁郁寡欢。徐缨明白方五洲的心意,所以愿意等下去,可惜最终两个人还是遗憾地“错过”。

  这其实也和父辈那种内敛、含蓄、不善表达的情感有关,他们毕竟不是当代人,很难将情爱挂在嘴边,在把祖国争光放在人生首要目标之后,儿女私情只能放在后面,这种情感倒有点像《战狼》里冷锋对龙小云的感情,吴京在角感上的把控明显比之前进步很多。

  李国梁和藏族女孩的线其实设置的比较常规,但是这一对实在很养眼,井柏然拿着相机站在人群中拍照,确实会令情窦初开的藏族女孩芳心暗许(不过旁边的胡歌也不差啊)。藏族女孩在表达感情上明显热烈地多,李国梁暗暗拍下的那一张张女孩照片也令人感动。

  到了最后,这两段感情都因一方的离世而告终,李国梁的牺牲还好,徐缨最后的吐血虽然已有铺垫,但还是有些突兀,这里离世的时间点再调整一下会更好。即便如此,方五洲和藏族女孩登上珠峰顶替离世的爱人完成梦想时,还是会令人内心泛起一阵酸楚。

  《攀登者》很可贵的就是,几个主要人物的线索交代的都比较完整,尤其是心理变化的诠释,把他们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并没有因为是主旋律影片就过于突出角色的伟光正。胡歌这条线索也值得再充实一下,比如他在山下养伤时的感受,不过限于篇幅可能确实来不及细讲。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曲松林这个人物,一是张译演的确实好,全场演技最佳称号当之无愧;二是他有几分扭曲的心理确实能令观众有一个从误解到理解的过程。一开始很多人可能会对他有些反感,但当明白了他对于摄影机的执念和残疾的悔恨,会不自禁地同情他。

  吴京在映后曾经透露,和张译喝酒的那场戏正好赶上自己的生日,两个人真的是喝了很多之后才开始拍,拍了五条每次效果都不一样,好到导演一时不知道该选哪一条好,看来好的演员真的可以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张译的表现确实值得观众更多的掌声。

  在献礼片的命题作文下,李仁港算是做了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不仅可以为自己一直以来遭遇的争议扳回一城,同时也算是把动作、冒险等商业电影类型元素融入到红色电影中,像他和林超贤、陈可辛等香港导演,越来越能找准内地观众的情绪G点。

  比如影片中登山遇到的几次灾难,节奏感掌控的很好。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刚驻扎的帐篷被大风吹起的戏,从尾声的真实影像中可以看出这是真切发生过的一幕,经过特效的诠释,确实产生了非常震撼的视听效果,演员们拍这部戏,想必也吃了不少苦。

  值得关注的'是,影片越是拍的艰难,背后那些真正的登山英雄就越可敬。影片记录历史的意义远大于其商业娱乐性,两次攀登是特殊年代的壮举,是每个中国人都需要了解的历史事件,但如果这部电影不提起,只怕很多人还不了解这群了不起的英雄。

  现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越来越多,我觉得当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可以唤起大众对于原事件的好奇,从而进一步地了解事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很多感动的故事可能淹没在了时间的长河中,需要这样的艺术作品来重新唤起。

  总的来看,《攀登者》的完成度还是可以的,虽然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由于比预期好,所以可以给出一些鼓励分和惊喜分,在国庆档的几部影片中,也处于比较扎实的位置。电影上映后,相信很多人会对电影中的部分创作者和演员印象改观。

  最后想说的是,近年来的主旋律影片都慢慢走上了以小见大的道路,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我们有太多像珠峰英雄们这样值得歌颂的故事等待挖掘,只是看编剧和制片方们是否有慧眼找寻到这些珍贵的故事,并将它们影像化。

  相信只要坚持这个思路,主旋律影片会被更多的观众接受和喜欢。

《攀登者》观后感5

  上海电影人献给祖国70华诞的电影《攀登者》是一部气势恢宏、极富视觉冲击力的大片。在1960、1970物质匮乏年代里,中国登山队员实现首次从北坡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峰的壮举本身蕴含了大量看点,极寒气候、缺氧环境、险峻的大山、陌生的征途、瞬息万变的极端天气,构成阻挡主人公登顶的重重障碍,使得影片在呈现人与自然搏斗的视觉奇观之外也拥有饱满的情节张力。

  然而《攀登者》真正动人之处却并非情节和画面,而是全片洋溢的一种精神,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攀登者精神。这种精神贯穿全片、荡气回肠,让我们走出影院仍激动不已。在笔者眼里,或者说在《攀登者》这部影片里,这种攀登者精神有丰富的。

  所谓攀登者精神,首先是一种不畏艰险、排除万难、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众所周知,海拔八千多米的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常年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登上它需要超强的体力、耐力和高超的技巧,这是一座让人望而生畏的神山。而从常年得不到日照的大山的阴面,也就是位于我国境内的珠峰北坡登顶更是难上加难,前无古人。然而,没有什么困难能吓到英雄的中国人民。1960年,在国家还处在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条件下,中国登山队员硬是以简陋的登山装备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北坡登顶。此后,又在1975年再次登顶,并完成了首次觇标测绘,测得珠峰的高度为8844.43米,这一高度后来为世界采用。

  攀登者精神还是一种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顽强精神。事实上,中国的两次登顶珠峰都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登顶是在原定的中苏联合登山队突然解散,中国人一缺经验、二缺装备的情况下完成的。不幸的是由于这次登顶没有留下影像资料,国际上一直有质疑的声音。以影片中的方五洲(吴京饰)为代表的中国登山人即便在“”动荡的岁月里,也从未放弃再次登顶的目标,始终默默训练、保持体力,终于在15年后,收到了国家再次组建登山队的召唤,完成了二次登顶的夙愿。胡歌饰演的登山队员杨光在经历了登顶失败并承受截肢之痛后,几十年不放弃,终于在暮年完成了全球第一例靠假肢登顶的壮举。

  攀登者精神还是一种甘为人梯、甘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片中,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在第一次登顶时为了协助队友征服8680米处的第二台阶——一处无法固定钢锥的4米高峭壁,一处让英国登山家无功而返的天然屏障,毅然决定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上去,在极度缺氧的环境里冒着生命危险搭起了人梯,而张译饰演的曲松林为了避免踩伤队友脱掉了登山靴,以至于冻伤脚趾留下残疾。此后,曲松林虽然无法再次登顶,但他承担起了训练新一批队员的重任,甘为1975年二次登顶的人梯。胡歌饰演的登山队员杨光则是因为途中休息时把睡袋留给需要的队友,自己在高寒的风雪中苦熬,才不得不截肢的。中国人之所以历经几千年的.苦难而愈挫愈强,就是因为有这些甘为人梯、甘于牺牲奉献的民族脊梁在。

  攀登者精神还是一种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共克难关的集体主义精神。中国登山队在国家条件艰苦的岁月里能够完成北坡登顶珠峰的壮举,上有国家的重视和支持,挤出经费支持购置必要的装备,支持训练,还有当地驻军和藏族同胞在高寒地区修筑道路、保障后勤。具体到登山队,则离不开气象、通讯、医疗、后勤各部门的协作和保障,离不开现场的指挥。虽然最后登顶的只有几个人,但是整个登山队却是由数百人组成。章子怡饰演的徐缨作为一位留苏回国的气象专家就为登山任务的指挥和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气象资料和及时的气象预警。作为非职业登山运动员,在高海拔地区工作,他们面临的危险一点也不比登山运动员差。但为了保障任务完成,无数幕后英雄都在默默奉献着,因为集体主义精神早已浸透在共和国一代的血脉里。

  攀登者精神更是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1960年中国人的攀登珠峰与今天登山运动爱好者们征服天险不同,既有宣示主权的目的,也有为中国人争气的目标,是一次为国登顶。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爱国主义是引领攀登者们的最高精神。正是为了祖国利益,攀登者们才不畏艰险、勇于攀登,才自我牺牲、甘于奉献,才不计得失、团结协作,才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因此,观众在电影《攀登者》中感受到的不是一种征服自然的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中华民族昂首世界之林的民族自豪感,是一种生为中国人、深爱共和国的爱国情怀。

  因此,在我们感谢包括香港电影人在内的电影工作者所付出的辛苦、赞许他们的艺术才华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电影《攀登者》的成功,首先在于这一历史事件及其所体现的攀登者精神伟大而宝贵,同时得益于我们广大观众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骄傲的中国人。

《攀登者》观后感6

  《战狼2》与《流浪地球》这两部电影累计票房已突破100亿,吴京也成为100亿影帝,包揽了华语影史票房榜前二的男演员,吴京成为国产品质电影的代言人。他是《战狼2》中的冷峰队长,有军人无所畏惧的气质,是《流浪地球》中的刘培强,也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受到中国女排精神鼓舞而成为乒乓球教练的冬冬。

  《攀登者》吴京饰演的方五洲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1960年,以老队长为首的登山队,克服重重困难,登顶珠峰,在途中,老队长英勇牺牲,方五洲临危受命新队长。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登顶,还从最高珠峰带来了化石。然而,因没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国际并不认可,质疑声俞演愈烈。

  1975年,拥有登山经验的新闻摄影记者李国梁任新队长,在攀登的过程中,他誓死保护摄影器材,不幸遇难。随后,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方五洲等九名队员成功登顶,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珠峰最高度"中国高度"8848.13米,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成功登顶珠峰。

  《攀登者》中,胡歌饰演的杨光,割了睡袋给丢失睡袋的藏族的同胞,最后截肢。胡歌饰演的杨光原型正是夏伯渝前辈。1975年,夏伯渝在登珠峰时,把睡袋让给一个丢失睡袋的藏族同胞,导致自己的双小腿严重冻伤,最后不得已截肢。1993年,夏伯渝前辈又罹患癌症。在他经历了截肢、癌症等磨难下,20xx年5月14日10点40分,夏伯渝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他说:"我一定要再登珠峰。没有脚,也要登。"从1975年到20xx年,在这43年来,夏伯渝前辈始终做着一件事情,那就是登顶珠峰。69岁时,终于圆梦珠峰。

  夏伯渝前辈正是靠着坚强乐观的'精神,为了攀登珠穆朗玛峰,为了做生命的强者,他屡次挑战自我,不断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障碍。夏伯渝前辈出生于1949年,与祖国同岁,也是"中国梯"的建设者之一。

  作为一名登山家,夏伯渝前辈亲历了新中国的成立,到现在的繁荣富强,他身上的攀登者精神正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所需要的。有生以来,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从未放弃登顶的梦想,这股攀登者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中国人。

  《攀登者》中,张译饰演的曲松林,为了防滑赤脚攀登。脚因此冻伤,不得不截肢。虽然他们登顶了,但没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国际并不认可。后来的曲松林,一直活在自责中。倘若,方五洲不救他,摄像机不会丢失。曲松林遇到摄影师李国梁,对他要求严格,他珍惜李国梁,也是自己未能在珠峰顶上留下证明的一种弥补。李国梁牺牲后,曲松林抬回他的尸体,泪流满面。这也是他在整部剧中的情绪大爆发,张译用炸裂式的演技告诉了曲松林身上的攀登者精神。

  曲松林的原型正是屈银华,他们在"第二台阶"前,手脚并用共计尝试了8次,均被跌回原地。当他们决定用"人梯",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上去。屈银华不忍心让尖利的冰爪踩在队友肩膀,脱去了4Kg重的高山靴,又因打滑脱掉了鸭绒娃,仅靠一双薄薄的毛袜攀爬,打钢锥保护。结果,屈银华的脚彻底冻伤坏死。十根脚趾与脚后跟被完全切除,体重从154斤下降到102斤。

  1961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他们用实力,夺回了半座珠峰。

  吴京长年在拍摄武打戏中,就留下了腿子病根。尤其在《战狼》中,冷锋队长打戏特别多。20xx年10月,吴京因为腿部受伤入院进行手术,虽然手术很成功,但腿的旧疾随时都会复发。因为腿伤的原因,吴京的穿衣之道是,至简、至轻、自然时尚。

  吴京为了塑造了方五洲,电影开拍前就抵达岗什卡雪峰,进行了半个月的极寒训练,亲自上阵爬雪山,冻得鼻青脸肿,中间经历了缺氧、生病等。他还专门学习了攀冰、如何使用冰镐、如何刨冰壁爬雪坡等,张译赤脚拍摄搭人梯,也是赤脚登上去的。他们对电影始终有一股攀登者精神。

  吴京在拍摄期间穿的登山服正是国产品牌。吴京素来支持国产品牌,为此,在《战狼2》中吴京给国产汽车给了很高的出镜率,支持国产品牌就是爱国的一种体现了。所以,吴京片场穿的凯乐石户外品牌,也是为该国产品牌打call及"代言"啦。

  国庆档,吴京的《攀登者》大火,也掀起了户外运动的热潮。一大批户外运动者,或许会盲目跟风,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户外运动除了有攀登者的精神,还与个人体力和登山装备设备分不开。到底有多艰难,不妨去影院看一下《攀登者》,至于登山设备的选择吴京片场穿得就很不错。

《攀登者》观后感7

  距离《攀登者》要上映的日子越来越近了。目前这部电影的预售票房已经有5786万,高居国庆档电影的首位。好的演员好的团队用心拍出的好的作品,也本该有个好收获。

  电影的预告片也是陆续放出。最新国际版的预告片,比前几个预告片都要燃。作品中首次将电影中的”冲突“情节放出。这使得这部原本充斥着”危险“”挑战极限“的有着爱国情怀的登山类题材的电影,有了更多的吸引人去看的理由。

  《点将》版的预告,整体给人的感觉比较平。只是简单地通过点将的方式引出(介绍)了片中的主演,同时非常简单潦草地告诉观众,电影讲述的是登山队伍攀登珠峰北坡的故事。登珠峰北坡,很危险,能登上去再活着回来,在当时,非常不容易。

  如果只有这一则预告,没有吴京的金招牌,片子的吸引力还是不够强大的。

  直到《最强联盟》人物特辑发布,”吴京品质“才从抽象变明确。演员在拍摄登山镜头的敬业,团结,自我挑战,的的确确让人有了一丝期待。在拍摄团队研究镜头要怎么拍的时候,吴京一句”不用研究了,直接来“干脆利落行动力十足。也更是一种对拍摄的最直白的负责:我直接演,演到镜头后的导演觉得满意为止。

  曾经业内和他合作过的人曾经说过,吴京是典型的对别人要求不严,对自己要求很严的人。别人拍摄危险镜头的时候,最好可以替身上。但是他拍摄危险镜头的时候,却是一定要自己上。他是一个在拍摄的时候,把别人看得比自己重的演员。

  虽然很多登山的镜头并不是实地拍摄,但是吴京却感慨说,拍的时候,竟然是比在实地拍都疼。这也让很多登山的镜头在视觉上有一种惊险刺激但又特别过瘾的感觉。

  在登山训练营中的不少片段,也满足了人们对登山的猎奇心理。攀登训练时,井柏然手上,当镜头转向他的手的时候,你很难想象这是那个细皮嫩肉时尚又精致的帅气演员。在他旁边的人表示心疼的时候,他却抱着工作人员说”没事”。这时候,出现了字幕“有多疼只有井宝自己知道”。可不,好好的手上的肉生生地被绳子刮掉,那要多疼?

  别的不好说,和吴京这样的演员搭档拍戏,娇气是不可能有的。

  比较让人感叹的一点是,这部电影在宣传的时候,并没有刻意突出吴京在作品中的核心地位。而是通过多部的剪辑,反复表示,登山是一个集体行动。大概,越是到了吴京这种地位和境界,越是会刻意的避免在宣传时以自己为中心吧。

  憋气训练的小花絮是难得的轻松一刻。吴京趴在水盆中不出来,张译在旁边开玩笑说(再不出来要)“叫救护车”。

  张译光着脚登山,露在外面的双脚明显已经冻得通红,他却在拍完戏的时候,却自己总结说,下次演得好一点,就不用冻那么久了。

  好演员的敬业和素养,真是让人叹服。

  在剪辑的最后,出现了一句最有意义的话“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讲,它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对于拍摄这部作品的工作人员来讲,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对于观众来说,可以从大荧幕上见证这件事,也是一件值得让观众骄傲的事。因为我们的.国内,我们国家自己的好的演员,把静默于历史中的有意义的事情,最生动形象地演绎了出来。

  英雄,该被铭记,而不该无名。

  另外几则预告,包括人物预告,依据是比较平的风格。直到今天,电影的国际版预告发布,作品才算是肯拿出看家本领放了大招。

  把事情做到极致的方五洲,在第一次登上珠峰遇到雪崩的时候,把手中的摄影机掉了。也是因为此,西方不承认中国人曾经登上过珠峰。

  也是因为此,曲松林(张译饰)指责他的鼻子说”你凭什么把我的摄影机丢掉“。因为,方五洲曾经丢掉的并不是一台单纯的摄影机,而是中国人曾经踏上过珠峰的铁证。

  这时候的方五洲对着曲松林说“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杀了我吗?

  登山有多不易,丢了摄影机有多不能被原谅,可见一斑。

  再次登峰的登山队,面对的不仅是登峰时的各种艰难和不易,还有恶劣到冲顶行动要被叫停的天气。登山队员们会喊”我快坚持不住了“,吴京也会执着的坚持”继续前进“。

  在登山过程中,惊险场面频出有人跌落悬崖,也有吴京在白雪茫茫的山峰上纵身一跃生死未卜的惊魂一幕。

  预告片把以往观众所不知道的登山队员中的小故事讲了出来,也把登珠峰这种极限运动中的危险,刺激,自我挑战决不放弃发挥到了极致。是一部会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最后又会热泪盈眶的电影吧。

  吴京在接受采访时,也首次回应了这个题材类型的电影,可能会票房不佳的外界的质疑。吴京说,对他来说,他尝试了一个新的类型的电影,本身他就赢了,这也是他最大的财富。

  听到了他这番话的观众也表示,也正是因为他这种不怕失败敢于尝试的做法,才让他这么成功吧。

  以往的国庆节选电影,是看这个还是看那个的问题。而今年的国庆节,大概是先看哪个,再看哪个的问题了。

  那么,问题来了,国庆节的三部大片,你会先看哪一部呢?

《攀登者》观后感8

  昨夜我有机会走进电影院,观看完了由吴京、章子怡等主演的电影《攀登者》。在看完这场面震撼,气势磅礴的电影之后,我的心绪是久久地难以平静。特别是当五星红旗在珠穆朗玛峰顶上庄严升起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老一辈的登山者用自己坚强的毅力,从中国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丈量出了中国的新高度,也向全世界宣布了我们对珠峰的主权。更攀登上了他们人生的最高峰,让后人高山仰止。

  也许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在那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你们攀登珠峰到底是为了什么? ”其实这个答案在影片刚开始不久,老队长临终弥留之际就已经告诉了我们。那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山,中国人一定要登上去!而且还要让全世界都看到。”于是秉承着老队长这一个遗愿,秉承着这伟大爱国精神。临危受命的方五州、曲松林、杰布三人终于在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登顶成功。但是仅仅只是由于他们,没有留下所谓的影像资料,就没有得到西方的承认。可以说英雄失去了应有的光环与荣誉。中国的攀登者们,并没有真正的抬起头来。

  在这一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他们忍受着委屈与泪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工作着。可是他们始终忘不掉心中的那一座高山,还有那长眠在雪山之巅的老队长。直到十五年之后,1970年国家重新组建登山队。于是党和人民的一纸召唤,我们的英雄们又义无反顾,重新汇聚在了五星红旗下。准备着再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去测量中国的新高度。带着“为国登顶,寸土必争”的使命,带着爱人的嘱托与期盼。在强化训练的几月之后,他们又一次向珠峰发起了挑战。他们那坚韧不拔,挑战自我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新一代的登山人,也感动了亿万国人。

  每一次当镜头切换到那些勇猛悲壮的身影上时,我们的心中就是万分激荡。仿佛这一刻我们就在他们攀登的路上,并且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虽然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类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我们的登山者们却是无比强大的。他们抗住了北坳的冰雪严寒,顶住了大风口的十级大风。第二台阶猛烈的雪崩也没有让他们低头,死亡地带的极度缺氧也没有让他们退缩。就这样踩着先辈的足迹,踩着队友的肩膀,他们向着峰顶发起了一次次勇敢的冲锋。用他们的话讲就是:“要么登上峰顶,要么就倒在登山的路上!”

  然而当李国梁割断绳索,跌落万丈深渊的那一刻,全场的观众都禁不住潸然泪下。然而当徐缨为了发送气象信息,累得吐血身死的时候,我们的心又如刀绞般的痛。那一刻我们都和方五洲一样,深情地呼唤着自己爱人的名字,泪水都已经快流成了海。我们只恨自己为什么不能,替英雄去完成他们的使命,替英雄去分担他们心中的痛苦。冰雪路上他们一次次地跌倒,然后又一次次地手拉着手站了起来。狂风暴雪中他们就如那前方的珠峰一样,始终巍峨与坚挺。

  直到在最后一刻,方五洲他们终于抓住了关键的机会,一举登顶成功。当步话机里传来方五洲那一句,“报告大本营,报告北京:中国登山队在1975年5月27号下午2点37分,登顶珠峰成功!”时。全场的所有观众,都激动的站了起来,齐声为勇士们鼓掌欢呼。那一刻,仿佛我们就在猛士的身边。当测量觇标在珠峰顶上高高地树起的`时候,当五星红旗在世界第三极上迎风飘扬的时候。那一刻我们除了雀跃的心以外,就只剩下夺眶而出的泪水。我们伟大的登山队员们,正是秉承着这一种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攀登精神。终于再一次地登顶珠峰,完成了党和国家付于他们的神圣使命。

  在那艰苦奋斗的年代,我们的无数先辈们,也正是秉承了这种团结奋战,敢于攀登的爱国精神,才有了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在今天祖国发展的关健时期,我们也只有继续发扬光大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才能在党带领下,早日实现我们伟大的民族复兴梦。我们的人类也只有秉承这种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精神。才能不断探索那未知的世界,人类社会也才能不断的发展进步。

  如果把这种攀登者的精神,还原到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身上,也是同样可以适用。攀登者的人生,是征服一座座高峰,不断的挑战自我。而我们普通人的人生,也是攀登生活中一座座无形的高峰。勇敢战胜所有的困难,敢于向命运亮剑。就像我们那些真的猛士们一样,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既然我们没有能力去延伸人生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努力拓宽人生的宽度。

  勇攀人生的最高峰,永远做生命的最强者。这是我们所有国人,都应该拥有俱备的爱国精神。也只有在这种伟大精神的照耀下,我们才能将我们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也只有永远秉承这种伟大精神,我们才能充分测量自己人生的新高度。也才会永远成为,世人眼中壮美的风景。做那勇敢的攀登者,向着新的山峰砥砺前行,留给身后的永远都只能是背影。

《攀登者》观后感9

  今天是国庆的第三天,观看了电影《攀登者》,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这是一部献礼片,对此类影片似乎总有种模式化的印象,即“意义”是大于“好看”的,可是《攀登者》恰恰打破了,它调动起了你所有的情绪:紧张、懵懂、心疼、难过、释怀、振奋……再联想到真实的时代事件,场灯亮起时,你还在那个故事里。

  对于珠峰,作为普通人其实是陌生的,它的概念大约存在于地理课本和风光纪录片,登山,那就更遥远了。从普及知识意义上,《攀登者》首先做到了。1960和1975两年的登山,前因后果明了。前一次未能留存影像的遗憾,由此引发的国际争议和国人怀疑,你会和主人公一样觉得憋屈。适时出现在台词和字幕上关于珠峰的地理、气象等知识,你会更明确攀登珠峰的困难程度和首次北坡登顶成功对中国领土主权的重要意义。

  再来讲讲片中两段感情,在我看来是有着对照感的。方五洲和徐缨相识多年,虽中有分离但不曾忘记,是最懂也最相信彼此的人,是彼此的助力。李国梁和黑牡丹在珠峰大本营相识,有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年轻人的互生情愫虽是暗暗的,也有直接的时候,他会默默给她拍照,洗出来放在房间的墙上,她会给他加菜(花絮中看到),也会因一点私心给他添了麻烦,当然还有情急之下的“人工呼吸”,两人都青涩的可爱。这样在完成国家登山任务过程中萌发的爱情之芽,并没有最终得到花开圆满的结果。

  不同的.是,李国梁终没有机会对黑牡丹表达,他的爱全在那一张自己拼成的合影里,而徐缨,等到了不善表达的方五洲说“我要娶你”,微笑而逝。很难说,谁的遗憾更大一点,但正如那句“山就在那儿”,珠峰见证无数人的攀登,千年矗立不变,爱人在心里也会是一座山峰,他/她就在那儿。

  然后就是攀登这件事。整部影片我的心情都像坐过山车一样,紧张到不行,有时甚至觉得都不敢呼吸,演员们精湛的表演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毫不夸张,每个人都恰如其分,鲜明的展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吴京的方五洲有主心骨的气场和铁汉柔情,章子怡的徐缨是过硬的专业气象保障是柔中带刚,张译的曲松林有执念有悔恨,井柏然的李国梁敢于担当勇于牺牲……还有胡歌、陈龙、曲尼次仁、何琳、拉旺罗布等所有主创,都让我跟着他们体会人物的悲喜,跟着他们或流泪或欢呼。

  最后,我要说我最爱的演员井柏然。今天之前,我从没想过会为一部电影流这么多泪,也没想过会因为一个角色而这么心痛。李国梁是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所以有着艰巨任务。完整影像资料是登顶的必需证明,承载着两代登山人的梦,井柏然的表演很准确,他对登山的热血,对黑牡丹的动心,对曲松林的坦诚,还有主动请缨的魄力,都让人物立住了,立体了。我看他反复拖轮胎、爬梯子、水中憋气,我脑中反复的是他从梯子上摔下来擦破手掌的样子,记得后来宣传另一部电影时他手疼的拿不了话筒,可他依然没有在任何地方提过这段,粉丝们都是在花絮出来后才知道。

  井柏然现在还是不主动提受,因为他说这不值一提,演员最重要的是戏,为角色的付出都是应当的,观众看的是最后呈现好不好,而不是过程。我边看边哭边在心里说,井柏然你做到了!而李国梁生命的戛然而止,在登上第二台阶的喜悦之后,来得那么突然,快得我无法接受。我的泪水再次决堤,是为这个角色,他在的年华,拥有很好的身体素质和登山能力、摄影能力,他离登顶近在咫尺,他用生命保住了相机和相机里的登山成果。不难理解曲松林拖回李国梁尸体时那种悔恨,他哭喊的“我错了”,是对方五洲说的,更是对这个年轻生命逝去的痛心,而我还想到李国梁未说出的那些话,觉得生命好渺小,想做的事,真的要及时去做啊,别等到来不及了才后悔。李国梁是有遗憾的,但他和无数登山人的攀登精神是不会消亡的。

  就像主题歌里唱的:必定有我登上绝顶只为国旗飘扬,是信仰和使命感支撑着他们克服了我们想象不到的困难,让世界看到中国人站上世界屋脊,而我们也不会忘了他们,更应该向他们学习,做自己人生路上的攀登者!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国庆假期间,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一直在想着电影中这几个瞬间:在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方五洲登山队长为了保住队员曲松林的性命,把摄像机弃掉了的那一瞬间,然后就是那突击队新队长李国梁为了保住摄像机牺牲了的那一瞬间,最后是接近结束的方五洲为了救徐缨同志,为她接下了一块巨大的冰块,最后就是片尾几位登山队员上珠峰的那一瞬间最让人难忘!

  电影主要讲了1960年一些中国登山队员已登上珠峰但没有摄像所以世界不同意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过珠峰,1975年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并留下证物。20xx年,杨光又带着新的登山队完成了自己未完成的登顶珠峰的梦想。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受到了许多:曾经中国因为装备不好,未能保住自己的领土,可是今天,我们中国已经富起来,好起来,强起来了,不再被别人瞧不起了,成为了世界第二强国。曾经有人说过:“山再高,也是在脚下的。”那现在我说:“人再强也是能超越的。”我希望各位同学好好学习,为中国变成第一强国而努力!

【《攀登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攀登者》观后感09-02

攀登者观后感08-30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11-03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11-28

攀登者观后感400字09-23

攀登者观后感精选15篇11-23

攀登者观后感(15篇)07-13

《攀登者》观后感(15篇)11-05

攀登者观后感15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