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乡土情结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土情结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乡土情结读后感1
古有"睹物思人",可人的思想是不会受到束缚的,思人亦会思乡,若感情丰富、热爱祖国之人,又会联想到思国。一个人的思念不会断断续续、不会心血来潮,一个人的思念是永远不会欺骗自己的心。
思人。那人或许是父母、或许是友人、或许是爱人,对他(她)做过的每一件事、说过的每一句话都会随时回忆,与此同时,每想起一件事都会从中获取他的`感受,这便是思人。思乡。每个人的思乡感情都不同,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可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就如《乡土情结》的柯灵所说的——令人魂牵梦萦、得意时想它、失意时想它的故乡!思乡的起源多数来自于人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背井离家。是啊!待在故乡、享受亲人给予的无限温暖,谁会想到故乡会那么重要,重要到离家以后每天时时刻刻都想回到故乡的怀抱!我想:在这大千世界里最顽强的东西就非思乡莫属了吧!思国。这不一定得是远赴他国后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这可以是思考国家,即从祖国的利益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留学生就属于这一类。现在,远在他国的人多数是为了祖国将来能发展得更好而留学他国。科学的进步拉近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祖国不能落后,祖国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思人,思乡,思国……
乡土情结读后感2
在这篇文章里,费老反复提一个词“乡土”,他说“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样的简短的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含义。我认为这样的一句话突出了乡村和土在中国的重要地位。最有乡土气息的当然是乡村,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总人口的9亿多。农民无疑是与土接触最多的`人,所以与其说是中国的社会具有乡土性,倒不如说是中国的农民或是乡村。土对与农民来说也是命根,因为扎根土中,他们才能世世代代的繁衍下去。因此费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子说明了“土”在中国文化和社会中的地位。
我同意费老所述的“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伺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正是农民劳作和住宿的固定性,才会形成无数的聚集地,人与人的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才不是孤立排斥的。彼此之间的相互往来,增进了感情。这与现代的都市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人们的生活变得忙碌单调,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冷漠疏远。
农民不像牧民和工人一样的自由,但是这样反倒比他们更稳定。虽然费老多次用到“土”这个词语,但是丝毫没有贬低,从本篇文章可以看出费老对中国的乡土之根进行了深层次的挖掘,对中国的乡村社会有独到的研究。
乡土情结读后感3
柯灵把他的乡土情结写活了,感人至深。
文章共五段。首段叙述何谓乡土情结,下概念。
接着,按时间顺序,从童年时期家乡给我的印记开始,父母亲的爱,亲族的爱,家乡的一草一木,田塍草垛,听祖母讲故事,祖祖辈辈的辛酸史,像烙印一样镌刻在我的心头,“我”也一天天的成长起来。少年伊始,为着出去实现理想抱负,做出一番事业的浪漫主义理想,少年出去远航。当然,更多的远走他乡,是希冀着找一份营生,有一口饭吃,减少一份家里的开支。像浮萍,像柳絮,像漫天遍野的蒲公英,失根的`苇草。中国人有着安土重迁的传统,到了老年,在异域漂泊的游子思念故土,他们期望能回到家,看看当年的老房子,家门口的那棵老榆树,落叶归根的期盼,日愈强烈。
故事应该在老人回家做奉献中终结,恰幸没有,作者在此由自己的思乡广阔到港胞的思乡,旅美华人的思乡,清代开始,华工的思乡,由对家乡故土的思念转为对祖国大陆的思念,自然相承,水到渠成。升华,深化了主题。
最后,作者又深情回忆故乡水,故乡人,交通迅速,通信发达,即使地球再像村落,故乡情仍浓浓不绝。或许我们自远离之后才会深味作者的情感吧。祝他老人家顺顺康康。
【乡土情结读后感】相关文章:
异地情结作文08-21
竹之情结作文09-08
我的电脑情结作文05-06
《乡土中国》心得04-21
文化情结作文(精选24篇)09-23
感情结束了的个性签名11-27
留住乡土的记忆作文02-21
浓浓乡土情作文06-12
《乡土中国》的读后感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