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
数学教学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师生旧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堂教学设计。如何合理而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众多教师思考的问题。现在我将新旧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设计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
从教学的出发点来看,课堂教学设计应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设计的起点,对课堂教学活动起着调整和控制作用。数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三维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我们不仅要关心“知识和技能”目标领域,还应注重“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领域。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不只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个性品质,使其学会学习。
二、教学方法的有效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好的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统计知识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几何知识时可采取从直观到抽象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在教学中要立足学生是“教学之本”。教师选用教学方法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基础、个性差异都是教师要考虑的因素。同一个班级中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也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旧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只有关注学生,“备”学生,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学生主体的可接受性来看,课堂教学设计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数学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重要的教学模式。于是过去的“复习型”、“开门见山型”……等导入课题的方法大多被“创设情景”导入法所代替,内容生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很多很多,课堂所追求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拥有学习主动权”在预设好的情境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落实。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情境牵强附会的现象,片面的追求“情境创设”,而忽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的教学情境不一定符合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创设定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的情境设计,必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所以,有些数学知识的教学,采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学习或开门见山,效果会更好更简更节约时间。
四、课堂提问的有效教学设计
从教学在课程中的角色来看,课堂教学构思应设计合理的问题探究过程。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一个探究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体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在关键之处,掌握好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才会尽量使数学课堂成为有效的教学,学生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
五、课堂活动的有效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室上课都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干兴趣的事物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如:有趣的实验、激烈的比赛、生动的生活情境等,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活动过程,寓教于乐,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到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学生的数学活动是否有效,同教师的组织于引导是分不开的。在一节课中,教师要起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是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活动而活动,缺少明确的活动目标,表面上看似热闹,整节课好像学生都在积极地参与活动,但课后学生对知识的收获甚少,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更不要提形成知识的系统性了。所以,为了确保数学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数学活动时一定要让学生带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去开展,而教师则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数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开展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把“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实到实处,让学生能通过活动有所收获,这样的活动才起到了活动的作用,才是有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也要精心设置有效的课堂练习,课堂学习必须有一个巩固的过程,数学课堂中的巩固活动主要通过练习完成。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处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处理,一定能体现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的,达到进一步巩固的作用;二要能及时展示学生练习时容易出现的错误,以便为后面的教学扫清障碍;三要能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和不同学生的层次。
六、课件制作的有效教学设计
现代化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到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它独有的魅力。特别是那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内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比如在《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既具有形象,又直观易懂,还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再配上那悦耳的音乐和美丽的动画,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另外一种现象,只要是公开课,无论什么课型都使用多媒体课件,至于哪些环节使用课件对教学有益则成了次要问题,好像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就不是一节好课似的。课件变成了幻灯片和电子黑板,教师上课可以一个字都不要板书,成了课件的讲解员,甚至有些上课的老师不熟悉信息技术,一旦操作不当,就束手无策,方寸大乱,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种教师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课件手里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我们一定要记住: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在制作课件时应全面考虑教学的实际需要,用在该用的地方,最好是能够将多媒体的运用与平时扎实的教学相结合,该让学生体会感知的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体会感知,以帮助学生更地学习数学。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真正为“学生更好地学数学,教师更好地教数学”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目的。
总之,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教师要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合理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并将之转化为教学行为。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我们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并将理性和激情用于课堂教育教学中。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2
上个学期,根据需要,学校安排我上高二数学文科,在这一学期里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上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状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使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经过了一学期,我对教学工作有了如下感想:
一、认真备课,做到既备学生又备教材与备教法。
上学期我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课程教学,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可能的预先思考到,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小结,并认真整理每一章节的知识要点,帮忙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名新教师不断努力的目标。因为应对的是文科生,基础普遍比较差,所以我主要是立足于基础,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讲得尽量少些,而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些;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思考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理解潜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向其他老师学习,在教学上做到有疑必问。
在每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用心征求其他有经验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学,给自己不断充电,弥补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善教学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过程。为了做到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常常多方面的.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导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能让学生起到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并分析学生的作业状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评讲,并针对反映出的状况及时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然而,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清楚地认识到我所获得的教学经验还是肤浅的,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也有一些困惑有待解决今后我将努力工作,用心向老老师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以上几点便是我的一点心得,期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积累经验,以便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3
必修3是高中数学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内容,既增添了新内容——算法,老内容统计和概率的内容和安排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就自己的教学过程谈一谈对必修3的体会与反思。
1、第一章的教学主要还是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围绕程序框图这一核心,以具体案例为载体,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基本逻辑结构和算法语句的用法,从中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不必要搞太难的算法设计,因为在其它章节中,算法思想也是要渗透的,学生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算法问题.至于高中数学引入算法的理由,我体会还是在于算法思想所体现的很强的逻辑性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而不在于学会多少程序语言或程序设计.所以还是应该关注算法的“数学味”.
2、在第二章的`教学中,感到学生虽然知道各种统计量(平均数、标准差、回归方程等)的计算方法,但理解其中蕴涵的统计思想却很难,不能自觉的形成统计观念和概率思维.因此,在统计教学中,要更多地关注在“计算”后,让学生对结果的含义作出解释.实际上,课本在这方面是有示范的.例如,在讲完“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后,课本有一个关于某企业职工工资待遇的“探究”栏目,还配了某市公路项目投资数据的利用方面的练习等,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对这些问题开展讨论,并让他们举一些类似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认识企业老总利用数据设置的陷阱在哪里,应当如何理解和使用数据特征等.
3、概率的教学,离开了具体案例寸步难行,要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体验概率有关问题的情景,在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案例情景,以激发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尽量创设情境,采用案例教学的基本方式展开教学,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要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在学生合作学过程中,学生既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又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与别人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学《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中,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案例理解概念。太阳从东边升起,抛起的篮球会下降等等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就是可能事件,太阳从西边升起,公鸡下蛋等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就是不可能事件。让学生在具体案例中体验概念。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4
随高中新课程正式推行,这意味着我省高中教育将发生重大转变.新课改精神对每位数学教师都是一个思想难题,只有思想转变才能使高中新课改实验成功,才能使数学教师蜕掉传统教育方法,领悟真正的新课程改革精神.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实质是凸现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会学数学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如何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并贯彻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对新课程的培训和学习,听取专家讲解和名师的课堂示范,结合我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与同行们交流并真心听取大家的教悔。
一、好课多磨——研究
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好(每)一节课无疑是一线教师最应关注的话题,这样,“研究课”成为同组同行们的共识,为了适应新课标要求,研究氛围得到提升,可以说,根本上从观摩课、示范课的传统模式解脱出来,向“研究课”的转变,那就是对课例进行分析与反思,参与评课活动教师可以随时提问和质疑,随时示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摆脱各种人为的束缚,从思维的碰撞,参与研究课的教师们均得到启迪,从而使我们在教学理论上有所提升,在课堂实践中得到提高。
二、好学多思——探究
新的课程基本理念着重提到“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学会“数学地思考”。
案例1发挥直观性教学优势,引导探究性教学。
1.要让学生动手做,设置让学生动手做的问题:请同学们用纸板或游戏棒或细铁丝(做骨架)做出下列几何体的模型:正方体,长方体,三棱锥,四棱三棱台。使学生亲身体验柱、锥、台的结构特征,逐步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要让学生用眼睛观察,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辨认、直观感知,判断空间几何体类型的问题。
3.要让学生动手画。教学中设计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象的直观图及几何体的三视图的问题,让学生动手画(题目略)。
4.要让学生用脑“推”,在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设计一定量的简单推理论证的应用问题,重点是证明平行与垂直关系(题目略)。
此外,在“立体几何初步”教学过程中,可给学生展示各类多面体与旋转体的教具,让学生通过对实体的多方位观察,多角度审视,形成对多面体与旋转体的直观认识,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时,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也就成为自然了。
三、继承与创新问题
1.“双基教学”与“变式教学”无疑应当被看成中国数学教学传统十分重要的组成成分,如何能够依据新的数学教育理论去重新认识“双基教学”与“变式教学”的合理性与局限性?又如何能够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很好的去应用这些数学思想或方法,包括必要的反思与总结对此做出新的发展?我们在探求着。
使用新教材的困难之一是时间不够,一周开6节数学课还是讲不完(新课标规定每周才4节),很多内容都是匆匆而过,草草收兵。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面对实际,我们的认识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求全,而求联”,同样地,在“数学基础技能”教学中,我们也“不求全,而求变”。
2.“发现式教学法”的应用。新教材的习题量大,层次性强,以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为例,新教材与传统教材内容相当,新教材共有214题,据教参建议教学课时数约18课时,传统教材课时约30课时,练习题164题(空间向量除外),内容份量有差,但课时相差近一半,而且新教材中的一些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不是仅照例题“葫芦画瓢”就能解决的,如果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解答,给出传统意义下的答案,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确实难以做到。如此看来,新教材的习题确实练不了,而一些教师为了完成“书本上的题”又不得不补充一些内容,使本来就显紧张的课时更加吃紧。发现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学过程还是教学目标,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这种意义下的“发现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其认知、动机、行为都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参与。因此,发现式教学法否定通过大量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提倡主动地在大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我们在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发现式教学法”,接受的过程多启发,发现的过程多参与。两种教学形式互补共存,达到和谐统一。
3.“案例教学”思想的渗透。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主见”、“思想”,可见,课堂上适当利用“案例教学”法可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与活力.
当然,新课程才实施不久,如何更加有效的实施课堂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正在探索与研究的问题。以上是我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请多指教。不过,通过新课标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我深深的体会到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要作调整,教师“身份”要转变,那就是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把“学”服从“教”的观念变为“教”服从“学”的观念,吸取传统教学法优点,融入“现代教学法中去。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5
一、教学策略的选择:
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为理论基础。根据《集合》这节课在高中教材的基础地位,也是高中数学的第一课。首先,主要内容虽是对集合及创始人的一点材料。但在这里创始人康托,年青,开创,受挫,患病,科研,最后被认可。这曲折的一生与伟大的成就不得不令我们对他产生崇敬之情。尤其是在患精神病发作的间歇还能从事研究。他的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能激发出对集合这个要学习的内容求知欲。集合是什么令康托如此执着。然后,再向同学们简单的介绍集合在数学中的基础地位。让同学们感到学好这堂课的重要性。
2、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总结规律的.能力。
(举例子、总结)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知觉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功能主要依靠过过去的经验。因此,在学习集合的概念的时候,首先,根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常理,让同学们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近而再举出数学中这样的例子,一是为总结集合的做前提,二是让同学们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然后,自然而然的结合这些能组成集合的例子对集合这个概念进行理解。
3、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自学,合作,师生互动,举例子,实际操作) 本节课的内容,多而杂。一些简单的,一看就能明白的,需要记忆的,就由同学们来自学。例如:集合的表示方法,数集的记法,元素的概念,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分类。都要求学生来自学。而对于元素的确定性这一难点,就设计“跳绳比较的同学能不能组成一个集合?”这个问题来让同学们讨论。而对于互异性这个难点,通过对学生对“互异”的理解,先做解释,然后,举出在使用电脑时,在同一个地址下不能保存两个完全相同的文件。又解决如果有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怎么办?通过举例子“把1、1、0,三个数字组成的集合是什么样的呢?”再动手操作,把一个苹果,三个桔子,四个大枣归入一个集合(放到一个盒子里)。
4、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多角度,多层次的选择练习题。(口答,笔答,判断,选择,解答)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还选择了问答接龙,抢答等形式。
二、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1、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的驭的能力还要加强练习。上课时,胆怯,口误经常出现,对课堂的语言组织能力更有待提高。
2、对于学生也要加强心理素质培训,不要出现在课上很简单的问题也解答不上来的局面。
3、数学教学不要局限于单纯的知识教学,同时也要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教书育人是不分的。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6
随着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逐步推广了。在学习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研读每年的高考考试大纲我们发现高考试卷逐步贴近生活,注重实际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回归于生活的理念。
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听部分教师的数学课。对照新课程标准进行了以下教学反思:
1、教师满堂灌现象:
在听某一位教师高三复习课时,该教师从开课到结束一直不停的重复知识点。就算学生在做练习时也不停的提醒学生解题思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肯放手,学生不够自信。在该教师影响下学生逐步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退化了学生数学思维。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能力偏低,反应能力变慢。
2、讲授习题课的弊端:
我听了一节数学课,总的来说教师准备充分。跟学生一起解出了所有习题的.答案,但教师套公式试图找出最佳答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提出疑点和质疑。学生机械式完成了习题,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学生看似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点,但让他们在考试当中解题,还是不会独立完成。
3、课后作业没能贴近学生实际:
在讲完课之后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要嘛过于简单不利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嘛布置的作业很难,学生没有办法独立完成。所以大力推广分层次布置作业,能够做到每一位学生完成适合自己认知能力的作业,从而提高每一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4、教师课堂互动无效,没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听过程发现部分教师的设问太过于粗糙。问学生是不是?学生肯定回答是,还可以问学生对不对?学生回答是对。很少教师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课堂设问环节过于肤浅。
新时代新高考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研读新课程标准和每年的考试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制定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并严格按照要求完成。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飞跃式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7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验的正式启动,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时代呼唤的是研究型、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教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从教学理念、学习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实习与探究等方面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将其上升到理性思考,把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念探究反思
不同时代的社会对教育的不同要求就会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不同。然而,一直以来,教师只有选择“怎样教”的权利而没有选择“教什么”的权利,教师考虑的是怎样将国家规定的课程有效地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机械的“照本宣科”,对着文本宣读,承担的是“扬声器”式的角色。单行线的、就范式的和接受式的单向传递知识是教师传统教学的特点。因此,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数学教学应从那些方面进行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教学理念上反思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
生探究学习,让学生亲历、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必须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更新教育观念,真正做到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观察,让学生自己思考,让学生自己表述,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二、学习过程上反思
课堂教学应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由接受-记忆-模仿转化为探索-研究-创新,从而实现由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向培养学生学习的教育观转变,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这种反思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上反思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的安排多以知识的逻辑为主线,忽视了教育的逻辑和接受的逻辑,即教材中的.章节理所当然地成为教学的单元,教材内容先后顺序无一变动地成为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
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拓潜能。我们不能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四、教学过程上的反思
教学过程反思包括课前预习中的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预习中的反思主要是:
(1)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突破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方法,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法,优化教法。
(2)教学情境设计是否符合实际(学生的实际、教材的实际、生活生产的实际等),是否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解决问题。(3)对所选材料要“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取其长处,去其糟粕,避免差错。
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是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地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能否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教然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
处,一节课留下些许遗憾在所难免。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课后可在创设情境、课堂氛围、学生思维、板书设计、课件应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课后反思可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和参考。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五、数学实习和探究中反思
数学实习和探究是数学学习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数学实习和探究重在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重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实习和探究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引导和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发现和提出研究课题,特别应该鼓励和帮助学生独立地发现和提出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组成课题组,合作解决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和资料、在计算机网络上查找和印证资料的习惯。
总之,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愿我们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紧跟时代的步伐。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8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高中数学不少教学内容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通过选择,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这样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以下就是我结合高中教师培训联系自己在平时教学时的一些情况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二、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总之,在上好一堂的同时,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可以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9
本人任教高中数学新课程已有三年,通过实践,对高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新课标下的具体教学实施有了一些经验或想法。以下就是自己在新课改背景下,对一些教学内容所做的思考与体会。
一、将数学教学内容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态 [案例1]弧度制的教学
在弧度制的教学中,教材在介绍了弧度制的概念时,直接给出“1弧度的角” 的定义,然而学生难以接受,常常不解地问:“怎么想到要把长度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如果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便更加感到乏味:“弧度,弧度,越学越糊涂。”“弧度制”这类学生在生活与社会实践中从未碰到过的概念,直接给出它的定义,学生会很难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如下设计的教学过程。
1、创设故事情境
一个生病的小男孩得知自己的体温是“102”时,十分忧伤地独自一个人躺在床上“等死”。而他的爸爸对此却一无所知,他以为儿子是想休息,所以才没有陪伴他,等他从外面打猎回来,发现儿子不见好转时,才发现儿子没有吃药。一问才知道,他儿子在学校里听同学说一个人的体温是“44”度时就不能活。当爸爸告诉他就像英里和千米一样,有两种不同的`体温测量标准,一种37度是正常,而另一种98度是正常时,他才一下子放松下来,委屈的泪水哗哗地流下来。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一个量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计量单位(老师可以让学生说出如长度、面积、质量等一些量的不同计量单位),并指出对于“角”仅用“度”做单位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要学习角的另一种计量单位——弧度。如此引入很.自然引出或鼓励学生猜测“角”还有没有其他度量方式,从而开启思维的闸门。
2、探索角新的度量方法
可从两种度量实质上的一致之处开始探索:拿两个量角器拼成一个圆,可以看出圆周被分成360份,其中每一份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就是1度,然后提出问题“拿”圆上不同的圆弧,度量圆周时,得到的数值是否一样? 为了探索这个问题,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思考下列问题:
① 1度的角是如何规定的?
② 用一个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来度量一个圆心角的大小是否可行?同一个圆心角在半径不等的圆中所对弧长相等吗?
③ 用一个圆的半径来度量该圆一个圆心角的大小是否可行?其值会不会由于圆半径的变化而变化?
④ 如何定义圆心角的大小?说明这种度量的好处。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以上问题,写出结果,在班内交流结果,师生共同确定答案。
这样处理可将弧度概念与度量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化解难点,在探索中又注重课堂交流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逐渐明晰自己的思路。
二、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新的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知识 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案例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探求。
为了求得一般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先用一个简捷公式来表示。
已知等比数列{ an}的公比为q,求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即Sn=a1+a2+a3+、、、+an 。
(1)知识回顾。
类比学过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不难想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Sn也希望能用a1、an,n或q来表示。
请同学们回答: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
①等比数的定义,用式子表示为:
②还可以用一系列整式表示:
a2=a1q
a3=a2q
a4=a3q
......
an =an-1q
......
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n=1.n-1 (n≥2). aaq
(2)新知探求
联想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推导方法,问: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是否也能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这是学生完成知识形成过程的重要一步,应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研究和讨论。)
要用a1、n、q来表示Sn=a1+a2+a3+、、、+an应先将a2,a3, ···,an用a1、n、q来表示。
即:Sn=a1+a1q+a1q+、、、+a1qn-1
注意观察每项的结构:每项都是它前面一项的q倍,能否利用这个q倍,对Sn化简求和?
(经过一番思考)对Sn两边分别乘以q,再与原式相减。经师生共同努力,完成推导过程.
方法一:用“错位相减法”推导
方法二:用“迭加法”推导
方法三:用“等比定理法”推导
这样设计推导方法加强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既
关注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而传统教学往往以最快的速度给出公式,然后通过例题演练学生,这样教学结果往往使学生死背公式,而不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0
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透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透过师生应对面的即时交流,能够有效的启发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实践中,不应当将课堂提问环节作为授课的主要途径,如何有效的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仍然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提的问题不明确
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重视,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凭借以往的教学经历来上课,没有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在课堂上提的问题也是比较随机的,不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信息反馈状况,对课堂提问的问题的随意性,直接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一些教师认为只有多提问,才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气氛才能够活跃起来,所以,就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提出很多不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考,反而减低了教学的质量。
2.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每节课都有时间的.限制,这样教师真正能够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而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先入为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习惯性的在等待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就把答案说出来。也就是说,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于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连自己思考的时间都没有,完全是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这时候会出现学生厌学的情绪比较大,课堂上课不认真,课堂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3.回答问题反馈的信息不够重视
学生在回答老师提问的过程中,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掌握该问题的程度,在必须程度上也反映着全班部分同学对这个问题掌握的程度,所以教师应当重视每一次提问中,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但是,实际工作中,教师让学生回答完问题以后,就将学生晾在一边,自己考试传授自己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往往使得学生依靠老师,学生自主学习潜力不强,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开拓。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1.明确课堂提问的问题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避免过度的经验主义,不应当完全的依靠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每一节课应当做的课前准备工作忽略。课堂上虽然老师授课的资料是不变的,但是授课的对象和具体的环境却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教师在课前预习阶段,应当结合教学的具体环境背景,对授课的资料作出必要的调整,对于课堂需要提问的题目也应当慎重选取,围绕课堂教学目的和学生的接收潜力展开。课堂提问亦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过程,设计的提问问题明确清晰,那么将有效的促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为接下来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奠定基础。对于提问问题的本身,问题有难易之分,应当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学生对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有清晰的认识,到达教学需要的广度和深度即可。
2.合理控制提问的频率
问题的提问要有一个合理的广度和深度,提问的问题不能过于困难,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除了这个以外,教师在课堂上应当科学合理的控制提问的频率,把提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如果频发的进行提问,则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必要思考的时间将会打折扣,这样则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性。如若一向不提问或提问很少,则会出现教师一向在滔滔不绝,而学生则一向只是听,被动的接收知识,课堂互动基本没有,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不能够及时获得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所以,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透过提问能够调动学生的热情,认识到问题的本身并用心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3.课堂提问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为主
课堂提问主要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来决定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进而决定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计划,所以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应当以探究式问题为主,已到达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按照教学思路进行。比如,在进行几何教学中,能够要求学生结合图形思考,教学生遇到具体的题目应当如何画图、分析和证明,发散思维,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
三、结语
总之,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就应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同时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来决定提问的问题,从课堂问题的目的、有效性入手,提出贴合实际教学要求的问题,以利于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1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服务与生活,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从实际引入,采用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为同学创造了探索知识的条件,将学生参与到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去,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在与旧知识的对比中掌握了新知识;在阶梯式的练习中,巩固了新知识。
在教学设计上,分为四步:
第一、复习正比例函数的有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回顾函数知识,为学习反比例函数作好铺垫。
第二、给出了三个实际情景要求列出函数关系式,通过归纳总结这些函数的特征,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通过学习讨论得出反比例函数的几种形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三,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判断给出的例子是否成反比例。
第四、通过做一做的三个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
教学之路是每天每节课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条路的成功秘诀只有一个:踏实!对于我,任重而道远,我将默默前行,提高自己,让我教的每一个孩子更优秀。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2
学生是数学教育教学的对象,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数学教学应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心参与课堂探究活动,还要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关注其差异性,透过分层教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提高学生的用心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因为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新时代的数学教学,不能依然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而要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基础,让学生用心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知识基础、学习习惯等因素,还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需要思考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优化评价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呵护,这样才能帮忙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促使学生用心参与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数学成绩较差,进入高中后,学习用心性不高.教师要与这些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帮忙学生查找原因,然后给予指导.要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与学生平等互动、相互沟通交流,构成伙伴、朋友关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多关注他们的优点,使其能取长补短,萌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方法习惯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潜力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并非自己不努力,课堂中也较为用心,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也很仔细,可成绩依然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式方法不当,从而导致学习事倍功半.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学习策略不同,教师要帮忙学生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过程中,一是要注重预习习惯的培养,而这可透过课前目标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预习任务.如,在“对数函数”的预习中,什么是对数对数函数的定义是如何的对数函数有什么基本特点对于这些问题,可列出相应的要求,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完成课前练习等预习任务.在方法上,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如,“不等式的解法”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要注重对典型例题的分析,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用心参与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能更多关注那些优生的参与度,而对后进生的关注却不到位.课堂探究环节是促进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潜力的关键环节.
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教育教学是为全体学生而服务的,而教学中教师所应对的学生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不能以相同的标准和要求去对待学生,而要充分思考学生的实际差异,因材施教.尤其是对中下层的学生,要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忙,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首先,无论是在预习要求、问题难易程度、练习、评价上,都要思考学生的差异性.如,在练习中,有的学生基础不太好,练习题就应以基础练习为主,题量不宜过大,且要注重在学生练习后进行反馈,帮忙学生透过练习而巩固基础知识.其次,要更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能以成绩为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发现其优点,给予鼓励.如,有的学生虽然成绩一般,但课堂中表现用心,能较好地遵守纪律,就应给予鼓励.总之,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提倡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有立足于每一个学生,以学生的兴趣为激发,以方法习惯培养为重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促进个体发展的基础上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3
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已有23年的时间了。刚开始教学时,由于不熟悉教材,备课经常查找很多教辅资料、参考教案选,讲课只按自己的设想讲课、较少关注学生。通过主动请教有经验的老教师,积极学习,不断努力,教学能力和水平有较大提高。现在反思一下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我认为在常规教学方面做得还是很不错的: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教学时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因此,在备课时我都能围绕这些目标选择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媒体,把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备课时要依据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二、讲课时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我的每一堂课都有教学重点,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我经常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在选择例题时,例题都是呈阶梯式展现,我在准备一堂课时,通常是将一节或一章的题目先做完,再针对本节的知识内容选择相关题目,往往每节课都涉及好几种题型。
三、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有时,我还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还经常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五、关爱学生,及时鼓励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我能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并处理好课堂的偶发事件,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我经常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经常给一两个变式练习,请中等水平学生上台板演。有时,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刚从事教学时,每次上课,看到学生一道题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点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们即将做出答案的时候将方法告诉他们。现在,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一堂课中,我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
七、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教学中我注重揭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重视公式、定理的推导过程。对于有些数学问题,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解决问题的通法,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
八、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恰当在讲解与渗透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4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我们能够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教学目标来看,每节课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关键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目标.高中数学不少教学资料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二是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设计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充分挖掘支撑这一核心目标的背景知识,透过选取,利用这些背景知识组成指向本节课知识核心的,极富穿透力和启发性的学习材料,提炼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这样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业务潜力和水平.以下就是我结合高中教师培训联系自己在平时教学时的'一些状况对教学的一些反思.。
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仅数列的主要资料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资料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二、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就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就应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潜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忙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到达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个性难的题目能够不做练
总之,在上好一堂的同时,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教学反思能够不断提高业务潜力和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5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
以前上课时,我经常只顾自己的想法,觉得讲的题目越多越好,很少顾及学生的思维与感受。慢慢地,发现学生上课听得懂,自己做却不会,可怕的是,到后来连学数学的信心也没有了。我一直很困惑……
自从20x年后,有个学习理论强烈震撼了我,那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后来意识到,我们现正在倡导的许多新课程理念就是来之于这个理论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顿开。.所以,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出发点,走出一条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分析和认识,经过实践,我得到以下几点教学感悟:
1关注学生的“预习”,淡化课堂笔记。
对于有些浅显易懂的课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有些概念性强、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则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就是把课本看一遍,他们似乎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但是,他们失去了课堂上钻研问题的热情;他们失去了思考问题时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更为可惜的是,由于他们没有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直面困难、迎难而上的磨练!
至于淡化课堂笔记,是源于一种现象——我发现笔记记得好的学生,他们的成绩不一定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只知道记笔记的学生,当老师让他们思考下一道题的时候,他们往往还在做前面一道题的记录。……这样的学习,怎能谈得上思维的发展呢?
2新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怎样?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权威,变以前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教学目标的设置也改变一贯的用词:“使学生……”,体现三级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的心中应时时、处处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问题,选择例题,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促进者、指导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人文精神,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情感与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坚持这样一种做法:上课时老师尽量少讲,主要是给学生腾出大量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亲历其境地去学。正是由于有了学生的深层次的参与,才能取得过去我们以老师的教为主所不可能达到的高效。为什么?这还可以从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谈起。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如何?我们的老师现在都会这样说: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等等。但问题是我们的教师是否真的读懂了这个“导”字?我们的学生是否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3反思教学势在必行
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促进教学观念(特别是自身存在的内隐理论)改变的强有力的途径。
4学生也要反思
如果说老师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教,那么学生去反思是为了更好的学,并且还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的重中之重。那么,高中学生到底怎样进行反思?教学中我始终带着这个问题,思索自己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方法、习惯如何养成?怎样进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从前人、专家哪里吸取精华,特别是有关教学反思与教师反思给了我许多零星的想法,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验,不断的否定与修改,逐步形成了高中生如何进行反思的一套做法。
4.1反思什么?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到底要反思什么?我认为大体上可分为:首先应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其中包括得失与效率;其次要求学生对活动所涉及的知识及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再次要求学生对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题意的理解过程、解题思路、推理运算过程程以及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最后还要求学生对数学活动的结果进行反思。特别做完题后要及时反思,即把自己的解题过程作为自己研究思考的对象,并从中得出某个结论。
4.2怎样反思?
有些学生,一上完课,就忙于做数学作业,对于上课内容没有整体把握或没真正理解透,做起题来只会模仿,照搬照抄,不是漏洞百出,就是解题思路受阻,方法欠优等。极易挫伤学生的解题信心及学习效率。因而,学生应作解题前的反思。还可对学习态度、情绪、意志的反思,如自己的身体、精神状态怎样?失败了能坚持吗?碰到难、繁题能静下心吗?自己有能力、信心解决它吗?以前见过它吗?或者是否有类似问题?哪些知识、技能还需回顾、请教等;其次要不断地自我监控。最重要的是解题后的反思。主要包括检验解题结果,回顾解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还需对涉及的思想方法、有联系的问题进行反思等。
4.3反思习惯的养成
要提高学生的反思效果,除了以上这些,还必须讲究科学的方式,提高反思能力。要求学生写反思性日记就是一种不错的形式:
首先,每节课后要求学生写反思性学习日记,使学生超越认知层面,对本节数学知识的再认知,促使学生形成反思习惯,检查自我认知结构,补救薄弱环节。由于时间问题,不可能把上课的精华全都及时记下或理解,通过笔记可以弥补,做好善后工作。做好错题分析、订正工作,完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其次,写反思日记是一回事,怎样达到更好的效果又是一回事。老师当初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认识到写反思日记的重要性,注重随时翻阅,最好每天抽5—10分钟浏览一下。一个阶段后,老师应做好督查工作,当作一份作业,了解学生存在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对学生的反思工作起到监督的作用,直到养成自觉的习惯。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探索、尝试新理念的内涵,才能更好的挑战的新教材的实施。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2-23
高中数学必修教学反思06-02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02-02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15篇)01-06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02-23
高中数学教学心得11-20
高中数学教学计划06-28
高中数学个人教学总结01-05
高中数学教学个人总结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