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时间:2023-04-25 14:05:2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

  本节课,课前复习口算为课堂预热,首先出示主题图,小红一家晚饭吃饼,学生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描述,培养学生认真读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接着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思考这样列式的依据,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迁移至分数加减法,完善知识结构。

  新知部分学生四人一组,每人任选一题利用圆形纸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加减法的探究同步进行,短时高效,大部分学生都是利用折纸的方法进行研究,部分学生通过从分数的意义角度说理的方法得出结论,方法较统一。学生上前操作较流畅,能够清晰地描述操作过程,并根据操作得出结论,且能清楚表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的依据,即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理解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练习环节通过一个小游戏,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小高潮,学生首先要判断自己手中的分数卡片与老师手中的分数卡片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再进行列式计算,这一环节基本不涉及约分的情况,个别同学手中的卡片无法与老师手中的卡片列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式,因此在整个游戏环节中无法参与,这时我提问他,你为什么一直都不举手呢?学生回答说,因为老师的卡片中的分数没有与自己手中的卡片分数单位相同的,因此无法直接相加减。学生的回答说明他已经充分理解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由于时间关系部分练习没有完成,但整节课学生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有了清晰的认识,知道并能准确的表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是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学生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从而能够自己找出如“1-”这样较特殊算式的计算方法,即统一分数单位,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总结并掌握了算法。由于学生算理掌握得较牢固,因而几乎没有出现形如“+=”的典型错例,因此,虽然本节课有部分练习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完成,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比较牢固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本节课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在学生根据主题图搜集信息后提问的环节,由学生提出“爸爸妈妈吃的饼一共占一张饼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问题,我在教学环节中没有与“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对比讲解,应将这两个问题对比着让学生思考,有何不同?突出一个表示的是爸爸妈妈吃的饼的数量与一张饼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个表示的是实际的量,通过对比学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分数表示的不同意义。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

  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所学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在初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不退位减法时由上册的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基础,学生较易掌握,计算的速度也较快,准确率也较高,进位加法中明白了算理后也较易掌握计算的方法,可是当学习了退位减法后,学生就云里来雾里去的不知所措了,比如有的同学计算87-8,有的同学等于81(用减数8减去被减数个位7再加上80得到),有的同学等于71(用减数8减去被减数个位7,被减数中十位上借走了一个十还剩7个十,合起来得到71),还有别的答案是明白算理单纯的'计算错误的,还有的同学干脆看错数字、抄错数的。

  可以说从一年级开始计算题学生以掌握而又易算错,我给学生的方法是每天10道或20道计算题的练习,同时做题时做到一步一回头,每个题目算两遍,对学生来说这种方法进步很快,这在我们班伏晓冉同学的身上最为突出。希望我们的学生可以更加细心,做到一步一回头,每个题目算两遍再写出正确的答案。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3

  周五的数学课学习了第五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5课时——8、9的加减法。

  课前就想着10以内的加减法在学前班的时候都学过,学生接受起来应该很容易。

  和预想的一样,由于孩子们对所学知识已经有了认知,所以,学的过程中信心很足,对于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也热情高涨,整个课堂按着设计的环节逐步进行着。

  到了讲第二个例题时,题中出现了学生没见过的大括号,对学生讲解了大括号的名字及作用,告诉他们在这里大括号和分解符号的用法一样,然后问他们懂了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懂了!”看他们接受的快,心里挺高兴。可在做练习册上的习题时却让我目瞪口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把带大括号的题做错了,分不清大括号哪部分代表总数,哪部分代表部分数,该用加法的用减法,该用减法的用加法,原来我看到的是假象,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掌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反思:其实原因主要在我的身上。首先没抓住对于孩子来说的知识的重难点,只考虑本节课的知识在学前班都学过,觉得他们在接受上不成问题,却忽略了这个新知识点,只进行了讲解而没进行必要的练习巩固。最重要的一点是,课堂上我忽略了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从做练习题的情况来看,平时能力强的孩子都做对了,错的都是接受能力差的孩子,而我在课堂中的表现恰恰是把他们放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这对于能力差的孩子来说就有些困难了。其实课堂中的他们还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随着能力强的同学他们可能会说出正确的答案,可是让他们独立完成就不行了。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4

  《8和9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这节课是练习课,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看图列式计算上。本节课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会看图说话,但是不会自主的提出数学问题。这跟我平时引导的不够有关系,今后我也会多加强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2、学生会计算,但是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这就需要平时教给孩子计算的方法,把算理教给学生,这一点我做得还不够。

  3、学生对数学信息还不够敏感。这是平时缺乏训练的结果。在今后的学习中,时不时的联系生活实际给孩子出一些数学题,训练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5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从复习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入手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来源于整数笔算的知识迁移,对学生来说自然过渡并不存在难度,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但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在课堂开始创设购物等情境,从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最终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运用的能力。

  小数加减法计算环节,用竖式计算是较常用的方法。它跟整数的加减法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不同。 我把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为“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 相同数位的还好对齐,尤但是是整数找不到小数点,又无实际情境依托。这时我引导学生把算式搁置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钱是人们关心的,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求同学再探讨,怎么列竖式进行计算,为什么要这样列,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有什么意义),不对齐可以吗?为什么?通过探讨将其都转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便于对齐相加减,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

  练习过程中,我将练习题难易度呈梯状出示,由浅入深降低了难度,并提高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设计习题时还以学生为依托,让学生根据自已爱好,自编算式,顺着学生的思维走,把学生思维闪光点作为“挖掘点”。这次课上我尽力肯定孩子的优点,如:思维清晰、讲解有条理、书写计算认真等优秀学习品质。同时,教学中我还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教学这节课,我对教学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改进,课堂是学生的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我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实践中正是有了一些缺憾,才让我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才能让我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踏实。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百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及认识了“万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万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整百、整千数学加减法》这节课,把获得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淘气搬新家要买电器的图片,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很想了解商品的价格战。通过“猜价钱”这一活动,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计算的必要性。例如,我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老师家新添了彩电和冰箱,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这样的情境引入例9。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一下,该怎么样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再让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能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口算。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例10时,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创设出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3。计算中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在解决整百、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的时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有的5+8=13,500+800=1300;有的用竖式;有的3个百加8个百是13个百就是1300;还有的用计数器来帮忙等。教师给以积极的肯定和评价,并强调了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这一教学重难点。

  不足:

  1、时间安排把握不够好,节奏不紧凑,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完成。

  2、语言有点平淡不够生动形象,不够激情昂扬,提问引导的启发性有待加强。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7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结合生活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教学设计中,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 探索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 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 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 小数加减法” 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习内容回归生活, “ 商场购物小票” 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 数学有用,要用数学”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理解、吸收、内化、思考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减法教学反思加减法教学反思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8

  首先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作题材进行谈话引出主题图,能有效激发学生观察主题图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说,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搜集数据的能力和想象能力,又为下一步尝试计算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情境。

  再根据教材提供的主题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主题图写出不同的算式,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写出四个算式,使学生亲身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探索过程。让学生根据图意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了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及学会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加深学生理解的能力。

  最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圆片,列出算式,然后自己计算,并说出计算的过程。只要能讲出道理,都应肯定,鼓励算法多样化,体现新课标“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的新理念。

  总之,有效创设蕴涵数学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本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潜能,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索,寻找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不足之处:学生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用一边多的减一边少的,在这里应加以强调:不管是一图两式还是一图四式,列减法算式时,都应从总数中减。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9

  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我刚开始觉得这些题目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前面学的内容轻松的完成,所以对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还是充满了信心。

  但几节课下来,我就有点不知所措了。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下了大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就是效果很差,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因此,每天作业本上的作业都弄得师生筋疲力尽,课外也就没有时间好好地补充一些练习。这样,仅仅靠课本和作业本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开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规范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看来计算教学还应常抓不懈,结合以上几点我将会更加努力的去教导学生,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0

  有关8和9的加减法的安排是由一幅图表示两个算式过渡到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重点应放在“一图四式”,且要注意教材中的安排意图。慢慢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看图说话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是复习前段时间的口算题,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拍掌、猜数等各种形式。在新授时用直接出示主题图,然后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显得有些脱节,使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应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按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在动手摆图片过程中,应注意摆的过程,摆的思路,应让学生在思维中操作,在操作中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多采取不同的形式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做到并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教,而是传授思想和方法。

  为了使学生掌握8和9的加减法,使学生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合作交流与想象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尽量多的锻炼机会。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应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1

  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在教学中我计了一些游戏活动:找朋友、歌谣、抢答等等。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习气氛,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我是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的,一是检查复习:利用找朋友的游戏练习学过的加减法,使用口算条练习,全员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又极大的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第二个层次是授新知:这部分教学又分成三部分,先是看图说图意,再说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是看算式直接计算结果,让学生们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肯定了学生们说出的各种方法后,指出想数的组成的方法快而且好;最后通过口算条巩固计算方法。第三个层次是利用各种形式考查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先是找朋友相加得10,再是做书上的.练习10的减法,最后抢卡片的游戏,培养竞争意识。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所以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现,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要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胜不骄,败不馁。

  今后,改进措施:

  1,加强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教师请教,正确把握知识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课上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案,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易懂。

  3,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创造地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2

  学生早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初步接触过小数的加减法,会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对计算要求也有过初步的了解。而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对小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旨在学会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之前,我设计了一个小问题,问:1+2等于几?学生理所当然认为是3,再问学生什么情况下,1+2≠3,学生觉得很不可思议,怎么都不能理解。当我提醒学生可以试试加上单位,学生很举出很多例子:1厘米+2分米≠3分米,1角+2元≠3元等等,借此学生能深刻感受到只有单位统一才是1+2=3。在此基础上,出示345+2,3.45+0.2这两组题,问学生如何说明为什么3。45+0.2等于3.65而不是3.47,让学生用自己的让方法说明算理。

  整堂课,学生在充分的练习与实践中将笔算方法掌握,突破了重点“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学位对齐”,以及难点“不同数位的小数可补0”。 总之,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体验、理解、吸收、内化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在实践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对学生的列竖式要求应力求规范,比如个别学生竖式写得不够整齐、端正,没用直尺打横线等,今后应及时纠正不规范的书写格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算理的渗透不足,应加入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情境,让学生通过实际意义的小数明确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我将在练习课中将本节课所缺失的补充进课堂,让学生更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加减法计算。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 56、57页

  教材分析: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8和9、7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系统学习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海滨游泳”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由于学生已具有了“6、7的加减法”的学习思路,学生能提出不同的加减法的问题。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第一次呈现了大括号线的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在“练一练”的练习中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1题是8、9的加减法的口算,让学生自己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2题是一个示意图,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情境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会计算得数是8 、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复习:说一说8、9的组成。

  2、谈话导入。通过师生之间游泳话题的谈论,引出教材情境图。

  同学们,你们喜欢游泳吗?知道游泳有什么好处吗?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

  老师也喜欢游泳,在炎热的夏天游泳不仅可以解除闷热,而且还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小朋友游泳时一定要和大人一起去,避免发生危险的事。我们教材也选择了小朋友游泳的事情。

  师出示情境图。

  9、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复习8、9的组成,为8、9的加减法学习做准备。通过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1、提出“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计算。给予一定的思考和写算式的时间。

  大家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式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2、启发学生提出其他加减法计算的问题,由于提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有点难,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共同完成。

  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算式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谁来给大家提个问题。

  学生提不出教师先提。

  正在游泳的有几人?9-2=7(人)

  还应该提出以下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游泳圈?4+5=9

  岸上有多少个游泳圈?9-5=4

  学生比老师多几人?8-1=7

  有几个女生? 9-6=3

  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5+2=7或9-2=7……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列出正确的算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三、尝试应用

  1、观察教材中的两幅图,指导学生理解图意,认识带括线的加减问题。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出色,下面我们一起看教材第57页的两幅图,谁来说说这两个图是什么意思?

  左图学生很容易理解,学生可能会说:

  左边有5条小狗,右边有3条小狗,问下面加一条线和一个问号,表示要求一共有多少条小狗,

  右图的图意学生不易表达清楚,可采取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

  看这幅图,括线下面写着9表示什么意思?

  筐上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呢?

  2、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再交流计算的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这个图的意思是一共有9个玉米,外边放着3个,筐里有几个玉米?图意明白了,自己看图试着写出一个算式怎么样?

  学生写算式,教师巡视。

  谁把自己写的算式介绍一下,说一说是怎么提的?

  左图可能出现两个算式:

  +3=8或3+5=8

  右图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

  一共有9个玉米,筐里有6个,拿出来3个,列式:9-6=3。

  一共有九个玉米,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9-6=3。

  筐里有6个玉米,筐外有3个玉米,一共有9个玉米。列算式为:3+6=9或6+3=9。

  右图加法算式如果出现,教师应先肯定,给与鼓励,然后使学生了解“?”表示的意思是求筐里有几个玉米,用9-3=6更好。

  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大括号线的意思,能正确列式计算。)

  3、呈现补充的两个带括线的题,鼓励学生自己看图列式,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大括号线的理解,能正确列式计算。)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然后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练一练第2题,先组织学生仿照图意,每人手拿口算卡片做钻山洞的游戏;然后让学生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6、7、8、9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题,设计的示意图趣味性很强,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有了上节课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怎么想加减法算式得数的方法已掌握得很好了。并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已会看图说几句话。所以,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主题例图,引导学生看看图中是怎样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提出问题并能正确地列出算式,也能说出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教师再强调加法的含义,紧接着我又引导孩子们提出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列式。

  在本堂课过程中8、9的加、减法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加上扩线和问号的学习,使理解题意变得更加有难度,在8、9的加减法中,减法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大难点,加法则是学习减法的基础,在学习加法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充分理解扩线和问号的意义,明白问号在哪问题就在哪,减法的学习就会容易一些而在加法的授课过程中,我虽然注意了对扩线的理解,也由于学生对问号的学习没有出现问题,对图意理解得非常清楚,就忽视了对问号的讲解,学生对于问号在哪,就是对哪进行提问的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了减法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准确说明图意,提出问题现象的出现。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到了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通过前面加减法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加减法计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我进行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好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不用借助学具,直接看着算式写得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4

  今天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我抛弃了教案预设的框架,一开始就直奔主题,让学生用小数直接进行购买商品的价格计算。

  在做的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学生的解答,分析归纳他们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在他们做完后,对他们说:大家都很聪明,能够独立做从未做过的题,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做的?我们交流一下,展示你的成果,好吗?几句亲切的话语让同学们有了表现的欲望,纷纷上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回答真是生动活泼、千变万化而富有情趣,各有各的道理和内涵,从多个角度把简单的小数加法进行了合理而深刻的剖析,让我直面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维历程。反思我平时的教学行为,是不是有时太细了?我的苦口婆心、唠唠叨叨,很有可能换来学生的心不在焉,甚至是逆反心理。

  而今天的这堂课,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参与者变为探索者、创造者,这样教学,教师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主动快乐,创造力的培养也在迁移默化中生根发芽。我真正体会到,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不会在新理念的潜意识下凋零。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

  《小数加减法复习》教学反思复习课,是再现学习过程,将已学知识加以梳理,纳入整体系统之中。要想保持新授课那种让学生新动的滋味,惟有让复习课生长出人情味来。对此,我作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1、选取现实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地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课中的订餐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进而对创设的情境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了学习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并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过程中,让我感到,我们的数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不断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课前选错,课中露丑。

  复习课要让学生回顾旧知、理清关系,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来重新审视知识间的联系。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复习在日常学习中犯过的错误。其中,有账可查的更多的是练习中的错误,这是学生的学习病历。有些错误属认知方面的,有些错误则是非认知方面的;有些错误具有典型性,有些错误虽然不是共性问题,但或许对其个人会有深刻的影响。所以,我在课中呈现了一组学生经常出现的错例,借助淘气之口,引发学生在课中剖析,说病源,说病理,说药方,。淘气的露丑活动,对于经常出现这种错例的学生是一个反思和巩固的.过程,对于没出错的学生是一个提醒和复习的过程。这种来自伙伴间真实的声音,学生爱听,远比由教师一味苦讲的效果要好得多,学生的错误成了复习很好的教学资源。

  总之,只有让复习课长出人情味,留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才能使复习课更迷人。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6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我缺乏层次性,在这节课的设计中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习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为下步学习准备)。

  成功之处:

  课堂顺畅,言语通顺。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7

  本节课,是在教学了9以内数的认识,和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两式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有了前面所学知识的铺垫,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并不会感到陌生,学生能够很快的进入知识点的迁移。因此,本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当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加强:

  1、教学例1恐龙图的时候。我是让学生自己看,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层次有点拔高,导致学生只知道列算式,不知道如何根据图意来提出数学问题。所以第一步应该有序的引导学生先进行观察左边有几只恐龙,右边呢?然后再来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样比较合适。还有更应该强调加法的意义。明确2代表什么,6又代表什么?

  2、本节课练习题虽然形式多样,但是题的容量不够,缺少深度的挖掘教材蕴含的意义。可以增加口答口算,以及笔算口算的习题量。也可以针对性列出8的加法一组,8的减法一组,9的加法一组,9的减法一组,8、9混合的一组。让学生能够反复说算法和算理。

  3、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本节课的教学中都是一味的我在引导学生做题。这样有的基础差的孩子会造成依赖性,懒惰思考的习惯。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及时改正。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8

  本节课一开始,复习和巩固了8、9的组成,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利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引导,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最后,通过送信游戏和课堂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多,放手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够。另外,在列减法算式的.时候,仍有发现个别学生用多的一边减去少的一边,因此在后面的练习过程中还要再次对学生强调,列减法算式时要用总数来减。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9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6、7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又有前面8和9的组成的学习做铺垫,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图四式的方法,并会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相关的加减法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我的设计思路是:复习铺垫(复习7以内的'口算及8和9的组成)情境引入(小棒图)观图提问,列式解决(据图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动手操作(摆学具,写算式)课堂活动(巩固练习8、9的加减法)总结算法。

  成功之处:

  首先,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说中学,做中学,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及质疑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其次,导入的设计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课堂活动的设计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8、9的加减法。

  不足之处:

  首先,在教学8、9的加减法时,教材只是列出了其中一种摆法的四个算式,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8、9的加减法,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所有关于8、9的加减法算式,因此,显得内容较多,处理的方式上也较为单一,显得十分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热情显得不高。应采用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分别在列出算式,例如分小组列算式,每个组选择不的分法来列,比一比,哪个小组列得又对又快。这样既节约了时间,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再处理根据不同的摆法列出四个算式时,让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得过少,教师的总结也不到位。没有很清晰的让学生明确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就让学生多说,在教师引导的基础再说一说,充分让学生通过说来进一步体会四个算式间的联系。

  第三,在让学生同桌合作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有部分学生,还没有积极的投入到合作交流中。就该加强这部份学生的指导。

  第四,在教学中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就以点带面,一带而过了。应该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对于说得不完整的,教师可加以引导。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20

  11月11日是光棍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能莅临我校进行教研活动,我非常的高兴,遗憾的是未能献上合格的公开课,在谢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点评中,发现了自己太多的不足,现则其重点简要说明,希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以内数的认识,7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一图写二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顺利的进行9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根据一图写出四式,为后续学习数打下基础。

  教学第一个例题(恐龙图)这部分我将课件上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好像在向前爬行),结果学生将其中一条减法算式理解成前面两只恐龙离开了视线,对另一条减法算式的理解造成了困难。谢老师指出,课件的动静制作应该要充分的考虑,不能单纯为了课件的美观,我将这里的“恐龙”制作成了动态的,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无关刺激,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教学第二个例题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在教学中应不应该把如何摆规定死(同颜色摆一起),谢老师指出,这里有三个层次的作用,第一层次是为了写算式和解释算式方便,第二层次是为了说明加法的意义方便,第三个层次是渗透集合的思想。经过谢老师的一番指点,才发现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定,还存在那么多的深层含义,以后要勤于思考。

  教学第三个例题的时候,有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是用手指头点点算出来的。谢老师提出手指头是如何点的,按什么顺序,一问三不知啊,惭愧。平时自以为很简单的数指头也包含那么多的.学问在里面啊,学生的件件都不应该是小事,要认真对待,到底该不该让学生继续用手指来计算算式呢?

  在后面的2个练习中,谢老师指出我缺乏层次性,其实练习的层次性设计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在这节课的设计中,真的忘了,一点都没有考虑到,其中有时间的关系,但更多的是自己意识的不足,练习大概可以分这3个层次吧,第一层次是基础练习,第二层次是应用练习(与生活结合),第三层次是提高练习(为下步学习准备)。

  谢老师还提了一个要不要设计合作交流的问题,首先是哪里合作交流的问题,某个环节要不要合作交流,有没有合作交流的必要,经过合作交流后学习效果是不是有提高,是不是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谢老师还提了2个建议,第一是开始时就明确要求,第二是分工要明确。

  谢老师还提到了比如“不能完全按照教案,在课堂上遇到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要让学生学会倾听,不但是倾听老师的发言,也倾听同学的发言”,“教低年级知识,你的自我知识储备必须扩张到更高年级相似内容”,等等。

  兄弟姐妹们也提出了我在这节课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备课要努力的研读教材以及教参,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咄咄逼人,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先说好要求等等。

  也有兄弟姐妹很给面子,说我课堂顺畅,言语还不错,真是很难找到什么好的方面!

  谢谢谢老师以及各位兄弟姐妹抽空来不吝赐教,也谢谢我们校长以及各领导各任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只有你们的帮助,才有明日的我!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8、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15

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5篇01-13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3-28

《8和9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3-28

加减法教学反思04-05

加减法教学反思01-02

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反思04-05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04-08

10的加减法教学反思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