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后感(通用2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简史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
以色列学者尤瓦尔·赫拉利的全球畅销书《人类简史》,听说有一段时间了。本来今年计划的是读他的第二部《未来简史》,买书的时候发现需要两本一起买,就买来先读了《人类简史》。这一读可不得了,简直颠覆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传统上,我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在中国都是从三皇五帝开始,世界史一般也就是两河文明、埃及文明这些开始。对于更远古的类人猿、元谋人、北京猿人等,一般通史都是一笔带过,很少会认真讲述和思考这里面的门道。
《人类简史》则不同,作者从人类的起源开始探讨,对于智人如何发展,如何站到了食物链顶端,提出了自己很独到的见解。智人之所以能够站到食物链顶端,最重要的突破在于能够有众多的人团结协作。作者最重要的,最震撼我的发现,就是认为智人之所以能够团结如此多的人,是因为具备了语言,最重要的是具备了虚构故事的能力。八卦和虚构故事,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和突破。有了虚构故事,大家共同相信一个集体有共同的守护神,包括一个国家大家有共同的利益,一个公司大家有共同的使命,等等这些,直到今天都是亿万民众共同努力共同创造财富的重要基础。这一部分,是人类的第一个重大变革,认知革命。
第二个重大变革,是农业革命。人类驯化了农作物和家禽家畜,因此可以定居下来,靠农业或者牧业生存,而不需要再像之前那样依赖狩猎和采集来生活。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变化,农业社会可以支撑远远多于狩猎采集社会的人口,也让人类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很多变化,家的概念到这个时候才出现,未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书中提到的另一个层面,也让我很感兴趣。我们的大脑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组织,我们能够自动检索出大量的信息,比如我出了地铁就知道回家的`路线,比如我请客的时候能想出来家人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等等这种大量的信息的存储、检索,都是靠人脑来处理的。但我们的大脑对于数字的精确储存能力逐渐减弱,这是在农业革命时期出现的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文字的出现。文字最早的用途就是记录与数字有关的财经文件,之后逐渐发展和丰富。
在第三个部分,作者讲了人类的融合的趋势。这一点我也非常认可,在古代的时候,各地的人类很难了解整个地球的形势,常常以为自己所在的地方就是整个世界。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能够涉足的区域越来越大,互相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到了今天,全球化已经深入人心。我的工作需要经常在中国和非洲之间往返,每当有重大新闻发生的时候,中国人和非洲人所讨论的话题,都会围绕同样的重大事件。
在最后一个部分,科学革命中,作者讨论了很多很有意思甚至是有关终极的问题。第一个是欧洲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最近五百年来科学革命的领导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无知。几乎所有的现代科学体系,都建立于这个基础之上。在此之前,圣经的核心要义就是上帝是全知全能的,读后感通过圣经指导世人。人们只要相信上帝,自然能够得到正确的指引。其他宗教也许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都承认有全知的神,因此人类不需要自己去努力发现世界的奥妙。当欧洲人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开始研究这个世界,他们获得了巨大的知识,一度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
通观全书,作者提出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观念,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几乎所有事项,都属于“虚构故事”。国家的概念,公司的概念,人权的概念,等所有的概念,都是由于大家相信才会存在的。如果没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这些组织,那么这些组织就不会是客观存在的。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因此而陷入悲观弃世,作者也强调,只要大家都相信同样的“虚构故事”,并共同为之努力,那么所有人都能因此而得利。“虚构故事”只是说明这个事情并不是客观存在,绝不说明这些都是“谎言”或者毫无意义。这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也希望读书的人要全面看待书中观点,不要断章取义。
人类,或者用更准确的概念,“智人”,正处于非常好的时代。我们生活的时代,饥荒、瘟疫和战争几乎已经被人类客服,营养过剩的人远远比营养不良的人多,但未来将向何处发展,需要更多的思考。
整本书,提出了非常前卫的想法,又不失对于实际问题的脚踏实地的思考,颠覆了很多的传统观念,细细想来又不无道理,确实是一本好书,大力推荐。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
作者在第六章后半部分论述了想象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我们的各种法典条例是想象。
作者用标致汽车公司的例子说明“公司”也是出自于想象,是虚构出来的概念,之所以能够相信公司的存在,是因为董事会这么相信,公司请的律师也这么相信,办公室的同事这么相信,银行人员也这么相信,所有人都这么相信。想要解决到现有的想象,就必须想象出更强大的东西才行,这就是社会的发展。本章最后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构建出的秩序。
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当你真正地意识到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的想象,你的钱是想象,你信仰的宗教是想象,你打篮球遵守的规则是想象,你的亲密的人是想象,就连你自己都是想象,或许你能感受到一点点不同?释怀?自信?抑或感觉有趣?或者其他感觉?在高中的时候,自己也曾想到这些,也曾认为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是自由的,但却不知觉已经忘却自由的概念,为身边所有想象的秩序所禁锢。
第八章,历史从无正义,”不管是自由人/奴隶、白人/黑人、富人/穷人,都只是虚构的'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然而历史的铁则告诉我们,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举例来说,许多赞成奴隶制度的人就认为,这是自然现象,并不是人类所发明出来的一种制度“、”如果你问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为什么赞成种族阶级制度,他几乎一定能跟你滔滔不绝地来场伪科学讲座,告诉你不同种族之间本来就有生物学上的差异。
比如说,白人的血液或基因就有什么特殊之处,让他们天生更聪明、更有道德感也更勤奋“,但是事实证明,很多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想象都是放屁,所以当别人试着给你灌输思想的时候,你就当他们在放屁好了,听个响就过了,最终要有自己的对于事实的理解与认知,坚定自己的立场。”正义“,这里在我看来不如说是”公平“,历史从无真正的公平,这点我始终相信。
第十九章,生命的意义部分,让我对于生命的意义又有了不同的思考。简单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快乐,这个和我之前的认知符合。对于快乐,作者又把我的思考领入了另一个层级。什么是快乐呢?”快乐不只是“愉快的时刻多于痛苦的时刻”这么简单。相反,快乐要看的是某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快乐还有重要的认知和道德成分。价值观不同,想法也就可能完全不同,例如有人觉得养小孩就像是个悲惨的奴隶,得侍候一个独裁的小霸王,但也有人觉得自己真是满怀着爱,正在培育一个新的生命“,”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不论是你想要实现什么,最终你获得的感受都是想象的错觉。人类的生命从纯粹科学的角度来看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就像我们常说的,谁死了地球还不是照样转?哪怕有一天人类灭绝了,宇宙还是该怎么运行就怎么运行。所以我们对于生命的意义的理解,也都是想象。所谓的快乐,就是让自己的价值观被集体的价值观所认同,换句话说就是让自己的想法尽量和身边的人的想法一致,这样觉得得到了认可,觉得生命有意义,从中得到快乐。”这个结论听起来似乎很叫人难过。难道快乐真的就只是种自我的欺骗吗?“
我想现在是的,设想某一天地球上只有你一个人类了,没有价值观的束缚,没有他人的舆论压力,没有法规的约束,你现在所能想到的快乐是不是完全都没有意义了呢,因为在那时自我欺骗已经得不到快乐了,并没有人在乎你,也不会有人管你。
以上提到的部分让我有了一些延伸的思考,其他没提到的章节也很耐读。本书能够让人重新审视人类,对生命的意义加以深入思考,对人类的发展也有所警戒,实为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3
中学课文有篇文章叫《皇帝的新装》,记得当时朗读时,不太理解那个城市的人民为什么那么愚蠢,明明皇帝一丝不挂,夹道欢迎的人群却一直欢呼着皇帝的衣服好漂亮,简直是风流倜傥,流光溢彩,珠光宝气。
这样的文章为什么要选为中学语文教材?现在看来,实在是高明,也感叹安徒生先生活的明白,皆世昏睡他独醒。他就是戳破弥天大谎的那个小孩,只是当时的人民并不理解他。
就象唐诗一样,当初我们死记硬背时,几乎不理解其中意境,枯燥乏味,如同嚼蜡。而随着岁月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当身处某佳境或难地时,儿时的记忆脱口而出,朗朗上口,信口拈来。顿时感受到千年前诗人当时的处境和情结,感慨作者的伟大情怀和对世间万物的洞察与概括。
同样,人类文明中,处处充斥着谎言和愚昧,无时不在上演着皇帝的新装,我们无一不是其中喝彩的吃瓜观众!
关键问题是,没有人说出真相。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身边发生的'都是假象,更不要说纯真的孩童了。
《人类简史》作者是犹太人赫拉利,一位75年的青年怪杰。他一语中的的指出,人类都活在由少数人控制的阴谋中,乐此不疲的看客,雀跃在街头,赞美着皇帝的新衣服。没人能说破,就是有,也没人敢这样做,因为不想被当作异教徒。人是群居动物,大家都排斥你,你还怎么活?人活着都是有信念和梦想的,你说那全是假的,那还让别人怎么活呢。
也是两难,信吧,这世界也太可怕了;不信吧,人家明明说的很清楚,旁证博引,言词凿凿。
猛然间陷入虚无中......
其实,如果心细,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我曾经生活在某个南方沿海的边捶小城,风景如画,气候宜人,海滩细腻,满园春色。当地人一年到头习惯光着脚丫子,纯朴野蛮。人口五六十万,外地人占四分之三。
这个四季都花开的地方,却天天上演着《皇帝的新装》这样的舞台哑剧。台下的观众(当地人)说台上的演员(外地人)疯疯颠颠是疯子;后者说前者傻傻呼呼是傻子。两者外表区别明显,也距离遥远,井水河水不相往来,都暗忖着赚对方的钱,没事偷着乐,也相安无事,各取所需。
作为外地人之一,我也在台上表演了几个月。因为表情夸张,普通话不标准,肢体幅度有点大,有一定的影响力。五湖四海,全省各地的人们轮番上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来来往往,热闹非凡。高铁站川流不息:出来的人熙熙攘攘嚷着来看皇帝的新衣裳;进去的人唠唠叨叨嘀咕着那家伙什么都没穿,体态臃肿丑陋无比,门票竟然还这么贵,真是见鬼!
......
尤瓦尔·赫拉利教授在《人类简史》中说,我们之所以愉快地活着,怀揣梦想,信誓旦旦,是因为我们都相信自古以来人设的蓝图。我们相互陌生,却可以合作,是因为信任某种意识上的东西,这就是智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历史书上说,是否会使用工具才是衡量人物不同的标准,可是没有想法和规划,发明制造工具也只是过家家,和动物的本质差别并不大。游兵散将成不了大业,所以我们需要集中力量干大事,就必须有愿景和平台。因此要早日进入平台,再上去,台上的人就是人上人,所以在台下要吃苦吃话照做,做个好学生,要空杯-----杯里原来是死水,倒掉后就可以装进新源了。
为了早点上去,台下人每逢见面,无论早晚都说“早上好!”!让台下的当地人一脸的惊愕,成为他们茶余饭后消化食物的能量来源。
近日,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皇帝的新装》,仔细拜读了安老前辈的檄文。比《人类简史》好懂多了,儿童文学就是好,深入浅出,白话连篇,没有主谓宾丁壮补这些繁杂的点缀和严谨的语法句式,深得巨婴们的喜爱。
皇帝巡游时,明明赤身裹体,赘肉颤颤,横肉滚滚,大腹便便,茸毛翩翩,满脸堆笑,蹒跚踱步。可我为什么还人云亦云的挥舞着前肢拍爪称快,赞美之词不吝言表?
好恶心,很惊讶,真奇怪。
听说皇帝除了重口味,好这口外,还是比较勤政的,也做了不少改善民生的大实事,还是有相当的民心所向。就不能好好做个亲民的明君,非得弄出这么一出,让人啼笑皆非,威严顿失!
可能是我们平头老百姓的思维太低,知识浅薄,理解不了高层的高度吧。
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还是我们的极限才是他们的开端?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4
本书主要分为四部分,讲述了作者认为的人类历史历程的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可以看出,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讲历史却脱离具体历史事件的讨论,从历史事件中提取出抽象概念进行分析。以下从四个部分分别讨论。
在“认知革命”中作者提到,在百万年前存在许多人种,而一万年前却只剩下了智人,其中缘由作者归结为认知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语言为代表的信息交流方式的大发展。智人良好的语言能力使得彼此间可以交换更为复杂的信息,加上记忆的发展,使得跨时间、跨空间信息交流不再困难,更容易形成集体性的知识库,大大增加了在原始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伴随智力与语言能力的发展,社会结构变得愈发复杂。其他动物集体中也可以观察到类似“阶层”、“地位”的划分,但智人的社会结构由于语言等交流手段的广泛运用而在此基础上更加庞大、复杂,可形成上百人的集体,集体成员间的联系由于跨时空交流和表述虚拟概念的可能较其他物种也更为紧密,这些都是智人之所以超越了其他人种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人类的原因。另一方面,分析认知的发展,跨时空交流在一些智力水平较高的物种身上也能看到,使智人最终区别于这些物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虚拟概念的充分表达。在人类的幼年期,虚拟的“神”即成为部落认同的基础,由集体认同进化而来的社会组织较其他物种而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因而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原始社会,身体机能并非十分发达的智人凭借集体的力量生存了下来。今天人们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虚拟概念的表述,现代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在一些方面上远远超过了物质生活,可以作为一个复杂社会信息交流需求的注解。
作者认为,使人类脱离原始社会的农业革命反而是一场骗局。作者描绘了一幅农业革命前原始人悠哉游哉生活,农业革命后封建社会农民整日工作、自由受土地限制的图景。这一点其实是大可商榷的。对一种社会的过度美化描述往往出现在对它知之甚少的群体中,作者也犯了以今求古的错误,将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后的当代社会图景想当然地套在了生活物资堪称贫乏的原始人身上。没有农业革命解放生产力、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原始人每天睁开眼都要考虑今天食物从哪来,哪有作者所说的那样悠游自在啊。原始人之所以开发农业、之所以投入人力物力发展农业,不就是为了稳定的生活吗?也正是基本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后,社会结构相应地发生变革,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群体开始发展,更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渐渐出现在人们眼前。
人类的融合统一作为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作者给出了很精炼的概括。货币的广泛使用代表着商业需求成为重要发展动力,对已知范围之外可贸易材料和对象的寻找促使了历史上多个远洋寻访事件的发生,可谓融合的开始;帝国的建立大都伴随着域内人群的融合统一,局部的统一为整体的统一提供了依据;宗教尤其是全球性宗教的发展为信徒提供了集体认同,传播信仰的需求又进一步促使了不同人群的融合。
科学革命无疑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科学体系的建立使得集体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又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共同经验的增加,科学共同体本身也成为人类融合统一的重要表现和组成部分。科学革命之后,人类正式成为地球霸主,对整个地球自然资源的掌握带来了无数的财富与繁荣的经济,人类的需求随之更上一层,精神层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人们快乐吗?对幸福快乐的需求带来了新一轮的变革,是否会引发下一场革命,让我们拭目以待;科学的发展使得创造更发达、更聪明的生命成为可能,科学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的可能会将人类引向何方,智人将继续进化还是被自己创造出的生命形式所淘汰,都是有待回答的问题。
《人类简史》总体上来看为我们看待人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是一种新的观点。我们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探索将来发展的道路。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5
尤瓦尔·赫拉利,他有着一颗悲悯的心灵。在他柔润的内心和散射出平等光芒的眼睛注视下,世界万物,都似乎迸发出生命的呼唤。不管你是一个人、一个动物、一个植物,甚至制造的一种器件,都有了情感的浸润。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人,70后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因《人间简史》一书成名,被业界称为奇书。作为一本别样的历史著作,却用小说(讲故事)的笔法,在你面前,娓娓道来,使你读时每每有欲罢不能的感觉。
该书引古论今,前追万古史前人类,后续科幻遐想,纵横捭阖,把世界及我们智人自身演化和发展的过程,用独特的视角,横跨物理、化学、生物、社会、哲学、伦理、科技等诸多学科,带领你回溯以往,遥望未来。时不时还和你幽默一下,廖解你长时读书的乏闷。其实,在我读来,这更像是锦上添花,优中选优。单单是本书奇特的视角和作者融汇各差异学科,且能独辟蹊径,开出一条全新的路来,就能荣登各国畅销书的榜首了。
说句实在话,读这类书有点费劲,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趣味也在于此。就如吟醇酒,入口稍辣,但回味绵长;又似登山,遥望或翠色如黛、或奇峰拔峭、或巍峨嗟牙的山颠,能激发你壮志凌云的豪情,鼓舞起你征服的欲望;还能在左盘又旋,踏雪寻芳中领略无尽的秀色和奇景。关键他能使你在浑身通泰,筋骨舒松之余,有种充电的感觉。他会时而呈现车到山前疑无路的险难,时而豁然会有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不断在你面前推开一道道天窗,把你的感知鳞次栉比的打开,让你回望时,感觉以前自己的世界或认知有多么狭小。你绝对会有上瘾的感觉,会不断的期待想要了解这个在你面前未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以满足好奇心。会感觉知识真是无限深邃的海洋,又如浩淼无边的太空,再或是神秘的黑洞,在穷极思维时,竟会产生出极度恐惧的状态。
在探索知识和未来时,赫拉利超出了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等一切的一切,把追寻幸福和快乐作为一个终极目标,提出了各种方案和思路。但快乐究竟是因与物质的方面多?还是因与精神方面的多?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宁或是按比例分摊?再或者因人、因时、因地而各有不同?有谁完全清楚?或是自有一条定规,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只有谁(神)知道。我们在当世下,有多少能为未来当作历史,甚或今后再有个赫拉利能作此类研究的?我们不知道。用这种思维模式去设想,必定会走向虚妄,去向内里去求。因为所有物质的、物理的都将在未来这个黑洞里被吞噬,最后连时间有没有?有多长也许会被淹没,想想!这是不是一件极恐怖的事?
好书的显著特征就是有代入感,《人间简史》就是这样。如果你也能有兴趣读下去的话,就像我这篇读后感,写着写着,竟然无意之中顺着他的脉络一路倾泻下来,最后竟有着悲观的结局。也许只有我自己这样,别人谁知道呢!
读书能读进去,但只读进去,却是远远不够,显然作者不是这样。在酝酿这本书时,必定了然这种结果,而且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做了有针对性的工作。就像在序中所言,书中不时出现的“中国元素”,是特意为中译本量身定做,做足了功夫的'。其他译本也是如此。作者的初衷是在引领你前行的时候,想让更多的人更认同他的观点,是想和你一起前行,在并肩追寻幸福和快乐的道路上,多一个志同道和的人!
这个世界现今看来是有执拗性格的,且没有回头路。奥,不对,这是以往或是当下的结论,而且目前看来,这种认知已然有了些许的撬动。不是有好多离奇的现像,不能用现今的科学解释吗?比如四维空间、史前文明、外星人等等。但对一个普通的读书爱好者来说,也仅限于能提出这些问题,至于答案,那就有待于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了,我们芸芸众生还是乐此不疲的各做自己喜爱的事最好!比如我,读此书时,就有写点东西的冲动,码字到此,终于成篇,便很高兴,有了小小的快乐。至于能读到此的你来说,我是一定要很真诚的十分感谢了,起码你曾经和我有过一次短暂的“同行”和陪伴,至于你的快乐是什么?只能是你自己寻找哟!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6
我们从几十万年前开始学会使用火,然后逐渐学会打制石器,然后逐渐登陆其他大洲不断适应各个大洲环境,使得第一次“人类的洪水猛兽”席卷全球。
此后人类不断进化与发展,进而逐渐演化出大群落、部落、村寨、城市、国家乃至全球性的帝国,然后宗教、社会、文化、意识形态便也应运而生。而人类的数次重大变革既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科学革命则深深改变了人类进程,也深深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而人类的进化也不过就是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所有的地球生命也是一样,“既让自己的DNA持续永久的'复制下去”,只是人类到后来尤其是现在的进化越来越超脱大自然的束缚。
回首望去,让我们从一众生命脱颖而出的其中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想象力”,小小的脑袋却能思考整片宇宙,这着实是人类的伟大之处。不过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危机也远超以往,且形式不容乐观。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战争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虽然如今是史上相对来说最和平的时期,但当今世界局势仍然错综复杂,中美博弈、朝韩危机、中东变局、欧洲风云。而世界终会走向何方,其中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局,尚不得而知。
人类的未来究竟去往何处?作为宇宙的奇迹生命代表的人类,是否甘于自然法则的束缚?而若真的有一天,人类凌驾于万物之上,那时又该会是何种模样?
这一切的一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7
真理与发展几乎是一定会产生冲突的,这时候你还会选择真理吗?
前段时间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起因是某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爱情这个东西是如此的虚幻,以至于我开始怀疑其是否是真实存在的。于是我开始四处搜索关于爱情的资料,看了许多关于爱情的书籍、电影,还去问了很多人,可依旧没有找到我想找到的答案,甚至到了最后,我越发地相信,爱情这个东西,其实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爱情,只是由于人类多巴胺分泌所激发的一种原始的生殖冲动,只不过,被人类文化所粉饰成为一种区别于其他生物的行为而已。
接着,我又开始怀疑,既然爱情这种东西都不存在,那么我们周围的其他事物就一定是存在的吗?经过一番思考与求证,我惊骇地发现,原来我们周遭的一切,都是虚假的,人类文明的一切都是构建在一种想象的基础之上的,什么金钱,荣耀,道德,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便于管理人民而捏造出来的谎言而已。
我就这么,深深陷入了怀疑论的漩涡之中。
也许真的有命运这种东西,就在这个时候,骆大的五月读书活动选择推荐了《人类简史》这本书。
其实《人类简史》这本书我很久之前就买了,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当时只是草草翻了一两页便一直放在书架上积灰。处于对知识的渴求(好吧其实是为了找骆大报销书费),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一个星期之后,当我翻过本书的最后一页的时候,一种从未有过的通透感在我的体内流淌。
严格来见,我觉得这本书说是历史书更像是一本哲学书。
但从史实的角度讲,本书并不算十分优秀,我也读过比它更加具体详实的书,但此书与其他书都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高度,它将人类作为一种普通的动物进行剖析,从宏观上分析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并预言了人类的未来。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是站在一种旁观的上帝视角观察历史的发展,如果这本书不是当代学者所写,我甚至可能会认为它是由外星文明所写(手动滑稽)。
在读此书的过程中,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读到农业革命之前,我心中的想法愈发地坚定。没错啊,我们周遭的一切就是被虚构出来的啊,我们一直就生活在谎言之中啊。
可当我读完了农业革命并一直读到科技革命的时候,我的想法被完全颠覆了。为什么人类可以从一个弱小的种族一跃成为地球的霸主?为什么人类可以完成其他物种几千万年都完不成的事情?为什么现在我在咖啡馆里喝着咖啡码字的时候亚马逊森林里的.其他生灵依旧在茹毛饮血?
这一切都是因为:想象力。
人类与其他物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讲故事。
人类通过制造并相信一个又一个的虚幻而又神秘的故事,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相信同一个故事的人们即使相互不认识也可以相互合作,遇到困难时互帮互助,遇到猎物时一起捕杀,遇到危险时也不会一哄而散。每一个人类社会的规模也从十几个人变成了几百个人上千人,现在天朝的人口甚至达到了14亿。
同样,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壮大,人类的的故事也不断地变得丰富而复杂,金钱,道德,宗教等等应运而生。这些故事保障这人类社会这一庞大机器的有序运转,人类社会也在发展之中不断产生新的观念,新的故事。他们相辅相成,使得人类这一物种能不断地向前运动。
然而,归根结底,这些毕竟是只是人类自己编出来的,既然是编的,那就几乎一定会有漏洞,也一定会有人不相信这些故事,于是才有了犯罪,才有了金融危机,才有了诈骗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但就因为它们是虚构的我们就要否定它吗?以前的我认为,是的,正因为它们是虚假的,我们就应该否定它们,拒绝接受它们。可现在我觉得,这种想法有些天真了。
纠结于事物的真假与否,只是单纯的思维游戏而已,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这些事物对我们,对他人,对整个人类有没有益处。有些东西虽然是虚构的,可是正因为有了它们我们才会有现在这种生活:有了金钱,我们才能如此方便地买卖东西;有了法律,我们才不会担心自己的权益得不到保障;有了道德,我们才能在自己想要做恶的时候及时收手。
当然,真理重要吗?真理当然重要,人类社会就是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成长的,可当真理与发展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是应该选择真理呢还是选择为了发展稍微放弃一下真理呢。
我想,历史早就给出了它自己的答案。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8
关于《人类简史》,最有趣,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观点,几乎可以肯定都出自“农业革命”这部分。看看舆情分析就知道,网上掐架的,读者评论的,迷妹们崇拜的,几乎都围着这几章整。
在这部分里,作者抛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值得深思的观点:
农业革命可以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欺骗。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这位埃及农民也是驼着背做事;这跟牛没什么两样,就是一辈子做着有害身体、心灵和社会关系的劳动工作。
人类文明开始,大家都只能狩猎采集,可饱一顿饥一顿的,不爽。之后老祖宗们发现农作物可以提供更多的能量,粮食又可以储存,干一年等于以前两年啊!这岂不是食物自由的捷径么?为了吃得更饱,活得更好,我们的老祖宗们开始谋求转型,当起了农民,发展起了第一产业。
可结果呢?貌似是比以前好多了,孩子越生越多,部落越来越大,平均卡路里的摄取量也上去了。可是,每天都得给农作物施肥浇水除虫,日出而作日落还不见得能息,累得要死,并不见得比以前更开心啊。
反倒是小麦——1万年前还是野草,现在一跃而成了决定人类生死的重器,让我们须臾离不开。
那么,到底是我们控制了小麦,还是小麦控制了我们?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9
花了很长很长时间,读完了这部砖头一样厚重的人类历史。一次又一次被作者优美诙谐的语言,出其不意之处透露的机智,以及犀利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所折服,并深深佩叹作者的博学和才智。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以及看待世界的角度的改变,让我有了记录和分享一些读后感的强烈动力。
与一般学术味浓重,刻板枯燥的历史书不同,这部长篇巨著把抽象的历史以平常生活的角度来解释,以你我能体会理解的方式阐述,让人很容易被吸引到历史情节中久久放不下书籍,是一部集趣味和思考深度为一体的历史著作。
除此之外,本书另一个亮点是提出了很多大胆的,挑战传统历史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比如"帝国主义"真的是万恶不赦的吗?民族主义者宣扬的所谓传统文化真的是来自于纯粹的”传统“吗?科学真的是独立于政治或资本利益的完全基于好奇心的探索吗?不管是人文主义还是共产主义这些所谓的“意识形态”,本质上和宗教有什么区别吗?人类社会本身也许越来越和谐,但我们是否牺牲了其他动物的感情需要和生活质量?
接下来,就书中的一部分感触最深的观点进行了一些探讨。
首先,就人类历史的开始,作者提出了和传统历史学不同的划分方式。相对于经常被提到的“史前社会”和人类历史正式开始的“农业社会”(大概至今一万多年前)相比,作者认为人类的历史早在7万多年前就开始了--“史前社会”的称呼忽略了农业社会之前漫长时期,人类的广泛活动和创造成就,以及其对整个地球生态的深刻影响。
其次,仍然清晰地记得中学历史教科书上写道,进入农业社会是人类的一个巨大历史进步。作者却毫无保留地反驳了这一观点,并以实例为证:农业社会的个人,由于能耕作的食物种类有限,比石器时代行动自如的猎人们更容易遭受营养不良;加之很多在当时来说致命的流行病,都来自圈养的家畜,而一旦流行传染,由于人类的固定聚居方式,立刻大范围扩散,后果不堪。
那么,如果生活质量是一种落后,为什么人类仍然选择放弃自由的游猎生活,而选择安土重迁?作者的其中一个解释是,人类是短视的,短期的.便利带来的是长期的损失。第一代的游猎者受到小麦这种拥有迅速种子散播能力的植物的诱惑,以为终于可以有安定的食物来源;于是他们停下脚步,花时间播种,耕作,犁地;经营麦地往往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和时间,于是人类渐渐地越来越离不开这片土地。一代接一代,等人类变得完全依赖某一片土地的产量的时候,他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从这一种意义上来说,人类,自以为选择了一条捷径,最后却被套在了历史的陷阱里。
广而推之,历史的前进总是朝着对人类有利方向发展的吗?作者举了一个很绝妙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电子邮件,由于其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的书信邮递,我们都认为它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但实际上,正因为这种秒传的速度,导致我们的邮箱往往塞满了不必要或我们永远没来得及打开的信息。邮件,到底是带来了更多的方便和效率,还是更多的信息垃圾和噪音?
历史的演变,与人类的根本利益毫无关联。历史,有自己的逻辑和方向。
由此逻辑推展出去,作者进一步问了一个历来被历史学家们忽略的问题:史学家们自古以来研究革命,研究历史转折点,研究征服者和艺术家......但是却很少有人问,人类越来越幸福了吗?从现代人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有比古人更卫生的条件,更先进的医疗,更便捷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赞成现代人更加幸福的观点。但是,别忘了我们得出这一结论时,是站在我们的角度去揣测古人。但如果幸福的决定因素不是外在条件的绝对优越性,而是期望值和其是否被满足的话,那么古人生来就没有要求夏天一定要住空调房,或者假期一定出国旅游购物然后发社交媒体,或者自己的短信必须在5分钟之内收到回复之类的期待—从这个角度来讲,古人不会因为期望没有达到而焦躁失落,他们的幸福感应该不会比越来越难满足的现代人差。印象深刻的一个例子是,作者提出,现代社会中“第三世界”人民的受挫感和反抗的动因,与其说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毫无改善,不如说往往是由于全球媒体的传播力量,被“第一世界”发达国家(往往是白人中产)的生活状态所刺激并引起不平之感。比较,往往是焦虑和失望的源泉。
通过阅读这一部漫长的历史,我开始更全面地看待自己所处的当下社会的历史位置:作为一个MBA学生,也更能够客观地看待”资本“,”市场“和”消费主义“这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似乎觉得理所当然的概念;也更加清醒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其实被刻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它也让我开始反思什么是“幸福”,“成功”这些哲学性的议题。在商学院,我们学到的很多技能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标准基本上都是:怎么赢得更多消费者?怎么给企业带来更多收益?怎么为股东或投资者增加价值?在一个资本为王的社会里,我们不自觉地把这些目标等同于终极意义,却很少去追问--当消费者购买了更多或更贵的商品,当创业者为自己创造了更多财富,当投资者有了更多利润回报以后,so what?人类,或者我们每一个个体,会更加满足和幸福吗?
正如书中提到的,资本主义的开始伴随着西方科技的发展以及海外殖民的兴起。人们开始不再如宗教中宣讲的一样,觉得最好的时代属于过去,生存的意义就是努力修复过去的美好。相反,大家开始相信未来,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并开始相信探索未知的世界会带来更多的利益。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产生了资本家。他们把通过商业积累下来的利润,不是用来挥金如土,而是进行再投资,由此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然后更多的财富,带来更多的投资。
于是这个世界出现了两种人--消费者和投资者。消费者,被广告和永远不断翻新的商品激起无穷的欲望,无止尽地帮助社会消费过剩的产能(如果营养过剩得了糖尿病?太好了,这时候医疗产业有了用武之地并由此获利--对拉动GDP增长真是一箭双雕)。投资者,反倒会生活节制,谨慎对待利润,并把大部分剩余用来创造新的财富。尤其,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内容爆炸的时代,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两极分化日益明显--消费者被各类信息产品卷入不能自拔的怪圈(想想多少人一天对着“抖音”花了多少时间?),而投资于这些“科技公司”的创投和私募基金的利益增长前所未有。
这样看来,科技的发展,不是填补了世界的不平等,反而加深了世界的不平等。
如果说历史有自己的逻辑,不一定朝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前进;如果我们人类没有停下来,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并想成为什么,那么科技本身的高速发展,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但并不等于幸福;人类最终会走向哪个方向,恐怕我们自己也无法掌控。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0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信任?人是怎么互相认知,互相沟通,甚至会互不认识,却在一起合作?
让我们从远古时代谈起。“八卦”——现在的我们对此兴趣满满,却不知若没有“八卦”,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和未来……
人与人的交流是有限度的,我们只会和父母、家人和兴趣相投的人一起沟通、交流。
那我们怎么和别人交流呢?那就是在背后讲别人“八卦”,让不相识的人通过你的“传导”,互相认识。
是不是听起来匪夷所思?比较匪夷所思的还在下面呢!“八卦”这种方法伴随着一个数字——150个人。
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字,人们“八卦”的信息就会爆炸,就会无法和平相处,无法正确认识对方了,这又该怎么办呢?
“门槛”总是要过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虚构故事。试想一下,法律、正义、人权、国家、宗教是原来这片土地上拥有的吗?
不,不是。它们只是一个故事,一个虚构的故事,它们让成千上万的人同心协力。这些人也许从未谋面,却能在一起工作,一起合作,甚至一起生活,更甚至心连心,永不分离。
为什么会有金钱?因为这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叫“金钱”,一个全世界人人都相信的故事。那为什么“金钱”这个故事人人都会相信,而其它的故事,比如“信仰”却会出现水火不相容的教义——不同的故事呢?
因为信仰的是自己相信,但金钱的是“别人相信”。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印度与地中海地区开始贸易的时候,商人们发现一个天赐良机——印度人对黄金兴趣寥寥,黄金几乎一文不值,而在地中海人人垂涎黄金,黄金价格昂贵。
商人们利用差价,赚上一笔。这使印度市场的黄金需求暴增,价格水涨船高;而地中海则因“物不再稀也不再贵”,黄金价格下降;比较终黄金价格统一。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黄金所代表的“别人的相信”,使人人都相信了黄金是珍贵的。有了对黄金的相信,“金钱制度”拉开了帷幕,人们拥有了一个万物可换,万众相信的东西,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它让全世界数十亿人能够合作,进行各种贸易和生产活动,并让我们相信物有所值。
讲到这里。你的`脑海里一定跳出了一个词:八卦→虚构故事→相信黄金→金钱制度→信任!不错,就是信任。
金钱让我们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但信任远不局限于金钱——荣誉、忠诚、道德和爱更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信任有时是与生俱来的,有时是互利互助的,有时更是在制度里形成的。
信任永远不会完整,永远不会永恒,你不会永远得不到信任,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拥有信任。
不管你有多伟大,是信任让你快乐,让你感受到活着的牵伴和意义!有了信任,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世界!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1
今天分享的书,书名叫《人类简史》。它是2016年轰动世界的巨作,本书的作者前后出版了3部简史系列,每本都很精彩。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牛津大学的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又进入希伯来大学进行历史学的授课,期间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贯通人类历史和未来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以及《今日简史》。这三本书推荐大家购买并每年精读一遍,这样你就能对整个人类历史有更理性和深层次的理解。进入正题,大约在600万年前地球上的某地有一个猴子生下了两个小猴,而其中有一个小猴就是我们人类的祖先(进化论),而另外一只就是黑猩猩的祖先,它们也同样拥有了高于其他动物的智慧。人类出生到这个世界到进化大致经历了三次革命,分别为: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技革命。几百万年前的人类最先使用的工具是石头。他们用石头去凿开骨头喝里面的骨髓,这些蛋白质给他们提供身体所需能量,那时候的人类还比较弱小,一头野牛被老虎,狮子吃完后,被豺狼狐狸分割,再被秃鹫分走烂肉,那么留给人类的就只剩下白骨架了,而我们的祖先很聪明学会用石头凿开骨头获取营养。而这仅仅是开始。
从30万年前,不知是电闪雷鸣导致的森林火宅还是火山喷发的山火,导致大半个森里和动物被火烧灭,此时我们的祖先发现原来火烧可以获得美味,而且大量的节约整体时间,试想一下如果你去吃生肉,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撕咬和消化而且还容易得疾病,因此几乎一天的时间都在打猎、吃和睡。而吃熟肉,烤火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安全感,也保障了人类的健康,缩短了摄取营养的时间,这样人类就有了大量时间进行工具优化和精神沟通。不仅如此人类开始学会用钻木取火,不仅如此人类开始形成了原始的语言,并能通过象形文字开始记录和交流。并且在7万年前开始人类就会懂得用信仰团结部落,进行大规模群体捕猎和分工。久而久之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部落也越来越繁荣。而从人类的先祖找到了小麦,并通过种植小麦开始定居,便进入了农业革命时代。人类开始种植小麦,训化温顺的动物,比如:鸡鸭猪牛狗,并学会存储粮食,物物交换,开始分化出手工艺人。因为定居了,粮食也多了人口便逐渐增多,进入了空前的繁华时代,也出现了等级分化和职业分化。此时便开始出现了帝国、奴隶哲学,天文学,数学等学科。
第三阶段就是科技革命时代,人们开始从迷信神灵,探究科学,开始深入研究各个学科,从大自然的表象背后探究其本质和原理。经济和科技空前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被细分化,专业化。人类开始使用机器释放劳动力,开始重视尖端科学,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元素周期表,基因工程,计算机技术,生物病毒,核聚变,等等,从释放劳动力又变成了资本的奴隶。
未来的人类很可能需要机器来养老,单一的学科优势将无法生存,跨学科,跨维度,多元化的知识领域和需求将会越来越受关注。数据加速生活的便利,也会更加肆意的剥夺你的自由和隐私,你所创造的高效率机器最终收割你的后代就业岗位,宇宙之间将成为短线旅游,而车票就是你的时间和精力,从分散到高度集中,再到分散,基因和有机物寄生宿主,但会永远传递和循环往复,而人类终将会让位与机器,由机器再次探索和发掘宇宙的下一个可被代替的“物种”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车道。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2
《人类简史》作者认为科学革命不是“学问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宏大发觉,就是发觉“人类对于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这种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视察和数学为中心,取得新实力就是整个科学革命的回馈循环。科学探讨之所以能够得到经费,多半是为了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目的,在过去500年间,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无疑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农业革命,与其说是人类驯化了农作物,倒不如说是农作物利用了人类、驯化了人类,因为农作物可以离开人类而生存,而反过来,人类却已经离不开农作物。科技革命也是一样,科技离开了人类还是否存在?这个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人类已经离不开科技。全部农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成果,已经完全渗透到人类的生活,人类只有往前发展,退不回去了。
假如有一天,科技可以像农作物那样离开人类而存在。我会想,究竟是农作物和科技利用人类占据了这个星球,还是人类掌控了这个星球?
在一万年前,小麦只不过是生在中东地区的籍籍无名一种野草,经过人类的传播,在短短的一万年,已经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假如没有人类的传播,小麦的生长范围不行能像今日那样广泛,同样其他农作物也跟随人类去到它们之前从没到过的地方生根发芽。
科技也是一样,每一个科技产品面世的时候,在一百年前,地球上没有电的地方还是许多,晚上基本是一片漆黑。如今绝大多数有人类的居住地都已经有电,各种科技产品随着人类走遍世界,你没觉得这个现象和农作物很像么?他们都是利用人类,占据了这个星球。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类的进化可能就会有赖于机器(这里包含人工智能,神经限制机器,各种其他仿生设备等),也可能通过基因改造,让人类的进化发展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地步,当然也有可能人工智能发展到最终能够限制人类。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阻挡科技进步的步伐,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充分利用科技为我们带来的好处,同时要严加防范其可能为人类带来毁灭性打击的科技力气。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3
本书简述了人类从动物通过不断的进化演变,变成至今食物链最顶端的高级动物(上帝)的过程。通过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演绎出人类一步步的变化。其中,书中有几个观点,比较触动人的思考:
1、 关于人类体格的进化。作者把采集狩猎阶段人类的体格与农业社会阶段相比较。由于农业耕作的需要,人类的体型与采集狩猎时期相比相对没有那么健壮及灵敏。这不禁让人想起了现代的科幻片中的画面,试想随着计算机等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体力等粗重活都由机器人所代劳,繁琐的事情都由计算机来处理。人类只需开发和创造更多的程序及机器人即可。由此推导,将来人类的大脑将越来越发达,身体四肢将越来越羸弱。或许到了后期,人类的存在形式只需要有一个大脑即可了。
2、 关于信仰的力量。人类从单个的个体到群体再到部落到现在变成了国家、社会。为了维系社会秩序,产生了宗教、制度、法律等,也形成了道德和文化,当然还有信仰。若信仰缺失,人们就会失去精神上的约束,失去对事物的敬畏之心,而如果思想无限膨胀,就会做出许多伤害自然、伤害他人的事情。如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酒驾、儿童拐卖以及当街砍杀等现象。当然,若信仰过分被强调或被利用,也会出现危机,如早前法国遭受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的恐怖袭击等。信仰是一把双刃剑,必须使用得度才能国定家安。
3、 关于虚构与想象。书中有很多的观点都会提到,制度是人虚构出来的`、金钱是人虚构出来的、宗教信仰是人虚构出来的其实,除了我们的实体以外,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人虚构出来的,换句话说人类就是生活自己创造出来的想象之中。而如果这些“虚构”出来的东西都成为了我们共同认可的东西,或者说成为一个共同认可的“游戏规则”,那这些虚构与想象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巨大的约束和影响。但有时人类却为了虚无缥缈的名利追逐,去伤害自然、伤害身边的人,甚至是迷失了自己。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在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为世界带来了人类文明,也成为了全球的霸主。未来人类的脚步将如何在地球上继续走下去,回头想想,功绩、名利、金钱真的这么重要吗?这些重要,或者只是我们觉得重要而已。
综上所述,智人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世界,。如今,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是等待自然的筛选而灭亡还是进入一个新的进化阶段?这都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这美丽的地球以及发挥祖先留下来的智慧。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4
在看完了《人类简史》之后,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多少人对这个命题进行研究,但却几乎都是站在了某个预设立场,很少有将变量考虑齐全的。《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却以其天纵奇才,综合了历史、人文与生物领域来进行分析,这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书中先是举了常见的客观变量的影响,例如:
金钱在达到一定量之后的再增长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幸福。
即使生病了,假如这个病不会恶化很迅速,并且带来持续不断的痛苦,其实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大。
但是拥有爱你的家人、朋友、伴侣,以及支持你的伙伴,却会让一个人感倒幸福。
听着似乎很有道理,很符合我们的经验。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像上述的变量测量其实都是通过个人的主观问卷调查来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觉得自己幸福,那就幸福了!
问题来了,一个人要怎么才能确定自己幸福呢?这本就是一项主观的感受,那么是否意味着其实最重要的变量是我们的主观欲望?
可以说主流的对幸福的定义就是满足某人的期望,这样子一个人要是期望值很低,岂不是占很大便宜?
古代时候没有大众媒体告诉你应该有什么样的期待,没有营销和广告来推销“理想的生活方式”,不会将你和明星、豪门的状态作对比,在某个普通村落里的没钱也不洗澡的农民是否就比现在都市里忙碌的人们幸福的多?
更颠覆的一点是,现代生物学告诉我们,其实所谓的快感、情绪都只不过是血清素、多巴胺、催产素的作用罢了!改变体内浓度就可以轻易改变一个人的情绪(例如抗抑郁药的原理)。
而有的人天生体内就比他人拥有更高的激素水平,更乐观不容易失落,也更容易被满足,是否说这样的人就更幸福?这岂不是另一种的不公平?
甚至更进一步,像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里的那样,用现代医学改变一个人的体内成分,人为的制造快乐和满足的公民,和永远不会抱怨的.产业工人,是否就是我们整体追求的极值了?
看看哲学怎么说的。
佛教说: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他劝我们放下,放下执念,放下贪嗔痴慢疑。但放下了还是人吗?既然已经身为人,真有可能放得下吗?基因和生理结构在那摆着呢,花和尚也是人啊。
边瑟则认为“快乐大于痛苦的时刻就是幸福”,这其实还是在主观追求的框架中打转,没有跳出这个盒子——当人能够通过改变激素水平来控制心情了之后,恐怕遇到任何在理智上看来应当痛苦的事情都还是会开心到没心没肺——虽然感觉好像有点奇怪,不过习惯了就好——这在临床心理学中却又是一种心理疾病的诊断依据了。
作为个人或者整体,每个人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自己的幸福,我是个实际的人,懒得扯什么“人生的意义”、“幸福的真谛”一类边际宽泛的大命题,但让我们扪心自问一下:
假如能够长生不老,但却要眼睁睁看着亲人、伴侣、孩子一个个死去,并且也不能发生车祸等意外,否则还是会死。等于和全世界所有的人类都不同了,还需要面对他人的嫉妒、或者好奇。你会怎么选择?即使选择如此长生了,你是否更怕死了?
有一种药,能够达到让人极度快乐的效果,但却不像药物那样有副作用,稳定、长效、便宜,你愿意使用吗?你愿意让你的家人使用吗?尝试过后真有效果你觉得你能够从心理上摆脱得了对它的依赖吗?
你愿意将自己通过生化等方式改造成一个不同的人吗?拥有更强的体魄、非凡的记忆力等等,代价就是从外观或者价值观等都不再是人类的样子。成为一个新新人类,或者异类。
说白了,人类是一个偶然,就像恐龙灭绝那样;也是一个奇迹,当然这是对我们自己来讲。
然而到现在我们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利用智慧和科技暂时为自己创造出了和平、宜居的环境,虽然代价是生态的破坏和其他物种的遭殃。但这就是生命的特点,为了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以及欲望的满足,可以不惜一切。
生理上来讲人类是懦弱的,所以才会依赖工具,依赖集体,但现在竟然解决了活下去的问题,甚至开始考虑幸福了,这绝壁才是最大的奇迹。
让我告诉你,什么是幸福。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
没有的人,自己找一个吧!
对了,《人类简史》这是一本神书,观点透彻犀利,深刻洞察人类这种生物的过往。推荐所有人去读,但是真的没必要看历史学教授写的的序,明显自己说自己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5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神,但可别告诉我的仆人,免得他半夜偷偷把我宰了。——伏尔泰
人类之所以优于动物,是因为人类拥有想象的能力,并用以构建共同的“想象”。
初读此书,这个观点就让我留有深刻印象。
而这正是是作者,赫拉利,一个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对现今人类社会的解读。
这个观点乍看无理,但却是本书的灵魂,随着文章的推进,跟着作者思想的脚步,一点点逐步清晰,让人一时间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人类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那最初的想象上,而使这想象成行的,是人类对其的相信,百分百的相信。
从认知革命开始,人们就开始想象,他们制作并不存在的事物的雕像,并崇拜它们,信仰它们,这或许就是宗教的开始。人们因一个共同的想象聚集在一起,互相信任,形成了一个个部落,过着采集狩猎的生活。到了农业革命,人类似乎开始从居无定所的生活中走出,开始驯化种种能为人类所用的植物与动物,有了更加稳定的生活保障,更是形成了一个个村落。现今,历史学家们发现一些历史遗迹,也与人类农业革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作者明确的表示了他对农业社会的不推崇,并将农业革命形容为“史上最大的骗局”,但从现在来看,这仍旧是历史的必然,是人类发展的开始。就在这人类发展的源头,人们也在为了一个共同的想象勤勤恳恳地劳作。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个国家产生,世界上第一部法典出现,社会上也有了阶级划分,人们相信恶人有恶报,而奴隶生来就身份低微。从这时,人们的“想象”似乎并不都向着美好的方向了。甚至以前能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宗教也发生了变化,各大宗教的分歧使得神学争论愈演愈烈。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彼此杀得难分难解,国家与国家也不停交战,互不相让时,他们对对方手中的钱币可没有任何抵触的情绪:一种新的互信系统产生了。金钱正是这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比起任何国家、法律、等级或是宗教,金钱的`魅力让它毫无阻碍的跨过一道道鸿沟,丝毫不受宗教、种族、性别或是性取向的影响。
读到这里,稍一思考,就发现作者的用意,从始至终在文字里透出来的,都是对人类社会梦幻泡沫的戳穿与嘲弄。他甚至不用“人类”这个词汇,他频繁的使用”智人“,这个生物学意义的词汇。他想做的,只是将人类从高高的食物链顶端拉下来,把人类从自己的想象里点醒,告诉人类其实他们不过是“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而人类的“想象”在“上帝”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正是这“想象”,造就了当今的现代社会,使之达到了现在的高度……。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
“从动物到上帝”,人类是否能够成为上帝?这个问题在我心中已有了答案。
放下书,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作者在写农业革命时写下的一句话: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早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6
听名字《人类简史》是一部叙述人类历史的书籍,然而,它又却与我读过的历史叙述截然不同,大多数历史书,喜欢把目光集中在某朝某代,或某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他们写作的重点在于主线鲜明。还有一些则是以文明更替为单位讲述过去,宏观概括,重点在于文明的发展与更替。但《人类简史》的作者,所描述的则不同以往,他的脑洞很大,他的关注点不是国家,也不是文明,而是人类,人类如何从弱小变成能站在食物链顶端物种,人类又将走向何处?作者将为你一一阐述。
围绕整部书,都绕不开一个词“认知”,在传统的认识中因为自然选择,人类学会了进化,但作者却认为是因为有了“认知”,智人淘汰了所有的竞争者,同时“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让智人从食物链底端一步步到顶端。但更令我震撼的是作者的观点,例如在作者看来,“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大骗局,“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农业革命所带来的并非是充满希望的新时代,反而让劳动人民承受着不该有的辛苦与过着比原始的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新生活,它促使人类从原本悠闲且丰富多样的日子变得单调沉闷又辛苦。
换个角度设想一下如果农业出现在现代社会,现代人会选择现在的舒服安逸还是辛苦沉闷,它还会像回顾历史一样得到认可吗?我无法想象。但,尽管有太多缺失,农业已经是我们现代文明的根基。正如历史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作者的'观点独到之处在于他强调了“智人”的幸福感,他痛心作为社会细胞的个体,“人”在历史长河中的失语,一如他在书中,常常切换视角,从被人类圈养牲畜的眼光,被人类培育农作物的眼光,向占据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发出声音。
当我们以“智人”的身份存活于世时,我们应以感恩与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奥秘才会像一朵美丽的花,静静绽放于希望的阳光之下。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7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有信任?人是怎么互相认知,互相沟通,甚至会互不认识,却在一起合作?
让我们从远古时代谈起。“八卦”——现在的我们对此兴趣满满,却不知若没有“八卦”,就不会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和未来……人与人的交流是有限度的,我们只会和父母、家人和兴趣相投的人一起沟通、交流。那我们怎么和别人交流呢?那就是在背后讲别人“八卦”,让不相识的人通过你的“传导”,互相认识。
是不是听起来匪夷所思?最匪夷所思的还在下面呢!“八卦”这种方法伴随着一个数字——150个人。
一旦超过了这个数字,人们“八卦”的信息就会爆炸,就会无法和平相处,无法正确认识对方了,这又该怎么办呢?
“门槛”总是要过的,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虚构故事。试想一下,法律、正义、人权、国家、宗教是原来这片土地上拥有的吗?
不,绝对不是。它们只是一个故事,一个虚构的故事,它们让成千上万的人同心协力。这些人也许从未谋面,却能在一起工作,一起合作,甚至一起生活,更甚至心连心,永不分离。
为什么会有金钱?因为这也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叫“金钱”,一个全世界人人都相信的故事。那为什么“金钱”这个故事人人都会相信,而其它的故事,比如“信仰”却会出现水火不相容的教义——不同的故事呢?因为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的重点是“别人相信”。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假设印度与地中海地区首次开始贸易的时候,商人们发现一个天赐良机——印度人对黄金兴趣寥寥,黄金几乎一文不值,而在地中海人人垂涎黄金,黄金价格昂贵。商人们利用差价,赚上一笔。这使印度市场的黄金需求暴增,价格水涨船高;而地中海则因“物不再稀也不再贵”,黄金价格下降;最终黄金价格统一。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黄金所代表的“别人的相信”,使人人都相信了黄金是珍贵的。有了对黄金的相信,“金钱制度”拉开了帷幕,人们拥有了一个万物可换,万众相信的东西,把我们连在了一起,它让全世界数十亿人能够合作,进行各种贸易和生产活动,并让我们相信物有所值。讲到这里。你的脑海里一定跳出了一个词:八卦→虚构故事→相信黄金→金钱制度→信任!不错,就是信任。
金钱让我们建立起陌生人之间的.信任,但信任远不局限于金钱——荣誉、忠诚、道德和爱更完美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信任有时是与生俱来的,有时是互利互助的,有时更是在制度里形成的。
信任永远不会完整,永远不会永恒,你不会永远得不到信任,也不会轻而易举地拥有信任。不管你有多伟大,是信任让你快乐,让你感受到活着的牵伴和意义!有了信任,才有了人类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世界!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8
花了几个月,断断续续读完了《人类简史》这本书。感触颇多。作者很多想法相当独特,特别是结合了很多生态环境历史,更具有顺服力。把人类历史说成是“从动物到上帝”,理念构思得巧妙,证据也令人信服。
相比而言,中国历史学者科学素养略差,懂生态环境史的人又不太精通社会政治人文历史,短期内估计还没人写的出这么精彩的历史书籍。本书的缺憾就是中国或亚洲史料极少,故事都是以西方为主,太不把其他地方的`人当人看了,算是本书的不足之处吧。
说来奇怪。初高中阶段,我非常不喜欢历史,不知为何大学之后却有点入迷了。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特别是好史值得细细品味。正如作者所言,历史并非用来预测未来,但历史可以扩大我们视野,让我们知道人类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本书还真令人茅塞顿开,不愧为一本牛书。过几年后,我必定还要再读一遍。
最后,读完《人类简史》不得不说,虽然有不少人是蠢货,人类也犯错,但人类真是太牛了。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19
《人类简史》由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是一部讲述人类历史的推进以及人类自身发展的社会学著作。“从动物到上帝”也是此书的副标题,作者跳出人类中心论的思维束缚,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和客观的视角讲述了人类如何从非洲角落一个毫不起眼的动物族群发展成为地球的主宰,站上生物链的顶端,并汲汲追求成为拥有永恒青春和毁灭一切力量的神。
《人类简史》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历史,因此向前一直延伸到数百万年前,然后一直讲到现代,并在结尾迎来的全书的高潮,那就是人类的可能的.未来,最后的部分给人的感觉才是最震撼的。作者从远古生物进化,讲到农业革命,从帝国主义讲到资本主义,一段段历史娓娓道来,并在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加入了作者自己视角,剖析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我们读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弄清楚那些历史事件,看历史的热闹,而是要看历史究竟给予了我们哪些启发和思考,历史无法改变,但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思考价值却可以给我们以启发,并让我们有机会创造更好的世界。
250万年前人类还是一群在东非草原上与动物无异的古猿。一直到200万年前,人类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迁徙之旅,从东非出发,足迹遍及欧亚大陆的每一寸土地。在欧洲和西亚形成了称为“尼安德特人”的种群,在东亚则称直立人。在印尼则住着梭罗人,在另一个不远的弗洛里斯岛上,人类则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形成了独特的人种——弗洛里斯人,身高不足一米,体重不超过25公斤,完美的适应了在在岛上食物匮乏的生活。这一过程持续了约200万年。这些人类共同生活在欧亚大陆上,直到智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大约15万年前,长得与我们现代人无异的人出现在了东非高原上,之后开始了他们征服世界的里程。到大约1.2万年前,全世界仅剩智人这一种人类了。
近代科技发展异常的迅速,出门打车用手机,叫外卖用手机,手机本来是我们打电话的工具,随着手机智能化,网速的升级,现在我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不管是地铁,餐厅还是洗手间,甚至开车的时候都有人在看手机,已经对社会产生了危害。有专家预测了几百年后的人类由于手机的存在发生驼背了。多少年前就有人担心,机器人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真的控制人类,当他们真正学会人类的思考,还真是一个未知数。享受科技革命红利的同时,我们也渐渐被它们奴役了。
当我们以“智人”的身份存活于世时,我们应以感恩与卑微的心情再次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奥秘才会像一朵美丽的花,静静绽放于希望的阳光之下。阅读历史在于让我们牢记过往,牢记那些经历的挫折,利用积累的宝贵经验去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0
这本书里面有许多我从来没想过的充满想象力的观点,这些有趣的观点成为我把这本厚厚的书看下去的动力,所以我觉得这是一本不同于其他枯燥无味的专业科普书籍的科普类历史哲学读物。
书的架构非常的简单,按照时间顺序,用严谨专业的文字记录了从有人类出现开始之后的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的历史,其中插入一个作者自己关于人类融合趋势的原因的探讨,从金融、帝国、宗教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向所有的读者提出了这本书最终的问题:从7万年前的智人发展到现在,我们人类确实已经逐渐成为这个地球上的主宰,但是人类不断的发展最终我们到底想要得到什么?
我之所以说这本书不同于其他的历史书,是因为《人类简史》是从人类辛福感的角度去看人类发展史,我们是否因为时代的前进、科学的进步而比以前更幸福?
解决历史问题的.现代方法就是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通过统计每一年各种疾病的人数年龄,去判断人类的发展是否使得健康更有保障,然而到底统计什么样的数据可以体现出幸福感呢?
这个问题留待科学家们去研究解答,幸福感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所以我甚至把这本书列入哲学的范畴。
书里有提出许多我认为是存在争议的观点,比如到底是我们驯服了水稻还是水稻驯服了我们、正义只是我们人类自己的主观意识,对于大自然来说不存在正义、罗伯特?奥本海默才是人类和平的英雄。
对于这些观点我不置可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确实引发了我的思考。读完整本书,我有一个感觉,人类也许有一天真的能成神,但是在成神之前,请明确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保持谦逊,善待这个世界也善待自己。最后引用比尔布莱森的话:几万亿个游离的的原子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又以复杂的方式创造了你。所以我们与万物融为一体。
总之这本书可读性特别高,强烈推荐。了解人类发展的前世今生。没有写总结,就是因为一切总结都显得很苍白。做了很多标注,值得细细品读。ps:汉源汇,还是蛮适合读书的。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1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本书从天地万物开始说起,一本看似是讲历史的书中,却囊括了包括心理学、生物学、金融学、宗教学的思想。本文一直想突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便是“平等”。
不由和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不谋而合。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致是说人其实也是地球上一种平平常常的生物,和乡间的花、地上的狗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大家都是在社会上平等的生存着而已,无所谓谁比谁更加高贵。如果按照道家和本书的思想,那人们生活中很多嫉妒、攀比的心理就显得毫无意义。既然人和田间的刍狗都没什么差别,那人和人之间能有什么不同呢?大抵不过是一种心态罢了。
从佛家的观点来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活在世上,不过是为了名和利而奔波。一旦看破这点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就能以一种更加平和的心态是看待身边的人,也更能看清这个世界。
最近有幸参加了某券商研究所首席的讲座,她讲了一句话“如果这辈子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极光,你的三观会改变的”。我想他的意思大概是指那个时候你就会意识到,原来人类在这个世界上这么的渺小,反而很多事情会看开很多。我们现在都面临着太大的就业压力,每个人都陷入在深深的焦虑之中。转念一想很多时候真的没有必要那么的看重自己或者看清自己,带着一颗海阔天空的心来看这个世界,一定会开阔很多。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2
这个假期我读了《人类简史》这本书,作者从历史学、生物进化论、人类学各个学科用超级宏观的视觉,俯视了人类的发展史,同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们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本书讲的是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但却不仅站在某个国家或者民族的角度,而是站在动植物、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人类发展历史,很多方面都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进化是人类前进的永恒旋律。人类从低级动物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才逐渐成为当今的现代智人,虽然现在人类是整个生物链条的最高级物种,但并不意味着进化已经结束了。相反,人类也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化。进化是始于人类在大脑、身体、以及心理等不同层面的不完善,也恰恰是因为现代人身上仍然存在这种不完善、认知偏差和谬误导致了很多现代问题,丹尼尔的书中对此做了很多很好的描述。未来人类还将不断进化,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和认知上的偏差,只有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
历史的发展交织着很多偶然性因素。人类和黑猩猩拥有共同的祖先,而数百万年前基因的偶然突变导致人类这个新物种的诞生。基督教的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一样有其偶然性,罗马皇帝偶然发现了这个当时籍籍无名的小教派,并发现通过宗教能够更好的统治国家,也因此在罗马帝国的强力支持下,基督教一举成为世界上的大教派。而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更是充满了偶然性,很多科技发明都是偶然的因素导致人类有了新的发现。
时代的进步夹杂着局限与包容。远古时代,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认知有限,人们信仰各种神灵,通过神灵来解释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农业革命之后,由于粮食供给的大大增加,开始有人可以从事一些更高级的工作, 因此在这期间,哲学,政治,艺术以及其它各种思想文化都大大发展,但是我们可以看出仍然有其时代局限性,比如儒家强调君权,父权等,再比如古代一直到中世纪,女人的地位始终是不平等的,直到近代才有了男女平等,更有女权主义的出现。现代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的转变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人们渐渐认识到,人这个物种还有其他生物物种都存在同性恋现象,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现象,也由此使得人们能够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了同性恋这种现象。未来人们也一样会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对待那些我们现在认为不对甚至不合法的现象,实际上很多所谓不对或者不合法的行为都是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所扭曲的价值观导致的。
全球化听起来是二十-世纪的词汇,但实际上全球化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一直在进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号,基督教堂可以是中关村和东单的地标建筑,穿着学士服拍毕业照也是中国学生的毕业必修课。金钱是人类社会最普遍信赖的虚构物,帝国的刀枪棍棒和携带的病菌不仅实行经济上的扩张还要求被服者文化屈从,而当宗教从多神教转向一神教时就近乎狂热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个唯一的"上帝",这就是过去几个世纪全球化过程的.三大法宝。
科学革命的核心是人类不再只关注圈内已知的知识,对外围的未知视而不见,而是承认自己对外围的无知。人们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通过观察和数学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学革命之前,获取知识的途径就是钻古籍和传统,比如写诗作词都要引经据典,贾宝玉作诗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么结网的,去问牧师,牧师不知道,去问《圣经》,《圣经》里也没有,于是牧师说: "上帝说蜘蛛怎么结网不重要"古老的知识体系认为我们已经把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欧洲的文艺复兴始于十三世纪末,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为科学、文艺发展扫清了道路,为人们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于因为支持地球围绕太阳转而被烧死,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比欧洲晚了五百年,这也是西方缘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当科技迅猛发展,从蒸气机的发明到原子弹的爆炸,获取能量的能力越来越大,人类文明迈着巨大的步伐前进。随着帝国与科学联姻,并搭工业的巨轮,人类对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现惊人的增长。哥伦布航海时大量船员因败血症死亡,四西多年后青霉素才被发现,而不过几十年后人类器官已经可以克隆移植了;从万有引力的发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建立经过了将近三个世纪,而仅仅过了二十年,弦理论就萌芽了。
从“动物到上帝”人类是否能够成为上帝?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拥有的力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但几乎不知道该怎么使用这些力量。也许人类的历史进程,就是人类自身学着掌握自己力量的一个过程,而生存与毁灭,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3
从采集走向农业,祖先开始学会操纵几种常见的动植物,开始学会播种,浇水,除草,畜牧。这一系列的转变促进了农业革命的诞生。中国最早驯化的是稻米,小米和猪。伴随着农业革命在全球各地的兴起,渐渐人们开始学会安顿下来,而不是随时迁徙。人们开始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屋,种植属于自己的作物,圈养属于自己的牲畜。
正当人们以为农业革命给生活带来稳定与祥和的气象之时,殊不知这其实是一个惊天骗局,作为“智人”其实我们更加擅长打猎,采集野果,而不是为了种植小麦,玉米等弯腰挑水,顶着炎炎烈日除草。这一切都导致了一些从来不会出现在“智人”身上的'病症,例如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而且如今社会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这些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在一万年前的“智人”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因为工作劳累过度而死这恰恰与“智人”仅仅为了活命而寻找食物背道而驰。当然“智人”的菜谱比如今的社会人们的饮食健康的多,他们补充各种微量元素,能吃的都会吞进肚子,而不是现在的人们一昧追求味蕾的好感,常常营养不够均衡,由此看来癌症的产生也不无道理。那么追本溯源这一切的源头都可能是来自于当时的农业革命。人们一心想追求轻松的生活于是开始进行农业革命,可是他们并没有预料到农业革命所带来的的究竟是好还是坏。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的节奏不断的加快,于是猪,牛,羊等开始不断的被喂食而疯狂长肉,它们可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几个月便随之成为食物。这一切对它们来说其实很残忍。但是对于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
现在就连快乐也在慢慢被剥夺,社会上的人总是感到不快乐,压力大,迷茫与空虚。可能我们总是抱怨生活不够好,但是我们只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今天的结果可能是农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常常拘泥于自己小小的世界而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以及自私贪婪这些可怕的欲望,但当把你放入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之中,你会发现你的一些想法毫无作用,因为自从农业革命之后一切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开始了,我们能够决定的就是自己在认清这个世界之后,能够好好地爱这个世界,珍惜自己所能独立完成每一个Flag。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4
这本书是在给公司员工做激励培训收集素材的时候偶然发现的,看了简介后觉得很有意思,就决定好好读一读。所以今天就来说一说这本书的有趣之处。
问题一:人类是由什么人种发展而来的?
小时候的教科书告诉我们,我们中国人是由什么猿某人啊、山顶洞人啊、北京人啊进化而来的,但是实际上根据基因测序以及各种科学技术的验证和鉴定,全世界所有现代人的始主只有一个那就是非洲的智人。在远古时代和智人同一时代的人种有六种,而智人既不是其中最强壮的,也不是最灵敏的。最强壮的是叫尼安德特人,最灵敏的叫梭罗人。尼安德特人非常魁梧,主要生活在寒冷的北方地区,梭罗人则非常的小巧,活动迅速,生活在热带地区。那么智人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生存下来,最终将其他人种都GAMEOVER的呢?我们先来看第二个问题。
问题二:使用工具代表了人类很强大?
我们常常以为人类的发展的关键折点是因为会使用工具,教科书上也是这么说的。但是实际上,人类在两百万年前左右就已经学会使用工具了,但是人类确一直处于很弱小的地位,大约在一百万年前人类的脑容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甚至开始生产锋利的石器了,但还是一直担心害怕食肉动物的威胁,也很少能够猎杀大型猎物。维系人类生活的主要还是靠采集植物、追杀小动物、吃一些腐肉。老师小时候都这么说的':有了工具有了火,人类就可以猎杀狮子,猎杀狼群。但是实际场景确是人类用石器,等待狮子,财狼吃完后用石器砸碎骨头,吸食骨头里的骨髓。所以生产工具的原因不是因为强大,而是因为弱小只能吃其他食肉动物吃剩下的东西。(这在书里是有实际考证的,不是瞎掰)
问题三:智人是如何进化到食物链的顶端?
智人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阶段中胜出,迅速的抵达遥远的栖息地,并将其他物种赶出历史的舞台最主要的原因是:智人有一种独特的语言。我们的日常认知认为人类才有语言,实际上很多动物都有自己的语言,而且还挺复杂的。比如说:猴子可以在危机时刻告诉同伴:快看,有狮子。而另一只猴子还可以说:不,那是只老鹰。(科学研究证明确是猴子能够准确的通过语言表达这些信息)只是没有人类的那么复杂,人类可以做出这样的表述:我昨天经过这边看到了一只狮子,而智人的语言相对于当时的其他人种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开始学会了描述虚构的东西,比如:明天会有一只狮子经过这里。"我昨天经过这边看到了一只狮子"和"明天会有一只狮子经过这里"这两种语言背后的智能不是一个层面上的。智人的语言可以表示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进而衍生出来的就是八卦的能力。什么意思呢?比如如果我们仅仅会说:明天会有一只狮子经过这里,是无法形成大家对一件事情的认可以及无法做出明确分工。但是八卦确可以达到这个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想象下一群野人坐在一起讨论之前谁谁谁追杀狮子的时候最勇猛,谁谁谁躲在最后面,谁谁谁想了个好办法等等等。慢慢的,人们就会形成对团队合作,对团队分工,对团队扩张组建等集体活动的意识。这也是我们现代人人际沟通的大部分:八卦,闲聊。而在原始时代,这个能力对智人占据食物链顶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个能力可以产生大规模的集体行动,产生大多数人对一件事情的共同认知。认知革命后的智人,甚至可以说出:"狮子是我们的守护神"这样的话。也就是利用这种能力,使越来越多的智人走到了一起,他们有共同的信仰,有共同的认知,也就有了共同的目标。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于是智人开始了漫长的屠杀之路,既不强大也不灵敏的智人依靠着团队的力量慢慢走上了人类的巅峰舞台。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沟通的重要性,到底有多重要呢?为什么有有一本书的名字会叫:马云的故事里——其实马云只会讲故事。看完这本书,我终于打心底觉得:沟通实在是太重要的,它可以让你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最后附上这本书的作者:赫拉利。他还写了一本书叫《未来简史》,推荐大家看看,说不定可以防止以后自己被机器人奴役哦~
人类简史读后感 篇25
大历史蕴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涵盖各行各业、各种族各国家,横跨漫长的时间和广阔的地域,更难的是要把看似毫无关系的事件串联在一起,从中分析出可能的因果。
《人类简史》是关于人类整体的历史,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到现代化文明的高度发展,前后历经二三十万年。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内,人类完成了一项项伟大的壮举,由弱到强,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发达。
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是宇宙史中不可磨灭的'亮点。 而人类却并非必然出现的智能,倘若没有合适的环境,没有突发的事件,没有无数代的辛勤贡献,如今占据地球的恐怕是另外的物种。
了解历史,尤其是去除细枝末节的主干,去除血肉的骨骼,才能更好的辨明方向,凝聚力量,使偶然成为必然,使人类更强大。
【人类简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人类简史》读后感03-16
人类简史读后感10-07
《人类简史》读后感01-18
《人类简史》读后感03-03
《人类简史》读后感(完结)01-19
人类简史读后感范文11-09
人类简史读书心得09-02
《人类简史》读后感(15篇)09-02
人类简史读后感2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