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窗幽记》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窗幽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窗幽记》读后感1
一周的制度起草要把脑壳掏空,也没了什么心情写文,就写写在看的《小窗幽记》吧。
有些书就像严肃的老师一样,告诉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有的就像一位智者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而有的就如一位哲学家: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看小窗幽记的时候,我觉得作者眉公更像一位平和的长者,慈眉善目坐在那儿,讲讲涵养心性,为人处事,再聊聊养生的常识,还有一些美学的熏陶,轻风细雨一般滋润着读着的心田,不知不觉感受着他的智慧和洒脱。你看: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
繁花似锦,柳密如织的美好境遇中,不受束缚,来去自如,才是有方法的;狂风暴雨中,站得住脚才是有原则的。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安逸享受的生活使多少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可好景不常在,美梦终会醒来,到头来只是梦幻的一场空。唯有智者不受繁花粘身,柳密缠身的诱惑,拿得起放得下,在这样的境遇中来去自如。赌场挥金如土的氛围吸引无数人前往,赢一局还想赢,输一局想翻本,结果越陷越深倾家荡产,少有人小赌怡情全身而退。而今不少青少年沉迷于游戏,用着父母的钱不愁衣食,却以为这样的日子会长久下去,但也有人看清现实,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寻找出路。
顺境之中保持自己的原则很容易,可当情况危急,原则不能救命时,你是否还会坚持。常被讨论的道德问题“在穷困潦倒快要饿死时,是另可饿死也不放弃道德原则,还是舍弃原则偷食饱肚”总让人难以回答,难以取舍。而就拿生活小事来说,总有自称有原则的人,不闯红灯也被定义为自身的'原则,并对不守红绿灯的人车之以鼻。当偶然一次快要迟到,迟到将被扣除奖金,这样的原则是否还能守住?
懒可卧,不可风;静可坐,不可思;闷可对,不可独;劳可酒,不可食;醉可睡,不可淫。
每一个人在说到“懒”得时候,不是疾言厉色地批判就是嗤之以鼻地蔑视,唯独眉公说,可以啊,你懒的时候,只要躺下待着别动,千万别着了风就行。黄帝内经说风是百病之始。风夹杂着湿寒之气,在人们懒散的时候,卫气不能固表,这时候它趁虚而入,会打乱你身体的平衡,是不是像一位和善的长者?
接着他又说:想要清净的时候,可以安坐,但是不要思虑过多。这个看似容易的建议,其实现在好多人也做不到,我想静静,每次都这么说,可心静不下来,要不就东想西想,想出一大堆烦恼事,不是有句话叫: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嘛。现在人常爱说的一句话:我心好累啊。深深的吸气,慢慢的呼气,静点、静点、再静点。
如何度过苦闷期呢?可以与人说说话,千万不要独自垂泪到天明。我们都很喜爱的一位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苏东坡先生人生际遇沉沉浮浮,实在坎坷,好在他胸襟开阔、通达乐观。在被贬黄州的时候,生活困顿、贫病交加,他并没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而是更加积极去面对,垦荒东坡造田,东坡居士因此流传千古。
与此同时他又广交朋友,徐大受、朱寿昌经常带着酒肉来看望他,又有马梦得、潘酒监、郭药师、庞大夫、古农夫、和一位大嗓门彪悍婆娘、道士、和尚这些朋友,他们饮酒夜游,半夜醉醺醺爬过城墙然后各回各家。他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两赋一词,业余时间还研发出了东坡肉、东坡汤,本来是苦不堪言的流放生活,让他过的有了诗和远方,黄州也因他受到世人的瞩目。
我们试着通过《定风波》来探究苏东坡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的精神境界: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不要在意穿林打叶的雨声,吟着歌悠然自得地走着,在这儿竹杖草鞋正好走道儿,谁怕?任凭风吹雨打,自在过自己的一生,风微凉,吹醒带着酒意的我,山头刚放晴的太阳迎面照过来,回去吧,对我来说这些都无所谓。
豁达之情由此可见。谁都有苦闷的时候,但是想想,你能比人家苏先生还惨吗?
劳累的时候可以饮酒,不可以饱食;醉酒的时候可以睡觉,不可以贪欢;劳累时过度饮食,首先伤肠胃,其次脑细胞因缺氧容易导致大量坏死,当然眉公那个时代的酒精度数没有现在的高,也就相当于餐前开胃酒了。喝酒喝醉了,就乖乖躺下睡觉,别再让他老人家操心了。
偶然读一读《小窗幽记》,心平气和方能看清世事本质。书中的清言名句虽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方法,却可引发我们的思考,以书中短句思索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为是一种对自我的认识。看清自我,反馈于生活。
也希望,细读之,有醉意,有古意,有剑意,有侠气。
《小窗幽记》读后感2
春风来信,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玉兰仙子洁如玉,暗香红梅春意浓,眼前分明好光景,谁道人生多不足。披着春日的暖阳,坐在春天的光阴里,听燕语莺歌,赏陌上花开,闲读古人书,觅清幽境地,享岁月安好,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为格言警句类小品文,是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以醒持身,以言警世,融智慧、才情、趣味于一炉,表现了文人隐士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超凡脱俗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悍,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乐观的心境,以平常心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深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芸芸众生,为了生活,风尘仆仆,竞相奔走,虽自有不得已之处,然身在江湖,难免不被世俗名利所诱惑,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如何获得一剂清凉药,使世人服下获得清醒呢?因此“醒”为第一要务,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人之所以累,是想要的太多;心之所以烦恼,是放下的太少。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淡泊之守,须从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如此,便可处于浊世,心如莲花,大事难事有担当,逆境顺境有襟度;临喜临怒有涵养,群行群止有识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把酒问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举杯邀明月,月如无恨月长圆。自古多情伤离别,几条杨柳,沾来多少啼痕,阳关三叠,唱彻古今离恨。再回首,曾经的诺言,如滔滔江水付诸东流,那些爱过的人,早已散落在天涯。人生海海,多情空余恨,绵绵无绝期,繁华落尽,一切终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莫如以慈悲茷济人,以恩爱梯接人,感恩每一次遇见,善待每一份情缘,诉尽平生云水心,尽是春花秋月语。那些逝去的`青葱岁月,那些豆蔻丁香般的愁怨,多年以后也许会在某个时刻,袭上你的心头,沁出缕缕芬芳,清风忽来好伴,明月不减故人。
《小窗幽记》著者陈眉公终生隐居,志向高雅,博学多通,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咀英华以当肉,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身世浮名,对他而言有如庄周梦蝶,绝不会去多看它一眼。作为一个隐居的名人,陈眉公流连于山林之乐,听泉煮茶,益友清谈,高僧对弈,醉里题诗,读理义书,学法帖字,追求朴实宁静的山居生活,但也不是全然的消极避世,他一方面安贫乐道,固守布衣,另一方面心系民瘼,不忘乡邻,为家乡献计献策,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更有万变不穷之妙用。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在天地间行走,为万物之灵,赏一花一世界,阅一木一浮生,对天地万物应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谦卑之心、平常之心。眉上几分愁,且去观棋酌酒;心中多少乐,只来种竹浇花。竹有高风亮节之情态,花有千娇百媚之神态,万物各有各的绝妙,只需我们细心去体会,观棋酌酒之时,烦心之事早已抛至九霄云外,懂得快乐的人,天地之间自得其乐。人生短暂,转眼过半,钱财会散尽,名利皆浮云,若能行乐,即今便好快活。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是笙歌,春花是粉黛。闲得一刻,即为一刻之乐,何必情欲,乃为乐耶。心如明镜,步履亦从容,取云霞为伴侣,引青松为心知,闻犬吠鸡鸣,似云中世界,听禅吟鹊躁,知静里乾坤。
春日晴好,风暖鸟声啼,日高花影重,品碧潭飘雪,赏雪飘碧潭,春意于杯盏间浮动,袅袅茶香氤氲出春天的气息,轻啜一口,心中一派明媚。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一幅画:陈眉公结庐松竹之间,闲云封户;徙倚青林之下,花瓣沾衣。芳草盈阶,茶烟几缕;春光满眼,黄鸟一声。绿柳白莲,罗生池砌,时居其中,无不快心。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为声,目遇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不用一钱买,闲者便是主人,陈眉公返璞归真,静玩山水,郊中野坐,径里闲谈,享天然之乐趣,得人间之清欢,不愧是一位真正的隐者。
《小窗幽记》可谓是中式生活美学的典范,字字珠玑,句句经典,陈述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准则。万事留有余地,审时度势,进退自如,方能安身立命,六根清净方成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动时念想,预从静里密操持。不可乘喜而轻诺,不可因醉而生嗔;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鲜终。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语人,一笑不可轻假人。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芳树不用买,韶光贫可知,拨开世上尘氛,胸中自无火炎冰兢;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阅尽世间繁华,本色最真,朴素最美,淡而弥久,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山水,闲煮时光,细品岁月,嫣然浅笑,不负流年。
《小窗幽记》读后感3
《小窗幽记》以观世间荣辱、品人生苦乐为主线,以文辞优美、意蕴高雅为特点,是一本修身处世的格言书。书中的格言有的立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有的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读来有神思优游,流连忘返之感,历来被视为修身养性,自我提升的佳作。
《小窗幽记》作者陈继儒,号眉公,生于明末清初。他高雅超脱,博学多通,一生著述颇多。透过作品可以感受到作者拿得起、放得下、抛得开、收得拢的豁达心胸和无尘境界,其真知酌见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于今时今世仍有借鉴价值,尤其是关于修身正心的见解最值得我们品读。
感悟一:常持平常心,正念修自身。
《小窗幽记》说“有誉于前,不如无毁于后;有乐在身,不如无忧在心。”告诉我们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古人说: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心乃身之统帅,行之导向,要改善人生际遇,需要我们从“心”做起,常持喜悦心,就会以笑面示人;常持平常心,就会笑对人生。所谓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更不是消极遁世,而是平和豁达、宽容洒脱,是积极做事、低调做人,是利不能诱、邪不能干,是悲悯众生、利益众人。以平常心看待荣华富贵,就会不嫉人有,也不笑人无;以平常心看待得失成败,就能做到上不负天,下不愧人。一个人只有摆正了心态,才能有正念、正思维,继而才能有正面行为。正念是指积极乐观、与人为善的观念,处人时心存善念,则视对方如佛陀;心存恶念,则视对方如牛粪。处世时持积极乐观之心,则世界生机蓬勃一片光明;持悲观失望之心,则世界满目苍凉了无生气。在现实生活中,常持平常心并不容易做到,世事纷繁无时无刻不考验着每个人的判断抉择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当天薄我福时能否做到不怨天尤人?当天劳我形时能否做到不退避逃离?当天厄我运时能否做到不沮丧放弃?只有做到心地无尘、心境平和,才能改变我们面对一切的态度,随之改变我们和世界的相处方式,才会让我们和世界越来越默契,越来越和谐。
感悟二:资性不限人,境遇不困人。
《小窗幽记》说:“读书不独变气质,且能养精神。”珍惜时光善于学习,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且能够吸收义理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蛰伏日久历炼日深,所以会飞得更高;绽放得早也必凋谢的快,所以一片坦途未必是好事,《小窗幽记》强调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强调后天的努力超过先天的聪颖,困境的磨砺会促进成长;激励后人不要被资性、境遇所限制,告诉我们树立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积极态度,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借鉴。古往今来,通过读书学习改变命运、提升自己的事例比比皆是。国学经典《大学》是儒家思想的精辟概述,被列为四书五经之首,其作者曾子被称为孔子最愚笨的弟子,可是像曾子这样愚笨的人却能够理解孔子并将孔子的学说阐扬于后世,并因著述《大学》而名垂千古,最终成为孔子最成功的弟子之一。可见限制人成长的不是资质、天性,而是固步自封的心态。心态、心境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成败,而且决定一个人是否快乐,像孔子的另一位弟子颜渊那样,以一箪食、一瓢饮为乐,就是因为他的快乐没有依附于外界的`环境上,而是由内心滋生的知命而乐天。如果每个人不缘外境,放下万虑,便可感觉到这种快乐,并且因为这种快乐发自于内心,而不是得之于外,所以也不容易改变或者失去。
感悟三:心不随物转,静使人从容
“多燥者,必无沉潜之识;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小窗幽记》告诉我们,静就是不多言、不浮躁、不妄动、心不随物转。我理解所谓“静”,就是谨言慎行、淡泊宁静的一种境界。有了淡泊之心,才能放得下名利,放得下功过得失,平淡地面对所有的失去和拥有,直至以尊严的方式承受人生的苦难;有了淡泊之心,才能不为物欲所惑,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利害所移。一份淡泊,带给我们安闲自在、波澜不惊的生活,它把莫名的惆怅冲淡,让美好的心情升腾,使人达到闻谤不怒,见誉不喜的高深境界。如果说淡泊可以使人品格高尚,那么心静可使人处事从容。淡泊是平和的,心静则是深邃的,心静给人以不动声色的刚毅与坚韧,给人以面对现实的莫大勇气,还给人静观世事以从容应对的智慧。心静体现一种从容不迫的沉稳,一种气定神闲的大气。心静时,我们不仅能体味生命的美丽,而且能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或许就在于拥有一个“静”字。
志要高华,趣要淡泊。通过读书我们领悟到,做人要淡泊宁静,处事要安详涵容,工作要积极有序,生活要乐观豁达。当我们置身喧嚣浮华的世界却依然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当我们面对世间种种诱惑而心湖不泛起一丝涟漪,当我们平和审视生命的历程而不在意获得与失去,当我们能够做到辛勤耕耘不问收获地默默奉献,那么,我们的人生就进入了一种臻于完美的境地。
《小窗幽记》读后感4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眉公)读史论经之余,编著的一本关于修身处世养性的格言小品集。书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经史杂著,以及民间俗谚。它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之书,也有人称之为“处世三大奇书”。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很多声名卓著的文人雅士称誉《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陈继儒在集中写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充满智慧的格言,如一缕清远气息,在这初夏的凉爽中萦绕着我。
掩卷遐思,在这幽缈的气息里,仿佛看见一个智者的模糊轮廓,颤动在历史长河的粼粼波光中。书卷里除了高蹈超脱的哲性,还存有某种隽永、慎密的理性思维。
品读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其实就等同在剖析作者内在的精神形态。《小窗幽记》这本书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其所言诉的思想有着深蕴的文化内涵。直至今天,仍发人深省。它犹如一只遥远年代里斑驳的青铜器,泛着诗意的苍绿;又如同一个潇逸之士,着一袭禅者的布衣,披着清冽的寒辉,啸吟,且徐行,在岁月深处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
其中最喜欢的是陈眉公辑录在《小窗幽记》中的.这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明人洪应明的一副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所以,它最早的出处,应是《菜根谭》。
一直以来,就喜欢这幅对联,在年少懵懂的时候就喜欢。这幅对联典雅华丽,看似淡然却深奥,一读起来便会蔓延一种心绪和情怀。人生山长水长,需要一种空灵的东西来给自己以心理暗示,方能笑看流光飞舞,不觉人生苦寒。
“闲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之意,闲字又有一种随心的不经意。而“漫随天外”又显示了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境界高邈,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之妙。
一副对联,短短二十四个字,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如此,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方能达观取舍,笑看人生。
现代人大多活的很累,精神与心灵不堪重负。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欲望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而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需要靠内心的调试来平衡,从而达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自在状态。
当代大德赵朴初先生在了悟生死之后,去世前写了几行字:
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挂牵。
——三十二个字,充分体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精神内涵。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花开则荣,花落则败。不以一时荣耀而忘形,不以一时屈辱而自弃。淡泊名利,无欲则刚。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禅悟生死,逝水无痕。生亦乐,死勿悲。心如流云,顺其自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在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小窗幽记》极具内秀,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