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师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28 12:37:1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1

  通过调查与反思使我明确了一堂成功有效信息技术课,不仅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仔细的课堂讲解,更重要的是做到如何使自己的课更贴近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效。针对这一目标,我经过近一个学年的教学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了我的教学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关注学生的进步

  教学的有效应该是指在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后,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所获得的具体进步。衡量教学有效的唯一指标也是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这里我们应该避免理解的误区是教学有效性不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完成了自定的教学计划,有无认真的备课和准备,如果我们的努力不能促使学生对自己所授学科感兴趣,或者说学生学的很辛苦,缺乏成功的体验,那就表明我们的教学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学中,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时,我们首先应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放在首位,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Flash第一课的新课引入时,我将以往展示网上的一些成功Flash作品改为展示上届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样不仅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又利用心理学中同类人群比较的特点,使学生明白只要通过认真学习自己也能达到这样的成效,从而减轻学生对学习Flash软件的恐惧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和基础,合理调整教学进度,不能一味的赶进度。我们说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使教学变得更有效,我们应该更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的学习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而目前的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在编写上,因为需要考虑到教材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往往在一开始都安排了大量理论性的内容,针对本学科在机房上课的特点,如果一节课教师都在讲理论、讲概念,无论课备得如何仔细,讲解得如何精彩,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受到重创,从而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脱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可以将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每节课都能保持充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合理地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变为教学形态,实现知识重组是提高课堂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在第三册教材的Flash单元中的讲解按钮时,课本上是将这部分内容分成按钮制作和按钮动作两节课,但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对这两节课的知识点进行重新调整。首先通过使用共享图库中的按钮先让学生对按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进行按钮的制作,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在学会使用按钮的基础上,再对按钮的外观结合前面Photoshop的知识来进行个性化创作,在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的同时,帮助学生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三、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前对教学过程的准备工作,是决定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在备课中能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可以使得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有效地完成学习的任务。

  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其中以“任务驱动”和“自主学习”运用的尤为突出,但就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来看一味的使用上述方法也是不可取的,例如在讲解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时,如果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掌握的一知半解或根本无法理解,但如果改用选择“接受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仔细讲解下,能更快、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对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当然在选用“接受型”的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选用“启发式”或“问题教学法”来替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不断提出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针对一个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的问题上,我们大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例如,目前在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上就存在这样的差异,由于我校学生中有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对信息技术接触较少,信息技术基础较差,在第一个学期的教学中往往存在只能完成教师本节课演示和讲解过的内容,而且速度较慢,为此我让学校在课堂上多加练习,学生在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做拓展任务,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练习中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利用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加强课堂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校都开通了Internet,但由于网络信息万象,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着无序的现象,部分同学游离在课堂之外,久面久之将不仅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学习,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班的教学氛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上网情况的管理,强调学生在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时必须按老师吩咐去探索。

  协作学习是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学习时,要强调小组长的领导作用,让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共同进步,避免一些学生不懂做,()又怕问,而一些学生很快做完却去干其它事情,以保证学生有一个和谐、协作的学习环境。

  五、树立良好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

  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我们必须树立良好的自我反思意识,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才能弥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课堂效率,使教学更有效。

  1、做好每节课后的教学小结,总结经验,寻找不足。

  2、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用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新课程改革,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完善自我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创设有效课堂,已成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当务之急。小学教师教学反思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及论文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2

  我是一名刚入园不久的新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活动、与生活照顾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作出了如下浅显的反思。

  一、行为习惯方面:

  在开学初小朋友们的各种常规行为有所散慢,因此在这在段时间里我注重幼儿常规习惯的教育,通过了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教育,幼儿各方面的常规都有了进步,特别是排队做课间操,小朋友们都好了许多,卫生习惯也有了不小的进步。在保管物品方面也进步了不少,以前的他们从来不去管自己的`物品,就算彩色笔不见了也只会叫老师,或者自己乱丢乱扔现在小朋友的物品摆放的整整齐齐的,自己的物品也保管的很好很整齐。这是开学这两个月中小朋友在行为习惯上的进步。

  二、教育教学方面

  语言课注重幼儿多说多读,我发现班里的孩子特别浮躁,最外在的表现就是没有安静“倾听”的好习惯。不管是在听老师还是他人讲述时,都喜欢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导致其余同伴无法听清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对于这个现象,我很焦虑。在思考过以后,我在课堂上更注重对幼儿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并在一日活动中设计了几个“环节”,来培养孩子安静倾听的好习惯。

  “书到用时方恨少。”很多时候我总是想尽办法,绞尽脑汁设计教案,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要想使教学得心应手,只能是有意识地多收集资料,多看教育报刊,多向领导请教,多与同事交流,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3

  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瞻前顾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郸学步也不好。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才能在学习借鉴的同时,减少在左右摇摆中的机械追随与模仿,潜心提炼,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就常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以下是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和观赏一些有经验教师的优秀课得到的几点心得。

  (一)反思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教师和同学在政治学习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我现在任教的是高一年级,此阶段学生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见长,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我在课前就从网络上下载大量与文本相符的图片或视频,然后在重点课或是学习难于理解的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将多媒体的文字,声音,图像等要素展示出来,对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灵活性,新颖性等优点使课堂变得图文声像并茂,使教与学变得丰富多彩,真正做到了服务于教材,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大大优化了教学效果。

  (二)反思教学对象——“一个都不少

  面向全体学生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数学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三)反思课堂的评价语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不善于表扬学生,似乎表现的很冷淡,但在学生答出正确的答案时心里还是很欣慰,很高兴。针对自己的薄弱点(),我在网上看了一些课堂评价语,准备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看过以后觉得现在教师视批评如雷区、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评就会扼杀一个“牛顿”,夭折了一个“爱迪生”。殊不知,一味这样只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温柔杀手”。当课堂上激烈争论的学生期待教师的明辨是非时,教师所给予的“你们都有一定的道理”、“你们都很聪明”就会弄得学生摸不着头脑,不知自己的观点到底对不对,这种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赏识,只会对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误导。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在提倡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我一定会注意赏识的分寸。

  《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所以我会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4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说到怎样教,对学生还得有所认识,不认识他们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怎能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如何认识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除了学习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外,我觉得更要重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活动为出发点,对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的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分析和总结。通过反思,使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更优化的教学状态。通过教学与反思的相结合,不仅可以使自己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而且还可以在反思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使教师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受到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5

  五年级语文课上,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时,我饶有兴趣地讲起了诗人贾岛“推敲炼字”的故事,尔后,又给同学们讲了当年王安石是如何经过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终决定用“绿”字的,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关于“绿”的教学反思。正当我暗自得意的时候,有个学生却突然站起来说:

  “老师,我想给王安石把‘绿’字改一下!”

  “老师,我也想改!”

  “我也想改!”

  ……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被同学们突如其来的要求给问懵了,怎么办呢?是直接告诉孩子们,这是大诗人的选择,是不能改的?还是……种种做法在我的头脑中一一闪过。对了,新课程的理念不是要尊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吗?于是,我选择了以下的做法。

  “好吧!”我停下了准备往下讲的课,微笑着对大家说,“我们一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大诗人是如何修改的。”

  “我觉得应该用‘来’!”

  “用‘满’比较好!”

  “我认为用‘过’最合适!”

  “不!用‘到’才好呢!”

  ……

  不一会儿,一个个鲜活的答案跃然黑板上:映、拂、到、过、吹、来、染、赶……同学们还在为各自的答案而争论着,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关于“绿”的教学反思》。

  “哈哈,同学们的词汇可真丰富啊!但我想,既然王安石经过反复推敲才选用了‘绿’字,肯定有他的独到之处吧,请大家读读诗句细细体会一下。”我终于可以塞上一句话了。经我这么一说,喧闹的教室安静下来。一阵沉默过后,终于有人发言了。

  “对!老师,人家王安石想要表达的是春天到来,江南岸一片新绿的色彩,而‘映、拂’等字只写出了春风的.到来,没有写颜色,所以我觉得不太合适。”大家都点头称是,我也比较赞同这个同学的说法,正准备“鸣金收兵”,不料又一个声音冒了出来:

  “老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不会只有绿色吧?我认为还应该有各种颜色的小花,我觉得用‘染’才准确呢!它可以‘染’出五颜六色来啊!”

  噫,这个同学的说法也很有道理啊!怎么往下进行呢?我心里琢磨着。对了,何不放手让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去探讨个究竟呢?“到底是‘绿’字准确,还是‘染’字好呢?我想,每个同学都应该有自己的看法,接下来请大家小组内尽情发表自己的高见!”

  讨论过后,同学们的发言令我十分欣慰。

  “尽管春天是多姿多彩的,但我们组认为春天应该以绿色为主。再说,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所以我们认为还是‘绿’字好。”

  “‘染’虽然能表示出多种颜色,但‘染’上的颜色往往只是附着在事物的表面,就像人们染头发,时间久了可能会褪色。而‘绿’我们感觉是由内到外产生的,王安石当时那种思念家乡的情感当然是从内心发出来的,所以我们认为用‘绿’字比较准确。”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6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7

  五年级上册12课《伊索寓言》选材生动、篇幅短小,但寓义深刻,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学生喜欢听、喜欢读,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其中《牧童和狼》的故事更是学生从小就耳熟能详、脱口而出,而且每则故事的寓意也非常明确,学生一读就能在文中找到。因此我认为教学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能从故事中走出来,真正把故事中那个抽象的道理,化为一份实实在在的收获。

  接下来说一说在具体教学环节上我做的一些改动。课文本身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我没有花太多时间讲解课文内容,而是在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学生回去尝试着改写其中一篇,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只要不偏离主题即可。第二节课我和学生们交流时,发现学生们智慧超群,他们给课文加了很多细节,令我刮目相看。比如:“牧童大声呼救,村民们有的拿着镰刀,有的扛着锄头、铁锨、榔头,急急忙忙的赶过来,老人们带着小孩子在后面远远地跟着。”这一处添加的很奇特,我就追问:为什么要加上村民们的表现?没想到学生回答的很有道理,村民们出来打狼肯定要带一些工具,不可能空着手来。老人和孩子都是弱势群体,不可能去打狼,远远地站在大人们身后可以躲避危险……回答的真是太好了,我连声称赞。

  自己改写寓言故事,其他学生评判优劣,我觉得一举多得,既可以让他们自读课文,自觉接受寓言故事的`教育;又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改写、评判的过程中,加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获得新的阅读感受。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8

  新的学期开始了,“双减”工作迅速地全面铺开,在给学生和家长带来新的机会和改变的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整体考虑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如何合理布置课内外作业等现实问题,都第一时间摆在学校尤其是教师面前,相信最近每一个老师,或多或少都有了些焦虑:双减怎么减?减了作业减了练习,怎么落实课堂教学质量?低年级学生不留书面作业,中高年级各科作业总和不超60分钟,我可以利用哪些途径提高孩子的数学技能与能力?

  陈xx的讲座——《“双减”政策下有效作业的设计》,就在这个时候来了,就像一场及时雨。它引导我们:

  一、向课堂教学设计发力,把更多的精力,花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向40分钟要质量。陈老师以不同课例,简单清晰地让我们看到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容易犯的错误:1。告知式的课堂教学,看起来效率,但没有过程参与的学习,易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2。过分强调过程参与,看起来孩子们学得很开心,但却是一种低效的学习,因为学生在课上做练习的时间没有了,往往需要在课后增加很多补救式作业。3。长时间的复习铺垫后展开教学,没有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展开教学,容易造成“前松后紧”如同吃夹生饭的学习效果。

  他建议,课堂教学要: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发力,快引入、寻突破、后拓展。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给学生留几分钟的课堂作业时间。没有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发力,会造成课堂教学拖拉,挤占学生作业时间,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掌握不够,也是作业多的原因之一。

  二、在作业的设计上发力。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作业,提高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设计分层作业、加强作业批改和反馈、加强作业管理等。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只有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了,目标落到实地了,作业才能减得下来。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9

  《安塞腰鼓》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中一篇课文,是陕西作家刘成章先生的名篇。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语言激情澎湃,铿锵有力,思想内涵丰厚,特别是其中一些写意的语句,含义深刻,发人深思。“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而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对于不熟悉、不了解这一民间艺术的我们这里的六年级学生来说,要想透彻理解文本的全部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

  根据学生实际,我设计的教学环节是:看腰鼓表演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跟随视频范读,反复朗读课文精彩段落,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品味贯穿于文章始终的修辞、想象,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赞颂。

  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几处是较为成功的:

  一、情境创设。新课导入,我播放了“安塞腰鼓的频,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安塞腰鼓”,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和火烈,学生一下子感觉安塞腰鼓近了。之后让学生聆听一段配乐朗读,随着诵读者抑扬顿挫的朗读,学生们感受着生命的激越,课堂氛围完全为腰鼓声所感染了。在这样的氛围中,在扫除完生字新词的障碍后,我请学生们齐读课文。令人欣喜的是,他们的朗读是多么的到位,哪段该平和,哪段该激昂,哪段该舒缓……简直可以用“声情并茂”来形容。我心中暗喜,一个教学目标达成了。恰当的情境,点燃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深化了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

  二、 注重朗读。精读环节中,学习重点落在品味语句。学生自主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识别排比句、比喻句,品读排比句、比喻句及意味深长的语句,体味其中的气势、节奏和激情,在朗读感知。通过朗读品味,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自主朗读品味中得到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感悟到了文章的魅力,感受到了文章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当然这堂课的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指导朗读这一环节,我的形式过于单一,朗读指导还不够充分,如对重音、语调的指导只停留于示范,而没有具体指导,效果不是很好!这篇文章所传达的内涵,确实也不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真正理解的。对主题的探究还不够,没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更深入的探究。所以,课文虽然上完了,我也把自己的了解传达给学生了。可是我却没有把握,学生真正领悟了多少。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10

  教师可以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矛盾与困境,并且没有现成的成功解决方法可供借鉴。这种疑难或困境至少有以下几种类型:

  (1)教师的理想与实际存在着差距。例如,教师希望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此为基点进行新的教学设计,试图引发学生兴趣,唤起学习热情,但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目标之间存在着冲突。如教师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指导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布置较有挑战性的作业,但这种做法却导致一部分学生跟不上功课,产生挫败感,最终厌学。

  (3)教师与领导、同事、或家长对教育教学(此文来自)存在的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如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以改变原来的“填鸭式”教学,但周围同事或学生家长却不认同,认为他在出风头,会影响学生学习。

  (4)教学中存在着比比皆是的“两难困境”。例如顾及到了单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有可能妨碍了学生集体;关注到了学生的兴趣,规范性就很可能被削弱;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角色就可能无法实现了。上述的疑难、矛盾和困境都可成为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找出化解问题的方法,从而走出困境,提升教学效果。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11

  周昌老师所执教的《正负数》一课通过精心的准备,演绎出了一堂真实的、精彩的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讨素材。在这节课中,我认为以下方面周老师是做得很好的。

  1.教学思路清晰,知识的呈现和生成自然。周老师首先复习了上一课内容——温度,由此引入今天的新课教学,过度自然且很有必要。这一章的内容为“生活中的正负数”,温度是正负数中的一个具体实例,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正负数的意义,但还没有真正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本节课呈现的是正负数在生活中更多领域的运用,并体会正负数的意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节课中,周老师充分挖掘和利用了教材的四个问题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正负数的意义,很好的让学生形成了正负数的初步感知。在认识了正负数后,周老师又利用温度计抽象出数轴,帮助学生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而是正负数的分界点。最后练习层层递进,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了认识,并进一步认识到除0外其他的数也可以作为正负数产生时的分界点。由此,学生的收获是系统的,这一点从学生的完课小结我们可以感受得到。

  2.重难点突出,教学方法得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重点是: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描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是:体会产生正负数的分界点的实际意义。周昌老师在新课教学中牢牢抓住这一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价值,详细教学了海拔高度的情境,然后放手学生自主探索后三个情境,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探索、交流、发现正负数的意义,反馈中巧妙的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据的联系,由此总结出正负数的意义,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突出了教学重点。在拓展0的意义的教学中,周老师更是巧妙的利用温度计与数轴的关系,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了0作为分界点的意义,难点突破得悄然无痕。

  3.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新课程理念。课堂中所利用的实例,不管是教材上的,还是学生所举实例,以及后面练习中所用到的正负数的情境,都是学生常见的,熟悉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元认知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学生的知识生成也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4.重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复习完温度的相关内容后,周老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正负数例子,体现出正负数这一内容学习的必要性。在总结出正负数的意义后,周老师有再次让学生回顾了前面所举例子中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认知,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面组织学生的讨论学习也很精彩,从学生的反馈中我们能体会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收获。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

  1.对于正负数的描述不准确。正负数是一类数,而不是数量。周老师在总结时有说道:“像+8844。43米、1690元、+10分……这样的数就是正数,像—133米、—1000元、—10分……这样的数就是负数。”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2.正负数作为一类数应该是中性的。课后总结中,周老师说,让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将进步、收获用正数记录,将毛病、缺点记成负数,会给学生一种感觉:正数是褒义的,负数是贬义的,这不科学。

  总之,周昌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堂非常有价值的课例,很多方面老师们都还可以继续进一步的总结、挖掘、探讨。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12

  本学期即将尾声,现结合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种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反思,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而大进”。可见“质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学中,它更是培养学生洞察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比如刚刚学生学习的呼吸作用知识,本部分知识与每个人的实际都很接近,也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但目前我们学生的问题意识却非常薄弱,学生课堂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随着年级的升高,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1)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发挥作用。

  (2)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由于受传统教与学思想的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问题意识淡漠或没有,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

  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其策略:

  (1)沟通师生感情,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

  (2)渗透事例教育,认识“问题”意识。

  (3)创设问题情况,激发提问兴趣。

  (4)开展评比活动,激发提问兴趣。

  (5)强化活动课程,促进自主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随之也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那就是课堂上组织教学出现了相应的难度,往往是易放难收,遇此情况是让其发展下去,还是把他们的热情消灭在此,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二、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脱离探究、实践的生物教学不能适应将来新课标的要求,只有经过认真探究、亲身实践,学生的生物能力才能得以切实提高。

  以探究、实践为核心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是:

  (1)从一个实例(或现象)入手,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分组进行探究。

  (2)每组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3)方案的实施。各小组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或实验,然后小组得出结论。

  (4)师生共同对各小组结论进行分析,最后探究出结果。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对于整个探究过程选题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实,一定是先发散,后集中。如《生长素发现》一节的教学,可以窗台上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交流结果。这样以探究、实践为核心,完全摈弃了老师的讲解与分析,将学生推到了课堂主人的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多样性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高效完成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达成课堂课程目标。活动方式如探究活动、创新活动、实践活动等。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13

  一、鼓励学生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虽然《科学》这门课对于学生来说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们很远他们不懂就不爱学。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三年级科学第三课《蚕变了新模样》,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问学生:谁能分清蛹和幼虫?为更好地理解蛹和幼虫的区别做了铺垫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3、从矛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从而悟出道理,提高认识。如五年级第8课《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有这么一个实验:将两个不同大小的马铃薯放入两杯液体中,我问同学是大的容易沉还是小的'容易沉,结果很多同学都说大的容易沉,但是结果是小的沉了,这就分析到了液体的原因,同学们都非常好奇,认真的看和记录。这样一来同学们的积极性上来了,纷纷讨论为什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14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随笔和记录。这个呼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显得更为迫切——我们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标既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教学反思实质是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思维运动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深入对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与自身教育经验作多视角的反思,能促进教师的思维由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变,实现从教学经验到教学理论的升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角色以新的内涵: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不再是用别人设计好的教案去上课的“教书匠”,教师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和决策者。在新课程改革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教师要持之以恒地教学反思,积极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深入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

  (一)写反思日记

  在一节课教学结束后,要求教师及时写下该节课教学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之智、学生思维之花。例如,一次初二政治随堂单元小测验,我开始时严密注视着每位同学以防止作弊,由于我采用了中考政治开卷形式命题,没有经过开卷训练的学生面面相觑,有学生举手问“能否翻书本?”我突然想,这次严格考试肯定令很多学生失望,不如临时改变一下策略,于是我对盯着我的全班同学会心地笑一笑,并且放松了对学生的监视,果然有些学生开始翻起书来,接着一道道难题做出来了,再后来我也参与到其中,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课后,我在反思日记写到“一节原本考试的课演变成了以考题为形式的自主探究课,教学目的由考学生变成了以考试为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反思是多么重要,同时,我意识到只有出于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的爱,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改革。

  (二)写反思教案

  反思教案即“再教设计”,在一天课堂教学下来,深入思考,系统整理上课的教案,摸索教学规律,形成下一次上课的新的教学设计:

  1、教育观念再分析。例如,一些地方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以下动态“问答式取代了老师原来的‘填鸭式教学’,美其名曰新课改”,“课堂上学生讲故事、角色扮演、相声小品、唱歌、知识问答、辩论、甚至武术表演,热热闹闹,美其名曰‘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参与’”,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反思新课程改革中的教育观念。我们要反思教学能否真正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使得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是否真正做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2、教学目标与内容再分析。反思我们的教学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能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在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上是否关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3、教学策略再分析。例如,某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千篇一律地使用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美其名曰“生本教育”,其实这恰好是对新课改的“形而上学”。因此,我们需要反思教学策略能否由原来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学生的学的发展;能否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的发展;能否由统一规格教育转向重差异性教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课堂评价体系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教育发展。”持续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15

  在备课时,我便力争做到活用教材,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构建开放,和谐,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力求在学生参与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表达机会,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努力创设情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联系教师所给的补充资料,充分的展开联想,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结合密云二小的“一三五”理念,我做了以下尝试。

  1、做到让学生与发现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我在课前,参看了大量的资料,使我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于是,在课上,我安排了三个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再回到原文体会的环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他们分别是理解“小心翼翼”一词时的处理。

  2、理解比利接水时的艰辛时的处理;理解野生动物的危险性时的处理等。

  此外,在课上我还想努力体现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读,在增强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的作用。因此,在理解小比利是怎样用双手捧着水挽救小鹿的生命的;小比利是怎样用双手接满水挽救小鹿的生命的;比利为小鹿一次又一次喂下了生命之水时,我努力渗透句与句、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读,加深自己对文章中一个又一个细节描写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还有意地渗透了标点符号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揣摩文中叹号所蕴涵的情感。

  在课的尾声,我又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回顾了全文,重温了那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画面,使情感得以升华。我还为学生播放了一则公益广告,目的是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

  总之,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情感比较到位,能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在充分联想的同时,也习得了一定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但,这节课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课上得太碎;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不够;教师的语速太快,话太多……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取长补短,继续以“一三五”理念为指导,深挖文本,在如何让学生在“得趣”、“得意”、“得言”、“得法”上下功夫,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教师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师教学反思04-02

教师教学的反思01-21

教师的教学反思12-28

教师教学反思12-31

化学教师的教学反思03-16

教师课后教学反思03-18

中班教师教学反思03-25

大班教师教学反思04-04

教师教育教学反思04-05

教师数学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