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31 10:17:4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5篇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

  这是一首“很大”的曲子,要想让学生特别是音乐素质较低的农村学生能够了解作品的内涵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感觉较长的曲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曲子的主题,所以在我自己上课时先让学生们唱这首《沃尔塔瓦河》的主题,然后是让学生听辨,这个曲调像“高山、河流、天空”中的哪一个,让学生从听觉中去首先认识这个主旋律。再接着就是再次聆听,让学生听一下这是怎么样的一条河流,最后再次唱主题旋律。这样学生们就能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音乐,无论学生发表的看法多么肤浅,的我都能给他们适当的鼓励,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乐曲最好还有赋予它精神力量,在欣赏中不但让学生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也能赋予他们生活的信念。学习上的拼搏精神!

  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舞蹈画面的导入。在开始上课时。用多媒体播放几个少数民族的歌舞画面,《掀起你的盖头来》,《北京的京山上》《金孔雀》,让学生从多姿多彩的歌舞画面中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学生们也能够在此情境中激发其情感,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唱,学生们采取自愿结合的'小组合作方式,如竖笛小组。二胡小组。口琴小组。唱谱小组等。在乐器的帮助下识谱。唱词。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三。合作表演展示。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学习效果。

  四。合理的评价,适当的鼓励是激起学生热情参与的最佳方法。《七子之歌——澳门》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课前预备到上课、总结,使我受益匪浅。我所上的课是七年级一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澳门》。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唱歌曲以及艺术创作,让学生感受到祖国与海峡两岸同胞心连心、手拉手的深情厚谊。

  《七子之歌——澳门》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组诗,是根据电视专题片《澳门岁月》的主题改编而成的,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李海鹰作曲。《七子之歌——澳门》的教学内容贯穿着一个教育主题——早日实现统一祖国的大业,教学中应避免说教,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实践活动之中,重视对学生情感陶冶。

  在课堂上,我主动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演唱、一起创造,课堂气氛和谐,教学效果明显。总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非常乐意创设有利于学生欣赏音乐的机会,提供更多更加广泛的资源,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实践体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发现音乐的美。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2

  每次走进教室,我都能感受到学生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我们怎样才能教好每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在沉重的文化课之外,找到自己的精神和精神天堂,我们怎样才能通过音乐的独特力量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手和电影明星。相反,孩子们鄙视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更不用说让学生听起来很无聊的.欣赏歌曲了。我们的教材并不一定要对每个地区的学校都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反思。

  i.课堂音乐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音乐课不仅仅是一门歌唱课,要唱的歌曲更多,如何唱好的歌曲更少。很长一段时间,学生们会觉得音乐课上的歌曲不好,也不够有趣。当然,他们会专注于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

  器乐课不是一门简单的技能课。这很无聊,机械训练多,兴趣刺激和情感表达少。。表面上看,一些学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一些影响,但这可能会削弱大多数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将其抹去。

  欣赏不是文学。在一些教师的鉴赏课上,有很多语言讲解,要求学生少用心听,更清楚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少用音乐思考、理解和激发想象力,多用语言表达,少用情感体验。这样一来,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积累就会越来越少,对音乐的理解就会越来越肤浅,最终会失去学习音乐的热情。

  其次,我们应该掌握音乐课堂教学的定位

  音乐课程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主导。在我们的音乐课上,无论学生学得多好,很多老师都只注重按照设计好的方法进行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3

  《黄水谣》选自《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曲。《黄河大合唱》创作月1939年,共分8个部分,《黄水谣》是其中最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英雄史诗,是近代中国音乐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欣赏,让学生能区分作品在演唱形式、音乐情绪、整体风格、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把握住作品的情感和表现意义。此外,让学生对《黄水谣》和《黄河大合唱》有一定的了解,感受和理解《黄水谣》和《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增强爱国主义情愫,提高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讲述音乐知识的'同时,又自然地渗透了德育内容,进行审美教育,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首先,我创设情境,通过一个汉字——“几”,引起学生自发的“发疑”,使学生即时进入角色并联想到黄河。接下来我让学生说说所了解的黄河,使学生思维从潜伏状态逐步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回忆相关知识,并组织语音表达出来,从而巧妙地自然导入“激疑”部分。在乐曲欣赏部分,通过讲,听,读,说,画等活动,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及表现音乐情绪,并获得优美抒情和悲愤凄惨两种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时还启发学生研讨、交流《黄水谣》和《黄河大合唱》的艺术内涵,从而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受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对黄河今昔的对比,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巨大变化,使《黄河大合唱》的巨大艺术魅力在课后延续,通过情感的体验,思维的拓展,审美的提升,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愫,使教学目标和效果有了新的升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参与了多种音乐活动,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爱国的情怀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更深刻地体验到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魅力,音乐视野更加开阔,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4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

  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同学,平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5

  半学期转眼就过去了,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在此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

  一、课堂音乐教学重点教什么

  音乐课即唱歌课,学生仅仅唱会歌曲,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学生很少。音乐技能课,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学生在课堂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就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器乐课也单纯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

  在欣赏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的音乐课里,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突发,临时应变等。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

  对以上的反思在后半学期音乐课我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改正: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三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考艺术特长班,为将来深造打基础,让我校优秀艺术学生代表,给她们表演、做示范,学生反响强烈。

  3、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4、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针对本校学生

  音乐基础较弱、有音乐特长班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具体做法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多参与省市艺术节等活动,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6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增长知识的时期,除了要加强知识框架的构建与积累外,德育也十分重要。初中阶段的孩子们正处在一个心智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阶段,好的德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帮忙学生构建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音乐教育正是初中德育中重要的环节。然而,当下的初中音乐教育却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中“音乐”的含量较低

  参看苏教版初中音乐的教材资料不难发现,教材中“音乐”的含量其实很少,教材中很多资料都是关于音乐知识与音乐技巧的,这些技巧和学生的生活并不贴近,学生理解起来不仅仅存在障碍,还会丝毫提不起兴趣。授课时,很多时候是教师空洞地讲授某些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背景以及音乐的特色,学生的参与极少,音乐课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此外,音乐课很多时候基本上变成了唱歌课,课程的讲授就是教师简单机械地将一首歌教给学生,直到学生们会唱为止。

  在音乐课上,音乐的内涵、音乐的韵味、音乐的价值完全没有得到体现。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感知,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应当更注重音乐本身,然而现今的音乐教育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缺失。

  音乐课的反思首先要从教学资料着手,教材中音乐的含量低是一个亟待改善的现状,课堂上教师不应当一味地讲授那些枯燥的和学生们所处的时代很远的音乐的发展历程,这对于学生们对音乐的感知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音乐课上,教师应当更多地让学生真正和好的音乐接触,让他们有机会欣赏与领略音乐的实质。

  音乐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音乐不是简单地唱歌,透过音乐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到背后的情感与韵味,那就到达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也是音乐教师应当寻找的目标。

  二、教材资料无法吸引学生兴趣

  此刻的音乐教材中存在的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教材资料和学生生活存在严重的脱节,教材的资料完全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教材中,大部分是民族音乐,此刻的初中生对于民族音乐基本是一片空白,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于这个领域毫无兴趣,学生们更醉心于当下的流行音乐,这些音乐他们极其喜爱甚至沉迷,而教材中的资料完全不是他们感兴趣的`。

  此外,教材中的资料大部分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不要说是初中生,就是很多大学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基本都没有认识,年代的跨度往往会带来很大的认识与审美上的鸿沟。对于那个年代的音乐以及音乐背后涵盖的情怀,那是初中生完全无法领会的,那和他们生活的时代隔得太远。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会觉得音乐课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强,对于音乐课也丝毫提不起兴趣。

  这样的现状是目前音乐教学的一个很大障碍,想要逾越这个障碍,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做出一些革新。首先,不必完全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照教程来,那样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

  对于教材中很重要的资料,如果这些资料的确是和学生的生活隔得比较远,教授课本知识前教师能够准备充分的引言与过渡,尽量将课本中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并且以简单简便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教学资料的相应背景知识,让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有充分了解,理解起来才会更容易。此外,课堂上教师能够适当加入学生们喜爱的其他的教学资料,教学形式也能够有相应改变。比如,能够让学生们来表演自我最喜爱的歌曲,并且阐述自我喜欢的原因及自我对这首歌的体会,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让学生有勇气在同学面前来唱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深刻地去体会一首音乐作品,尝试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三、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不平衡

  目前的音乐课堂上,还是难以避免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和学生间缺乏互动,学生的地位被忽略在音乐课堂上也十分常见。很多音乐教师一堂课下来基本没有离开过钢琴,和学生间也极其缺乏沟通,音乐课就是教师教给学生唱一首歌,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这种状况很普遍,也是很不可取的。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情商的过程,是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的途径,若课堂上教师完全不在意学生的感受,教学形式枯燥乏味,学生不仅仅学不到东西,还会对音乐丧失兴趣。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当有所改变,教师应当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音乐课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唱一首歌,重点是透过学唱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首歌与一首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多时候,经典的音乐后面往往蕴含着一个深刻的故事或者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懂得如何欣赏好的音乐,欣赏音乐后面传递的情感,读懂那个故事以及那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这才是音乐教学的目的,才是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当去到的方向。

  总之,现今的初中音乐教学中仍然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教材的资料过于空洞,关于“音乐”的地方比较有限,不仅仅如此,教材的资料和学生的生活及他们生活的年代严重脱节,这直接造成学生对于音乐课堂提不起兴趣,对于课程难于理解,也无法产生共鸣,这都是需要改善的地方。教师应当让课堂教学资料更充实,教学模式更新颖。此外,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及变化,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才能真正到达教学目的。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7

  音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按新课标要求去做,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基础入手,把握好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一点一滴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加强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针对中学生课时少的现状,积极开发和利用音乐课程资源,开展课外、课间、乃至整个校园及校外的方方面面的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使学生的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让他们更多的去接触音乐,了解音乐,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更加喜欢音乐,对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为学生终身爱好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合奏就是一个参与学生广泛,凝聚学生的最好机会,所以,做好每次的合奏教学与开展活动至关重要。

  校园毕竟没有专业的训练时间长,所以要求上,乐曲的选择上,也要谨慎为之。乐曲的处理上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做合适的改变,既不能过多改变原创,也不能加花太过繁琐,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其次学生的训练中根据学生演奏的基本情况,决定声部的划分。

  在合奏训练中仅有训练的方法还不够,还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若想得到学生的配合,教师的引导与如何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最为重要。比如在枯燥的练习曲中,就可以加入一些同学的名字,或大家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以进行分组的比赛,寓教于乐中,让学生更好的去完成合奏教学。

  《现代教育学》中谈到:“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具有兴趣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活动的内容形式也是学生喜欢接受的,有较强的吸引力,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在面对“每周一节音乐课,学生又面临中考”的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如何使学生在校内课外多一些音乐,这正是我们音乐教师值得探讨和深思。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8

  一、教材使用说明

  本学期音乐教材,使用的是全省统一实施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修改发行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中学音乐新教材。该教材全学期共分6个学习单元,共计新授课时15教时。根据教材资料,依据学生理解本事程度,在使用该教材中,对部分单元资料加以调整,适当进行了增删,全学期实际新授课时14教时。

  二、本学期教学工作工作量

  本学期担任初二年级14个班音乐教学工作,周课时14节,校本艺术课程(小品、曲艺)每双周三两节,音乐教学全学期代课总课时196课时。

  三、学期音乐教学反思

  1、坚持音乐教学新理念,实现目标,落实标准。

  本学期音乐教学,能够坚持贯彻音乐课程的“培养兴趣,发展音乐感受、鉴赏、表现、创造本事,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情操”的总目标,把音乐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落实到让学生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课方面上来,把教学中的过程及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把知识技能融于学生喜爱的各种趣味性实践活动来体现,把培养学生丰富的生活情趣做为教学目标来设置。

  教学中,努力实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注重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并认真把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能进取思考面队学生教什么、谁来教、对谁教、怎样教,预见目标能否到达和实现,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原则。

  2、立足课堂,促成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型。

  本学期在音乐教学中,进一步改变备课方式,立足音乐教材文本钻研,能对教材有所侧重地梳理、选择、补充、整合,努力做到各单元主题资料生活化,把教学资料设计的活动化,注意每单元资料的课前准备,了解学生上课前的心理状态,灵活采取恰当的手段,保护学生学习情绪。课后备课,经过每节课的教学不断检查已成的教案,针对课堂教学的进展,学生的需求,及时加以补充、修改、完善。课堂常规教学是检验一个教师教学本事、水平的试金石。在每节音乐课后,我常常问自我:本节课的教学资料明确否?对学生的要求是否清晰?我的教学方法设计是否妥当?课堂上我的语言是否生动、确切精练?把学生“学”的效果和我“教”的效果相互联系比较,细心找出问题,及时纠正。

  教学中,能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大胆采取生动启发,研究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把知识教学依靠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上来,教学中,能注重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自觉改变主角,以“朋友”的形象与学生真诚相对,因为在教学中,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当教学资料得不到一些学生理解的时候,我会心态平静,微笑应对,说一声“别着急”“没关系”,所以本学期当音乐教学结束后,我们征求学生意见当中,最多最好的评价,认为我“和气”“好玩”,我觉得从学生口中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了我能进取转变教师地位、主角师生新型关系的建立,实质上是极有利于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

  四、本学期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实施的梦想与现实差距大。

  新课程的'目标,标准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异常是在教师的综合音乐素质、教学活动设计的本事,组织管理的本事及教师语言表达本事方面,都有着新的期望。音乐新课程要体现新、趣、活,就必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上述各方面的本事,在这方面,我认为自我就现有条件还不够完全满足学生的愿望,需要在今后、经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进一步提高诸多本事,以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不一样期望。

  2、音乐课程资源严重缺乏。

  从现有的音乐教学资源来看,教材上的资料还不够丰富,有些资料学生难以理解和理解。要完成单元主题目标,还远远达不到要求,需要从各方面加以汲取、补充,而问题是有些急需的课程资源却难以寻觅,“巧妇难为无火米炊”,造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难以表达,学生难于体验,理解的现象。

  3、部分学生存在的错误理念。

  长期以来,由于受学校、社会、家庭传统升学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仍把音乐课视为“无所谓”的课程,所以表现出一些消极的学习情绪,要扭转这种思想,启发这些学生正确对待音乐教学,工作量相当大,效果也难以预见。

  4、长期从事音乐教学的所产生的厌烦情绪。

  我从事中学音乐教学已有11年,有时因各种因素,心理上有时产生的稳定及厌烦情绪,异常是在工作压力大,备课受到阻碍时,情绪易产生波动。这种不良情绪有时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甚至无意间伤害了学生,我觉得这是值得自我认真反思的问题,做为一名老教师,无疑这是错误的,不该发生的。原则地说,这是职业道德问题,是敬业态度问题,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决纠正。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9

  《阳关三叠》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而改编的歌曲。为了让“友情”这根主线贯穿于整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几个环节:一、激情导入 二、诵读古诗(通过对古诗的讲与诵读,去了解、体会诗人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深厚友情)三、释疑、解决难点(1、讲解“阳关三叠”的含义。2、同音相连、八度大跳、切分音、强音记号。)四、新歌教学(1、通过视唱、模唱旋律,感受音乐情绪 。2、通过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词,来体会诗人对元二那种伤感、悲凉、惜别、期待的'内心世界。3、通过齐唱、接龙唱、同桌深情对唱等形式的演唱,让学生熟悉歌词的同时,引导他们珍惜友情、师生情、同学情。)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0

  初中音乐教学案例反思

  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业的加重,音乐在初中生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乐理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2、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3、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学生们需要美,追求美,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相信只要我们多花些心思,孩子们就会从中得到快乐的体验!从而感悟他们纯真的心灵。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1

  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都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的却是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做深一步的探讨和反思。

  一、课堂音乐教学重点教什么

  音乐课不单纯是唱歌课。他们在课堂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当然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欣赏课并非文学课。有些老师的欣赏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们的音乐课里,很多教师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自己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突发,临时应变等。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

  总之,现在的音乐课堂仍需要我们广大的音乐教师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才能使我们的音乐教育不断完善和发展。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2

  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我在教学中一直认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所以,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总之,音乐教育不仅具有辅助、强化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还具有德育和智育所不能替代的'独具的教育功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3

  众所周知,好的音乐能给人美的享受,能陶怡人的情操。音乐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生命活动,也是人类自身礼貌建设的一部分。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我们作为音乐教师更应当对学生进行审美本事的培养。音乐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能够完善学生的人格,能够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性,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使学生在音乐课上能够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经过音乐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的精神境界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一、美育教育在音乐课中的重要性

  音乐课是中学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它和语文、美术等科目发挥同样的作用,那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在中学美育教学中各具特色,共同为学生勾画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近年来,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能只重视考试成绩,要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思想上受到政治教育,教师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善恶。中学音乐教材编配了许多关于祖国、家乡、人民、大自然这样的作品,经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祖国之美、家乡之美、人民之美、大自然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之情。经过音乐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成为礼貌、守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二、音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依据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中学生在音乐课上理解音乐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音乐课本,教师要善于抓住音乐教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利用教材中作品所蕴涵的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他们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从而到达美的教育。如饱含浓浓思乡之情的《大海啊,故乡》,在教学这首作品时,让学体会感受作品中大海的艺术形象,体验作品蕴含的真挚情愫,并让他们能用优美的声音歌唱大海,表现对大海、对故乡、对母亲的真挚情感,从而到达深刻的审美教育。音乐是听觉艺术,是经过音响来塑造艺术形象,在中学音乐课本中编配了许多富含上进心、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对不一样个性、不一样特点的学生,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听不一样的作品,对不爱学习、厌恶学校生活的同学,教师能够和他们在一齐听像《青春舞曲》《学校的早晨》《学校时代》等,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热情;对一些性格较内向沉闷、不爱和同学打交道的学生,教师能够和他们一齐聆听《青年友谊圆舞曲》《友谊地久天长》《一二三四歌》等,经过这些歌曲的聆听,鼓励他们和同学多交流、多沟通,健全自我的人格。针对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因为毕业班的学生学习紧张、精神疲乏,整日处在高强度的学习中,教师应当播放一些有助于缓解他们精神紧张的一些乐曲和歌曲,和他们一齐倾听和欣赏如《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样一些民族器乐曲,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愉悦、放松。所以,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当采取一切措施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努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音乐风格各异的音乐形象中,感受中华民族和世界各地音乐文化,感受人类礼貌,从而到达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本事,做一个礼貌、守纪、热爱生活的人。

  三、音乐教师应当是“美”的传播使者

  音乐课本身就是很“美”的课,是十分让人享受的课,因为“真”是艺术的生命,“善”是艺术的品格,“美”是艺术的本质。真正的艺术家总是经过他的作品来表现他对人、对事物、对大自然、对社会的真情实感,饱含着他们自我丰富的情感,当人们接触到这些优秀的作品自然会被这些作品感动,会被这些作品所激励,会被这些作品所鼓舞,在生活中多多少少会受到这些作品的影响,从而会改变自我的一些言行,养成乐于助人、以诚待人、宽厚善良的品格。所以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当发扬光大音乐的这种审美升华功能,尽量以完美的姿态展示给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注意自我的语言美和行为美,音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当发音标准,语言表达清楚、准确,并且要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知识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而音乐是打开人们心灵窗户的另一把钥匙。学生是以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来体验音乐作品的,所以丰富而优美的教学语言无疑是把学生带进美的殿堂的指明灯。作为教师,我们还应当做到行为美。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仅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作为一个音乐教师,更应当和规范注意自我的日常行为。如果自我能够以身作则,以良好的仪态出此刻学生面前,以充满朝气、健康的形象出此刻学生面前,那么就能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还能带动和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四、音乐能激发人们“美”的情感体验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它比一般的语言更直接地传达情感,并且始终与美感结合在一齐,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馈。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千变万化,但归根结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音乐是经过感官刺激,才使人感受到美,是经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不论是唱或奏或听,都内含着人们千丝万缕的情感因素,影响着人们的内心世界。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想象的空间。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用音乐打开学生们的想象之门,激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多听、多想、多比较,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想象,使学生对音乐产生联想,提高其素质,陶怡其情操。教师还要进取、引导、推动学生的音乐表现,让他们的情绪感官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而发生变化,让学生从身体各个方面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获得美的教育。音乐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起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完美事物的关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进取乐观态度和对完美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五、音乐课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本事

  音乐课是提高学生审美评价本事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评价本事作为自我的教学目标之一。审美评价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审美属性、审美价值所做出的评判。审美评价本事的培养,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进取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音乐中的思想美,要意识地引导学生挖掘音乐作品中潜在的思想美的因素。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不但要教会学生会唱,还应当让学生了解《国歌》创作的背景、历史,深刻理解《国歌》的意义,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升学生民族自豪感。审美本事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音乐鉴赏本事,能够净化他们的心灵,启迪他们的智慧,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益于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的人。

  总之,中学音乐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美”途径。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应当运用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教师要充分运用音乐课,调动学生热爱生活的进取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其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其在真善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怡。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4

  半学期转眼就过去了,每次走进教室,都能感觉到学生们对音乐的渴望,.我也在想:怎么样才能把每一堂音乐课上好?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外也能够找到他们精神与心灵的乐园怎么样才能通过音乐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使他们的精神境界在这个充满着物欲的时代得到最大程度的升华。

  音乐课是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他们热衷于流行歌曲、歌星影星,相反孩子们对教育部门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更不用说那些让学生们听起来枯燥乏味的欣赏曲了。我们的教材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地区的学校实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的课堂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在此我从以下几点进行反思。

  一、课堂音乐教学重点教什么

  音乐课即唱歌课,学生仅仅唱会歌曲,唱好歌曲、唱得有滋有味的学生很少。音乐技能课,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学生在课堂相当一部分时间里专学唱歌,长久以来,学生就会感受到音乐课里的歌不好听、不够味,那就会注意力集中到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里。

  器乐课也单纯的技能课,枯燥乏味、机械训练的多,兴趣激发、情感抒发的少。这样做,可能在表面上或许在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学生会有一些效果,但却有可能因此而削弱了绝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甚至磨灭。

  在欣赏课,语言文字解说的多,要学生用心聆听的少;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倾其所有,非讲个清清楚楚不可的多,留给学生去思考、去领悟、用音乐去激发想象的少;用语言表达的多,用情感体验的少。因这样的结果只会是,学生的音乐作品积累少,对音乐的感悟浅薄,最终是对音乐课没了热情。

  二、课堂音乐教学中要掌握好定位

  音乐课以教师为中心的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少。在我

  的音乐课里,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只顾按照已设计好的环节进行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突发,临时应变等。这是一个不平等的教与受的关系,从未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

  对以上的反思在后半学期音乐课我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改

  正: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三个

  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考艺术特长班,为将来深造打基础,

  让我校优秀艺术学生代表,给她们表演、做示范,学生反响强烈。

  3.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4.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针对本校学生

  音乐基础较弱、有音乐特长班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具体做法为: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多参与省市艺术节等活动,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5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 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象,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理解、表现能力。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根据作品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风格等方面入手,在牢固掌握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利用旧知识对作品进行分析,如乐句乐段、调式调性、曲式、作品风格等。这种分析音乐作品的本领就是理解能力。

  如何把一首歌(曲)正确而完美地唱出来,需要积极培养学生歌唱的基本功。如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咬字吐字、准确的音高和节奏、恰到好处的力度、自然而美好的声音、真切的感情等等,从而把歌(曲)所表达的形象充分地再现,这就是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口语与琴声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儿童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感知,想象思维,理解表现,欣赏这几种能力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这几种能力的提高一定会促进智力的提高,对学生健康的成长和提高艺术修养大有益处。<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04-02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01-17

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02-01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15篇)04-11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精选15篇04-11

音乐教学反思10-04

音乐的教学反思01-29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集合15篇04-11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集锦15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