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0乘5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0乘5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0乘5教学反思1
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加强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营造一种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还学生学习主动权,自我挖掘其创造潜能。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文物考古的情境,估算出出土文物或古遗址的年代,引导学生研究对数函数,一方面体现了“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另一方面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其次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基础上学习的,完全可以放开学生让学生对比指数函数知识来研究对数函数。“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重新构造知识”。还有本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小组看书总结,讲解例题,效果很好。使所有参与的学生都有成就感。最后以人为本,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创造的乐趣,领悟数学的.本质。
在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生总结讲解,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有很多发言的机会。也暴露了不少思维过程的问题和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从学生的作图到性质的探究与变式练习,基本上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主动参与。如比较与的大小,学生一共想出了用计算器,转化为指数式比较,利用函数的图象,利用对数函数单调性等四种办法。教师因势利导,充分利用了图象法引导学生回到利用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对数式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方法的归纳是教师指导学生归纳,然后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还是让学生在实践后提炼,也值得教师精心设计。转化为考虑两个指数式的大小比较,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展示,下来自认为这是本节课的一大失误,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要给学生机会,不要低估他们的创新潜能。总之,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个结果,而应该让他们看看老师的思考过程等等。
基本上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本上实现。有评课教师指出,如果能将指数式与对数式大小比较放在一起研究就好了,我同意这个观点。其实我刚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有“回顾指数式底数为字母时大小的比较,完善认知结构”,但考虑课时限制,后来就删除了这部分内容,没有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是这节课的第二个遗憾。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要更充分地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思维过程,让出充足的时间与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索。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和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给所有学生有暴露自己思想的时间和空间。
毋庸置疑,继续推进新课改将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坚定不移的方向,但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鼓励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数学课远离虚伪的美丽,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还要鼓励学生自觉改变学习方式,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0乘5教学反思2
今天学习了0╳5=0后,我让学生尝试解决试一试“130╳5=?”,这是一道末尾有0的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计算题。书本提供了三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列竖式计算,末尾对齐。
130
╳ 5
650
第二种:先计算13╳5=65,然后通过比较13╳5和 130╳5的异同,发现130是13的10倍,所以130╳5应该等于65的10倍,所以130╳5=650。
第三种:列竖式计算,与第一种的.方法不同,先将13和5相乘,再在乘得的数末尾添上一个0。
130
╳ 5
650
在交流反馈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后,基本上都是选择第一种方法做,学生只要运用0乘任何数都等于0这个道理后基本上都能算对这道题。而没几个学生用第二、第三种方法,可是这两种方法对学生明白算理和简便运算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办呢?是照搬教案,将就塞给 全部学生?还是另想它法?我决定放一放,用第二课时再想办法让学生掌握也不迟。
在第二课中,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你知道45╳10=?这个问题一出来,很多学生有些吃惊,看起来很难似的,之前学生都没有接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时候我鼓励学生,只要大家动脑筋,一定可以做出来的。有了刺激,学生积极去思考谈论,全班反馈交流时学生梁心怡想到利用第二种方法去做,得出了正确的答案。学生听了都恍然大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大增!
接着为了巩固这种算法,我出了2道算式题:130╳5=?和13╳50=?,这两个变式都是以13╳5=65为基础,然后扩大10倍得出最后答案。学生很快就算出来了,我引导全班学生总结这类题目的计算方法: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可以先不看0,把前面的数先算出来然后在末尾添上0。其实这时也把后面整十整百整千乘个位数的计算包含在里面了,这样一来,即学习了新知识,又复习和巩固了旧知识。
通过这2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基本上都掌握了,并体验到了学数学的快乐!我为他们的进步而开心!课堂是生成的,灵活的。作为新老师,只要多思考,多学习,不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与行动,一点一滴地积累,一定会成长起来的,我相信!
0乘5教学反思3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课标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是本节课中的.一个特点。新课标中提出语文课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应该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在阅读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整节课中,从开头的“获取信息,到学习说明方法、说明语言”,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捕捉分析点,自己去获取问题的答案。教师在过程中只起到引导、总结、启发进一步思考的作用。这就比由老师去将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要好得多。在语文课上,一些结论并不是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投入了、经历了就有所得,有收获。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不仅在课外学习中得以体现(如:小组搜寻海洋资料、介绍海洋资源),而且在课堂也真正得以体现。学习说明语言时两组句子的对比,在分析中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得了方法。本课还设计了多次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主要在于留给学生思考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取长补短,从中感悟、理解、提高。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感染、互相吸纳,营造了浓烈的读书氛围。?
0乘5教学反思4
“0×5=?”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四单元“乘法”中有关0的乘法教学。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1、探索并掌握“0乘任何数都等于0”这个规律。2、根据这个规律,掌握乘数中间有0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算式。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画了5个方框,每个盘子里有3个圆圈,问学生一共有几个圆圈?用乘法怎样列式?然后擦掉一个圆圈,剩两个圆圈,再问学生一共有几个圆圈?用乘法怎样列式?……直到方框中一个圆圈都没有。然后让学生计算 3×5=(),2×5=(),1×5=(),0×5=()这几个乘法算式,并让他们根据乘法的意义来找规律,说明0×5为什么等于0?让学生明白“0×5表示0个5相加,也可以表示5个0相加。0个5相加是0,5个0相加也得0,所以0×5=0”。讲到这里,有的学生说“5个方框都是空的,一个圆圈都没有,当然0×5=0”。当时我就觉得孩子们根据教材中的实际情境再结合乘法的意义去理解为什么0×5=0,比老师单纯地利用乘法的意义去讲解,学生应该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以对他的说法我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鼓励。
通过这个小小的教学情节,让我进一步明白了情境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起到的作用真的是很大的。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它更能帮助孩子理解所学知识。
在探讨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式时,我逐步引导让学生自己比较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算式的积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能正确处理乘数中间的0。
探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我让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算法,然后比较怎样算最简便。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与人合作,还亲自经历了计算的过程,最后我加以小结,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最简便的算法。
练习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算法,还让学生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美中不足的是,在最后的练习中,由于自己的疏忽,解答题的问题出现了问题。这让我非常自则,不过整体还是很成功的。
整节课环环相扣,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的开心,特别是开始的情境教学,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情境的引入,要在情境中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从身边的实际例子中去探索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感受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数学就在我们的周围。
0乘5教学反思5
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设疑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以猜一猜的方式让学生大胆猜测0乘5等于几,接下来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得出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结论.从而让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是0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教材原有“试一试”的基础上增加了富有挑战性的一题,从而便于学生比较、交流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我在教学中也得到一些启发。
1.课堂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适当调整教材,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和交流合作学习机会的情境,这样才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问题和解决问题增添浓厚的.兴趣。
2.充分相信学生学习潜力,教学重、难点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讨论、解决,使课堂充满生机。学生自己探讨过的问题,对其结论才会深刻的理解。
【0乘5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0的运算教学反思01-09
0的认识教学反思01-13
认识0教学反思04-16
认识0的教学反思04-16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04-04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03-15
乘加乘减教学反思02-02
有关0的减法教学反思01-19
乘加和乘减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