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1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坐井观天》寓意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教师不必强求统一,而应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在续编《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提倡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课堂上要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这个寓言故事可能会引出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师应巧妙应对课堂中学生的奇思妙想,正确引导学生。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2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课文资料简短,寓意深刻。在备课的时候,我研究到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有必须的困难,并且二年级的学生表达本事有限,明白的意思可能用书面语言表达不出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来设计备课思路:
一、运用了余映潮教师的板块是教学。设计了三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尽情的读,读出味道。
活动二:畅所欲言,谈出感受。
活动三:合作探究,尽情想象。
让学生尽情的读课文时,我没有局限于不一样形式的朗读,而是在读的时候引导学生猜测感受青蛙和小鸟的不一样心理,进而读出文本深层的思想感受。
在读透的基础,进入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尽情的说,说出自我的理解和感受。在这一环节,我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讨论,正确的想法,错误的想法在那里交汇碰撞,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将自我对文本的理解推向高潮。
二、将课文的思想资料浸透在授课的过程中。
经过引导学生来理解青蛙的看法对与否时,我让学生动手试一试:用书卷成筒状来观察天。来明白青蛙站在自我的立场来看天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他是坐在井里看天,由于自我的见识短浅,孤陋寡闻,才会有错误的确定。
在评价小鸟时,我让学生尽情想象,想象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看到怎样的天?看到怎样的景物?从中明白:见识广,知识丰富,就会有正确的确定。
经过我的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课文的见解更是水到渠成,思绪喷涌而出,精辟的发言引来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学生在掌声的鼓励下越说越精彩。
当然,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处里的不好,例如,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时,读的不够尽兴,没有完全读出小鸟和青蛙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想象时,由于引导不到位,学生的想象没有完全打开,只是随教师的指向去想象,没有充分展现个人的想法……
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细节上的设计与思考,让每一节课都尽可能的完美。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趣味的寓言。它以短小、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一样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一样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我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主角中体验,在朗读中悟理。
经过主角朗读、换位体验,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主角,读中悟理,体验生情,思想感情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自然而然诱发的情感与文中蕴涵的情感相互碰撞,就是主角体验,就是生本对话。在主角体验、读中悟理上我重点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做“井”体验。抓住青蛙说的“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小朋友做“井”体验,请他们用纸卷成一口井,到“井底”看一看,天花板有多大。学生看到了“井口”大的天花板,才明白视线被“井壁”遮挡了。然后课件出示青蛙在井底看天的直观画面,伴有音乐:此刻我们跟着小青蛙到井底看一看,你看到的天有多大?让学生边看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最终得出:青蛙坐在井底看天,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只看见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看到的天仅有井口那么大。经过做实验、下“井底”使学生明白青蛙弄错的原因,感悟了寓意。
2、抓两个“笑”字揣摩。青蛙“笑”了,它笑谁?笑它什么?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的自大,他自以为是,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经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明白了,不听劝告、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小鸟的“笑”引出了青蛙的无知、孤陋寡闻。小鸟的真诚也跃然纸上。再经过惟妙惟肖地朗读,把青蛙的自以为是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在学生充分朗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学生也就自然能跳出文本,再现文本了。
3、在劝说中深化,在想象中悟理。青蛙坐在井里,不明白天有多大,它说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这是能够原谅的。可是当小鸟告诉它天是无边无际的,它还是一再坚持己见,顽固不化,那就不应当了。你能劝劝它吗?“青蛙,你呆在井底是看不清楚的,你要到陆地上去看看。”“青蛙,把事情弄清楚了,别轻易下结论。”“青蛙,你还是跳出井口看一看吧,到时候你就明白了。”教师说:“是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青蛙听了你们的劝说,还真的忍不住了,你们看——(课件演示青蛙跳出井口)青蛙最终跳出来了——哇,它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听,以下是学生的回答:
——哇,天真的是无边无际!小鸟,我错怪你了。
——哇,天可真大!多谢你,小鸟,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永远蒙在鼓里,永远不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
——我坐在井底下不明白天有多大,跳出井口才晓得天这么蓝、这么高、这么大。
——啊!天湛蓝湛蓝的,花儿五彩缤纷,小草碧绿碧绿,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多谢你,小鸟,你让我大开眼界。我还要去看看另外的地方!
在想象说话中,学生进一步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
4、主角朗读。这节课的朗读我引导学生担任青蛙和小鸟的主角,“谁愿意做小鸟,把这些话说给青蛙听——”“谁来做一回小鸟,对青蛙说——”“谁来告诉青蛙,让它明白,天是无边无际的——”……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中,在教师语言的诱导中,自然而然地成了“小鸟”、“青蛙”,读得入境,读得入情!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3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
一、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组织学生讨论、释疑。如何执教本课,我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另外,本节课采用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悟道理,功到自然成。
二、成功之处
1、课上,通过有效、激趣的问题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精美课件引导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既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领悟,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感。
2、课文结束后,我又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把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的表现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建立的表象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本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1.总体来看,没有把握好时间。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前松后紧。
2.这次处理的识字教学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仅仅是认读了,有些词语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刻理解。
3.读的形式比较多,但是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的提高,可以
看出课前预习不够充分。
4.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想象。
四、改进措施
今后在课堂上,我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放手让孩子们进行自主学习,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充分质疑,再根他们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他们自主学习。阅读课文的教学要多进行分角色朗读的训练,同时保证学生课下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做到时时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4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课文本身的故事情节容易理解,但要领悟成语的意思,以及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对低年级孩子来说,什么样的方法最能让孩子们领悟故事的寓意呢?惟有朗读。
朗读是理解故事内容的重要手段。我们常说要在读中感悟,如何朗读,便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1、朗读层层递进。如在《坐井观天》这一课中,在指导读牛蛙的话时,我先利用明显的错误语气来读,孩子们立刻会纠错:这样读是不对的。这种纠错的方式激发了他们当小老师的欲望,他们争着抢着读,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能将老师的错误指出来,其实就是对他们自己的朗读、对故事的理解有了一次提升。在一次比一次生动的朗读中,让孩子们体会用正确的感情的朗读是多么重要,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是多么能感染人,从而让他们发自内心的有感而读。
2、边读边想象画面。画面感的引入会让学生入情入境,如在知道读小鸟飞了一百多里,飞得口渴了时,可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继续引导飞过了这么多地方,飞了这么远的路,应该是很辛苦了很累了,纳闷累恶毒时候说话的语气又会是怎么样呢?学生边想边飞过的`这些地方,感受小鸟的疲劳与辛苦。
3、抓住重点词语重读。如在知道读小鸟飞了一百多里时,怎样才能读出路程的长呢?抓住“一百多里“这个次重读它,路程远的意思也就在朗读中体现出来了。
4、师范读。最低年级的孩子还说,老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低年级的孩子理解能力毕竟有限,但他们却是最好的模仿者,因此教师正确的范读对孩子起到的是抛砖引玉的作用。
都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才是主体。主导者重在导,这个“导“更多的是引导,是启发,而不是包办,在朗读中更是这样。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5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对于这篇课文的就教学,我安排了以下的环节:
一、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了,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这个环节实际上就是在检查预习,巩固预习,也可以为接下来的教学铺好路。我在检查朗读情况时运用了接力读、小组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方法,发现通过反复的检查,即使是那些预习不是很认真的同学也能够熟练的读课文。“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三十个孩子就有三十只青蛙,三十只小鸟。他们可以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和感受。
二、画出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让学生生动有趣的`分角色读。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青蛙产生错误观点的原由,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通过把作业本卷成筒来看天花板,你能看见多大?这个实验使学生很容易地明白了用作业本卷起来只看到一点点地方的原因,
三、在读完课文之后,让学生悟理,体验角色感情,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6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透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搞笑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透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所以,我把青蛙和小鸟的争论作为理解课文的突破口,到达让学生认识到看实物要全面,要善于“跳出来”的效果。两个班同一个课时,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和大致相同的资料却有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现将教学反思如下:
1、教学目标的达成:两节课基本上都能按教学目标的设计进行教学,只但是透过修改之后,从词语入手再到句子、段落的学习在一班落实得比较透彻,学生也学得比较扎实。
2、教学流程的设计:在二班是先透过课文的初步感知,再从小鸟和青蛙的争论入手,摆明观点,在学生掌握了课文的资料之后在进行朗读指导,因此导致了教学流程的堆积化,各流程之间的衔接不是很流畅,学生读得也不够充分,说得也不够开放。在一班是透过超多的初读、再读、默读,让学生先把课文的资料牢牢记住,在充分读的基础上理解关键词语“井沿、无边无际、一百多里、大话”,透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串起整个教学流程,在理解中读,在读中感悟,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学起来也比较用心有效。
3、朗读指导:在二班由于自己对教案的把握不准确,未能理解先学习课文再朗读指导的方法,所以在二班的`朗读指导做得很不到位,也没能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一个句子的朗读,并不是每一个字都需要有不同的变化,只要抓住关键词语和语气进行指导就行了,所以,在一班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效果比较好。学生不是纯粹的模仿读,而是明白要这样貌读。加上戴上了头饰就更能投入主角读,学生的朗读热情比较高,到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用心性的作用。
4、拓展想象:在二班采用的是“把青蛙想到的画下来,写下来”,以画入手,能够相机进行看图写话的训练。学生能画什么,他必须能够把自己画的东西说出来。有几个学生不仅仅画的不错写得也挺好,只是由于时间关系和自己的思维引导有限,学生能想到的也不外乎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天多大,达不到与时俱进的效果。在一班的方法差不多,只但是没让他们画画,而是根据《作业本》里的一道练习题培养他们说话写话的潜力。在语句的修饰方面,很多学生只是直接说看到了的事物,只有少数学生会说看到了什么样的事物,什么样的事物怎样样,在教导学生学会好词好句的运用上仍需努力。
二年级的课文学习重点是从一些重要的句子句式中提炼出语言训练点,让学生模仿说话,学会说完整的句子,所以我在请学生发言的时候都会不断地提醒学生把话说完成,不要只说一半。这一篇课文,能够挖掘的语言训练点还有很多,除了“无边无际”的造句,本来我还设置了一个环节就是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可能会看到些什么,想像一下说出来,这个能够培养学生说排比句的潜力,还有“一……就……”这个句式,但都由于疏忽而没有完成比较遗憾。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我觉得就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词句的理解和仿照上,为学生的写话打下良好的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7
这则寓言三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在本单元的识字4中学习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管中窥豹,坐井观天”这样的成语,初步了解了“怎样看待问题,想问题”的方法才是正确的。这一篇课文意在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个道理,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这一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三片面的。
本堂课我努力引导学生理解对话,理解两位人物的语气,通过多次朗读多次表演走进课文,从而帮助理解寓意。通过划一划,做记号,做动作等锻炼学生的'能力。在面对学生的各种各样的回答时,能积极肯定,能耐心引导,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及表达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堂课我还能恰当地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8
教学目的: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帮助学生理解青蛙对天有多大的看法之所以错误的原因。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是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说明: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本课总的教学设想是:依托“读练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在“以读为主、以练为主、学生为主、鼓励为主”的教学理念下,运用“放手试读,初读到位;鼓动激励,生字学会;角色体验,精读品味;迁移运用,形成积累”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明白寓意,学有所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各一张。
2、生字词卡片。
3、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游戏导入,分散难点
1、喜欢和朋友做游戏吗?(喜欢)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新朋友是谁?(师在黑板上贴“青蛙”和“小鸟”图)
2、我们怎么和它们做游戏呢?请大家拿出桌上的纸,像老师一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孔看黑板,说说你现在看到的和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小鸟了)
(刚才,青蛙和小鸟我都能看到,现在我只能看到青蛙了)
(刚才,我能看到整块黑板,现在我看到的黑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了)
3、你看,我们的朋友青蛙张大着嘴,好像在说:“朋友们,你们观察真仔细,我们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呀!我坐井观天也是这种感觉呢。”(板书:坐井观天)
4、 “坐井观天”什么意思呀?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看看书上的插图说说。(坐在井里看天)
5、呀,青蛙还没坐到井里呢,谁来帮帮它?(学生贴井图)
这井呀,就好像是我们刚才卷起的纸筒,大家猜一猜,青蛙坐在井里看到的天会有多大?(板书:井口那么大)这是怎么回事?(青蛙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
6、瞧,我们的另一位朋友小鸟飞来了,它边飞边叫,好像在说:“小朋友们这么快就知道了青蛙出错的原因,真了不起!可我们的朋友青蛙还不知道呢!它一直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为这事,我还和它争论了起来。”小鸟在哪个地方和青蛙争论,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井沿)井沿是哪个地方?在书上指一指,上台把青蛙贴在井沿上。
二、读一读——朗读对话,探究重点
1、好,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请看课文插图。你最想知道什么?
(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什么?争论文明吗?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好,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边读边体会:它们到底在争论什么?(板书:天有多大)
3、指名读怎么争论的话,它们的.争论文明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4、它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是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下面请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读后讨论第一个问题。准备交流。
5、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观点亮出来。
6、(小黑板出示,齐读青蛙的观点)“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请全体起立,表演小鸟来飞飞一百多里,飞时别忘了看到了哪些地方?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却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请选择1、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2、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要飞那么远。)
所以,青蛙对小鸟说(出示小黑板,“朋友,别说大话了!”)大话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说法吗?自由读青蛙的话,可以加手势。谁愿读青蛙的话?他要是读得好,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表扬他,好吗?齐读。
7、这可是青蛙的观点,小鸟的观点呢?谁愿代表小鸟把观点亮出来?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除了天无边无际(板书: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
这句写得很好,模仿这句说话,好吗?喜欢动物吗?看,小猫怎么样?(很可爱)那我们就可以说:“小猫,可爱得很哪!”学着夸一夸其他动物。
出示苹果,咬一口,夸一夸。“苹果,好吃得很哪!”(味道)颜色?形状?
小组合作,夸一夸生活中的人或物,交流。
大家齐读这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这么多的句子。
3、青蛙明明错了,却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是。如果你这时刚好路过这口井,你肯定有话想对青蛙说。说什么,小组内准备一下,好吗?交流。(青蛙,小鸟说的是对的,你别再自以为是了。虽然你说的是实话,可你还是弄错了。你知道你错在哪儿吗?你就错在不该坐井观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你的视线,你看到的天当然很小了。你别再做井底之蛙了,你跳出井去看看天吧,你一定会看到天是无边无际的。)
4、小结:看来,一个人的认识的形成确实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直接的关系。青蛙如果不是天天坐在井里,怎么会误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小鸟整天飞行在天上,对天的认识和了解当然就胜过了目光短浅、见识少的井底之蛙了。(板书:目光短浅、见识少)
5、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故事,我国的成语故事可多呢。你能把课前搜集的其他成语故事的题目说给大家听吗?
6、要知道成语故事的内容,老师建议大家读一读《成语故事》这本书。其实,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获得更多的知识,除了看书外,还可以请教大人、上网查询等等。现在是一个信息社会,我们可不能做井底之蛙,我们要做一个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的人。(板书: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
7、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四、写一写——发散思维,培养创新
把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写出来。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小鸟 无边无际 见多识广 眼界开阔
(井图) 天有多大?
青蛙 井口那么大 孤陋寡闻目光短浅
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层次小有差异的学生,把目光注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为了让学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我还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可以卷起来观看天大小的纸张发给没有纸张的同学,让他们尝动手的乐趣,使他们融入班集体中来,使这些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由于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表现自己的平台,学生们都能大胆地说出自己观察时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对“坐井观天”一词的理解。并从中悟出道理来,知道此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学生想像力丰富,真令人惊讶呀!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9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课文有七个自然段。第一段讲青蛙和小鸟所在的不同地方,交待了发生争论的地点;接下来的六个自然段讲了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对话交待了小鸟从哪儿来,来干什么;第二次对话讲青蛙和小鸟因对天的大小看法不同发生了争论;第三次对话讲青蛙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小鸟再次指出青蛙“弄错了”,要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弄清天到底有多大。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图片,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和思考,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没有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没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没有很好的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
另外,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在课堂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这只可怜的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所以在以后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语文课堂上学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10
今天有幸参加了流水镇中心校组织的“20xx年小学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短短的一天收获颇丰。
那就说说我自己上的这节课《坐井观天》吧。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在讲课前,我和同事们通过讨论,对教学设计进行认真的构思,并精心的做了教学准备。然而整节课上完了,教学效果太令自己失望了,回顾课堂寻找原因。
教学过程中我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我的课前准备比较充分,为本节课做了惟妙惟肖的动物图案,因此这个环节没有让我失望。接下来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我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两种方式让学生来了解故事梗概,整个环节进行地也比较流畅。
了解了课文内容后,通过学习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来学习感悟课文内容。学习对话时,主要采用了“以读促悟,读中感悟”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要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关注学生的心情、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设计时我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读的时候主要是指导学生抓住小鸟和青蛙三次对话时的不同语气分角色朗读,形式多样:同桌互读、抽学生读、小组朗读。在反复多样的朗读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联系上文、课文插图以及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词句,这样课文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课外延伸想象说话这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如何编写故事说话呢?要根据提供的材料以及故事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续编。值得注意的是,续编的故事不能离开故事开始时的内容,要合乎情理的发展下去。本课在编写时我引导学生可以根据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天确实很大,无边无际的会有什么想法。还可以想象当青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会说些什么?是勇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呢还是什么话也说不出呢?最后是“揭示寓言,悟出道理”最后结题,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印象。
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从整体来讲我个人还是比较满意的,但实施起来并不乐观。在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揭示寓意,悟出道理”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发生变化了,对我的提问,回答的不够积极,最后是我直接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寓意,让学生齐读,这样的呈现方式与我教学设计的初衷是不相否的。除了多媒体课件受外在因素影响这点儿小插曲外,还与我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关系。首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我有些急促,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们的思考,觉得他们的思考不够深入、不够快。虽然孩子们在次之前听过一些寓言故事甚至也听过这则寓言故事,但是作为一种文体,以课文的形式出现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还是第一次。因此让学生通过阅读自己说出寓意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需要教师正确地耐心地引导。
这节课我的原则是教师努力做到少讲多引导,多利用启发性问题,把机会留给学生,但是由于前边课件三番五次的出现问题,导致时间上有些紧张,以至于我有些私心只想把课讲完,给听课老师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我忽略学生的感受,这是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很多,除了他们本校的,还有很多外校老师,他们不认识,面对这么多老师,他们在发言时也可能羞涩、紧张,甚至害怕自己出差错,本来会的问题都不敢举手回答,或者发言时声音很小。
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将会有所改进:精讲少将,多说启发性语言,给学生更多时间,等待学生思考,给他们更多机会表达自己,浓缩课堂内容,多些问题思考。
其实孩子们今天的表现是很不错的,他们不排斥我这个“陌生人”是那么的天真、可爱,前半节课我们配合的还是很默契的。朗读课文时是那么的认真,分组讨论时是那样的积极,最后当我讲完课要离开教室时,一大群学生围上来夸我说:“老师,你黑板上的画好漂亮呀!”做的不好的是我这个老师……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11
本课作为生本课堂研讨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落实“生本课堂在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一,问题引领——将教学内容问题化。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最主要的是通过恰当的手段去引发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我在课前对课标、教材进行认真研读,根据学情将教学内容问题化,让学生的“学”有了方向,小组合作学习就有了合作讨论的“载体”。这样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不会流于形式。
二、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奠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
提出自学的问题后,让孩子用画线、做记号的方式为的是让他们有真正自读思考的`时间。带着自己思考的问题再去四人小组讨论,这样才让孩子的脑子真正的动起来。而画线的时间,也让课间巡视的老师有时间对学生的学习程度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后续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
三、建立小组评价体系。
将小组讨论与交流评价体系相挂钩,采取捆绑式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采用评价小组的整体表现。而个性朗读时则重视个人评价。比如说,四个人当中,有ABcD四个能力层级,A是学习最好的,D是学习最差的。在问问题的时候,如果是A回答得2分,D回答得6分,中间得4分。用这样差异评价的方式,鼓励每个小组成员全力参与,学习最差的通过较多的参与可以较好地掌握知识,全组学习。
本课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些教学环节还是过于匆忙,如“无边无际”还没有说透,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来解释,联系实际再说说词的意思。在写字展评环节中,最好举优秀同学的字为参照而不是错误的字,加深他们正确字的印象,并培养字体美观感受。此外,四人小组活动如何更好地开展,评价体系如何完善,这也是下一阶段将要继续解决的问题。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12
讲完这节课后我及时的进行总结和反思,感觉留下了不少遗憾,但有几点值得肯定:
1、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环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记者采访,演历史剧等活动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历史,让历史更贴近生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交流中分享知识,在思考中品味历史。
2、设置探究性问题为历史课增添思维美的'色彩。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契机。对“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设计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有郊激法了学生思维积极性,课堂教学的氛围也显的更加活跃、和谐。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师生共同对明清反击侵略斗争的性质和意义进行探讨,很自然地完成了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了新课和三维一体的目标。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13
《坐井观天》是一篇十分搞笑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透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搞笑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为了天的大小而进行了几次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我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我在教学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趣字当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进行: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如何让学生乐于识字写字,进而简单地走入文本呢因此我主抓“趣”字,全课以游戏贯穿,点燃孩子学习的火花。开课伊始,以生动搞笑的谜语引入,让孩子一下子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在进行认识会认会读的生字的过程中,我以主人公小青蛙为切入点,设计了闯关游戏。透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方式:开火车顺读,小老师带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又关注了全体学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识字的快乐。
二、分层阅读,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从第一关的生字关到第二关词语关,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盎然。课文中的知识点不仅仅仅是读一读就能落实的,还需要方法的指导。因此,在透过自由读、听范读以后,让学生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鸟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了降低难度,我设计了句式:课文主要讲了青蛙和小鸟为(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让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进行思考后的'再整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概括潜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潜力。而在进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抓住两个小动物在不同的位置,进而理解“井沿”一词。同时,关注了两个动词“坐”和“落”,透过指名读、评读,指导读出感情。而后面的对话透过分主角师生合作朗读,让孩子们弄明白什么是对话。
三、尊重个性理解,关注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之前对于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识记呢教学中主要教学四个生字“沿、信、抬、际”。在全班指导“沿”字以后,给予孩子自主识字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选取自己想要教学是生字,当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样记的怎样写的好看一则训练了学生自主识字的潜力,另一方面是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和表达潜力。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资料能够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就应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还有在生字指导中,能够加入展示环节,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书写。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14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告诉学生看问题要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在执教本课,我是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在教学中,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通过这三个词来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无边无际?学生说出(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其次,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次对话中,我主要抓“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顺带指出说大话是指:说夸张,不切实际的话。但是在具体教学时,学生说大话就是撒谎的意思,为了与说谎话的区别。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惑着我。当时没有说出一个所以然来。课后,我又给学生举例子对大话和说谎进行了区别。
最后,通过第三个关键词“笑”,引出文章的第三次对话。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现两次,这两次的笑是有区别的。文中两个笑。青蛙为什么笑,小鸟为什么笑?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是。另一个小折射出了小鸟的虔诚,真诚相劝。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这在为学生最终了解文章寓言作铺垫。
在教学中,本人还有许多不足。如朗读指导不够,教师的评价语言匮乏,教学机智不够等,以后我定会多多学习,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三提高。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15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坐井观天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0-12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6-07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4-02
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1-08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03-1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11-23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5篇)12-06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21篇)12-01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精选8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