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经经典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1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意思是:不推崇有才能的人,使人民不去争夺功名利禄;不以难以得到的东西为珍贵之物,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现那些能诱发人们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本心不被扰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纯洁人们的心思,满足人们的温饱,减损人们的遗志,增强人们的体魄。永远使人们没有知识,没有欲望。使那些自以为聪明之人不敢自作主张,以无为的方式去对待一切,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老子主张无知无欲,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周王朝分崩离析,五霸代兴,战争频繁,野心勃勃的诸侯们都像代周而立,社会生产力在不断的争斗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老子面对战乱痛心疾首,因此提出人的本性本来是清静纯洁的,只是受到了名利物欲的隐忧,争名夺利,贪图物欲,于是就产生了奸诈巧伪之心。二者是引起社会动乱的根源。主张去除名利,净化人们的心灵,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从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史进行反思这一角度来看,老子的思想是深刻的,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生存意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人类已经遭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人类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动物,同时也是破坏地球、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由于人的活动,地球的臭氧层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全球平均气温逐年上升,酸雨日益增多。大气、水源、土壤等极大地损害和恶化。大自然已开始疯狂报复人类。据统计,全世界有五分之四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污染的大气环境中,引用这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这些污染又翻过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存,全球每年有500万人死于癌症,而癌症决大多数十有环境污染因素引起的。
地球母亲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人们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知识、财富而沾沾自喜。殊不知,人类在不断着创造文明,同时也在不断为自己挖掘着坟墓。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2
晚清名臣曾国藩说“不为圣人,则为禽兽。”孔子是儒家的开山鼻祖,被尊为圣人。自古读书人最钦佩最向往的就是成为圣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圣人呢?圣人之师老子在《道德经》七十一章中有言道:“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无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认为圣人是无病的,即没有错误,之所以能没有错误,是因为圣人把自己的错误当作一回大事,知道自己的错误就立即想办法改正,于是错误就化为乌有了。后来孔子也说过相似的话便是妇孺皆知的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
这样要求圣人究竟对不对呢?先举几个例子。上古时期三皇尧舜禹当政时,官府前都设有一面鼓,供百姓击鼓后当面对他们指出时政的弊病。朝野里谏臣成群,畅所欲言,执政者的过失因及时改正而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所以三人直到现在还被尊为治政的大圣人。也听说春秋时期的卫大夫贤臣蘧伯玉,每天都要反省前一天的错误,并记录下来,警戒下次绝不重蹈覆辙。以至于到了他知天命的那年,前四十九年的过错都被纠正,他凭着五十年的坚持硬是把自己铸成完美无缺的圣人,也把卫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外安诸侯,内得民心。就是孔子也常常对他赞赏不已。接着就是在论语里留下醒世名言的曾子,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不过他本人还真是一位言行一致的君子。
《孔子家语》里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曾子被父亲打了一顿,被打时他不但不劝父亲住手,反而叫父亲尽力打,还自以为是孝。后来孔子指出他的行为是愚孝,差点陷自己的父亲于不义之中。曾子听后恍然大悟,立刻承认自己“参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谢过。这个故事中曾子先行愚孝而自以为尽孝,用老子的话说就是“不知知“,是“病”;后来他在孔子的点破后能意识到错误是“病病”,最后他改正错误乃是“不病。”
从几个例子看来,不论谁想成为圣人,都得重复三个过程,一是普通人难免要犯错误;二是及时发现错误;三是改正错误;只有不断地重复这三个过程,才能完成人格的升华,从一条平庸的毛毛虫羽化成靓丽的蝴蝶!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3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经典作品——《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道德经》像一束阳光,把万事万物的奥秘和为人处事的规律照得明明白白,让我心中豁然开朗。
《道德经》告诉我,要尊重事物的发展变化,并注意之间的转化,并难得可贵地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自己的人生,以及用什么样的态度来过好自己的生活。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告诉我们:过分私爱必然要有重大的耗费,太多收藏必然会有厚重的损失。以前,我从不知道知足,嫌自己的衣服不够名牌,用的笔不够漂亮,嫌妈妈不够优雅,嫌爸爸不是老板……读了这一章后,我明白了要知道知足。衣服虽比不上一些同学的名牌,但是是新的,而且很好看,我每次穿着到农村,农村的孩子们总是围着我看不够。而我用的笔从不妨碍我做作业,考出好成绩。爸爸妈妈用他们的劳动所得让我丰衣足食,周末陪我爬山捞鱼,还能根据我的意愿,出钱让我学钢琴、唱歌,打乒乓球……可见,我生活是多么幸福,我早就该知足了,于是,我放下了心里的包袱,开始知道满足了,突然发现,我原来可以生活得这么快乐。
“轻则失根,燥则失君”告诉我,办事不能轻率浮躁,否则就无法办成事情。就如去年我准备参加钢琴考级,刚刚开始,我还没有一个音符一个音符仔细弹清楚,我就急着用考级所要求的速度去弹快速的`旋律,快是快了,可惜一弹快音符就像被揉成团,乱成了一锅粥。当我看到这一章《道德经》后,发现我弹琴过于草率,我原来的意图是希望自己能快些达到考级所要求的速度,可是因为轻率,急于求成,把曲子的旋律都搞乱了。我静下心来,重新谨慎地把这些音符慢慢“整理”好,很快,曲子就像样了,慢慢地速度也上去了。终于,我通过了考级。我从心里感谢《道德经》,它教会了我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照规律,踏踏实实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无为而无不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均是《道德经》告诉我的道理,让我渐渐明白了我该怎样对待我的人生,该怎样对待我身边的事物。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4
“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自从学校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整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始了晨读。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读《道德经》后,我渐渐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心地思考问题了,原来作业中潦草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从诵读经典书籍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更应该有勇气战胜自己。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5
在这微信、QQ连接你我的时代,每个人的朋友圈可能都会出现网名叫做“上善若水”的好友,亦或是个性签名写着“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的同事,这样的盛况足以说明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之大。两千多年前诸子百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安民方针,时至今日,这些思想仍是我们民族的瑰宝。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核心点是利终生、福万民而又淡名利、轻权势。老子曰“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不违反规律,就是“无为”。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胆大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应当顺应自然规律,实事求是地寻求切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老子还强调,把握了规律则可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仅停留于空谈。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质量是打开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举例来说,马钢通过不懈努力攻克了汽车板个性化需求多、汽车板更新周期短、汽车板表面要求极高,生产难度大、汽车生产的流水线自动化,对钢板质量稳定性要求极高、汽车生产流程长,技术难点多,读书笔记。集成度高等五大核心难点,现作为国内主流汽车板供应商,已逐步打开市场,拥有更多的用户群,赢得更好的口碑。而在在公司产线、冷轧产品升级过程中,我们建立较为完备的设备体系,以推进设备精益管理为重点,通过加强基础管理和强化专业培训,实现设备由修向控、由修向管的转化,确保设备稳定运行、精益运行,为硅钢、家电板、汽车外板等高端产品质量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昼无为、寝难寐!工作中如若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空虚而痛苦的。我们遵循规律、实事求是、攻坚克难、创新创效。有职就有责,有责就要担当。“无为”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方法,“无不为”是鞭策我们努力实现目标。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6
《道德经》强调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潮流。“人遵法,地遵法,天遵法,路遵法。”道即法,法源于自然。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所作为。违反自然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工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直到今天才被认识到。教育也是如此。只有遵循教育规律,孩子的成长规律,顺其自然,因材施教,才能有效。《道德经》说:“教学无字,无为之利,天下所希冀。”教育不是让老师多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体验,收益会更大。
《道德经》用简单的辩证方法论审视世界和生活,多次强调“做而不犹豫,生而无有,行而不依靠,行而不生”。一个人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求华丽的辞藻;有所作为,不能居功自傲,应该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是最难的,所以说“知人者智,知友者智”。很多人犯错,往往是因为缺乏自知之明,带着一点点成绩得意忘形;如果你遇到一点挫折,你就会失去信心。
《道德经》用辩证思维审视人生的不幸与福报。所谓“不幸靠幸福,幸福靠不幸”。因此,人们应该为和平时期的危险做好准备。事情顺利的时候要想到自己会遇到的.各种挑战,读完觉得困难的时候要想到美好的未来。《道德经》也告诉人们,有一件事是可以通过犯错来避免的,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罪大恶极
《道德经》最后一章说:“信仰不美好,善言不可信;好人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知,知者不知。天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勿争也。”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好人不善于辩论。人们不一定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炫耀,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人不一定有知识;自然法则是让万物受益,而不是伤害;高尚的人的准则是默默工作,不与人竞争。我觉得应该以此为座右铭:不要听华丽的词藻和美丽的奉承;不炫耀,好好学习;努力工作,谦虚谨慎,为人民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7
在如今这个喧闹的社会,一切都是那么的瞬息万变。比起像大众一样的随波逐流,我更愿意在一个惬意而又安静的下午,喝着亲手沏的茶,手捧着一本《道德经》,去感受古人那时隔千年的智慧。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出生在这么一个有底蕴的文明古国,这意味着我有更多的传统文化可以去感受,有更多的文化精华可以去吸收,有更多的历史可以去领略。读书无疑是一种感受历史和文化的好途径。
比起现当代的这些科幻大作,以及互联网上如此众多的小说,我更倾心于古典文学。毕竟那才是真正有营养的作品。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难免使人们的心变浮躁了,于是人们无法静下心来去吸收那沉淀的文化,反而热衷于一些不切实际的科幻网络小说。可是我们青少年不能随波逐流,我们应该先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后才能干出一番新的事业。
有一段时间,我也沉沦了,开始盲目追求一些没有内涵的书。直到那次去新华书店,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那本厚厚的`《道德经》,我轻轻拿起它,便不想再放手,从此,我便沉浸在智慧的海洋里。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在对话。”可这本书在我的生命里起到的是引路人的作用,读着它时,仿佛时间静止了,一段慢节奏的时光便产生了。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仅是因为书中的智慧,还有那智慧带给我的心理的变化。以前的我,也许太年轻了,敢想敢做,没有目的地横冲直撞,结局总是头破血流。现在,我依然带着年轻的激情,依然是敢想敢做,但不同的是,我已懂得了什么叫脚踏实地,懂得了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一步登天。
梦想,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是太远了,远得连在梦里都看得不真切。可人的一生,不就是不断地朝着梦想前进吗?在这条路上,难免会孤独寂寞,难免会浮躁,我们应该找到那个照亮梦想道路的指明灯,让它指引着你,不断前进,一步一步地,执着地前进。所幸的是,我已经找到了,那就是蕴含着千年智慧、为我及时照亮远方的经典著作——《道德经》。
时隔千年的智慧,令我感动。我很庆幸有这么一本书,在我的成长中及时的出现,为我照亮通向梦想的道路。我相信它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我到达那个梦寐以求的理想的彼岸!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8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就是李耳所作。它是道教思想的源泉,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翻译最多的经典。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对道教有了更深的理解,比如缺乏个人欲望和满足以下是我的感受。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正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也就是说,人们彼此之间没有交集,只有附近的鸡狗之声才能听到。老子希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不需要社会交流,避免人们自己的`私欲和一切可能导致国家破裂的负面情绪。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单靠无为似乎是不现实的。但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并不是一种幸福。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数,而生活平淡,没有起起落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恶,故几于道。善良的人像水一样滋润万物,不与万物相争,在人们讨厌的地方,但更接近道。品德高尚的人做事有利于大家而不与之抗争,处于卑微的地位,但他的做法值得人们尊敬。我们出生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时我们可能需要保护自己,不得不做一些我们不喜欢的事情。但我想说的是,帮助别人保持谦逊的态度并非不可能。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但回报是无限的。
你把自己当成世界,如果你能把世界寄托在一起:爱以天下,如果你能把世界寄托在一起这句话意味着把自己当成世界,那么世界就可以寄托给他:把世界当成自己的生命去珍惜,那么世界就可以委托给他。中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复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处于国家的顶端。我们需要不懈努力,为国家利益做出贡献。少年强则国强就是这么说的。
《道德经》是中国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它通过生活和治理政策向我们解释了我们应该保持自己和长期的真理。我们出生在一个从面对面交流到全面数字技术互动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需要坚持道德经典中的真理,发扬中国文化传统,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甚至引领世界。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9
看到新华网发的这尊老子金像,我激动万分!因为我从三岁起就背诵《老子道德经》了。如今我对这本书还是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我一个小小的女孩儿,为什么喜欢洋洋五千字的道德经呢?因为背经诵典,就可以“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还因为“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两千五百年前,他写下了道德经。这本书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无论是什么人,都可以学习,都可以受益。连鲁迅和爱因斯坦都喜欢道德经呢!这本书里有许多经典名句,经常萦绕在我的耳边,激励我不断前进。
记得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我一看卷子,高兴得几乎跳起来!哈哈!太简单了,我准能得一百分!于是,我急急忙忙地答完,也不检查,就得意洋洋地交了卷子。还暗暗地嘲笑同学像蜗牛一样慢。第二天老师说:“大家考得很好,刘恺溪100分……”我伸着长长的脖子,瞪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着急地盼着喊我的名字……徐嘉88分!我的心一下子跳到了嗓子眼儿,吓得目瞪口呆!我蒙了!这时,我感到老子爷爷贴着我的耳朵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顿时明白了:要从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
从那以后,我刻苦地学好每一门功课,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三年多下来,我取得了累累硕果:我年年都被评为校、区三好学生,在学校、区、市和全国共得了四十多个奖项和证书,其中有作文全国一等和二等奖,英语青岛市金奖,DV市一等奖,钢琴市银奖并考出了八级……我打心眼儿里感谢老子爷爷!感谢《老子道德经》!是他老人家领着我,是道德经抚育着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使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使我变得知书达理,心胸开阔,聪慧坚强!
我多么想天天拉着老子爷爷的手,骑着青牛,背诵着他的经典著作,和亿万个“国学热”们一直走啊走,攀啊攀,登上光辉的顶点……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10
每次读《道德经》,我都会感受到最原始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我抵抗孤独,孤独,接受自己的缺陷,在绝望的时候给我信心和支持。
漫漫长夜,漫漫长路,时间真是白驹过隙,一眨步进入职场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里,为了弥补他们思维方式的不足,他们花了7万多元学习金融和商业课程、情绪管理课程和企业家学徒课程;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在休息时间卖各种水果和坚果;作为项目合作伙伴,他们现在正试图成为老板,锻炼他们做项目的能力。归根结底,我希望我能用勤奋和时间来改变我的命运。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也需要毅力、耐心和智慧。站在23岁的节口,我很高兴我有很多时间和机会来弥补过去系统的漏洞。时间、地点、人和,一切都会如期到来。
每次读《道德经》,都会让我洗清脑海中的概念,让我思考强与弱、好与坏之间像水一样灵活的变化;《经》说:所以,坚强的死者,弱者的生者,是军强的,木强的,强的,弱的。古人说:塞翁失马,怎知非福。其实这也是一种智慧。他教我专注于让自己快速成长。他教我看到刚毕业的我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如果我能脚踏实地地布局,努力工作,时间最终会回报我很多。
每次读《道德经》,都会让我思考无为而治的境界。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无为而治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应天道,结合天、道、法、人的整个系统来完成。他教我站在时间和空间的两个维度上思考我的生活,而不是我自己的情绪。比如刚毕业的自己是职场新手,23岁的时候不太可能有所作为。所以,努力学习业务流程,努力学习,强化自己才是王道,而不是证明自己有多厉害。我从事的`企业是一家经营相对成熟的500强国有企业。在选择员工时,他通常选择985/211名大学生。因此,他在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略逊于其他同事。他在这个平台上并不出众,甚至不起眼,这也是对我强烈的天性和骄傲的一种磨练。
《道德经》给了我很多精神上的支持,滋养了我的心灵。有时候奋斗累了,累了,看这本经书也会让我摆脱生活和工作上的烦恼。《道德经》让我感受到了最真实的力量,他让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的。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11
原文我是看不懂的,从译文的描述中作了一些思考。
道德经分析的范围侧重于非物质的一面,分析了个体和集体。个体分析的刻度是普通人与圣人。集体分析是侧重于道德来推动集体往更好的方向运转,而集体分析的刻度“你”和“我”。
人,人类社会,世间万物,用哲学和科学来概括总觉得不够全面,所以我喜欢用“物质”和“非物质”来得到两个范围。自有文字以来人类文明就在物质与非物质这两个范围萌生了无尽的好奇和探索,从古到今,从今到末来,人一定会探索下去。
哲学侧重点是“非物质”范围,道德经的侧重点也是“非物质”范围,但是他们的刻度不一样。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确有很大的内容差异,但是内容都是“非物质”范围,这挺重要的。我觉得产生这种差异内容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宗教信仰环境导致的。
扯得远了些,回到道德经。道德经里面的重点是什么呢?重点是一个人必须有道德,一个社会必须重视道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人是以人来教导、以人来衡量对错的。但是有些人是以神来衡量对错的',所以不同的依托形成了不同的对比。记得BBC纪录片里面就有讲到天主教对人们的生活形成的影响,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因为我从小就被我父亲教导人要怎么样,人不能怎么样,怎么才能成为人,这种用人来衡量对错的教导的确对我形成了一种塑造,这里的我对我过去的评价只是陈述事实的意思。
道德经其实是基于道德上思考总结出的一篇,从侧面上说,人们在那个时候道德已经到达了那一种地步。道德经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衡量、发展、成就形成的。道德经说明了那时候我们是以人来衡量对错的。维持自我的存在是需要代价。维持一个人的存在,就是说你要维持自己一个人的标准。圣人的存在就是维持圣人的标准。
其实道德经是什么这个我不是很感兴趣,为什么会有道德经呢?上面已经给出答案了。这里觉得一个事情挺重要的,哲学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侧重分析“非物质”这个范围,但是人是由物质和非物质这两个范围形成的,学哲学的人不要忘了科学。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12
道德经不是一本关于人类生活和其他礼仪的书,而是一本关于哲学角度的生活教诲的经典。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孝等行为准则,可以说是当时社会条件下提出的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有益的规范。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回忆过去(主要是在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前车之鉴。另一方面,老子主要是从世界上寻找和体验,然后教导生活。与儒家相比,自然之利与世间之利相契合,而不是儒家则以人之利看待自然之利。儒家思想沉重肃穆,庄严施威;道教清晰而深刻,自由而悠闲。
当代人对古代事件的看法都是用今天的观点来分析的,即使自觉客观,也不能处理当事人的境遇,今天的刻板印象仍然会起作用。道,像规律,但也不是。用心会之,口不能道,所以老子说道可道,很道。世界孕育的世界孕育了自然之道,自然之道孕育了各种规则。我们所能知道和澄清的'真相是自然产生的存在,是一种载体,或规则(规则是非法的)。天地和人都属于它,汇入总道。四域是道的载体,人也是各种载体的产物,因此人法、地法、天法、道法。如何辩道大道恍惚?尺度若何?为什么知道自己的行为适合道?拙见之称旁观,反见之。道德一经,以道开始,有无相交,阴阳相合,盈虚之理,谓辩证。以旁观者的心态看自己行为的结果,先觉之!以水类比可见标准。知不知上,不知病。夫唯病,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夫唯病,以不病。这是自省,也就是辩证理性。
道是德之本,但这本书的内容也不一样。一、道德经;一、道德经。德乃道的中枢是道的征兆。所以有两个问题:德先盈后得道吗?或者先体道,然后知德?盲目追求道,总会怀疑自己的美德;能追求美德,也能陷入不同的伪道。,此乎难!个人有个道,谁乐恭他抛弃自己?什么是正道,会有不断的纠纷?这违背了绝圣弃智,恐怕老子也在担心。
然而,无论如何,老子的思想是另一颗璀璨的星星,还有一些参考,恐怕以后会进一步发展。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13
我看不懂原文,从译文的描述中做了一些思考。
道德分析的范围侧重于非物质的一面,分析个人和集体。个人分析的刻度是普通人和圣人。集体分析侧重于道德,促进集体向更好的方向运行,集体分析的刻度是你和我。
人,人类社会,世界上的一切,总是觉得哲学和科学不够全面,所以我喜欢用物质和非物质来获得两个范围。自文本以来,人类文明在物质和非物质两个范围内产生了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从古代到现在,从现在到最后,人们都会探索它。
哲学的重点是非物质的范围,道德经典的重点也是非物质的范围,但它们的刻度不同。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确实有很大的内容差异,但内容是非物质的范围,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宗教信仰环境。
拉得更远,回到道德经。道德经的重点是什么?关键是一个人必须有道德,一个社会必须重视道德。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中国人用人来教导和衡量对错。但有些人用上帝来衡量对错,所以不同的依赖形成了不同的对比。记得BBC纪录片讲述了天主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去看看。因为我从小就被父亲教导要做什么,人不能做什么,如何成为人。这种用人来衡量对错的教导确实塑造了我。在这里,我对过去的评价只是陈述事实的意思。
事实上,道德经典是基于道德思维的总结。从侧面看,当时人们的道德已经达到了这一点。道德经典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衡量、发展和成就。道德经典表明,当时我们用人来衡量是非。保持自我存在需要代价。保持一个人的存在意味着你应该保持自己的标准。圣人的存在是维持圣人的标准。
事实上,我对什么是道德经典不太感兴趣。为什么会有道德经典?答案已经在上面给出了。在这里,我认为一件事非常重要。哲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它侧重于分析非物质的范围,但人是由物质和非物质形成的。学哲学的人不应该忘记科学。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14
《道德经》是老子写的一部不朽的作品,在这部道教经典中写明了很多道理。
当我第一次看《道德经》时,它晦涩难懂的差点让我放弃,但经过仔细研究,它的含义令人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道德经》分为两篇,分别讲道和德,这也是整篇文章的中心。
开头的第一句话是听更多的道,道,非恒道。名字,名字,非恒定的名字。这意味着法律可以理解,可以解释,但不是永恒的,会随着事物的发展而改变;法律可以用名称和概念来概括,但这种概括也会随着事物的发展而改变。我把它和我所学到的知识联系起来,可能是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据了解,老子知识渊博,学习好。在教学中,老子总是不断进步,打破砂锅问到底,非常渴望知识。然后,为了解决他的`疑虑,他经常抬头看太阳、月亮和星星,思考天空是什么,以至于他睡不着觉。我认为当我仰望天空时,我已经在了解自然的道路上了。
《道德经》中的道不仅是自然之道,也是个人修行所需的道,所以有德。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益有余,德是个人修行所需要的。老子写道,《道德经》可能是为了让人们了解自然之道,学会如何修行自己的道德,而拥有道德是修行道德所必需的。只有以道德为基础,才能修行个人道德。
在《道德经》中,德找到了比较大的一部分,与基础有很大关系。有人说故失道后德,失德后仁,失仁后义,失义后礼。大致意味着以前的世界在天堂的约束下发展,因为社会发展天堂离开我们,需要道德来维持发展,现在道德又失去了,只能采取仁义的方式,让人们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推动自己的人,当世界有爱,一切都回到美丽。如今人心不古。连至少爱人的心都失去了。所以我们教他们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道德不足以约束人,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方式,那就是礼仪。李双优说德是仁、义、礼、智、信的和谐统一,这让我明白了坚持这些美好品质有多重要。
在《道德经》中,我学,用道可以事半功倍;作为一个人,只要有德,就能掌握自己的道。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15
今天终于把道德经读了100遍,终于摆脱了被债主催的感觉。让我们尽全力写一篇博客。
但是刚看的时候看多了晕倒了;越读越经文,感觉每天的失落。被古老师逼着写博客让我想起了读研时的趣事。
当时我们戏剧专业一共3个导师,每个导师有1~2个研究生,一共4个人。所以所有的课都直接去老师家。有时候上课讨论名剧的课文,有时候老师放CD。看碟片当然很开心。没想到,老师拿遥控器的时候,愣了一下。“我们来分析一下这段!”顿时懵了。毕竟看碟的时候,看剧是感性的,需要的是共鸣效果;突然大脑要切换到理论分析和逻辑思维,处于空白状态,就要搜索大脑的每一个角落去回忆可用的情节,寻找可用的理论框架。再看完碟片,感觉有点抖索。我时不时用眼角看看老师要不要拿遥控器。我看剧的`时候也尝试调动一些脑细胞做一些分析,但是后者基本上很难做到。老师停顿的时候,我们四个人总是不知所措,不喜欢看。
读《道德经》写博也很难。读圣经的时候,随着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漫不经心。按照照顾老师的理论,不需要动脑,总结事情写博一定要动脑。当你在两者之间切换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到失落。
我们挤一点“牙膏”:
在人生的初始阶段,因为我们的身体和生活条件在“不断增加”,我们的精力会更多甚至完全投入到外在的东西上,比如“为了学习”,比如追求名利。在那个阶段,我们满怀雄心壮志,意气风发,痛斥方遒,相信人定胜天,相信人定胜天,相信“我能行”。但是当我们的身体、事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在慢慢衰退,也就是“日薄西山”的时候,大家就会转向内心,也就是“求道”。具体的道虽然多种多样,但可能是儒、道、佛、基督、心理学、瑜伽、其他灵魂的鸡汤,也可能是大法。看到我不行,人的终结就是神的开始,道的开始。
【道德经经典读后感】相关文章:
道德经的心得03-20
道德经心得08-11
道德经语录11-26
道德经经典的句子02-02
道德经读后感07-13
道德经的读后感04-01
《道德经》的读后感02-17
“道德经”读后感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