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心得体会>教学反思>中班音乐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08 08:22:4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1

  重点:能用坚定自豪的情感唱准歌曲旋律,并理解歌词内容。

  难点:歌曲中附点及音音的跨度掌握。

  解决策略:以形象的比拟手法引导幼儿掌握音音的跨度,另反复哼唱重点小节。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长大的自豪,增强自信心。

  2.能用坚定、自豪的情感唱歌。

  工具及材料:

  挂图、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歌曲主旋律

  (一)示图片,理解歌词内容

  1.春天到了,小朋友们种下小树苗,小树在成长,小朋友们也在成长。我们小朋友想不想和小树比一比,看看谁长得高、长得快。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二)掌握歌词

  1.教师朗诵歌词,幼儿欣赏。

  2.带领幼儿用坚定、自豪的情感跟念歌词。

  (三)学唱歌曲

  1.哼唱歌曲旋律,随音乐拍手。

  2.带唱的方式,带幼儿学唱歌曲二三遍。

  3.幼儿自由结伴歌表演。

  二、环节改革:

  在开展过程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首先练习节奏,由最基础的节奏到歌曲的节奏,有手击打xx’xx’xx’/xxx’xxx’xx’x—’。熟悉了节拍后,用发声la哼唱歌曲旋律,强调重点、难点部分。最后一步就是填歌词,一首歌曲就在这样的发声练习中自然学会了。

  三、观察所得:

  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氛围好,学习热情高。

  自身反思:

  一贯的教学模式匡住了,孩子的思维,同样也匡住了教师的思维,使教学单一化、机械化、老套化,在教学中我们该思考的是:以怎样的心态、方式、思维去教学,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见识,不断地寻找孩子所喜悦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开展每一个活动。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2

  幼儿园教学大纲中指出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重视音乐能力的培养;教给幼儿简单的音乐技能;发挥音乐的教育作用。音乐游戏《袋鼠》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富有诙谐情趣的幼儿喜闻乐见的动感教材。中班幼儿对妈妈还有一定的依赖性,他们真的希望能像小袋鼠一样每天呆在妈妈的袋袋里,与妈妈做游戏。

  在本周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很开心,也很感兴趣,《袋鼠妈妈》这次活动不足的地方是,一开始我找的`是袋鼠的图片,孩子们都说这个是兔子,对于袋鼠都不太熟悉,比较的模糊。让孩子们随着音乐节拍,拍手,孩子们中尽管有几个没能拍对节奏,但开始都能表现的比较积极,带领幼儿拍打了多次,有幼儿虽然口中念对带附点节奏的歌词,但口手并不一致,拍带附点节奏对我们班小部分幼儿还是有些小困难的。在学唱歌曲部分,开始表现得很积极,或许是孩子们对于这样的歌曲非常感兴趣。

  当我和孩子们一起歌唱到“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装个乖乖”的时候,孩子们都开心的笑了,有的孩子甚至两两开始自由组合做起动作来了。于是我将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展示给他们看,并和搭班的老师一起示范表演,孩子们都高兴得叫了起来,活动氛围达到了高潮。见孩子们情绪、兴趣高涨,我也觉得非常的开心愉快。在好听的演唱歌曲声中,自由表演中,我们快乐地结束了本次音乐活动。

  幼儿在这活动中,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我让幼儿肢体动作表现袋鼠走路的神态,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以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袋鼠蹦跳和袋着宝宝的神态,真是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这时,孩子们学习歌曲的兴趣激发了出来。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已被歌曲深深吸引。“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里面有个乖乖,乖乖和妈妈相亲相爱。”幼儿自发地创编出和自己的妈妈亲昵的动作。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3

  这个活动,我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来乐曲的结构,由于第一课时,幼儿通过玩游戏对于乐曲的结构已经掌握得较好,所这个活动我把重点放在用各种线条、颜色来表现对乐曲的情绪、内容的理解。这个活动,幼儿带给我很多惊喜:

  惊喜一

  幼儿能自如地运用各种线条来表示这个乐曲欢快的情绪。有的用了曲线、有的画了像电话线,一弯一绕,很有跳跃感,有的用了各种小三角来表示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惊喜二

  因为这个乐曲的每一个小乐句的结尾都有一个明显的结束的音,幼儿能自己设计的各种标记来表示一个乐句的结束。有的画了一朵小花,有的画了一个正方形,有的是一个圆圈,他们能在清晰记录乐句的同时还注意到了画面的美观,让我感到很高兴。

  惊喜三

  幼儿对颜色的运用。幼儿通过这两次的欣赏已经能准确把握这个乐曲的情绪特征是欢快、活泼。我的设计初衷只是想让幼儿能运用暖色来表示这种情绪特征。没想到在活动中,有幼儿提出了要用绿色。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小草是绿色的,小草在风中总是在上下的动。幼儿的话,让我觉得自己的`思维还是很狭窄,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来阐述颜色,其实也未尝不可,还体现了幼儿的自主和创新。于是在活动中,又有幼儿想到了用深绿和浅绿两种颜色间隔着涂,很有一种节奏感。我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的想法被拓宽了,想到用一根根发散出去的彩色线条,来表示;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背景等等,幼儿学会了迁移自己已有的经验,来不断丰富现在所学的知识。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4

  音乐游戏《小白兔和大黑熊》主要让幼儿感受音乐ABA结构,体验感受三段的不同。能够培养孩子倾听要求的习惯、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小白兔和大黑熊不同的音乐形象。

  成功之处:

  1、直观教学,让孩子们对音乐里的形象特征更具体。

  我们都知道中班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特征的,需要直观的教具和具体的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音乐。所以在音乐欣赏之前,我先在网上搜索到了该活动的PPT。活动时,我边出示PPT,边讲述故事。然后,播放音乐,请孩子们辨别音乐分几段,分别是谁在走路?孩子们很快就辨别出开头和最后是小兔子在走路,中间是大黑熊在走路,一共三段。

  2、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孩子们与音乐情节融为一体。

  本节课我以开放式的活动,让孩子们离开板凳教学,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轻松、自由、开心愉悦地一起模仿小动物,听音乐表演,孩子们很感兴趣。非常喜欢这个游戏,玩了几次就会了

  不足之处及整改:

  1、语言回应上鼓励的不多,回应时太单一,没有及时给予提升的评价,有时把答案直接给予孩子,而且有时教师语言的完整程度不够。

  在初次听音乐时,我并不是让他们完整欣赏,而是分段欣赏。在我的分段欣赏下,幼儿很容易明白三段音乐的不同。教师太早地给予了孩子,少给了孩子思考的空间。

  在听音乐后,小朋友都很积极,幼儿表达时语言较完整,而且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有时,有的小朋友回答了,但不完整,我并没有及时帮助他意识、改正错误。我自己也心急想得到答案,忽略了细节。我在每一位幼儿讲述完后,没有及时给予评价和提升,只是在幼儿全部讲完回答后,给予评价回应肯定。其实可以在每一位幼儿讲述完后就及时对他的讲述进行评价效果会更好,如:有的小朋友能够完整地说完,我可以说:“哦,他说的非常完整哦,如果还能配上形象的`动作,效果会更好哦!”通过这样先扬后抑再引的回应方式,能给后面上来讲述的幼儿一些提示,让他们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好的发挥。

  2、规则意识地强调,让幼儿更好区分音乐分段。

  本节课的目标中要能通过音乐,感受这首音乐ABA结构。虽然整节课孩子们都知道了三段音乐不同,明白什么时候是小兔子,哪一段是小熊,可以孩子们在过渡环节上,做的不是很到位。当时就只顾让孩子区分ABA,没有提醒孩子,当听到第二段时,小兔子应该怎么办。看整体情况,孩子们起初比较混乱,在第二段音乐时小兔子们没有躲起来。但是后面老师提醒后,孩子们知道听到不同的音乐该怎么办。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5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小鸭嘎嘎》,并初步尝试用分组唱的形式进行歌唱。

  2、体验和朋友共同歌唱的快乐。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重点:

  能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唱准附点节奏。

  活动难点:

  尝试分组演唱,并能快速准确接唱歌曲。

  活动准备:

  《小鸭嘎嘎》音乐,PPT课件,分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幼互动,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导入:水中游来小鸭子

  (1)、(出示PPT图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个浴缸大吗?请你学一学。

  (2)、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喜欢水的朋友,看看是谁?。(出示小鸭)这是我朋友哎,猜猜我为什么喜欢它?它摸上去什么样?眼睛大吗?学一学。

  2、小鸭嘎嘎叫

  (1)、欣赏歌曲第一段师:我喜欢小黄鸭可爱的样子,我还喜欢它什么地方呢,这回要请你们的耳朵来帮忙听一听了,这首歌会告诉你,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问:我为什么喜欢它?你们会洗澡吗?一起来学一学吧!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和小黄鸭一起洗澡吗?因为这个浴缸太大了,我一个人洗很孤单,小黄鸭陪我洗澡,还陪我玩水呢!你们喜欢玩水吗?怎么玩?来,学一学。

  (2)、重点练唱小鸭叫声(附点节奏)师:刚才你们玩水的时候,来了两只小黄鸭,还记得小黄鸭的叫声吗?哪一只是我的朋友呢?请你听一听吧!

  (师分别演唱两只小鸭的叫声,幼儿听辨并练习附点节奏,并学会控制声音的强弱)

  (3)、学唱歌曲后一部分师:我的小鸭还有本领呢,快来找找吧!

  ①师逐句弹唱唱后一部分。幼儿倾听并找出小黄鸭的本领。

  ②欣赏PPT课件,引导幼儿添加象声词。

  刚才你们听到“我会游”的后面有什么声音?“我会唱”的后面有什么声音?“我会吹泡泡”的后面又有什么声音?两次吹泡泡的方向一样吗?请你学一学怎样吹出向上和向下的声音呢?

  ③幼儿随乐表演唱。

  3、小黄鸭合唱队(1)、齐唱练习师:(出示PPT图片六只小鸭)小朋友的歌声引来了一群小黄鸭,这六只小鸭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小黄鸭和唱队”,今天它们是来演唱《小鸭嘎嘎》这首歌的,可是他们还不会唱呢,你们会唱了,你们来教教它们,好吗?

  (2)、分组演唱小鸭子合唱队要去沙滩上演出,他们要分成三组,一组唱游泳的.,一组唱唱歌的,一组唱吹泡泡的,怎么分呢?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表演吗?请你自己选一个队加入吧!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为小班的弟弟妹妹演出。

  活动反思:

  《小鸭嘎嘎》这首歌曲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歌曲内容生动有趣,富于表演,很适合中大班幼儿学习。

  这次活动也是一次游戏化教学教改模式的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幼儿理解记忆,学唱模式,将歌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游戏场景中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潜移默化的学会了歌曲,整个过程像是在玩耍,没有了教的痕迹。事实证明,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幼儿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欣赏感知音乐,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的情绪是快乐的,态度是积极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

  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更贴近《指南》的目标要求,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让幼儿在不断的感受与欣赏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指南》。

  我会把这次观摩示范活动做为起点,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使我们的游戏化教学更有效。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6

  园内以游戏贯穿始终的教学活动展示让我对“游戏”有了重新思考。今年4月我有幸听了许卓娅对“游戏”的理解,她分析现在的游戏分为社会标签性游戏和主体体验游戏。社会标签游戏是成人定义组织下的游戏,主体体验游戏是以幼儿快乐为前提,是满足幼儿合理需要的游戏,我们应提倡的是主体体验游戏。在她的思想引导下,我设计组织了中班的音乐游戏——动物学样。

  “动物学样”这一游戏音乐来自许卓娅的音乐“宾果——木头人”,整个音乐以ab段重复的'形式出现。根据题目“木头人”和2段音乐的性质,我设计了一个与音乐相融合的故事,故事的内容由狐狸当国王引出,狮子到外面去办事,狐狸成了森林之王,他抬头挺胸地在森林显摆,小动物们看见了悄悄跟在他后面学他走路的样子,狐狸回头时小动物们保持不动。故事中教师扮演狐狸,幼儿扮演小动物,a段音乐用小动物学狐狸走路时神气的动作来表现,b段音乐时小动物不动,狐狸去找在动的小动物。可以说这是我根据一段音乐自己设计的一个原创活动,不管成功与否,我乐在其中。

  从活动整体看,幼儿参与积极,也体验到了与教师合作游戏的快乐;从细节看还存在着不足:首先幼儿学习神气地走路,这一环节过度太快,幼儿可能对“神气”的理解还不清楚,以至于影响了后面神气地走路的环节;其次在幼儿听音做动作的时候,教师的动作提醒太明显,这里应给与更多幼儿自己听音变动作的机会,以提高幼儿对音乐2段体的听辨能力。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7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中速度、力度的变化及切分音符。

  2、根据四种动作走路的不同姿态,选择四种不同的唱法。

  3、努力与同伴共享空间,合作进行游戏。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了小鹿、小鸭子、小乌龟、小花猫等四种动物。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语言节奏训练,帮助幼儿掌握歌词与节奏。

  ⑴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①“小鹿是怎么走路的?”(小鹿走路跳、跳、跳。)②“小鸭子是怎样走路的?”(小鸭子走路摇、摇、摇。)③“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小乌龟走路爬、爬、爬。)④“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⑵教师带幼儿练习语言节奏。如:

  ×××|×××|××××|×—|……

  (白)小鹿走路跳跳跳

  2、学唱新歌。

  ⑴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⑵请幼儿跟教师轻声学唱,提醒幼儿唱准切分音。

  ⑶引导幼儿比较四种动物走路的姿态,启发幼儿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来表现力度、速度的差异。(用跳跃、平稳、缓慢、轻柔的歌声分别表现四种动物的形象。)

  ⑷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四种不同的唱法演唱歌曲。

  3、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物走路的动作。

  ⑴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做动物走路的动作。

  ⑵鼓励幼儿大胆地找空间边唱歌边学动物走路,注意不与别人碰撞。

  4、分角色演唱。

  ⑴指挥幼儿按乐句分四组接唱,一组唱一种动物。

  ⑵鼓励幼儿自愿上来表演接唱,四人一组,一人唱一句。(可多请几组幼儿接唱。)

  活动建议:

  可创编新的歌词及新的动物走路的动作。

  本活动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学唱新歌,第二次可进行歌表演,且分角色演唱。

  活动反思:

  优点:我设计的是中班音乐活动歌曲《走路》,《走路》描绘出四种小动物走路姿态的.幼儿歌曲,曲调简短、精练、形象,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运用“蹦蹦跳”、“摇啊摇”、“慢吞吞”、“静悄悄”生动的表现出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四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对这首歌曲进行感情处理,歌唱的时候“蹦蹦蹦蹦跳”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表现出小兔的活泼好动,“摇啊摇啊摇”要用连音的方法歌唱来表现小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路形象。“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来表现小乌龟的慢性格。“静悄悄”则要用弱音的方法去歌唱表现小花猫走路的特点。我先创设出浓厚的森林音乐会的情景,用引导、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幼儿特别喜欢这首歌,因此活动中很积极,情绪愉悦,活动气氛特别好。

  活动的目标定位恰当:

  1、知识目标: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把握好节奏。

  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用跳音、连音、渐慢、渐弱演唱歌曲。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听指挥团结协作的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3、情感目标: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为达到目标我活动之前给幼儿看了直观形象的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走路姿态的视频资料,并带领幼儿学会了歌词及动作。本节活动我准备了节奏卡图片,开始及结束走路的钢琴伴奏,帮助幼儿很快的熟悉节奏、学会演唱歌曲。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8

  《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这首歌曲比较长,歌词也有较多,对于刚刚升入中班的小朋友们来说,熟悉歌曲,把握歌曲的旋律和曲调,是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另外,歌曲中又有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地方,怎样快速又正确地教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并能注意到这些细节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在。为了让幼儿有兴趣地学,并能达到学习的一个有效度,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以难点前置的方法来练习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一般的唱歌的开始,都会安排练声的环节,但有时候也可以变换方式,比如进行节奏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对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有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进行节奏练习的时候,我又以小鼓来吸引幼儿,使孩子们不至于感到太单调。小小的不足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了,整个活动的分配就不够合理,这是以后在活动中要注意的。

  2、以利用标志图的方法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歌曲较长,孩子们容易忘记歌词,所以在活动前我就设计好了简单的标志图来代表歌词。在让幼儿完整倾听歌曲一遍以后,我便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并不丰富,很多孩子听完以后有点不知所以然,而我提出请小朋友边看标志图边听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记住歌曲里唱到了什么,然后再在钢琴伴奏下练习念歌词节奏,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解决了记忆歌词的难度。活动后,很多孩子们都还兴趣盎然,我想在下次复习演唱等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歌曲,丰富幼儿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达,真正体验做一个中班小朋友的自豪感。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9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歌曲,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大胆歌曲。

  2、感知音乐的强弱,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唱游戏的快乐。

  活动难点:

  能用形体动作大胆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理解歌曲、初步感知

  1、师:边操作幻灯片边讲述故事

  2、老师念儿歌(点击图片)...幼儿跟念

  3、哎,这只大灰熊它刚才是怎么发怒的?你们会发怒吗?好,请你们来学学大灰熊,大灰熊发怒的时候,还会从床上怎么样?(站起来)请小朋友学一下。

  (二)学唱歌曲,动作表现

  1、学唱歌曲

  (1)老师请小朋友来扮演大灰熊。我来叫醒你们,大灰熊睡好了。钢琴伴奏唱歌曲..(你们学得真像,把我都吓坏了)

  (2)这只大灰熊学得真像,我来请他学大灰熊,谁愿意和我一起去摇醒大灰熊?(大灰熊醒了,它发怒了,它起来东看看,西看看,什么也没看见,就又回去睡觉了。)

  我们一起来唱,这样我们就不害怕了! 钢琴伴奏唱歌曲

  那么我们是什么时候去摇醒大灰熊的啊 ?(唱到:如果你去摇醒它呀)然后我们就变成什么啊呀?(木头人)

  2、肢体表现

  (1)(请一半幼儿做大灰熊)小朋友们,大灰熊睡觉了,我们一起出发吧!音乐伴奏唱歌曲

  你变成了什么木头人?我是小兔木头人!你呢?

  (2)交换。

  音乐伴奏这回你变的是什么?真厉害!啊,我有些累了,让我们休息一下。

  (三)游戏

  1、游戏第一次

  听说山那边有一只大灰熊也在睡觉,待会我们一起去叫醒它,我先去看看,它有没有睡着了?瞧,它在睡觉呢!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千万要记住哦,大灰熊醒来了,要变成什么?对了!准备好了吗?来悄悄的跟在我后面吧!音乐伴奏唱歌曲

  2、游戏第二次

  瞧,大灰熊又睡着了,我们赶快逃回家里去。啊呀,吓死我了。刚才你们有没有摇醒大灰熊呀,可是它好像又睡着了呢!音乐伴奏唱歌曲

  (四)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教师要有意识地把幼儿从动作表演中逐步引导到歌曲演唱中,动作也要逐步变小。及时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并进行调整。如当幼儿还沉浸在游戏表演而没有按照歌词动作时,教师要及时纠正。最后熊发怒的动作可在念歌词最后一个字“(生)气”时用一个造型定点。还要关注到幼儿动作是否合拍,这点很重要。

  交流后,我们于本周又进行了第二次试教。主要流程与第一课时类似:谱图引题--师幼有节奏地念歌词,并表演故事--学习歌曲的演唱--唱出歌曲的强与弱。从整个活动效果来看,进步很明显。首先教师准备充分,不但能熟练地演唱,还用钢琴录了伴奏音乐。环节的递进性明显,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紧紧跟着教师的步伐逐步从动作还原到歌曲演唱,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目标。当然,也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幼儿的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图谱的摆放可以按照乐句放成三排;最后的歌曲学习中,动作的表演成分减少得还可以彻底些;教师的范唱要富有感染力和灵气;另外,要加强幼儿对动作节奏性的把握和演唱姿势的要求。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10

  制作意图:

  跳舞的娃娃是根据八音盒改变,原来的八音盒需要上发条,娃娃才会旋转跳舞。通过改编,将用小鼓棒敲击产生动力,使小娃娃旋转,幼儿喜欢夸张的颜色,漂亮的舞台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为幼儿制作一个既可以动手又能聆听的玩教具。

  教育价值:

  这个玩教具提高了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也锻炼他们的小肌肉。通过游戏,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

  选用材料:

  废旧果盒、吸管、皱纹纸、纸筒、乒乓球、毛线、烟盒纸、果冻壳、筷子

  制作方法:

  1、将废旧果盒(圆形)进行包装,颜色鲜艳;

  2、用乒乓球和纸筒做成娃娃;

  3、用筷子做成鼓棒;

  4、在盒子四周用果冻盒装饰,安装4个彩灯;

  5、在盒子平面中用烟盒纸贴成金色“地板”;

  6、将盒子装饰好后,放上小娃娃。

  操作方法:

  幼儿用小鼓棒敲击盒子的中间震动,使小娃娃跳舞,可以根据节奏的快慢敲击。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目标能总体上达到,但我在教学的动作上还需要夸张一些,同时在幼儿与幼儿之间舞蹈的互动中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可以让中班和大班的`幼儿穿插在一起跳舞等。;本文在幼儿道具的分发时,我是让孩子们一起上来自己选择想要当的角色,但这样较为混乱,改成想当洋娃娃的小朋友先出来选择,再请小熊出来装扮自己,这样可能会较为有次序一些,同时在幼儿的表情上我还需要提醒幼儿要欢快的、愉悦的。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11

  本次活动在幼儿学会唱歌曲《袋鼠妈妈》,体验了袋鼠妈妈关爱袋鼠宝宝的情感上,让幼儿尝试两两合作协调地学袋鼠跳(蹦跳步)。活动开始,为了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我让听课老师和隔壁班的幼儿扮演成“袋鼠妈妈和宝宝” 听音乐跳进活动室,运用到我们班做客的故事情节,很快将幼儿带入合作的氛围之中,把整个合作活动贯穿其中,并准备了袋鼠妈妈和宝宝的头饰,使幼儿在扮演角色时,更具有目标的明确性,给幼儿合作结伴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找“袋鼠妈妈或宝宝”时效果较好,从而让幼儿在扮演袋鼠妈妈和孩子的愉快情景中地两两学习蹦跳步,使之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富有情趣性。在整个合作活动中,我用层层递进的方法,使幼儿逐步掌握合作的技能。先从幼儿听音乐学袋鼠跳(蹦跳步)到老师扮演袋鼠妈妈与幼儿合作示范,逐渐到幼儿自由结伴扮演最感亲密的“妈妈和孩子”学习蹦跳步,最后请合作的好的组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取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到最后环节活动再一次得到升华,袋鼠妈妈看到大灰狼来了,马上保护自己的宝宝躲起来,不但进一步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也使幼儿更了解了父母对孩子的责任感,幼儿的合作热情一直处于兴奋状态。

  虽然幼儿在合作跳时能掌握要领:跟着音乐跳、不摔跤、两脚并拢,我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速度进行了调整:本来是跟音乐一拍跳一次,我把它变成一小节跳一次。即使这样,能真正做到步调一致的还很少,如果在两人合跳开始时,我能用相应的节奏,让幼儿先练习一下,效果会更好。

  此外,由于班级新加入的幼儿较多,因此有个别幼儿还不愿积极地和同伴合作,老师还须多鼓励,并进一步提高课堂引导语言的.艺术,使活动更有效。另外我觉得本次活动还可以延伸到大带小的活动中,以进一步增加幼儿的交往范围,让大班的幼儿一对一地带动能力弱的幼儿,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活动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期待各位同行多多交流提高!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12

  一、以“情”入手,激发幼儿情感。

  通过制作PPT,让幼儿观看,直观有效。在看PPT之前,我先提问:“你们爱妈妈吗?”“为什么爱?”在这样的提问下,挖掘出孩子爱妈妈的情感。教师边讲解边播放PPT,通过播放PPT重现了妈妈从怀孕开始直至现在为宝宝所付出的爱。孩子们在观看PPT时,十分的投入,他们对妈妈的付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心灵受到震撼。

  二、以“动”激趣,营造课堂氛围。

  在《不再麻烦好妈妈》这一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学会歌曲之后,我通过让孩子男女PK,谁的`歌声中爱最多,让幼儿将对妈妈的爱唱出来,尝试用有感情的声音演唱。体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将表情加入到歌曲的演唱中。不同的演唱方式增加了演唱的乐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以“创”为基础,激发想象翅膀。

  通过提问:“你还会干什么呢?”,让幼儿进行创编,幼儿一下子都能说出很多东西,如:“自己会扫地呀”、“自己会刷牙呀”……等等,并把幼儿说的创编到歌曲里面去,丰富了区域活动的内容。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13

  一、知识铺垫,激发兴趣。

  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池塘里的小蝌蚪慢慢地长大了。前段时间,我带领幼儿们去观察了水池里的小蝌蚪,同时让幼儿在家里也来饲养小蝌蚪,让他们仔细观察小蝌蚪变青蛙的整个过程。通过饲养和观察,孩子们对小蝌蚪变小青蛙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它们也更感兴趣了。特别是变成了小青蛙后,小青蛙会做些什么?孩子们很想知道。于是我设计了音乐游戏活动《小青蛙》。通过活动,让他们感受到青蛙有很多本领。它们会跳、会呱呱地唱歌、会捉害虫、会游泳等。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二、精心设计,合理修改。

  《小青蛙》这首歌曲活泼、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但在设计中我发现歌曲和游戏活动不是很吻合。原来的歌词是:小青蛙呀,小青蛙呀,在池塘里玩耍,而我设计的游戏是小青蛙捉害虫。为了使整个活动情节贯通,层层递进,我就适当地修改了歌词,把在池塘里玩耍改成了在田野里捉虫。

  三、创设情境,融入角色。

  1、我以小蝌蚪慢慢长大变成青蛙这个情境引出活动内容。我来做青蛙妈妈,幼儿做小青蛙,孩子们在妈妈的带领下模仿青蛙跳。以此让孩子很快地融入角色。在学青蛙跳的时候,我播放了歌曲伴奏,并有节奏地念歌词。这样,幼儿就在跳的过程中接触到歌词,也感受到了歌曲活泼、轻快的旋律,为接下来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2、在学唱歌曲的时候,我扮演妈妈引导幼儿自然学唱、掌握歌曲中的重点句,引导幼儿用开心、愉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我用比赛的方式来激发幼儿演唱的兴趣。

  3、通过提问引出青蛙除了会唱、会跳还会什么本领?幼儿都大声地回答:“青蛙还会游泳,还会捉虫”。指导幼儿学习青蛙捉虫的正确动作,并带领幼儿进行《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

  四、活动的亮点。

  1、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2、教师和幼儿之间有很好的互动。

  3、整个活动以情境贯穿,幼儿融入角色。

  4、活动设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

  五、存在的不足。

  1、在学唱歌曲时,教师在切分音符上没有进行强调,导致幼儿在学唱时没有很好的把握好强弱。

  2、游戏《小青蛙捉害虫》,教具害虫使用率不是很高,只用了一次。幼儿扮演的小青蛙只顾着捉害虫,却忘记了应该跳着去捉,捉到了后要跳着回到青蛙妈妈的身边。

  在音乐的课堂中,每个孩子们都是快乐的小天使,只有老师们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才能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殿堂里更加快乐的成长!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14

  我在执教艺术活动《昆虫音乐会》时,我把本堂课的重难点确定在了,用小乐器进行合奏表演上。选择的小乐器有木鱼、碰铃、串铃等。当孩子们掌握了各小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在我的指挥下进行表演的时候,突然在孩子群中传来了咚咚咚的声音。我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原来是我们班出了名调皮的施加仪小朋友,竟然用两只手拍打着桌子。顿时全班小朋友都停了下来,有的哈哈大笑;有的也学他的样子拍打着桌子。教室里一下子像炸开了锅,让我哭笑不得。当我正想狠狠批评他的`时候,突然脑中有了另一个想法,于是我做了“嘘”的手势,回顾一圈,所有孩子都安静了下来,并都看着我。我先以严肃的表情叫到:“施加仪,请你站起来”。看得出来,他以为我要批评他了,低着头,满脸害怕的样子。我走到他的身边,摸了摸他的小脑袋,问他:“你刚才为什么要拍桌子呀?”他轻声说:“我老是轮不到敲乐器”。原来由于教学用具的欠缺,每样乐器只有几套,不能满足所有的孩子人手一只,有时只能请个别在节奏感较好的孩子使用乐器,或是看哪些孩子表现棒进行传递。施加仪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孩子,所以孩子们都不喜欢传递给他。我问他:“施加仪你想用拍桌子表演什么小乐器呀?”“木鱼”那你给大家用木鱼表演一下可以吗?我边说边请他到前面来,他有些不敢敲,我又给了他鼓励的眼神,还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在我的支持下,他终于大胆的进行了演奏,还表现的特别好。我抓住时机发动其他的孩子都竖起大拇指表扬了他,得到大家表扬后的他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表现的特别棒。在大家敲的不亦乐乎中,整个活动结束了。

  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个性突出的孩子,当他们犯了错误的时候,相信他们也是最需要我们老师宽容和理解的。在本次活动中,当我看到孩子犯错时,并没有批评他,而是抓住时机进行了特殊的处理方法,让孩子感觉到老师的关注,感受到自己只要做好以后,老师和小朋友都是喜欢自己的。做为老师来说如何引导教育孩子在犯错后学会改正,这就是一门赏识教育的艺术。

  宽容理解,是指在孩子做了错事后,我们以宽大的胸怀接纳孩子的过失,不以过激的语言斥责孩子,也不揪住错误不放,但能使孩子内心受到自责,并在内疚中对自己的过失进行冷静的思考,深刻的反省,从而在我们宽容理解中痛改前非。

  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赞美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相信,只要对孩子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用鼓励的眼光看待他们,相信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很棒的!

【中班音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06-27

中班音乐《春晓》教学反思03-07

中班音乐买菜教学反思03-07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06-28

中班音乐水族馆教学反思02-13

中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15篇03-11

中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04-07

音乐的教学反思01-29

音乐教学反思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