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集合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且篇幅较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中能先从整体入手,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教学的形式也多样,先扶后放。在教学重披象鞍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在充分感悟一头英勇的战象心中积淀的深沉的感情。在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那动人的一幕,重点抓关键词语让学生质疑、思考、去想象,形象地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这样学生能充分理解了课文,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又激发了情感,并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接着抓住嘎羧寻找回宿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层层推进;使学生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英勇。既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又培养了高年级学生的自学能力。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课文篇幅较长,课文讲述的内容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学生产生活实际比较远,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课前对学生的铺垫也不够,导至教学过程显得沉闷,特别是教学重回战场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质疑、思考、想象,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感悟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情感,由于对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不够充分,学生的表现与教学预设略有偏差,气氛不也够活跃。考虑到课堂容量偏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这又是一堂公开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只好顺着教案走,结果学生的思维没有充分展开,情感也没被充分激发,教学过程略嫌仓促。上完这堂课,我不断地反思着,课堂教学中的不可预料的情况是常有发生的,这既需要在备课时做充分的准备,又要学会根据课堂的生成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今后还须在此方面多探讨、钻研,才能让课堂绽放更多光彩!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2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根据单元训练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抓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学习作者具体、细致地表达方法。
采用什么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呢?这是我特别头疼的问题。因为根据我班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用两课时学懂20xx字的课文,再带一篇很长的文章,简直是天方夜谭。为了体现“以文带文”课型的特点。我决定改变之前的想法,不求面面俱到,不做过多的分析。学会取舍,让语文课堂简单直接。
一、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才能让他们的体会上升到一个高度而又不把文章肢解得零碎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上课前我欣赏了几位老师的导学案,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学生情况。决定采取“直奔中心”法,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然后重点抓“重披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三个感人的'片段,让学生从中找出最感动的句段,说说体会,并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嘎羧丰富的情感。
二、走进嘎羧
文中的嘎嗦有灵性、重感情,俨然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我想只能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品读、感悟,反复揣摩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如学习“重披象鞍”这一部分时,让学生抓住了“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带着感悟,读出感动。在学习嘎羧“再回战场”这部分时,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我并没有通过讲解让他们体会,而是让他们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吼声的词语,在音乐的带动下,引导他们激情地朗读、想象、感悟。真正走进嘎羧的内心,达到情感的共鸣。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小组学习流于形式,没有互动,没留时间交流。学生的交流过于牵制,只是想着“走教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等。这次尝试让我体会到:只有更新理念,不断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少一些遗憾。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3
十二月份,杨主任来六年级组常规听课,根据教学进度,我上的是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出“英雄垂暮”、“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场面。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
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重披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这一部分,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找出最能表现对象鞍有深情厚意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关键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一个英雄的高尚情怀。同时,我也及时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依托这种学习方法自学其他的内容。
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于是我结合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既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也落实了读写训练,夯实了基础。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4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一、快速阅读,紧扣单元训练重点
《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而它作为一篇动物小说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太遥远。要上好这堂课,绝非易事!我根据课文特点紧扣本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却抓住几个重点片段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
二、读中感悟,尊重学生个性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为本,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课堂中,我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如指导朗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这一片段时,先齐读,然后指名读,并引导评价,学生也说评价得很好,指出读“欧——欧——”要大声,中间有破折号要延长,然后又根据评价朗读,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好,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
三、品词析句,促进生本亲密对话。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对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那深情的笔触能感染每一位读者。而理解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我在教学中紧扣本文的理解难点,从句入手,从词着眼,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四、引导想象,充分发散学生思维。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其一大任务。在引导学生体会战象嘎羧来到打洛江畔这一段重点语句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嘎羧“久久凝望”它望到了什么?它可能想到了什么?它为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为什么“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让学生用上自己的语言描述当年的场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散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到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5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我们班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我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其他同学边用心倾听一边用心感受,看看那个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用四字词语进行概括。这样理清文章的脉络之后,然后再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那个情节当中的那些语句深深地打动了你,这样直扑重点段,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繁琐的讲解,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最后学生在充分感悟下,再回归课文整体,体会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回顾本次教学,由于课文内容与孩子现在生活的环境差距太远,没有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填补教材的空白,就成了我教学本课的“杀手锏”。
在学习第一个情节“重披象鞍”时,我先让孩子找到最感动的语句试读,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文中哪一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他们感情深厚?继而感受26年未见得朋友,嘎羧还记得象鞍的样子吗?当他26年后“重逢老朋友”时他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紧紧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嘎羧的内心,感受嘎羧的深情,感受嘎羧的激动,再读这句话孩子们已经能够让你感受到嘎羧的真情!
学习第二个情节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第十四自然段学习。采用分句重现情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血第一句时我紧紧抓住嘎羧“久久凝望”,想象嘎羧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到底望到了什么?(浴血搏杀的场景,并肩战斗的战友······)第二句中“亲了又亲”龟型礁石,想象在这块礁石上留下了嘎羧怎样珍贵的记忆?从震耳欲聋的“吼声”中,想象你听出了什么?学习第三句时,我将原文中和文中前面描写垂暮的嘎羧和此时充满战斗激情的嘎羧进行对比教学,对比朗读,层层推进,一下子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教学第三个情节时,我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思考此时嘎羧的内心活动,他会怎么想?会怎么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走进嘎羧的内心,体会嘎羧的忠诚和善良。
最后回归整体,师生再次入情入境的从头到尾的朗读研读的重点语句,感悟此时嘎羧不再是一头战象,而是一位“英雄”,因为它是如此的重情重义!
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1、要善思: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发展。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6
这篇文字优美而又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我主要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学习通过对嘎羧行动、神态的描写来突出它的高尚情怀的表达方法。在课堂中,我首先限定读书时间,让学生在十五分钟内读完一遍课文。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的读书能力参差不齐,读得快的十一二分钟就结束了,而读得慢的在规定时间里才读了一大半。
这一遍读书并非单纯为了读而读,读完后,我们马上进行交流: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通过这种快读思考的方式来梳理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其次,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我先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引导学生走进嘎羧,了解嘎羧,体会一个英雄的高尚情怀。比如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的留恋和回忆。并及时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依托这种学习方法自学其他的`内容。
在教学“凭吊战场”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这段文字进行研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然后小组交流,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时,嘎羧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然后再让学生去读,学生悟得深刻,读得自然也就精彩。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7
当我决定以《最后一头战象》一课作为本次课题推广的研讨课时,我就一直努力的阅读学习刘畅老师的“阅读教学‘激趣导读’创新教学模式”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两种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理论,认真地思考如何将这教学模式与这篇课文的教学有机的契合起来,符合我们农村学生的实际;同时我还在不断的揣摩我的教学设计是否达到了创新学习课堂所应有的高度。终于,今天,我将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考,展现在了大家面前。过程大家有目共睹,我也不再赘述,在这里我只想真诚地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在备课时候的几点思考。说得对的,那一定也是大家的意见。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专家、领导以及同行门批评指正。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情感深沉、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作者以时间为序,扣住“英雄垂暮”、“披挂象鞍”、“重返战场”、“庄严归去”四个感人的片段,用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嘎羧生命历程中最后的辉煌和尊严。结合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确立下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根据单元训练目标和课文篇幅较长的特点,指导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和有感情的朗读来品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一、如何解析文本?
有人说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当我们手捧一篇墨香浓郁的文章时,我们需要以不同的身份去解读它,一是站在作者的立场,复原或者重建作者的境遇与意图;二是站在普通读者的角度,思索我们从文章中读出了什么;三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我们要交给学生什么;四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我们学习此文为何。为了更好的解读文本,我开始翻阅与《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有关的各种资料,哪怕只言片语:其中包括作者的生平介绍,本篇课文的原文,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初衷,读者对这篇文章的评价等等。我想要想解读文本,我们只有走进作者、走入文章的幕后,才能够体会教者所需,学生所需。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了作者的那句经典的话语,在理解“重返战场”时有了原文内容的补充。
二、如何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也可以采取“抓主舍次”法,即在设计时候我们应该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仔细研读后抓住主要的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做到突出重点而不面面俱到。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方面,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出四个场景,并以此为线索,抓重点场景讲析;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
三、如何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当我读完这一篇课文的时候,我也被嘎嗦有灵性、重感情的特点所吸引,更被它英武、忠诚、善良的精神所打动,它早已不是一头战象,它俨然成为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我想这是每一位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的读者都会共鸣的想法。那么如何让学生也能够体会到这些呢?毕竟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还不足以能够凭借一次阅读感觉到。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如何实现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品读“重返战场”和“庄严归去”段落时,在总结“披挂象鞍”这段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我想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自学这些部分,这样既能够检查学生是否学到了这种读书的方法,也能够给于学生一个自我发挥和展示的空间。于是在课堂上,我就先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以学习小组自由合作学习的方式学习,然后汇报交流。
五、如何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当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引导太多,束缚了学生。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被老师积极、有效的调动起来。教师的语言还不够凝练、准确。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8
30分钟的时间过的很快在和学生和谐互动的参 中,我在一次感到做为一名语文教师的快乐和幸福,我是课堂中的指引者,让我在自主学习的`空间中发挥主动性,感悟动人的语言,品味真挚的情怀。
1.以读代讲,以读感悟。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了浏览读,默读,理解读,品味读和选择读,层层深入。感悟GS的人性光辉。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时间变的更加有效,学法指导前功一件,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或运用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读边思的方法都是高段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抓重点句子的感悟中,突出教学宽点并突破教学难完成知识马技说,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整合。
3.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体现比较到位。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的理解是在不同的文章中有所侧质。在自主学习中张扬了个性,展示学生独特的视角。
在30分钟,想体现的很多,虽然不能胡子,眉毛一起抓,但有两点体现的不够,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本文我更重于文本的人文感悟,有效的评价机制还不够。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9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作为教者,我是带着深深的感动与震撼来揣摩体会故事内容的,相信每一个孩子也会有同样的感动。
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总体意图是:以抓住“重披战甲”时嘎羧的心情为主要线索,先引导学生找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相关句子,再品句中关键词语,进而揣摩嘎羧丰富的内心世界,然后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这种心情。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由句而词,由词而意,由意而情,层层推进;合作研读“凭吊战场”,重点理解14自然段,抓关键词语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形象感知嘎羧对战友那份深沉的爱,然后通过师生合作配乐朗读,升华情感;接着抓住“挖”字,让学生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自掘坟墓”部分,让嘎羧的内涵在学生心里有所提升,最后再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到嘎羧的忠诚与善良。
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尤其是在进行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我看到很多孩子眼睛里都泪光闪闪。下课之后,一个女孩子悄悄告诉我:“老师,如果你的音乐再放下去,我的眼泪都要控制不住了。”我想,这是整节课中最成功的.地方吧。能够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这也是我所期盼的。
当然,从实际教学来看还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如在理解“重批战甲”这部分内容之后,过渡到“凭吊战场”时,我的设计有些牵强、生硬;在学习最后一部分“自掘坟墓”内容时,虽然抓住了“挖”字来理解,但没有彻底放开地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谈体会,略嫌仓促。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
1、要善思: 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应该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2、要关注:关注文本,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最核心的,无论什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0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歌颂了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的情怀。江老师的课总体而言是成功的,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学习。
一、教态自然,用语亲切。
在听课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江老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从容和温柔的语调,这让人感到很亲切。同时,也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行为。在整节课中,我看到的好像是一位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而不是初登讲台的支教生。
二、读写结合,体会情感。
在教学中重点抓住三个场面,即重披象鞍、凭吊战场、庄严归去来,重点研究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的情感历程。然后让学生找感受最深的句子体悟嘎羧的内心世界并且写上标注,思考这样写的方法和好处。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把握主线从而深入研究和探讨,体现了高年级教学的深度。
三、调节课堂,学生为主。
在课程设计上,分为解读题目、作者简介、初读课文、会读会写、概括事件、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具体分析语句等方面,对于一节40分钟的课来说,内容还是很多的。到了最后的具体分析语句的环节,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也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就像是一出大戏没了戏眼一样,匆匆落幕。我觉得可以把具体分析语句这一环节放在下一节课再教学,在概括事件、思考问题这两个环节里可以增设相应的练习、多提问学生。一节课的精彩之处不在于老师讲得多好,而在于学生的表现。
《最后一头战象》这节课,让我看到了同学的进步,也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观摩中学习,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1
教完这一课,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被课文的内容深深地陶醉了,同时被嘎羧的真情震撼了。《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内涵丰富、篇幅较长的动物小说,全文接近20xx字。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一、读课题,定基调
讲课伊始,让学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后,我定基调:课题读起来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一次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战象,再读又有一种英武的感觉,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一头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大象。就是这样一头大象,在它生命的最后历程中,做了那几件不同寻常的事呢?学生说。我随机板书:“重披象鞍”“告别村民““重临战场““埋葬自己“。从而以时间为序理清了课文脉络。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并为下面语段的品读铺垫了一个悲壮的基调。
二、做到长文短教
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学生在理解上肯定会有一定的难度。备课前我也去查阅了有关长篇课文的教学方法,可以采取“直奔中心“法,即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悟,让学生直接触及中心正题,抓住重点段落进行研读,放弃逐字逐句的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于是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采用“让学生提出疑惑—自读解疑,师适时引导,点拨,拓展—总结点题。这样一个三步曲。这样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投入。第一第二方面,抓住文章表现的几种情感,以朗读为主,在读中体会战象的品质,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
三、走进嘎羧的内心,实现与文本对话
在点拨疑惑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走进文中的作者、波农丁。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这成为了我备课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我想只有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字词的体会,作者的细节描写等等,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才能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于是在教学“披挂象鞍“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们抓住了
“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这些词句,体会嘎羧内心对曾经辉煌地留恋和回忆。同时,也把抓事件——品细节——悟感情这一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读中悟情,收获感动
在学习本文中,我采用了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抓重点语段细读,男女生赛读,选择令自己感动的.语段邀请同伴自由读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描写的细腻,透过这些文字。还体会到了嘎羧的善良,忠诚情怀,思想得到了净化,人性得到了提升,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五、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崔峦老师有一句顺口溜说的是:“读思议练重实践,人文熏陶含其中“,通过阅读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篇文章还有很多的空白点需要学生去思考,比如嘎羧回到战场时“久久的凝望“,在礁石上“亲了又亲“,“震耳欲聋“的呼唤等等,这些都是文本的空白点。于是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久久的凝望里嘎羧仿佛看见了什么?在礁石上亲了又亲它仿佛在说什么?在震耳欲聋的呼唤里,它仿佛在呼唤什么。这些口语表达的设计,即让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体会到他当时的情感,同时落实了“读思议练重实践“这一句话。
还可以尝试,在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有待在以后的课堂实践中,探索。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2
《最后一头战象》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课文篇幅较长,但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学生在充分批注感悟下,体会到了战象的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受到了教育。
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如嘎羧在打洛江畔凭吊的.那动人的一幕)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大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3
一节语文课我教学《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由于课文讲述的内及蕴含的思想感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而且篇幅较长,所以我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时:
首先我主要训练学生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给学生有充分的朗读时间。读完后,我先不急着交流,先了解一下他们通过朗读,有没有遇到一些不懂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了好多问题,如“嘎羧要离家寨子时,为什么要披挂象鞍?”“嘎羧为什么要去打洛江畔?”“嘎羧离开村子前为什么要绕着寨子走三圈?”“为什么人们知道嘎羧要离开了,要给它围上白色的`纱巾,四腿绑上黑色的布块?”“为什么嘎羧死去的时候,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还凝望着天空?”等等。这些问题一经抛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积极讨论。大家开动脑筋,大胆举手,各显神通。接着再进行交流。为了实现长文短教,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嘎羧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想象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我主要抓住这段文字进行研读。
第二、重视文本的空白处进行说话或写话训练,如:“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这些句子,就这个句子我安排了三次说话训练:1、“在嘎羧久久凝望中,它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交流,猜想嘎羧是在重温二十六年前那场激烈的战斗,怀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些战友们,回想自己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勇豪迈。于是我马上顺势引导:“嘎羧不仅仅是一头大象,更是一位让人敬仰的英雄。”2、嘎羧走到一块龟型礁石上亲了又亲,这块亲了又亲的礁石也许是是什么?学生通过想象,交流道:“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一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鲜血的伤心之地。”3、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吼声中尼认为它也许在干什么?学生的回答也很精彩,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他的战友;也许它在告诉战友他要去陪伴它们了;也许是对曾经的敌人发出仇恨的声音。而且提得很有价值,值得思考。比如:“嘎羧要离开寨子了,为什么人们送给它的食物它不吃,却只喝了一点水?”学生活了,课堂自然也就活了。不足之处是本节课没有来得及读写结合,学生被激起的情感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实在可惜。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4
在语文课上与学生们共同阅读了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期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我们人类是否应该从中感悟些什么,学习些什么?本课课文比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先从整体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嘎羧的印象,然后抓住重点语句重点研读,避免逐段讲解的繁琐,以实现长文短教的目的。但从实际教学来看并不理想。我抓住文中的几处重点语句分别让学生体会嘎羧的怀旧、英勇、善良与忠诚等,但由于课文内容与生活差距太远,没有图片的辅助,使悲壮与感人之情大打折扣。因此入情入境地朗读与想象也就无从谈起。反思本课的教学,形式过于单调:抓重点语句──谈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本该释放的情感遭到遏制,在教师一步步的牵引下之体会了文中的几句话而已,也难怪课堂上会如此沉闷。
我在深深惋惜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反思。如何进行长文短教的教学?是否应重点抓住一处进行透彻的研读,继而辐射全文:二十六年前是怎样的一幕?从而体会嘎羧的英勇。在它知生命期限已至之际它为何这样做不去象冢而去百象冢?从而体会嘎羧的善良与忠诚……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想象,去填补文中的空白。也可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这样既充分理解了课文,激发了情感,又使语文训练得以有效的落实。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5
这篇文字优美而又悲壮感人的动物小说——《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的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力作,记叙了在抗日战争中幸存的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的百象冢旁边挖了一个坑,将自己庄严掩埋的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怀旧、英勇、忠诚的高尚情怀。文章感人至深,让人久久难忘。
由于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边读边思的习惯已经养成。在进行本课的学习时,我主要结合单元训练目标“训练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的能力;揣摩作者如何表达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情感的。”在课堂中,我首先限时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十五分钟内读完一遍课文。通过检查发现,学生的读书能力参差不齐,读得快的十分钟左右就读完了,而读得慢的在规定时间里根本就读不完。读完后,我们马上进行交流:课文到底讲了什么故事?通过这种快读思考的方式来梳理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再次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嘎羧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接着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嘎羧怀旧、英勇、善良、忠诚的句子或段落,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抓住了嘎羧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怀旧、英勇、善良、忠诚的`高尚品质。学生在深刻理解了嘎羧的高尚品质后。再进行朗读的指导,学生悟得深刻,读得自然也就十分精彩。
课文学完了,最让我欣慰的是学生阅读感恩系列丛书的兴趣再一次被激发起来,课间同学们又开始互相借阅感恩系列丛书。如果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有所收获,那将是老师最大的收获。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反思01-21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1-29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2-05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4-02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3-31
语文《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03-20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5篇02-21
《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反思15篇04-01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5篇)04-01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 15篇04-04